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大周王朝
这个机会来得并不偶然。宋军在一个多月内就消灭了荆、湖南两个政权,引起了后蜀君臣的一片恐慌。其后不久,后蜀宰相李昊就对孟昶献策道:“臣观宋朝开国之运,有别于汉、周。一统天下,就在宋朝了。陛下当早日与宋通好,尽职贡献,或可保全蜀国。”
孟昶听完觉得很有道理,正想派遣使者去汴梁通好,不想枢密使王昭远却阻止道:“蜀国山河险峻,地大力强,又何必示弱于人?”
对通好之事坚决反对。孟昶本人没什么主意,又非常相信王昭远,于是作罢。又过了几个月的时间,赵匡胤已经开始筹备伐蜀事宜了,转任华州团练使张晖为凤州团练使,命他在凤州练兵,并顺便搜集蜀国山川地势、兵力部署等重要情报。张晖也不辱使命,到任之后全力以赴,认真工作,很出色地完成了赵匡胤的嘱托,“尽得其山川险要”,并以密疏献进取之计,为此还遭到了赵匡胤的表扬。
这件事传到蜀国后,有人对王昭远说道:“公身膺大位,却素无战功,何以平息时论?不如遣使太原,令其发兵南下,我自子午谷出兵应之,使中原表里受敌,事成则关右之地可抚而有之。”王昭远本身没有任何的军事才能,不过自我感觉却是相当得良好,总认为自己既然生到了蜀国,那肯定就是诸葛亮一样的人物,所以也有心学诸葛亮北伐中原。听完之后就立刻向蜀主孟昶进言,叫他修书太原,约北汉一道出兵攻打中原。
孟昶对王昭远的相信近乎于迷信的程度,听完之后也不考虑后果,立即修书一封,命赵彦韬为密使,送往太原。可是赵彦韬等人已对蜀国的前途彻底灰心了,所以出境之后,根本就没去北汉。而是直接将信送到了赵匡胤手里。此时赵匡胤正为找不到伐蜀的借口而忧心不已,孟昶的这封书信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一个月后,赵匡胤就正式命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以武信节度使崔彦进、宁江节度使刘光义为副都部署。枢密副使王仁赡、枢密承旨曹彬为都监,率六万大军,誓师西征。
宋军此次伐蜀,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全斌、崔彦进率领,自凤州(今陕西凤县)向蜀国进发。另一路则由刘全义、曹彬率领。自归州(今湖北秭归)溯江而上,沿水路向蜀国进发。
宋军西征的消息传到了蜀国,蜀主孟昶立即将王昭远任命为西南行营都统,并以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为招讨使,李进为副招讨使,率兵拒战。王昭远接过帅印之后,非常振奋,认为这正是一个大显身手的良机。
出征那日,孟昶命宰相李昊为他设宴送行。王昭远志得意满,频频举杯,起身时已经醉了,遂把臂对李昊说道:“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大军,取中原如反掌耳!”李昊默默无言,目送王昭远离去。
与王昭远一样,赵匡胤对此战也是信心百倍,出征前就在汴水之滨建房舍五百余间,准备灭蜀之后就将孟昶迁到汴梁居住。双方都是志在必得。不知谁又能笑到最后
当年十二月,王全斌率宋军攻入蜀国境内。蜀军因多年不习征战,根本就抵挡不住,被王全斌率军一战攻克兴州(今陕西略阳)。破蜀军七千多人,缴获粮草四十万斛。随后,王全斌又连克石圌、鱼关、白水阁等二十余座营寨,连战连捷,所向披靡。
此时,后蜀招讨使韩保正也已经率军赶到。听说兴州已被宋军攻克后,不敢再战,立即撤军退保西县(今甘肃陇西)。王全斌闻讯后立即命马军都指挥使史延德率部进击。
史延德这一部本是宋军的先头部队,在人数上要远远少于蜀军,然而韩保正却不敢迎战,只是命手下数万军队,依山背城,结阵自固,一副找打模样。
史延德一眼望去就知道蜀军胆怯了,立即传令进击,转眼间就将蜀军杀得大败,临阵生擒韩保正及其副将李进,缴获军粮三十馀万斛,余众则被宋军一路追杀,只得烧绝栈道,退保葭萌关(今四川昭化南)。
