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土耳其通史最新章节 > 土耳其通史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5 章

  不断增多无疑推动了土耳其公民社会的成长。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成为民主党争取民众支持和竞选议会席位的有力工具。在1954年和1957年两次大选中,苏非教团的信众大都表现为支持民主党的政治立场,民主党政府的内阁总理阿德南门德列斯则被苏非教团的舍赫赛义德努尔西誉为“伊斯兰教的倡导者”。由此可见,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政治环境的宽松与伊斯兰主义的兴起呈现为同步的趋势,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内在逻辑联系。

  1961年宪法沿袭1924年宪法的世俗主义政治原则,明确限制宗教活动。然而,进入20世纪60年代,多党政治日趋完善,多党联合政府成为土耳其政治生活的突出现象,政治环境进一步宽松,伊斯兰主义的复兴遂由文化领域逐渐延伸至政治领域,苏非教团恢复合法地位,诸多具有伊斯兰教色彩的政党相继建立。

  20世纪70年代,正义党政府和共和人民党政府均对伊斯兰主义持温和的态度。1970年建立的民间组织“启蒙的熔炉”,成员来自商界、教育界和政界,致力于打破左翼世俗知识分子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垄断地位,主张依据伊斯兰教的原则改造土耳其社会,强调土耳其文化的源泉在于具有2 500年历史的突厥传统和具有1 300年历史的伊斯兰教传统。清真寺数量在20世纪80年代明显增加,至1990年达到7.5万处,仅伊斯坦布尔便有清真寺近1 800处,教职人员由1979年的约5万人增至1989年的超过8万人。1979年,土耳其约有200个宗教基金会;1987年,宗教基金会增至1 258个。与此同时,教科书以及广播电视中的宗教内容日益丰富,伊斯兰出版物发行量扩大,多处苏非派圣地重新开放,宗教服饰随处可见,甚至内阁成员也频繁参加宗教活动。

  多党制时代土耳其伊斯兰主义的政治组织,大体包括三种类型:长期游离于政治舞台边缘和具有暴力色彩的非法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处于半合法状态而在土耳其政治舞台扮演重要角色的苏非派教团和具有合法地位而致力于议会选举的伊斯兰政党。

  20世纪2030年代,土耳其国内的反政府暴力活动主要来自非法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进入20世纪40年代,在来自威权政府的高压环境下,非法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的反政府暴力活动逐渐销声匿迹。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非法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的暴力活动死灰复燃。相比于土耳其共和国早期的非法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与苏非教团之间的密切联系,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浮出水面的非法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大都活动于苏非教团的框架之外,甚至将苏非教团视作攻击的目标。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土耳其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导致社会局势剧烈动dàng,校园政治和街头政治泛滥,政治暴力呈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非法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卷入多党制的政治漩涡,成为救国党抗衡右翼极端政党民族行动党的政治工具。19761977年,民族行动党的外围组织“灰袖”与亲救国党的土耳其全国学生联盟关系紧张,引发暴力冲突,后者常处于下风。为此,救国党开始利用其下属的袭击者同盟建立武装组织,抗衡民族行动党及其外围组织灰袖。1978年起,救国党开始建立军事训练营。至1979年,救国党建立的军事训练营达到32处,分布在乡村各地。1979年12月,总部设在安卡拉的袭击者同盟被官方取缔。1980年1月,救国党成立青年袭击者同盟,总部设在科尼亚,军事训练营依然延续。1980年9月军方政变后,土耳其全国学生联盟和青年袭击者同盟均被官方取缔,军事训练营头目被捕入狱。

  1980年军方政变以后,面对来自官方的高压政策,非法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脱离持温和立场的合法伊斯兰政党的掌控,开始演变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表现出暴力xìng和支离破碎xìng的明显特征,甚至得到国外政治势力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超国界的政治倾向。然而,由于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和政治氛围的相对温和,非法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在土耳其始终缺乏适宜的土壤,政治影响力微乎其微。

  土耳其真主党(Turkish Hezbollah)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系安纳托利亚本土的非法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与黎巴嫩的真主党并无关联,却与库尔德问题密切相关,成员多为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主要活动范围是东南部的迪亚巴克尔(Diyarbakir),包括费丹古恩格尔领导的“门泽勒”和侯赛因维里奥格鲁领导的“伊里姆”两个集团。侯赛因维里奥格鲁出生于巴特曼省的一个库尔德人村庄,毕业于安卡拉大学,热衷于校园政治和伊斯兰学生运动,加入救国党和土耳其全国学生联盟,崇尚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致力于在土耳其创建沙里亚基础上的伊斯兰国家。费丹古恩格尔也是20世纪70年代土耳其全国学生联盟的积极分子,热衷于校园政治活动。20世纪80年代,持激进伊斯兰主义立场的真主党面临库尔德工人党的威胁,后者持库尔德民族主义立场,主张在东南部库尔德人地区建立库尔德人国家。

