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排演歌舞的这种事情他也并非是没做过,只不过时代有些久远了,是一千多年前。那个衣冠风流的盛唐时代。
那个时候他有一个化名,叫李龟年。
端木赐记得那时节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刚刚登基的时候。天下一扫数十年的颓势,国力蒸蒸日上。大唐威名远播四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值此前所未有的盛世,端木赐久已冷寂的心也渐渐活跃起来,想要融入进去。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经历的是什么世道?从汉恒帝年间开始算,天下杀伐不休,豪杰并起,好不容易等司马氏一统天下终结了三国,八王之乱就起来了,接着就是暗无天日的五胡乱华,南北朝数百年,煌煌天朝,被一条大江撕裂成两半。
然后隋文帝杨坚以大魄力强行统一了南北,让天下进入了开皇之治,可惜好景不长,隋炀帝这个败家子继位之后把天下弄得民不聊生,开凿大运河、征伐高句丽,营造东都洛阳,要不是端木赐警觉的快,他早就死在这些事情之中了。
随后天下干戈大起,三十六路烟尘,七十二路反王,几乎杀光了天下人。李唐继位之后也没安生过,每一代的皇位继承充满血腥,干了没多久就改朝换代被“武周”顶替了。宫廷乱象散播到民间,自然也没好事情。
然后就来到了开元,这个封建王朝的顶峰,顶峰之中的顶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诗圣的笔墨,也不足以道尽盛世的繁华。
那是真正的盛世,衣冠风流,人物昂扬。长安城中的汉家子策马奔腾,虽衣衫褴褛但气质勃发,一派大国子民气象。而那些腰缠万贯的胡商胡人,虽家产豪富,却是卑躬屈膝,谦卑至极,连普通的唐人百姓都不敢轻易得罪。这才是汉人的盛世,和那个所谓的“康乾盛世”决不可同日而语,把那个用土豆堆起来的所谓“盛世”和开元盛世比较,是对开元盛世最大的羞辱。
端木赐数百年来眼见汉人寥落,胡人兴起,长江以北尽是夷狄,心中感伤自不用多言。如今陡见盛世,心中岂能不喜?虽说李家的血统尚待商榷,但经历了几代的混血之后,汉家的血脉自然是不可置疑的占了上风,这是真正的汉人盛世!
所以他也想融入进去,他不仅仅止满足于在长安东市的酒肆中和酒客们高谈阔论,言说“某将军又平定了西域某国”、“某国王又来长安朝拜圣天子。,他想要到宫廷去,到陛下那里去,去那里领略盛唐的气象,那里才是真正的天下所望。
虽说以他的才气足以等到推举入朝为官,可这并非他所愿,他不想做朝官。然后他又想到盛世之朝必当有盛世之音相配,所以他就化名李龟年入宫做了乐官。
然后他名声大噪。
不仅得到了玄宗的宠幸,还得到了贵妃的“垂青”。出入王侯宅邸,结jiāo天下名士,王维、杜甫、李白都是他的知己良朋。那时候,他最喜欢唱的,就是王维的歌。
可惜盛世之景不长,范阳举旗,宫廷的繁华和长安的雄壮也随之破灭,安史之乱后,他流落江南,在“落花时节”偶遇了当年的长安旧友杜甫。
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让人泪下沾襟。
端木赐的目光忽然悠远起来,盛世气象,盛唐歌舞,当属霓裳羽衣舞。
当年贵妃在大明宫中飘起的裙裾,应该重新飘在千年之后的盛世。
霓裳。
ps:ps:我一直觉得,有些诗句写的很好,只是它太常见了,我们自幼便在吟诵,由于熟悉,反而会忽略了它的美妙。
比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其中的心酸,简直不可付诸于笔墨,只要流泪就好了。
