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七十章 冤魂
瑞承王不觉得这事有多严重。
慕氏也没指望瑞承王真信了她说的,她跟瑞承王说这些,不过是为了以防万一,免得事情发生的时候,瑞承王又说什么不早告诉他之类的。
之后瑞承王有些迟疑道:“秀文怀了身孕你毕竟是她的嫡母,是不是该过去看看?”
“我已经交代世子妃了,稍后世子妃会去的。”慕氏面上很是冷淡,能让汤氏去做做表面功夫已经是她对秀文最大的忍耐。
一个姑娘家,出阁前出阁后闹得娘家婆家都不得安生,这在大周就算不是数一,也能排上前三,对于这样庶女,还是敬而远之比较好,来往若是过于密切,只怕会惹麻烦上身。
瑞承王也无话可说。
过了几日,在汤氏查出,秀文出嫁之后带过去的一个陪房在宁雅儿闹出事之前,频频回到瑞承王府,那个陪房还有个亲姐姐留在瑞承王府当差,是在厨房管着下人饭食的,恰恰可以接触到宁雅儿,这几日,那下人说,那姐姐出手突然阔绰起来,经常弄些好酒好菜招呼请客吃酒,府里这些老人七拐八绕的都能沾亲,难怪宁雅儿一个弱女子能从瑞承王府那么直接的跑出去。
查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慕氏让汤氏也不要再查下去,因为真查出真凭实据反而不好收场,这也难以对秀文安上什么罪名,她就算没有推得一干二净,一句同情宁雅儿,不忍看她被折磨至死,旁人又能说什么?
府中人心中有数。日后好好提防就是了。
然而没等慕氏想出什么好法子,警告一下秀文,一个不幸的消息传了回来,秀文小产了。
正巧在汤氏去看过秀文之后,据说吃错了什么寒凉之物,而秀文一口咬定,是炖了娘家送来的人参之后才觉得身体不适的。
杨家有向瑞承王府兴师问罪的意思。
慕氏根本也不辩解。没有证据。杨家也只是旁敲侧击,她如今担忧的事另一件事,思忖了几日之后。当即做了一个决定,带着世子一家回乡下老宅住一段时间。
避开燕城这些是是非非,至于府内的一切,随便瑞承王如何。只不要牵连到她母子就好。
出于对时事的敏感,她只觉得燕城最近很凶险。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一个直觉,凭借女人的直觉,她躲过了无数次算计。就算此举会让人觉得她心虚,她也不在乎,身正不怕影子斜。某些风言风语终究只是一时的。
皇宫中。
得了消息的杨妃,像皇帝哭诉。瑞承王妃如何的歹毒,竟然陷害外嫁的女儿,要皇帝替杨家做主,严惩瑞承王府一干人等。
皇帝听得头都大了,什么下药,什么小产,这不由得又触动了他的旧恨,碍于对杨妃的情分,一直隐忍着。
愤怒过头的杨妃没有留意皇帝的神色,只顾哭诉,“皇上,你要替臣妾一家做主?瑞承王妃实在说太过分了,如此毒妇怎么配得上一品王妃的身份?”
皇帝按捺住性子,好生劝道:“爱妃先别着急,这事还得再细查,据爱妃所说,只是一些猜测,并无实际证据,兴许这只是一场误会,你想想,太医也只是怀疑,并没有查到秀文是误服了何种药物,药渣中也并未查出什么,怎么能就此断定,就是瑞承王妃所为呢?”
“皇上,你有所不知,有些寒冷之物,可以涂抹在食物上,煮过一遍之后融在汤中,人喝了汤才中毒,药渣上残留的根本就不多,验不出来的。”杨妃着急之下,又道,“更何况,那药只针对怀有身孕的妇人,对于旁人,确是无碍的,人参珍贵,更何况,据臣妾所知,人参是大补之物,某些下人,会将煮过的人参再煮一遍来喝,这就药渣中验不出什么了”
随着杨妃的喋喋不休,皇帝看杨妃的眼神越来越冷了。
杨妃终于感觉到皇帝的不悦,那双眼睛似乎隐隐有怒气在酝酿,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道,“皇上,您怎么了,怎么这样看臣妾?”
