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人,都不可以一成不变,都应该学习“持经达变”的方法,而不是爱怎么变就怎么变。我们是非变不可,不可能不变。但是我们要提醒大家,变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有时候不变还好,一变就天下大乱了。因此,什么叫“持经达变”?就是有一套方法来变,而不是想变就变,拼命鼓励大家变。
大家都要求安,于是都要有合理的应变力,同时还要以安人为共同目标,才能彼此配合,互相迁就,共同成全。
第55节:最好以不变应万变(1)
第2讲最好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是变,并不是不变,而是以不变的经来达成万变的权。
一、以不变应万变是变
二、有所变也有所不变
三、时间朝坏方向流动
四、凡事最好先想
五、不变不行才来想变
六、以微调整防止突变我们中国人最高的管理智慧,叫做“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话,现在被很多人误解和扭曲,然后把它拿来痛骂,这是很糟糕的事情。“以不变应万变”,它本身就是变,并不是不变。中国人脑海里面,从来没有“不变”这两个字。以不变的“经”来应用万变的“权”,才是“以不变应万变”。
一、以不变应万变是变
“权”,是临时应变的方法;而“经”,则是千古不变的原则。有一些人,将“以不变应万变”看做“不变”,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因此,我们必须把这种错误的观念整个矫正过来。
“以不变应万变”是“变”,不是“不变”,丝毫没有不变的味道。它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变,非变不可,但是要小心地应变,这样理解就对了。我们把它归纳成八个字,“不可不变,不可乱变”,这样大家脑海里面就很清楚了。
所以为什么中国人老讲“不可乱变”,就是因为前面有一句话叫“不可不变”。那为什么同样两句话,我们不讲前面一句,只讲后面这句话呢?因为我们中国人是很少讲“不可不变”的。
本立而道生。任何事情都有本末,都有轻重,都有大小。千万记住,人只有一张嘴巴,有时候只能讲一句话时,你要讲根本的那一句话,不要去讲枝枝节节的话。所以同样的“变”和“不变”,“不变”是根本,“变”是作用。以不变的管理原则,来回应万变的管理现象,便是“持经达变”的另外一种说法。
原则不可变,方法应该变,称为“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一个人的原则变来变去,那别人就会觉得没有办法配合你了。无论怎样变,却还是依照管理原则而行,才是“万变不离其宗”,当然也是“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可惜有些人看错了,反而加以嘲笑,最好赶快改变过来,获得正确的认识。
二、有所变也有所不变
所谓“以不变应万变”,它包括两个部分,不变的部分称为“有所不变”,万变的部分叫做“有所变”。“有所变”,就是《易经》里面所讲的“变易”;“有所不变”,就是《易经》里面所讲的“不易”。
一个人变的时候,不是完全变,也不是完全不变。我们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每间隔一定时间就要更换一次,而且绝大部分细胞在几年内就会被全新的细胞所取代,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天天在变。可是,你会变到人家认不出来的地步吗?一般是不会的,除非你做了整容手术。再怎么变,本来的那个你是没有变的。
世界上有所变,就一定有所不变,这才叫相对论。因此,不变也是一种变,变也是一种不变。如果没有不变,就不叫变。清楚了这些问题,你就不会陷入死胡同里面了。
我们常说:“应该变的才变,不应该变的,当然不可以变。”这应该变的部分,叫做“有所变”,那些不应该变的部分,就称为“有所不变”。
我举一个实例。有时候我们做完一件事情以后,老板对你很不满意,就问“你为什么这样做”,你说我是根据你的话来做的,老板就很不高兴。他会说:“我现在叫你去死,你就知道不去死。我叫你这样做,你就真的这样做吗?你存心要把我气死吗?”下次如果你没有按照他的话去做了,他也会很不满意,就问你为什么这么做?你说我自己应变,他会说:“你就照我说的去做,就可以了。你会变,不拿我的话当话吗?”你就会很生气,我变你也骂,我不变你还是骂,那你要我怎么办?老板很轻松地回答:“应该变就要变,不应该变当然不要变,这还用问吗?”这是标准的中国人。我们不要以为他是神经病,他脑海里面装的就是《易经》的道理。
