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督造火器(四)
王魁见已经成功吸引到了在场所有工匠的吸引力,便高声道:“自本官以下,组织成立火器督造科,本官担任科长,何武为质量副科长,杨村为人事副科长。也就是说,何武你全权负责火器的质量问题,本官不问你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只要你保证从这个营地里出去的火器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否则的话,济帅怪罪下来,休怪本官用你的人头顶罪。听明白了吗?”
何武赶紧道:“属下明白了”
“这是你的职责,你的权利就是刚才本官说的那两个不问:不问你用什么方法,不问你用什么手段。这下子明白了吧。”
何武大喜:“属下彻底明白了。”
王魁微微一笑,又转向杨村:“杨村,你为人事副科长,所有的人事安排调动,全权由你负责。每日的考绩c最后工钱的结算,赏钱的核发,都以你的汇报为基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杨村心里也是窃喜:“属下明白了。”
“好,既然两位副科长都明白自己的职责了,那么我就来对众位工匠师傅说说你们的事情。”王魁朝着那些用布包着头的工匠们大声道:“你们听了刚才的本官说的话,是不是会很担心。何副科长没日没夜的逼你们干活,而杨副科长拼命压榨你们的工钱?”
底下一片沉默声,但是王魁从工匠们的眼神中能够看出他们的意思。他又继续道:“不过,本官早就想好了,本官要把你们组织起来,搞一个行会,这个行会完全由你们自己组织,自己选出个头儿来,如果何副科长或者杨副科长故意刁难你们,你们就派出个代表来和本官谈谈,本官也很好找,就在这营地里,一日三餐都在里面。你们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来找本官,只要你们说的却是有理有据,本官定然秉公——何副科长c杨副科长,虽然剿匪大业重要,可是千万不要做杀鸡取卵的事情啊。”
何武c杨村两个赶紧赔笑,心想这位大人真是奇怪,不但搞出了许多新词,还把挺简单的事情给搞复杂了。
“至于行会嘛,本官还想和你们聊一聊。本官知道,你们都是手艺人,靠的就是手艺吃饭。这靠手艺吃饭怕得是什么,绝活儿被人学走了。本官虽然是个读书人,可是圣人说得好,这世间上的事情都是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越是小心谨慎保存的绝活儿,越是一不小心就给流传了出去。而且啊,还得整天防贼一样防东防西,搞出什么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婿的规矩来。本官替你们着想,设计出了一个行会,从此以后你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钻研各种绝活儿了。”
行会制度在中国其实并不新鲜,隋唐时代就有发展。在工商业组织大都称“行”,源于街巷上的贩卖摊商,往往一条街上开设的都是同类的店铺,故称“行”,如“织锦行”c“金银行”等,后来就有了所谓的“同行”一词。到了宋代,行会组织更加发展。北宋汴京行会多达数十家,入行者百千人。
不过,在青州,行会距离这些手工业者还很遥远。因此,他们对王魁说的话充满了兴趣。
王魁给他们介绍的行会更多的类似于后世的商业同盟,而在他的构想中,将来会成为一个真正空前的商业托拉斯帝国——以他对东京走马观花的了解,他毫不怀疑以宋朝的生产力水平绝对可以支撑的起这么一个商业的帝国。
他的这个行会,从会员结构上看,包括本城操同一行业的所有匠师。匠师是小生产者,有自己的作坊和生产工具,有帮工和学徒各二三人。学徒经过三至五年升为帮工;帮工经过二至三年可以升为匠师,开业,成为行会会员。这样形成了匠师—帮工—学徒的封建行会等级制度。匠师本人参加劳动,但对学徒c帮工有程度不同的剥削。行会由会员选出若干人组成领导机构,这些人成为行会的上层分子。
而行会的指导原则是就排除竞争,对内是用一切办法来为所有会员提供平等的机会,对外则是为本行业取得垄断地位。为此,王魁给行会制定了极其详细的章程,几乎对会员的一切行为都作了规定和限制。这更主要是为了实现匠师间权益均等,防止彼此之间因技术或者经营手段的不平衡而造成贫富差别——孔夫子说得好啊,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些规定,包括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一c控制原料供应,即由行会统一购买原料分配给各匠师;二c规定帮工和学徒的人数;三c不允许使用超出惯例以外的任何工具和方法进行劳动,如果有工艺改进或者技术革新,必须一体均沾;四c严格控制每个会员的产品数量与质量;五c禁止会员削价销售,防止在出售价格上的竞争,等等。
为了保持自身的垄断地位王魁准备采取以下做法:首先要使得在本城开业的本行业匠师必须入会;其次要把本行业有关技术方面的管辖权掌握在行会手里;然后要力争自己出售产品或掌握产品价格,以免受商人控制;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要在衙门里寻找到他们能够说的上话的代理人——这个人自然责无旁贷的就是王大才子来出任了。
