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日子就这样不急不慢的过着,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仓有余粮手有余钱。李明锦心里很高兴,因为爷爷将胞弟李明秀送来了书院,家里的事情,老爷子并没有瞒着孙子,一方面是因着孙子比同龄孩子稳重,另一方面考虑是长孙总是要顶立门户的。李明秀对于能来书院去读书,心里是异常激动和珍惜的,直说定会好好读书光宗耀祖,李明锦摇头失笑。李家的三个孙子都去了学堂,这下村里人酸话真说了不少。
林氏的娘家就在本村,这日没事,想着婆婆王氏说的多和正经的亲戚走动,这次刚好做了几件成衣,就拿回了娘家,一件给是姑姑氏的,其他的就是给自家娘家的。周氏看到女儿带回来一大包衣服,面上真是喜笑颜开,直道女儿孝顺。
周氏向女儿说着家里的事儿来,今年家里的收成啊,与儿媳的小矛盾啊,孙子孝顺啊,林氏只在一旁听着。又问起来李家的事儿,说起李家刚盖了屋子,又将几个孙子都送上学堂去了,周氏直道亲家好本事,又说起女婿在码头上的事儿和李家做成衣的事儿。毕竟是亲生母女,在周氏多次的追问之下,林氏还是吐露了布料是丈夫李继兴从码头上低价回购来的,自家做成成衣一方面挣个手工钱,一方面也能赚个差价。周氏一听,就道女儿白眼狼儿,连自己亲娘都瞒着这么久,怎么说都娘家,有好事,怎么就不能让娘家沾沾光。
“就说呢,还瞒着着你老娘我,家里没薄待你吧。。。啊?你大哥他们小时候也疼你的紧吧,你就这样待你娘家啊!”周氏心里不愤女儿不扒拉娘家,又想起村里传的留言,说是李家在收山民的山货呢,女婿就是在码头上管事,不定就在做大买卖!
“村里都在传,你婆家在做大买卖咧。”周氏对女儿试探的说道,林氏惊道:
“娘是听谁说的?”
周氏看到女儿吃惊的模样儿,心里更是确信留言是真的,怒道:
“这是真的了?好啊,果然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瞒着别人就就罢了,对你自个儿娘家嘴也咬这么紧,真是白生你了。”
林氏听着娘亲的责备,心里委屈却又不好反驳,只是心道自己不是不想帮衬娘家,不是因为之前事情还没定下来么,母女俩不欢而散。
吃完饭林氏就回到了婆家,想到娘亲周氏的责怪,又想到村里的留言,林氏心里转了一圈,决定还是先去和婆婆王氏说说这个事儿。
上房里边,林氏坐在王氏下首,边帮婆婆分着线头,边无意的说起娘家的困难,王氏对于二媳妇要说的事情,心理面儿门清的很。毕竟是亲家,家里起房子那会儿一家老小都来帮忙,真要是说起来,这林家倒是心里有账的人家,不然不早说到家里来了么。
“让亲家以后按进价来拿布料吧,不过做成衣自己家里穿就先不说,要是想拿出卖只能由咱家代卖。”想了一下又道:“这事儿让亲家心里留点底,要是说出去了,只怕村里没法交代,只是这布料不是时时能拿到。。。。。。我说这些,你心里也得明白。”
“娘,我省的。”林氏心里已经很感激婆婆,哪里还能不答应,想到从娘那里听到的事儿,又对王氏到:“娘,村里有人在传咱家在做大买卖呢。”
王氏倒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知道家里在和山民做买卖,不过这种事迟早会有人知道:“你听你娘说的?这事儿现下可不能说太多。回头我和你爹合计合计。”
林氏听婆婆这样说,想到自己想说的事儿已得到满意回复,心下欣然,就没再说其他了,起身回屋去了。
深秋的晚上凉意习习,吃完晚饭,李家人就开始洗洗准备睡下了,王氏和老爷子洗漱完就上床休息了,王氏想着白天儿老二媳妇向自己说的事儿,想了想还是对老伴儿说到;
“咱家贩货的事儿,村里人都在传呢,做衣裳的事儿估计嘀咕的也不少,总这样也不是办法。。。。。。”王氏叹气,老爷子听着皱起了眉头。
“布料的事儿,要是村里人要买,也行,拿价比镇上便宜两成。也算是乡里乡亲的情分。贩货的事儿,暂时别接话。”
“先这样吧。。。”王氏心里也清楚原价给肯定不成,就怕都想倒卖,到时候可就得罪人了,再说也没那么多布料啊。说完无话,老两口睡下了。
李明锦兄弟三人,在书院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明秀虽然晚去了两个月,不过因着哥哥一直带着学字,加上本身聪敏勤奋,在课业上丝毫不落后。一直觉得李明锦天资聪颖的苏秀才,在教授了李明秀之后才感叹真是有天纵奇才这一说!有些人学什么都快,再加上本事好学勤奋,真是羞煞常人也。明辉显然也被堂弟打击到了,比不上哥哥就罢了,怎么弟弟也比不了!
