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为自己的计划负责。没有一个人会对别人制定的计划感兴趣,无论这个计划有多正确或多优秀。
观察量子物理学中的种种现象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如果人们没有亲自参与计划的制定,就很少会对计划中的想法真正感兴趣。现实应该是由观察者共同创造和决定的,它不可能独立于人们的参与。因此,我们不可能让他人服从我们的现实观,因为他们并没有参与其中。这个现实观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人们只有曾经参与了某个计划,才会有所体会,也才能提出自己的建议。
不妨想想当你要某事被认可时所体验过的种种遭遇。至少在我参与的许多会议中,当一个计划被提jiāo以后,即使该计划再完备,仍旧需要很长时间对它进行剖析、评议、舍弃、拿回,最终通过的结果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稍做改动而已。所有与会人员,即使是最好的科学家,都需要对计划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它的可行xìng,探索它的内涵,推敲它的潜力。也就是说每个与会人员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解。经历了一段时间令人发疯的争论后,不同点最终得到了统一。整个会场上都充满了和谐和力量。在忍受了这段煎熬后,我们通常想知道为什么要经历这一切,特别是当最终的计划方案与开始时的相差无几时。其实,正是这个痛苦的过程使计划得以实现并得到普遍的认同。
关系是最根本的因素
参与、主人翁意识、主观的数据——这三个我从组织中获得的启示都在现实中有所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宇宙中,关系才是最根本的因素。量子世界中,任何事物都要与其他事物发生联系,即没有独立于关系之外的事物存在。我们不断地创造着世界,激发出它的各种可能。最终,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充满过程的世界,这些过程以关系为纽带,事物之间也因为彼此联系才显现出来。
物理学家们对这个过程的认识要远远早于我们,他们更看中结果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而非事物本身。因此,更早地观察到了一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事情。但是我们呢?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维持着同事间刻板的关系,每天被大量的数据包围着,身受各种条条框框的制约。要想从这个围城中摆脱出来,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至于要我们参与到自己创造的现实中来,更是匪夷所思。由此我开始考虑怎样设计未来的组织。很显然,首先必须要与官僚主义作斗争,接着应该允许组织中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做到组织结构与形式的不拘一格。
物理学家们在绘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遇到了相似的困难,最终他们注意到了物质间的联系,因而克服了困难。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表现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粒了的显现、改变以及参与等)。其中最典型的方式是:来自不同坐标点的多条直线会聚在一起,然后生成新的直线,沿着各自的方向发散开去。由此,我们发现最好不要把粒子理解为“物体”,而应理解为~个发生过程,一个不断作用的网络中出现的临时现象。
以开放的思维去思考人的作用
虽然对物理学概念并不十分了解,但在观看 S阵列图表对组织的启示时,我却为这些概念深深地吸引了。这些图表模拟了高能粒子的动态生命过程,也模拟了它们利用周围能量形成自己形状的过程。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一直目不转晴地注视着这些粒子,我明白自己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关于组织结构还是关于我们自己的作用)(引自卡普拉,1976、1983和祖尔夫。1979)。
传统的组织图表中充斥着多条相互连接的直线。如果把这些直线看作是作用渠道,那么不同的能量将会在这里发生作用,产生出各种可能。但是 S阵列丰富了我们的思维,因为它要求我们以开放的思维去思考人或其扮演的角色,它还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实实在在的事物存在,你的各种表现形式都取决于外界的影响。