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当为送别诗之最。窃以为其意境不是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比拟的。
或者还有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尽在江南烟雨中”,虽说没有一星半点的华丽辞藻,不像他的《阿房宫赋》那样雕栏玉砌,但实则华丽到了极致,它的语句太简单了,所以就连我也一直没能真正领略它的美妙。直到一次放学后的雨夜,我站在楼梯口看着外面,才忽然顿悟了这句诗的华丽。
还有那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看似漫不经心,只是任谁在春天睡醒后,难道都能吟出这样“天然去雕饰”的美妙文字吗?哪怕是个文盲也能知道它的好。
实在太多,太多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霓裳羽衣曲
端木赐的歌其实唱的还是不错的,毕竟他有一个喜欢唱歌的老师。
当年夫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那人唱的好的话,夫子是一定要请那人再唱一遍的,然后和他一起唱。所谓“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便是如此了。
就连在大病之时他也在唱,“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可见夫子的确是个音乐发烧友……虽说这么形容对夫子有些不敬,但这毕竟是事实。当年夫子在齐国欣赏了《韶》乐,三月不知ròu味。夫子随鲁国乐师师襄子习乐,兢兢业业,其态度让众生汗颜。
所以端木赐一点也不觉得做乐官是贱业,在唐代的时候,“良人”是不会以音乐为职业的,只有“不良人”才会,直到明代还有“乐户”的这一“卑贱”的户籍。端木赐化名李龟年,一反其道而行之,挟琴瑟之术献于天子,cāo宫羽之音游于公卿。
端木赐闭目沉思,把那些或饮酒、或击瑟、或狂吟、或高歌的身影从心神中抹去,只留下一个娇媚的剪影。
他仿佛看见了当年在大明宫中的赐宴中,宫女们往来不绝,在宾客们的矮案上斟酒布菜,然后贵妃娘娘带着一队舞女进殿,伴随着琴瑟的声音,翩翩起舞。
那真是华丽的舞蹈啊,舞女们的白衣像是白云一样,在金殿之上云卷云舒,每一个动作都合乎节拍的韵律,每一句唱词都道尽霓裳的雅意。公卿们看得是如痴如醉。就连高坐在龙椅之上的玄宗陛下也看得摇头晃脑,时不时地饮一口西域来的葡萄酒,手中的琉璃夜光杯几乎要失手落地。
而自己隐身在珠帘之后怀抱琵琶。为贵妃伴奏。
“啊呀!”一声娇呼忽然打断了音律的节拍,舞也停了下来。
端木赐不禁有些生气,是谁这么大煞风景焚琴煮鹤?他凝目望去,只见倾国倾城的玉环正娇嗔着另外一位宫装美人,“梅妃姐姐,你踩到玉环的裙裾了。”
哦,原来是梅妃不小心踩到了在前面领舞的玉环的裙裾。不过或许也不是“不小心”,兴许是故意的也说不定呢?贵妃入宫,梅妃失宠。有些小花招倒也未必不可能。不过梅妃一向贤淑,倒也不至于使弄这般不入流的小手段。
就在二人重新收拾好裙裾,准备重新跳舞之时,玄宗陛下忽然开口。“罢了。歌舞既断,其韵难续,还是留待下次吧。”一副很遗憾的样子。
在座的公卿们也很遗憾,毕竟能见到贵妃娘娘亲自跳舞的机会实在是不多啊,错过了这次,再想要等到下回就不知道要何年何月了,惜哉,惜哉!
端木赐倒是不置可否地放下琵琶。他是梨园宗师,陛下和娘娘经常召他一起排练歌舞。所以他倒是不虞看不到娘娘翩翩的身姿。
“端木老师,端木老师!”一只并不白皙的手掌在眼前乱晃,把端木赐飘到千年之前的思绪给强拉了回来,“你想什么呢,想的这么出神?叫你几遍也不应声。”
端木赐垂下眼睑,“叫我做什么?”