中国人不问要不要变,只问变得合理不合理。西方人是问要不要变,与中国人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父母教育孩子问题上,请问:“爸爸妈妈能不能打小孩?”如果说不能,那你是洋人;你说可以,那你就是罪人。今天我们很难教育孩子,就是因为这样。但是如果有人问我:“曾教授,父母能不能打小孩?”我的答案非常简单,我会说:“能不能不是问题,怎么打才是问题。”中国人五千年来,专门研究怎么教育孩子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不读这种书,却去读西方人那种研究能不能打的书,完全是浪费时间。
第56节:最好以不变应万变(2)
能不能变,要不要变,都不是问题;怎么变,才是问题。应该变的,你一定要变;不应该变的,绝对不能变。所以中国人变也挨骂,不变也挨骂,就是这个道理。
站在“有所不变”的立场,来探究“有所变”的部分,才不会乱变。一个是本,一个是作用,“不要变”是根本,“要变”是作用。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无论碰到什么事情,要先想“不要变”,不要先想“要变”,先想“要变”就糟糕了。“不要变”好不好?如果答案是很好,那就不要变。
人是具有惯xìng的动物。我们为什么总想去某一家餐馆吃饭?就是因为它的饭菜味道很合自己的胃口。如果第二天它的饭菜味道全变了,我们就不想去了。所以,老字号的酱油,轻易是不能改变味道的。因为一改变味道,所有老顾客都非常不高兴。
但是假如老字号的酱油味道总不变,是无法吸引更多新顾客的。因为社会在改变,人们在饮食上会有更多的口味需求,你总不变,他们就会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
我们坚持“有所不变”的部分,大家才会产生信心,否则一切都可以变,还有什么常理可言?同时重视“有所变”,大家才能够安心,否则一切都不能变,怎么能够适时应变呢?
人一生下来,就有个别的差异。我们要尊重他,不能勉强他,这才叫“以人为本”。一个人很会变,你就要告诉他:“你太会变了,要小心乱变。”一个人完全不会变,你要告诉他:“你这样不行,任何事情要朝变的方面去想,这样才能够变得让别人更欢迎你。”对待每一个人,我们要有不同的方法。管理是不能有不变的模式、固定的模型的。
三、时间朝坏方向流动
时间有一个流动的方向,它是朝着不好的方向流动,而不是朝着好的方向流动。因此,事情往往是愈变愈糟,而不是愈变愈好。比如:人愈来愈老,东西愈来愈旧、愈坏,风气愈来愈差。有没有例外?没有例外,老天在这方面是很公平的。如果时间往好的方向流动,随着一分一秒过去,人越来越年轻,身体越来越好,东西越来越管用,那我们统统不用工作,就躺在床上,根本不用去努力了。
我们必须以人力使其朝着好方向而变,才能趋吉避凶。
一个人要权宜应变,最要紧的,就是用心。心在哪里?一句话就讲完了,“颠倒就是心”。我们把事情颠倒过来,“心”就出来了。比如,当你端一杯茶觉得很热,或者觉得很凉的时候,你是没有用心的。如果你在觉得茶水很热的时候,开始想是不是可以凉一点,你就开始用心了;如果你在觉得茶水很凉的时候,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热一点,你也就开始用心了。也就是说,当你朝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想的时候,就开始用心了。所以一句话,“颠倒就是心”。
当我们想到要变的时候,如果马上想到不变可不可以,就开始用心了;当我们想要不变的时候,如果马上想到变会怎么样,也就开始用心了。
我和太太经常会到同一家餐馆去用餐。我们去的时间,往往都是餐馆客人比较少的时候。可是每次去,那位服务员都会问我们要吃些什么。我觉得很奇怪,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服务员,因为只要老顾客来过几次,下次来他根本不用再问,按你的口味、习惯给你端菜就是了。现在的服务员都是有口无心,只是想到“问”,没有想到“不问”,就是没有用心。
还有一个例子。现在许多宾馆的门童在客人进来时,只会喊“欢迎光临”,不会微笑。更妙的是,有一次我要从宾馆出去,距离大门很远时就看到了门童,他也看到了我,他却一直板着脸站在那里,一定要等我走到门口,才说“谢谢惠顾”。他完全没有心吗!如果他对客人真的很尊重,客人远远看到他时,就对客人笑一笑,等客人到了面前说声“再见”,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只会说,不会笑呢?为什么只会近距离“假惺惺”,不会远距离“真诚微笑”呢?
