正文 第1242章 瞄准诺奖
“你想继续做三维结构的项目,并且不公布晶体结构,进而拖住其他的实验室?”蔡教授询问杨锐的目的。
“是。”杨锐毫不掩饰的承认了。
蔡教授不免有些犹豫。
他倒是不在乎其他参与科研竞争的实验室会怎么样。
既然是竞争,就不要假惺惺的为对方考虑了。
顶级实验室一年上千万美元的经费开支,没有一分钱是用来做慈善的,也不在乎全部砸锅。
尤其是为了奖项和专利的科研竞争,更是异常的残酷,某些时候,科研背后的经费开支,甚至会比科研本身都要高,最著名的莫过于苏联人的载人航天实验,航天员自愿以生命为代价,就为了争取获得科研竞争的胜利。
而在实际操作中,隐藏科研成果而不立即公布成果更是最常见的手段了,像是杨锐最初见到“一锅搅”的发明的时候,就立即阻止了谷强发表论文。
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一锅搅的成果研究就毫无意义了,大家又重新站在了起跑线上,对于发明人来说,又有何利益科研。
虽然科研并不是利益驱动的,以至于基础研究根本就没有专利一说,但是,若是因此就剥夺科研人应得的利益,那就太过分了。
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是血肉磨盘,每一个参与者都深知此点,也是因为此点,大家才投身其中,要么被磨成血沫,要么就重塑金身!
身在孱弱的中国,杨锐没有资格为发达国家的顶级实验室考虑,蔡教授同样没有资格为他人考虑。
他更多的是担心杨锐,道:“你现在做出来的成绩已经非常好了,再继续做下去,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压力总是会有的。”
“但是,连续做出了两个大项目,再做第三个大项目,这种压力,恐怕是不同寻常的,我也没有经历过,但是,就我经历过的项目来看……你得做好准备。”蔡教授说的非常实诚,他确实是从杨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否则,哪怕是为了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牌子,他也应该怂恿杨锐继续攻关的。
杨锐认真的道:“我有想过,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但我也想试一下。”
所谓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的三个阶段,只是学术上的三个阶段,并不是项目上的三个阶段。
这里的任何一个阶段,作为一个项目,都是如此的庞大,以至于就算想要“三花聚顶”的实验室,也是以十年期为计划的。
杨锐前两个阶段虽然做的快,但在蔡教授看来,仍然免不了有运气成分,继续第三个阶段,若是劳师无功,反而不美。
普通的研究员或者实验室,若是有资格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本身就是资历了,若是能够申请下来几百万上千万美元的经费尝试登顶,即使登顶不成,也算是强大了实验室,锻炼了队伍。
但是,对于两次登顶成功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再尝试第三阶段,固然会得到各方的支持,能够拿到多得多的经费,获得多得多的资源,可那同时也意味着更多更多的焦点和期待。
一旦学者们不能满足关注者的幻想的时候,各方的压力同样也会爆棚。
一些学者就此失去了实验室的都是有的。
蔡教授望着年轻的杨锐,虽然觉得他自信满满,依旧不敢轻忽的道:“你能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有所建树,唔……你现在其实都走到世界最前端了,技术方面,的确是没有问题了,但是,你现在还没有试过……”
他想说是太大的压力,可又觉得说出来不合适,不由得停下措辞。
杨锐笑笑,道:“我知道您的意思,如果我申请做第三阶段的项目,肯定能拿到一大笔钱,但是,给钱的机构的要求就会一下子落下来。”
“是这个意思。”蔡教授叹了口气,道:“外行人领导内行人是免不了的,你现在从863计划申请经费,从北大申请经费,甚至自己出了经费,这样做好做坏,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你要是涉及到了其他部委,甚至国家层面上,他们的要求就不是这样了,别说做不出项目,甚至做的慢,都会有人催促和要求,不是好应付的。”
“该承担的压力,总归是要承担的,再说了,与争取诺贝尔奖要承受的压力比起来,这样的压力不算什么吧。”杨锐笑笑。
“当然,诺奖的运作太微妙了。”蔡教授感慨到此处,突然惊醒过来,愣愣的看向杨锐。
杨锐耸耸肩,笑道:“您不会说我不够格吧。”
“够……谁敢说你不够格。”蔡教授之前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主要是杨锐太年轻,开始科研的时间太短了。
除此以外,杨锐的学生身份也是一个障碍。
虽然历史上,是有二十多岁得到诺奖的天才,可那是二战以前的事了,二战以后的诺奖,获得难度可要大的多,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后,诺奖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它在普通民众中的知名度大大加强,使得诺奖的评判日益严格,多少有点终身成就奖的意思了。
蔡教授等人平日里,对杨锐的成就都是很高看的,然而,说到诺贝尔奖,这个话题就变的有些诡异了。
老实说,80年代的中国科研人,对于诺奖的评选机制都了解不清,再加上目前各种自我矮化的思潮,蔡教授还真没有去想。
但是,现在仔细一想,杨锐研制出来的pcr,明显已是全世界各大实验室的标配,展现出的前景令人吃惊的广泛,堪称是改变了生物科研的方式。g蛋白偶联受体的两个项目,无论是100%的清晰构象,还是刚刚完成的晶体结构,也都是从无数科研人的血泪中捞出来,毫无疑问是诺奖级的成果。
三个诺奖级的成果,够不够资格评诺奖?