虽然南山书院是逢六休一,但书院的学子并不是经常回家,有的是因着路途遥远,更多的都是因为,书院的读书的氛围更好,李明锦除了刚开始的一个月是定时回家,后来都是每隔半月回去一次。兄弟三人都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很是珍惜,在书院有疑惑费解的问题,也可以及时的和同窗及老师多请教。
十二月初六,兄弟三人已经半月未回家,想着已经初冬了天气渐渐的冷起来,也要回家讨些厚衣和棉被来书院。三人傍晚放学收拾了一下,就匆匆的往家里赶去。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漆黑。王氏看着三个孙子乘着暮色回来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惊道:
“快进来,怎么这时候回来,天这么黑了,还以为明个儿回呢。。。真是。。。”
听到婆婆的惊呼声,小王氏和林氏也出了房门,伸头就看到自家的儿子背个小包裹提着小书袋站门口。二人急步走过去拉过李明锦几人嘘寒问暖的。
“奶奶,娘,婶,我们都挺好的。这不想早点回来吗。有隔壁村的同学一道回来的,没事儿。”李明锦有点无奈道。
“是啊,奶。”明辉和明秀也附和道。
王氏看到孙子们既高兴又担心,忽又想到孙子们定是饿了赶忙对三媳妇说到:
“去做点面条,快去。”
“好咧,就这去。”孙氏笑着接过话就去厨房做面条去了。
“奶奶,我爷睡啦?”李明锦看了一圈没看到爷爷的身影,看着奶奶问道。
“是啊,睡下了。晚上去你二爷爷家吃饭,说是你大姑爷回来,请你爷过去喝两杯,估计是喝上头了,回来啥也没说,就睡下了。”
大姑爷,李明锦皱了皱眉,自来到晋朝一年了,一面儿也没见过。
“锦儿,辉儿,明秀,过来吃面咯,看三婶给你们做的面,吃吃看。”三婶孙氏的声音打断了李明锦的思绪。
“来了。三婶”
“好咧,谢谢三婶。”兄弟三人端起桌上热腾腾的一大碗面条呼噜噜的吃起来,一碗下肚,感觉肚子充实起来,身体也暖和起来了。吃完饭,天儿也不早了,锅里已经烧好了一大锅热水,洗了个热水澡之后,兄弟三人困意上头,确实累了一天了,和家人打了一个招呼,各自进房倒头就睡下了。
婆媳四人看着李明锦三兄弟躺下就睡着了,也知孩子们累了,现在家里白天也是一边忙着做活,一边忙着应付村里的人,也不轻松。想着明天还有一大堆事儿要忙活,几人各自回房休息去了。
初冬早晨的河西村被笼罩在一层薄雾轻纱里边儿,乡下人都是习惯早起的,淡水洗衣做饭,喂猪喂鸡,家家户户各忙着各家的事儿。李明锦一觉睡到天亮,起来的时候,家里的早饭已经做好,将弟弟们喊起来洗簌一番之后,一家人吃完早饭,各忙各的事儿。
太阳渐渐升了起来,家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婶子,开始围坐在一起,做着衣服聊着家常。李明锦几人躲到书房看书去了。
要说如今河西村变化最大的莫属李家这外来户了。河西村羡慕眼红的人不少,却也只能在私底下嘀咕两句,为甚呢?主要还要靠着人家挣钱呢!这不一大早就开始有妇人一群的来李家拿料子做衣裳。
前段时间王氏在村里放话了,可以来李家拿料子帮做衣裳,给工钱比镇上的绣房给的多些,还不用押金,又不用来回跑。想补贴家用的人有不少来的,也有些人是不愿意做的,总觉得李家不厚道,做买卖的事儿点滴不漏的。王氏是不管这些人啥说头,总之也算是做了自己能做的。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林氏的娘家就在本村,这日没事,想着婆婆王氏说的多和正经的亲戚走动,这次刚好做了几件成衣,就拿回了娘家,一件给是姑姑氏的,其他的就是给自家娘家的。周氏看到女儿带回来一大包衣服,面上真是喜笑颜开,直道女儿孝顺。