现代化管理,造就了一大批没有脑筋的“机器人”,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
所以逆向思考,逆向cāo作,做中流砥柱,是管理者的责任。什么叫“中流砥柱”?就是在河流的中央,会有一些石头,当激流冲撞下来时,它不会被推过去,而是永远立在那里,一动不动。
在中国的峡江中,有一块立着的奇石,人们就叫它“对准我来”。这里还有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1900年,德国的轮船开进峡江时,由于面对险滩恶浪,船长惊慌失措,一筹莫展,于是找来一位当地的中国人当向导,这位谙熟航道的中国人,在船开到此处时,告诉外国船长要朝着“对准我来”开去。外国船长不知此中道理,却认为是中国人故意破坏,想避开怪石,于是就把船头一偏,结果只听“轰隆”一声,船头撞了个正着,眨眼间,轮船触礁沉没。
那块石头就是船对准它开过去,就躲过去了;想躲过去,反而会撞过来,所以叫“对准我来”。水有水xìng,石头有石头的“xìng”,人有人的“xìng”。
所以为什么从古到今的中国人都告诉我们要“用心”。“用心”,就是朝不同的方向去想,这样“心”就出现了。
中国人往往同时会讲两句非常矛盾的话。要想真正了解中国人,就要从这里开始。他嘴上讲“你看着办”,心里却会告诉你:你敢看着办?试试看!他口口声声说“没有关系”,心里却想“没有关系才怪呢”。他说“你随便”,就是“不能太随便”的意思。“一yīn一阳之谓道”,我们随时都在用它。很可惜,现在许多人都不会运用《易经》了。
风气可以由少数人加以扭转,才有办法愈变愈好,而不是靠多数人。我们一直认为,多数人的爱好或习惯才叫“风气”。那是不对的。西方人的观念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中国人告诉你,少数人会改变多数人,天下事是一两个人在决定的。因为,我们中国人的许多观念,跟西方人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
公司也是一样的。总经理、董事长两个人,一商量就决定了。所以总经理要负公司成败的70%,我们不要小看自己。
四、凡事最好先想不变
凡事最好先想不变,而不是先想变。凡事如果一开始就想改变,就会为改变而改变。我们一路变下去,变到最后就无路可走。
我希望大家了解,人类已经把自己逼到几乎没有路可走的地步了。因为科技再发达,也没有办法解决今天世界xìng的都市jiāo通拥塞问题;科技再发达,也没有办法解决全球xìng的空气污染问题。这一切,都是我们乱变的结果。
不管结果如何,就是要变,这种人可能是越变越糟,越变越不好。我们凡事应先想不变,如果不变的后果很好,为什么一定要变?先想不变,然后再来考虑要不要变,这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第57节:最好以不变应万变(3)
一位老客户来了,他最喜欢的就是喝一杯热烫的姜茶,你把姜茶端给他喝,就可以了,干吗非要给他换一杯咖啡呢?一换他就不高兴了。
一心一意要变,是非常危险的念头。不变并不表示,从此以后永远不改变,而是表示“此时此地暂时不改变比较好,当然不宜改变”。这一点非常重要。
西方人讲不变,他真的会永远不变,不敢讲变;西方人讲变,他就一直变,不讲不变。中国人不会这样。你看我们把一件东西送给外国人时,外国人说不要,他就真的不要了;他说要,他就真的要。中国人你给他东西时,他说不要不要,最后他就要了。我们中国人讲“不变”就是要“变”,我们讲“变”就是要“不变”。我们的厉害就在这里。
我们讲“不变”,但时机一到就要变。我们讲“变”,应该不变时,就赶快“不变”。这才是一个很灵活的人。
五、不变不行才来想变
如果不变很好,为什么非要勉强去变?若是不变不行,当然要“求新求变”。
变是不得已的事情,而不是一心一意求变。如果不变不行,这时当然要变。我们依据“不变不行”的思考,就很容易抓住“非变不可”的重点,根据这些重点来应变,才不致乱变。
变的时候,我们就要想怎样变才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大家都要求安,于是都要有合理的应变力,同时还要以安人为共同目标,才能彼此配合,互相迁就,共同成全。
第55节:最好以不变应万变(1)
