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九章 改革(上)
第八十九章改革(上)
庐江,为扬州六郡之一,治下十四县。其地东接丹阳,西临江夏,南依豫章,北靠九江c汝南,乃是连接扬c豫c荆三州的战略要地,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庐江太守陆康生性优柔懦弱,郡内武备废弛,治下虽有数十万人口,却仅保留了不到万人的军队,舒县守军也仅有四千余人,这才给了孙策鸠占鹊巢的机会。
不过,孙策自然不是陆康之流,夺占庐江后,坐未安席,就已经开始了变革。用周瑜的话说,庐江四战之地,强敌环伺,若不思变,只怕不久便会成为别人案板上的肥肉。
为了帮助孙策早日立足江东,成为乱世中的强者,孙翊没少费心思。到庐江没几天,他便根据孙策集团的现状,规划了一整套的改革措施,并将他们一一罗列出来,介绍给孙策。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听孙翊说完,孙策惊讶得合不拢嘴,一双眼睛瞪得像灯笼一般。
“是啊!”孙翊大方的承认,到了现在,为了帮助孙策,他也不再顾忌太多。
孙策微微吸了一口气,起身在后面的架子上取下一卷竹简来,递给孙翊。
“你看看这个。”
孙翊接过来,缓缓展开,一目十行的阅读起来,不一会儿,他的脸上便露出了和孙策刚才一样的表情,嘴巴半天也没能合上。
上面一条一条的罗列着庐江改革的各项举措,每一项都有详尽细致的介绍,还借用古时的各种事例予以说明,可谓面面俱到。然而真正让他吃惊的却不是这个,而是上面所罗列的各项措施,居然有一大半和他刚才对孙策所讲的不谋而合!
然而,孙翊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也没有在竹简上找到作者的署名,只好对孙策问道。
“大哥,这是谁写的?”
“此人乃是公瑾的挚友,姓鲁,名肃,表字子敬。”
鲁肃?!
孙翊又惊又喜,忙道:“大哥!此人有不世之材,可堪大用啊!”
当然可堪大用!人家可是历史上周瑜的接班人,江东的第二任都督,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全能型人物!不管是战略眼光还是谋略胆识,鲁肃都属当世一流,孙刘为荆州的归属问题关系紧张时,他曾单刀赴会约见关羽,声色俱厉,据理力争,一向目中无人的关羽在第八十九章改革(上)
他的面前也没能讨得半点好处。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只要给他安排一个合理的位置,对于孙策集团,他便可以发挥出不亚于周瑜的作用。
孙策笑着点头道:“难得你只看了这份竹简就有此见识,不错,就连公瑾也对此人赞不绝口,我也觉得他是个人才,所以已经委任他为皖城县令,先在外磨练一番,随后再委以重任。”
在周瑜的协助下,孙策对孙翊和鲁肃的改革方案进行了分析c改进和整合,而后迅速开始紧锣密鼓的施行起来。
乱世之中,一支强军乃是立世的根本,所以,加强军备是孙策变革的重中之重。
在孙翊的建议下,孙策首先对庐江境内的人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普查,旨在清查那些并未入户载册的散民。一个月后,结果出炉,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庐江一郡,在册有户八万五千,口三十二万六千余。然而经过人口普查,居然多出了将近十万人口!
四十多万人口,若是强兵黩武的话,已经足够拉起一支四万多人的庞大军队了!
但孙策显然不可能那么做,因为那样的话,几乎相当于将治下所有的青壮征调一空,便会导致从事生产的将全是老弱妇孺,造成外强中干的局面。再者,庐江一郡之地,也很难养活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粮食和饷银姑且不论,单是装备这些军队的军械,所需的铁材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三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是在甘露二年,曹魏征东将军诸葛诞叛变,司马昭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往讨,在当时来说,即使是对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魏,这也几乎已经算得上是倾国之兵了。而同时期的季汉,全国兵力不过十万人左右,姜维屡次北伐,前期规模不到万人,后期不过数万人,却也使得有天府之国美誉的益州一境民生凋敝,人人面有菜色。
庐江一郡之地,虽然富庶,但却也经不起那样折腾。孙策所部原有六千之众,拿下庐江后对郡县兵进行了收编和遣散,留下了其中的五千精壮。经过集思广益,孙策决定再征兵九千,将全军扩充到两万之众,在保证庐江的经济不崩溃的前提下,这几乎已经是养兵的极限了。
由于北方连年征战不息,庐江境内聚集了大量流民,征兵的消息发出后,流民们纷纷涌向设在各县的征兵点,不到半月,便有将近三万人报名。经过几番严格筛选,最后留下的九千人第八十九章改革(上)
个个都是难得的精壮!
