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大臣们相争……”
“为何还白费力气与大臣争银子?”万历笑了笑:“孩儿实际不是为了从国库掏银子,而是以后都不从国库拿银子,当然,国库也别想从内帑拿银子。”
第二天,皇帝下旨,今后皇家用度皆由内帑出,不在动用国库一分一毫银子,国库银两为国家财政,亦不动用内帑财政。
朕不是傻子,万历心里想到。按照历史上,自己一辈子搜刮天下,留了几百万两银子给隆庆,结果呢,国库里没了银子,就请隆庆发内帑,发了一次又一次,这帮文臣养成习惯,没有银子就问内帑要,最后到了内帑告罄,明朝终于撑不住了。这其中国库收的银子到底在哪?天知道!
内帑与国库分清楚,以后不会拿一分钱给国库,绝对不能让那帮文臣养成没钱就问内帑要的习惯,不然,大明也不需要这么一群蛀虫。
第16章 万历的决定
“皇帝竟然是这个打算。”内阁里,申时行叹息了一声说道。
这个结果,纵然是自以为了解万历的张居正也是感到愕然,毕竟一直以来,皇帝和大臣的经常在内帑和国库之间耍心眼,万历如今的做法完全是不按套路出牌了。
要知道,以前户部有事没事总会舔着脸请皇帝从内帑里拿银子,皇帝也经常动脑筋从国库里拿钱办事,双方是经常扯皮的。
毕竟不论是在皇帝还是在大臣眼里,这个天下是皇帝的,内帑是皇帝的,国库也是皇帝的,皇家和朝廷之间不分彼此,这样自然双方拿钱时都感到理所当然。当然,文人要钱时觉得国家是皇帝的,至于其他时候怎么想,那是另一回事。
但现在,万历不按套路出牌了,按照这帮为官数十年的老油条的理解,皇帝大婚想要多花钱,内阁不让,双方应该就这个问题扯皮,最后有一方取得胜利,当然,按照惯例,这种要钱的事情,只要扯出大义的旗帜,皇帝一般是不会胜利的,到最后,皇帝纵然是想花钱,也只能从内帑里添一部分,这样内帑只要开了点口子,大臣就能想办法从内帑拿出些放到国库里。
可是现在情况变了,这帮文人已经要甩开膀子和万历来一场拉锯战的时候,万历竟然不玩了,不玩了之后更是过分,竟然下旨以后内帑和国库绝对分开了,皇家一切用度从内帑中索取,其余国家大事都由户部管了,要知道以前,每年的税收哪些归内帑哪些归户部都是有比例的,这样一来,税收全给了户部,让许多不明真相的大臣感到奇怪了。不从税收里拿银子,内帑的钱从哪里来?内廷难道全喝西北风吗?
“皇上这一手玩的妙啊!”张居正感慨道。
“太岳先生此话何解?”张四维奇怪的问,“如今圣上决定内帑与户部分离,内帑不再从朝廷里拿一分银子,那么宫中用度从哪里来?长此以往,内帑空虚,难道还不是从户部要银子?陛下此番做法又有何意?”
一旁的申时行也是点头,饶是他们为官数十年,也觉得万历的这个决定纯粹是乱来的气话。
“两位有所不知啊,如今内帑已经不靠田赋了。”张居正说了一句。
张四维与申时行一脸疑惑,不靠田赋,那靠什么?
“陛下已经诏令内廷成立司税监,以后主管商税了,难道诸位还不知道吗?”张居正漫不经心地说。
“皇上要收商税?”申时行先是一愣,随机生气地说:“皇上怎么能任由内廷盘剥百姓,与民争利!”
