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美人心计)穿越刘盈(四)
林安安可没忘记,在原著中,薄姬为了能够顺利从汉宫脱身,居然狠下心来将自己的脸给毁了。
一个女人,在关键的时刻对自己都能如此狠戾,难道会对敌人心慈手软吗?
林安安可不想让她和刘恒如同原著中一样到代国去养精蓄锐,最后谋得帝业。
要知道,为了证明刘恒即位的合法性,薄姬母子可是将少帝说成是野孩子。难道吕雉蠢到要替别人养孙子的地步吗?分明就是欺负死人不会说话。
吕雉见林安安一脸的郑重,并无半分除去一个潜伏甚深的竞争对手的轻松,当然觉得十分奇怪:“怎么了?”
林安安先是说了如今诸侯国的现状:“阿娘,这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父皇慈爱,各国封地都不小,辖内百姓均归诸侯王所管,便是赋税也无需上缴,甚至还有私兵,简直就是国中之国。眼下诸侯王人数少,倒是还能维持下去。”
接着便开始阐述诸侯国的危害,“阿娘仔细想想,父皇的儿子就有近十个,将来儿子也会有儿子c孙子,诸侯王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只怕将天下的土地都瓜分了也还不够作为封地的,天子手中可以掌握的土地c百姓都会日益减少,迟早要国将不国。”
最后就是拿典型事例来做解说,“远的不说,阿娘只需想一想周天子的结局,就知道这绝非是儿子危言耸听。”
可不是吗?昔年周天子分封功臣子嗣,说的好听,是让他们拱卫京畿c保护周天子。
可分到手的土地c百姓都属于各封国所有,到后来谁将周天子放在眼里?
一会儿楚王前来问九鼎,一会儿秦王要九鼎,简直没片刻安生,到最后身死国灭为天下耻笑。
听到这里,吕雉简直要惊讶于太子的敏锐政治眼光了。
至少她以前就没有考虑到这些,只是想着将各皇子尽快撵到封地去,免得他们与刘盈争夺太子之位。
吕雉不是没有读过史书,哪里会不知道林安安说的是正理?
这些诸侯王并非她生的,而且一个个乌眼鸡似的盯着自己儿子的太子宝座,她才懒得去维护他们的利益呢。
想了一想,叹息道:“阿娘真是老了,竟然没有想到这些。现在我真是放心了,以后你肯定会成为一个明君英主。”沉默片刻,“那么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林安安自然知道,后来汉武帝刘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行推恩令,以此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然而,这个法子见效太慢,林安安就将这个难题推给刘邦:“杀戮手足必然要为史官记载下来,难免要受人指点,不利于千古名声。父皇不是正心疼如意弟弟,就择人将这话透露给父皇或者戚夫人,想来为了他的爱姬爱子,父皇必然会有所动作。”
吕雉闻言笑道:“你说的有道理,就这么办。”
戚夫人得宠,朝中不是没有人暗中投靠她,企图谋取从龙之功。
吕雉果然择人寻机将封国制的弊端告知了投靠戚夫人的官吏。
那官吏正愁没有能够为戚夫人效劳的地方,一得到这样的提点,立即就寻机告诉了戚夫人。
戚夫人只不过是一个有几分小聪明的野心家而已,至于大智慧她自然是没有的。
否则她也不会在刘邦死后,刘盈即位的情况下,还认不清自己的处境。在吕雉只想报复她,而对刘如意并无杀意的时候,居然说出“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这样的话来。
惹得吕雉大怒,认为务必斩草除根,将她弄作人彘,并对刘如意下了狠手。
戚夫人想到那可怕的后果,也是出了一身的冷汗,她因为刘邦已经许诺废除刘盈,早已将天下看做了是刘如意的囊中之物,哪里能够容许别人损及自己的利益?