“吃饭啊!”楚心宿理直气壮地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终于到了中午了,我们出去吃怎么样?最近学校附近新开了一家火锅店,看起来还很不错的样子,我们去试试怎么样?也算是给你接风洗尘了。”
我都回国快要一个星期了,你才想起来给我接风洗尘……
端木赐累觉不爱地摆摆手,“算了,我最近身体不舒服,不能吃火锅。你和邱老师去吃吧。”
“哦对,你生病了。”楚心宿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那你的确不能和我们一起出去吃,要不然传染给我们就不好了。”
这话说的……
如果是对秋筱宫同学说这句话,某人的脑袋大概就该搬家了吧……端木赐觉得他大概能知道这小子以后是怎么死了。
楚心宿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办公室,十分嚣张的背影实在是很吸引人,起码很吸引端木赐,因为他发现他很有上去打一闷棍的**……
算了,眼不见心不烦,等某嚣张的背影消失在门口之后,端木赐又回过神开始想《霓裳羽衣舞》的事情了。
中国人是很浪漫的,起码思维是很浪漫的,古代的楚王不过是做了一个很羞羞的梦,居然就演绎出了一段巫山**的美丽故事。每位在日后可以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大英雄,在他们的小时候,都会遇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十分睿智地预见未来。而且老头子们的长相都差不多,端木赐很怀疑那些老头子其实都是一个人……
唐人作为中国人浪漫的巅峰,《霓裳羽衣曲》自然也不会例外,也有一段浪漫……不靠谱的传说。
相传玄宗陛下在某一次入梦后,梦见自己随着一条月华大道步步登天,夜游月宫。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桂树玉立,白兔小奔。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广寒仙子亲自祝贺圣天子万寿千秋。
玄宗陛下醒来后对梦里的情景念念不忘,召太史局的星象官员解梦,得到的答案是仙启。玄宗陛下大喜过望,开始回忆起梦中的歌舞,很希望可以把月宫的情景在他的帝国中重现。于是他就一直在回想,就连白天上朝的时候,他怀里还揣着一支玉笛,一边听大臣读奏本,一边在下面偷偷按玉笛的孔,谱着曲子,最终在贵妃的帮助下,重现了这一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仙家舞乐。
然而“李龟年”却知道,这种说法纯粹是瞎扯淡,无非是几个闲来没事的无聊文人在意吟。
实际上这支舞乐是玄宗陛下在洛阳三乡译向着远远的女儿山眺望,但见山峦起伏,烟云缭绕的时候,遐思万千,幻想纷飞,从而得到了灵感,最终谱出了《霓裳羽衣曲》。
不过这支舞乐的确很有仙家风韵倒是真的,因为这是玄宗陛下为道教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看,当然仙气缭绕。
不过这支曲子在安史之乱后失传,端木赐不忍,又把它重新献给了朝廷,结果又失传。而后南唐李后主凭借其超卓的音乐天赋和小周后又重现了这支歌舞,随后又失传。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并且把这些保存在了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今日的《霓裳羽衣曲》,是根据敦煌藏经洞留存的唐代敦煌曲谱残卷,以及收录有唐代筝曲的日本筝谱集《仁智要录》解译的筝曲,与宋代词人姜夔发现的著名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第一段乐曲组合再编而成的。
拆东补西,面目全非。端木赐之所以没有在出手复现这支曲子,是因为他觉得,除了盛唐,其余的朝代不配演绎这支歌舞。
不过现在应该没问题了……毕竟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啊。
只是谁来当领舞之人呢?当年的领舞是贵妃,现在……
或许苏舞雩不错?端木赐忽然想。