“与民争利?与何民争利,农人忙碌一年税收集成?商人不事劳作,投机倒卖税收又几何?朝廷三十税一他们都乐意jiāo税,既然如此,那就不怪朝廷不留情面了。”张居正恶狠狠地说道。虽然这个说法其实还是重农抑商的传统想法,但不得不说,总比不收商税要强了。
张四维和申时行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一帮蠢货。”张居正看着一些不明所以的同僚们,心中暗暗鄙视,一套二百年的规则,没有丝毫的改变,这帮蠢人总以为事情几百年来都如同自己理解的那样,从土地里征收那点可怜地税收,几十万两银子的盈余就觉得满足,连这个世界到底真正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站在这帮人中,张居正瞬间又有了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再一次生出了智商上的优越感,上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发现朝廷的弊端,励志要变法的时候,那时候面对守旧不赞同新法的官僚时有这种感觉,如今将那些守旧派踢出了局,这些支持改革的人竟然再一次成了井底之蛙。此刻的张居正,显然忘了万历刚刚登基的时候,自己和这帮人脑袋里的见识,其实是一个水平。
大臣们还讨论着万历圣旨的影响,紫禁城里的万历,已经开始讨论另一件事情。
“你们两个觉得朕大婚之时,拉出几门大pào来,放上一阵可好?”万历突发奇想到。虽说大姑娘上花轿是头一回,但对万历来说,两世为人,结婚也是头一回,更何况这辈子是皇帝,照他的个xìng,自然要搞得隆重点才好。
二张太监立马吓得跪在地上。
“皇上,这要是用上大pào,非出人命不可啊!”张诚劝道。旁边的张鲸也是一个劲磕头。
这个时代人们对大pào的恐惧,是无与lún比的,真要是在京城里开上一轮pào,满京城都该以后是不是哪里兵变了都说不定,到时候吓死人也说不定,摊上这样一个会折腾的皇帝,两个太监别说心里有多害怕了。
“如果不搞的特别点,怎么对得起朕的身份呢。”万历摸了摸还没有长出胡须的下巴,沉思着说道。“不行,用鞭pào太没意思,必须要用大pào。”万历决定到。
“张诚、张鲸你们两个给我传旨,让兵仗局准备大pào,内阁也通知了,”万历说到,随机又想了想道:“到时候若是吓到京城里的百姓就不好了,不如告示满京,让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这事。”
“是。”张鲸、张诚两人苦瓜脸的回应道。
毕竟是大pào,若是提前不安排一声,到了大婚之时,万一有人被吓到,出了事端,也不是什么好事,这点万历还是晓得的,所以事先通知一下还是必要的。
不得不说,好大喜功这个词语评价现在的万历,可以说是形象的,万历自从几次成功,再加上内帑有了银子,不需要看大臣的眼色之后,确实膨胀了不少,很多时候都是在以自己的喜好来做事情了。两位太后当时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个前世将近三十岁的人,本来就以过得舒坦为目标,虽然重生之后有了志向,但当了两年乖乖孩子后,终于拿到权力,又连续经历成功,若说不膨胀,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万历现在就是面临这种情况,至于这种情况要发展成什么样子,那就天知道了,或许两位太后打的算盘是有效的,能够对万历起一点作用,但十几岁的小女孩当皇后,能做成什么样,谁又能保证?
“皇上谕令,大婚之时,除原有礼节不变外,另加京城大pào九十九响,以示隆重。”小太监宣读着。听了这旨意,跪着听旨的几人无不气的面色发白。
“胡闹!”等到传旨的小太监走了,众人站起,礼部尚书潘晟气汹汹地说道:“皇上怎么能如此胡闹,不行,必须马上进宫,请皇上收回成命。”
“以什么理由?”张居正也是头痛,饶是张居正一直赞同万历,但是现在竟然连火pào都用上了,也有点受不了。
“怎么?皇上如此胡闹,我等难道连劝谏都不成吗?”潘晟还是气愤。
张居正苦笑,劝道:“就是我等现在入宫劝谏,难道皇上就会改变主意吗?”