亚原子粒子的表现形式决定于自身的能最以及发生能量jiāo换的关系网,用卡普拉的话说:“这些粒子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不断变化过程中jiāo织在一起的能量模式。这些模式不是相互包含,而是彼此相关”。这些粒子被定义为参与不同反应的一种趋势,这个定义无疑是突出了粒子存在的动态特xìng。物理学家们利用 S阵列图,描述了粒子的演变过程:首先是不断地变形,然后是出现、衰退、直至生成新的高能粒子。高能粒子是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包含着已有和潜在关系的结构体。
组织是能量jiāo换与作用的积聚点
我把 S阵列原理应用到处理组织关系和组织角色中,结果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如果不理解关系网和支撑人工作的动力,谈组织角色也就毫无意义。在关系世界中,仅仅凭借某几个孤立任务和责任的完成情况来定义一个人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我们应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即每个人要完成工作都需要经历关系网中的能量流动,其中个人的角色正是能量jiāo接发生作用的场所。所以说,S 阵列的迷人粒子作用图表使我们明确了我们在支持个人及他们的关系网过程中所应做的。
与传统的组织图表不同,S 阵列图表也可以旋转,这导致参与作用的粒子发生变化。这样的话,就没有一个粒子是固定于某个作用过程的,因此每个粒子都可以与其他粒子发生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旋转图表后,参与作用的能量就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先前受某个力影响的作用就变成了受另外一些力影响的作用。总之,是否对力划分等级并做出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一些地方进行能量jiāo换。
如果把组织看作是一个能量jiāo换与作用的积聚点,那么其中任何角色的任务与责任都可以被看作是该角色与其他角色进行的能量jiāo流。我们既要强调相互作用,也要确保整个组织内的能量可以自由流动,应更注意赢得预期成果所需要的能量和关系。如果的确这样思考了,那我们就可以创造出充满关系的组织网络。其中,量子式的组织具有更多的创造力。
以新思路来创造组织生活
海森堡认为,“现代物理界并不是按照各种物体来进行划分的,而是按照不同的关系来划分的”。他说,最突出和重要的内容是关系的类型。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必须设计和管理组织。毫无疑问,物理学界的许多观念都挑战了我们现有的组织观。
也许,要理解量子物理学的观点只是一个人不经意的想法。但是要按这个新思路来创建组织生活确是一个当务之急。我们原有的观念束缚着我们,阻止我们去挖掘世界的种种潜能。
当我思考空间中的种种可能与潜能时,我开始反思为什么那么快就把自己局限在一种想法、模式、理解中,总是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确定、有形的。既然宇宙需要不同和多元化,为什么还要默守成规,认为事情的正确做法是惟一的。一种情况只有一种解释呢?既然需要集思广益,为什么还要反对参与。害怕由此产生的风险呢?既然要共同创造这个世界,为什么还要抵制不可知的未来呢?既然被邀请创造生活之舞,为什么还要选择僵化不变或做预测呢?同样,又回到猫的问题上,既然通过我们的观察能够挽救猫的生命,我们为什么还要望眼yù穿,希望盒子里的猫是死的呢?
第五章 改变、稳定、革新:自组织系统中存在的矛盾
我们不必害怕失衡,也不必为改变感到恐惧,如同所有生命一样,我们应该清楚自己在不断变化中应如何做出调整。只有通过改变,我们才能更独立,更富于塑造力,也才能保持一贯的自我并满足个人的需要。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记得有一天,我坐在一副高高的秋千下,另一个大点儿的孩子告诉我说,曾有一个女孩在秋千上玩耍,她dàng得太高了,都超过了秋千摆动的最高点。听到这个故事,我感到心惊ròu跳。这个女孩所做的只是我们曾经梦想过的,dàng得高高的,似乎地球引力都无法控制她。
现在,我坐在一个小运动场上,一边回想着这个不足为信的故事,一边看着我的幼子不停地穿梭其中。他一会儿在向上攀爬,一会儿在dàng秋千、跳跃、围着旋转台转,一会儿又在摇摇晃晃地沿着滚动的原木行走,直到最后,他大笑着失去了平衡。现在,他正坐在一个跷跷板上,等着另一端的伙伴着地,自己好被抬向高处。
总之。满眼都是运动中的身影,他们到处寻找着冒险的机会。
平衡是组织生活的死亡之路
孩子们做的正是我们所努力逃避的:失衡、新奇、失控和惊奇。尽管所有这些特点都是一个运动场应具备的,但这同时构成了对生命的威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努力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如果组织运作处于“跷跷扳”状态,我们就会紧紧抓住它的两端以求得平衡。但是平衡为什么会成为chéng rén生活中如此重要的一个目标呢?我们为什么总是如此努力地求得平衡呢?难道变化就那么令人恐惧吗?
