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最新章节 >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7 章

  dú菌一样在美国、俄罗斯以及众多的欧洲国家大片滋生。当传统的强势国家开始面临发展的瓶颈时,其内部的右翼势力总会在外部寻找责任人,矛头所向或是其它国家,或是内部“异类”。前者导致国际霸权主义的不断强化,后者导致国内极右势力的沉渣泛起。一旦大众的排外意识转变为极端分子的行动,纳粹的种族主义纲领、宣传口径和组织形式就很容易成为现成的武器,新纳粹组织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活跃着一大批酷爱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的形象、装备、战术素质和作战业绩的“二战迷”,这一点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战争带给人们的刺激、对历史的误读、对德军之“酷”之“帅”的欣赏、在各种玩具、电影、读物、杀人游戏的影响下逐渐生成的崇尚暴力的心理……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一些年轻人不加掩饰地赏识纳粹的意识形态和侵略行径。在网上以“党卫队”为自己冠名,用纳粹礼的那声“万岁”和网友打招呼,把纳粹的万字符甚至希特勒头像用作个人的形象图标……。

  一个在德国商会驻华办事处工作的德国人曾对我说,他有一次在北京乘坐出租车,司机师傅一听说他是德国人,又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马上就和他大谈希特勒,还竖起大拇指说:“人家是这个,厉害。”好像不这样就难以表达对德国哥们儿的敬意。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一些年轻人为了和他表示亲近,会开玩笑地把右臂斜举起来向他行纳粹礼。他说,每到这时他就为自己国家的历史脸红,也为这些人的无知而气愤。他苦着脸问我:“如果我对你们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的'四人帮'是这个,了不起!你们会怎么想?”

  这些奇怪的表现折shè出的是隔膜,是前人和后人,历史和现代,无知和理xìng,亲历者和旁观者之间的隔膜。想要消除这些隔膜,你需要了解德国的那段历史;想要了解德国的那段历史,你就需要了解德国老兵,因为他们最容易说清“二战”的历史留给德国人的是什么。为此,我写了这本书。

  为了兑现我的承诺,我在本书中不使用“德国鬼子”来称谓那些配合我采访的老人。我希望能用这本书把朋友们带到一些德国老兵的身边,去倾听一下这些耄耋老者的战争经历和体验。我付出努力的目的不在于填补历史,而在于启发对历史的认识。在这批不为世人所关注的德国老兵行将就木之际,记下他们的战争经历和感悟具有显而易见的“挖掘”意义,因为外界对这批曾“造就历史”的战败军人的所知所想了解得太少了。

  回想在1988年4月乘飞机第一次飞临德国上空之际,我对自己当时的感受至今还有清晰的记忆。当时我强烈地意识到这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的大好河山,没有去想更多。当我一步步地进入德国老兵的世界之后,我真正开始理解了这个能够在废墟上重整河山的民族,同时对战争于人类所产生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

  战争对于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从本质上说战争是野蛮的,因为它是人类的同种彼此杀戮。纵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我们不难归纳出以下规律:

  除自然灾害之外,人类所承受的最大损失和痛苦从来都是来自彼此之间的战争;

  战争的根本起因总是源于不同族群、集团或国家间的利益争夺;

  物质文明的每一步显著进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导致战争手段,即杀人武器和技术的更新;

  战争在物资消耗和环境破坏的效率上超过了人类任何其它的活动;

  为准备应付战争而持久投入的军费,是人类对地球资源造成的最大浪费;

  敌对国家之间武力对比的失衡状态并不能遏制战争,反而会促成战争手段的多样化;

  ……

  读懂战争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战争的历史中悟透战争,但我们通常是怎样对待历史的呢?法国学者福柯说:“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话语的年代。”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也说过:“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二者发出的暗示可谓异曲同工:历史永远是为现代人的需要服务的。既然如此,战争于人类的意义也就很难从其历史中被悟透。