蔡教授苦笑连连:“没想到啊,没注意呢没注意呢,你就跑到全行业的尖尖上去了。”
“蔡教授。”杨锐没有跟着蔡教授感慨,喊了一声,道:“您说,我能不能试一下,冲击一下诺奖。”
“冲击?怎么冲击?”
“您刚才都说了,诺奖的运作很微妙,我也想知道,我能不能享受这个微妙。”杨锐说的较为委婉,但说的还是相当清楚了。
蔡教授眼睛都瞪大了,声音都自然变小了,说:“我没想到,你还存着这个心。”
“我做出pcr的时候就想过了,只是当时,条件不太成熟。”杨锐毫不掩饰自己的渴望,道:“我知道国外有些国家,为了诺奖,都是由国家出面,帮助运作的。还有一些学者,为了诺奖会特意做许多交游。达尔贝科教授之前推荐过我一次,只是陪跑了,这一次,我就想,能不能获得一些更公平的待遇。”
“你说的情况,我也知道。当年为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能得诺奖,周总理都出面了……”蔡教授说着思忖起来。
杨锐获得的信息,却比此时的蔡教授还要多,早有了计划,道:“蔡教授,您看,我们能不能和朱院士谈一下这件事,再见见乔公。”
“好小子,你在这里等着我呢。”蔡教授瞬间醒悟过来,气道:“你都要找老朱的,又来见我做什么。”
杨锐笑两声,道:“再怎么说,我也是北大的人,万一要是成了,北大不是一样荣誉加身。”
“恩,这句话我喜欢。”蔡教授一拍大腿,气势凌然,再开口的时候,又暴露了真实想法:“不管能不能成,试一下总没有错。”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是。”杨锐毫不掩饰的承认了。
蔡教授不免有些犹豫。
他倒是不在乎其他参与科研竞争的实验室会怎么样。
既然是竞争,就不要假惺惺的为对方考虑了。
顶级实验室一年上千万美元的经费开支,没有一分钱是用来做慈善的,也不在乎全部砸锅。
尤其是为了奖项和专利的科研竞争,更是异常的残酷,某些时候,科研背后的经费开支,甚至会比科研本身都要高,最著名的莫过于苏联人的载人航天实验,航天员自愿以生命为代价,就为了争取获得科研竞争的胜利。
而在实际操作中,隐藏科研成果而不立即公布成果更是最常见的手段了,像是杨锐最初见到“一锅搅”的发明的时候,就立即阻止了谷强发表论文。
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一锅搅的成果研究就毫无意义了,大家又重新站在了起跑线上,对于发明人来说,又有何利益科研。
虽然科研并不是利益驱动的,以至于基础研究根本就没有专利一说,但是,若是因此就剥夺科研人应得的利益,那就太过分了。
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是血肉磨盘,每一个参与者都深知此点,也是因为此点,大家才投身其中,要么被磨成血沫,要么就重塑金身!
