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挣脱生活的框框最新章节 > 挣脱生活的框框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6 章

  左右命运——太在意别人口中那些所谓“正确”的框框,就会忘了框框外,无限的机会正有待拾取。

  要相信自己体内蕴藏着无限潜力,也要相信靠着不断的努力与坚定自信,我们都能够成为丰满且令人赞叹的圆——不必依附别人的价值过活,都能独立、快乐地度过一生。

  第二部分事必躬亲——累死人的坏习惯

  他以为自己只是有个遛狗不肯松绳的习惯,

  没想到久了不但狗痛苦,

  连他自己的活动天地,

  也被局限在绳子那么长的距离。

  只是为了秘书手头一张简单的图表,竟然要他堂堂总经理整个下午站在她身后指挥。

  “把图移上面一点……把图移下面一点……这边的用词再改回来好了……”总经理摸摸下巴,若有所思地反问:“你觉得现在这样如何?”

  “不错。”

  秘书铁青着脸说。花好大的力气做才不是以咆哮回答,反正她的意见不能作数,他还不是一一按照自己的意思改了?还问她的意见干吗?

  总经理看她冷冷的模样,只当她是累了,苦口婆心地劝告她: “我这是在教你怎么写一份专业的报告,你可要好好学着点!”

  “是。”她恭敬地回答,心里想的却是,“难道报告里的图往上移2厘米还是往下移2厘米就可以分出专业和业余吗?”

  原先她是多么高兴有这样一位热心的主管啊,在她刚毕业进入职场时给予了她那么多善意的协助与指导。但同样的事他已经做了快一年了。她终于发现他的目的不完全是在指导她,而是他很享受指导别人的乐趣。

  一年了哦!难道是自己表现太差?为什么他就是会把她呈上去的东西反复删改?她一点成就感也没有。

  明明jiāo代给别人的东西又不肯放手,样样都想自己来; 对别人的成品总是意见很多,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最好; 没耐心等别人摸索,三两下就决定chā手;常常怨叹没人明了自己的苦心,常常摇头叹息: “唉,好心被狗咬!”——这就是事必躬亲的典型特征。

  以前有位朋友很喜欢遛狗。

  妻子说喜欢遛狗,养只小狗在一旁跟着跑比较省事。他的看法不同,就要养一只体型很大的杜宾犬。晚上带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它逛大街,让牵狗的人也跟着威风。

  偏偏大狗难遛得要命。为了训练这只狗,他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

  这只狗很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往东时,它偏会往西,遛狗时他活像个罗马战士(如果他去借个单人马车架在狗身上就像了),扯着绳子凶巴巴地在后头穷追猛喊——狗遛得不怎么样,身体倒练得勇健不少。

  一年后,他心爱的杜宾犬总算开窍了!他如何下令,它就如何听话,很有马戏团职业水准。

  他开心地牵狗出去,左邻右舍走过来看。

  “怎么样?瞧我连这样的狗也训练得成,厉害吧!”

  “看它有多听话?我要它走它就走,要它停它就停……”

  “我保证放开绳子,它也会乖乖地跟着我。”

  “那你怎么不放开它?”一天,终于有个邻家小孩反问,“我们家小黄都好喜欢自己在户外跑来跑去,你这样天天绑着它,它不是很痛苦吗?”

  “这……”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样大的狗就算他敢放,邻居恐怕也会抗议。更重要的是,这是他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狗,万一走失了怎么办?

  他还为自己想了很多不该放手的理由:

  放开绳子对他来说实在不像遛狗,和狗出来各跑各的,还不如带孩子出来锻练身体呢,用得上一只狗吗?就是牵着这么气派的狗才让他有成就感,他怎么舍得放手?

