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隋宫两朝演义最新章节 > 隋宫两朝演义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4 章

  ,陡的起了一阵暴风,好不厉害,飞沙扬尘,内侍们赶忙障了宫扇。炀帝和萧皇后等都被风儿吹得睁眼不开。迨至风定云开,内侍们移去宫扇。炀帝睁眼看时,和萧皇后十六苑夫人同声道异,原来一阵风把一树玉雪清奇的琼花,吹得落英遍地,莫说完整的花朵,枝上没有一朵,竟是一瓣半朵,也不剩留,光剩了空枝。炀帝惊得痴呆了半晌,好生扫兴。那个站在席前侍候的元静更是气得目定神痴,暗暗叫苦不迭。元静的这次邀请炀帝,原想借了琼花的奇异,博得炀帝心欢,便想靠了炀帝,将这所凡离观好好的修造一下。哪知风姨肆恶,花神不佑,把一株号称仙种的琼花,吹得干干净净,怎不要令元静暗急。

  炀帝痴呆了半晌,忽又怒气发作,动了疑心,愤愤的道:"怎会这般凑巧,朕躬特地前来赏花,天朗气清,好好的光景,那一阵风倒也来得奇怪。"

  萧皇后也道:"却是突然而起的怪风,狼藉了仙花,真叫贱妾怜惜。"炀帝勃然道:"依朕看来,这阵暴风定是花妖弄的手段,不让朕等赏鉴,也是说不定的。他既这般可恶,不愿将色相示朕,留在阳世间,还有什么用处,不如将它尽根砍去,以泄朕的忿怒。"萧皇后忙劝阻道:"天有不测风云,圣上何必罪及此草,一怒之威,砍去了根儿,岂不要绝了仙种。圣上不妨待到明年春候,它开了花儿,再来赏玩,免得后人评论,反道圣上煮鹤焚琴,大煞风景。"

  元静初时见炀帝盛怒,yù将琼花尽根砍去,急得他脸上失色,又不敢阻止,如今见萧皇后为花请命,暗瞧炀帝的神色,已是和平了许多,便也含笑上前道:"娘娘的话儿甚是,圣上不必见怒琼花,这原是风神肆虐,并非是琼花作祟,还望圣上体上天好生之德,保留了此花,不但花神感激圣上的仁慈,便是小道也感激不尽了。"

  元静说毕,便拜倒筵前。

  炀帝听了萧皇后和元静的话,怏怏的道:"要是下次朕来赏花,再要这般光景,莫怪朕无情,定要将它砍去。"元静谢恩起立道:"下次圣上驾临

  赏花,再有这般光景,莫说圣上要将它砍去,小道也不愿再留此花了。"炀帝原是赏花而来,此刻花儿零落,再没有心情饮什么素酒筵席,便和萧皇后等败兴而归。元静也垂头丧气的收拾一切,把个风儿百般的咒骂。哪知一树琼花,到了晚上,便全树枯萎,再也不会复活。从此,号仙种的琼花便绝了种儿。

  闲话丢开,书归正传。且说炀帝被琼花扫了兴儿,回到宫中,越思越恼,便起了驾回洛阳的念儿,不愿再留江都。当下和萧皇后说了。萧皇后原是随了炀帝说话的,自是顺从主意,连声道好,恰巧隔了一天,炀帝又得到宇文恺的奏报,称西苑里又落成几所新宫。炀帝的归心越发坚定,当即进授宇文恺为开府仪同三司。又召吏部尚书牛弘,内使侍郎虞世基,议定了舆服仪卫。

  命太府少卿何稠监造车服,皇后卤簿,百官仪服。何稠熟知炀帝xìng情,只是极意求华,衮冕上面,统绣日月星辰,皮弁俱用漆纱制成,又作黄麾三万六千人仪仗,责令各地州县官儿,采办百鸟羽毛,作为羽仪之用。州县官又责令吏役,吏役责令民人,民人没法儿,只得四处张罗,弋捕大鸟,拔取羽毛,一时禽族遭了大劫,收罗殆尽,几致没有遗类。