与此同时,刘光义所率的宋军也于水路取得重大胜利,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寨,斩杀蜀军五千余人,生擒后蜀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宏等一千二百余人,夺战舰二百余艘,随后率军攻破夔州,于白帝城西扎下营寨。
后蜀宁江节度使高彦俦见宋军来势凶猛,知道难以力敌,便对监军武守谦说道:“北军涉险远来,利在速战,我军应坚壁自守。”
不料武守谦为人还是很有气概,说道:“敌若据城下而不击,何日可以破敌?”于是立即率军出城迎战,结果一战而溃,随即被宋军攻入城内。高彦俦率蜀军在城内与宋军惨烈肉搏,不过军心以乱,不多时就被宋军再次击溃。
此时蜀军大势已去,高彦俦身中十余枪,犹自血战。节度判官罗济劝他先逃回成都,高彦俦仰天长叹道:“我已失了秦川,又不能守住白帝,就算主上不肯杀我,我又有什么面目再见蜀人呢?”罗济又劝他投降,高彦俦惨声道:“阖家百口,全在成都,我今天若是偷生,又怎能对得起全家的老小,只有一死了!”于是单骑奔回府第,整理好衣冠,奔归府第,望西北而拜,然后举火**。
再说王全斌率领的那路宋军,因为蜀军后撤时,烧毁了栈道(在悬崖上,经凿孔、插木、支架、铺板而制成了通道),使得前方无路可行,只得招集众将商议对策,准备从罗川(今四川旺苍县西20里)入蜀。
此时别将康彦泽建议道:“罗川路险,大军难以通过,不如兵分两路,一路从罗川入蜀,另一路则留下来修筑栈道,最后于深渡(今四川广元境内)会合。”王全斌听完并无异议,便留副都部署崔彦进修筑栈道,自己则另率一军赶往罗川。
数日之后,栈道修成。崔彦进挥师进发,连克金山、小漫天等营寨,到达深渡,此时王全斌也从罗川赶了过来。两军又合为一处。
这个时候,蜀军西南行营都统王昭远也已经到了利州(今四川广元),闻讯急忙派兵沿嘉陵江一线布防,想把宋军挡在江北。可是蜀军的战斗力远非宋军可比,刚将阵势列好。就被宋军击溃,只得狼狈退守大漫天寨。
这个时候,形势已对蜀军非常不利了。本来在王昭远刚出兵的时候,还目空一切,把自己当成是诸葛亮再世,称不但要击败宋军,还要北定中原,到这时候也是一筹莫展了,只好妄图凭借险要的地势阻挡宋军的进攻。
然而第二天一早,宋军就由崔彦进、康彦泽、张万友各率一队人马。向大漫天寨发起猛攻。
王昭远尽遣精锐迎敌,又被宋军杀得大败,大漫天寨也被攻破。王昭远还想挽回败局,在整顿兵马后,又率军对宋军进行最后的反扑,不想又是三战三败,被宋军一路追杀到利州北,好不容易才渡过柏津(今四川昭化东北),然后纵火烧断桥梁,退保剑门。
说到剑门。就不能不提蜀道之险了。从广义上讲,蜀道有很多条,由云南入川的樊道、由甘肃入川的阴平道,甚至包括由三峡溯江而上的水道都可称为蜀道。但实际上。人们通常讲的蜀道,指的是自古以来连接川陕的交通主干线,也称金牛道或剑门蜀道。
这条通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至四川巴中大剑山关口,全长近千里,其间山势起伏。峰峦叠嶂,峭壁摩云,雄奇险峻。唐代大诗人李白所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指得就是这一条通道。剑门蜀道凶险无比,特别是其中剑门关和剑阁这一带,更是号称“险绝天下”,历来都被视为蜀国抵御中原入侵的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剑门关建于大剑山的中断处。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兵伐魏,路经大剑山,见此处山势险峻,道路难行,遂命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了这么一道关口,这就是剑门关的由来。剑阁是剑门关前的一条险路,全长三十里,夹在大小剑山之间。此处原本无路,是诸葛亮命人凭空开出的一条栈道,一头插木于山腹,一头立桩于水中。人行其上,仰视绝壁万仞,俯视逐浪滔天,可称得上是兵家绝地。