然而刘邦的儿子虽然算不上特别多,却也不少,她能害死一个二个,难道还能将所有的都给害死?自然是要设法在刘邦面前提及分封制度的危害了,建议刘邦缩小封地c削弱诸侯王的权力。
刘邦也不是毫无眼光的人,想到将来刘如意的子孙后代会遭遇不测,自然要想办法解决。
然而诸侯王中除了他的儿子,还有数位异姓王,这些异姓王可是随他一起打天下的,个个都不好摆平。
奈何戚夫人哭泣不止,刘邦对她的撒娇弄痴毫无抵抗力,无奈之下又想到戚夫人所说也不是没有道理。
刘邦想着又不是要将自己的儿子们给杀死,不过是让他们只享受富贵的生活而不许他们掌握权力罢了。
也正好可以看看那些异姓王作何反应,如果有心怀不轨的,正好趁机除去。
刘邦很快就下旨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封国内的土地c百姓仍然是国家的,不许诸侯王养私兵,这无疑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然而,刘邦的儿子中,除了那个寡妇生的刘肥已经就藩了,其他儿子都还小,并没有反抗的能力。刘肥又畏惧刘邦,也没有什么动作。
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了,虽然刘邦的旨意没有涉及到异姓王,谁知道哪天刘邦心血来潮会将异姓王的封国也给削弱?
有道是先下手为强c后下手遭殃,于是相继有数位异姓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谋反。
这些异姓王都不是吃干饭的,所率领的队伍也是随着他们南征北战的军士,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所过之地望风披靡。
朝廷得到消息之时,谋反的队伍都开进了几百里地了。
刘邦大怒,心想,朕还活着呢,你们就敢乱来,要是朕死了,留下戚夫人和刘如意母子两个,你们还不要生吃了他们?很快就决定集合军队平叛。
转念一想,自己正愁没有借口废掉刘盈。若是让刘盈带兵去平叛,叛军经验丰富c刘盈又没有经验和军中威望,只怕刘盈未必会有活路。
到时候自己再亲自坐镇指挥,没了刘盈,正好可以扶持刘如意上位。
这么一想,刘邦便借口自己身体不好,太子理应为自己分忧,要求刘盈领兵出战。简直就是明摆着要刘盈前去送死。
林安安和吕雉哪里会不明白刘邦的心思,心中暗恨刘邦对刘盈毫无父子情谊,为了给刘如意铺平道路居然连国家大事都能够拿来当棋子。
林安安推辞自己愚笨不肯去。
吕雉也联络了重臣上书,说太子无军功,而谋反的异姓王侯却是追随皇帝起兵的天下猛将,善于用兵,况且军中不论是将领还是军士都是皇帝的故旧。若是让太子统帅他们,无异于羊入狼口,如果谋反的人知道是太子出战,肯定会士气大振,到时候若有不测恐生事端。
又指使人对戚夫人说太子聪慧,又是皇帝的嫡子,是天下正统,若是太子借着统兵平叛的机会笼络住了军中将领,只会给太子增加人望和分量,将会对刘如意不利。
戚夫人一听,还真是这么一个理,刘邦就是马上得到的天下,若是太子趁机有些什么举动,日后可有自己的苦头吃,急忙劝说刘邦打消这个念头。
刘邦只得率兵亲征。
百姓都渴望太平,谋反自然不得民心,刘邦终究还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刀剑无眼,可不管刘邦是不是天子,照样往他身上扎,某次战斗中,刘邦身中流矢。
吕雉到底是他的结发妻子,得到消息赶紧寻了一位擅长医疗此类伤病的大夫给送到了军前。
可惜刘邦不领情,反倒怀疑吕雉是要借机谋害自己,拒绝了大夫的医治。
这可将吕雉给气坏了,索性不管了。
刘邦的身体自此之后每况愈下,不久之后就死在了长乐宫。
国不可一日无君,作为刘邦立下的太子,林安安很快就在群臣的拥戴下即位,并尊奉吕雉为太后。
戚夫人和刘如意自然不甘心就此与帝位擦肩而过,屡次在刘邦灵前制造事端,林安安隐忍不发。
群臣都不是瞎子,如何看不出新帝这是不好在先帝尸骨未寒的时候就处置了他的爱姬爱子?
