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2章 谁可统军平交州
微暖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桠,映在贾诩脸上,使得他额头眼角的皱纹愈发深刻。他稍一沉吟,对刘琮说道:“自大军东进以来,将士用命,屡建功勋。今江东已定,诸军将士尚未封赏,奈何却以降将为先?只怕此事会让荆州将士们寒心呐。”
贾诩之所以郑重提出此事,并非是为自己考虑,而是要提醒刘琮,他的根基在荆州,是那些忠心耿耿追随于他的荆州军将士。
“先生说的对,是琮考虑欠妥了。”刘琮闻言,微微皱眉。自从进入吴县之后,他便开始为将来布局谋划,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对于江东世家大族和豪强的关注自然多了一些。至于皱眉,倒不是因为贾诩,而是暗中自责。
没有谁天生就一定要效忠于谁。荆州将士追随刘琮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有功不赏,则为人主之大忌。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刘琮,之前名分未定,赏罚也就一并拖延下来。如今朝廷已承认了刘琮东进攻灭孙权的正义性和合法性,那么他再不有所表示,就说不过去了。更何况还要先将周瑜任命为江东三营都督。
“若非先生提点,琮几令将士寒心啊。这段时间吾关注江东太多,反倒忽视了自家将士。诚如先生所言,若非将士用命,江东怎能不到一年便归于吾手?现在想想,琮的确欠将士们良多。此事是要抓紧进行,琮一定不会让将士们失望!”刘琮停下脚步,对贾诩郑重说道。
贾诩展颜笑道:“将军带兵一向优渥,他们啊,已经被将军喂的太饱了,老夫倒想知道,将军这次会如何封赏?”
提醒刘琮注意军心是一回事,若是被人认为他此举有向军中将士卖好之嫌,贾诩肯定会大呼冤枉,所以现在一句看似玩笑的话,实则也有贾诩洗脱嫌疑的用意在内。
刘琮却压根没想到这上面,反倒因为贾诩的话,陷入了沉思。
荆州集团内部,何尝又没有派系呢?只是现在还未曾有利益冲突,也没有表现到明面的争权夺利之上,但是刘琮知道派系山头绝对有,而且还大中有小,派系林立。
眼前的贾诩倒是没有派系,看他这做派,分明就是要当孤臣,刘琮对此虽然没有表示,但内心是非常熨帖舒坦的。以贾诩之才能,若是成为某个派系之首,那场面想想就让刘琮不寒而栗。
至于文武之分,反倒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如果从出身和彼此的关系来看,荆州集团内至少有两大派系,那就是以魏延c赵云c甘宁等武将以及徐庶c王粲c裴潜等文人为首的南阳系,这其中还有隐隐以张绣为首的西凉山头。而另一个势力较大的则为旧荆州集团,虽然眼下还没有看出以何人为首,但很显然文聘c蒯越等人,都在其中。
无论是谁,只要生而为人,不疯不傻,就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他们不是电脑里冷冰冰的一堆数据,他们也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尊严,还有一大批依附于他们的部下c宗族。很多时候,他们也是身不由己。
说实话刘琮不想整天搞这些平衡部下的帝王之术,但是你闭上眼看不见,不等于实际上这种派系山头就不存在。对于要集中权利,力争天下的刘琮而言,如何能最大程度的化解这种内耗,才是他应该主动去做的。
这其实和打压c压制无关。正是为了让大伙拧成一股绳,不要将实力浪费在这种内部争斗和消耗之中,做为核心的刘琮才更应该拿出解决的办法,将可能出现的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大伙都闹的不可开交了他才做为裁判者出现。
那样的话,刘琮又和袁绍有什么不同?
这次封赏之所以被刘琮下意识的拖延到现在,也有这个原因在内。如果单纯是论功行赏,那就看谁的战功大,谁的军功积攒的多好了。但实际上又怎能这么简单?