“朕只是觉得,爱妃对于如何对孕妇下药之事倒是精通得很啊。”皇帝的这句话几乎是从牙缝里捧出来,看向杨妃的目光更是冰冷如刀。
杨妃心一惊,顿时也想到了先前严妃之死,暗暗悔恨,听了娘家母亲进宫的哭诉,说是杨家眼看着要有嫡孙,还是从秀文县主的肚子里出来的,更是尊贵无比,娘家人正高兴,结果却出了这种不幸。
之前也给兄弟找过许多通房,却没有一个能怀上,好容易秀文怀上,却流掉了,日后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让别的女人有孕,眼看着杨家嫡出一脉就要绝后了,她心里一急,就有些乱了阵脚,居然无意间痛了皇帝的痛处,情急之下,只能结巴道:“臣妾也是刚刚听母亲说的内宅中不少妇人就喜欢用这种方法暗害她人。”
“是么?那么爱妃的母亲都是听谁说的?又是那个恶毒妇人曾经用这方法害过人,爱妃只管说出来,朕头一个来惩治这些毒妇。”皇帝盯着杨妃,一字一句说道。
“这,这母亲并未说清楚,再说了这些隐秘之事也只是内宅之中流传并无确凿证据证明谁用过臣妾不敢乱说。”杨妃慌乱之中,说话更加结巴起来。
杨妃的狂乱看在皇帝眼里就是心虚的表现,盛怒之下道:“那就是道听途说而已了?不过这等无证据之事,爱妃倒是说得又如妾身经历过一般,真没想到啊!”
“皇上”杨妃眼见情况不妙,扑通一声跪下了,梨花带雨一般,哭道,“皇上明鉴。臣妾真的只是担忧娘家,一时就说错话了。”
“爱妃不必如此,朕倒觉得爱妃说的句句属实。”皇帝盛怒之下,语气却越发平静起来,还将杨妃扶起,“爱妃身子弱,还是好好保重身子。别想太多事。最近朕事务繁忙,可能无暇顾忌爱妃。”
“皇上”杨妃这次真哭出来了,扯着皇帝的衣袖哀哀恳求。
皇帝这次不再有怜香惜玉之心。用力推开杨妃,命宫人好好照顾杨妃,这就头也不回的离去。
随后,皇帝下了一道口谕。说是杨妃身子不适,需要静养。各宫嫔妃不得随意打搅,杨妃宫内之人也要尽心伺候主子,不得外出。
此口谕,明着是照顾杨妃。其实无异于将杨妃打入冷宫。
各宫妃嫔暗暗兴奋得同时,不由得也悄悄打听了一下,看看杨妃到底是因何激怒皇帝。
得到的消息是。杨妃不知天高地厚,她娘家内宅发生的一些龌蹉事。居然也要皇上做主,这天子又不是民间三姑六婆,还能管这些个闲事不成?自然就不耐了,再说了杨妃自从红美人得宠之后,恩宠打不如前了,皇帝估计早就厌烦她,这时候正好找个借口厌弃。
宫里的消息有时候流传得也快,消息传到刚刚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燕城的瑞承王妃慕氏耳朵里,慕氏惊讶之余,更加觉得自己的决定没错。
早就知道事情诡异,年前还听说杨妃给定王府送了两个美人,之后又怂恿皇帝给定王妃派去了许多嬷嬷。
这不,没过多久,杨妃就倒霉了,这定王离开燕城才多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定王妃没了靠山,就软弱可欺呢,殊不知,有些女人玩弄权谋来,可比男人在行多了。
内宅妇人之间的纠纷,自然是妇人自己出手解决,显然这定王府是一个厉害角色,不声不响之间,就把对于她有威胁之人给除掉了。
慕氏判断事情,不问缘由,也不重过程,就看结果,表面看杨妃,秀文,还有瑞承王府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
但认真追究起来,很多事情都有定王妃隐隐约约的影子,而这些对定王妃有敌意的,莫名其妙就那么消失或者失去了威胁性,但没有一丝直接证据,能证明定王妃跟此事有关。
就比如秀文小产,杨家跟定王府说是没有瓜葛也不为过,两家也没有走动过,但经过宁雅儿,某些事就是能串起来,最终的获利者就是定王妃。
慕氏自问,不是人家的对手,也不想要卷入这些莫名其妙的争斗,惹不起还躲不起么?她还是带着儿子媳妇到乡下住个一年半载的,等事情过去之后,看看再决定回不回来吧,也许乡下山清水秀,比较适合静养。
刚开始,世子妃汤氏还很不乐意,觉得她们这样一走,岂不是将整个瑞承王府让给三房他们?