  在浙江湖州的乌程县,县城东首十里相近,唤做泽镇的地方,有所社神小庙,庙前却有一棵大松树,高逾百尺,粗逾十围,绿荫如盖,足足荫了数亩的地田。上面却有一个鹤巢,已是多年的了。老鹤卵育其中,由来已久。

  该地的百姓奉了上面的严令督促,搜集羽毛,一时无以应命,便有人想着了社神庙前的鹤巢,当下邀集了多人到了那里,只是树儿甚高,没法上树,千思百想,没有别的法儿,只有用斧子刈伐树根,想倒了树儿,捕那巢中的小鹤。那树上的老鹤,似解人意,恐树儿一倒,雏鹤便要受害,好几只老鹤便自拔氅毛,抛掷地上。那般人纷纷拾取,jiāo到了上面。又因老鹤自拔氅毛,反称作了一件瑞事,竟造了两句口号道:"天子选羽仪,鸟自献毛羽",传扬了开来。州县官谁不要献谀,将此事充作了贺表中的好资料。炀帝见了也自欢喜,哪知老鹤爱雏的原因。这且不题。

  且说何稠监造好了各种东西,由洛阳送到江都。炀帝一一过目,全是合意。便排全了羽仪,四面翼卫,在江都四郊游幸。卫士各执麾羽从游,拖延至二十多里,好不热闹。这样的玩了几天,炀帝方下诏北归。内内外外又有一番忙碌,直到三月月杪,自江都出发。那时的一切仪仗,更比南下时华丽万分。在那四月下旬,行抵了伊阙。陈列法驾,仍由左卫大将军郭衍,右卫大将军李景,带着千军万马,拥护入了东京。回到宫城,炀帝自御瑞门,颁达赦书,豁免本年全国租赋,也算他下了江都的恩典,正是:劳民频年千百万,一岁捐租作市恩。

  yù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书由派派小说论坛(www.4020.com.cn)发书人 once918 搜集整理上传

  书版权属作者所有,请勿用于商业传播

  原如喜爱本书,请支持原作者,购买正版实体书

  第五十七回 矮民媚主净身入宫 玉李荣枝先声异兆

  日临仙掌动,香傍衮龙浮。金鞭响处,玉齐鸣,珠帘高卷,宝扇障开,一班文武官员高呼朝见。有事的呈上奏本,没事的悄立丹墀。炀帝展视表章,见有突厥的启民可汗,因感隋室旧恩,自请入朝。炀帝好胜心深,便yù借此张皇威德,夸示番邦,即有旨照准。又命太常少卿裴,征集能谱音乐的百姓,俱令入太常肄习,并令学演各种的杂戏,务须悦人耳目,俟启民入朝时作乐。多时休置的故相高,炀帝忽又想起了他,居然不念杀死张丽华的旧恶,又召高做了太常卿,一一敕令舒齐。

  炀帝退朝入宫,偶一回头,瞧见矮民王义,跟随在后。原来王义自从留侍了炀帝,却是知情识趣,一经炀帝差遣,都能体贴炀帝心情,做得十分周到,因此,甚得炀帝心爱,大有不能少他的光景。只是王义没有净身,不能命他随侍入宫。这时,见王义随到了宫门,便即止了步儿,面上显出忧色。

  炀帝不觉动疑,问王义道:"你的面色不宁,可有什么事儿?"王义慌忙答道:"臣蒙圣上收养,日近天颜,深自庆幸,只是不能日夕相随圣上,少效犬马的劳力,因此,心常不足。"炀帝不禁皱眉道:"汝事朕多时,深合朕意,可惜汝不是宫中之物,不能随入宫中,这也是叫朕无法可想的。"炀帝说毕,又微叹了数声,竟自入宫而去。