“难道皇上还一意孤行不成?”一旁的张四维也问道。
“皇上要动用大pào,不是城墙上的大pào,也不从从兵部调用火pào,用的是内廷兵仗局所造的火pào,我等难道还能chā手到内廷去吗?”张居正解释。
众人无奈,外朝有国库,内廷有内帑,朝廷有六部,问题是内廷也有十二监,四司,八局这二十四衙门,范围包括的广泛,比六部有过之而不及。双方自己干自己的,互不统属,互不干涉,双方自然也不能chā手到另一边去,内廷兵仗局制造的火pào,自然与内阁和六部无关。你现在就是闹上天去,等到了时候,皇帝会说什么?一句知道了,接着,该敢什么,自然还是干什么,有什么影响?
文臣们对这事苦恼着,马上就要出一位皇后的王家也是一样。
“大pào?这…这万一伤到人了该如何啊!”王氏的父亲王伟不过是个锦衣卫千户,猛然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一阵哆嗦。
已经在练习礼仪的未来皇后王氏,听到这个消息,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被吓得面色苍白,一双手也颤颤抖抖,不知道放在哪里是好。论到底,这个皇后,长相却是还是说的过去的,太后毕竟不是那帮成天恶心人的文臣,大明也不是后来的满清,即使太后在考虑皇后人选的时候也考虑品xìng,但到底是给自己的儿子选皇后,不可能向文臣那样拿才德来恶心人,也不会像满清那样只考虑家族利益安排。
“国丈大人大可放心,”前来传旨的太监张诚笑眯眯地说,“虽说是大pào,但却是礼pào,虽然声音大了些,但不会伤人,国丈和娘娘大到不必担忧,只当是大点的雷声就行了。”
“那还好,那还好。”听到这样说,王伟心里才觉得踏实了点,点头道。
“既然如此,那杂家就告辞了。”
“公公慢走,慢走。”王伟说着,还不忘塞上些银子。张诚才笑眯眯地离开。
第17章 大婚
大明强调礼法,万历大婚的步骤自然根据《礼记》记载的六礼来进行,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程序。这个程序是从西周时就传下来的,作为皇帝的婚礼,自然严格按照这个程序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如今宫里宫外,内廷外朝都忙的不亦悦乎,礼部、工部、钦天监、鸿胪寺等一切和婚礼有关的部门都忙得焦头烂额,大家都小心的不能再小心,要说为什么?自然是因为这是皇帝的大婚,至少现在活着的这些官员都没有一个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是妥当的,大家都也只能看着相关典籍记载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
就这样,在众人焦急地等待中,万历大婚最后的一道程序亲迎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一天万历起了个大早,到了“钦天监”认定的吉时,穿上礼服,祭了祖之后,再去拜见了两位皇太后,在奏乐中来到皇极殿。将放在大殿内临时设置的桌子上的迎亲和册立皇后用的节、证书、金印,等等检查了一遍,然后坐上龙椅。
王公大臣跪下高呼“万岁”过后,礼部尚书潘晟奉着金册、金宝,宣读册文、宝文;然后把节、册、宝授予迎亲正使英国公张溶。王公大臣再次跪拜,万历在乐曲声中起驾回到乾清宫,静候皇后的到来。
张溶从皇极殿走到午门前,把金册、金宝放到“龙亭”里。仪仗队、鼓乐队在前,迎亲使者居中,后面跟着迎亲官员、太监、侍卫,出午门,会同皇后仪仗,抬上大批的礼品,直奔候选皇后的府邸。一行人马,花花绿绿,绵延数里,绝对是难得一见的“靓丽的风景线”,沿途百姓观者如潮,尾随始终者,也大有人在。
“这是最隆重的礼节了。”万历虽然不能出去,但呆着宫中,看着宫人一个个张灯结彩,忙忙碌碌地却不失分寸,内心激动的对自己说。
历史上,由于为了节省,万历和太后李氏听从张居正的建议,并没有太大花费,现在万历内帑充足的令人发颤,所以万历大笔一挥,花个近百万两银子,丝毫没有心疼之处,倒是让户部那帮大臣们吓得半死,等于朝廷国库一年的结余就几天给花掉了。当然,此刻已经财大气粗的万历才不管这帮人到底怎么想,反正再过几年,朝廷每年的收入只会越来愈多,这帮大臣以后会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的。
