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最新章节 > 七十年代那场战争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301章 老山对峙 (20)

  越军背向光明,眼对黑暗,有石头飞过来,他也看不见。因此,飞过来的石头,正好击中越军前额。

  石头击中还不算,又有一个躯体紧跟着扑了过来,在躯体扑过来的同时,还有中国话在骂,“祖宗,狗日的。”

  这名越军直觉得脑袋上被什么东西给重重砸了一下。正在他懵懂间,又觉察出有一阵风扑向面门。

  越军情知不妙,肯定是中了里面的人暗算。转身跑是不可能了,于是急切间扣动了板击。

  洞口很小,仅容一个人出入。在这么窄的地方,两个人相遇,不仅是勇者胜,而且还是谁出手快,谁占上风。

  枪声一响,扑过来的劲风猛然停住。

  “袓宗,你打黑枪。”骂人的,是里边的黑影。

  越军已经被石头打懵了,看不清来人。他扣动板机,也仅是条件反射。然而,就是这个条件反射,还是让他占了先手。

  里面的人被子弹击中,顿时委地。

  越军觉察出眼前危险消失,这才定睛朝里去看。

  倒在地上的是一名中国战士。手里紧握着冲锋枪。刺刀距这名越军也就是十公分左右了。

  看看那支冲锋枪,这名越军侥幸自己没被捅着。

  有人要问,中国战士既然有枪,为什么不朝进洞的越军开枪呢!

  这名战士何尝不想开枪,只可惜,他手里没有子弹了。

  按着携带数量,再多带也无非是四五个弹夹。与敌人拼了这么久,子弹早就打光了。要说子弹有没有,有,可还在山顶上。现在,石林到处是敌人,洞口又被越军堵死,想要回去补充弹量几乎不可能。

  那么运输队呢?

  运输队一上山顶,就被堵截在山顶上。

  到处都在打仗,他们不可能各处来回进行补充。这样一来,这个战士身上的子弹一打光,手里的冲锋枪当然就难发挥作用。

  当他发现自己没有子弹后,心里也是非常着急。本想回去去取,可一见洞口被越军堵住,就是有这个想法,也实现不了。

  没办法,他只好把身体缩回来,等着敌人过去。没想到,这两个越军偏偏不走,而是盯死了这个地方。

  见这个越军进洞后,这个战士就想用石头先把他砸懵,然后再抢下越军手里的枪支和弹药。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越军在糊里湖涂之中,竟然扣动板击,还是把我们的战士射倒。

  这名战士一倒地,并没有立即死去。他不能让这名越军得逞,所以倒地后,还是忍着巨痛,眯起眼盯着越军,看看他接下来想干什么。

  这名越军借着洞外射进来的光线算是看清了洞里情况。

  这里只有一名中国士兵,没有其他人,而且还被自己打倒了。于是,他开始得瑟,大着胆子,低下身去,想看看倒地的人是死是活。

  越军弯下腰,把一个下腹亮了出来。

  倒地的战士看的很真切,暗忖,“龟儿子的,老子临死也要抓个垫背的。”

  突然之间,他右手向里一划,冲锋枪的刺刀尖全都亮到胸前。等这个越军反应过来之后,刀尖在战士的猛搡之下,狠狠地扎进了越军的胸膛。

  越军痛苦地喊了一声,“你,你”身体一歪,倒在了一侧。

  他身后的另一个越军也看到了这种情况。急切间,把冲锋枪瞄向我们倒地的中国战士,枪口一抖,一梭子子弹射了出来。

  子弹“噗噗“击打在战士身体之上。这名年青的小战士,在一阵耸动之后便牺牲了。

  负责这里指挥战斗的陶川见敌人连连得手,急的两眼通红。眼见石林处,我方阵地回缩的很快。如果照这个速度压下去的话,十几分钟后,敌人就能到达山顶。

  陶川从一个石柱后蹦出来,手持tnt炸药块,猛地向敌人方向投掷。他一边投,一边就着话筒喊,“同志们,用炸药,把龟儿子给我炸回去。”

  经他一提醒,战士们把枪一丢,可着劲地把身上的炸药击块朝着敌人方向丢。

  顿时间,在石林处爆炸连连,在轰轰作响声中,到处都是烟雾迷漫。

  这哪里是在打仗,分明是炸石头。

  炸药爆炸之后,形成的巨大威力,把一座座石柱崩塌。

  石柱一塌不仅阻住了敌人前进路线,而且飞起的碎石形成了更大的杀伤力,把身陷其中的越军砸的鬼哭狼嚎。

  如果此时还不撤下去的话,上来的这股越军,那就得跟碎石一样埋在这个石林中。

  三百四十c偷袭的敌人

  三百四十c偷袭的敌人

  (序列又搞错,现在恢复)

