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节 困居京师病客居
,然后再扩展到每个省的省会,形成全国电信网络,各省同时自筹资金建设各府之间的有线电报网,中心城市建设有线电话网。标准集团已经在西门子和贝尔实验室的合作下,在山东十府两州之间建立了电报和有线电话网络,无线电报也已经在京沪济杭等地建立了商业电台。可以说山东已经成为全国电信的中转基地,没办法,山东标准电信公司是整个远东地区唯一的无线电报设备和电话总机基站设备的供应商,同时也是贝尔-西门子-标准电信设备标准体系的合作方,这个集团几乎垄断了世界上所有无线电报和总机通讯设备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不过一个月以后,这位邮传部的首任尚书就因为操劳过度,光荣的病休了。
“老佛爷,您今个精神可旺向啊。”同仁堂的葛老医师给老佛爷号过脉之后“还请老佛爷放宽心情,忌辛辣,宜制怒,多多休息静养即可。”
“赏了。”慈禧连眼皮都没抬,或许也没那个力气了。
“喳。葛医师请吧。”崔玉贵崔二当家又很悲催的当起了知客僧的角色,送这位葛医师出园子。
“小德张,蔚亭哪里怎么样了?”
“回老佛爷,袁大人一直在天津的衙门里,并未和京里的大人们联系。倒是赫德经常去天津拜会。”小德张老老实实的回话,他可不敢说是昨天李大总管给他递过来的这后一句话。
“嗯,不错,知道进退。那个吴宸轩呢?”
“听说昨日里得了急症,请了五天的假期,在虎坊桥的宅子静养呢。这一个月没有见外客,就是和庆王爷那桐有过几次饭局”
“嗯,派御医去瞧瞧吧。别委屈了这位巴图鲁。”慈禧明白这是吴袁两位给她做出姿态,表示臣服,但是也就是她在的时候,如果她不在了,谁能压的住这两人呢?
“还真是聪明人,在家的身子骨。”慈禧喃喃自语了一句,又开始闭目养神,姜黄的脸上不时的抽搐一下,全无兰贵人的娇容,她和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一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只是还在凭着最后一口气不甘心的垂死挣扎而已。
化马湾的新兵基地深处,一群穿着伪装服的家伙正在进行实兵演习。他们一共把这一个加强连队的内卫士兵分成了三个部份,每个部份两个排,这样一共有六个排,选择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担任行动任务。枪械都是新出厂的秦弩步枪的十发弹仓的卡宾版,而且还有几名士兵扛着缩小版的麦德森轻机枪。
然后何大壮又将每个部份给分成护卫组接应组掩护组警戒组火力组一大堆……一开始段芝泉听到这么一大堆的名堂都有些莫名其妙的。总共就两个排还给分成了五个组。那也就是说每个组就只有一个班,这一个班的人能干些什么呢?但一经何大壮的解释就觉得这些分组还是完全有必要的。这场战斗的目的是深入敌境救出老大。那么直接作战的人数不能太多,太多容易暴露。于是每个行动组就一个班也就是十几个兵正好合适。其次护卫组一旦接应到老大在撤退的过程中就极有可能因为对方的监视而暴露,于是就需要人接应掩护,于是就有了掩护组和接应组,这两组因为同样的原因人数也不能太多。再次还得有人保障撤退路线的安全,否则随便让清军几个人占领了回去路上的关卡,拖延下去就要陷入被包围的境地了,于是就需要警戒组。最后还需要远程火力比如迫击炮重机枪等火力的断后支援,于是就需要火力组,火力组因为布置在接近我军撤退机场的位置,所以人数最多,为两个班。当然,最后一个后盾就是相应的临时机场卫戍部队的配合。于是这一层层下来条理就十分清楚了。