第2讲最好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是变,并不是不变,而是以不变的经来达成万变的权。
一、以不变应万变是变
二、有所变也有所不变
三、时间朝坏方向流动
四、凡事最好先想
五、不变不行才来想变
六、以微调整防止突变我们中国人最高的管理智慧,叫做“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话,现在被很多人误解和扭曲,然后把它拿来痛骂,这是很糟糕的事情。“以不变应万变”,它本身就是变,并不是不变。中国人脑海里面,从来没有“不变”这两个字。以不变的“经”来应用万变的“权”,才是“以不变应万变”。
一、以不变应万变是变
“权”,是临时应变的方法;而“经”,则是千古不变的原则。有一些人,将“以不变应万变”看做“不变”,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因此,我们必须把这种错误的观念整个矫正过来。
“以不变应万变”是“变”,不是“不变”,丝毫没有不变的味道。它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变,非变不可,但是要小心地应变,这样理解就对了。我们把它归纳成八个字,“不可不变,不可乱变”,这样大家脑海里面就很清楚了。
所以为什么中国人老讲“不可乱变”,就是因为前面有一句话叫“不可不变”。那为什么同样两句话,我们不讲前面一句,只讲后面这句话呢?因为我们中国人是很少讲“不可不变”的。
本立而道生。任何事情都有本末,都有轻重,都有大小。千万记住,人只有一张嘴巴,有时候只能讲一句话时,你要讲根本的那一句话,不要去讲枝枝节节的话。所以同样的“变”和“不变”,“不变”是根本,“变”是作用。以不变的管理原则,来回应万变的管理现象,便是“持经达变”的另外一种说法。
原则不可变,方法应该变,称为“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一个人的原则变来变去,那别人就会觉得没有办法配合你了。无论怎样变,却还是依照管理原则而行,才是“万变不离其宗”,当然也是“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可惜有些人看错了,反而加以嘲笑,最好赶快改变过来,获得正确的认识。
二、有所变也有所不变
所谓“以不变应万变”,它包括两个部分,不变的部分称为“有所不变”,万变的部分叫做“有所变”。“有所变”,就是《易经》里面所讲的“变易”;“有所不变”,就是《易经》里面所讲的“不易”。
一个人变的时候,不是完全变,也不是完全不变。我们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每间隔一定时间就要更换一次,而且绝大部分细胞在几年内就会被全新的细胞所取代,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天天在变。可是,你会变到人家认不出来的地步吗?一般是不会的,除非你做了整容手术。再怎么变,本来的那个你是没有变的。
世界上有所变,就一定有所不变,这才叫相对论。因此,不变也是一种变,变也是一种不变。如果没有不变,就不叫变。清楚了这些问题,你就不会陷入死胡同里面了。
我们常说:“应该变的才变,不应该变的,当然不可以变。”这应该变的部分,叫做“有所变”,那些不应该变的部分,就称为“有所不变”。
我举一个实例。有时候我们做完一件事情以后,老板对你很不满意,就问“你为什么这样做”,你说我是根据你的话来做的,老板就很不高兴。他会说:“我现在叫你去死,你就知道不去死。我叫你这样做,你就真的这样做吗?你存心要把我气死吗?”下次如果你没有按照他的话去做了,他也会很不满意,就问你为什么这么做?你说我自己应变,他会说:“你就照我说的去做,就可以了。你会变,不拿我的话当话吗?”你就会很生气,我变你也骂,我不变你还是骂,那你要我怎么办?老板很轻松地回答:“应该变就要变,不应该变当然不要变,这还用问吗?”这是标准的中国人。我们不要以为他是神经病,他脑海里面装的就是《易经》的道理。