攻城掠地,决战于两阵之间杀敌斩首是战功,运筹帷幄谋定而动也是战功,筹措粮秣,安定后方难道就不是功劳了吗?甚至率部请降的江东降将,也要留任抚慰,更别说那些一心要跟着刘琮打天下的江东豪强了。
好在有个地位超然的贾诩在,这些事情,自然就要和他商议。能看到问题并不意味着就有解决的办法,在这一点上,刘琮向来不吝请教。
不过贾诩这老狐狸实在是滑不留手,一句“恩出于上”就把刘琮给堵得没话说了。
两人沉默着走到一处亭子里坐下,刘琮此时也想通了,贾诩这么做,也有他的苦衷。既然他不愿意沾惹是非,那这件事也只能由自己完成。
“将军既然欲以周郎为三营都督,那么江东水军余部便最好并入荆州水军中。至于黄盖等将,则分置于各军各营之中,如何任用,还请将军再三思之。”贾诩不打算掺合封赏之事,但对于原来江东水军诸将,他还是要提醒下刘琮的。
刘琮听了颔首道:“先生放心,琮会慎之又慎的。封赏之事完成之后,琮便打算折返荆州,先生以为如何?”
“不知将军想要留谁在江东镇守?”贾诩不答反问,眼神颇为凝重。
刘琮沉吟道:“分郡设太守,不留大将。”
“如此最好。”贾诩捏着稀疏胡须,微微点头。
两人对话虽然简短,但含义却很丰富。
首先是返回荆州之事。这件事早在去年贾诩便提醒过刘琮,倒不是担心荆州内部有什么不稳定的因素,而是刘琮身为荆州牧领兵在外,毕竟已有大半年时间。虽然诸多政务有刘琦c蒯越等人襄理,但如今曹c袁胜负已定,江东已无大的反抗力量,刘琮返回荆州就成为了必行之事。至于贾诩所问留人镇守江东之事,刘琮的回答也让贾诩很是满意。
分郡设立太守,不留大将镇守,则可避免大将拥兵自重,产生不必要的隐患。其实这也是封赏的一部分内容,毕竟荆州诸将之中,现在只有黄忠一人为章陵太守,而且还是遥领。毕竟他这大半年来,都是领兵在外征战,对于章陵郡内的政务,也都是委托于郡丞代理。
此次江东之战中,荆州军虽然也有伤亡,但总体而言并不惨重。加上荆州军制中有预备役,之前还有清理部曲私兵,择选精锐之举,故此实力仍然保持的较为完好。各部的建制也是如此,眼下江东已无战事,虚耗于外自然是浪费粮草之举。此番刘琮回转荆州,除了要带回去一部分军队之外,还要进行军队的调整c调换。
如果不算周瑜所率领的江东水军,已经归顺的江东各部加起来,也有近两万余人马。这些军队中的将士除了选拔一部分进入三大营之外,就要编入荆州军中。再加上山越兵和郑横等豪强的部曲私兵的话,人数相当可观。
同时还要考虑到世家大族的部曲,这么算下来,三大营很快就能够达到四五万人的规模。
以江东之地养这四五万精锐,应该不是难事。
“今袁曹之争暂见分晓,不过曹军想来也无力北上。以老夫看来,将军诚宜先收交州,如此方可后顾无忧。至于益州嘛”贾诩微微摇了摇头:“只怕孔明未能立足长久啊。”
刘琮狐疑道:“不会吧?以孔明之才,应当能在益州站稳脚跟的。且不说内乱现在尚未平定,即便是平定了内乱,北方还有张鲁。只要孔明能有合适的理由,就完全能够继续留在益州。”
贾诩却仍然比较担心,他捋着胡须说道:“益州内乱若平,孔明和建忠将军又有什么理由留在益州?除非”他看了眼刘琮,语气不觉有些低沉:“除非内乱未已,甚至愈演愈烈!”
“愈演愈烈?”刘琮浓眉一挑,紧接着摇头道:“不妥!”
贾诩眼神一凝:“将军,唯有如此,才可使我军契入益州,否则孔明等只能无功而返。对于将军来说,以后只怕就没有这样的良机了。”
“若将益州打烂,要之何用?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刘琮稍一犹豫,还是对贾诩如此说道。在他看来,益州本就人口不多,若是战乱持续太久,对于益州的实力固然是个很大的打击,但这样的益州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虽然对于刘琮的决定有些不怎么认同,但贾诩并没有就此事再多说什么。实际上在贾诩看来,益州并不是当务之急,之前诸葛亮和张绣领兵入蜀,只是作为一支偏师奇兵存在,在没有大军配合的情况之下,很难会有太大作为。
刘琮见贾诩沉默不语,微微一笑,说道:“不过先生方才说先取交州,倒是与琮不谋而合。这次琮不想亲自领兵征讨,不知以先生看来,谁人可担此大任?”