很快就有人翻出了异姓王谋反之时打出的旗号,说先帝之死皆是戚夫人所害,若非其撺掇先帝削弱封国,未必会有这等祸事。
又有人抨击戚夫人和刘如意无视礼法,穿戴住用等违制,早有不臣之心。
刘恒的腿断了,完全没了希望,薄姬明知是戚夫人和刘如意所为,却无法为儿子讨回公道,心中如何不恨?
她心知吕雉和新帝痛恨戚夫人母子,只是不好明说。心想不如将现成的把柄送到吕雉和新帝手中,既能够除掉戚夫人母子为刘恒报仇,又能够在新帝面前立下一功,叫新帝记得自己的好处,将来也好谋取利益。
于是薄姬迅速出首告发戚夫人和刘如意残害先帝之子。
后宫之中皆是捧高踩低的,见戚夫人母子失势,又有薄姬带头,便也争先恐后地告发戚夫人残害嫔妃皇子的事情,又说戚夫人母子觊觎后位和储位。
一时之间也不管事情到底是不是戚夫人母子所为,尽数往他们头上推,直将戚夫人和刘如意塑造成了人面蛇心c坏到不能再坏的恶人。
眼见弹劾戚夫人母子的奏章越来越多,林安安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来。
说戚夫人和刘如意毕竟深受先帝宠爱,先帝尸骨未寒,若是处置了他们只怕先帝泉下有知心中不乐,而且刘如意是自己的弟弟,自己实在不忍让他受到责罚。
群臣先是恭维了林安安一番,说天子仁孝,继而义正词严地说先帝心怀天下,只是受到了戚夫人母子的迷惑。若是不处置二人,不利于先帝的千古名声,只怕先帝泉下也会魂魄不安,而且要令天下都要寒心。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再对戚夫人母子忍让就显得太过矫情虚假了。
林安安征求过吕雉和大臣的意见,下旨说自己怀念先帝教导,不愿手足相残,决定废除刘如意的赵国封地,废除戚氏的夫人封号。又以薄氏德行出众c堪为表率为由,将戚氏和刘如意交由薄氏教导。
群臣自然是称赞新帝仁善,就连觊觎储君之位的人都可以包容。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戚氏和刘如意害得刘恒腿都断了,薄氏隐忍许久,寻到机会才出首告发,肯定是将二人恨到极点。二人如今到了薄氏手中,肯定会被好好招待的,估计是要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
心腹大患被除去,林安安自然轻松不少。
因为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民心不稳,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汉朝初年一直推崇黄老之说,奉行无为而治。林安安自问并没有什么治国才能,就按照既定方针继续执行了。
当然了,她还是提出了推恩令,自然也博得了朝野的一片赞誉。
数年之后,林安安无意之中在吕雉身边发现了宫女杜云汐,随手就将她指给被困在代国的刘如意了。
后来听说,杜云汐不知怎的还是得到了代王刘恒的宠爱,为刘恒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代国王妃所生的四个嫡子都离奇死去,倒是杜云汐所生的儿女平安长大。
再后来,就听说代国太妃薄氏与杜云汐不合,因此杜云汐始终没能被立为王妃。
又过数年,听说杜云汐也不知怎的忽然双目失明,而代王刘恒有了新欢尹姬并上表朝廷请求立尹姬为代王妃。
作为皇帝的林安安一向对兄弟们友爱,自然欣然应允了代王的请求。
再然后,也不知怎的,代王的儿子们都离奇死去,以至于代王身后没有儿子继承他的王位,于是代国就此终结了。
刘盈本就是嫡子正统,由他即位名正言顺,各诸侯国又没有充足的财力和物力c人力支撑,七国之乱什么的自然也没有发生。
《汉书仁祖本纪》曰:仁祖讳盈,高祖第二子,母孝慈文明宣烈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吕氏。帝长而弘裕仁孝,绰然有人君之表。高祖七年立为皇太子。高祖十二年即位,垂拱而治,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三年,以留侯之女张氏为后。三十年帝崩,谥曰仁祖,天下感怀帝恩,皆为之恸哭。
作者有话要说:美人完结啦,明天开始新的穿越。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一个女人,在关键的时刻对自己都能如此狠戾,难道会对敌人心慈手软吗?