身在孱弱的中国,杨锐没有资格为发达国家的顶级实验室考虑,蔡教授同样没有资格为他人考虑。
他更多的是担心杨锐,道:“你现在做出来的成绩已经非常好了,再继续做下去,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压力总是会有的。”
“但是,连续做出了两个大项目,再做第三个大项目,这种压力,恐怕是不同寻常的,我也没有经历过,但是,就我经历过的项目来看……你得做好准备。”蔡教授说的非常实诚,他确实是从杨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否则,哪怕是为了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牌子,他也应该怂恿杨锐继续攻关的。
杨锐认真的道:“我有想过,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但我也想试一下。”
所谓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的三个阶段,只是学术上的三个阶段,并不是项目上的三个阶段。
这里的任何一个阶段,作为一个项目,都是如此的庞大,以至于就算想要“三花聚顶”的实验室,也是以十年期为计划的。
杨锐前两个阶段虽然做的快,但在蔡教授看来,仍然免不了有运气成分,继续第三个阶段,若是劳师无功,反而不美。
普通的研究员或者实验室,若是有资格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本身就是资历了,若是能够申请下来几百万上千万美元的经费尝试登顶,即使登顶不成,也算是强大了实验室,锻炼了队伍。
但是,对于两次登顶成功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再尝试第三阶段,固然会得到各方的支持,能够拿到多得多的经费,获得多得多的资源,可那同时也意味着更多更多的焦点和期待。
一旦学者们不能满足关注者的幻想的时候,各方的压力同样也会爆棚。
一些学者就此失去了实验室的都是有的。
蔡教授望着年轻的杨锐,虽然觉得他自信满满,依旧不敢轻忽的道:“你能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有所建树,唔……你现在其实都走到世界最前端了,技术方面,的确是没有问题了,但是,你现在还没有试过……”
他想说是太大的压力,可又觉得说出来不合适,不由得停下措辞。
杨锐笑笑,道:“我知道您的意思,如果我申请做第三阶段的项目,肯定能拿到一大笔钱,但是,给钱的机构的要求就会一下子落下来。”
“是这个意思。”蔡教授叹了口气,道:“外行人领导内行人是免不了的,你现在从863计划申请经费,从北大申请经费,甚至自己出了经费,这样做好做坏,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你要是涉及到了其他部委,甚至国家层面上,他们的要求就不是这样了,别说做不出项目,甚至做的慢,都会有人催促和要求,不是好应付的。”
“该承担的压力,总归是要承担的,再说了,与争取诺贝尔奖要承受的压力比起来,这样的压力不算什么吧。”杨锐笑笑。
“当然,诺奖的运作太微妙了。”蔡教授感慨到此处,突然惊醒过来,愣愣的看向杨锐。
杨锐耸耸肩,笑道:“您不会说我不够格吧。”
“够……谁敢说你不够格。”蔡教授之前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主要是杨锐太年轻,开始科研的时间太短了。
除此以外,杨锐的学生身份也是一个障碍。
虽然历史上,是有二十多岁得到诺奖的天才,可那是二战以前的事了,二战以后的诺奖,获得难度可要大的多,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后,诺奖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它在普通民众中的知名度大大加强,使得诺奖的评判日益严格,多少有点终身成就奖的意思了。
蔡教授等人平日里,对杨锐的成就都是很高看的,然而,说到诺贝尔奖,这个话题就变的有些诡异了。
老实说,80年代的中国科研人,对于诺奖的评选机制都了解不清,再加上目前各种自我矮化的思潮,蔡教授还真没有去想。
但是,现在仔细一想,杨锐研制出来的pcr,明显已是全世界各大实验室的标配,展现出的前景令人吃惊的广泛,堪称是改变了生物科研的方式。g蛋白偶联受体的两个项目,无论是100%的清晰构象,还是刚刚完成的晶体结构,也都是从无数科研人的血泪中捞出来,毫无疑问是诺奖级的成果。
三个诺奖级的成果,够不够资格评诺奖?
蔡教授苦笑连连:“没想到啊,没注意呢没注意呢,你就跑到全行业的尖尖上去了。”
“蔡教授。”杨锐没有跟着蔡教授感慨,喊了一声,道:“您说,我能不能试一下,冲击一下诺奖。”
“冲击?怎么冲击?”
“您刚才都说了,诺奖的运作很微妙,我也想知道,我能不能享受这个微妙。”杨锐说的较为委婉,但说的还是相当清楚了。
蔡教授眼睛都瞪大了,声音都自然变小了,说:“我没想到,你还存着这个心。”
“我做出pcr的时候就想过了,只是当时,条件不太成熟。”杨锐毫不掩饰自己的渴望,道:“我知道国外有些国家,为了诺奖,都是由国家出面,帮助运作的。还有一些学者,为了诺奖会特意做许多交游。达尔贝科教授之前推荐过我一次,只是陪跑了,这一次,我就想,能不能获得一些更公平的待遇。”
“你说的情况,我也知道。当年为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能得诺奖,周总理都出面了……”蔡教授说着思忖起来。
杨锐获得的信息,却比此时的蔡教授还要多,早有了计划,道:“蔡教授,您看,我们能不能和朱院士谈一下这件事,再见见乔公。”
“好小子,你在这里等着我呢。”蔡教授瞬间醒悟过来,气道:“你都要找老朱的,又来见我做什么。”
杨锐笑两声,道:“再怎么说,我也是北大的人,万一要是成了,北大不是一样荣誉加身。”
“恩,这句话我喜欢。”蔡教授一拍大腿,气势凌然,再开口的时候,又暴露了真实想法:“不管能不能成,试一下总没有错。”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