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企业如何成功开创全新市场:发现蓝海最新章节 > 企业如何成功开创全新市场:发现蓝海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4 章

  得以编织在国内政学两界的人脉,为他后来在国内发展打下基础。

  2000年,施正荣正式回国创业。2001年1月,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yào、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融资600万美元,其中施正荣以40万美元的现金和价值160万美金的技术参股,组建中澳合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施正荣任总经理,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开发和销售。

  创业惟艰。尚德刚成立时,《科技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尚德落户无锡的消息,可是业内并不看好,有人称:又一个只打雷不下雨的企业来到了中国。

  最困难的时候,尚德两个月发不出工资。人员流动xìng很大,甚至一个跟着施正荣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博士都离他而去。最令他窝囊的是,为了2万元的合同,连清洗公司员工都冲进他的办公室大吵大闹,耀武扬威,要搬走设备抵债。还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这个读书人到底是不行。这段时间是施正荣最难熬的岁月。

  2002年9月,第一条生产线投产,产能10兆瓦,相当于此前全国总产能的4倍以上。

  在设备到达后的两个月里,施正荣从早到晚,天天和设备滚打在一起。“当时我觉得走路连脚后跟都痛。”为了寻找市场,从2002年11月份到2003年4月,他一直呆在国外,连春节都没回,结果就是到4月份的时候他已经把整个2003年能生产的电池全部都卖光了。

  施正荣这时显现出过人的市场判断和魄力,2003年果断进行扩产。这次扩产对尚德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当时决策不及时,他们就不可能抓住第二年的黄金市场。2004年,施正荣继续扩大产能,达到了60兆瓦,跻身于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前十名。2005年9月,达到了120兆瓦。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尚德产能扩张了12倍。

  伴随产能的扩张,无锡尚德的业绩也突飞猛进。2002年尚德还处于亏损运营;2003年就实现收入1400万美元,利润90万美元;2004年利润1800万美元;2005年1~9月份,尚德的收入达到1.37亿美元,净利润已经达到3197万美元。

  至此,一家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形。短短3年,尚德已成长为中国最大、全球第六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

  在全球游戏中受益尚德之所以在短短时间就取得超常的成功,除了时运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一开始它就是一家国际xìng公司。施正荣的国际化背景和视野是尚德的宝贵财富。国际对新能源日益重视的大背景和“纽jiāo所 新能源 中国概念”的资本运作方式,是尚德一飞冲天的关键。

  公司成立之初,施正荣就认识到,国内本土市场远未发展起来,产品的主要销路在国外。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尚德开始起步的时候,国际光伏产业突然产生急剧的需求。

  启动这一需求的原因来自于德国政府。2004年,德国颁布《新能源法》,规定以每千瓦时0.5欧元收购市民太阳能发出的电,而市民用电的电价仅为每千瓦时0.12欧元。于是,德国人纷纷在自家的屋面上、墙面上安装太阳能发电和上网设备。在此推动下,2004年德国光伏发电市场增长了235%,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第45节:尚德太阳能:天时地利人和(2)

  尚德产能的及时扩充,使他们抓住了这个机遇。同时,施正荣聘请德国人Graham Artes担任首席运营官,负责营销,进一步打开德国市场。尚德的产品比国外产品便宜5%,而且质量不错,因此很受德国人的欢迎。2004年,尚德在德国的销售收入占到总销售收入的72%,整体销售额则更是以300%的超常速度增长。

  在2005年,尚德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经达到120兆瓦,仅次于夏普、京瓷、BP和德国“Q-cell”等世界光伏巨头,位居全球第六。

  2004年,随着尚德业绩的大幅增长,施正荣开始酝酿上市。最终,国有股东退出,尚德成为一个海外公司百分之百控股的外资企业。2005年上半年,尚德向高盛、英联、龙科、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国际著名投资基金共募集了8000万美元。

  尚德最初考虑在新加坡上市,后来也考虑过香港和纳斯达克,最后却选择了纽jiāo所,而这个结果是纽jiāo所一力促成。

  2005年9月,纽jiāo所总经理马杜亲自来拜访施正荣。马杜当时列举了三个理由,邀请尚德在纽jiāo所上市:纽jiāo所在政府层面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尚德是中国第一的太阳能专业公司,一流的企业自然要去一流的资本市场融资;如果上市,尚德在纽jiāo所将是中国第一家走上主板的民营企业。

