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五章:上海风云(四)
这回,陈友仁打出的对日绝交口号,引来大批民众的叫好声,却也引来党内一片骂声。二月天提供更快更新2yt尤其是蒋介石一开口,国民党内倾蒋派系就好似得到了皇帝口谕一般,纷纷公开开骂。
好在这时,远在云南的胡明华发出通电,表示坚决支持外交部对日绝交的主张。有了第一位出面支持自己的军阀,说不得支持自己的电文很快就会络绎不绝,想到这陈友仁信心不禁大增,也让孙科喜出望外。
胡明华认为,陈友仁的主张并非没有道理,中国人一门心思想让各国干涉,让列强强硬制裁日本,以夷制夷,原则上是对的,说到底,在此时的国际环境之下,中国和日本全面开战的确不妥,中国需要时间来整合内部。
即使不全面开战,至少也要在口头上有所表示。否则,列强会认为:你中国说自己受到日本的侵略,可你自己对日本怎么还是眉来眼去的呢其实,仅仅在一年之后,南京政府不少人也同样提议对日绝交,包括当时的外交部长也纷纷赞成对日绝交。比如伍朝枢就说过,“非对日绝交不能表示我国自重人格,而引起列强之注意。”可见,对日绝交并不是什么很傻很天真的愤青主张。而且陈友仁自己在政府会议上也讲得很明白,“对日绝交并非与日开战,乃一种引起国际间同情之手段而已。”
然而,同样的主张,不同的人提,效果是不一样的,而陈友仁肯定不是自己人,这就是根本的区别。所以,在蒋介石看来,陈友仁的对日绝交,根本就是胡汉民借外侮反蒋的“阴谋”。既然是“阴谋”,那就必须挫败。
一个月前,胡汉民等广东派携党内大佬们逼迫蒋介石下台,那是何等的威势,一个月后,蒋介石已经成了下野之身,说起来一点官职都没有的蒋介石,在下野后,又凭什么扭转乾坤,去挫败胡汉民的“阴谋”呢
胡明华的通电虽然在民间引起极大共鸣。不过并没有扭转国民党内的反对派的优势,这些人,包括蒋介石好像都没有看到过胡明华的通电,把火力一致对准陈友仁和孙科,就是不提胡明华一个字。搞得胡明华十分没面子,本想再次发出通电,被徐汉乾c胡瑛等人劝阻,胡明华只好怏怏作罢。
下野,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失败的表现。军阀混战,战败者被迫宣布下野,不问政事,这是中国的传统。然而蒋介石不一样,下野对他来说,仅仅是种以退为进的手段而已。
就拿这次下野来说,看起来广东派气势汹汹,但蒋介石看得很明白,这群人除了反蒋是共同目标外,其他方面却是相互勾心斗角,矛盾重重。
对蒋介石来说,他只要保持自己的政治军队团体不离心,他就可以置身冲突之外,随时来收拾这个残局。只要军队在手,政权丢了还能拿回来。
果然,蒋介石转身下野,交出政权,一根肉骨头丢出去,广东派很快就四分五裂。胡汉民想据西南遥控南京,和一心想当南京政府老大的孙科闹起了矛盾。而汪精卫在上海突击选出了十名汪记中央委员,这明显是汪精卫在发展势力,准备在选举政治领袖时发力,这自然又遭到胡汉民的指责。仅仅一个月,广东派就连貌合神离都做不到了,互相骂街的事情也多了起来。
国民党内三大常委,蒋介石c胡汉民c汪精卫。实力最强的还是蒋介石,他牢牢掌握着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又有党内部分元老支持。实力次之的,是胡汉民,他在党内的声望自然不用说了,而且他也有两广军队的支持,虽然枪杆子少了点,但毕竟也是实力派。而实力最差的,就是汪精卫了,以前支持他的军队,张发奎也好,冯玉祥c唐生智也好,都被蒋介石打成了光杆司令,他也就只能靠着一群中央委员为他摇旗呐喊。
三大常委,谁都没能力单独控制大局,要破局,必然要两人联合才能赢得党内大多数的支持。而最急于找出路,出价最低也最容易妥协的,就是汪精卫,因为他本钱最小。这一切,蒋介石看得也是明明白白,在蒋介石下野前,双方就已经开始了合作的试探。