林安安可不想让她和刘恒如同原著中一样到代国去养精蓄锐,最后谋得帝业。
要知道,为了证明刘恒即位的合法性,薄姬母子可是将少帝说成是野孩子。难道吕雉蠢到要替别人养孙子的地步吗?分明就是欺负死人不会说话。
吕雉见林安安一脸的郑重,并无半分除去一个潜伏甚深的竞争对手的轻松,当然觉得十分奇怪:“怎么了?”
林安安先是说了如今诸侯国的现状:“阿娘,这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父皇慈爱,各国封地都不小,辖内百姓均归诸侯王所管,便是赋税也无需上缴,甚至还有私兵,简直就是国中之国。眼下诸侯王人数少,倒是还能维持下去。”
接着便开始阐述诸侯国的危害,“阿娘仔细想想,父皇的儿子就有近十个,将来儿子也会有儿子c孙子,诸侯王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只怕将天下的土地都瓜分了也还不够作为封地的,天子手中可以掌握的土地c百姓都会日益减少,迟早要国将不国。”
最后就是拿典型事例来做解说,“远的不说,阿娘只需想一想周天子的结局,就知道这绝非是儿子危言耸听。”
可不是吗?昔年周天子分封功臣子嗣,说的好听,是让他们拱卫京畿c保护周天子。
可分到手的土地c百姓都属于各封国所有,到后来谁将周天子放在眼里?
一会儿楚王前来问九鼎,一会儿秦王要九鼎,简直没片刻安生,到最后身死国灭为天下耻笑。
听到这里,吕雉简直要惊讶于太子的敏锐政治眼光了。
至少她以前就没有考虑到这些,只是想着将各皇子尽快撵到封地去,免得他们与刘盈争夺太子之位。
吕雉不是没有读过史书,哪里会不知道林安安说的是正理?
这些诸侯王并非她生的,而且一个个乌眼鸡似的盯着自己儿子的太子宝座,她才懒得去维护他们的利益呢。
想了一想,叹息道:“阿娘真是老了,竟然没有想到这些。现在我真是放心了,以后你肯定会成为一个明君英主。”沉默片刻,“那么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林安安自然知道,后来汉武帝刘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行推恩令,以此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然而,这个法子见效太慢,林安安就将这个难题推给刘邦:“杀戮手足必然要为史官记载下来,难免要受人指点,不利于千古名声。父皇不是正心疼如意弟弟,就择人将这话透露给父皇或者戚夫人,想来为了他的爱姬爱子,父皇必然会有所动作。”
吕雉闻言笑道:“你说的有道理,就这么办。”
戚夫人得宠,朝中不是没有人暗中投靠她,企图谋取从龙之功。
吕雉果然择人寻机将封国制的弊端告知了投靠戚夫人的官吏。
那官吏正愁没有能够为戚夫人效劳的地方,一得到这样的提点,立即就寻机告诉了戚夫人。
戚夫人只不过是一个有几分小聪明的野心家而已,至于大智慧她自然是没有的。
否则她也不会在刘邦死后,刘盈即位的情况下,还认不清自己的处境。在吕雉只想报复她,而对刘如意并无杀意的时候,居然说出“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这样的话来。
惹得吕雉大怒,认为务必斩草除根,将她弄作人彘,并对刘如意下了狠手。
戚夫人想到那可怕的后果,也是出了一身的冷汗,她因为刘邦已经许诺废除刘盈,早已将天下看做了是刘如意的囊中之物,哪里能够容许别人损及自己的利益?