搞完组织工作,接下来自然就是重头戏火药制造了,其实正如后世教科书上说那样,中国是火药的故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研制的火药,都是世界领先水平的。
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炼丹家对于硫磺c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
唐初的名医兼炼丹家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有:硫磺c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他用马兜铃代替了孙思邈方子中的皂角,这两种物质代替碳起燃烧作用的。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这说明炼丹家有意要使药物引起燃烧,以去掉它们的猛毒。
虽然炼丹家知道硫c硝c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是因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时有发生。《太平广记》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隋朝初年,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人。当晚住在那里。半夜杜春子梦中惊醒,看见炼丹炉内有“紫烟穿屋上”,顿时屋子燃烧起来。这可能是炼丹家配置易燃药物时疏忽而引起火灾。还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炼丹书也谈到用硫磺c硝石c雄黄和蜜一起炼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脸和手烧坏了,还直冲屋顶,把房子也烧了。书中告戒炼丹者要防止这类事故发生。这说明唐代的炼丹者已经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c硝c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
不过,虽然唐人就已经搞清楚了火药的基本配方,但是却存在一个重大的缺陷:因为早期的火药发明家都是炼丹的方术士,把丹药的配方都视作成仙的灵丹妙药,因此,对于配方都是极度保密的,也很难传播开来,即便外人知道了几种主要成分,但搞不清楚其中的比例,仍然是一头雾水。
后来,火药从方术士的炼丹房中走出,进入到了民间,成为民间广泛应用的炮仗和焰火,但是其配方却也始终被世代相传的手工业者所保持,其保密程度,足以令后世大牌科技公司的专利顾问们汗颜。
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对于火药的研究都和二百年前一样属于盲人摸象一样的进行。北宋神宗年间,出于对西北战事的需要,火器曾经作为战备物资而被官方下令研究,又恰逢此时,上天赐给了中国一个千年一遇的科研型官员——沈括。他就在他的笔记中对火药做了详细的分析,并从西北战争的现实出发,对火药的运用做了可行性评估,而且还提出了改进火药的建议——可惜的是,由于神宗朝末年的党争一直连绵不断,沈括的建议没有被认真执行下去,而随着西夏的内乱和衰落,西北边境的形势逐渐趋向于有利于宋朝一面,改进火器的想法也被认为是不必要的——武将们总是更倾向于使用他们熟悉的武器,士兵们也认为刀枪棍棒比那些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火器靠谱的多。
就这样,北宋中期昙花一现的火药研究高峰就迅速的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直到王魁把它从汴京神宗朝的国家历史档案馆——显谟阁中借调出来才被重新发现,否则,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这些宝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都将在若干年后毁于金兵入侵时的战火。
王魁翻阅了大量的笔记和实验数据之后发现,之所以宋人不注重火药在战争中未来的潜质,除了因为它是一种尚未得到有效验证的新式武器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宋人的火药配方中硝石的含量偏低,纯度也不够,故其炸伤力不强,其主要功能仍以吓退c燃烧与放毒薰灼敌人为主。
而如果按照后世的硝石75c硫黄10c木炭15的比例配置出来的就完全是另一种东西了,这种火药,就是后世的中世纪终结者,城堡与骑士时代的毁灭者,大名鼎鼎的黑火药。
王魁把这其中的奥秘细细的解说给了新选举出来的火匠行会的几位匠师——他们都是世代制作火药器具的行家,正如王魁所说的,这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只隔了一层窗户纸,只要稍微点一下,就完全透彻了。果然,王魁只把新的比例配方一拿出来,那些匠师无不欢喜雀跃,原来比例就是其中的奥妙啊!