  越军终于顶不住二分队的打击,在石林处丢下十几具尸体,连滚带爬退到高地以下。

  就这样,不到二十分钟时间,越军从山顶和石林两个方向的进攻全都失败。

  越军毕竟是丛林战的老手,他们不可能就这样简简单单地结束第一个回合。别忘了,在西面那段陡峭的山坡下,还存有较大空档。

  正面和东面两下里打的这般火热,那里却一直保持沉默,竟然没有一声枪响传过来。

  “难道说越军认为那里不易进攻,放弃了不成?”吴江龙这样想过之后,跟着又立即做出否定。“不会,只要有一线希望,敌人也不会放过。”

  “李威,让你的人把西边看紧点。”吴江龙对一直跟在身旁的一分队长说。

  越军从正面和东面退下去之后,又过了十分钟,西面的山角下仍然很静。在山顶上担任观察哨的战士一直没有发出有敌人上来的的警报。那就是说,敌人暂时还没有在哪里动手。

  没有动手,并不能证明敌人就不来。吴江龙打消了撤回那里兵力的想法。

  不久,敌人又开始对高地进行炮击了。炮火一到,说明又一场战斗开始了。

  接连不断飞过来的炮弹,又在高地顶端反复折腾,把刚才落下去的尘土再次翻上来。大块的土屑被揉碎,小块的则被辗细,流沙一样的粉沫也开始漫延。

  顿时间,高地上如同北方的风沙天气一样。大面积的灰尘在气浪中翻腾燕舞,把人呛的连喘气都难。这要是在沙漠地带,或是干燥的北方不足为奇。可这是在雨季绵绵的亚热带,又是六月天。凭这些迹象,就足能够说明,在这个高地上,土地经受住了多么猛烈炮火的焚烧。

  炮火未熄,从正面和东面两个方向上又响起激烈枪声。

  在第一次对敌防御做战中,二分队和三分队已出现伤亡。李威看着不断有战士被抬下来,着急地对吴江龙说,“队长,让我们上吧!”

  “不行,你们是预备队,要给我留在最后。”吴江龙说话间,还是用望远镜观察着,他始终不放心着西面。

  “李威,你在西边那个坎上放了多少人?”

  “四个。”李威回答

  “不够,再派两个过去,带上一挺机枪。”吴江龙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

  这次攻打167高地,吴江龙这个大队上来不到百十人,除去零零散散的之外,每个分队的战斗力也就在20人左右。如果现在再给没有战事的西边派过去两个人,李威手力的兵力可就要捉襟见肘了。

  李威虽说心中不太愿意,但是,既然大队长说了,自然有他的道理。

  没办法,李威又派两战士过去。

  “李述国,沈海洋,你们俩过去。”

  “是”两名战士答应后,快速过去支援。

  激烈战斗继续在正面和东面进行着。

  这一次战斗的方式双方无非还是射击c投弹,与其它几次没什么大出入。可场场战斗终有不同。虽然武器大致相仿佛,但每一次开战士决定胜负的关銉还是在人。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关键是看谁还打,谁的兵勇敢。

  这一次,越军虽然攻的猛,可守卫高地的战士们也毫不怯懦。别看我军的大部分战士都是初出学校不久的年青年学生。可现他们打起仗来,比那些久经战阵的越南老兵一点不差。

  “拼命谁不会!你不怕死,老子也不怕。”这正是中国士兵遇强不弱的普遍性。

  战斗一开打,这些年青小伙子们,有的甚至丢掉了上衣,光着膀子和越军比拼投弹。

  论投弹,从势的原理上讲,上面的人要占很大便易。居高临下地投,自然要比仰着身体朝上扔轻快许多。

  投弹,也是越军进攻时的一种最有效手段。

  在每一场战斗中,越军不仅充分发挥远程轰炸,抵近射击,近处投弹的三种攻能,甚至把它作为三步曲。而且这三步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几乎没什么露洞。所以,他们想要拿下某一个阵地时,只要发挥的好,利用对方出现的空隙,没有不得手的。

  今天,进攻高地正面的越军也是如此,他们项着炮火,一边扫射一边向上冲。

  猛烈的子弹,压的战士们很难抬起头来。本来炮火就砸的够呛了,现在子弹一接上,又是一场火力打拼。一时间,攻击的越军占了上风。

  怎么办,不打不行。如果此时还不出来,接下来的,就是要品偿一下越军手雷的滋味了。

  侦察大队的战士们早就学过如何对抗。如果冒然地抬头,很可能会被子弹射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炸,炸完了再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知谁在战壕里一声吼,“投弹。”

  “唰”突然之间,半空中有十几颗手榴弹从战壕里凌空飞出。这些乌鸦般的手榴弹在空中转了个弯后,便饿鹰抓兔般直朝越军队形扑下。

  “轰轰轰”