慕氏也懒得跟汤氏废话太多,汤氏小聪明是有,就是把握不住大局。
不就是到乡下小住一阵子么这瑞承王又不是老糊涂了,能在这一年半载里,就将整个王府给了老三他们不成?
哪怕瑞承王真的糊涂了,府里还有些明白人,瑞承王的某些妾侍都是向着她的,宁氏不得人心,得罪了不少人,真有什么风吹草动,自然会有人通风报信,到时候在回来也不迟。
为了劝服汤氏,她还故意说,汤氏若是不放心,就让世子留在燕城陪伴王爷,而汤氏则陪伴她到乡下住几日。
这一提议,汤氏立即就说,为人子女,应该在母亲跟前尽孝,世子也当回老家认识一下老家的一些长辈,祭祖之类的自然也得有个男人来主持,王爷身子一向康健,身边还有几个姨娘伺候着,不必太过着急。
就那么着,她们总算要离开燕城了。
马车途径定王府。
慕氏偶然望向定王府大门,王府大门紧闭,外头站着几个侍卫,一个个一脸煞气,显得凶恶无比,而门口那对石狮子,不知道怎么得,竟也比别家狰狞许多。
这真是一个不祥之地,住在里头的人,身上指不定沾染了多少人命呢。
在慕氏嘀咕的同时,定王府内。
苏宜晴虽然久居王府,但还不至于两耳不闻窗外事,很多事她也是知道的,或者说,有些事情绿藤并未刻意隐瞒,而蒙夫人偶尔也来一次,说些外头之事。
秀文县主小产,杨妃失宠,都是先由蒙夫人嘴里说出来,她询问过绿藤之后才得知的确切消息。
也就是说,一场可能的危机,就那么悄无声息又充满血腥的解决了。
若说这事跟定王府一点关联都没有,她是说什么也不相信的。
这一刻,她突然觉得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很陌生。
她从来不了解这个男人,在千里之外居然也能如此掌控全局,别小看了某些不起眼的内宅小事,很多时候,一个大家族就是被几个女人给毁掉的。
前世她读过的史书记载,从女人身上下手,其实是最容易的,聪明的男人很多时候都利用女人来达成目的,普遍的就是利用女人实施美人计或者说挑拨离间,并不是说女人就比男人蠢,只是有时候,女人处境太过艰难,她们更难抵挡住诱惑容易被人离间。
连御风利用一些后宅小事,轻而易举的就扳倒了一个宠妃,顺便收拾了她整个家族,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而他做这些的目的也很明显了,就是让后宫乱起来,让皇帝心烦,无暇顾及其他的,顺便铲除朝堂上对他不利的人。
杨妃失宠,后宫平衡被打破,很多妃嫔又要开始使用手段争取上位,填补杨妃空出来的缺。
后宫之外,各大家族也在摩拳擦掌给他们支持的美人助力,希望凭借这事,再后宫中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甚至有豪门,开始在民间搜寻绝色美人,送进后宫争宠的。
总之是热闹非凡,这绝对是一个恶性竞争。
只是苦了那些无辜被牵连的,秀文县主小产,多少无辜的婢仆要因此被送命,她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死的,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就被牵连进来,只知道自己非常的倒霉,无缘无故就成了刀下亡魂。(未完待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慕氏也没指望瑞承王真信了她说的,她跟瑞承王说这些,不过是为了以防万一,免得事情发生的时候,瑞承王又说什么不早告诉他之类的。
之后瑞承王有些迟疑道:“秀文怀了身孕你毕竟是她的嫡母,是不是该过去看看?”