“本官今天给你们的只是一点点甜头而已”王魁微笑着警告他们:“这个配方威力巨大,适用于战场之上,如果不是想聚众谋反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再自己家里的作坊制造这个。等到本次济帅大人的任务完成了,除了赏格之外,本官会另外给你们特色的烟花配方。到那时候你们的烟花c炮仗在京东就是最好的,再加上火匠行会,不怕垄断不了市场,到了那个时候,想不发财都难。但是,如果你们不好好的干活,给我三心二意,或者到了外面做出背叛火匠行会的事情来,那么就休怪本官言之不预了。”
有人说过,最有威慑力的恐吓不是头上长角的恶魔声嘶力竭的恫吓,而是坐在餐桌边优雅绅士风度翩翩的笑言戏语。王魁说这话的时候虽然称得上是笑容可掬,但是那微笑在在场的几个匠师看来,仍然是那么令人不寒而栗。
“小人们一定不管忘记王大人的话,誓死保守行会的秘密。”一个匠师先跳出来表忠心。
另一个也不甘落后:“小人为王大人马首是瞻。”
哟,还知道马首是瞻,是个文化人啊。
其余的几个也都先后表了忠心,各个说的慷慨激昂。王魁满意的点点头:“既然如此,那么别的话我也不多讲。孔圣云,察其言,观其行,诸位,可不要叫本官失望啊。”
“小人们一定齐心努力,把大人交代的事情办好。”这一回他们倒是异口同声。王魁哈哈一笑,仿佛看到了自己异常璀璨辉煌的明天。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何武赶紧道:“属下明白了”
“这是你的职责,你的权利就是刚才本官说的那两个不问:不问你用什么方法,不问你用什么手段。这下子明白了吧。”
何武大喜:“属下彻底明白了。”
王魁微微一笑,又转向杨村:“杨村,你为人事副科长,所有的人事安排调动,全权由你负责。每日的考绩c最后工钱的结算,赏钱的核发,都以你的汇报为基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杨村心里也是窃喜:“属下明白了。”
“好,既然两位副科长都明白自己的职责了,那么我就来对众位工匠师傅说说你们的事情。”王魁朝着那些用布包着头的工匠们大声道:“你们听了刚才的本官说的话,是不是会很担心。何副科长没日没夜的逼你们干活,而杨副科长拼命压榨你们的工钱?”
