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
有歌唱片、惊险片、喜剧片、逃避社会的影片以及关注现实的影片,等等,涌现了一批较为杰出的导演,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欧麦尔鲁特菲阿卡德和伊尔马兹居内依。欧麦尔鲁特菲阿卡德于1966年拍摄《边界的法律》(Hudutlarn Kanunu,与伊尔马兹居内伊合作),于1967年拍摄《基兹里尔梅克恶棍》(Kzlrmak Karakoyun,与伊尔马兹居内伊合作),于1971年、1973年和1974年先后拍摄了反映城市化的3部影片:《牺牲》(The Sacrifice)、《新娘》(Gelin)和《婚礼》(The Wedding)。伊尔马兹居内依(Ylmaz Güney,19371984年)于1937年4月生于阿达纳,曾就读于伊斯坦布尔大学,做过电影编剧、演员。他在1968年拍摄《赛义德先生》(Seyyit Han),在1970年拍摄现实主义影片《希望》(Umut),在1971年拍摄《父亲》(Baba)以及具有西部片风格的《哀歌》(Agit)和《痛苦》(Aci),此后3年入狱服刑,到1974年拍摄《忧愁》(Endise),刻画最终分道扬镳的两位朋友。不久,他因杀人罪再度被捕,在狱中写出《兽群》(Suru)和《敌人》(Dusman)两部影片(均在1979年公映)的脚本。后来,他获得假释,于1982年制成影片《道路》(Yol),后借机逃离祖国,于1984年9月客死巴黎。
1980年9月12日军事政变至今,是土耳其电影发展的调整时期。1982年11月7日新宪法最终文本提jiāo全民公决并获得通过,其中第26款规定:“每个人都享有以口头、书画、图片或其他方式单独或集体表达和传播其思想和观点的权利。这一权利也包括在不受官方机构干预的情况下接收或传递信息和思想的自由。本款规定并不妨碍广播、电视、电影或其他的类似传播方式服从许可制度。”新宪法的规定显然使电影生产的政治环境大为改善。然而,由于电影审查制度长期延续,政府严格控制电影票价,通货膨胀导致制片成本成倍提高,同时电视和录像迅速普及并分流观众,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土耳其的电影产量急剧下降,比如19801982年电影产量约为220部,年均73.3部,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水平。但是,土耳其电影在产量下降的同时,质量却有所提高,一些影片质量上乘并获得国际奖项。1982年由伊尔马兹居内依担任导演和编剧的影片《道路》(Yol)于同年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这部影片以获准离开监狱回乡探亲一周的5名囚犯为主人公,侧重刻画其中3名囚徒赛义德阿里(Said Ali)、马哈茂德萨利(Mahmould Sali)和欧麦尔(comr)。赛义德阿里锒铛入狱之后,其妻就与他人通jiān,被阿里的家人囚于密室之中。阿里得知消息之后怒不可遏,故将妻子和儿子带出村外,朝着邻村进发,企图严惩妻子。不料途中衣衫单薄的妻子冻饿毙命,儿子嗷嗷大哭,赛义德阿里追悔不已。马哈茂德萨利回家之后,贫困潦倒,无力抚育幼子,遂在姐夫的怂恿下,一起落草为寇,以抢劫为生。在一次行动中,姐夫被仇人乱刀砍死,萨利侥幸逃脱,却被姐夫的家人视作仇雠,必yù除之而后快。萨利被迫与妻子一起跳上火车,躲入厕所,希望可以逃避姐夫家人的追杀,最终未能如愿,被姐夫的弟弟亲手杀害。欧麦尔是一名政治犯,他回家之后久经磨难,参加反政府武装,以实际行动抗击军队的屠杀、警察的施虐和政府的专横。伊尔马兹居内依在戛纳电影节上表示,他将这部影片冠名《道路》,其实指的是“出路”,旨在为土耳其共和国这个“遭受法西斯蹂躏”的国家指明“出路”。因此,这部影片在赢得西方喝彩的同时,在土耳其则备受争议。
额尔登杰拉尔(Erden Kral),1942年生于伊斯坦布尔,1979年执导首部影片《运河》(the Canal)并入围第1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于1980年制作电影《在丰饶的大地上》(Bereketli Topraklar zerinde),于1982年导演电影《在哈卡卡里的季节》(A Season in Hakkari)并获得1983年第33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和国际电影报刊联合会奖,于1988年导演电影《狩猎时节》(Hunting Tcom)并入围1988年第38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