第一百二十八章选妃
世间万物都是相配的,相辅相成才能成就完美。皇帝麾下即便有虎贲百万,也总要有一位韩信来率领不是?就算没有韩信给个周勃也能勉强凑活,实在不行给个樊哙也成啊!千万不敢派个蒋干过来,否则一将无能,可是会累死三军的啊。
古人所谓的“巧fù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大概就是如此了。
如今端木赐祭出了一个超大的法宝,跨越时空,霓裳羽衣舞啊!多大的名头?白居易都写过,有中学文凭的人谁不知道?与之相比几乎同时代的《秦王破阵乐》就弱bào了,虽说在那个时代《秦王破阵乐》已经足够称得上是惊心动魄,威武雄壮,可在21世纪的端木赐眼里,那其实就是一个穿着盔甲,附带歌词的大型广播体cāo而已。
只是级别比较高而已……
不过其与霓裳羽衣舞比起来,《秦王破阵乐》就是一个贵族和暴发户的区别,毕竟如果要单比气象,盛唐的确是要胜过初唐的,而民风士气也从开国时的朴实雄壮,演变成了华丽奢靡,画风根本不同。
尤其是这支歌舞他还曾经付出过极大的心血,亲手催促了它的诞生。更何况这支歌舞当年的演绎者,还是那个姿色不让牡丹,一举一动莫不倾国倾城的贵妃娘娘。于是在不知不觉间,现在在端木赐的心中,对于演绎者的要求也莫名的高了起来。
前面说过,霓裳羽衣舞其实是一个故事,带有一点剧情的。有点像如今的现代舞,不过在形式上则是天差地别。霓裳羽衣曲虽说是中古时代的歌舞。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端木赐却觉得它一点都不过时,而且要胜过现代的任何一支舞蹈。
艺术这种东西是不会过时的。尤其是经典的艺术。唐宋时代的诗词让人如痴如醉,文艺复兴时代的雕塑和壁画让人目眩神迷。像这种美妙的古代艺术,哪怕是再过上一千年,一万年,也绝对不会过时!只要人类还存在传承的文明和基本的审美。
所以端木赐相信,他的霓裳羽衣舞也会有同样的效果,时隔一千年,他又重现了这支美丽的歌舞。当年这朵花在盛唐的大明宫中初绽,让满座的公卿大臣如在云端;如今他把这朵花带进了校园。想让它绽放在这里,效果也必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那个时候他有一个化名,叫李龟年。
端木赐记得那时节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刚刚登基的时候。天下一扫数十年的颓势,国力蒸蒸日上。大唐威名远播四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值此前所未有的盛世,端木赐久已冷寂的心也渐渐活跃起来,想要融入进去。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经历的是什么世道?从汉恒帝年间开始算,天下杀伐不休,豪杰并起,好不容易等司马氏一统天下终结了三国,八王之乱就起来了,接着就是暗无天日的五胡乱华,南北朝数百年,煌煌天朝,被一条大江撕裂成两半。
然后隋文帝杨坚以大魄力强行统一了南北,让天下进入了开皇之治,可惜好景不长,隋炀帝这个败家子继位之后把天下弄得民不聊生,开凿大运河、征伐高句丽,营造东都洛阳,要不是端木赐警觉的快,他早就死在这些事情之中了。
随后天下干戈大起,三十六路烟尘,七十二路反王,几乎杀光了天下人。李唐继位之后也没安生过,每一代的皇位继承充满血腥,干了没多久就改朝换代被“武周”顶替了。宫廷乱象散播到民间,自然也没好事情。
然后就来到了开元,这个封建王朝的顶峰,顶峰之中的顶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诗圣的笔墨,也不足以道尽盛世的繁华。
那是真正的盛世,衣冠风流,人物昂扬。长安城中的汉家子策马奔腾,虽衣衫褴褛但气质勃发,一派大国子民气象。而那些腰缠万贯的胡商胡人,虽家产豪富,却是卑躬屈膝,谦卑至极,连普通的唐人百姓都不敢轻易得罪。这才是汉人的盛世,和那个所谓的“康乾盛世”决不可同日而语,把那个用土豆堆起来的所谓“盛世”和开元盛世比较,是对开元盛世最大的羞辱。
端木赐数百年来眼见汉人寥落,胡人兴起,长江以北尽是夷狄,心中感伤自不用多言。如今陡见盛世,心中岂能不喜?虽说李家的血统尚待商榷,但经历了几代的混血之后,汉家的血脉自然是不可置疑的占了上风,这是真正的汉人盛世!