“我已经交代世子妃了,稍后世子妃会去的。”慕氏面上很是冷淡,能让汤氏去做做表面功夫已经是她对秀文最大的忍耐。
一个姑娘家,出阁前出阁后闹得娘家婆家都不得安生,这在大周就算不是数一,也能排上前三,对于这样庶女,还是敬而远之比较好,来往若是过于密切,只怕会惹麻烦上身。
瑞承王也无话可说。
过了几日,在汤氏查出,秀文出嫁之后带过去的一个陪房在宁雅儿闹出事之前,频频回到瑞承王府,那个陪房还有个亲姐姐留在瑞承王府当差,是在厨房管着下人饭食的,恰恰可以接触到宁雅儿,这几日,那下人说,那姐姐出手突然阔绰起来,经常弄些好酒好菜招呼请客吃酒,府里这些老人七拐八绕的都能沾亲,难怪宁雅儿一个弱女子能从瑞承王府那么直接的跑出去。
查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慕氏让汤氏也不要再查下去,因为真查出真凭实据反而不好收场,这也难以对秀文安上什么罪名,她就算没有推得一干二净,一句同情宁雅儿,不忍看她被折磨至死,旁人又能说什么?
府中人心中有数。日后好好提防就是了。
然而没等慕氏想出什么好法子,警告一下秀文,一个不幸的消息传了回来,秀文小产了。
正巧在汤氏去看过秀文之后,据说吃错了什么寒凉之物,而秀文一口咬定,是炖了娘家送来的人参之后才觉得身体不适的。
杨家有向瑞承王府兴师问罪的意思。
慕氏根本也不辩解。没有证据。杨家也只是旁敲侧击,她如今担忧的事另一件事,思忖了几日之后。当即做了一个决定,带着世子一家回乡下老宅住一段时间。
避开燕城这些是是非非,至于府内的一切,随便瑞承王如何。只不要牵连到她母子就好。
出于对时事的敏感,她只觉得燕城最近很凶险。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一个直觉,凭借女人的直觉,她躲过了无数次算计。就算此举会让人觉得她心虚,她也不在乎,身正不怕影子斜。某些风言风语终究只是一时的。
皇宫中。
得了消息的杨妃,像皇帝哭诉。瑞承王妃如何的歹毒,竟然陷害外嫁的女儿,要皇帝替杨家做主,严惩瑞承王府一干人等。
皇帝听得头都大了,什么下药,什么小产,这不由得又触动了他的旧恨,碍于对杨妃的情分,一直隐忍着。
愤怒过头的杨妃没有留意皇帝的神色,只顾哭诉,“皇上,你要替臣妾一家做主?瑞承王妃实在说太过分了,如此毒妇怎么配得上一品王妃的身份?”
皇帝按捺住性子,好生劝道:“爱妃先别着急,这事还得再细查,据爱妃所说,只是一些猜测,并无实际证据,兴许这只是一场误会,你想想,太医也只是怀疑,并没有查到秀文是误服了何种药物,药渣中也并未查出什么,怎么能就此断定,就是瑞承王妃所为呢?”
“皇上,你有所不知,有些寒冷之物,可以涂抹在食物上,煮过一遍之后融在汤中,人喝了汤才中毒,药渣上残留的根本就不多,验不出来的。”杨妃着急之下,又道,“更何况,那药只针对怀有身孕的妇人,对于旁人,确是无碍的,人参珍贵,更何况,据臣妾所知,人参是大补之物,某些下人,会将煮过的人参再煮一遍来喝,这就药渣中验不出什么了”
随着杨妃的喋喋不休,皇帝看杨妃的眼神越来越冷了。
杨妃终于感觉到皇帝的不悦,那双眼睛似乎隐隐有怒气在酝酿,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道,“皇上,您怎么了,怎么这样看臣妾?”