在世纪之jiāo,除老一辈电影导演之外,新生代导演也在竭力制作优秀影片,其中较为突出的有1991年玛希努尔厄甘(女)的《夜舞之奴》、1992年奥古兹特坎的《意见一致》、坎南基瑞德(女)的《罗伯特的影片》和伊思艾尔奥美甘托克(女)的《我爱你,罗莎》、1993年穆斯塔法阿蒂欧克拉的《阳台》。2010年,赛米卡普拉诺格鲁(Semih Kaplanolu,1963 )执导的影片《蜂蜜》(BaL)荣获2010年第60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一消息轰动世界。《蜂蜜》是赛米卡普拉诺格鲁制作的“尤素夫三部曲”的压轴影片,前两部分别是2007年公映的《鸡蛋》(Yumurta)与2008年公映的《牛nǎi》(Sut)。《蜂蜜》因尤素夫的父亲是采蜂人而得名。农村男孩尤素夫与家人生活在密林深处,自幼xìng格内向,入学之后患有口吃而且成绩较差,为此遭到同学嘲笑,变得更加自卑。但是,他在课余时间可以帮助父亲采蜜,这种活动充满趣味。然而,后来父亲不幸罹难,尤素夫备受打击。《蜂蜜》拒绝借用任何配乐,全靠天籁烘托气氛,光影互动,场景自然,情节简单,人物寻常,对白简短,表现出尤素夫单纯而又忧郁的心态。《牛nǎi》因尤素夫常去小镇出售牛nǎi维持生计而得名。此时的尤素夫已是少年,患有癫痫,从农村来到伊兹密尔,面临新的生活挑战。他擅长创作诗歌,对爱情有憧憬,却为了生存被迫出售牛nǎi并下井挖煤。《鸡蛋》得名原因不详,因为该片很少提及鸡蛋。此时尤素夫已经成年,他来到故都伊斯坦布尔,他的诗作得以出版,他还开设旧书店。最后,他回归故里并与女友喜结良缘。从整体上看,导演赛米卡普拉诺格鲁似乎有着浓厚的乡村情结和怀旧倾向。《蜂蜜》、《牛nǎi》和《鸡蛋》均以尤素夫为主角,先后讲述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生活,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社会化和城市化对人类构成的心理挑战。
土耳其的电影节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是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的国际电影节,每年4月17日5月2日为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4月26日5月9日为安卡拉国际电影节。
六、文学成就
如果说诗歌构成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文学体裁,那么小说在土耳其共和国文坛则独领风骚。
凯末尔革命时代与土耳其共和国初期的著名小说,或长或短,或关注民族解放运动,或探究国家发展之路,或揭露农村的阶级对立并同情农民的贫苦生活,或审视城市的贫富差距并聚焦纷繁的政治运动,主要包括1922年亚库普卡德里的《私邸出让》、1922年雷沙特努里君泰金的《戴菊鸟》、1926年哈莉黛埃迪普的《杀死yínfù》、1931年萨德利埃尔泰姆的《当纺车停转的时候》、1932年亚库普卡德里的《外人》、1936年哈莉黛埃迪普的《有苍蝇的杂货铺》、1939年雷菲克哈利特卡莱伊的《乡土故事》、1944年雷沙特埃尼斯的《泥土气息》、1950年马卡尔马哈穆特的《我们的村子》,等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短篇小说比较流行,代表作家有贝基尔耶尔德兹、菲吕赞塞尔柱和奥斯曼沙欣,等等。
20世纪80年代至今,享誉世界的小说巨擘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1952 ),可谓土耳其共和国文坛的领军人物。2006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小说《我的名字叫红》(Benim Adim Kirmizi)的作者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奖金高达1 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7万美元),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土耳其人。帕慕克在得知获奖消息后接受瑞典媒体记者提问时说:这个奖项“首先是对土耳其语言、土耳其文化、土耳其共和国的奖励,也是对我个人劳动的承认,这也是我对写小说这一伟大事业所做的一个谦卑的贡献”。迄今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已被译成四五十种语言,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出版,文学评论家更是将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誉为“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大文学家之一”,而他却自称不过是“伊斯坦布尔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于1952年6月7日生在土耳其共和国的伊斯坦布尔。帕慕克曾说:“伊斯坦布尔在地理上是个混合之地,土耳其国家也是。百分之六十的人保守,百分之四十的人寻求西化。两股力量争论了不下200年。这种处于东方、西方之间的悬置状态,就是土耳其的生活风貌。”[19]这一生活环境无疑对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未来的文学创作具有极大影响。然而,影响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未来创作的,不仅是伊斯坦布尔这座古城,还有特殊的家庭背景。