剑门这道防线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非常难以突破,王全斌到了这里也是一筹莫展,只好召集诸将再开战前会议,商量如何能将剑门攻克。
就在这时,王全斌手下的侍卫军头向韬献计道:“大帅,刚才有个蜀军的降卒向我做了报告,称从这里向东翻过数座大山后,有一条叫做来苏的小路,可直达嘉陵江畔。
蜀军为了防备,在江西立栅为营,不过他们的战斗力很低,咱们完全有能力进行突破。只要咱们能从那里渡到江东,再往南走二十里就是官路,剑门天险也就失去意义了。”
王全斌听罢大喜,立即准备率全军绕道来苏,但部将康彦泽建议道:“大帅不用心急,蜀军屡战屡败,胆气已夺,咱们不见得就不能从剑门突破进去。
来苏是条小路,想必道路难行,不利于全军进击。咱们还是应该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面由大帅亲率主力攻打剑门关,另一面再派一员偏将率军潜趋来苏,争取两头开花,方是万全之策。”王全斌深以为然,便命大将史延德率一队人马趋来苏,而自领大军准备进攻剑门。
史延德率军翻山越岭,沿着来苏小径来到嘉陵江边,果然看见江对岸有蜀军的营寨。史延德深知跨江作战,难度系数非常高,一旦对方做好战斗准备,就很难予以突破,所以不敢迟疑,立即传令修建浮桥,想赶在蜀军布好阵势之前强渡过去。
哪知道蜀国常年不经阵仗,士兵战斗素质非常差,一见宋军攻来,竟然不敢抵抗,撒腿就跑。结果让史延德不费吹灰之力就渡过了嘉陵江,随后南行二十里,上了官路,轻而易举地就将剑门天险甩在了身后。
与此同时,王全斌在剑门战场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蜀军主帅王昭远因为屡战屡败,被吓破了胆,不敢再与宋军交战,率主力退守汉源坡(今四川剑阁东),只留一员偏将守剑门。
结果被王全斌集中了军中的精锐一顿猛攻,竟然把剑门关打破。等王昭远走到汉源坡时,剑门关已被宋军夺了下来。
剑门关失守的消息对王昭远来说,不啻于一个晴空霹雳,竟被吓瘫在椅子上站不起身来。
没过多久,宋军的先头部队就已赶到,蜀军一战即败,王昭远这才醒过神来,急忙丢了盔甲,骑马就跑,一直逃到东川才惊魂稍定,但也不敢回成都复命,只好找了间房藏匿下来。
王昭远在东川藏匿期间,终日以泪洗面,到被宋军擒获时,眼睛已经哭肿了,他那个“带汁诸葛亮”的绰号,就是在此时荣获的。
早在王昭远败于利州之时,消息传回成都后,蜀主孟昶深为忧虑,只好在宫中取出财物,又招募了一支万人部队,命太子孟玄喆率领,开赴前方,助王昭远剑门。
但这个孟玄喆其实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临要打仗了,还没忘了要随军带上数十姬妾和伶人,以供娱乐。而且他从来没有学过武,根本就不习军旅,带去的人也多是酒囊饭袋。行军路上有一天下雨,孟玄喆便命人将军中的旗帜取下来,以免打湿。
可是等天晴后重新挂旗的时候,却将好多旗帜都挂反了,而孟玄喆根本就看不出来,被时人传为笑柄。
孟玄喆所率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不过这也是蜀国能派得出来最后一支队伍了。可是孟玄喆刚带着这群乌合之众走到绵州(今四川绵阳),剑门失守的消息就传了回来,孟玄喆不敢再往前走,立即就率军撤回了成都。
这一来,孟昶已是无计可施,只好召集群臣商量对策。老将石奉頵说道:“宋兵远道而来,其势不能久,咱们只要聚兵坚守,用不了多久,宋军自然就会撤军。”(未完待续。)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孟昶听完觉得很有道理,正想派遣使者去汴梁通好,不想枢密使王昭远却阻止道:“蜀国山河险峻,地大力强,又何必示弱于人?”