贾诩微眯着双眼,沉吟半晌,差点把本就没多少的胡须又揪下来一根。
这个人选看上去并不难以选择,但是贾诩却有些犹豫不决。
谁更合适担此大任,所考虑不仅仅是统兵能力,更重要的是这将是统帅三军攻伐一州的大事。
必须有大将之才,方可担此重任啊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贾诩之所以郑重提出此事,并非是为自己考虑,而是要提醒刘琮,他的根基在荆州,是那些忠心耿耿追随于他的荆州军将士。
“先生说的对,是琮考虑欠妥了。”刘琮闻言,微微皱眉。自从进入吴县之后,他便开始为将来布局谋划,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对于江东世家大族和豪强的关注自然多了一些。至于皱眉,倒不是因为贾诩,而是暗中自责。
没有谁天生就一定要效忠于谁。荆州将士追随刘琮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有功不赏,则为人主之大忌。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刘琮,之前名分未定,赏罚也就一并拖延下来。如今朝廷已承认了刘琮东进攻灭孙权的正义性和合法性,那么他再不有所表示,就说不过去了。更何况还要先将周瑜任命为江东三营都督。
“若非先生提点,琮几令将士寒心啊。这段时间吾关注江东太多,反倒忽视了自家将士。诚如先生所言,若非将士用命,江东怎能不到一年便归于吾手?现在想想,琮的确欠将士们良多。此事是要抓紧进行,琮一定不会让将士们失望!”刘琮停下脚步,对贾诩郑重说道。
贾诩展颜笑道:“将军带兵一向优渥,他们啊,已经被将军喂的太饱了,老夫倒想知道,将军这次会如何封赏?”
提醒刘琮注意军心是一回事,若是被人认为他此举有向军中将士卖好之嫌,贾诩肯定会大呼冤枉,所以现在一句看似玩笑的话,实则也有贾诩洗脱嫌疑的用意在内。
刘琮却压根没想到这上面,反倒因为贾诩的话,陷入了沉思。
荆州集团内部,何尝又没有派系呢?只是现在还未曾有利益冲突,也没有表现到明面的争权夺利之上,但是刘琮知道派系山头绝对有,而且还大中有小,派系林立。
眼前的贾诩倒是没有派系,看他这做派,分明就是要当孤臣,刘琮对此虽然没有表示,但内心是非常熨帖舒坦的。以贾诩之才能,若是成为某个派系之首,那场面想想就让刘琮不寒而栗。
至于文武之分,反倒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如果从出身和彼此的关系来看,荆州集团内至少有两大派系,那就是以魏延c赵云c甘宁等武将以及徐庶c王粲c裴潜等文人为首的南阳系,这其中还有隐隐以张绣为首的西凉山头。而另一个势力较大的则为旧荆州集团,虽然眼下还没有看出以何人为首,但很显然文聘c蒯越等人,都在其中。
无论是谁,只要生而为人,不疯不傻,就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他们不是电脑里冷冰冰的一堆数据,他们也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尊严,还有一大批依附于他们的部下c宗族。很多时候,他们也是身不由己。
说实话刘琮不想整天搞这些平衡部下的帝王之术,但是你闭上眼看不见,不等于实际上这种派系山头就不存在。对于要集中权利,力争天下的刘琮而言,如何能最大程度的化解这种内耗,才是他应该主动去做的。
这其实和打压c压制无关。正是为了让大伙拧成一股绳,不要将实力浪费在这种内部争斗和消耗之中,做为核心的刘琮才更应该拿出解决的办法,将可能出现的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大伙都闹的不可开交了他才做为裁判者出现。
那样的话,刘琮又和袁绍有什么不同?
这次封赏之所以被刘琮下意识的拖延到现在,也有这个原因在内。如果单纯是论功行赏,那就看谁的战功大,谁的军功积攒的多好了。但实际上又怎能这么简单?
攻城掠地,决战于两阵之间杀敌斩首是战功,运筹帷幄谋定而动也是战功,筹措粮秣,安定后方难道就不是功劳了吗?甚至率部请降的江东降将,也要留任抚慰,更别说那些一心要跟着刘琮打天下的江东豪强了。
好在有个地位超然的贾诩在,这些事情,自然就要和他商议。能看到问题并不意味着就有解决的办法,在这一点上,刘琮向来不吝请教。
不过贾诩这老狐狸实在是滑不留手,一句“恩出于上”就把刘琮给堵得没话说了。
两人沉默着走到一处亭子里坐下,刘琮此时也想通了,贾诩这么做,也有他的苦衷。既然他不愿意沾惹是非,那这件事也只能由自己完成。
“将军既然欲以周郎为三营都督,那么江东水军余部便最好并入荆州水军中。至于黄盖等将,则分置于各军各营之中,如何任用,还请将军再三思之。”贾诩不打算掺合封赏之事,但对于原来江东水军诸将,他还是要提醒下刘琮的。
刘琮听了颔首道:“先生放心,琮会慎之又慎的。封赏之事完成之后,琮便打算折返荆州,先生以为如何?”