“朕只是觉得,爱妃对于如何对孕妇下药之事倒是精通得很啊。”皇帝的这句话几乎是从牙缝里捧出来,看向杨妃的目光更是冰冷如刀。
杨妃心一惊,顿时也想到了先前严妃之死,暗暗悔恨,听了娘家母亲进宫的哭诉,说是杨家眼看着要有嫡孙,还是从秀文县主的肚子里出来的,更是尊贵无比,娘家人正高兴,结果却出了这种不幸。
之前也给兄弟找过许多通房,却没有一个能怀上,好容易秀文怀上,却流掉了,日后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让别的女人有孕,眼看着杨家嫡出一脉就要绝后了,她心里一急,就有些乱了阵脚,居然无意间痛了皇帝的痛处,情急之下,只能结巴道:“臣妾也是刚刚听母亲说的内宅中不少妇人就喜欢用这种方法暗害她人。”
“是么?那么爱妃的母亲都是听谁说的?又是那个恶毒妇人曾经用这方法害过人,爱妃只管说出来,朕头一个来惩治这些毒妇。”皇帝盯着杨妃,一字一句说道。
“这,这母亲并未说清楚,再说了这些隐秘之事也只是内宅之中流传并无确凿证据证明谁用过臣妾不敢乱说。”杨妃慌乱之中,说话更加结巴起来。
杨妃的狂乱看在皇帝眼里就是心虚的表现,盛怒之下道:“那就是道听途说而已了?不过这等无证据之事,爱妃倒是说得又如妾身经历过一般,真没想到啊!”
“皇上”杨妃眼见情况不妙,扑通一声跪下了,梨花带雨一般,哭道,“皇上明鉴。臣妾真的只是担忧娘家,一时就说错话了。”
“爱妃不必如此,朕倒觉得爱妃说的句句属实。”皇帝盛怒之下,语气却越发平静起来,还将杨妃扶起,“爱妃身子弱,还是好好保重身子。别想太多事。最近朕事务繁忙,可能无暇顾忌爱妃。”
“皇上”杨妃这次真哭出来了,扯着皇帝的衣袖哀哀恳求。
皇帝这次不再有怜香惜玉之心。用力推开杨妃,命宫人好好照顾杨妃,这就头也不回的离去。
随后,皇帝下了一道口谕。说是杨妃身子不适,需要静养。各宫嫔妃不得随意打搅,杨妃宫内之人也要尽心伺候主子,不得外出。
此口谕,明着是照顾杨妃。其实无异于将杨妃打入冷宫。
各宫妃嫔暗暗兴奋得同时,不由得也悄悄打听了一下,看看杨妃到底是因何激怒皇帝。
得到的消息是。杨妃不知天高地厚,她娘家内宅发生的一些龌蹉事。居然也要皇上做主,这天子又不是民间三姑六婆,还能管这些个闲事不成?自然就不耐了,再说了杨妃自从红美人得宠之后,恩宠打不如前了,皇帝估计早就厌烦她,这时候正好找个借口厌弃。
宫里的消息有时候流传得也快,消息传到刚刚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燕城的瑞承王妃慕氏耳朵里,慕氏惊讶之余,更加觉得自己的决定没错。
早就知道事情诡异,年前还听说杨妃给定王府送了两个美人,之后又怂恿皇帝给定王妃派去了许多嬷嬷。
这不,没过多久,杨妃就倒霉了,这定王离开燕城才多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定王妃没了靠山,就软弱可欺呢,殊不知,有些女人玩弄权谋来,可比男人在行多了。
内宅妇人之间的纠纷,自然是妇人自己出手解决,显然这定王府是一个厉害角色,不声不响之间,就把对于她有威胁之人给除掉了。
慕氏判断事情,不问缘由,也不重过程,就看结果,表面看杨妃,秀文,还有瑞承王府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
但认真追究起来,很多事情都有定王妃隐隐约约的影子,而这些对定王妃有敌意的,莫名其妙就那么消失或者失去了威胁性,但没有一丝直接证据,能证明定王妃跟此事有关。
就比如秀文小产,杨家跟定王府说是没有瓜葛也不为过,两家也没有走动过,但经过宁雅儿,某些事就是能串起来,最终的获利者就是定王妃。
慕氏自问,不是人家的对手,也不想要卷入这些莫名其妙的争斗,惹不起还躲不起么?她还是带着儿子媳妇到乡下住个一年半载的,等事情过去之后,看看再决定回不回来吧,也许乡下山清水秀,比较适合静养。
刚开始,世子妃汤氏还很不乐意,觉得她们这样一走,岂不是将整个瑞承王府让给三房他们?