对通好之事坚决反对。孟昶本人没什么主意,又非常相信王昭远,于是作罢。又过了几个月的时间,赵匡胤已经开始筹备伐蜀事宜了,转任华州团练使张晖为凤州团练使,命他在凤州练兵,并顺便搜集蜀国山川地势、兵力部署等重要情报。张晖也不辱使命,到任之后全力以赴,认真工作,很出色地完成了赵匡胤的嘱托,“尽得其山川险要”,并以密疏献进取之计,为此还遭到了赵匡胤的表扬。
这件事传到蜀国后,有人对王昭远说道:“公身膺大位,却素无战功,何以平息时论?不如遣使太原,令其发兵南下,我自子午谷出兵应之,使中原表里受敌,事成则关右之地可抚而有之。”王昭远本身没有任何的军事才能,不过自我感觉却是相当得良好,总认为自己既然生到了蜀国,那肯定就是诸葛亮一样的人物,所以也有心学诸葛亮北伐中原。听完之后就立刻向蜀主孟昶进言,叫他修书太原,约北汉一道出兵攻打中原。
孟昶对王昭远的相信近乎于迷信的程度,听完之后也不考虑后果,立即修书一封,命赵彦韬为密使,送往太原。可是赵彦韬等人已对蜀国的前途彻底灰心了,所以出境之后,根本就没去北汉。而是直接将信送到了赵匡胤手里。此时赵匡胤正为找不到伐蜀的借口而忧心不已,孟昶的这封书信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一个月后,赵匡胤就正式命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以武信节度使崔彦进、宁江节度使刘光义为副都部署。枢密副使王仁赡、枢密承旨曹彬为都监,率六万大军,誓师西征。
宋军此次伐蜀,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全斌、崔彦进率领,自凤州(今陕西凤县)向蜀国进发。另一路则由刘全义、曹彬率领。自归州(今湖北秭归)溯江而上,沿水路向蜀国进发。
宋军西征的消息传到了蜀国,蜀主孟昶立即将王昭远任命为西南行营都统,并以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为招讨使,李进为副招讨使,率兵拒战。王昭远接过帅印之后,非常振奋,认为这正是一个大显身手的良机。
出征那日,孟昶命宰相李昊为他设宴送行。王昭远志得意满,频频举杯,起身时已经醉了,遂把臂对李昊说道:“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大军,取中原如反掌耳!”李昊默默无言,目送王昭远离去。
与王昭远一样,赵匡胤对此战也是信心百倍,出征前就在汴水之滨建房舍五百余间,准备灭蜀之后就将孟昶迁到汴梁居住。双方都是志在必得。不知谁又能笑到最后
当年十二月,王全斌率宋军攻入蜀国境内。蜀军因多年不习征战,根本就抵挡不住,被王全斌率军一战攻克兴州(今陕西略阳)。破蜀军七千多人,缴获粮草四十万斛。随后,王全斌又连克石圌、鱼关、白水阁等二十余座营寨,连战连捷,所向披靡。
此时,后蜀招讨使韩保正也已经率军赶到。听说兴州已被宋军攻克后,不敢再战,立即撤军退保西县(今甘肃陇西)。王全斌闻讯后立即命马军都指挥使史延德率部进击。
史延德这一部本是宋军的先头部队,在人数上要远远少于蜀军,然而韩保正却不敢迎战,只是命手下数万军队,依山背城,结阵自固,一副找打模样。
史延德一眼望去就知道蜀军胆怯了,立即传令进击,转眼间就将蜀军杀得大败,临阵生擒韩保正及其副将李进,缴获军粮三十馀万斛,余众则被宋军一路追杀,只得烧绝栈道,退保葭萌关(今四川昭化南)。
与此同时,刘光义所率的宋军也于水路取得重大胜利,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寨,斩杀蜀军五千余人,生擒后蜀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宏等一千二百余人,夺战舰二百余艘,随后率军攻破夔州,于白帝城西扎下营寨。