  2005年10月,纽jiāo所CEO约翰塞恩访华。在中国,他只见5个商人:丁磊、马云、陈天桥、李彦宏和施正荣。而施正荣是塞恩会见的第一个人。

  最后,施正荣终于选择了纽jiāo所。

  有趣的是,有两家太阳能公司经常被拿来跟尚德做比较:其一是Evergreen Solar,在纽jiāo所上市;其二是美国的Sun Power,在纳斯达克上市,但这家公司目前却处于亏损状态。

  2005年12月14日,尚德正式登陆纽约证券jiāo易所,成为迄今为止第一家在美国市场首次公开上市、融资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募得资金4亿美元。上市jiāo易首日该公司股价报收于21.20美元,较IPO发行价15美元上涨41%。

  4年时间,40万美元的现金投入,赢得20亿美元的身家,这是新经济时代的创富传奇。从上一代的福布斯富豪,到陈天桥,再到施正荣,创富记录不断刷新,速度、力度一再谱写新高。通过发现蓝海,使业务急剧扩张;通过资本运营,使财富效应急剧放大;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和中国概念,造就新的财富神话。这已经成为新时期的致富法则。

  尚德在国内早就不是孤例,像这种玩转全球经济要素的国内著名公司,还有这几年异军突起的飞博创,它的成长路径和尚德惊人地相似。

  飞博创诞生在2000年全球“光通信泡沫”破裂,在光通信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飞博创把美国等国家的资本市场、大中华区的生产要素市场、日韩等国家的光纤到户市场有效整合到了一起。2004年,德勤公司评选的年度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的500强中,飞博创因为在过去三年中收入增长达5696%,排在第四位,成为中国大陆唯一进入亚太五强的公司。2005年,飞博创顺利成为了美国顶级VC-Greylock投资的第一家中国企业。

  推动产业链发展国内光伏产业迅速进入战国时代。

  自2005年来,进入光伏产业的中国企业已有30家之多。而有10家的规模与尚德相同甚至略有超出,整个行业投资的火bào程度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有人开玩笑:两个工程师,5000万资金,就能搞一个工厂。

  红海的气息已经隐约可见。

  市场过热的后果就是引发原材料的短缺。光伏产业的上游是晶体硅制造业;中游是太阳能电池片,以及太阳电池组件;下游则是太阳能设备商和光伏市场。尚德处于产业链的中游,而中国光伏产业的上游和下游目前都卡在外国人手里,施正荣将之视做尚德最大的潜在危机。

  目前太阳能电池厂家广泛采用的原料是多晶硅。我国95%的高纯多晶硅材料依赖进口。多晶硅由硅纯度较低的冶金级硅提炼而来,这种提炼技术只掌握在发达国家的几个企业手中。2004年全球多晶硅的总产量为24000吨,当年全球总需求量为26201吨,出现了2000多吨的缺口,导致产品价格一路飞扬,由每公斤13美元涨到了2005年每公斤80美元以上,现在甚至有人愿意以每公斤200美元的价格囤积。

  多晶硅如今成为整个产业的最终瓶颈。一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能否获得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决定了是否能兑现自身产能,从而获得真金白银。

  国内早就有“拥硅为王、达产得金”的共识,理论上来说,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规模每扩大一倍,成本会下降20%。但是目前尚德规模已不占绝对优势。

  2005年底,150兆瓦产能的洛阳尚德太阳能生产基地奠基,这是无锡尚德募集资金后投下的第一个项目。之所以选择洛阳,是为了与正在建设中的洛阳中硅太阳能材料厂相毗邻。洛阳中硅规划硅原料年生产能力将达千吨以上,可以为洛阳尚德的原料供应提供保证。

  施正荣的战略是,计划用3年时间建立硅片、电池及其组件的一条龙产业链,来解决受制于人的状况。施正荣明确表示,尚德不会进入原材料生产领域,但是会倾力支持上游厂商的发展,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尚德分别资助了四川峨嵋和河南洛阳两家硅材料公司5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国内以前没有硅棒切片技术,尚德向镇江和江yīn的相关公司提供技术援助,以促进他们形成、扩大硅切片的生产规模。

  第46节:盛大:蓝海的光荣与诡谲(1)

  第十三章盛大:蓝海的光荣与诡谲

  2001年,陈天桥决定盛大公司转型,运营网络游戏。为此,陈天桥特意飞到深圳和风险投资方中华网高层见面,向他们展示网络游戏的前景。

  中华网指出,网yóu xing业收益并不高,而运营风险又太高。2000年国内整个网络游戏行业的总销售额仅为区区的0.38亿元,盘子太小。他们认为,做网游没有前途,盛大应该学习亿唐或者易龙的“窄门户”的经营模式。