周氏向女儿说着家里的事儿来,今年家里的收成啊,与儿媳的小矛盾啊,孙子孝顺啊,林氏只在一旁听着。又问起来李家的事儿,说起李家刚盖了屋子,又将几个孙子都送上学堂去了,周氏直道亲家好本事,又说起女婿在码头上的事儿和李家做成衣的事儿。毕竟是亲生母女,在周氏多次的追问之下,林氏还是吐露了布料是丈夫李继兴从码头上低价回购来的,自家做成成衣一方面挣个手工钱,一方面也能赚个差价。周氏一听,就道女儿白眼狼儿,连自己亲娘都瞒着这么久,怎么说都娘家,有好事,怎么就不能让娘家沾沾光。
“就说呢,还瞒着着你老娘我,家里没薄待你吧。。。啊?你大哥他们小时候也疼你的紧吧,你就这样待你娘家啊!”周氏心里不愤女儿不扒拉娘家,又想起村里传的留言,说是李家在收山民的山货呢,女婿就是在码头上管事,不定就在做大买卖!
“村里都在传,你婆家在做大买卖咧。”周氏对女儿试探的说道,林氏惊道:
“娘是听谁说的?”
周氏看到女儿吃惊的模样儿,心里更是确信留言是真的,怒道:
“这是真的了?好啊,果然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瞒着别人就就罢了,对你自个儿娘家嘴也咬这么紧,真是白生你了。”
林氏听着娘亲的责备,心里委屈却又不好反驳,只是心道自己不是不想帮衬娘家,不是因为之前事情还没定下来么,母女俩不欢而散。
吃完饭林氏就回到了婆家,想到娘亲周氏的责怪,又想到村里的留言,林氏心里转了一圈,决定还是先去和婆婆王氏说说这个事儿。
上房里边,林氏坐在王氏下首,边帮婆婆分着线头,边无意的说起娘家的困难,王氏对于二媳妇要说的事情,心理面儿门清的很。毕竟是亲家,家里起房子那会儿一家老小都来帮忙,真要是说起来,这林家倒是心里有账的人家,不然不早说到家里来了么。
“让亲家以后按进价来拿布料吧,不过做成衣自己家里穿就先不说,要是想拿出卖只能由咱家代卖。”想了一下又道:“这事儿让亲家心里留点底,要是说出去了,只怕村里没法交代,只是这布料不是时时能拿到。。。。。。我说这些,你心里也得明白。”
“娘,我省的。”林氏心里已经很感激婆婆,哪里还能不答应,想到从娘那里听到的事儿,又对王氏到:“娘,村里有人在传咱家在做大买卖呢。”
王氏倒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知道家里在和山民做买卖,不过这种事迟早会有人知道:“你听你娘说的?这事儿现下可不能说太多。回头我和你爹合计合计。”
林氏听婆婆这样说,想到自己想说的事儿已得到满意回复,心下欣然,就没再说其他了,起身回屋去了。
深秋的晚上凉意习习,吃完晚饭,李家人就开始洗洗准备睡下了,王氏和老爷子洗漱完就上床休息了,王氏想着白天儿老二媳妇向自己说的事儿,想了想还是对老伴儿说到;
“咱家贩货的事儿,村里人都在传呢,做衣裳的事儿估计嘀咕的也不少,总这样也不是办法。。。。。。”王氏叹气,老爷子听着皱起了眉头。
“布料的事儿,要是村里人要买,也行,拿价比镇上便宜两成。也算是乡里乡亲的情分。贩货的事儿,暂时别接话。”
“先这样吧。。。”王氏心里也清楚原价给肯定不成,就怕都想倒卖,到时候可就得罪人了,再说也没那么多布料啊。说完无话,老两口睡下了。
李明锦兄弟三人,在书院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明秀虽然晚去了两个月,不过因着哥哥一直带着学字,加上本身聪敏勤奋,在课业上丝毫不落后。一直觉得李明锦天资聪颖的苏秀才,在教授了李明秀之后才感叹真是有天纵奇才这一说!有些人学什么都快,再加上本事好学勤奋,真是羞煞常人也。明辉显然也被堂弟打击到了,比不上哥哥就罢了,怎么弟弟也比不了!