后蜀宁江节度使高彦俦见宋军来势凶猛,知道难以力敌,便对监军武守谦说道:“北军涉险远来,利在速战,我军应坚壁自守。”
不料武守谦为人还是很有气概,说道:“敌若据城下而不击,何日可以破敌?”于是立即率军出城迎战,结果一战而溃,随即被宋军攻入城内。高彦俦率蜀军在城内与宋军惨烈肉搏,不过军心以乱,不多时就被宋军再次击溃。
此时蜀军大势已去,高彦俦身中十余枪,犹自血战。节度判官罗济劝他先逃回成都,高彦俦仰天长叹道:“我已失了秦川,又不能守住白帝,就算主上不肯杀我,我又有什么面目再见蜀人呢?”罗济又劝他投降,高彦俦惨声道:“阖家百口,全在成都,我今天若是偷生,又怎能对得起全家的老小,只有一死了!”于是单骑奔回府第,整理好衣冠,奔归府第,望西北而拜,然后举火**。
再说王全斌率领的那路宋军,因为蜀军后撤时,烧毁了栈道(在悬崖上,经凿孔、插木、支架、铺板而制成了通道),使得前方无路可行,只得招集众将商议对策,准备从罗川(今四川旺苍县西20里)入蜀。
此时别将康彦泽建议道:“罗川路险,大军难以通过,不如兵分两路,一路从罗川入蜀,另一路则留下来修筑栈道,最后于深渡(今四川广元境内)会合。”王全斌听完并无异议,便留副都部署崔彦进修筑栈道,自己则另率一军赶往罗川。
数日之后,栈道修成。崔彦进挥师进发,连克金山、小漫天等营寨,到达深渡,此时王全斌也从罗川赶了过来。两军又合为一处。
这个时候,蜀军西南行营都统王昭远也已经到了利州(今四川广元),闻讯急忙派兵沿嘉陵江一线布防,想把宋军挡在江北。可是蜀军的战斗力远非宋军可比,刚将阵势列好。就被宋军击溃,只得狼狈退守大漫天寨。
这个时候,形势已对蜀军非常不利了。本来在王昭远刚出兵的时候,还目空一切,把自己当成是诸葛亮再世,称不但要击败宋军,还要北定中原,到这时候也是一筹莫展了,只好妄图凭借险要的地势阻挡宋军的进攻。
然而第二天一早,宋军就由崔彦进、康彦泽、张万友各率一队人马。向大漫天寨发起猛攻。
王昭远尽遣精锐迎敌,又被宋军杀得大败,大漫天寨也被攻破。王昭远还想挽回败局,在整顿兵马后,又率军对宋军进行最后的反扑,不想又是三战三败,被宋军一路追杀到利州北,好不容易才渡过柏津(今四川昭化东北),然后纵火烧断桥梁,退保剑门。
说到剑门。就不能不提蜀道之险了。从广义上讲,蜀道有很多条,由云南入川的樊道、由甘肃入川的阴平道,甚至包括由三峡溯江而上的水道都可称为蜀道。但实际上。人们通常讲的蜀道,指的是自古以来连接川陕的交通主干线,也称金牛道或剑门蜀道。
这条通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至四川巴中大剑山关口,全长近千里,其间山势起伏。峰峦叠嶂,峭壁摩云,雄奇险峻。唐代大诗人李白所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指得就是这一条通道。剑门蜀道凶险无比,特别是其中剑门关和剑阁这一带,更是号称“险绝天下”,历来都被视为蜀国抵御中原入侵的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剑门关建于大剑山的中断处。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兵伐魏,路经大剑山,见此处山势险峻,道路难行,遂命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了这么一道关口,这就是剑门关的由来。剑阁是剑门关前的一条险路,全长三十里,夹在大小剑山之间。此处原本无路,是诸葛亮命人凭空开出的一条栈道,一头插木于山腹,一头立桩于水中。人行其上,仰视绝壁万仞,俯视逐浪滔天,可称得上是兵家绝地。
