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异类最新章节 > 异类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3 章

  ,那么复述正确的机率将是50%。如果你是中国人,那么正确率几乎可以达到100%。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存储数字的记忆环是两秒钟,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记住我们在两秒钟内所说的或话所读到的内容。当中国人在读4,8,5,3,9,7,6这一串数字时,每次刚好都是两秒钟。与英语不同,汉语中七个数字的发音只需要两秒钟的时间。这个例子选自Stanislas Dehaene的《数字的感觉》一书, 在书中Dehaene解释道,中国的数字非常的简易。大多数数字的发音只有四分之一秒,(举个例子来说,四的读音是si,而七的读音是qi),他们相当于英语中的“four”和“seven”,seven听起来似乎还要长;这些数字的发音需要三分之一秒。英语和汉语语言长度上的差异,造成了英语和汉语在记忆上的时间差距。语言被区分成很多种,如威尔士语、阿拉伯语、汉语、英语和希伯来语。讲话者的记忆能力通常同他输出数字时所需时间长短有因果关联。在这个领域里,最佳记忆力的奖项要颁发给讲广东方言的中国人。语言上的优势使得香港人获得了超群的记忆能力,他们甚至可以用一秒钟记住10个数字。这也同样表明,在数字符号体系方面,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有很大的差别。在英语中,我们把14、16、17、18、19称作fourteen、 sixteen、seventeen、eighteen和 nineteen,因此大家会认为我们会把11、12、13、15说成oneteen、 twoteen、 threeteen和fiveteen,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命名,而是采用不同的数字符号,我们把11、12、13和15分别称为eleven、 twelve、thirteen和fifteen,同样的我们把40和60称为forty和sixty,他们听上去与跟他们相关的(4和6)很像。我们把50和30还有20称为fifty、thirty还有twenty,这听起来很像5(five)、3(three)和10(ten),但情况却并非如此。对于两位数,比如20以上的数字,我们将十位数放在个位数之前,如21、22(twenty-one、twenty-two)对于10以上的数字,我们采取相反的数字输出方式,个位数在前,而十位数在后,如14、17和18,(fourteen、seventeen、eighteen)。不同于中国、日本和韩国具有逻辑顺序的数字符号体系,英语的数字体系没有规律可言。如11就是11,12就是12,24就是24,并且以此类推。这种数字长短上的差异使得亚洲孩子学习数字的速度要明显快于美国孩子。四岁的中国孩子平均可以数到40,而同龄的美国孩子则只能数到15,大多数的美国孩子即使到了五岁也不能数到50。换句话说,在许多基础数学技能方面,五岁的美国孩子已经落后于同龄的亚洲孩子一年。亚洲孩子凭借其数字体系所具有的规律xìng,可以很轻松的进行一些基础运算。如加法。如果要求一个讲英语的七岁孩子心算37加上22等于多少,她就必须先把单词转换成数字(37加22)。只有这样她才可以做出这道数学题:2加7等于9,30加20等于50,再相加等于59。同样,要求一名亚洲孩子计算37加上22等于多少,那么等式就在眼前,数字组合在一起就是答案。不需要再将单词转换成数字。答案就是59。“亚洲的计算方法非常直观”。一名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卡恩弗森说道,对于中西方的差异,弗森曾经作过许多相关的研究。“我认为这使得人们在学习数学时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如果不需要死记硬背,数学本身就有规律可循。这样,做题的人就会认为自己可以完成题目;认为答案是可知的。以分数为例,我们说五分之三,就是three-fifths。但是中国数字的字面意思就是从五份中拿出三份,这从概念上引导你什么是分数,也区分了分母和分子。”西方孩子在三四年级开始,就会表示出对数学毫无兴趣。弗森认为,或许是因为数学看起来没有逻辑,因此他们对数学无法产生兴趣。不仅西方的语言结构不够直观,而且基础公式既教条又复杂;相反的,亚洲孩子对数学不会产生困惑的感觉。他们可以在头脑里记住更多的数字并快速的计算,分数直观的输出方式使他们很容易了解分数的原理。或许这会使他们对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或许因为他们对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努力,并且参加更多的数学课程,愿意做更多的家庭作业,长此以往,形成一种良xìng循环。换句话说,亚洲人建立了一种内在的优势。但这优势与其它优势不同。许多年以来,中国、南韩和日本的学生以及近期移民到西方国家的亚裔移民的子女们,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已显而易见的要高出许多同龄的西方国家的孩子。