一切显得那么庄重盛大和谐,这是看到这个景象的所有人的看法,但事情如果能够如此顺利地完成,那内阁以及六部的大小官员们,也就不用苦恼了。
吉时一到,新娘子升舆启驾。大队人马经前门,沿御路,过大明门,入天安门、端门,到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队伍从午门正中门洞进入紫禁城,经太和门,到乾清门。皇后仪仗入乾清门,太监、宫女列队夹道,拍巴掌“热烈欢迎”。在丹陛下,迎亲使者还节复命。鼓乐声中,礼部官员奉皇后金册、金宝,jiāo有关人等陈列于乾清宫后面的jiāo泰殿。新娘子坐的礼舆,由诰命夫人、女官、宫女,或引,或抬,或扶,或随,送到坤宁宫去拜天地,行大礼。
当迎亲的队伍从王家府上出来,所有的鞭pào声全都偃旗息鼓,原因自然是早已在各处布置好的九十九门大pào开始发出属于它们的轰鸣声。
饶是京城中的百姓已经通过告示了解了这一切,当大pào的声音响起,还是略微感到慌张,毕竟在京城这个地方,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战事了。
还好迎亲的队伍早已经对皇帝的荒唐决定做好了准备,在英国公张溶的率领下,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
坐在凤鸾轿子中的王氏,听到外面一阵阵的pào声,猛然也是吓得面色发白,但毕竟之前早已经听了这个环节,倒也没有失了分寸,两阵pào声之后,也渐渐适应,面部也稍稍恢复了血色。
九为奇数,九十九门大pào,每次九门发出自己的怒吼,九次声响后,迎送皇后的队伍刚好走进紫禁城的正门。
合卺宴开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为何还白费力气与大臣争银子?”万历笑了笑:“孩儿实际不是为了从国库掏银子,而是以后都不从国库拿银子,当然,国库也别想从内帑拿银子。”
第二天,皇帝下旨,今后皇家用度皆由内帑出,不在动用国库一分一毫银子,国库银两为国家财政,亦不动用内帑财政。
朕不是傻子,万历心里想到。按照历史上,自己一辈子搜刮天下,留了几百万两银子给隆庆,结果呢,国库里没了银子,就请隆庆发内帑,发了一次又一次,这帮文臣养成习惯,没有银子就问内帑要,最后到了内帑告罄,明朝终于撑不住了。这其中国库收的银子到底在哪?天知道!
内帑与国库分清楚,以后不会拿一分钱给国库,绝对不能让那帮文臣养成没钱就问内帑要的习惯,不然,大明也不需要这么一群蛀虫。
第16章 万历的决定
“皇帝竟然是这个打算。”内阁里,申时行叹息了一声说道。
这个结果,纵然是自以为了解万历的张居正也是感到愕然,毕竟一直以来,皇帝和大臣的经常在内帑和国库之间耍心眼,万历如今的做法完全是不按套路出牌了。
要知道,以前户部有事没事总会舔着脸请皇帝从内帑里拿银子,皇帝也经常动脑筋从国库里拿钱办事,双方是经常扯皮的。
毕竟不论是在皇帝还是在大臣眼里,这个天下是皇帝的,内帑是皇帝的,国库也是皇帝的,皇家和朝廷之间不分彼此,这样自然双方拿钱时都感到理所当然。当然,文人要钱时觉得国家是皇帝的,至于其他时候怎么想,那是另一回事。
但现在,万历不按套路出牌了,按照这帮为官数十年的老油条的理解,皇帝大婚想要多花钱,内阁不让,双方应该就这个问题扯皮,最后有一方取得胜利,当然,按照惯例,这种要钱的事情,只要扯出大义的旗帜,皇帝一般是不会胜利的,到最后,皇帝纵然是想花钱,也只能从内帑里添一部分,这样内帑只要开了点口子,大臣就能想办法从内帑拿出些放到国库里。
可是现在情况变了,这帮文人已经要甩开膀子和万历来一场拉锯战的时候,万历竟然不玩了,不玩了之后更是过分,竟然下旨以后内帑和国库绝对分开了,皇家一切用度从内帑中索取,其余国家大事都由户部管了,要知道以前,每年的税收哪些归内帑哪些归户部都是有比例的,这样一来,税收全给了户部,让许多不明真相的大臣感到奇怪了。不从税收里拿银子,内帑的钱从哪里来?内廷难道全喝西北风吗?
