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三千界最新章节 > 三千界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 章

  好酒,即命人掘陈酿以宴宾客,待酒坛出土置于宴厅,去其泥头,顿时芳香扑来、浸润心脾,众人争相尝饮,无不为其晶莹瑰丽之色、甘洌爽口之味所倒,席上骚人不禁赞道:“地埋女儿红,闺阁出仙童”,众客称好!此后,隔壁邻居,远远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儿时,就酿酒埋藏,嫁女时就掘酒请客,形成了风俗。此后千百年间,古绍兴一带逐渐形成“生女必酿女儿酒,嫁女必饮女儿红”的习俗。

  后来,连生男孩子时,也依照着酿酒、埋酒,盼儿子中状元时庆贺饮用,所以,这酒又叫“状元红”。“女儿红”、“状元红”都是经过长期储藏的陈年老酒。这酒实在太香太好喝了,因此,人们都把这种酒当名贵的礼品来赠送了。

  镜湖

  鉴湖原名镜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鉴湖还有长湖、庆湖、贺家湖、贺监湖等别名。鉴湖水质特佳,驰名中外的绍兴老酒,即用此湖水酿造。鉴湖湖面宽阔,水势浩淼,泛舟其中,近处碧波映照,远处青山重叠,有在镜中游之感。

  鉴湖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为之增色。湖东岸有马臻之墓,他发动民众兴修水利,却得罪了豪绅,被诬告致死,后来会稽百姓设法把他的遗骸运回,安葬于鉴湖之畔,建墓立庙,永久祭扫。墓在鉴湖东跨湖桥下,后依鉴湖,前临旷野,墓前有石坊一座,上刻“利济王墓”(利济王”为北宋仁宗所赐)四个大字。墓碑上刻有:“敕封利济王东汉会稽郡太守马公之墓”,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墓时所立。墓东侧有马大守庙,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现存前殿、大殿和左右厢,为晚清建筑。

  湖在唐中叶之后逐渐淤积。北宋中期以后,豪家在湖上建筑堤堰,筑湖垦田,湖面积大大减少。北宋末围湖最盛时终于为成田。到元代仅少数特别低洼处还保留着潴水,鉴湖已经名存实亡。今零星散布的芝塘湖、百家湖、鉴湖、百塔湖、洋牌湖等都是古鉴湖的残迹。

  鉴湖水质极佳,驰名中外的绍兴酒就用鉴湖水酿制。鉴湖所在的绍兴,距杭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处,其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越国都城,称“越池”。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南逃,曾在此暂住,取“绍祚中兴”之义,改越州为绍兴,而得名至今。

  乌蓬船

  船蓬黑色的小船,盛行于浙江绍兴,划时双手划单桨,双脚踩橹,行驶很平衡。是古时主要水上jiāo通工具。

  处州

  处州,浙江省丽水市的古称,始名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至明洪年间,改为处州府。

  古人常以天上的星宿来指配州郡,而丽水地处少微星座,少微星共有四颗星,最南一颗星名为处士星,所以就以处州为州名。据明代的《名胜志》载:“隋开皇九年,处土星见于分野,因置处州。

  东汉属松阳县。隋开皇九年(589)析置括苍县。唐大历十四年(779年)改为丽水县。1986年撤消丽水县。设立县级丽水市。2000年撤销县级丽水市,设立莲都区。2000年7月19日撤销行署建制,设丽水市,辖莲都区、龙泉市和青田、缙云、景宁、云和、庆元、遂昌、松阳。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改为括州,779年改为处州。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为处州路,1359年改为安南府,随后改为处州府。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起,处州府辖丽水、松阳、景宁、缙云、青田、遂昌、庆元、宣平、云和、龙泉10县。

  仙都及仙都洞天

  仙都,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避暑休闲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一个山明水秀、景物优美、气候宜人的游览胜地。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

  鼎湖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的地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个天下奇观。

  芙蓉峡

  芙蓉峡,从鼎湖峰沿好溪上行三四公里,渡溪入山谷,两侧峭壁通体漆黑,整座山体又如钢铁铸成的石城堡。越往里走,峭壁愈高,山谷愈窄。最狭处,中裂如门,仅容一人穿过,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叫铁门峡。电影《阿诗玛》中,阿黑张弓shè穿山崖的镜头就取于此。入内又是一洞天,四周高崖围立,中间绿草成茵,叫紫芝坞,相传是东海八仙饮山泉尝紫芝之处。坞内有屋基一座,是明代四位高人结庐隐居的遗址。

  步虚山

  步虚山是鼎湖峰的后山。它东西走向,

  东接高天坪,西为石笋漏,南为下官坑,北俯板堰,海拔高364米(步虚,道家名词,道教斋醮中道士在醮坛上边赞诵边步行的仪式动作)。它的西头原与鼎湖峰为一体,形成于白垩世晚期,后经流水的冲刷和寒暑风化(垂直节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离,形成许许多多尖柱状的石柱。

  鼎湖峰就是其中最高最大的石峰,故步虚山,西端俗称石笋漏与石侧漏。元《仙都志》云“步虚山,在仙都山前,正与玉虚宫相对,叠嶂倚空,群峰掩映,……古老云黄帝尝炼丹之所。云‘缙云堂,即三天子都’。山巅平敞,有若坛,是其地也。”北宋铁面御史衢州赵忭有诗云“妙峰高处即仙居,多为朝真作步虚。却是清风明月夜,一声倾听属樵夫。”