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的父亲早年热爱文学,后为生计而成为一个建筑商,家资殷盛,使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在孩提之时衣食无忧。2006年12月8日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发表受奖演说《父亲的手提箱》时提及:“在20世纪40年代,父亲曾想当一名伊斯兰诗人,他还把瓦雷里(全名保尔瓦雷里,Paul Valery,18711945年,法国著名诗人,法兰西学院院士,代表作有18901900年的《旧诗稿》、1917年的《年轻的命运女神》、1922年的《幻美集》,等等。笔者注)的诗歌译成土耳其语。但父亲并不愿意在贫困地区写几首无人理睬的诗歌,这不是他想要过的生活,于是放弃他的作家梦。”造就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非凡才能的因素,还包括卓越的教育经历。自19世纪60年代起,美国人在伊斯坦布尔开办只招收男生的罗伯特学院,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就是在这所学校完成中等教育,能够熟练应用英语,研读杰弗雷乔叟(Geoffrey Chaucer,约13431400年)、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年)、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年)等英国著名作家的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作品。23岁时,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主动中断在伊斯坦布尔的大学学业,人生航向出现转变,但是与其父亲早年的转向恰好相反,后者弃文学从事建筑,前者弃建筑从事文学。尽管如此,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在伊斯坦布尔读建筑学本科的经历,仍对其创作具有巨大影响,他在从事文学创作之余仍然喜好建筑和美术,经常出国欣赏艺术展览,参观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并将这种特殊观感渗透于小说之中。2008年5月他来华访问时曾参观故宫,特别关注大殿外观和顶部结构;在故宫武英殿里曾观看“中国历代绘画艺术珍品展”,其中包括南宋马远的《水图卷》、元代赵孟的《秀石梳林图卷》、明代徐渭的《四季花卉图轴》、清代禹之鼎的《月波吹笛图》;在北京购买71种中国古典绘画图册,其中包括《故宫藏历代画像图鉴》、《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画》、《清代宫廷绘画》、《唐伯虎画集》、《中国山水通鉴》、《南京博物馆藏明清花鸟画集》、《南京博物馆藏明代山水画集》、《中国历代山水画》、《中国历代仕女画》、《石涛书画全集》、《明四家画集》、《南宋四家画集》、《五代宋元山水名画》、《元四家画集》等,又感到意犹未尽,继而购买了20多轴仿古中国画。
1979年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的处女作《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Cevdet Bey ve Ogullan)将故事发生地设定在作者长期生活过的伊斯坦布尔尼森塔斯区,描绘祖孙三代创造财富和效法西方的历程,正如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所言,这部作品“讲述一个家庭模仿西方资本主义家庭的故事”。由于这部作品紧密结合作者及其父辈和祖辈的亲身经历,所以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在2006年12月8日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发表受奖演说《父亲的手提箱》(Babamin Bavulu)时特意提及父亲对这部小说的赞赏态度:“我用颤抖的手将打印好的文稿送给父亲,希望听取他的意见。这不仅仅是因为我相信他的鉴赏品位和智慧,以及他的意见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是由于他并不反对我成为一个作家。我迫不及待地等待他的答复。两个星期后他来到我这里,没有说话,只是张开双臂拥抱着我,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他非常喜欢这部作品。接着,他告诉我,总有一天我会收获无限快乐,正如我今天站在这里接受诺贝尔奖一样。”1983年,《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获得《土耳其日报》小说奖和奥尔罕凯马尔小说奖。