  德国哲人黑格尔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历史上无数次惨烈战争的教训原本足以让现代人变得更加理xìng睿智,但遗憾的是,人类对历史教训的记忆力总是很差,或者说根本就不愿去面对历史这面镜子。因此,他们记住的往往是战争的功效,而不是战争的代价。于是,这个世界会不断出现任意打击或占领其它主权国家的军事计划和行动;会发生花样不断翻新的以平民生命为代价的各种恐怖袭击;会上演以武力作为遏制竞争对手的最高手段的大国间博弈。激光武器、生化武器、钻地高bào弹、遥控杀人飞机、洲际导弹、太空武器以及足以让地球生物毁灭上百次的核武库,人类的最高智慧不断结晶于能够高效杀戮同类的各种新型武器……如果这一切并非源于人类的集体愚蠢或健忘,而是出自少数人在控制世界财富的动机下的周密计划,事情就变得尤为可悲。

  纵观世界各国,德意志人对战争的记忆和理解无疑最为客观和深刻。在世人心目中,这个民族的个xìng闪光点在于它严谨和求精的行事作风。但在我看来,德国人认识和思考历史的态度和能力才是最为可贵的。他们制造过最深重的罪恶,经历过最沉痛的教训,也完成了最彻底的历史反思。

  德国人把前辈打过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战争,其特征是以争夺利益为目标,在作战手段中基本遵循国际通行的行为准则;另一类是灭绝战争(Vernichtungskrieg),其特征是以屠杀生命作为征服敌手并获取利益的重要手段。在阅读德国的战争史时我发现,德国的历史学家们只把其前辈进行的两场战争冠以了“灭绝战争”称号,其中一次是“二战”时期德国在东欧战场上进行的战争,另一次是20世纪元年德国远征军在中国镇压义和团的战争。为此我专门查阅了一批德国历史学和汉学的专家撰写的关于义和团战争的书籍和资料,其中有一本书的标题很能代表德国知识分子对前辈镇压中国义和团的认识,书名叫作《我为来到中国而羞愧》。作为德国远征军的后代能以这样的立场书写先人经历的历史,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德国在“二战”后重新融入世界的一个根本xìng条件,那就是在德国的大众诚信基础上,德国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独立和深刻的历史反思精神。在我看来,这种精神具有四大特征,其一是对历史的反思超越了民族意识、自身利益和政治时尚,其二是在对历史的反思中把普世价值观作为了评判历史是非的尺度,其三是对战争历史的反思并不受战争的胜负结果和历史定论的影响,其四是对历史的反思具有足够的时代纵深。一个社会的思想精英群体能够以这样的姿态去引导人们读史,这个社会的当代行为就不大容易陷入愚昧和迷茫,从这一点出发,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二战”后的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国际处境会如此不同。

  尼采说过:“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只有这种痛苦,才迫使我们大彻大悟。”19世纪这位德国哲人的至理名言已经应验在了他的后人身上。对于这一点,前纳粹德国国防军中尉连长,退休教授奥克尔在回忆录中写下的一段话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在经历了所有的黑暗、疯狂和价值毁灭之后,我的一切变化可以用一个梦想来表达。

  我梦想,在我们星球上的所有民族能够共同达成一个销毁杀人武器的决定,一起来监视这个决定的执行,并且禁止任何继续生产的行为出现。由此节省出来的财富,我们将用来投资海水的淡化,然后用这些淡水去浇灌沙漠,在那里培育出草场和森林。人类不再有征服yù,不再有极端行为和狂热领袖,一个没有仇恨、暴力、报复和侮辱的世界由此而生。这个梦想何时能够实现?或许要等到公元3000年?……

  一股令人心动的思想清泉,历经了80多年岁月的涤dàng,而这一番肺腑之言又能够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找到多少共鸣呢?不过,我相信从那场战争走过来的很多德国老兵们能读懂它,因为我曾多次他们口中听到过完全相同的一句话:

  “我们永远不需要第三次世界大战。”

  2010年7月止笔于北京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16sy.com---松语文学【砂夜】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访问小说分享者(小欣啊~)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16sy.com/u?id=23409

  也可以百度搜索松语文学或者访问www.16sy.com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