“皇上这一手玩的妙啊!”张居正感慨道。
“太岳先生此话何解?”张四维奇怪的问,“如今圣上决定内帑与户部分离,内帑不再从朝廷里拿一分银子,那么宫中用度从哪里来?长此以往,内帑空虚,难道还不是从户部要银子?陛下此番做法又有何意?”
一旁的申时行也是点头,饶是他们为官数十年,也觉得万历的这个决定纯粹是乱来的气话。
“两位有所不知啊,如今内帑已经不靠田赋了。”张居正说了一句。
张四维与申时行一脸疑惑,不靠田赋,那靠什么?
“陛下已经诏令内廷成立司税监,以后主管商税了,难道诸位还不知道吗?”张居正漫不经心地说。
“皇上要收商税?”申时行先是一愣,随机生气地说:“皇上怎么能任由内廷盘剥百姓,与民争利!”
“与民争利?与何民争利,农人忙碌一年税收集成?商人不事劳作,投机倒卖税收又几何?朝廷三十税一他们都乐意jiāo税,既然如此,那就不怪朝廷不留情面了。”张居正恶狠狠地说道。虽然这个说法其实还是重农抑商的传统想法,但不得不说,总比不收商税要强了。
张四维和申时行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一帮蠢货。”张居正看着一些不明所以的同僚们,心中暗暗鄙视,一套二百年的规则,没有丝毫的改变,这帮蠢人总以为事情几百年来都如同自己理解的那样,从土地里征收那点可怜地税收,几十万两银子的盈余就觉得满足,连这个世界到底真正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站在这帮人中,张居正瞬间又有了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再一次生出了智商上的优越感,上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发现朝廷的弊端,励志要变法的时候,那时候面对守旧不赞同新法的官僚时有这种感觉,如今将那些守旧派踢出了局,这些支持改革的人竟然再一次成了井底之蛙。此刻的张居正,显然忘了万历刚刚登基的时候,自己和这帮人脑袋里的见识,其实是一个水平。
大臣们还讨论着万历圣旨的影响,紫禁城里的万历,已经开始讨论另一件事情。
“你们两个觉得朕大婚之时,拉出几门大pào来,放上一阵可好?”万历突发奇想到。虽说大姑娘上花轿是头一回,但对万历来说,两世为人,结婚也是头一回,更何况这辈子是皇帝,照他的个xìng,自然要搞得隆重点才好。
二张太监立马吓得跪在地上。
“皇上,这要是用上大pào,非出人命不可啊!”张诚劝道。旁边的张鲸也是一个劲磕头。
这个时代人们对大pào的恐惧,是无与lún比的,真要是在京城里开上一轮pào,满京城都该以后是不是哪里兵变了都说不定,到时候吓死人也说不定,摊上这样一个会折腾的皇帝,两个太监别说心里有多害怕了。
“如果不搞的特别点,怎么对得起朕的身份呢。”万历摸了摸还没有长出胡须的下巴,沉思着说道。“不行,用鞭pào太没意思,必须要用大pào。”万历决定到。
“张诚、张鲸你们两个给我传旨,让兵仗局准备大pào,内阁也通知了,”万历说到,随机又想了想道:“到时候若是吓到京城里的百姓就不好了,不如告示满京,让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这事。”
“是。”张鲸、张诚两人苦瓜脸的回应道。
毕竟是大pào,若是提前不安排一声,到了大婚之时,万一有人被吓到,出了事端,也不是什么好事,这点万历还是晓得的,所以事先通知一下还是必要的。
不得不说,好大喜功这个词语评价现在的万历,可以说是形象的,万历自从几次成功,再加上内帑有了银子,不需要看大臣的眼色之后,确实膨胀了不少,很多时候都是在以自己的喜好来做事情了。两位太后当时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个前世将近三十岁的人,本来就以过得舒坦为目标,虽然重生之后有了志向,但当了两年乖乖孩子后,终于拿到权力,又连续经历成功,若说不膨胀,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万历现在就是面临这种情况,至于这种情况要发展成什么样子,那就天知道了,或许两位太后打的算盘是有效的,能够对万历起一点作用,但十几岁的小女孩当皇后,能做成什么样,谁又能保证?