剑门这道防线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非常难以突破,王全斌到了这里也是一筹莫展,只好召集诸将再开战前会议,商量如何能将剑门攻克。
就在这时,王全斌手下的侍卫军头向韬献计道:“大帅,刚才有个蜀军的降卒向我做了报告,称从这里向东翻过数座大山后,有一条叫做来苏的小路,可直达嘉陵江畔。
蜀军为了防备,在江西立栅为营,不过他们的战斗力很低,咱们完全有能力进行突破。只要咱们能从那里渡到江东,再往南走二十里就是官路,剑门天险也就失去意义了。”
王全斌听罢大喜,立即准备率全军绕道来苏,但部将康彦泽建议道:“大帅不用心急,蜀军屡战屡败,胆气已夺,咱们不见得就不能从剑门突破进去。
来苏是条小路,想必道路难行,不利于全军进击。咱们还是应该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面由大帅亲率主力攻打剑门关,另一面再派一员偏将率军潜趋来苏,争取两头开花,方是万全之策。”王全斌深以为然,便命大将史延德率一队人马趋来苏,而自领大军准备进攻剑门。
史延德率军翻山越岭,沿着来苏小径来到嘉陵江边,果然看见江对岸有蜀军的营寨。史延德深知跨江作战,难度系数非常高,一旦对方做好战斗准备,就很难予以突破,所以不敢迟疑,立即传令修建浮桥,想赶在蜀军布好阵势之前强渡过去。
哪知道蜀国常年不经阵仗,士兵战斗素质非常差,一见宋军攻来,竟然不敢抵抗,撒腿就跑。结果让史延德不费吹灰之力就渡过了嘉陵江,随后南行二十里,上了官路,轻而易举地就将剑门天险甩在了身后。
与此同时,王全斌在剑门战场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蜀军主帅王昭远因为屡战屡败,被吓破了胆,不敢再与宋军交战,率主力退守汉源坡(今四川剑阁东),只留一员偏将守剑门。
结果被王全斌集中了军中的精锐一顿猛攻,竟然把剑门关打破。等王昭远走到汉源坡时,剑门关已被宋军夺了下来。
剑门关失守的消息对王昭远来说,不啻于一个晴空霹雳,竟被吓瘫在椅子上站不起身来。
没过多久,宋军的先头部队就已赶到,蜀军一战即败,王昭远这才醒过神来,急忙丢了盔甲,骑马就跑,一直逃到东川才惊魂稍定,但也不敢回成都复命,只好找了间房藏匿下来。
王昭远在东川藏匿期间,终日以泪洗面,到被宋军擒获时,眼睛已经哭肿了,他那个“带汁诸葛亮”的绰号,就是在此时荣获的。
早在王昭远败于利州之时,消息传回成都后,蜀主孟昶深为忧虑,只好在宫中取出财物,又招募了一支万人部队,命太子孟玄喆率领,开赴前方,助王昭远剑门。
但这个孟玄喆其实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临要打仗了,还没忘了要随军带上数十姬妾和伶人,以供娱乐。而且他从来没有学过武,根本就不习军旅,带去的人也多是酒囊饭袋。行军路上有一天下雨,孟玄喆便命人将军中的旗帜取下来,以免打湿。
可是等天晴后重新挂旗的时候,却将好多旗帜都挂反了,而孟玄喆根本就看不出来,被时人传为笑柄。
孟玄喆所率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不过这也是蜀国能派得出来最后一支队伍了。可是孟玄喆刚带着这群乌合之众走到绵州(今四川绵阳),剑门失守的消息就传了回来,孟玄喆不敢再往前走,立即就率军撤回了成都。
这一来,孟昶已是无计可施,只好召集群臣商量对策。老将石奉頵说道:“宋兵远道而来,其势不能久,咱们只要聚兵坚守,用不了多久,宋军自然就会撤军。”(未完待续。)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