孙策本想将黄忠的无当军扩充到两千人,但考虑到治下铁矿相当紧张,最后从这九千新兵中挑选了数百名佼佼者,将他们编入无当军,使其满编千人之数。而其余程普c黄盖c韩当c祖茂四将,则分领打散重编后的万名老兵。剩下的九千新兵,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之后,其中表现最差的三千人分派驻守各县,其余的六千人,孙策和周瑜则各统三千。
新军初成,除了加强训练,装备的跟进也刻不容缓。好在皖城附近的潜山铁矿丰富,孙策专门调集了两千民夫和工匠,由鲁肃全权负责,一面在潜山开矿,一面就地修建军备作坊,打造军械。所有的兵器和防具,都优先满足无当军的需求,再配给其余各部,程普c黄盖等旧将虽然心中微有不快,但一则他们都见识过无当军的战力,二则孙策以身作则,将自己所部三千人的配给排在最后,众将最终再无二话。
在鲁肃的主持下,皖城的开矿和军械打造进行得如火如荼,不到一个月,便已经将黄忠的一千无当军全部装备完整,其余诸部的各类军械也开始源源不断的有了补充。
至此,孙策军各部气象初成,虽然进行重新整编后,离恢复孙坚时的战力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却也逐渐走出了襄阳大战惨败的阴霾。
而在军备得到扩充后,解决后勤问题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孙翊和鲁肃的建议中,都提到了屯田,以征兵时未能入选的两万多流民进行屯田,为他们提供农具c种子和耕牛,使其开垦荒地,自力更生。虽然之后的收成有八成要上交,但庐江境内荒地甚多,所以只要能力所及,开垦荒地不限面积,并且成为他们的私人财产!相对于之前食不果腹的处境,两成的收成和土地的所有权已经足够吸引他们了。
不同的是,孙翊之所以提出这项建议完全是借鉴了曹操在兖州的屯田改革,而鲁肃凭的却是自己的真才实学。
但在这一点上,孙翊自己也有所创新,提出了藏兵于民的想法,就连周瑜也对这个建议赞不绝口。
藏兵于民,说白了,就是民兵!
让这两万流民作为民兵,农忙季节则垦荒屯田,为大军提供粮食补给,农闲时,则由各部派出专门挑选出来的百战老兵,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军事训练,每六日进行一次演武操习。不过,由于管理较为松散,为了避免这两万民兵成为不安定因第八十九章改革(上)
素,操练之后,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必须收归各县武库。
由于在庐江境内有了自己的土地,在小农意识的驱动下。这两万民兵便被紧紧的和孙策集团绑在了一起,若是有外敌来犯,孙翊相信他们定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但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这批民兵只能用于保土,却无法用来开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庐江,为扬州六郡之一,治下十四县。其地东接丹阳,西临江夏,南依豫章,北靠九江c汝南,乃是连接扬c豫c荆三州的战略要地,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庐江太守陆康生性优柔懦弱,郡内武备废弛,治下虽有数十万人口,却仅保留了不到万人的军队,舒县守军也仅有四千余人,这才给了孙策鸠占鹊巢的机会。
不过,孙策自然不是陆康之流,夺占庐江后,坐未安席,就已经开始了变革。用周瑜的话说,庐江四战之地,强敌环伺,若不思变,只怕不久便会成为别人案板上的肥肉。
为了帮助孙策早日立足江东,成为乱世中的强者,孙翊没少费心思。到庐江没几天,他便根据孙策集团的现状,规划了一整套的改革措施,并将他们一一罗列出来,介绍给孙策。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听孙翊说完,孙策惊讶得合不拢嘴,一双眼睛瞪得像灯笼一般。
“是啊!”孙翊大方的承认,到了现在,为了帮助孙策,他也不再顾忌太多。
孙策微微吸了一口气,起身在后面的架子上取下一卷竹简来,递给孙翊。
“你看看这个。”
孙翊接过来,缓缓展开,一目十行的阅读起来,不一会儿,他的脸上便露出了和孙策刚才一样的表情,嘴巴半天也没能合上。
上面一条一条的罗列着庐江改革的各项举措,每一项都有详尽细致的介绍,还借用古时的各种事例予以说明,可谓面面俱到。然而真正让他吃惊的却不是这个,而是上面所罗列的各项措施,居然有一大半和他刚才对孙策所讲的不谋而合!
然而,孙翊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也没有在竹简上找到作者的署名,只好对孙策问道。
“大哥,这是谁写的?”
“此人乃是公瑾的挚友,姓鲁,名肃,表字子敬。”
鲁肃?!
孙翊又惊又喜,忙道:“大哥!此人有不世之材,可堪大用啊!”
