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最新章节 >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9 章

  20%。

  不可否认,我国的国民收入这两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089元,2006年年末增长到 11 760元,2007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 346元,同比增长17.6%,全年估计在13 800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 321元的增长率与城镇居民基本持平。

  从相对比例来看情况则大不相同。根据英国《经济学人》的文章,我国的消费支出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下降到了2006年的 36%,原因是过去10年来居民储蓄率一直在下降,政府和企业的储蓄率在上升。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006年,中国家庭储蓄占GDP的比例,已经从21%下降到了15%。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从1998~2005年,中国工资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从53%下降到了41%,几乎与消费同比下降。不仅政府、大企业与民众的存款差距在加大,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也在迅速拉大,王小鲁先生的研究证明,1995~2004年期间城镇和农村各阶层间收入差距都显著扩大,近两年虽然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但在同一地区的不同阶层间差距仍然迅速扩大。

  政府得到了如此多的收入,公共产品却时常发生短缺。实行高税收的国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北欧那些高福利国家,国家对每个公民生老病死一包到底;另一种是在经济发展初期,由政府推动经济起飞,西方经济史学者曾指出东欧等国的发展历程,说明政府与经济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关系,一般较为落后的新兴国家,行政力量较为强势。

  调整财富分配与产权结构(2)

  我国发展初始,政府以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但政府介入经济的前提是积极财政政策确实是经济推动器。可惜,另一些数据时刻在提醒我们,这样的发展模式代价越来越高,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不能承受之重。

  首先,财政收入浪费现象极端严重。虽然中国的宏观税负大升,财政收入高增长,但并没有出现财政盈余。政府的储蓄占GDP当前6%左右的比重,与10年前的5%相比并不显著。2005年,收支相抵之后,支出大于收入2?080.14亿元。只有一个结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就是政府本身的消费支出大大增加,2005年政府支出增长了18.3%,或者是政府投资项目效率不高,导致资金在黑箱中沉没,国家审计署的数字可以证实浪费的严重。实际上,加上地方政府的保守估计 2 200亿元的债务,政府财政收入处于赤字状态,一些基层地方政府财政濒于破产,因此地方政府债券屡被提上议事日程。

  其次,在财政收入上升之时,社会保障相对处于萎缩状态,从表面上来看,政府的收入似乎多得花不完,所以才成立外汇投资公司到国外投资,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的公共产品投入极为有限,从医疗到教育都位居世界后几位,从房地产行业征收的巨额税费通过各种渠道流失,以至于大部分地区的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建设的数额令人羞于启齿,失去安全感的民众消费能力难有起色。

  更严重的是,苛刻的税费政策将扼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因为上游企业垄断资源掌握定价权,可以最大程度地消化税收政策的影响。2007年前5个月增长最快的税收主要是流转税、所得税、进口环节税收,分别增长 22.4%、38.2%和 25.3%。虽然我国已制订了从间接税向直接税改革、从生产型向消费型改革的政策,但是,从上面数据看得很清楚,除了那些进入增值税试点的幸运地区之外,企业在间接流转环节和所得环节继续被双重征收税,间接税未除,直接税又来,以至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以“是税三分dú”警示有关部门。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由中央和地方共享,中央政府分别享有60%和75%。如改革税制,还必须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双方争执不下,倒霉的是纳税人。

  我国的征税基数与财政支出一样,只能升不能降,这种政绩足以反映出税收制订的随意xìng,如果每年的收入都超额完成,说明政府的税收政策不够科学,低估了纳税人的赢利、收入增长,如果是竭泽而渔或者随意设税,则会降低经济发展动力和民众福利,为政府主导的投资火上加油,让市场丧失稳定的预期。

  认为我国税负低的主要论据是税收占GDP比重只有20%左右,但税费相加达到惊人的40%,各种费用层出不穷,至今未有收敛之迹,不要说税收法治化,就是离税费一体化都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调整财富分配与产权结构(3)

  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情况在2008年得到根本改观,沿海地区制造企业受到严重冲击,社会各界呼吁政府出台减税等政策,携手企业共渡难关,鼓励企业优胜劣汰的并购jiāo易,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很可惜,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形势并不匹配,企业与个人在忍受信贷紧缩的同时,不得不同时承担高税负的痛苦。

  2008年下半年经济急剧下滑,在出口下滑,第二产业增长率下降之时,政府税收与居民收入的情况又如何呢?政府成为拉升经济的火车头,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加强对经济、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使得中国经济向行政主导方向发生悄无声息、但十分关键的转变。

  2008年上半年税收增加迅速,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0.5%,与2007年度31%的增速接近。其中增长最明显的是企业所得税,增幅达近2 000亿元,为 2007年企业所得税总额的近1/4。国家税务总局对此的解释是,2007年企业利润大幅度上涨,带动2008年上半年企业所得税增收近2 000亿元,扣除此因素后,2008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适应。应该为这些声明补充两点,2007年下半年人民币开始加快升值,央行实行货币紧缩,制造企业开始过冬,2007年与2008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还是托国有的福。

  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与税收增长相反,居民收入与消费者信心都在下降。2008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由2007年的17.23%大幅下降到 14.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可比增速由12.6%回落到6.3%。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速放缓情况与此类似。收入下降之后消费本应随之下降,但我国出现了消费与存款同时增加的情况,这种增加不是好消息,只是热钱增加、居民资产投资渠道被堵塞、通胀压力之下的被迫消费的无奈之举,注定无法持久。

  消费者信心指数表明我国消费前景不容乐观。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2008年上半年,我国千家核心商业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增长20.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只有12.6%,比2007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2008年二季度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满意指数为90.3,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回落0.5和2.7个百分点。反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看法的预期指数为96.7,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回落0.8和2.6个百分点。2008年消费者对经济状况和走向的预期,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意愿,都比2007年低。

  在企业遭遇困境、居民收入下降、消费者信心回落时,财政部发布政府税收收入大幅上升的喜讯,实在有些不合时宜。在中国经济走向市场化的巨大转变中,政府对于生产、资源的调控能力不降反增,在市场的名义下,优质、廉价资源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时政府不得不对遭遇困境的石油等企业提供巨额补贴,价格体制的扭曲与行政对市场的强大控制,真是几十年市场化改革的目的吗?