“不知将军想要留谁在江东镇守?”贾诩不答反问,眼神颇为凝重。
刘琮沉吟道:“分郡设太守,不留大将。”
“如此最好。”贾诩捏着稀疏胡须,微微点头。
两人对话虽然简短,但含义却很丰富。
首先是返回荆州之事。这件事早在去年贾诩便提醒过刘琮,倒不是担心荆州内部有什么不稳定的因素,而是刘琮身为荆州牧领兵在外,毕竟已有大半年时间。虽然诸多政务有刘琦c蒯越等人襄理,但如今曹c袁胜负已定,江东已无大的反抗力量,刘琮返回荆州就成为了必行之事。至于贾诩所问留人镇守江东之事,刘琮的回答也让贾诩很是满意。
分郡设立太守,不留大将镇守,则可避免大将拥兵自重,产生不必要的隐患。其实这也是封赏的一部分内容,毕竟荆州诸将之中,现在只有黄忠一人为章陵太守,而且还是遥领。毕竟他这大半年来,都是领兵在外征战,对于章陵郡内的政务,也都是委托于郡丞代理。
此次江东之战中,荆州军虽然也有伤亡,但总体而言并不惨重。加上荆州军制中有预备役,之前还有清理部曲私兵,择选精锐之举,故此实力仍然保持的较为完好。各部的建制也是如此,眼下江东已无战事,虚耗于外自然是浪费粮草之举。此番刘琮回转荆州,除了要带回去一部分军队之外,还要进行军队的调整c调换。
如果不算周瑜所率领的江东水军,已经归顺的江东各部加起来,也有近两万余人马。这些军队中的将士除了选拔一部分进入三大营之外,就要编入荆州军中。再加上山越兵和郑横等豪强的部曲私兵的话,人数相当可观。
同时还要考虑到世家大族的部曲,这么算下来,三大营很快就能够达到四五万人的规模。
以江东之地养这四五万精锐,应该不是难事。
“今袁曹之争暂见分晓,不过曹军想来也无力北上。以老夫看来,将军诚宜先收交州,如此方可后顾无忧。至于益州嘛”贾诩微微摇了摇头:“只怕孔明未能立足长久啊。”
刘琮狐疑道:“不会吧?以孔明之才,应当能在益州站稳脚跟的。且不说内乱现在尚未平定,即便是平定了内乱,北方还有张鲁。只要孔明能有合适的理由,就完全能够继续留在益州。”
贾诩却仍然比较担心,他捋着胡须说道:“益州内乱若平,孔明和建忠将军又有什么理由留在益州?除非”他看了眼刘琮,语气不觉有些低沉:“除非内乱未已,甚至愈演愈烈!”
“愈演愈烈?”刘琮浓眉一挑,紧接着摇头道:“不妥!”
贾诩眼神一凝:“将军,唯有如此,才可使我军契入益州,否则孔明等只能无功而返。对于将军来说,以后只怕就没有这样的良机了。”
“若将益州打烂,要之何用?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刘琮稍一犹豫,还是对贾诩如此说道。在他看来,益州本就人口不多,若是战乱持续太久,对于益州的实力固然是个很大的打击,但这样的益州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虽然对于刘琮的决定有些不怎么认同,但贾诩并没有就此事再多说什么。实际上在贾诩看来,益州并不是当务之急,之前诸葛亮和张绣领兵入蜀,只是作为一支偏师奇兵存在,在没有大军配合的情况之下,很难会有太大作为。
刘琮见贾诩沉默不语,微微一笑,说道:“不过先生方才说先取交州,倒是与琮不谋而合。这次琮不想亲自领兵征讨,不知以先生看来,谁人可担此大任?”
贾诩微眯着双眼,沉吟半晌,差点把本就没多少的胡须又揪下来一根。
这个人选看上去并不难以选择,但是贾诩却有些犹豫不决。
谁更合适担此大任,所考虑不仅仅是统兵能力,更重要的是这将是统帅三军攻伐一州的大事。
必须有大将之才,方可担此重任啊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