虽然南山书院是逢六休一,但书院的学子并不是经常回家,有的是因着路途遥远,更多的都是因为,书院的读书的氛围更好,李明锦除了刚开始的一个月是定时回家,后来都是每隔半月回去一次。兄弟三人都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很是珍惜,在书院有疑惑费解的问题,也可以及时的和同窗及老师多请教。
十二月初六,兄弟三人已经半月未回家,想着已经初冬了天气渐渐的冷起来,也要回家讨些厚衣和棉被来书院。三人傍晚放学收拾了一下,就匆匆的往家里赶去。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漆黑。王氏看着三个孙子乘着暮色回来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惊道:
“快进来,怎么这时候回来,天这么黑了,还以为明个儿回呢。。。真是。。。”
听到婆婆的惊呼声,小王氏和林氏也出了房门,伸头就看到自家的儿子背个小包裹提着小书袋站门口。二人急步走过去拉过李明锦几人嘘寒问暖的。
“奶奶,娘,婶,我们都挺好的。这不想早点回来吗。有隔壁村的同学一道回来的,没事儿。”李明锦有点无奈道。
“是啊,奶。”明辉和明秀也附和道。
王氏看到孙子们既高兴又担心,忽又想到孙子们定是饿了赶忙对三媳妇说到:
“去做点面条,快去。”
“好咧,就这去。”孙氏笑着接过话就去厨房做面条去了。
“奶奶,我爷睡啦?”李明锦看了一圈没看到爷爷的身影,看着奶奶问道。
“是啊,睡下了。晚上去你二爷爷家吃饭,说是你大姑爷回来,请你爷过去喝两杯,估计是喝上头了,回来啥也没说,就睡下了。”
大姑爷,李明锦皱了皱眉,自来到晋朝一年了,一面儿也没见过。
“锦儿,辉儿,明秀,过来吃面咯,看三婶给你们做的面,吃吃看。”三婶孙氏的声音打断了李明锦的思绪。
“来了。三婶”
“好咧,谢谢三婶。”兄弟三人端起桌上热腾腾的一大碗面条呼噜噜的吃起来,一碗下肚,感觉肚子充实起来,身体也暖和起来了。吃完饭,天儿也不早了,锅里已经烧好了一大锅热水,洗了个热水澡之后,兄弟三人困意上头,确实累了一天了,和家人打了一个招呼,各自进房倒头就睡下了。
婆媳四人看着李明锦三兄弟躺下就睡着了,也知孩子们累了,现在家里白天也是一边忙着做活,一边忙着应付村里的人,也不轻松。想着明天还有一大堆事儿要忙活,几人各自回房休息去了。
初冬早晨的河西村被笼罩在一层薄雾轻纱里边儿,乡下人都是习惯早起的,淡水洗衣做饭,喂猪喂鸡,家家户户各忙着各家的事儿。李明锦一觉睡到天亮,起来的时候,家里的早饭已经做好,将弟弟们喊起来洗簌一番之后,一家人吃完早饭,各忙各的事儿。
太阳渐渐升了起来,家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婶子,开始围坐在一起,做着衣服聊着家常。李明锦几人躲到书房看书去了。
要说如今河西村变化最大的莫属李家这外来户了。河西村羡慕眼红的人不少,却也只能在私底下嘀咕两句,为甚呢?主要还要靠着人家挣钱呢!这不一大早就开始有妇人一群的来李家拿料子做衣裳。
前段时间王氏在村里放话了,可以来李家拿料子帮做衣裳,给工钱比镇上的绣房给的多些,还不用押金,又不用来回跑。想补贴家用的人有不少来的,也有些人是不愿意做的,总觉得李家不厚道,做买卖的事儿点滴不漏的。王氏是不管这些人啥说头,总之也算是做了自己能做的。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