慕氏也懒得跟汤氏废话太多,汤氏小聪明是有,就是把握不住大局。
不就是到乡下小住一阵子么这瑞承王又不是老糊涂了,能在这一年半载里,就将整个王府给了老三他们不成?
哪怕瑞承王真的糊涂了,府里还有些明白人,瑞承王的某些妾侍都是向着她的,宁氏不得人心,得罪了不少人,真有什么风吹草动,自然会有人通风报信,到时候在回来也不迟。
为了劝服汤氏,她还故意说,汤氏若是不放心,就让世子留在燕城陪伴王爷,而汤氏则陪伴她到乡下住几日。
这一提议,汤氏立即就说,为人子女,应该在母亲跟前尽孝,世子也当回老家认识一下老家的一些长辈,祭祖之类的自然也得有个男人来主持,王爷身子一向康健,身边还有几个姨娘伺候着,不必太过着急。
就那么着,她们总算要离开燕城了。
马车途径定王府。
慕氏偶然望向定王府大门,王府大门紧闭,外头站着几个侍卫,一个个一脸煞气,显得凶恶无比,而门口那对石狮子,不知道怎么得,竟也比别家狰狞许多。
这真是一个不祥之地,住在里头的人,身上指不定沾染了多少人命呢。
在慕氏嘀咕的同时,定王府内。
苏宜晴虽然久居王府,但还不至于两耳不闻窗外事,很多事她也是知道的,或者说,有些事情绿藤并未刻意隐瞒,而蒙夫人偶尔也来一次,说些外头之事。
秀文县主小产,杨妃失宠,都是先由蒙夫人嘴里说出来,她询问过绿藤之后才得知的确切消息。
也就是说,一场可能的危机,就那么悄无声息又充满血腥的解决了。
若说这事跟定王府一点关联都没有,她是说什么也不相信的。
这一刻,她突然觉得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很陌生。
她从来不了解这个男人,在千里之外居然也能如此掌控全局,别小看了某些不起眼的内宅小事,很多时候,一个大家族就是被几个女人给毁掉的。
前世她读过的史书记载,从女人身上下手,其实是最容易的,聪明的男人很多时候都利用女人来达成目的,普遍的就是利用女人实施美人计或者说挑拨离间,并不是说女人就比男人蠢,只是有时候,女人处境太过艰难,她们更难抵挡住诱惑容易被人离间。
连御风利用一些后宅小事,轻而易举的就扳倒了一个宠妃,顺便收拾了她整个家族,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而他做这些的目的也很明显了,就是让后宫乱起来,让皇帝心烦,无暇顾及其他的,顺便铲除朝堂上对他不利的人。
杨妃失宠,后宫平衡被打破,很多妃嫔又要开始使用手段争取上位,填补杨妃空出来的缺。
后宫之外,各大家族也在摩拳擦掌给他们支持的美人助力,希望凭借这事,再后宫中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甚至有豪门,开始在民间搜寻绝色美人,送进后宫争宠的。
总之是热闹非凡,这绝对是一个恶性竞争。
只是苦了那些无辜被牵连的,秀文县主小产,多少无辜的婢仆要因此被送命,她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死的,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就被牵连进来,只知道自己非常的倒霉,无缘无故就成了刀下亡魂。(未完待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