底下一片沉默声,但是王魁从工匠们的眼神中能够看出他们的意思。他又继续道:“不过,本官早就想好了,本官要把你们组织起来,搞一个行会,这个行会完全由你们自己组织,自己选出个头儿来,如果何副科长或者杨副科长故意刁难你们,你们就派出个代表来和本官谈谈,本官也很好找,就在这营地里,一日三餐都在里面。你们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来找本官,只要你们说的却是有理有据,本官定然秉公——何副科长c杨副科长,虽然剿匪大业重要,可是千万不要做杀鸡取卵的事情啊。”
何武c杨村两个赶紧赔笑,心想这位大人真是奇怪,不但搞出了许多新词,还把挺简单的事情给搞复杂了。
“至于行会嘛,本官还想和你们聊一聊。本官知道,你们都是手艺人,靠的就是手艺吃饭。这靠手艺吃饭怕得是什么,绝活儿被人学走了。本官虽然是个读书人,可是圣人说得好,这世间上的事情都是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越是小心谨慎保存的绝活儿,越是一不小心就给流传了出去。而且啊,还得整天防贼一样防东防西,搞出什么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婿的规矩来。本官替你们着想,设计出了一个行会,从此以后你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钻研各种绝活儿了。”
行会制度在中国其实并不新鲜,隋唐时代就有发展。在工商业组织大都称“行”,源于街巷上的贩卖摊商,往往一条街上开设的都是同类的店铺,故称“行”,如“织锦行”c“金银行”等,后来就有了所谓的“同行”一词。到了宋代,行会组织更加发展。北宋汴京行会多达数十家,入行者百千人。
不过,在青州,行会距离这些手工业者还很遥远。因此,他们对王魁说的话充满了兴趣。
王魁给他们介绍的行会更多的类似于后世的商业同盟,而在他的构想中,将来会成为一个真正空前的商业托拉斯帝国——以他对东京走马观花的了解,他毫不怀疑以宋朝的生产力水平绝对可以支撑的起这么一个商业的帝国。
他的这个行会,从会员结构上看,包括本城操同一行业的所有匠师。匠师是小生产者,有自己的作坊和生产工具,有帮工和学徒各二三人。学徒经过三至五年升为帮工;帮工经过二至三年可以升为匠师,开业,成为行会会员。这样形成了匠师—帮工—学徒的封建行会等级制度。匠师本人参加劳动,但对学徒c帮工有程度不同的剥削。行会由会员选出若干人组成领导机构,这些人成为行会的上层分子。
而行会的指导原则是就排除竞争,对内是用一切办法来为所有会员提供平等的机会,对外则是为本行业取得垄断地位。为此,王魁给行会制定了极其详细的章程,几乎对会员的一切行为都作了规定和限制。这更主要是为了实现匠师间权益均等,防止彼此之间因技术或者经营手段的不平衡而造成贫富差别——孔夫子说得好啊,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些规定,包括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一c控制原料供应,即由行会统一购买原料分配给各匠师;二c规定帮工和学徒的人数;三c不允许使用超出惯例以外的任何工具和方法进行劳动,如果有工艺改进或者技术革新,必须一体均沾;四c严格控制每个会员的产品数量与质量;五c禁止会员削价销售,防止在出售价格上的竞争,等等。
为了保持自身的垄断地位王魁准备采取以下做法:首先要使得在本城开业的本行业匠师必须入会;其次要把本行业有关技术方面的管辖权掌握在行会手里;然后要力争自己出售产品或掌握产品价格,以免受商人控制;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要在衙门里寻找到他们能够说的上话的代理人——这个人自然责无旁贷的就是王大才子来出任了。
搞完组织工作,接下来自然就是重头戏火药制造了,其实正如后世教科书上说那样,中国是火药的故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研制的火药,都是世界领先水平的。
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炼丹家对于硫磺c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
唐初的名医兼炼丹家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有:硫磺c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他用马兜铃代替了孙思邈方子中的皂角,这两种物质代替碳起燃烧作用的。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这说明炼丹家有意要使药物引起燃烧,以去掉它们的猛毒。