所以他也想融入进去,他不仅仅止满足于在长安东市的酒肆中和酒客们高谈阔论,言说“某将军又平定了西域某国”、“某国王又来长安朝拜圣天子。,他想要到宫廷去,到陛下那里去,去那里领略盛唐的气象,那里才是真正的天下所望。
虽说以他的才气足以等到推举入朝为官,可这并非他所愿,他不想做朝官。然后他又想到盛世之朝必当有盛世之音相配,所以他就化名李龟年入宫做了乐官。
然后他名声大噪。
不仅得到了玄宗的宠幸,还得到了贵妃的“垂青”。出入王侯宅邸,结jiāo天下名士,王维、杜甫、李白都是他的知己良朋。那时候,他最喜欢唱的,就是王维的歌。
可惜盛世之景不长,范阳举旗,宫廷的繁华和长安的雄壮也随之破灭,安史之乱后,他流落江南,在“落花时节”偶遇了当年的长安旧友杜甫。
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让人泪下沾襟。
端木赐的目光忽然悠远起来,盛世气象,盛唐歌舞,当属霓裳羽衣舞。
当年贵妃在大明宫中飘起的裙裾,应该重新飘在千年之后的盛世。
霓裳。
ps:ps:我一直觉得,有些诗句写的很好,只是它太常见了,我们自幼便在吟诵,由于熟悉,反而会忽略了它的美妙。
比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其中的心酸,简直不可付诸于笔墨,只要流泪就好了。
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当为送别诗之最。窃以为其意境不是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比拟的。
或者还有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尽在江南烟雨中”,虽说没有一星半点的华丽辞藻,不像他的《阿房宫赋》那样雕栏玉砌,但实则华丽到了极致,它的语句太简单了,所以就连我也一直没能真正领略它的美妙。直到一次放学后的雨夜,我站在楼梯口看着外面,才忽然顿悟了这句诗的华丽。
还有那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看似漫不经心,只是任谁在春天睡醒后,难道都能吟出这样“天然去雕饰”的美妙文字吗?哪怕是个文盲也能知道它的好。
实在太多,太多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霓裳羽衣曲
端木赐的歌其实唱的还是不错的,毕竟他有一个喜欢唱歌的老师。
当年夫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那人唱的好的话,夫子是一定要请那人再唱一遍的,然后和他一起唱。所谓“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便是如此了。
就连在大病之时他也在唱,“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可见夫子的确是个音乐发烧友……虽说这么形容对夫子有些不敬,但这毕竟是事实。当年夫子在齐国欣赏了《韶》乐,三月不知ròu味。夫子随鲁国乐师师襄子习乐,兢兢业业,其态度让众生汗颜。
所以端木赐一点也不觉得做乐官是贱业,在唐代的时候,“良人”是不会以音乐为职业的,只有“不良人”才会,直到明代还有“乐户”的这一“卑贱”的户籍。端木赐化名李龟年,一反其道而行之,挟琴瑟之术献于天子,cāo宫羽之音游于公卿。
端木赐闭目沉思,把那些或饮酒、或击瑟、或狂吟、或高歌的身影从心神中抹去,只留下一个娇媚的剪影。
他仿佛看见了当年在大明宫中的赐宴中,宫女们往来不绝,在宾客们的矮案上斟酒布菜,然后贵妃娘娘带着一队舞女进殿,伴随着琴瑟的声音,翩翩起舞。