可以想像,一旦护卫组接应成功,就算当时就被清军发现一路追赶,但我军却一路都有人接应。甚至动用迫击炮重机枪还会用火力进行掩护,而且这还是在黑夜里,那只怕清军也无可奈何。这时段芝泉不由有些佩服起何大壮这帮内卫起来,他都好像是干过这事似的,把这一切都计划得这么详细。当段芝泉问起时何大壮是这样回答的:“这还不是跟老大和杜姑娘学的,吴老大那次出击不是谋定后动,跟做数学题似得。”闻言段芝泉不由一愣,很快就想到这战术其实跟步兵进攻穿插的战术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在步兵战术是一路进攻,而这次任务却是一路撤退。战场上的许多东西还真是相通的。接着段芝泉又想,要是我军有支部队穿插深入敌后执行任务的话,那是不是同样也可以用这方法来接应呢?!最后让段芝泉感到意外的是,内卫部队似乎对此很有心得,好像每次行动都是这样精确计算过的,实际上通过演练,分秒不差的完成任务,而且各组还都有余力。段芝泉发现除非对方早就有准备,重兵围堵,否则就算是冲进紫禁城抢人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段芝泉也就让何大壮在完成任务后,把计划大纲交给军校去研究推广,成为今后作战计划的范本。这也成为之后很多军队与武翼新军和后来的国防军对阵的时候感到非常不适应的地方。世界上的军队中,最讲究精确的两支军队就是德国陆军和中国国防军,掐算到分秒的时间,精确到厘米的距离,计划周详,实施严苛,让军队往往能发挥出超过军力本身的威力,当然也因此缺乏弹性。不过解决的方案也不是没有,就是通过增设预备队和后备方案来增加冗余度,不过德国人就悲催了,两线甚至三线作战的命运和人口的弱势,让他们总是在计划中无法留出足够的余地,往往先胜后败的空悲切。
病中的吴宸轩也在思考这些问题,他写下的等一系列的文章被枣林军校的众位教师收集整理成书,成为军校中必读的科目。病中一直不得闲的吴宸轩接待着各路的神神怪怪,有来送医的,有来送药的,还有的纯粹来的,不过经过几位御医的会诊,吴大人得的是气滞肝郁之症,只怕一时半会儿不见好转,好在吴宸轩的邮传部也有几个留学海外的官员在主持,加上慈禧本来就没打算让他办什么大事,不过是个羁绊而已。所以这位最年轻的军机章京兼邮传部尚书整天奉旨养病,在虎坊桥的私宅里奋笔疾书,却不曾有任何要求外放的意图,这让慈禧倒一时奈何不了他。时间就这么一直拖了下来,爆竹声中光绪三十三年告别了人间。
“老佛爷,您今个精神可旺向啊。”同仁堂的葛老医师给老佛爷号过脉之后“还请老佛爷放宽心情,忌辛辣,宜制怒,多多休息静养即可。”
“赏了。”慈禧连眼皮都没抬,或许也没那个力气了。
“喳。葛医师请吧。”崔玉贵崔二当家又很悲催的当起了知客僧的角色,送这位葛医师出园子。
“小德张,蔚亭哪里怎么样了?”
“回老佛爷,袁大人一直在天津的衙门里,并未和京里的大人们联系。倒是赫德经常去天津拜会。”小德张老老实实的回话,他可不敢说是昨天李大总管给他递过来的这后一句话。
“嗯,不错,知道进退。那个吴宸轩呢?”
“听说昨日里得了急症,请了五天的假期,在虎坊桥的宅子静养呢。这一个月没有见外客,就是和庆王爷那桐有过几次饭局”
“嗯,派御医去瞧瞧吧。别委屈了这位巴图鲁。”慈禧明白这是吴袁两位给她做出姿态,表示臣服,但是也就是她在的时候,如果她不在了,谁能压的住这两人呢?