当然可堪大用!人家可是历史上周瑜的接班人,江东的第二任都督,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全能型人物!不管是战略眼光还是谋略胆识,鲁肃都属当世一流,孙刘为荆州的归属问题关系紧张时,他曾单刀赴会约见关羽,声色俱厉,据理力争,一向目中无人的关羽在第八十九章改革(上)
他的面前也没能讨得半点好处。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只要给他安排一个合理的位置,对于孙策集团,他便可以发挥出不亚于周瑜的作用。
孙策笑着点头道:“难得你只看了这份竹简就有此见识,不错,就连公瑾也对此人赞不绝口,我也觉得他是个人才,所以已经委任他为皖城县令,先在外磨练一番,随后再委以重任。”
在周瑜的协助下,孙策对孙翊和鲁肃的改革方案进行了分析c改进和整合,而后迅速开始紧锣密鼓的施行起来。
乱世之中,一支强军乃是立世的根本,所以,加强军备是孙策变革的重中之重。
在孙翊的建议下,孙策首先对庐江境内的人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普查,旨在清查那些并未入户载册的散民。一个月后,结果出炉,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庐江一郡,在册有户八万五千,口三十二万六千余。然而经过人口普查,居然多出了将近十万人口!
四十多万人口,若是强兵黩武的话,已经足够拉起一支四万多人的庞大军队了!
但孙策显然不可能那么做,因为那样的话,几乎相当于将治下所有的青壮征调一空,便会导致从事生产的将全是老弱妇孺,造成外强中干的局面。再者,庐江一郡之地,也很难养活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粮食和饷银姑且不论,单是装备这些军队的军械,所需的铁材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三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是在甘露二年,曹魏征东将军诸葛诞叛变,司马昭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往讨,在当时来说,即使是对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魏,这也几乎已经算得上是倾国之兵了。而同时期的季汉,全国兵力不过十万人左右,姜维屡次北伐,前期规模不到万人,后期不过数万人,却也使得有天府之国美誉的益州一境民生凋敝,人人面有菜色。
庐江一郡之地,虽然富庶,但却也经不起那样折腾。孙策所部原有六千之众,拿下庐江后对郡县兵进行了收编和遣散,留下了其中的五千精壮。经过集思广益,孙策决定再征兵九千,将全军扩充到两万之众,在保证庐江的经济不崩溃的前提下,这几乎已经是养兵的极限了。
由于北方连年征战不息,庐江境内聚集了大量流民,征兵的消息发出后,流民们纷纷涌向设在各县的征兵点,不到半月,便有将近三万人报名。经过几番严格筛选,最后留下的九千人第八十九章改革(上)
个个都是难得的精壮!
孙策本想将黄忠的无当军扩充到两千人,但考虑到治下铁矿相当紧张,最后从这九千新兵中挑选了数百名佼佼者,将他们编入无当军,使其满编千人之数。而其余程普c黄盖c韩当c祖茂四将,则分领打散重编后的万名老兵。剩下的九千新兵,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之后,其中表现最差的三千人分派驻守各县,其余的六千人,孙策和周瑜则各统三千。
新军初成,除了加强训练,装备的跟进也刻不容缓。好在皖城附近的潜山铁矿丰富,孙策专门调集了两千民夫和工匠,由鲁肃全权负责,一面在潜山开矿,一面就地修建军备作坊,打造军械。所有的兵器和防具,都优先满足无当军的需求,再配给其余各部,程普c黄盖等旧将虽然心中微有不快,但一则他们都见识过无当军的战力,二则孙策以身作则,将自己所部三千人的配给排在最后,众将最终再无二话。
在鲁肃的主持下,皖城的开矿和军械打造进行得如火如荼,不到一个月,便已经将黄忠的一千无当军全部装备完整,其余诸部的各类军械也开始源源不断的有了补充。
至此,孙策军各部气象初成,虽然进行重新整编后,离恢复孙坚时的战力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却也逐渐走出了襄阳大战惨败的阴霾。
而在军备得到扩充后,解决后勤问题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孙翊和鲁肃的建议中,都提到了屯田,以征兵时未能入选的两万多流民进行屯田,为他们提供农具c种子和耕牛,使其开垦荒地,自力更生。虽然之后的收成有八成要上交,但庐江境内荒地甚多,所以只要能力所及,开垦荒地不限面积,并且成为他们的私人财产!相对于之前食不果腹的处境,两成的收成和土地的所有权已经足够吸引他们了。
不同的是,孙翊之所以提出这项建议完全是借鉴了曹操在兖州的屯田改革,而鲁肃凭的却是自己的真才实学。
但在这一点上,孙翊自己也有所创新,提出了藏兵于民的想法,就连周瑜也对这个建议赞不绝口。
藏兵于民,说白了,就是民兵!
让这两万流民作为民兵,农忙季节则垦荒屯田,为大军提供粮食补给,农闲时,则由各部派出专门挑选出来的百战老兵,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军事训练,每六日进行一次演武操习。不过,由于管理较为松散,为了避免这两万民兵成为不安定因第八十九章改革(上)
素,操练之后,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必须收归各县武库。
由于在庐江境内有了自己的土地,在小农意识的驱动下。这两万民兵便被紧紧的和孙策集团绑在了一起,若是有外敌来犯,孙翊相信他们定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但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这批民兵只能用于保土,却无法用来开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