那真是华丽的舞蹈啊,舞女们的白衣像是白云一样,在金殿之上云卷云舒,每一个动作都合乎节拍的韵律,每一句唱词都道尽霓裳的雅意。公卿们看得是如痴如醉。就连高坐在龙椅之上的玄宗陛下也看得摇头晃脑,时不时地饮一口西域来的葡萄酒,手中的琉璃夜光杯几乎要失手落地。
而自己隐身在珠帘之后怀抱琵琶。为贵妃伴奏。
“啊呀!”一声娇呼忽然打断了音律的节拍,舞也停了下来。
端木赐不禁有些生气,是谁这么大煞风景焚琴煮鹤?他凝目望去,只见倾国倾城的玉环正娇嗔着另外一位宫装美人,“梅妃姐姐,你踩到玉环的裙裾了。”
哦,原来是梅妃不小心踩到了在前面领舞的玉环的裙裾。不过或许也不是“不小心”,兴许是故意的也说不定呢?贵妃入宫,梅妃失宠。有些小花招倒也未必不可能。不过梅妃一向贤淑,倒也不至于使弄这般不入流的小手段。
就在二人重新收拾好裙裾,准备重新跳舞之时,玄宗陛下忽然开口。“罢了。歌舞既断,其韵难续,还是留待下次吧。”一副很遗憾的样子。
在座的公卿们也很遗憾,毕竟能见到贵妃娘娘亲自跳舞的机会实在是不多啊,错过了这次,再想要等到下回就不知道要何年何月了,惜哉,惜哉!
端木赐倒是不置可否地放下琵琶。他是梨园宗师,陛下和娘娘经常召他一起排练歌舞。所以他倒是不虞看不到娘娘翩翩的身姿。
“端木老师,端木老师!”一只并不白皙的手掌在眼前乱晃,把端木赐飘到千年之前的思绪给强拉了回来,“你想什么呢,想的这么出神?叫你几遍也不应声。”
端木赐垂下眼睑,“叫我做什么?”
“吃饭啊!”楚心宿理直气壮地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终于到了中午了,我们出去吃怎么样?最近学校附近新开了一家火锅店,看起来还很不错的样子,我们去试试怎么样?也算是给你接风洗尘了。”
我都回国快要一个星期了,你才想起来给我接风洗尘……
端木赐累觉不爱地摆摆手,“算了,我最近身体不舒服,不能吃火锅。你和邱老师去吃吧。”
“哦对,你生病了。”楚心宿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那你的确不能和我们一起出去吃,要不然传染给我们就不好了。”
这话说的……
如果是对秋筱宫同学说这句话,某人的脑袋大概就该搬家了吧……端木赐觉得他大概能知道这小子以后是怎么死了。
楚心宿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办公室,十分嚣张的背影实在是很吸引人,起码很吸引端木赐,因为他发现他很有上去打一闷棍的**……
算了,眼不见心不烦,等某嚣张的背影消失在门口之后,端木赐又回过神开始想《霓裳羽衣舞》的事情了。
中国人是很浪漫的,起码思维是很浪漫的,古代的楚王不过是做了一个很羞羞的梦,居然就演绎出了一段巫山**的美丽故事。每位在日后可以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大英雄,在他们的小时候,都会遇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十分睿智地预见未来。而且老头子们的长相都差不多,端木赐很怀疑那些老头子其实都是一个人……
唐人作为中国人浪漫的巅峰,《霓裳羽衣曲》自然也不会例外,也有一段浪漫……不靠谱的传说。
相传玄宗陛下在某一次入梦后,梦见自己随着一条月华大道步步登天,夜游月宫。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桂树玉立,白兔小奔。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广寒仙子亲自祝贺圣天子万寿千秋。
玄宗陛下醒来后对梦里的情景念念不忘,召太史局的星象官员解梦,得到的答案是仙启。玄宗陛下大喜过望,开始回忆起梦中的歌舞,很希望可以把月宫的情景在他的帝国中重现。于是他就一直在回想,就连白天上朝的时候,他怀里还揣着一支玉笛,一边听大臣读奏本,一边在下面偷偷按玉笛的孔,谱着曲子,最终在贵妃的帮助下,重现了这一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仙家舞乐。