  王义在宫门外面,如醉如痴,木立发怔。恰巧有个老太监张成自宫内出外,瞧见了王义这般神情,便问他为了何事,呆立在这里发怔?王义即将炀帝的谕言说给张成听了,又求他设法为入宫计。张成哈哈笑道:"你要入宫那也不难。"王义好生喜悦道:"公公有什么妙计,快请说了出来。"张成道:"恐你依不得吧。"王义急道:"怎会不依?"张成道:"若要入宫,必须净身。"王义却还不知净身两字的意义,又向张成追问。张成便附在他的耳上说了,王义也不管死活,只是点头。张成正色道:"这不是儿戏的事,还须从长计较,不要一时高兴,过后追悔,那是没用的了。"王义道:"我的心意已是万分坚决的了,定不后悔。"张成见他真个情愿,怜他一片忠心,便道:"既是这般,我有妙yào相送,你可随我家去,索xìng我来替你办了吧。"

  王义欣喜道:"公公这般大恩,日后终当厚报。"张成也不多言,携了王义手儿回到家中。

  张成便命王义稍待,他却弄了些酒菜,和王义对饮,将王义灌得烂醉,又在末一杯的酒中下了麻yào,叫王义吃了。不到片刻工夫,王义已是不省人事。张成便将他扶上睡榻,拿出了一把削铁如泥、吹毛可断的利刃,又取了一包秘制的止血收口灵yào。张成才卷起了衣袖,替王义褪下裤儿,取了利刃,只是爽爽快快的一刀下去。王义一来酒醉,二来麻yào迷了知觉,昏昏沉沉的不觉疼痛。张成敷yào定当,便任王义睡去。待到王义醒来时,方觉疼痛。张成却已进了宫去,另命人看视王义,嘱义好生静养,不要急急起身。王义满心欢喜,养息了三天,下面已是结了一疤。张成又叫他养息数天,王义只得耐心候着。

  炀帝好几天不见了王义,好生奇异,向左右询问,经张成代为报明,益使炀帝感动,唤为忠义。待到王义痊愈,便令出入宫禁,遂了王义的心愿。

  从此炀帝更爱王义,有时竟使王义睡在寝殿里面,作宫女一般。也不枉义净身媚主的苦心,这且不题。

  且说这天晚上,炀帝在积珍苑中留宿,与樊玉儿颠鸾倒凤,阳台梦好,晓起已迟。炀帝也懒得上朝,嬲着樊夫人舞剑。玉儿便唤美人薛冶儿和她对剑,冶儿原是翠华苑黄雅云处的美人,只因冶儿愿到樊玉儿苑中学习武艺,玉儿便将一个美人向黄雅云处掉过了冶儿,因此到了积珍苑。这时和玉儿对舞了一回剑儿。正在欢笑的当子,明霞苑的主持夫人张丽卿含了一团喜色,娉娉婷婷的走入苑来。炀帝见她面含喜色,即含笑问丽卿道:"夫人怎的这般愉快,该有什么喜事?"丽卿笑道:"一些也不错,竟给圣上猜到了,贱妾原是来报喜的。"炀帝忙问道:"有什么喜事?"丽卿道:"贱妾苑外的玉李,昔年花儿开得向不茂盛,昨宵一夕的光yīn,竟是花开无数,荫达数亩,满苑皆香,故特前来报知圣上,请驾临明霞苑赏花。"

  炀帝听说玉李无故茂盛,陡的想起了萧皇后前番的恶梦,也是玉李盛开,变了火球,将他焚烧的事儿,不觉甚是乏味,只淡淡的问丽卿道:"怎有这般事儿,一夕之间,便会暴茂?"丽卿道:"说也奇怪,昨天晚上,苑中的人都闻空中有人聚语道:‘李木当盛!李木当盛!'今晨往视,玉李果然满树堆银,灿烂无比。"炀帝听了这些话儿,心头更加纳闷。这时萧皇后等,俱已闻知了消息,一齐到了积珍苑,邀请炀帝一同前去到明霞苑赏玉李。