由此,最常见的假设就是,亚洲人的内在数学倾向一定有其特定的原因。心理学家理查林恩曾提出一种进化理论,指出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寒冷气候、原始社会的打猎生涯、以及脑的大小和某种特定的元音导致了亚洲人拥有更高的智商。有很多种途径可以证实这种优势,教育学家俄林波的描述最为简单易懂,在日本、南韩、香港、新加坡和台湾,学生的数学成绩大体几乎相同,如果以百分制来计算,那么大多都在98分左右,但是在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还有一些其他西方工业化国家,学生的分数都几乎在28分到38分之间。差别十分鲜明。这也揭示了我们对数学的看法。我们假设,仅仅依据微积分和代数成绩的好坏就可以辨别一个人的是否足够聪明。但中西方在数学体系上的不同也揭示了其他方面的不同。或许在数学上的卓越能力是源于其所处的组织文化。历史沿袭下来的文化礼节已造成现代韩国飞机失事的重要因素。当然也有一些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为实现21世纪的社会大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许多专家用充分的论据驳斥了林恩发表的‘亚洲人拥有较高智商’的理论,他们表明,林恩的结论是基于他所抽取的样本。但样本大部分都来自城市中的上层社会。因此不具有代表xìng。作为一名全球智商研究领域里数一数二的专家,詹姆斯费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论断。他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亚洲人的智商要低于白种人的智商。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数学方面的领先地位并不是由于智商高,而与智商无关。在他的《美籍亚洲人-与智商无关的成就》(1991)一书中,他曾详细列举对此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因素,如权力距离指数和数字体系,分别占据了全书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篇幅。现在我们就更加想去了解,还有多少社会历史传统对21世纪的科研任务有所影响?是不是在一种以粮食为主导的文化背景下,你的数学能力就一定会很好?稻田是否会对课堂产生影响?

  如果你想了解水稻,你就一定要了解一下它的面积,水稻的面积小到让人意想不到,如果你不是亲自站在田里,你不会想到一亩地也就是酒店里一间房间的大小,只有一公顷的十五分之一。一名亚洲的农民一般也就能耕种2-3亩地,如果有一块450英亩的土地,在中国,这需要村子里的1500人去耕种。但是如果在美国中西部,这只是一家农民耕种的面积。按照这样的比例,通常一个农民家庭中的五六个人就依靠着两个酒店房间大小的土地来谋生。农业的差别非常大。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方农业是属于“机械化作业”。在西方,如果一个农民想变得更有效率并且能够增加产量,他就必须要引进更多精密的农业设备,如打谷机、稻草打捆机、混合收割机、拖拉机,这样他就可以用机械cāo作代替更多的人力。从而开发更多的土地并且增加耕种面积,因为农业机械化使得他付出同样的劳作,却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但是在日本和中国,农民没有余钱去购买设备,并且情况也不允许他们开发更多的土地。因此耕种水稻的农民只有依靠他们的智慧去提高他们的产量,如更加有效的管理时间,作出更好的抉择。人类学家弗朗西斯库贝瑞曾经指出,稻田农业是种“技术作业”,如果你想获得丰收,你就要更加辛勤的除草、谨慎的施肥、多花心思灌溉田地以保持水位、调整合适的土层高度,努力耕耘每一寸土地。回溯一下历史,毫无疑问,耕种稻田的农民总是比耕种其他农作物的农民更辛苦。或许这个结论看起来有点奇怪。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每位生活在非现代化社会的人的工作都十分辛苦。但是显而易见这是个误解。举个例子,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所有人都是捕猎者的后代,通常很多捕猎者都聚集在一起,过着十分悠闲的生活。一群生活在喀拉哈里沙漠灌木丛中的土著人,至今还保持着这种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他们依靠水果、浆果、植物根茎以及一种特殊的坚果和大量的散落在地上的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来维持生活。他们从不耕种,但现在耕种却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准备、播种、除草、丰收、储藏。他们也不圈养家禽。原始人里的男xìng偶尔进行打猎也只是为了运动。通常来说,土著人一个星期的工作量不会超过12到19个小时,其它的时间都用在跳舞、消遣及其走亲访友上。