  土耳其真主党尽管属于逊尼派,却得到伊朗方面的支持,与伊朗安全机构长期保持情报合作。另一方面,在土耳其真主党内部,费丹古恩格尔与侯赛因维里奥格鲁存在分歧,前者主张效仿伊朗革命的模式,崇尚教法学家统治的神权政治,后者受赛义德库特布的极端思想影响,主张效仿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模式,推翻世俗国家,反对教法学家的统治。

  土耳其真主党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城市下层的乡村移民,城市边缘的棚户区是真主党的据点所在。土耳其真主党的活动,包括公开的宗教宣传和秘密的政治暗杀。土耳其真主党的主要对手是库尔德工人党,后者具有明显的乡村色彩,试图向城市扩展。20世纪90年代前期,约600人死于土耳其真主党分支伊里姆的袭击,其中3/4是库尔德工人党成员。90年代后期,土耳其真主党对库尔德工人党的袭击次数明显下降。在真主党内部,伊里姆与门泽勒之间也有冲突。20世纪90年代前期,超过200人死于双方的相互暗杀,其中多数死者属于门泽勒。1994年夏,费丹古恩格尔和多数门泽勒领导人迫于伊里姆的暗杀威胁,移居伊斯坦布尔。1994年9月,费丹古恩格尔在伊斯坦布尔的家中被伊里姆成员绑架,押回巴特曼省,遭到处决。费丹古恩格尔死后,门泽勒从政坛消失。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土耳其安全机构加大镇压伊里姆的力度。1999年3月,安全机构搜查了马尔丁附近的一处伊里姆据点。在查获的文件中发现超过2万人的伊里姆成员名单,其中约4 000人属于武装分子。同年,超过1 500名伊里姆武装分子被安全机构逮捕。1999年,为躲避安全机构追捕,侯赛因维里奥格鲁先后移居阿达纳、科尼亚和伊斯坦布尔。2000年1月,侯赛因维里奥格鲁在伊斯坦布尔的家中被安全警察击毙。随后,安全警察根据在侯赛因维里奥格鲁家中查获的文件,在全国44个省逮捕伊里姆武装分子3 300余人。侯赛因维里奥格鲁死后,伊萨阿尔特索伊成为伊里姆新的领导人。进入21世纪,伊里姆并未销声匿迹,却逐渐放弃暴力,致力于伊斯兰主义的政治宣传和社会慈善事业,周济贫困穆斯林。

  伊斯兰运动组织和大东方前线伊斯兰袭击者组织也是土耳其国内重要的非法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

  伊斯兰运动组织(Islamic Movcomnt)始建于1987年,领导人是伊尔凡卡格里奇。伊尔凡卡格里奇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大学,深受伊朗革命影响。1982年春,伊尔凡卡格里奇在德黑兰亲眼看见了革命后的伊朗,回国后秘密筹建武装组织,试图在土耳其发动伊斯兰革命。1984年年末,该组织在伊斯坦布尔抢劫一家珠宝店,遭到警方拘捕,伊尔凡卡格里奇逃亡伊朗。1987年,伊尔凡卡格里奇持伊朗护照回国,定居在库尔德人城市巴特曼,创建伊斯兰运动组织,招募武装分子,具有明显的暴力色彩。伊斯兰运动组织的宗旨,是通过10年的努力,在土耳其建立遵循沙里亚的伊斯兰国家。1990年3月,伊尔凡卡格里奇在伊斯坦布尔qiāng杀著名的世俗派记者切廷艾米克。同年9月,伊斯兰运动组织成员在伊斯坦布尔qiāng杀另一著名世俗派作家图兰杜尔苏恩。1991年12月,伊斯兰运动组织试图在伊斯坦布尔的一个世俗集会上制造bàozhà事件,未遂。1992年6月,伊斯兰运动组织试图在伊斯坦布尔再次制造bàozhà事件,未遂。1996年3月,伊尔凡卡格里奇被警方拘捕。2000年7月,伊尔凡卡格里奇被判处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大东方伊斯兰袭击者组织植根于救国党青年运动,创立者是萨利赫伊泽特埃尔迪斯,也名萨利赫米尔扎贝尤格鲁。萨利赫伊泽特埃尔迪斯出生于东南部的埃尔津詹,1984年创立大东方伊斯兰袭击者组织,旨在以土耳其为基地,建立跨越国界的伊斯兰国家,具有逊尼派色彩,反对什叶派和阿拉维派,强调穆斯林的圣战义务。大东方伊斯兰袭击者组织的成员主要分布在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大都来自库尔德人移民。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东方伊斯兰袭击者组织的暴力活动达到顶峰。1998年,萨利赫伊泽特埃尔迪斯和其他领导人被捕,萨利赫伊泽特埃尔迪斯被判处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土耳其伊斯兰主义政治复兴的主要力量是具有合法地位的苏非教团。所谓的苏非主义(Sufism),系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苏非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本意为羊毛;苏非主义的信徒常身穿羊毛粗衣,以示简朴,故而得名。苏非主义最初始于禁yù主义的生活方式,继而融入神秘主义的思想倾向,至12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进入制度化和组织化的发展阶段,形成诸多苏非教团。土耳其的苏非教团,一部分恪守传统主义,奉行非政治化的宗教原则;另一部分崇尚现代伊斯兰主义,强调宗教政治化的信仰原则,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xìng。凯末尔时代,一党制政府对于宗教势力采取高压政策,苏非教团的政治活动主要表现为秘密的政治宣传和非法的武装叛乱。多党制时代,苏非教团参与土耳其政治生活的首要方式是与诸多合法政党建立密切的联系,进而借助于政党政治的形式阐述和宣传相应的宗教政治纲领。