  但是陈天桥决心已下。双方无法谈拢,只能分手,陈天桥单飞。

  盛大从此以惊人的速度走向辉煌,而中华网则永远地与“传奇”失之jiāo臂。

  远景与现实盛大的成功,注定是中国商业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中的一个。要知道,之后不久因演绎完美投资盛大案例的软银亚洲首席合伙人阎焱去哈佛讲演时,连窗台上都挤满了人。

  陈天桥在最盛的时候,身家接近20亿美元。他大概是全球10亿美金俱乐部里最年轻的人士之一。陈天桥大概是中国自史玉柱以来最能激发年轻人的创业激情和商业想象力的企业家。那时候,人们在自觉不自觉中都会把陈天桥和比尔盖茨相提并论:两人都强势、绝顶聪明、善于抓住未来趋势。即使陈天桥在“盛大盒子”出师不利、股价下跌的时候,大家的反应也是:陈天桥是个天才,目前的困境一定能走出去。

  分众传媒的老总江南春和陈天桥是好朋友,他对陈天桥做战略的能力非常佩服。他形容陈天桥做事的思路是,当别人都在公jiāo车上挤个半死的时候,陈天桥却会掉头走开,开动旁边充满油的卡迪拉克,然后漂亮地绝尘而去。

  这当然是一个充满戏剧xìng的形容。

  问题在于,为什么别人没能发现这部卡迪拉克呢?或者即使发现了却不敢开、不会开、开不了车子呢?这里面一定有深刻的原因,使得蓝海战略的发生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同样,这也会解释究竟是些什么因素使得一些人比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加出类拔萃。

  当2001年,陈天桥苦口婆心地劝说中华网认同他的网游战略时,得到的却只能是否定的答复。虽然中华网在分手时仍然给了他30万美金。这30万美金使得陈天桥终于能够和韩国公司签下《传奇》的代理权,但与之同时失去中华网的支持,显然是陈天桥不愿意面对的局面。甚至据说,他这时也曾考虑过是要继续坚持下去,还是把钱几个股东一分,自己仍然回去做高级白领。

  第47节:盛大:蓝海的光荣与诡谲(2)

  陈天桥后来说过:“2001年之前,盛大每天都可能会死掉;2002年时,盛大每个月都可能会死掉;进入2003年,盛大差不多每个季度都可能会死掉一次。”盛大面临这么多险境,是因为在互联网这个崭新的行业里,他又选择了网游这个崭新的方向。在这之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可以照着国外的模式有样学样,国外有雅虎,我们就跟着做门户;有亚马逊,我们就跟着做电子商务;有ebay,就跟着做网上拍卖。但是网游不同,在国外,网游没有成功的先例。选择网游,就必须自己一切都从头摸索。

  在2001年,谁能确定盛大的战略就一定是正确的选择?谁能预言盛大到底能走到哪一步?谁能说得清,你看到的究竟是蓝海还是海市蜃楼?恐怕连那些最顶级的互联网战略家和超级国际大玩家也不能肯定。

  事实是,盛大的成功,大大改变了互联网的赢利模式和版图。《数字化生存》的作者、搜狐的天使投资人尼葛洛庞蒂就说过,自己的最大失误是没有预料到网络游戏的兴起。孙正义在发现了网游的前景后,实行了战略转移,以14亿美元的总价格卖掉了在雅虎、雅虎日本以及UT斯达康等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专攻网络游戏业务,更计划在中国的网游市场投下巨资:“中国是未来最巨大的宽带市场,而杀手级应用一定是在线游戏。”丁磊把这个行业称为“每天躺着睡觉都可以有成千上万收入的行业”。

  据估计,三年内,在整个互联网行业,网游和无线增值业务年产值将成长到100亿,网络广告约为30亿,而搜索业务目前产值最小,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跟广告持平。

  如果没有陈天桥的创新和努力,网yóu xing业是否能成长到今天的局面,完全是未知之数。他是把网游这块蛋糕做大的关键人物。今天,当我们回头来看盛大的崛起,仍然不得不感叹,从开始发现蓝海,到实现蓝海,其间的差距何其遥远。而能够实现这种跨越的人,才是真正推动历史向前走的人。这需要远见、雄心、偏执、勤奋、耐心、创造xìng,以及幸运。“出来混,早晚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