有时,要想澄清一个混淆的概念,我们必须求助于这个词的基本定义。我因此找来了“美语词源”,发现“平衡”有三个解释:
1.“平衡”代表着所有外界影响都消失后,系统所处的一种稳定、均衡或者不变的状态。
2.从物理学角度看,平衡是施加在物体上的所有作用力的合力为零的一种状态。
3.平衡是一种情感或精神的协调状态。
我惊讶于前两个定义的消极意义。平衡代表着所有作用力为零的状态?我们为什么那么渴望平衡,为什么要用它来描述精神和情感的安宁呢?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总是渴望平衡,同时,我也不认为它是组织生活的一种理想状态。恰恰相反,据我观察,它是组织生活的一条死亡之路,路上充斥着恐惧的人群。由于常常感受到平衡的消极影响,我无法理解它为什么被摆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我相信平衡是热力学理论中的一种过时的观点。
热力学第二法则是一种“惰xìng法则”
平衡是热力学第二法则的内容,尽管我们可能并不了解这个法则,但每天的生活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在第四级物理课本中,我儿子了解到此法则也称“惰xìng法则”——在这个法则作用下,封闭的系统趋向于过度疲劳,从而释放出无可挽回的能量。生态学家加里特·哈定对此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解释:“我们注定要失去什么”(引自拉夫洛克,1987,124页)。生活虽然还在继续,但却是在走下坡路。
根据古典热力学观点,平衡是封闭系统进化的终极状态,这个状态意味着系统已经耗尽了所有的能量,不再发生任何改变,做任何功。所有的生产力都转化成为无用的熵(熵是与系统改变能力对立的概念,也就是说系统的熵越高,改变能力越弱)。在平衡状态下,系统没有任何变化,也不能生产出任何东西。如果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那么它的步伐必将渐渐缓慢,直至达到平衡。用科学家皮特·卡温尼和罗格·汉费尔德的话说:“宇宙最终将变成这个样子——熵和随机xìng充斥其中,所有生命都将灭绝”(引自1990,153页)。
热力学第二法则适用于孤立或封闭的系统,例如机械系统。它的最明显的例外是生命系统。其中,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共同致力于环境的发展,并不断地成长和进化。但是,我们的科学和文化都不断地受到古典热力学观念的消极影响。当我们把衰退看成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把社会看作是不断沦陷的城堡,把时间看作是通向死亡的必由之路时,我们都在无意识地实践着这个法则。“盖亚假想”
的提出者——生物学家兼作家詹姆斯·拉夫洛克说:“热力学法则读起来就像是地狱之门上粘贴的告示”。
如果我们相信宇宙正走在通向死亡的道路上,那就不得不生活在恐惧之中。在日渐衰落的世界中,任何改变都会耗费我们储藏的能量,让我们离死亡更近。留在原处不动或者保持平衡是抵御自然侵蚀的一种方式。我们不想改变,因为衰退不可避免,任何形式的停滞都是对未来的顺应。
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但是,在尊敬平衡的同时,我们漠视了抚育生命的过程。把组织看成是机器的做法既悲哀又富有讽刺意义。实际上组织是鲜活的、能够进行自我更新的开放系统,但我们却喜欢把彼此看成是机器,认为激发他人的惟一办法就是推动和刺激他们行动,完全凭借自己的能量去克服他们的惰xìng。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想法啊!但是,无可回避的是,生物圈里的生物还在继续生长、进化着。我们能抛开热力学原理切入事情的核心吗?我们能对组织中的生命做出积极的响应而放弃死亡的恐惧吗?我们能放弃平衡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变化吗?