中国人不问要不要变,只问变得合理不合理。西方人是问要不要变,与中国人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父母教育孩子问题上,请问:“爸爸妈妈能不能打小孩?”如果说不能,那你是洋人;你说可以,那你就是罪人。今天我们很难教育孩子,就是因为这样。但是如果有人问我:“曾教授,父母能不能打小孩?”我的答案非常简单,我会说:“能不能不是问题,怎么打才是问题。”中国人五千年来,专门研究怎么教育孩子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不读这种书,却去读西方人那种研究能不能打的书,完全是浪费时间。
第56节:最好以不变应万变(2)
能不能变,要不要变,都不是问题;怎么变,才是问题。应该变的,你一定要变;不应该变的,绝对不能变。所以中国人变也挨骂,不变也挨骂,就是这个道理。
站在“有所不变”的立场,来探究“有所变”的部分,才不会乱变。一个是本,一个是作用,“不要变”是根本,“要变”是作用。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无论碰到什么事情,要先想“不要变”,不要先想“要变”,先想“要变”就糟糕了。“不要变”好不好?如果答案是很好,那就不要变。
人是具有惯xìng的动物。我们为什么总想去某一家餐馆吃饭?就是因为它的饭菜味道很合自己的胃口。如果第二天它的饭菜味道全变了,我们就不想去了。所以,老字号的酱油,轻易是不能改变味道的。因为一改变味道,所有老顾客都非常不高兴。
但是假如老字号的酱油味道总不变,是无法吸引更多新顾客的。因为社会在改变,人们在饮食上会有更多的口味需求,你总不变,他们就会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
我们坚持“有所不变”的部分,大家才会产生信心,否则一切都可以变,还有什么常理可言?同时重视“有所变”,大家才能够安心,否则一切都不能变,怎么能够适时应变呢?
人一生下来,就有个别的差异。我们要尊重他,不能勉强他,这才叫“以人为本”。一个人很会变,你就要告诉他:“你太会变了,要小心乱变。”一个人完全不会变,你要告诉他:“你这样不行,任何事情要朝变的方面去想,这样才能够变得让别人更欢迎你。”对待每一个人,我们要有不同的方法。管理是不能有不变的模式、固定的模型的。
三、时间朝坏方向流动
时间有一个流动的方向,它是朝着不好的方向流动,而不是朝着好的方向流动。因此,事情往往是愈变愈糟,而不是愈变愈好。比如:人愈来愈老,东西愈来愈旧、愈坏,风气愈来愈差。有没有例外?没有例外,老天在这方面是很公平的。如果时间往好的方向流动,随着一分一秒过去,人越来越年轻,身体越来越好,东西越来越管用,那我们统统不用工作,就躺在床上,根本不用去努力了。
我们必须以人力使其朝着好方向而变,才能趋吉避凶。
一个人要权宜应变,最要紧的,就是用心。心在哪里?一句话就讲完了,“颠倒就是心”。我们把事情颠倒过来,“心”就出来了。比如,当你端一杯茶觉得很热,或者觉得很凉的时候,你是没有用心的。如果你在觉得茶水很热的时候,开始想是不是可以凉一点,你就开始用心了;如果你在觉得茶水很凉的时候,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热一点,你也就开始用心了。也就是说,当你朝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想的时候,就开始用心了。所以一句话,“颠倒就是心”。
当我们想到要变的时候,如果马上想到不变可不可以,就开始用心了;当我们想要不变的时候,如果马上想到变会怎么样,也就开始用心了。
我和太太经常会到同一家餐馆去用餐。我们去的时间,往往都是餐馆客人比较少的时候。可是每次去,那位服务员都会问我们要吃些什么。我觉得很奇怪,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服务员,因为只要老顾客来过几次,下次来他根本不用再问,按你的口味、习惯给你端菜就是了。现在的服务员都是有口无心,只是想到“问”,没有想到“不问”,就是没有用心。
还有一个例子。现在许多宾馆的门童在客人进来时,只会喊“欢迎光临”,不会微笑。更妙的是,有一次我要从宾馆出去,距离大门很远时就看到了门童,他也看到了我,他却一直板着脸站在那里,一定要等我走到门口,才说“谢谢惠顾”。他完全没有心吗!如果他对客人真的很尊重,客人远远看到他时,就对客人笑一笑,等客人到了面前说声“再见”,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只会说,不会笑呢?为什么只会近距离“假惺惺”,不会远距离“真诚微笑”呢?