  凌虚洞

  步虚山,奇峰嶙峋。在步虚亭下悬崖陡壁间,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远眺如蚁巢,近看如蛋窝,有的直径

  不逾一寸,有的足有二三尺;个个坚硬似铁,油黑发亮,其重异常。这大大小小石蛋之间,组成了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洞壑。据地质专家考察后认为:步虚山斯原来是个小小的火山口,当喷发结束前夕,洞口立即被回填的岩浆牢牢封住。这时管道内高速运动的炽热岩浆,裹着沙石,纷纷滚动变成球形。当火山停喷骤然冷却时,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熔岩球,球泡和石泡。后来历经过一亿多年的流水冲刷和自然风化,火山口通道内壁也逐渐破裂坍落,慢慢露出这古怪而神奇的洞壑来。由于地处高踞云空的峭壁之上,且无藤蔓可攀,是蝙蛹栖生的地方,故称蝙蝠洞。人们游到此,可望而不可及,以为这就是登天入仙之处,故也叫凌虚洞。

  杭州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后属吴,越灭吴后,复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宗教,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

  宋代: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chā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断桥残雪:

  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

  白堤全长1千米,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明代堤上广植桃柳,又称十锦塘。堤上内层是垂柳,外层是碧桃。

  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yīn;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在白堤东端断桥。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

  “出钱塘门,循湖而行,人白沙堤。第一桥曰断桥,界于前后湖之中。水光滟潋,桥影倒浸,如玉腰金背。凡探梅孤山,蜡屐过此,辄值春雪未消。葛岭一带,楼台高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彻,不啻玉山上行。昔人称诗思在灞桥雪中,此较更胜。”

  清《湖山便览》卷二:

  “断桥残雪亭在断桥北。宋陈清波有《断桥残雪图》。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四字为西湖十景之一。四十一年有司勒石建亭于此。

  孤山:

  孤山,山虽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地。

  孤山既是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南麓有文澜阁、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馆和中山公园,山顶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东北坡有放鹤亭等。其中放鹤亭是为纪念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鹤子之传说。亭外广植梅花,为湖上赏梅胜地。

  雷峰塔:

  雷峰塔坐落于净慈寺北,南屏支脉夕照峰,亦称雷峰上。系吴越国王钱弘为庆黄妃得子而建,亦称“黄妃塔”。八面五层楼阁,这是一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芯砖砌,塔檐、平座游廊、栏杆等为木构。塔内壁每面均嵌《华严经》刻石,塔下辟地宫,供奉金洞罗汉。

  龙山:

  玉皇山(237米),地处西湖与钱塘江之间原名龙山,远望如巨龙横卧,雄姿俊法,风起云涌时,但见湖山空阔,江天浩瀚,境界壮伟高远,史称"万山之祖".与凤凰山首尾相连,有“龙飞凤舞”的美称。每年农历春节至清明的一段时间,杭嘉湖和苏州无锡的香客蜂拥而至,福星观龙殿前香烟缭绕,人头攒动,盛况空前,成为山上的一大景观。平日里上山健身游览的人群,从清晨到傍晚络绎不绝,是一座深受百姓喜爱的旅游休闲名山,也是新西湖十景之一“玉皇飞云”所在地。

  玉皇山,唐代取名玉柱峰,五代改名育王山.相传五代吴越国王钱曾迎明州(今宁波)阿育王寺的舍利置放次山,故名.宋代后,又名玉龙山、龙山、天真山等.明代创建福星观,开始供奉玉皇大帝,始名玉皇山.山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荟萃,有六十四景之称.山顶除福星观外,新建登云阁,江湖一览亭;南宋的白玉蟾井、天一池、日月池;山腰有紫来洞、七星缸以及慈云洞、五代石刻等景点.

  紫来洞位于玉皇山腰,原为小石洞.是清代福星观道长紫东用人工依势开辟而成,又名飞龙洞.特点是洞中有洞,深邃幽奇,湿润凉爽,是夏日消暑胜地.斜壁上写有"紫气东来"四个大字,巧妙地嵌入紫来二字,同时起洞名为紫来洞.洞口削壁,上有仅容一人的石级游人都喜横身通过.现在这里新辟钱坤宫现代电子激光景观,内设有"仙女散花"、"灵霄殿"、"姜太公掉鱼"、"观世音菩萨"等佛、道传说中人物故事.还新添吴越文化展,以精美传神的东阳木雕技艺,彩绘了"封王创吴越"、"三扩杭州城"、"shè潮筑海塘"、"无水则无民"、"国泰民也安"等吴越王钱治国保民的史迹.

  峰峦峻秀,景色优美

  玉皇山峰峦峻秀,奇石异洞,竹树jiāo翠。在山腰紫来洞前,可俯瞰南宋皇帝亲身躬耕的“八卦田”;在山巅,有内看西子,外眺钱江,西望群山的“江湖一览阁”与“登云阁”。农历八月在山上可远观气势澎湃的江潮奇观。著名洞景紫来洞,上下三层、洞中有洞,深不可测。洞中常年紫气笼罩,yīn凉潮湿。洞顶豁口旁有古人据yīn阳八卦之说用以镇压杭城火魔的七星缸。一旁七星亭上的一副对联写得好:

  七星缸,八卦田,紫来洞天,皆神工奇构;

  东浙潮,西湖景,龙山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