平衡既不是生命系统的最终目标,也不是生命系统的归宿。因为作为开放的系统,生命总是与环境相互作用。之所以说生命系统是开放的,是因为它们有能力从周围吸入能量,释放废物。它们既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寻求平衡。正相反,开放系统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这样便于系统改变和生长。系统参与世界的变换,使周围的一切进行自我生长。自然中的每个有机体,包括我们自己,都在遵循着这个模式。
反馈回路与信息利用
过去,系统分析员和科学家们在研究开放式系统时,总是过多地强调系统的结构(参见卡普拉,1996,第二部分)。这使他们脱离了对保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观察量子物理学中的种种现象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如果人们没有亲自参与计划的制定,就很少会对计划中的想法真正感兴趣。现实应该是由观察者共同创造和决定的,它不可能独立于人们的参与。因此,我们不可能让他人服从我们的现实观,因为他们并没有参与其中。这个现实观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人们只有曾经参与了某个计划,才会有所体会,也才能提出自己的建议。
不妨想想当你要某事被认可时所体验过的种种遭遇。至少在我参与的许多会议中,当一个计划被提jiāo以后,即使该计划再完备,仍旧需要很长时间对它进行剖析、评议、舍弃、拿回,最终通过的结果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稍做改动而已。所有与会人员,即使是最好的科学家,都需要对计划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它的可行xìng,探索它的内涵,推敲它的潜力。也就是说每个与会人员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解。经历了一段时间令人发疯的争论后,不同点最终得到了统一。整个会场上都充满了和谐和力量。在忍受了这段煎熬后,我们通常想知道为什么要经历这一切,特别是当最终的计划方案与开始时的相差无几时。其实,正是这个痛苦的过程使计划得以实现并得到普遍的认同。
关系是最根本的因素
参与、主人翁意识、主观的数据——这三个我从组织中获得的启示都在现实中有所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宇宙中,关系才是最根本的因素。量子世界中,任何事物都要与其他事物发生联系,即没有独立于关系之外的事物存在。我们不断地创造着世界,激发出它的各种可能。最终,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充满过程的世界,这些过程以关系为纽带,事物之间也因为彼此联系才显现出来。
物理学家们对这个过程的认识要远远早于我们,他们更看中结果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而非事物本身。因此,更早地观察到了一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事情。但是我们呢?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维持着同事间刻板的关系,每天被大量的数据包围着,身受各种条条框框的制约。要想从这个围城中摆脱出来,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至于要我们参与到自己创造的现实中来,更是匪夷所思。由此我开始考虑怎样设计未来的组织。很显然,首先必须要与官僚主义作斗争,接着应该允许组织中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做到组织结构与形式的不拘一格。
物理学家们在绘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遇到了相似的困难,最终他们注意到了物质间的联系,因而克服了困难。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表现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粒了的显现、改变以及参与等)。其中最典型的方式是:来自不同坐标点的多条直线会聚在一起,然后生成新的直线,沿着各自的方向发散开去。由此,我们发现最好不要把粒子理解为“物体”,而应理解为~个发生过程,一个不断作用的网络中出现的临时现象。
以开放的思维去思考人的作用
虽然对物理学概念并不十分了解,但在观看 S阵列图表对组织的启示时,我却为这些概念深深地吸引了。这些图表模拟了高能粒子的动态生命过程,也模拟了它们利用周围能量形成自己形状的过程。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一直目不转晴地注视着这些粒子,我明白自己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关于组织结构还是关于我们自己的作用)(引自卡普拉,1976、1983和祖尔夫。1979)。
传统的组织图表中充斥着多条相互连接的直线。如果把这些直线看作是作用渠道,那么不同的能量将会在这里发生作用,产生出各种可能。但是 S阵列丰富了我们的思维,因为它要求我们以开放的思维去思考人或其扮演的角色,它还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实实在在的事物存在,你的各种表现形式都取决于外界的影响。