如果说《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主要关注东方与西方的关系,那么1983年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的《寂静的房子》(Sessiz Ev)则在延续这一主题的基础上,开始触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部作品从祖母法蒂玛、孙子法鲁克、孙子麦汀、侍者瑞赛普及侍者的侄儿哈桑这5个人的视角,审视20世纪初祖父塞拉哈亭苦心孤诣用奥斯曼文编撰四十八卷本百科全书的痛苦经历。奥斯曼帝国统治末期,无神论者塞拉哈亭不容于当时,被流放到首都伊斯坦布尔郊外,他认定东方伊斯兰世界已全面落后于西方基督教诸国,故决心皓首穷经编写一部百科全书。他曾豪气万丈地宣告:“当我完成四十八卷全书的时候,所有要表达的思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1980年9月12日军事政变至今,是土耳其电影发展的调整时期。1982年11月7日新宪法最终文本提jiāo全民公决并获得通过,其中第26款规定:“每个人都享有以口头、书画、图片或其他方式单独或集体表达和传播其思想和观点的权利。这一权利也包括在不受官方机构干预的情况下接收或传递信息和思想的自由。本款规定并不妨碍广播、电视、电影或其他的类似传播方式服从许可制度。”新宪法的规定显然使电影生产的政治环境大为改善。然而,由于电影审查制度长期延续,政府严格控制电影票价,通货膨胀导致制片成本成倍提高,同时电视和录像迅速普及并分流观众,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土耳其的电影产量急剧下降,比如19801982年电影产量约为220部,年均73.3部,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水平。但是,土耳其电影在产量下降的同时,质量却有所提高,一些影片质量上乘并获得国际奖项。1982年由伊尔马兹居内依担任导演和编剧的影片《道路》(Yol)于同年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这部影片以获准离开监狱回乡探亲一周的5名囚犯为主人公,侧重刻画其中3名囚徒赛义德阿里(Said Ali)、马哈茂德萨利(Mahmould Sali)和欧麦尔(comr)。赛义德阿里锒铛入狱之后,其妻就与他人通jiān,被阿里的家人囚于密室之中。阿里得知消息之后怒不可遏,故将妻子和儿子带出村外,朝着邻村进发,企图严惩妻子。不料途中衣衫单薄的妻子冻饿毙命,儿子嗷嗷大哭,赛义德阿里追悔不已。马哈茂德萨利回家之后,贫困潦倒,无力抚育幼子,遂在姐夫的怂恿下,一起落草为寇,以抢劫为生。在一次行动中,姐夫被仇人乱刀砍死,萨利侥幸逃脱,却被姐夫的家人视作仇雠,必yù除之而后快。萨利被迫与妻子一起跳上火车,躲入厕所,希望可以逃避姐夫家人的追杀,最终未能如愿,被姐夫的弟弟亲手杀害。欧麦尔是一名政治犯,他回家之后久经磨难,参加反政府武装,以实际行动抗击军队的屠杀、警察的施虐和政府的专横。伊尔马兹居内依在戛纳电影节上表示,他将这部影片冠名《道路》,其实指的是“出路”,旨在为土耳其共和国这个“遭受法西斯蹂躏”的国家指明“出路”。因此,这部影片在赢得西方喝彩的同时,在土耳其则备受争议。
额尔登杰拉尔(Erden Kral),1942年生于伊斯坦布尔,1979年执导首部影片《运河》(the Canal)并入围第1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于1980年制作电影《在丰饶的大地上》(Bereketli Topraklar zerinde),于1982年导演电影《在哈卡卡里的季节》(A Season in Hakkari)并获得1983年第33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和国际电影报刊联合会奖,于1988年导演电影《狩猎时节》(Hunting Tcom)并入围1988年第38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
在世纪之jiāo,除老一辈电影导演之外,新生代导演也在竭力制作优秀影片,其中较为突出的有1991年玛希努尔厄甘(女)的《夜舞之奴》、1992年奥古兹特坎的《意见一致》、坎南基瑞德(女)的《罗伯特的影片》和伊思艾尔奥美甘托克(女)的《我爱你,罗莎》、1993年穆斯塔法阿蒂欧克拉的《阳台》。2010年,赛米卡普拉诺格鲁(Semih Kaplanolu,1963 )执导的影片《蜂蜜》(BaL)荣获2010年第60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一消息轰动世界。《蜂蜜》是赛米卡普拉诺格鲁制作的“尤素夫三部曲”的压轴影片,前两部分别是2007年公映的《鸡蛋》(Yumurta)与2008年公映的《牛nǎi》(Sut)。《蜂蜜》因尤素夫的父亲是采蜂人而得名。农村男孩尤素夫与家人生活在密林深处,自幼xìng格内向,入学之后患有口吃而且成绩较差,为此遭到同学嘲笑,变得更加自卑。但是,他在课余时间可以帮助父亲采蜜,这种活动充满趣味。然而,后来父亲不幸罹难,尤素夫备受打击。《蜂蜜》拒绝借用任何配乐,全靠天籁烘托气氛,光影互动,场景自然,情节简单,人物寻常,对白简短,表现出尤素夫单纯而又忧郁的心态。《牛nǎi》因尤素夫常去小镇出售牛nǎi维持生计而得名。此时的尤素夫已是少年,患有癫痫,从农村来到伊兹密尔,面临新的生活挑战。他擅长创作诗歌,对爱情有憧憬,却为了生存被迫出售牛nǎi并下井挖煤。《鸡蛋》得名原因不详,因为该片很少提及鸡蛋。此时尤素夫已经成年,他来到故都伊斯坦布尔,他的诗作得以出版,他还开设旧书店。最后,他回归故里并与女友喜结良缘。从整体上看,导演赛米卡普拉诺格鲁似乎有着浓厚的乡村情结和怀旧倾向。《蜂蜜》、《牛nǎi》和《鸡蛋》均以尤素夫为主角,先后讲述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生活,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社会化和城市化对人类构成的心理挑战。