然而刘邦的儿子虽然算不上特别多,却也不少,她能害死一个二个,难道还能将所有的都给害死?自然是要设法在刘邦面前提及分封制度的危害了,建议刘邦缩小封地c削弱诸侯王的权力。
刘邦也不是毫无眼光的人,想到将来刘如意的子孙后代会遭遇不测,自然要想办法解决。
然而诸侯王中除了他的儿子,还有数位异姓王,这些异姓王可是随他一起打天下的,个个都不好摆平。
奈何戚夫人哭泣不止,刘邦对她的撒娇弄痴毫无抵抗力,无奈之下又想到戚夫人所说也不是没有道理。
刘邦想着又不是要将自己的儿子们给杀死,不过是让他们只享受富贵的生活而不许他们掌握权力罢了。
也正好可以看看那些异姓王作何反应,如果有心怀不轨的,正好趁机除去。
刘邦很快就下旨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封国内的土地c百姓仍然是国家的,不许诸侯王养私兵,这无疑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然而,刘邦的儿子中,除了那个寡妇生的刘肥已经就藩了,其他儿子都还小,并没有反抗的能力。刘肥又畏惧刘邦,也没有什么动作。
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了,虽然刘邦的旨意没有涉及到异姓王,谁知道哪天刘邦心血来潮会将异姓王的封国也给削弱?
有道是先下手为强c后下手遭殃,于是相继有数位异姓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谋反。
这些异姓王都不是吃干饭的,所率领的队伍也是随着他们南征北战的军士,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所过之地望风披靡。
朝廷得到消息之时,谋反的队伍都开进了几百里地了。
刘邦大怒,心想,朕还活着呢,你们就敢乱来,要是朕死了,留下戚夫人和刘如意母子两个,你们还不要生吃了他们?很快就决定集合军队平叛。
转念一想,自己正愁没有借口废掉刘盈。若是让刘盈带兵去平叛,叛军经验丰富c刘盈又没有经验和军中威望,只怕刘盈未必会有活路。
到时候自己再亲自坐镇指挥,没了刘盈,正好可以扶持刘如意上位。
这么一想,刘邦便借口自己身体不好,太子理应为自己分忧,要求刘盈领兵出战。简直就是明摆着要刘盈前去送死。
林安安和吕雉哪里会不明白刘邦的心思,心中暗恨刘邦对刘盈毫无父子情谊,为了给刘如意铺平道路居然连国家大事都能够拿来当棋子。
林安安推辞自己愚笨不肯去。
吕雉也联络了重臣上书,说太子无军功,而谋反的异姓王侯却是追随皇帝起兵的天下猛将,善于用兵,况且军中不论是将领还是军士都是皇帝的故旧。若是让太子统帅他们,无异于羊入狼口,如果谋反的人知道是太子出战,肯定会士气大振,到时候若有不测恐生事端。
又指使人对戚夫人说太子聪慧,又是皇帝的嫡子,是天下正统,若是太子借着统兵平叛的机会笼络住了军中将领,只会给太子增加人望和分量,将会对刘如意不利。
戚夫人一听,还真是这么一个理,刘邦就是马上得到的天下,若是太子趁机有些什么举动,日后可有自己的苦头吃,急忙劝说刘邦打消这个念头。
刘邦只得率兵亲征。
百姓都渴望太平,谋反自然不得民心,刘邦终究还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刀剑无眼,可不管刘邦是不是天子,照样往他身上扎,某次战斗中,刘邦身中流矢。
吕雉到底是他的结发妻子,得到消息赶紧寻了一位擅长医疗此类伤病的大夫给送到了军前。
可惜刘邦不领情,反倒怀疑吕雉是要借机谋害自己,拒绝了大夫的医治。
这可将吕雉给气坏了,索性不管了。
刘邦的身体自此之后每况愈下,不久之后就死在了长乐宫。
国不可一日无君,作为刘邦立下的太子,林安安很快就在群臣的拥戴下即位,并尊奉吕雉为太后。
戚夫人和刘如意自然不甘心就此与帝位擦肩而过,屡次在刘邦灵前制造事端,林安安隐忍不发。
群臣都不是瞎子,如何看不出新帝这是不好在先帝尸骨未寒的时候就处置了他的爱姬爱子?