亚原子粒子的表现形式决定于自身的能最以及发生能量jiāo换的关系网,用卡普拉的话说:“这些粒子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不断变化过程中jiāo织在一起的能量模式。这些模式不是相互包含,而是彼此相关”。这些粒子被定义为参与不同反应的一种趋势,这个定义无疑是突出了粒子存在的动态特xìng。物理学家们利用 S阵列图,描述了粒子的演变过程:首先是不断地变形,然后是出现、衰退、直至生成新的高能粒子。高能粒子是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包含着已有和潜在关系的结构体。
组织是能量jiāo换与作用的积聚点
我把 S阵列原理应用到处理组织关系和组织角色中,结果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如果不理解关系网和支撑人工作的动力,谈组织角色也就毫无意义。在关系世界中,仅仅凭借某几个孤立任务和责任的完成情况来定义一个人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我们应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即每个人要完成工作都需要经历关系网中的能量流动,其中个人的角色正是能量jiāo接发生作用的场所。所以说,S 阵列的迷人粒子作用图表使我们明确了我们在支持个人及他们的关系网过程中所应做的。
与传统的组织图表不同,S 阵列图表也可以旋转,这导致参与作用的粒子发生变化。这样的话,就没有一个粒子是固定于某个作用过程的,因此每个粒子都可以与其他粒子发生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旋转图表后,参与作用的能量就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先前受某个力影响的作用就变成了受另外一些力影响的作用。总之,是否对力划分等级并做出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一些地方进行能量jiāo换。
如果把组织看作是一个能量jiāo换与作用的积聚点,那么其中任何角色的任务与责任都可以被看作是该角色与其他角色进行的能量jiāo流。我们既要强调相互作用,也要确保整个组织内的能量可以自由流动,应更注意赢得预期成果所需要的能量和关系。如果的确这样思考了,那我们就可以创造出充满关系的组织网络。其中,量子式的组织具有更多的创造力。
以新思路来创造组织生活
海森堡认为,“现代物理界并不是按照各种物体来进行划分的,而是按照不同的关系来划分的”。他说,最突出和重要的内容是关系的类型。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必须设计和管理组织。毫无疑问,物理学界的许多观念都挑战了我们现有的组织观。
也许,要理解量子物理学的观点只是一个人不经意的想法。但是要按这个新思路来创建组织生活确是一个当务之急。我们原有的观念束缚着我们,阻止我们去挖掘世界的种种潜能。
当我思考空间中的种种可能与潜能时,我开始反思为什么那么快就把自己局限在一种想法、模式、理解中,总是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确定、有形的。既然宇宙需要不同和多元化,为什么还要默守成规,认为事情的正确做法是惟一的。一种情况只有一种解释呢?既然需要集思广益,为什么还要反对参与。害怕由此产生的风险呢?既然要共同创造这个世界,为什么还要抵制不可知的未来呢?既然被邀请创造生活之舞,为什么还要选择僵化不变或做预测呢?同样,又回到猫的问题上,既然通过我们的观察能够挽救猫的生命,我们为什么还要望眼yù穿,希望盒子里的猫是死的呢?
第五章 改变、稳定、革新:自组织系统中存在的矛盾
我们不必害怕失衡,也不必为改变感到恐惧,如同所有生命一样,我们应该清楚自己在不断变化中应如何做出调整。只有通过改变,我们才能更独立,更富于塑造力,也才能保持一贯的自我并满足个人的需要。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记得有一天,我坐在一副高高的秋千下,另一个大点儿的孩子告诉我说,曾有一个女孩在秋千上玩耍,她dàng得太高了,都超过了秋千摆动的最高点。听到这个故事,我感到心惊ròu跳。这个女孩所做的只是我们曾经梦想过的,dàng得高高的,似乎地球引力都无法控制她。
现在,我坐在一个小运动场上,一边回想着这个不足为信的故事,一边看着我的幼子不停地穿梭其中。他一会儿在向上攀爬,一会儿在dàng秋千、跳跃、围着旋转台转,一会儿又在摇摇晃晃地沿着滚动的原木行走,直到最后,他大笑着失去了平衡。现在,他正坐在一个跷跷板上,等着另一端的伙伴着地,自己好被抬向高处。
总之。满眼都是运动中的身影,他们到处寻找着冒险的机会。
平衡是组织生活的死亡之路
孩子们做的正是我们所努力逃避的:失衡、新奇、失控和惊奇。尽管所有这些特点都是一个运动场应具备的,但这同时构成了对生命的威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努力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如果组织运作处于“跷跷扳”状态,我们就会紧紧抓住它的两端以求得平衡。但是平衡为什么会成为chéng rén生活中如此重要的一个目标呢?我们为什么总是如此努力地求得平衡呢?难道变化就那么令人恐惧吗?