“还真是聪明人,在家的身子骨。”慈禧喃喃自语了一句,又开始闭目养神,姜黄的脸上不时的抽搐一下,全无兰贵人的娇容,她和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一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只是还在凭着最后一口气不甘心的垂死挣扎而已。
化马湾的新兵基地深处,一群穿着伪装服的家伙正在进行实兵演习。他们一共把这一个加强连队的内卫士兵分成了三个部份,每个部份两个排,这样一共有六个排,选择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担任行动任务。枪械都是新出厂的秦弩步枪的十发弹仓的卡宾版,而且还有几名士兵扛着缩小版的麦德森轻机枪。
然后何大壮又将每个部份给分成护卫组接应组掩护组警戒组火力组一大堆……一开始段芝泉听到这么一大堆的名堂都有些莫名其妙的。总共就两个排还给分成了五个组。那也就是说每个组就只有一个班,这一个班的人能干些什么呢?但一经何大壮的解释就觉得这些分组还是完全有必要的。这场战斗的目的是深入敌境救出老大。那么直接作战的人数不能太多,太多容易暴露。于是每个行动组就一个班也就是十几个兵正好合适。其次护卫组一旦接应到老大在撤退的过程中就极有可能因为对方的监视而暴露,于是就需要人接应掩护,于是就有了掩护组和接应组,这两组因为同样的原因人数也不能太多。再次还得有人保障撤退路线的安全,否则随便让清军几个人占领了回去路上的关卡,拖延下去就要陷入被包围的境地了,于是就需要警戒组。最后还需要远程火力比如迫击炮重机枪等火力的断后支援,于是就需要火力组,火力组因为布置在接近我军撤退机场的位置,所以人数最多,为两个班。当然,最后一个后盾就是相应的临时机场卫戍部队的配合。于是这一层层下来条理就十分清楚了。
可以想像,一旦护卫组接应成功,就算当时就被清军发现一路追赶,但我军却一路都有人接应。甚至动用迫击炮重机枪还会用火力进行掩护,而且这还是在黑夜里,那只怕清军也无可奈何。这时段芝泉不由有些佩服起何大壮这帮内卫起来,他都好像是干过这事似的,把这一切都计划得这么详细。当段芝泉问起时何大壮是这样回答的:“这还不是跟老大和杜姑娘学的,吴老大那次出击不是谋定后动,跟做数学题似得。”闻言段芝泉不由一愣,很快就想到这战术其实跟步兵进攻穿插的战术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在步兵战术是一路进攻,而这次任务却是一路撤退。战场上的许多东西还真是相通的。接着段芝泉又想,要是我军有支部队穿插深入敌后执行任务的话,那是不是同样也可以用这方法来接应呢?!最后让段芝泉感到意外的是,内卫部队似乎对此很有心得,好像每次行动都是这样精确计算过的,实际上通过演练,分秒不差的完成任务,而且各组还都有余力。段芝泉发现除非对方早就有准备,重兵围堵,否则就算是冲进紫禁城抢人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段芝泉也就让何大壮在完成任务后,把计划大纲交给军校去研究推广,成为今后作战计划的范本。这也成为之后很多军队与武翼新军和后来的国防军对阵的时候感到非常不适应的地方。世界上的军队中,最讲究精确的两支军队就是德国陆军和中国国防军,掐算到分秒的时间,精确到厘米的距离,计划周详,实施严苛,让军队往往能发挥出超过军力本身的威力,当然也因此缺乏弹性。不过解决的方案也不是没有,就是通过增设预备队和后备方案来增加冗余度,不过德国人就悲催了,两线甚至三线作战的命运和人口的弱势,让他们总是在计划中无法留出足够的余地,往往先胜后败的空悲切。
病中的吴宸轩也在思考这些问题,他写下的等一系列的文章被枣林军校的众位教师收集整理成书,成为军校中必读的科目。病中一直不得闲的吴宸轩接待着各路的神神怪怪,有来送医的,有来送药的,还有的纯粹来的,不过经过几位御医的会诊,吴大人得的是气滞肝郁之症,只怕一时半会儿不见好转,好在吴宸轩的邮传部也有几个留学海外的官员在主持,加上慈禧本来就没打算让他办什么大事,不过是个羁绊而已。所以这位最年轻的军机章京兼邮传部尚书整天奉旨养病,在虎坊桥的私宅里奋笔疾书,却不曾有任何要求外放的意图,这让慈禧倒一时奈何不了他。时间就这么一直拖了下来,爆竹声中光绪三十三年告别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