“皇上谕令,大婚之时,除原有礼节不变外,另加京城大pào九十九响,以示隆重。”小太监宣读着。听了这旨意,跪着听旨的几人无不气的面色发白。
“胡闹!”等到传旨的小太监走了,众人站起,礼部尚书潘晟气汹汹地说道:“皇上怎么能如此胡闹,不行,必须马上进宫,请皇上收回成命。”
“以什么理由?”张居正也是头痛,饶是张居正一直赞同万历,但是现在竟然连火pào都用上了,也有点受不了。
“怎么?皇上如此胡闹,我等难道连劝谏都不成吗?”潘晟还是气愤。
张居正苦笑,劝道:“就是我等现在入宫劝谏,难道皇上就会改变主意吗?”
“难道皇上还一意孤行不成?”一旁的张四维也问道。
“皇上要动用大pào,不是城墙上的大pào,也不从从兵部调用火pào,用的是内廷兵仗局所造的火pào,我等难道还能chā手到内廷去吗?”张居正解释。
众人无奈,外朝有国库,内廷有内帑,朝廷有六部,问题是内廷也有十二监,四司,八局这二十四衙门,范围包括的广泛,比六部有过之而不及。双方自己干自己的,互不统属,互不干涉,双方自然也不能chā手到另一边去,内廷兵仗局制造的火pào,自然与内阁和六部无关。你现在就是闹上天去,等到了时候,皇帝会说什么?一句知道了,接着,该敢什么,自然还是干什么,有什么影响?
文臣们对这事苦恼着,马上就要出一位皇后的王家也是一样。
“大pào?这…这万一伤到人了该如何啊!”王氏的父亲王伟不过是个锦衣卫千户,猛然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一阵哆嗦。
已经在练习礼仪的未来皇后王氏,听到这个消息,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被吓得面色苍白,一双手也颤颤抖抖,不知道放在哪里是好。论到底,这个皇后,长相却是还是说的过去的,太后毕竟不是那帮成天恶心人的文臣,大明也不是后来的满清,即使太后在考虑皇后人选的时候也考虑品xìng,但到底是给自己的儿子选皇后,不可能向文臣那样拿才德来恶心人,也不会像满清那样只考虑家族利益安排。
“国丈大人大可放心,”前来传旨的太监张诚笑眯眯地说,“虽说是大pào,但却是礼pào,虽然声音大了些,但不会伤人,国丈和娘娘大到不必担忧,只当是大点的雷声就行了。”
“那还好,那还好。”听到这样说,王伟心里才觉得踏实了点,点头道。
“既然如此,那杂家就告辞了。”
“公公慢走,慢走。”王伟说着,还不忘塞上些银子。张诚才笑眯眯地离开。
第17章 大婚
大明强调礼法,万历大婚的步骤自然根据《礼记》记载的六礼来进行,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程序。这个程序是从西周时就传下来的,作为皇帝的婚礼,自然严格按照这个程序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如今宫里宫外,内廷外朝都忙的不亦悦乎,礼部、工部、钦天监、鸿胪寺等一切和婚礼有关的部门都忙得焦头烂额,大家都小心的不能再小心,要说为什么?自然是因为这是皇帝的大婚,至少现在活着的这些官员都没有一个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是妥当的,大家都也只能看着相关典籍记载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