有时,要想澄清一个混淆的概念,我们必须求助于这个词的基本定义。我因此找来了“美语词源”,发现“平衡”有三个解释:
1.“平衡”代表着所有外界影响都消失后,系统所处的一种稳定、均衡或者不变的状态。
2.从物理学角度看,平衡是施加在物体上的所有作用力的合力为零的一种状态。
3.平衡是一种情感或精神的协调状态。
我惊讶于前两个定义的消极意义。平衡代表着所有作用力为零的状态?我们为什么那么渴望平衡,为什么要用它来描述精神和情感的安宁呢?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总是渴望平衡,同时,我也不认为它是组织生活的一种理想状态。恰恰相反,据我观察,它是组织生活的一条死亡之路,路上充斥着恐惧的人群。由于常常感受到平衡的消极影响,我无法理解它为什么被摆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我相信平衡是热力学理论中的一种过时的观点。
热力学第二法则是一种“惰xìng法则”
平衡是热力学第二法则的内容,尽管我们可能并不了解这个法则,但每天的生活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在第四级物理课本中,我儿子了解到此法则也称“惰xìng法则”——在这个法则作用下,封闭的系统趋向于过度疲劳,从而释放出无可挽回的能量。生态学家加里特·哈定对此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解释:“我们注定要失去什么”(引自拉夫洛克,1987,124页)。生活虽然还在继续,但却是在走下坡路。
根据古典热力学观点,平衡是封闭系统进化的终极状态,这个状态意味着系统已经耗尽了所有的能量,不再发生任何改变,做任何功。所有的生产力都转化成为无用的熵(熵是与系统改变能力对立的概念,也就是说系统的熵越高,改变能力越弱)。在平衡状态下,系统没有任何变化,也不能生产出任何东西。如果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那么它的步伐必将渐渐缓慢,直至达到平衡。用科学家皮特·卡温尼和罗格·汉费尔德的话说:“宇宙最终将变成这个样子——熵和随机xìng充斥其中,所有生命都将灭绝”(引自1990,153页)。
热力学第二法则适用于孤立或封闭的系统,例如机械系统。它的最明显的例外是生命系统。其中,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共同致力于环境的发展,并不断地成长和进化。但是,我们的科学和文化都不断地受到古典热力学观念的消极影响。当我们把衰退看成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把社会看作是不断沦陷的城堡,把时间看作是通向死亡的必由之路时,我们都在无意识地实践着这个法则。“盖亚假想”
的提出者——生物学家兼作家詹姆斯·拉夫洛克说:“热力学法则读起来就像是地狱之门上粘贴的告示”。
如果我们相信宇宙正走在通向死亡的道路上,那就不得不生活在恐惧之中。在日渐衰落的世界中,任何改变都会耗费我们储藏的能量,让我们离死亡更近。留在原处不动或者保持平衡是抵御自然侵蚀的一种方式。我们不想改变,因为衰退不可避免,任何形式的停滞都是对未来的顺应。
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但是,在尊敬平衡的同时,我们漠视了抚育生命的过程。把组织看成是机器的做法既悲哀又富有讽刺意义。实际上组织是鲜活的、能够进行自我更新的开放系统,但我们却喜欢把彼此看成是机器,认为激发他人的惟一办法就是推动和刺激他们行动,完全凭借自己的能量去克服他们的惰xìng。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想法啊!但是,无可回避的是,生物圈里的生物还在继续生长、进化着。我们能抛开热力学原理切入事情的核心吗?我们能对组织中的生命做出积极的响应而放弃死亡的恐惧吗?我们能放弃平衡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变化吗?
平衡既不是生命系统的最终目标,也不是生命系统的归宿。因为作为开放的系统,生命总是与环境相互作用。之所以说生命系统是开放的,是因为它们有能力从周围吸入能量,释放废物。它们既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寻求平衡。正相反,开放系统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这样便于系统改变和生长。系统参与世界的变换,使周围的一切进行自我生长。自然中的每个有机体,包括我们自己,都在遵循着这个模式。
反馈回路与信息利用
过去,系统分析员和科学家们在研究开放式系统时,总是过多地强调系统的结构(参见卡普拉,1996,第二部分)。这使他们脱离了对保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