不过,汪精卫和蒋介石唱了多年对台戏,这边骂对方是独夫民贼,那边把对方开除出党。两边要合作,总不能啥都没说法,闷声不响就复合了。那之前的互相指责不就成了笑话了吗重新合作,总得要找出共同点来,让大家相信,两个仇人把酒言欢,不是为了权力分配达成妥协,而是为国为民。
正好,外交部长陈友仁认为应该对日绝交,蒋介石先出头把陈友仁大骂一顿,指责陈友仁,“如绝交即为宣而不战,则国必危亡”。
汪精卫马上迅速跟上称:“我必反对一种论调,这种论调就是所谓的主战派,试问一个刚刚图谋强盛的中国,来与已经强盛的日本为敌,这不是以国家及民族为儿戏吗”。
不过,汪精卫讲话的关键,还在后面这句话:我看了蒋先生辞职后的一篇告国人的文字,即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的演讲,认为蒋先生与我同心,余愿与蒋先生精诚合作,共赴国难,挽大厦于将倾。
就这样,把对日绝交政策骂成是“国必危亡”的危机,那么下野的蒋介石重新出山,就不是争夺权力,而变成力挽狂澜了。而汪精卫也可以自然而然的以阻止对日绝交政策,同心抒国难为理由,完成由蒋介石的仇敌到合作伙伴的华丽转身。
17日,两个从北伐开始就相互对抗,互相视为仇敌的超级大佬在杭州相会。谈笑间,在风景旖旎的杭州西子湖畔,国民党的一场权力重组就此敲定。接下去的一切自然都是走过场而已。
只不过,让他们都没想到的是,先是日本僧人死亡,接着日本人又烧了三友实业社,21日,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又向上海市长吴铁城提出道歉c惩凶c赔偿c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
这一切打乱了蒋介石和汪精卫商定的夺权步骤,这时候实在不是动手的好时机,除非孙科自己下台。
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的同一天,外交部长陈友仁以他独有的方式,弃职而去,并发表声明痛骂蒋介石。然而,除了遭到撤职和党内惩戒处分,他什么都无法改变。勉强能帮孙科撑起门面的外交部长辞职,财政又无法维持,外交政策又被蒋汪联手否决,行政院长孙科的日子也到了头,他也只能黯然下台,由汪精卫接过了行政院长这把金交椅。
可就在国民党内权力争夺白热化的时候,那边上海的日本人却没停下脚步。就在蒋介石准备以胜利者的姿态重回南京时,燃烧的导火索终于烧到了上海这只火药桶的边缘。
虽然还不知道日本政府已经拟定了对华的新方针,但是看到这份照会,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官员们都意识到,日本人这回,包括政府,那是真想闹事了。
而上海市政府还发现,从25日开始,居住在虹口c闸北一带的的日本侨民大批迁移往法租界,一些日本侨民还在陆战队司令部领取枪支弹药,日本陆战队在租界街头设置铁丝网,堆放沙袋。所有的迹象表明,日本人可不是只打算吓吓你的,那时真想玩真的了。
不过,在蒋介石和汪精卫看来,上海科不是北蒙和东北,这里可是中华民国的经济中心,江浙一带打烂了,那可不得了。只是,日本人咄咄逼人,欺人太甚,丝毫不给国民政府一点颜面,这让蒋介石着实气愤难耐。
不过,在怎么气愤也得忍,上海一打,日本人侵占东北就更有借口了,何况他现在就是想打,也抽不出兵力和日本人打。不能打,那就只能暂时忍耐退让,让日本人找不到借口。
此时驻守上海的,是陈铭枢c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对这些广东兵蒋介石向来没有好感,让他们留在上海,很难保证不出事。
暂时还没有正式回到南京履职的蒋介石,一面指示何应钦以军政部的名义下令十九路军撤防上海,一面急电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说服蔡廷锴避免与日军冲突,并调宪兵第16团接替上海第19路军防务。