就这样,在众人焦急地等待中,万历大婚最后的一道程序亲迎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一天万历起了个大早,到了“钦天监”认定的吉时,穿上礼服,祭了祖之后,再去拜见了两位皇太后,在奏乐中来到皇极殿。将放在大殿内临时设置的桌子上的迎亲和册立皇后用的节、证书、金印,等等检查了一遍,然后坐上龙椅。
王公大臣跪下高呼“万岁”过后,礼部尚书潘晟奉着金册、金宝,宣读册文、宝文;然后把节、册、宝授予迎亲正使英国公张溶。王公大臣再次跪拜,万历在乐曲声中起驾回到乾清宫,静候皇后的到来。
张溶从皇极殿走到午门前,把金册、金宝放到“龙亭”里。仪仗队、鼓乐队在前,迎亲使者居中,后面跟着迎亲官员、太监、侍卫,出午门,会同皇后仪仗,抬上大批的礼品,直奔候选皇后的府邸。一行人马,花花绿绿,绵延数里,绝对是难得一见的“靓丽的风景线”,沿途百姓观者如潮,尾随始终者,也大有人在。
“这是最隆重的礼节了。”万历虽然不能出去,但呆着宫中,看着宫人一个个张灯结彩,忙忙碌碌地却不失分寸,内心激动的对自己说。
历史上,由于为了节省,万历和太后李氏听从张居正的建议,并没有太大花费,现在万历内帑充足的令人发颤,所以万历大笔一挥,花个近百万两银子,丝毫没有心疼之处,倒是让户部那帮大臣们吓得半死,等于朝廷国库一年的结余就几天给花掉了。当然,此刻已经财大气粗的万历才不管这帮人到底怎么想,反正再过几年,朝廷每年的收入只会越来愈多,这帮大臣以后会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的。
一切显得那么庄重盛大和谐,这是看到这个景象的所有人的看法,但事情如果能够如此顺利地完成,那内阁以及六部的大小官员们,也就不用苦恼了。
吉时一到,新娘子升舆启驾。大队人马经前门,沿御路,过大明门,入天安门、端门,到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队伍从午门正中门洞进入紫禁城,经太和门,到乾清门。皇后仪仗入乾清门,太监、宫女列队夹道,拍巴掌“热烈欢迎”。在丹陛下,迎亲使者还节复命。鼓乐声中,礼部官员奉皇后金册、金宝,jiāo有关人等陈列于乾清宫后面的jiāo泰殿。新娘子坐的礼舆,由诰命夫人、女官、宫女,或引,或抬,或扶,或随,送到坤宁宫去拜天地,行大礼。
当迎亲的队伍从王家府上出来,所有的鞭pào声全都偃旗息鼓,原因自然是早已在各处布置好的九十九门大pào开始发出属于它们的轰鸣声。
饶是京城中的百姓已经通过告示了解了这一切,当大pào的声音响起,还是略微感到慌张,毕竟在京城这个地方,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战事了。
还好迎亲的队伍早已经对皇帝的荒唐决定做好了准备,在英国公张溶的率领下,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
坐在凤鸾轿子中的王氏,听到外面一阵阵的pào声,猛然也是吓得面色发白,但毕竟之前早已经听了这个环节,倒也没有失了分寸,两阵pào声之后,也渐渐适应,面部也稍稍恢复了血色。
九为奇数,九十九门大pào,每次九门发出自己的怒吼,九次声响后,迎送皇后的队伍刚好走进紫禁城的正门。
合卺宴开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