土耳其的电影节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是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的国际电影节,每年4月17日5月2日为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4月26日5月9日为安卡拉国际电影节。
六、文学成就
如果说诗歌构成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文学体裁,那么小说在土耳其共和国文坛则独领风骚。
凯末尔革命时代与土耳其共和国初期的著名小说,或长或短,或关注民族解放运动,或探究国家发展之路,或揭露农村的阶级对立并同情农民的贫苦生活,或审视城市的贫富差距并聚焦纷繁的政治运动,主要包括1922年亚库普卡德里的《私邸出让》、1922年雷沙特努里君泰金的《戴菊鸟》、1926年哈莉黛埃迪普的《杀死yínfù》、1931年萨德利埃尔泰姆的《当纺车停转的时候》、1932年亚库普卡德里的《外人》、1936年哈莉黛埃迪普的《有苍蝇的杂货铺》、1939年雷菲克哈利特卡莱伊的《乡土故事》、1944年雷沙特埃尼斯的《泥土气息》、1950年马卡尔马哈穆特的《我们的村子》,等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短篇小说比较流行,代表作家有贝基尔耶尔德兹、菲吕赞塞尔柱和奥斯曼沙欣,等等。
20世纪80年代至今,享誉世界的小说巨擘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1952 ),可谓土耳其共和国文坛的领军人物。2006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小说《我的名字叫红》(Benim Adim Kirmizi)的作者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奖金高达1 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7万美元),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土耳其人。帕慕克在得知获奖消息后接受瑞典媒体记者提问时说:这个奖项“首先是对土耳其语言、土耳其文化、土耳其共和国的奖励,也是对我个人劳动的承认,这也是我对写小说这一伟大事业所做的一个谦卑的贡献”。迄今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已被译成四五十种语言,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出版,文学评论家更是将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誉为“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大文学家之一”,而他却自称不过是“伊斯坦布尔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于1952年6月7日生在土耳其共和国的伊斯坦布尔。帕慕克曾说:“伊斯坦布尔在地理上是个混合之地,土耳其国家也是。百分之六十的人保守,百分之四十的人寻求西化。两股力量争论了不下200年。这种处于东方、西方之间的悬置状态,就是土耳其的生活风貌。”[19]这一生活环境无疑对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未来的文学创作具有极大影响。然而,影响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未来创作的,不仅是伊斯坦布尔这座古城,还有特殊的家庭背景。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的父亲早年热爱文学,后为生计而成为一个建筑商,家资殷盛,使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在孩提之时衣食无忧。2006年12月8日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发表受奖演说《父亲的手提箱》时提及:“在20世纪40年代,父亲曾想当一名伊斯兰诗人,他还把瓦雷里(全名保尔瓦雷里,Paul Valery,18711945年,法国著名诗人,法兰西学院院士,代表作有18901900年的《旧诗稿》、1917年的《年轻的命运女神》、1922年的《幻美集》,等等。笔者注)的诗歌译成土耳其语。