  拜克塔什教团(Bektashiyyah)是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呼罗珊人拜克塔什在安纳托利亚创建的苏非教团,自15世纪开始逐渐形成完整的宗教组织和严格的信仰体系,社会影响随之扩大。拜克塔什教团的主要特征,在于浓厚的什叶派色彩,崇拜什叶派伊玛目阿里,甚至将伊玛目阿里与先知穆罕默德相提并论。奥斯曼帝国时期,拜克塔什教团与苏丹近卫军团联系密切。1826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平息近卫军团的反叛后,拜克塔什教团遭到官方取缔,直到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当政期间得以重建。1925年,凯末尔政府再度取缔拜克塔什教团,禁止拜克塔什教团的政治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启动和多党制的政治实践,拜克塔什教团开始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参与政党政治的重要社会力量。多党制时代,拜克塔什教团先后支持民主党和民族党。由于逊尼派是土耳其穆斯林的主要派别,随着伊斯兰主义的复兴和伊斯兰运动的高涨,具有什叶派色彩的拜克塔什教团逐渐被边缘化,在中右翼政党主导的政治舞台,成为诸多左翼政党争取的对象。

  麦乌拉维教团是13世纪著名神秘主义诗人麦乌拉纳贾拉lún丁鲁米(Mevln Celleddin Mecomd Rumi,12071273年)在安纳托利亚创建的苏非教团,科尼亚是麦乌拉维教团的中心所在。麦乌拉纳贾拉lún丁鲁米被其追随者称为毛拉,该教团故而得名。旋转舞是麦乌拉维教团最具特色的宗教仪式,麦乌拉维教团的成员因此被称作“舞蹈的苦行僧”。奥斯曼帝国时期,麦乌拉维教团的道堂遍布帝国各地,宗教政治影响十分广泛。

  麦乌拉纳贾拉lún丁鲁米教导弟子

  土耳其最具影响力的教团,是纳格什班迪教团(Nageshibande)。该教团系塔吉克人穆罕默德白拉丁于14世纪创建于中亚的布哈拉,15世纪传入安纳托利亚。纳格什班迪教团的标志xìng修炼方式,是在胸前划线以示净化心灵,穆罕默德白拉丁则被其追随者称作纳格什班德,意为画家,该教团故而得名。纳格什班迪教团是典型的逊尼派教团,明显区别于具有什叶派浓厚色彩的拜克塔什教团,以积极入世、关注现实、参与社会和干预政治而著称。纳格什班迪教团于1925年因涉嫌参与库尔德人叛乱而遭到取缔,20世纪50年代逐渐取得合法地位。纳格什班迪教团长老穆罕默德扎希德科特库于19581980年任伊斯坦布尔的伊斯坎德尔帕夏清真寺伊玛目,与包括内切梅廷埃尔巴坎和图尔古特厄扎尔(Turgut Sunalper)在内的土耳其政坛精英来往密切,长期支持民族秩序党和救国党,致力于伊斯兰教育的发展,伊斯坎德尔帕夏清真寺则成为纳格什班迪教团的重要据点。1980年穆罕默德扎希德科特库死后,纳格什班迪教团转向支持祖国党和繁荣党。纳格什班迪教团具有现代伊斯兰主义的政治倾向,主张恢复伊斯兰教法,重建伊斯兰教的政权,抵制西方影响,被土耳其世俗界视为最具颠覆形象的苏非教团。

  努尔朱教团(Nurcus)是纳格什班迪教团的重要分支,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尊奉库尔德学者赛义德努尔西(Said Nurs,18781960年)作为教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