现代化管理,造就了一大批没有脑筋的“机器人”,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
所以逆向思考,逆向cāo作,做中流砥柱,是管理者的责任。什么叫“中流砥柱”?就是在河流的中央,会有一些石头,当激流冲撞下来时,它不会被推过去,而是永远立在那里,一动不动。
在中国的峡江中,有一块立着的奇石,人们就叫它“对准我来”。这里还有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1900年,德国的轮船开进峡江时,由于面对险滩恶浪,船长惊慌失措,一筹莫展,于是找来一位当地的中国人当向导,这位谙熟航道的中国人,在船开到此处时,告诉外国船长要朝着“对准我来”开去。外国船长不知此中道理,却认为是中国人故意破坏,想避开怪石,于是就把船头一偏,结果只听“轰隆”一声,船头撞了个正着,眨眼间,轮船触礁沉没。
那块石头就是船对准它开过去,就躲过去了;想躲过去,反而会撞过来,所以叫“对准我来”。水有水xìng,石头有石头的“xìng”,人有人的“xìng”。
所以为什么从古到今的中国人都告诉我们要“用心”。“用心”,就是朝不同的方向去想,这样“心”就出现了。
中国人往往同时会讲两句非常矛盾的话。要想真正了解中国人,就要从这里开始。他嘴上讲“你看着办”,心里却会告诉你:你敢看着办?试试看!他口口声声说“没有关系”,心里却想“没有关系才怪呢”。他说“你随便”,就是“不能太随便”的意思。“一yīn一阳之谓道”,我们随时都在用它。很可惜,现在许多人都不会运用《易经》了。
风气可以由少数人加以扭转,才有办法愈变愈好,而不是靠多数人。我们一直认为,多数人的爱好或习惯才叫“风气”。那是不对的。西方人的观念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中国人告诉你,少数人会改变多数人,天下事是一两个人在决定的。因为,我们中国人的许多观念,跟西方人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
公司也是一样的。总经理、董事长两个人,一商量就决定了。所以总经理要负公司成败的70%,我们不要小看自己。
四、凡事最好先想不变
凡事最好先想不变,而不是先想变。凡事如果一开始就想改变,就会为改变而改变。我们一路变下去,变到最后就无路可走。
我希望大家了解,人类已经把自己逼到几乎没有路可走的地步了。因为科技再发达,也没有办法解决今天世界xìng的都市jiāo通拥塞问题;科技再发达,也没有办法解决全球xìng的空气污染问题。这一切,都是我们乱变的结果。
不管结果如何,就是要变,这种人可能是越变越糟,越变越不好。我们凡事应先想不变,如果不变的后果很好,为什么一定要变?先想不变,然后再来考虑要不要变,这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第57节:最好以不变应万变(3)
一位老客户来了,他最喜欢的就是喝一杯热烫的姜茶,你把姜茶端给他喝,就可以了,干吗非要给他换一杯咖啡呢?一换他就不高兴了。
一心一意要变,是非常危险的念头。不变并不表示,从此以后永远不改变,而是表示“此时此地暂时不改变比较好,当然不宜改变”。这一点非常重要。
西方人讲不变,他真的会永远不变,不敢讲变;西方人讲变,他就一直变,不讲不变。中国人不会这样。你看我们把一件东西送给外国人时,外国人说不要,他就真的不要了;他说要,他就真的要。中国人你给他东西时,他说不要不要,最后他就要了。我们中国人讲“不变”就是要“变”,我们讲“变”就是要“不变”。我们的厉害就在这里。
我们讲“不变”,但时机一到就要变。我们讲“变”,应该不变时,就赶快“不变”。这才是一个很灵活的人。
五、不变不行才来想变
如果不变很好,为什么非要勉强去变?若是不变不行,当然要“求新求变”。
变是不得已的事情,而不是一心一意求变。如果不变不行,这时当然要变。我们依据“不变不行”的思考,就很容易抓住“非变不可”的重点,根据这些重点来应变,才不致乱变。
变的时候,我们就要想怎样变才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