  放不放开绳子这个问题他一直搁在心底,每天晚上遛狗时都想个不停。

  他开始思索为什么自己不愿意放开绳子,却惊讶地发现在生活中他没放手的事更多。

  孩子都快成年了,在家里干的大小家事他还会在一旁指指点点; 公司属下不管做什么事,他都要求一定要自己经手,免得出差错;请求妻子帮什么忙,他也亦步亦趋地跟在后头确定每个步骤都要合乎他的要求。

  为了满足他的控制yù望,他身边的每个人都被他分派到一条隐形的绳子。以前他常奇怪为什么自己老轻松不下来,妻子要他陪着去度假,他总说放心不下员工、放心不下孩子,想东想西,原来放心不下的不是员工和孩子,而是他自己。

  他用隐形的绳子绑住别人,连自己的活动天地也被局限在绳子那么长的距离。

  第二部分牢记失败——悲观与乐观的差距

  保持悲观,

  得费脑力去记很多不愉快的过去。

  保持乐观,

  不必记得太多事,

  只需保持以轻松的心情期待未来。

  我所协助的教授专门教导中小学准教师使用电脑辅助教学。她热爱教书,很喜欢与学生来往。这位教授人也相当乐观,每学期她都是在一、三、五上课。从早上9点到中午12点,4节完全相同的课一个紧接一个,很多时候她不累,电脑都累了。

  身为助理的我在她上课期间随时待命,与她一起帮助学生。整个学期中总会有几天电脑的故障率特别高,或是学生对所教的内容听不懂。

  此时,你会见到我们俩在电脑教室中像蝴蝶一般不停地穿梭飞舞,忙得焦头烂额。碰上学生能力不齐或对电脑特别不熟悉的班级,现场更是一片混乱。

  然而,即使在这个时候学生抱怨听不懂、学不来、cāo作上频频出错或是电脑不合作,她都是开朗地笑道:“今天我们的运气好像不太好,对不对?”

  “看来电脑决定休息一下了……”

  “这是个很好的学习经验,下一回,我们可以尝试其他方法,避开这个错误。”

  “没关系,慢慢来,就算今天学不会,晚些时候我还可以帮你们。”

  事实上,就算天要塌下来,她也是那么镇静自若。

  有一回,她给学生示范如何启动某电脑软件,就在一步步示范说明到了关键之处,她将鼠标点上程序名称,在众目睽睽之下执行它:“所有的麻烦都在前面,现在这么一点画面马上就会出来……”没想到出来的画面竟是:“程序错误”。

  她顿了几秒钟,回头朝学生笑笑:“或马上不出来。”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回,有位学生提到自己的工作提案不受老板青睐:“老板退回我的企划,还批评了我一顿。”

  教授听完不是安慰她:“没关系,至少你已经尽力了……”而是很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好消息,代表你只要照着他的建议去做,下一次就会成功!”

  教授接着继续鼓励她看到更多光明的方面,说得好像那位同学不是被退件,而是被“有条件地”接受,听得那位同学的心都雀跃起来。

  后来,那位同学真的将自己的提案再做修改,虽然仍没被老板采用。但她离开了那家公司,将自己的提案附在履历表里,找到了理念相同的老板,受到了重用。

  这位教授是“正向思考”的绝佳典范——在她心中,逆境是短暂的,生活是可以控制的。

  有时候人们会因为害怕重蹈覆辙而强迫自己“牢记失败”,从此不做“多余的努力”——这些人认为只有牢记失败、避免尝试,才是万全之道。

  事实上,惟有正向的思考、不断的尝试、轻松的心情、乐观的态度,才能以最快的方式帮助你一步步走过考验,迎向光明。

  那么,悲观与乐观的差距在哪里?

  一般而言,乐观的人多数会成功。

  有位学者在他长达数年的忧郁防治法计划研究中发现: 乐观的人记得比较多快乐的事,不快乐的事则忘记得较多。除此之外,乐观的人做好一件事会肯定自己;做坏一件事则当它是失误,不会太在意。

  悲观的人刚好相反吗?

  不,他们记忆正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们是所谓“面对现实”的人。但如此面对现实,没想到竟也让他们失去了“做梦”的能力。

  很多人说:“成功是属于敢于做梦的人。”

  悲观与乐观所不同的不是聪明才智或机运,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天真的信心——

  与其牢记失败,放弃尝试,我们更该学习相信希望、不屈不挠。

  生活中处处有生机,惟有不断尝试的人,才会比别人更可能掘到一口活井——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更愿意不断尝试。差别仅在此而已。

  第二部分非赢即输——生活在数字挂帅的社会

  凡事非赢即输,

  只会逼疯自己。

  毕竟能跻身顶端的人,

  永远是少数。

  他们所付出的代价,

  也多半令人难以置信。

  朋友初次步入社会,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工作内容她很喜欢,兼具挑战xìng和稳定xìng,长远看来也挺有发展的潜力。她十分庆幸自己的好运,和同事混熟后,更觉得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都很不错。