  税收,还是税收(1)

  税收,还是税收

  让人心焦的是,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引发严厉征税潮,这对于刚有暖意的中国民营企业是当头一棒,严厉征税会成为压垮民营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9年5月22日,笔者收到一封网友来信,指出政府严格征税让企业人心惶惶。全信质朴简短,引用如下:

  我是江苏的,我们江苏最近税务局召开全体企业法人开会,贯彻温总理的讲话,对税收要“应收尽收”,所以对所有企业的财务全部查账3年(2006~2008年)。据内部消息,税务部门是有罚税指标的,数额不小,现在是大家都人心惶惶,地方财政收入降低,入不敷出,像这种变相收款不知会重复到何时?

  唯一可以安慰这位朋友的是,不仅江苏,很多地方因为2009年一季度财政收入下降,处于与江苏同样的不安之中。

  保证2009年的财政收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9年4月13日下午,中国财政部网站公布了2009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收入减少而支出增加: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46万亿元,同比下降8.3%;全国财政支出12 810.92亿元,比2008年同期大幅度增加3 304.18亿元,增长34.8%。由于一季度的财政支出主要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前的预拨款,预算安排的大量支出项目还在准备阶段,因此,历年来一季度支出额都比后几个季度要小。也就是说,政府面对的支付压力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要完成全年增长9.8%的任务,接下来的8个月财政收入至少要实现18%的增幅。”一位原国家税务总局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了尽可能完成税收任务,善于征税者已经被树立为标兵。2009年5月24日,江苏省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张庄‘四轮齐转’冲刺财政收入双过半”的新闻,称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张庄街道的干部,“对照财政收入计划,责任到人,挂图作战,实行‘征、管、协、护’四轮齐转,明确征收机关、稽查机关为主动轮,办事处为协税轮和村级组织为护税轮。每月召开征收人员财政分析会,请稽查机关参加,分析本月收入完成情况,从国税、地税入库的可比xìng,从税收征管摸底上分析企业纳税的真实xìng,从企业产销情况分析税收走势,同时安排落实下月的税收任务”。征税已经成为落实到街道、村庄,征税、稽查、街道干部齐动员的群众运动。

  上述新闻会让处于寒冬中的企业战栗,另外,有几个增加政府收入的办法可能出台。

  在严格征税的同时,扩大税基的提议出笼。如江西省瑞金市国税局工作人员称,他们不仅仅加强了对原有税源企业的监管,还准备扩大税基,缩小免税和税收优惠的范围,比如原来营业额在5 000元以下的企业免征营业税,调整后可能免征营业税的范围会变成营业额4 000元以下。

  税收,还是税收(2)

  另外,税收之外的预算内收费可能增加。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已经有此苗头,税收收入大幅减少,“收费”不降反增。2008年非税收入为7 097.3亿元,同比增加1 427亿元,增长25.18%,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1.57%;其中中央财政的非税收入1 704.51亿元,增长23.6%,完成预算的118.4%;地方非税收入5 374.8元,增长幅度为24.5%。

  按照法规征税无可非议,但在经济紧缩期改变以往实际cāo作中的税收规则,如削减以往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者预征未来的税收,事实上都会增加企业的实际负担。由于中国税制初定时,担心征管能力跟不上,实行的是宽税基政策,一旦应收尽收,很多企业将无利可图。

  加强征税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最怕的是查税。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通常欠缺透明度,而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国资委有详细的账本。从2008~2009年的情况来看,政府对亏损的大型国有企业网开一面,面向国有企业的倾向型扶植仍未改变,政府给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企业注资,银行还以巨额低息贷款的方式替这些企业买单,同时,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订单也主要流向了大型国有企业。很难想象,政府会对这些国有企业课以重税,除非政府在课税之前允许这些企业提高产品价格,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这与经济复苏的目标背道而驰。

  加税对内销企业的打击重于出口企业,政府鼓励出口,重新提高出口退税税率,这等于变相增加了内销企业的负担,与扩大内需的政策针锋相对。

  中国降税减费、扩大内需的改革遭遇财政收入拦路虎。政府的矛盾之处在于,要扶助企业走过产能过剩的严冬,减税是扩大投资与消费的必然之举;不过,由于大手笔实行财政刺激计划、扩大社会保障、企业赢利下降,导致政府财政收入迅速下降,不得不实行更加严格的征税政策,税务官员马不停蹄到各个企业,成为催税员。

  此时加税是在经济复苏的星星之火上浇上一大盆冷水。在接下来的8个月,财政收入同比增加18%,意味着经济必须回到火热的2008年看看现在各地的企业情况吧,这将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市场希望政府节约行政开支,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全面转型,以减轻国内企业与消费者的负担。但对政府而言,行政改革困难重重,收效甚微,面对国内的巨额储蓄,最简单的办法是加大国债与地方债、企业债的发债量,也许2009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将远远超过预算,这将给日后中国经济复苏埋下隐患。

  藏富于政府,还是藏富于民?关键在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对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如果政府在强大的收入激励下,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