但父亲并不愿意在贫困地区写几首无人理睬的诗歌,这不是他想要过的生活,于是放弃他的作家梦。”造就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非凡才能的因素,还包括卓越的教育经历。自19世纪60年代起,美国人在伊斯坦布尔开办只招收男生的罗伯特学院,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就是在这所学校完成中等教育,能够熟练应用英语,研读杰弗雷乔叟(Geoffrey Chaucer,约13431400年)、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年)、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年)等英国著名作家的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作品。23岁时,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主动中断在伊斯坦布尔的大学学业,人生航向出现转变,但是与其父亲早年的转向恰好相反,后者弃文学从事建筑,前者弃建筑从事文学。尽管如此,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在伊斯坦布尔读建筑学本科的经历,仍对其创作具有巨大影响,他在从事文学创作之余仍然喜好建筑和美术,经常出国欣赏艺术展览,参观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并将这种特殊观感渗透于小说之中。2008年5月他来华访问时曾参观故宫,特别关注大殿外观和顶部结构;在故宫武英殿里曾观看“中国历代绘画艺术珍品展”,其中包括南宋马远的《水图卷》、元代赵孟的《秀石梳林图卷》、明代徐渭的《四季花卉图轴》、清代禹之鼎的《月波吹笛图》;在北京购买71种中国古典绘画图册,其中包括《故宫藏历代画像图鉴》、《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画》、《清代宫廷绘画》、《唐伯虎画集》、《中国山水通鉴》、《南京博物馆藏明清花鸟画集》、《南京博物馆藏明代山水画集》、《中国历代山水画》、《中国历代仕女画》、《石涛书画全集》、《明四家画集》、《南宋四家画集》、《五代宋元山水名画》、《元四家画集》等,又感到意犹未尽,继而购买了20多轴仿古中国画。
1979年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的处女作《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Cevdet Bey ve Ogullan)将故事发生地设定在作者长期生活过的伊斯坦布尔尼森塔斯区,描绘祖孙三代创造财富和效法西方的历程,正如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所言,这部作品“讲述一个家庭模仿西方资本主义家庭的故事”。由于这部作品紧密结合作者及其父辈和祖辈的亲身经历,所以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在2006年12月8日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发表受奖演说《父亲的手提箱》(Babamin Bavulu)时特意提及父亲对这部小说的赞赏态度:“我用颤抖的手将打印好的文稿送给父亲,希望听取他的意见。这不仅仅是因为我相信他的鉴赏品位和智慧,以及他的意见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是由于他并不反对我成为一个作家。我迫不及待地等待他的答复。两个星期后他来到我这里,没有说话,只是张开双臂拥抱着我,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他非常喜欢这部作品。接着,他告诉我,总有一天我会收获无限快乐,正如我今天站在这里接受诺贝尔奖一样。”1983年,《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获得《土耳其日报》小说奖和奥尔罕凯马尔小说奖。
如果说《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主要关注东方与西方的关系,那么1983年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的《寂静的房子》(Sessiz Ev)则在延续这一主题的基础上,开始触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部作品从祖母法蒂玛、孙子法鲁克、孙子麦汀、侍者瑞赛普及侍者的侄儿哈桑这5个人的视角,审视20世纪初祖父塞拉哈亭苦心孤诣用奥斯曼文编撰四十八卷本百科全书的痛苦经历。奥斯曼帝国统治末期,无神论者塞拉哈亭不容于当时,被流放到首都伊斯坦布尔郊外,他认定东方伊斯兰世界已全面落后于西方基督教诸国,故决心皓首穷经编写一部百科全书。他曾豪气万丈地宣告:“当我完成四十八卷全书的时候,所有要表达的思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