  一天,她和同事在聊天时,一位比她晚进公司的同事问她月薪多少,两相比较之下,她发现自己比同事的月薪少了几千元。

  “那个同事比我晚进公司,工作能力又没我强,月薪竟然比我高!真是太过分了!”她生气地说,从此上班也失去了原有的快乐心情。

  她有种被打败的感觉,连原来因为尽全力达成目标时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踏实感也弃之不顾。那几千元夺走她的自尊、内心平静和自给自足的快乐。

  所有的事都没改变,只因为她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了一些”。

  曾听说有个孩子在学校考试的成绩有了进步,开心地将考试卷拿回家给父母看,父亲头也没抬一下,问道:“是不是第一名?”

  孩子整颗心都凉了下来,父亲关心的不是他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更好,而是他是不是最好的那一个。

  有本英文图画书,书名叫《花的希望(Hope for the Flowers)》。从一只灰毛虫的诞生为起点,作者巧妙地将人类社会中种种残酷的斗争与挣扎融入故事的情节。

  故事中提到这只灰毛虫长大后巧遇一只漂亮的黄毛虫,他们在一起过了段幸福的日子,直到灰毛虫对现状开始产生不满,执意要加入一大群毛毛虫的行列,来到一个毛毛虫柱的正前方。

  在好奇心与好胜心的驱使下,它不惜一切随着大家往柱子上爬,甚至踩着它最好的朋友黄毛虫的头而爬过。

  成千上万的毛毛虫们彼此践踏,踩着别的毛毛虫的身躯而上,形成一根耸入云霄的柱子。

  毛毛虫们都不知道最顶端是什么,只是一味推挤,排除眼前的阻碍自己往上爬。

  最后灰毛虫历尽千辛万苦总算到达了顶端,放眼望去,才发现原来周围是一柱柱巨大无比的毛毛虫柱。

  眼见毛毛虫们争先恐后地爬向空无一物的柱顶端,谁也不让谁。它终于明白自己什么也没得到,还平白无故失去了最心爱的朋友。

  当它回头寻找黄毛虫时,更惊讶的是黄毛虫早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于是它明白了,原来它不需要去追求什么,所有最美好的特质就在它体内,它的潜力,是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

  我们生活的社会,数字挂帅;我们生活的社会,非赢即输——除非站在顶尖。一旦站上顶尖,却又深恐随时会被别人取代。

  不断和别人比较、竞争的模式在我们的社会中是那么受到大众的认可,甚至连孩子只因某项表现未获重视,就会觉得自己“一败涂地”。

  众人的眼光都朝向顶端少数的民众,忧郁像传染病一样淹没了顶端以下的人,不论男女老少皆有可能被抛弃。

  于是,我们终日计较自己“够不够多”,而不管自己“过得好不好”,以为只要能在一些数字上占优势,自身的价值便获得了更充分的体现——即使那些数字对真正的幸福其实无关紧要。总是要在浪费了大半辈子时间后,才会蓦然发现自己的执著,竟是在一些无意义的事物上面。

  一个人的价值岂是建立在一堆数字之上呢?

  第二部分仇视社会——生活该是你的朋友,而非敌人

  尽管我们偶尔会在生活中遇到不好的人,

  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是如此。

  不好的经验,

  只是生命旅程中帮助我们成长的助力,

  并非完全无法控制或归结为生命的全部。

  从小,他的家人就告诉他: 世风日下,人心险恶。 有朝一日当他走入社会讨生活,就会明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不朽真理。最糟的是没有一个人可以相信,每个人都会想尽办法占他的便宜。

  高中毕业,他因没考上大学而尝试找工作,然而不是莫名其妙地被人解雇就是发现自己“不适合”那份工作。半年间他从杂志推销、送书、卖冷热饮、抄写,甚至连建筑工人都干过,却没有一样做得来。离职的原因不是他讨厌老板和同事,就是老板和同事讨厌他。

  “都是这样的啦!这社会上有病的人多得是,你已经尽力。反正再怎么努力到头来都会碰到坏老板或坏同事,早点离开这种烂工作总比你辛苦经营老半天,到头来却功亏一篑来得好。”

  就这样,他开始窝在家里,怪自己时运不济,埋怨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