很快就有人翻出了异姓王谋反之时打出的旗号,说先帝之死皆是戚夫人所害,若非其撺掇先帝削弱封国,未必会有这等祸事。
又有人抨击戚夫人和刘如意无视礼法,穿戴住用等违制,早有不臣之心。
刘恒的腿断了,完全没了希望,薄姬明知是戚夫人和刘如意所为,却无法为儿子讨回公道,心中如何不恨?
她心知吕雉和新帝痛恨戚夫人母子,只是不好明说。心想不如将现成的把柄送到吕雉和新帝手中,既能够除掉戚夫人母子为刘恒报仇,又能够在新帝面前立下一功,叫新帝记得自己的好处,将来也好谋取利益。
于是薄姬迅速出首告发戚夫人和刘如意残害先帝之子。
后宫之中皆是捧高踩低的,见戚夫人母子失势,又有薄姬带头,便也争先恐后地告发戚夫人残害嫔妃皇子的事情,又说戚夫人母子觊觎后位和储位。
一时之间也不管事情到底是不是戚夫人母子所为,尽数往他们头上推,直将戚夫人和刘如意塑造成了人面蛇心c坏到不能再坏的恶人。
眼见弹劾戚夫人母子的奏章越来越多,林安安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来。
说戚夫人和刘如意毕竟深受先帝宠爱,先帝尸骨未寒,若是处置了他们只怕先帝泉下有知心中不乐,而且刘如意是自己的弟弟,自己实在不忍让他受到责罚。
群臣先是恭维了林安安一番,说天子仁孝,继而义正词严地说先帝心怀天下,只是受到了戚夫人母子的迷惑。若是不处置二人,不利于先帝的千古名声,只怕先帝泉下也会魂魄不安,而且要令天下都要寒心。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再对戚夫人母子忍让就显得太过矫情虚假了。
林安安征求过吕雉和大臣的意见,下旨说自己怀念先帝教导,不愿手足相残,决定废除刘如意的赵国封地,废除戚氏的夫人封号。又以薄氏德行出众c堪为表率为由,将戚氏和刘如意交由薄氏教导。
群臣自然是称赞新帝仁善,就连觊觎储君之位的人都可以包容。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戚氏和刘如意害得刘恒腿都断了,薄氏隐忍许久,寻到机会才出首告发,肯定是将二人恨到极点。二人如今到了薄氏手中,肯定会被好好招待的,估计是要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
心腹大患被除去,林安安自然轻松不少。
因为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民心不稳,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汉朝初年一直推崇黄老之说,奉行无为而治。林安安自问并没有什么治国才能,就按照既定方针继续执行了。
当然了,她还是提出了推恩令,自然也博得了朝野的一片赞誉。
数年之后,林安安无意之中在吕雉身边发现了宫女杜云汐,随手就将她指给被困在代国的刘如意了。
后来听说,杜云汐不知怎的还是得到了代王刘恒的宠爱,为刘恒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代国王妃所生的四个嫡子都离奇死去,倒是杜云汐所生的儿女平安长大。
再后来,就听说代国太妃薄氏与杜云汐不合,因此杜云汐始终没能被立为王妃。
又过数年,听说杜云汐也不知怎的忽然双目失明,而代王刘恒有了新欢尹姬并上表朝廷请求立尹姬为代王妃。
作为皇帝的林安安一向对兄弟们友爱,自然欣然应允了代王的请求。
再然后,也不知怎的,代王的儿子们都离奇死去,以至于代王身后没有儿子继承他的王位,于是代国就此终结了。
刘盈本就是嫡子正统,由他即位名正言顺,各诸侯国又没有充足的财力和物力c人力支撑,七国之乱什么的自然也没有发生。
《汉书仁祖本纪》曰:仁祖讳盈,高祖第二子,母孝慈文明宣烈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吕氏。帝长而弘裕仁孝,绰然有人君之表。高祖七年立为皇太子。高祖十二年即位,垂拱而治,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三年,以留侯之女张氏为后。三十年帝崩,谥曰仁祖,天下感怀帝恩,皆为之恸哭。
作者有话要说:美人完结啦,明天开始新的穿越。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