没有下一章了,先看看别的吧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好在这时,远在云南的胡明华发出通电,表示坚决支持外交部对日绝交的主张。有了第一位出面支持自己的军阀,说不得支持自己的电文很快就会络绎不绝,想到这陈友仁信心不禁大增,也让孙科喜出望外。
胡明华认为,陈友仁的主张并非没有道理,中国人一门心思想让各国干涉,让列强强硬制裁日本,以夷制夷,原则上是对的,说到底,在此时的国际环境之下,中国和日本全面开战的确不妥,中国需要时间来整合内部。
即使不全面开战,至少也要在口头上有所表示。否则,列强会认为:你中国说自己受到日本的侵略,可你自己对日本怎么还是眉来眼去的呢其实,仅仅在一年之后,南京政府不少人也同样提议对日绝交,包括当时的外交部长也纷纷赞成对日绝交。比如伍朝枢就说过,“非对日绝交不能表示我国自重人格,而引起列强之注意。”可见,对日绝交并不是什么很傻很天真的愤青主张。而且陈友仁自己在政府会议上也讲得很明白,“对日绝交并非与日开战,乃一种引起国际间同情之手段而已。”
然而,同样的主张,不同的人提,效果是不一样的,而陈友仁肯定不是自己人,这就是根本的区别。所以,在蒋介石看来,陈友仁的对日绝交,根本就是胡汉民借外侮反蒋的“阴谋”。既然是“阴谋”,那就必须挫败。
一个月前,胡汉民等广东派携党内大佬们逼迫蒋介石下台,那是何等的威势,一个月后,蒋介石已经成了下野之身,说起来一点官职都没有的蒋介石,在下野后,又凭什么扭转乾坤,去挫败胡汉民的“阴谋”呢
胡明华的通电虽然在民间引起极大共鸣。不过并没有扭转国民党内的反对派的优势,这些人,包括蒋介石好像都没有看到过胡明华的通电,把火力一致对准陈友仁和孙科,就是不提胡明华一个字。搞得胡明华十分没面子,本想再次发出通电,被徐汉乾c胡瑛等人劝阻,胡明华只好怏怏作罢。
下野,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失败的表现。军阀混战,战败者被迫宣布下野,不问政事,这是中国的传统。然而蒋介石不一样,下野对他来说,仅仅是种以退为进的手段而已。
就拿这次下野来说,看起来广东派气势汹汹,但蒋介石看得很明白,这群人除了反蒋是共同目标外,其他方面却是相互勾心斗角,矛盾重重。
对蒋介石来说,他只要保持自己的政治军队团体不离心,他就可以置身冲突之外,随时来收拾这个残局。只要军队在手,政权丢了还能拿回来。
果然,蒋介石转身下野,交出政权,一根肉骨头丢出去,广东派很快就四分五裂。胡汉民想据西南遥控南京,和一心想当南京政府老大的孙科闹起了矛盾。而汪精卫在上海突击选出了十名汪记中央委员,这明显是汪精卫在发展势力,准备在选举政治领袖时发力,这自然又遭到胡汉民的指责。仅仅一个月,广东派就连貌合神离都做不到了,互相骂街的事情也多了起来。
国民党内三大常委,蒋介石c胡汉民c汪精卫。实力最强的还是蒋介石,他牢牢掌握着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又有党内部分元老支持。实力次之的,是胡汉民,他在党内的声望自然不用说了,而且他也有两广军队的支持,虽然枪杆子少了点,但毕竟也是实力派。而实力最差的,就是汪精卫了,以前支持他的军队,张发奎也好,冯玉祥c唐生智也好,都被蒋介石打成了光杆司令,他也就只能靠着一群中央委员为他摇旗呐喊。
三大常委,谁都没能力单独控制大局,要破局,必然要两人联合才能赢得党内大多数的支持。而最急于找出路,出价最低也最容易妥协的,就是汪精卫,因为他本钱最小。这一切,蒋介石看得也是明明白白,在蒋介石下野前,双方就已经开始了合作的试探。
不过,汪精卫和蒋介石唱了多年对台戏,这边骂对方是独夫民贼,那边把对方开除出党。两边要合作,总不能啥都没说法,闷声不响就复合了。那之前的互相指责不就成了笑话了吗重新合作,总得要找出共同点来,让大家相信,两个仇人把酒言欢,不是为了权力分配达成妥协,而是为国为民。