然而“李龟年”却知道,这种说法纯粹是瞎扯淡,无非是几个闲来没事的无聊文人在意吟。
实际上这支舞乐是玄宗陛下在洛阳三乡译向着远远的女儿山眺望,但见山峦起伏,烟云缭绕的时候,遐思万千,幻想纷飞,从而得到了灵感,最终谱出了《霓裳羽衣曲》。
不过这支舞乐的确很有仙家风韵倒是真的,因为这是玄宗陛下为道教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看,当然仙气缭绕。
不过这支曲子在安史之乱后失传,端木赐不忍,又把它重新献给了朝廷,结果又失传。而后南唐李后主凭借其超卓的音乐天赋和小周后又重现了这支歌舞,随后又失传。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并且把这些保存在了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今日的《霓裳羽衣曲》,是根据敦煌藏经洞留存的唐代敦煌曲谱残卷,以及收录有唐代筝曲的日本筝谱集《仁智要录》解译的筝曲,与宋代词人姜夔发现的著名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第一段乐曲组合再编而成的。
拆东补西,面目全非。端木赐之所以没有在出手复现这支曲子,是因为他觉得,除了盛唐,其余的朝代不配演绎这支歌舞。
不过现在应该没问题了……毕竟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啊。
只是谁来当领舞之人呢?当年的领舞是贵妃,现在……
或许苏舞雩不错?端木赐忽然想。
第一百二十八章选妃
世间万物都是相配的,相辅相成才能成就完美。皇帝麾下即便有虎贲百万,也总要有一位韩信来率领不是?就算没有韩信给个周勃也能勉强凑活,实在不行给个樊哙也成啊!千万不敢派个蒋干过来,否则一将无能,可是会累死三军的啊。
古人所谓的“巧fù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大概就是如此了。
如今端木赐祭出了一个超大的法宝,跨越时空,霓裳羽衣舞啊!多大的名头?白居易都写过,有中学文凭的人谁不知道?与之相比几乎同时代的《秦王破阵乐》就弱bào了,虽说在那个时代《秦王破阵乐》已经足够称得上是惊心动魄,威武雄壮,可在21世纪的端木赐眼里,那其实就是一个穿着盔甲,附带歌词的大型广播体cāo而已。
只是级别比较高而已……
不过其与霓裳羽衣舞比起来,《秦王破阵乐》就是一个贵族和暴发户的区别,毕竟如果要单比气象,盛唐的确是要胜过初唐的,而民风士气也从开国时的朴实雄壮,演变成了华丽奢靡,画风根本不同。
尤其是这支歌舞他还曾经付出过极大的心血,亲手催促了它的诞生。更何况这支歌舞当年的演绎者,还是那个姿色不让牡丹,一举一动莫不倾国倾城的贵妃娘娘。于是在不知不觉间,现在在端木赐的心中,对于演绎者的要求也莫名的高了起来。
前面说过,霓裳羽衣舞其实是一个故事,带有一点剧情的。有点像如今的现代舞,不过在形式上则是天差地别。霓裳羽衣曲虽说是中古时代的歌舞。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端木赐却觉得它一点都不过时,而且要胜过现代的任何一支舞蹈。
艺术这种东西是不会过时的。尤其是经典的艺术。唐宋时代的诗词让人如痴如醉,文艺复兴时代的雕塑和壁画让人目眩神迷。像这种美妙的古代艺术,哪怕是再过上一千年,一万年,也绝对不会过时!只要人类还存在传承的文明和基本的审美。
所以端木赐相信,他的霓裳羽衣舞也会有同样的效果,时隔一千年,他又重现了这支美丽的歌舞。当年这朵花在盛唐的大明宫中初绽,让满座的公卿大臣如在云端;如今他把这朵花带进了校园。想让它绽放在这里,效果也必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