  炀帝拗不过众人的情面,只得怏怏的到了明霞苑跟首。浓郁的香风已是一阵阵扑来,只见那棵玉李,花光璀璨,好不繁盛。王夫人笑道:"此花真有神功,怎的一晚之间发得这般茂盛。"谢夫人接口道:"得时则荣,如今正是他当令的日子了,哪得不要盛开。"萧皇后却道:"此花在西京的时候,从没有开得这般繁盛。谅是此间的地气隆盛才能如此。"炀帝见她们你一声她一语,不约而同的赞美玉李,越发觉得妒恨。回头见王义站在后面,炀帝便不假思索沉下脸儿道:"你快去召集苑役到来,统须携带斧子。"

  萧皇后听说,好生讶异,便问炀帝道:"圣上什么事儿?"炀帝道:"依朕看来,玉李突然茂盛,恐是妖异不祥,不如将它砍去,消此花妖。"萧皇后笑道:"圣上在江都,为了凡离观的琼花突然凋谢,便要将琼花砍去。如今玉李盛开了,圣上又说它妖异不祥,又要将玉李砍去,似圣上这般的谢又不好,茂又不好,不是叫花神左右为难了。"萧皇后说到此处,众人不觉失笑,炀帝也是爽然。接着王义也道:"木德来助,正是瑞应,即使不祥,也望圣上修德禳灾才是正理,伐树何益?"萧皇后接口道:"王义的话儿甚是,圣上释去了不祥的疑念,庆赏木德来助的瑞应吧。"丽卿也含笑道:"酒筵已是端整,请圣上和娘娘入苑饮酒了,管他祥瑞也罢,不吉也罢,及时行乐,方是正经。"炀帝一肚皮的妒念疑云,给他们言语打消,便也欣然入苑,开怀饮酒去了。玉李方得免了此厄。其实天意所在,炀帝原是强免不来。即使将玉李砍去,也是保不了隋家天下,难免给李氏灭去。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炀帝在明霞苑饮酒开怀,足足的勾留了一天,晚上便在苑中歇息,和那个苑主张丽卿自有一番风流老套,小子也不必细述。

  欢长夜短,容易天明。炀帝又是失朝,索xìng传谕中门使段达,将紧要的奏本送到西苑批阅。

  这时,晨光苑的主持夫人方贞娘,前来报道:"苑中的杨梅,也已盛开,请炀帝驾临赏玩。"炀帝听说杨梅也盛,喜动天颜,比了闻知玉李盛开欣喜过了百倍。这也原是他的私心,只因杨梅的一个"杨"字,正合国姓,闻知兴盛,怎不心欢。当下便命美人内侍,宣召萧皇后和各苑夫人同往晨光苑赏玩杨梅。不多时候,俱已到齐,随了炀帝来到晨光苑。只见那棵老杨梅,花枝簇簇,开得浑如锦绣一般,十分茂盛。炀帝不觉扬扬自得,笑问众人道:

  "杨梅茂盛,可能胜过玉李?"众人尚未启口,偏有一个不会凑趣的美女,抢前开口道:"杨梅虽是浓郁,怎能及得玉李荣荫。"

  炀帝听了,不禁怫然道:"杨梅香清色美,得天地的正气,如今盛开,正是国家的祥瑞,你知道什么,这般胡言!"吓得那个美人再也不敢出声。

  众人原觉那个美人的话儿说得甚是,如今见炀帝偏护杨梅,谁也不愿再讨没趣,一个个异口同声的赞美杨梅。炀帝方才回嗔作喜。方贞娘早已在苑中安排了筵席,这时便上前相请炀帝入苑饮酒。炀帝心头快乐,饮酒甚是有兴,不觉醉倒在晨光苑。适至醒来,已是傍晚时分,萧皇后和各苑夫人俱已散去,只有方贞娘坐在榻前侍候。炀帝见天色已晚,索xìng不起榻了,便将枕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