  一连串的爆炸在越军中响起,顿时间,越军进攻队形被打乱。正准备向上冲的越军们开始争相寻找躲避地方。

  越军进攻队形乱是乱了,可他们并没有退缩。一部分人就地地卧倒朝山顶射击。另一部份人卧倒后,携带炸药包c手榴弹弹,继续朝高地顶端运动。

  看似这些动作非常老套,但是很管用。在炮火够不到的地方,手榴弹和炸药包会起决定作用。

  这时,敌人在164高地的小炮还在咚咚地继续朝我军阵地轰击。但他们的每一次轰击,很快都被我军炮火压制。这一次也是如此,这些小炮没打几下,就被我军炮火制止住,不得不找地去躲藏。

  没有了炮火支援,进攻的越军只能靠自己了。

  这些向前爬的越军,在距离我军阵地较近时,忽然挺起身,奋力向山顶投掷。

  此时,也不管是投什么,只要投出即可。

  一时间,这十几个光着膀子的越军敢死队员们,个个是轮着胳膊,玩了命地朝高地上投。

  投掷远的,手雷则掉进我们的战壕,近的,便滚在壕沟外爆炸。

  爆炸声在高地前响成一片。

  不过也好,越军这一投弹,终于使射过来的子弹密度有所减弱。

  战士们一看机会来了,便挺身把枪举到壕沟外,朝着攻上来的越军便是一阵扫射。

  距离又近,投弹的越军又把山坡上射击的敌人视线挡住,正好为我军战士打击敌人提供了条件。

  于是,山顶上的枪声再次激烈响起。

  枪声和爆炸声裹在一起,顿时让双方人员的伤亡比例加大。不仅是敌人有伤亡,我军也是不少。

  激烈的战斗继续进行。有些战士虽然把敌人射倒,可还是被飞过来的弹片击中。

  可我们的这些战士们,明明知道挺身射击危险,但他们还是要这样做。因为不这样做不行,如果不把这股敌人打下去,敌人就会借着手榴弹轰出来的血路,杀上山顶。

  这个时候,战士们都杀红了眼,没人怕死,即不怕敌人扫射,也不怕手雷爆炸,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把敌人打下去。

  正面的战斗越演越烈,双方拼死博杀,暂时出现了僵死状太。

  这时,西侧山角下终于有了动静。

  一伙越军借着高地下端的高草掩护,悄悄向这里运动着。

  在这里行动的越军,头戴用树枝和蒿草编织起来的伪装帽,身披伪装衣,跟蛇一样逶迤而行。

  由于蒿草够高,密度够大,加之越军行动诡秘,直至越军行动到山角下,我军哨兵楞时没发现。

  虽然没发现,但我军在这里也是有准备的。刚才我们不是说过嘛!吴江龙龙已经在这里安排下了六个人。

  这六个人没有在土坎的悬空处修筑工事,而是朝后退了十几米。按着一般战术原则这是对的。目的也是不让山下的敌人朝这打冷枪。

  如果在山崖边上修筑工事,只要人员一起身,势必会被下方的敌人看见。

  现在可不是什么手持大刀c长茅的冷兵器时代。只要对方看见你,距离够的上,那就极有被打冷枪的可能。所以,防止敌人进攻,还要选择最佳地点。

  因此,这道防线就设在了这。

  光在这等着也不是办法,也得有哨兵观察山下动静。只要敌人到了山下,我们不仅要有准备,甚至也可抽时间,冷不丁地揍敌人一顿。正是抱着这个目的,在崖头上也安排了一名哨兵。

  担任哨兵的这名战士不能说不用心,也不能说眼睛不够使,怪就怪在越军动作太娴熟,运动太诡秘,到了山下之后,我们的哨兵都没有发现。

  这伙越军到了山下后,一名指挥官也发现了我军的这名哨兵。为了不引起其他人警觉,越军决定先把这个哨兵干掉。

  其他越军伏地不动,由一名越军做诱耳,把哨兵注意力引过来。

  这个越军伏在地上,用手将身边草丛轻轻晃动,目的是引哨兵露头。

  虽然这里的风比较缓,但高草在微风吹拂下还是动的。这名哨兵突然发现一处蒿草与其他地方不同,不仅晃的快,而且草根处也有异常。为了弄清情况,这名哨兵把头探了出来,挺起半拉身子,向这里观察。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名越军悄悄在草丛中举起加了消音器的狙击枪。

  只听“噗”的一声,担任哨兵的我军这名战士一头栽下了悬崖。

  这名战士身体一落,二十几名越军便忽拉一下子从草丛中蹿出来。一个个飞奔着接近悬崖,然后开始攀登。

  虽然说,在那个年代登山运动还不怎么流行。但攀登这门学问,早就在各国兵种,特别是特种兵部队中当做重要科目布置下去。所以,攀登悬崖,对于军队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

  越军也不例外,打了这么多年仗,又长期在山岳丛林中,他们岂能不会这一招。

  只见上来的这些越军们,有的徒手,有的丢绳子,转眼之见,有几个就攀到了半山腰。

  山顶上,负责守卫这一地区的班长魏学常,一抬头,不见了放哨的战士,心里顿觉不妙。于是轻声喊,“巩海,巩海”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