那么他们每年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1000个小时。(当土著人被问及为什么他们不种植农作物时,他们用不解的神情反问道,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坚果,为什么我们还要种植?)或者想想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农民,一年中的两百多天里,农夫和农fù们或许都在田里干活,从日出到日落。这样每年都会工作1200多个小时,在收获和春季播种的季节,每天工作的时间会更久。在冬天,工作量会减少。在一本名叫《探索法国》的著作中,历史学家葛锐汉姆罗伯写道,现代的法国生活,尤其是进入19世纪以后,人们的生活除了偶尔穿chā一些工作外,有大把无聊的闲暇时间,书中描述了人们99%的社会活动。在另一本著作《法国的乡村生活》中,他写道,在比利牛斯和阿尔卑斯地区,通常在早春或晚秋时节,如11月的第一场雪开始到明年春天的三、四月份,整个村庄基本上都进入冬眠状态。在法国其他气候很温和的地区,尽管冬天的气温很少低于零度,但冬眠的情形同样存在,罗伯继续写道,很长一段时期,佛兰德斯地区都十分荒凉, 1884年,一名官员在一份针对Nievre地区的报告中,揭示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勃艮第地区的农民在丰收的季节到来后就把葡萄树根埋起,在修理一些常用的工具后,这些精力旺盛的人们就开始在床上度日,为了取暖并减少进食,他们用被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他们主动的削弱自己的动力。人类的冬眠是基于身体与经济上的考虑。避免身体上的消耗带来的饥饿感,从而降低新陈代谢。人们每天混沌度日。甚至在夏天也是如此,在工业革命之后,阿尔萨斯和加来地区的官员声称,酿酒的工人和农夫,在进入冬季后就不再工作,而是任由自己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相反的,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农民,是不会在冬天里睡觉的,从 11月到明年的2月,农民们大多会做些副业,如扎竹篮,做竹帽,而且还会派自己的一个儿子到附近村庄的亲戚家里干活.不仅如此,还会作豆腐、大酱、捕蛇(蛇的味道很鲜美)、捉昆虫。到了立春时节,(意味着春天快到了),农民日出夕归的务农生活又开始了。相对于那些机械化务农的农民,他们需要付出十倍到二十倍的辛苦.据统计,每年一名种植水稻的农民的工作量有三千多个小时。

  想象一下,生活在那个时代,珠三角地区的农民们的生活会是多么的辛苦,每年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居然有3000多个小时,这的确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是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烈日当头下弯着腰在地里播种,除草。而农民们唯一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就只有努力的工作。这同在纽约做服装生意的犹太移民一样。这非常重要。首先,对于耕田的农民来说,付出与回报是显而易见的。你在稻田地里付出的越多,收成也就越多。第二,农活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不会只是简单在春季播种,然后就可以在秋季里收获。他们需要有效率的去经营运作,比如说需要整合人力,选择不同的稻种来以保证一年的收成。建立同时管理复杂的灌溉系统,做好协调准备工作,使得第一次收割和第二次的播种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并且大多数的农民是有自主权的,在欧洲的农民只能从他们所属的贵族那里得到一点微薄的报酬,而且他们几乎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是中国和日本的体制有所不同。西欧的体制不适合稻田农业文化。种地是件很复杂的事,体制无法强迫或威逼农民每日很早起床去田里干活。在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地主同租户的关系已不具有所属关系。他们只收取固定的土地出租费用,其他的事情全部都由农民自主决定,对于种植水稻来说,不仅仅是需要很多的人力,而且还是件很吃力的工作。细微的差别就会造成产量上很大的差异。浇水的时间也非常关键。chā秧时,秧苗的距离和力度对产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不会想象你想象中的简单---只要在三月中旬,把种子洒在地里,然后在月底的时候下场雨就可以等待收成了。你必须按部就班的来进行每项作业。对于需要特别关注的田地,地主就会通过一定的奖赏制度来激励农民。如果收成很好,那么农民也会得到更多的分成。这就是为什么地租是固定的。地主会说,不管收成如何,我都要收20担粮食,因此如果收成超出地租需要jiāo纳的粮食,你就会有收获很多余粮。但如果耕种稻田的是奴役或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