正好,外交部长陈友仁认为应该对日绝交,蒋介石先出头把陈友仁大骂一顿,指责陈友仁,“如绝交即为宣而不战,则国必危亡”。
汪精卫马上迅速跟上称:“我必反对一种论调,这种论调就是所谓的主战派,试问一个刚刚图谋强盛的中国,来与已经强盛的日本为敌,这不是以国家及民族为儿戏吗”。
不过,汪精卫讲话的关键,还在后面这句话:我看了蒋先生辞职后的一篇告国人的文字,即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的演讲,认为蒋先生与我同心,余愿与蒋先生精诚合作,共赴国难,挽大厦于将倾。
就这样,把对日绝交政策骂成是“国必危亡”的危机,那么下野的蒋介石重新出山,就不是争夺权力,而变成力挽狂澜了。而汪精卫也可以自然而然的以阻止对日绝交政策,同心抒国难为理由,完成由蒋介石的仇敌到合作伙伴的华丽转身。
17日,两个从北伐开始就相互对抗,互相视为仇敌的超级大佬在杭州相会。谈笑间,在风景旖旎的杭州西子湖畔,国民党的一场权力重组就此敲定。接下去的一切自然都是走过场而已。
只不过,让他们都没想到的是,先是日本僧人死亡,接着日本人又烧了三友实业社,21日,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又向上海市长吴铁城提出道歉c惩凶c赔偿c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
这一切打乱了蒋介石和汪精卫商定的夺权步骤,这时候实在不是动手的好时机,除非孙科自己下台。
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的同一天,外交部长陈友仁以他独有的方式,弃职而去,并发表声明痛骂蒋介石。然而,除了遭到撤职和党内惩戒处分,他什么都无法改变。勉强能帮孙科撑起门面的外交部长辞职,财政又无法维持,外交政策又被蒋汪联手否决,行政院长孙科的日子也到了头,他也只能黯然下台,由汪精卫接过了行政院长这把金交椅。
可就在国民党内权力争夺白热化的时候,那边上海的日本人却没停下脚步。就在蒋介石准备以胜利者的姿态重回南京时,燃烧的导火索终于烧到了上海这只火药桶的边缘。
虽然还不知道日本政府已经拟定了对华的新方针,但是看到这份照会,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官员们都意识到,日本人这回,包括政府,那是真想闹事了。
而上海市政府还发现,从25日开始,居住在虹口c闸北一带的的日本侨民大批迁移往法租界,一些日本侨民还在陆战队司令部领取枪支弹药,日本陆战队在租界街头设置铁丝网,堆放沙袋。所有的迹象表明,日本人可不是只打算吓吓你的,那时真想玩真的了。
不过,在蒋介石和汪精卫看来,上海科不是北蒙和东北,这里可是中华民国的经济中心,江浙一带打烂了,那可不得了。只是,日本人咄咄逼人,欺人太甚,丝毫不给国民政府一点颜面,这让蒋介石着实气愤难耐。
不过,在怎么气愤也得忍,上海一打,日本人侵占东北就更有借口了,何况他现在就是想打,也抽不出兵力和日本人打。不能打,那就只能暂时忍耐退让,让日本人找不到借口。
此时驻守上海的,是陈铭枢c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对这些广东兵蒋介石向来没有好感,让他们留在上海,很难保证不出事。
暂时还没有正式回到南京履职的蒋介石,一面指示何应钦以军政部的名义下令十九路军撤防上海,一面急电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说服蔡廷锴避免与日军冲突,并调宪兵第16团接替上海第19路军防务。
没有下一章了,先看看别的吧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