虽然炼丹家知道硫c硝c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是因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时有发生。《太平广记》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隋朝初年,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人。当晚住在那里。半夜杜春子梦中惊醒,看见炼丹炉内有“紫烟穿屋上”,顿时屋子燃烧起来。这可能是炼丹家配置易燃药物时疏忽而引起火灾。还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炼丹书也谈到用硫磺c硝石c雄黄和蜜一起炼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脸和手烧坏了,还直冲屋顶,把房子也烧了。书中告戒炼丹者要防止这类事故发生。这说明唐代的炼丹者已经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c硝c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
不过,虽然唐人就已经搞清楚了火药的基本配方,但是却存在一个重大的缺陷:因为早期的火药发明家都是炼丹的方术士,把丹药的配方都视作成仙的灵丹妙药,因此,对于配方都是极度保密的,也很难传播开来,即便外人知道了几种主要成分,但搞不清楚其中的比例,仍然是一头雾水。
后来,火药从方术士的炼丹房中走出,进入到了民间,成为民间广泛应用的炮仗和焰火,但是其配方却也始终被世代相传的手工业者所保持,其保密程度,足以令后世大牌科技公司的专利顾问们汗颜。
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对于火药的研究都和二百年前一样属于盲人摸象一样的进行。北宋神宗年间,出于对西北战事的需要,火器曾经作为战备物资而被官方下令研究,又恰逢此时,上天赐给了中国一个千年一遇的科研型官员——沈括。他就在他的笔记中对火药做了详细的分析,并从西北战争的现实出发,对火药的运用做了可行性评估,而且还提出了改进火药的建议——可惜的是,由于神宗朝末年的党争一直连绵不断,沈括的建议没有被认真执行下去,而随着西夏的内乱和衰落,西北边境的形势逐渐趋向于有利于宋朝一面,改进火器的想法也被认为是不必要的——武将们总是更倾向于使用他们熟悉的武器,士兵们也认为刀枪棍棒比那些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火器靠谱的多。
就这样,北宋中期昙花一现的火药研究高峰就迅速的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直到王魁把它从汴京神宗朝的国家历史档案馆——显谟阁中借调出来才被重新发现,否则,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这些宝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都将在若干年后毁于金兵入侵时的战火。
王魁翻阅了大量的笔记和实验数据之后发现,之所以宋人不注重火药在战争中未来的潜质,除了因为它是一种尚未得到有效验证的新式武器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宋人的火药配方中硝石的含量偏低,纯度也不够,故其炸伤力不强,其主要功能仍以吓退c燃烧与放毒薰灼敌人为主。
而如果按照后世的硝石75c硫黄10c木炭15的比例配置出来的就完全是另一种东西了,这种火药,就是后世的中世纪终结者,城堡与骑士时代的毁灭者,大名鼎鼎的黑火药。
王魁把这其中的奥秘细细的解说给了新选举出来的火匠行会的几位匠师——他们都是世代制作火药器具的行家,正如王魁所说的,这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只隔了一层窗户纸,只要稍微点一下,就完全透彻了。果然,王魁只把新的比例配方一拿出来,那些匠师无不欢喜雀跃,原来比例就是其中的奥妙啊!
“本官今天给你们的只是一点点甜头而已”王魁微笑着警告他们:“这个配方威力巨大,适用于战场之上,如果不是想聚众谋反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再自己家里的作坊制造这个。等到本次济帅大人的任务完成了,除了赏格之外,本官会另外给你们特色的烟花配方。到那时候你们的烟花c炮仗在京东就是最好的,再加上火匠行会,不怕垄断不了市场,到了那个时候,想不发财都难。但是,如果你们不好好的干活,给我三心二意,或者到了外面做出背叛火匠行会的事情来,那么就休怪本官言之不预了。”
有人说过,最有威慑力的恐吓不是头上长角的恶魔声嘶力竭的恫吓,而是坐在餐桌边优雅绅士风度翩翩的笑言戏语。王魁说这话的时候虽然称得上是笑容可掬,但是那微笑在在场的几个匠师看来,仍然是那么令人不寒而栗。
“小人们一定不管忘记王大人的话,誓死保守行会的秘密。”一个匠师先跳出来表忠心。
另一个也不甘落后:“小人为王大人马首是瞻。”
哟,还知道马首是瞻,是个文化人啊。
其余的几个也都先后表了忠心,各个说的慷慨激昂。王魁满意的点点头:“既然如此,那么别的话我也不多讲。孔圣云,察其言,观其行,诸位,可不要叫本官失望啊。”
“小人们一定齐心努力,把大人交代的事情办好。”这一回他们倒是异口同声。王魁哈哈一笑,仿佛看到了自己异常璀璨辉煌的明天。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