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怏怏闷坐涵碧楼上,他有的是沮丧,是一百个想不通。南唐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境,或许最能概括他的心情。
他在反省。
种种诸如政治、经济、军事、外jiāo和党务等方面失败的原因,他都一一冥思苦想,条分缕析,最后总算jiāo了一篇不要秘书代劳的不错“大作”(头号“文胆”陈布雷也在淮海战役期间因绝望而自尽)。
文中林林总总归结了许多条, 但他觉得“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军事的崩溃。”⑧
这话似乎等于没说。
“qiāng杆子里面出政权”,qiāng杆子里面也出笑容。
军事不崩溃,qiāng杆子还在手,他一个堂堂guó mín dǎng的最高总裁、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能抛弃大陆的万里江山狼狈而来,形单影只、落寞无聊坐在这儿发呆么?他信的是天兄、耶稣、天父、上帝,也犯不着花费如此昂贵的“门票”来清冷的日月潭打坐礼拜吧?
但这又是大实话。
蒋介石最后成为“天涯沦落人”,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外jiāo和党务几乎都乏善可陈,甚至相当蹩脚,无一不输给了共产党和máo zé dōng,但输的直接关键还在军事。
两党两军再次兵戎相见,大张旗鼓重新开打后,战争上升为第一位和现实的事情,其他政治、经济都要从属于军事。
如果说和平时期“发展才是硬道理”,那么,战争年代则“仗打得赢才是硬道理”。仗打不赢,勋章闪闪的“总统”也罢,“特级上将”也罢,什么狗屁都不是!
战场上你一拳我一脚“过招”才三年多,防不胜防应接不暇的失败,让他22年来辛苦经营的蒋家超级“大公司”成为南柯一梦,化为台湾岛上绵绵不尽的乡愁。
饭是一口一口吃饱的,花是一天一天凋谢的,江山则是一仗一仗打丢的。
没有豫东、兖州、济南战役的连续“崩盘”,辽沈战役自然不会来得这么快;而没有辽沈战役的满盘皆输,淮海战役当然也不会输得这么干脆。
但关键中的关键,还是最后的生死对决淮海战役令中外报刊头版头条瞠目结舌的结果:以80万对60万竟一败涂地,20余年纠合于四方的举国精锐毁于一旦。
正如蒋介石的统帅部在战后检讨中所说:“国军遭受之失败,影响全局,最为重大,尤其是华东地区。由于国军在徐蚌决战中,主力兵团全部被歼,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
这个意外,也让卖报的“三毛”们生意着实红火了一阵,算是蒋介石间接给大陆慈善事业做了一回最后的奉献。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也都有一批虎视眈眈的对手。
蒋介石是百年一遇的顶级成功男人,自然更不例外。他噩梦般缠身的克星,从党内到党外、从在朝到在野都有,但淮海决战的主要克星,却是这幕活剧的两个核心人物máo zé dōng和粟裕。
对共产党人而言,终于笑到了最后:淮海对决,一战定江山!
2、有一块“肥ròu”叫中原(1)
自古逐鹿在中原!
得中原者得天下!
千百年来,那些睥睨四方、指点江山的智者们,站在中华文明每一页新历史的开端,似乎总念叨这两句话,语重心长地告诫有志于天下的jiān雄、枭雄或者英雄们:中原是最大的风水宝地,拥有它,才有美好的将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起于草根却心雄万夫,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辈如粪土的máo zé dōng当然也懂,而且作为“yù与天公试比高”的中共最高统帅,他比谁都心里有本帐。
他说:“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谁想统一中国,谁就要控制中原。今天的中原逐鹿,就看鹿死谁手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国共两军第二次全面“互掐”(解放战争)、“大打出手”已经整整一年。
两年前的1945年中共“七大”上,máo zé dōng曾一再强调,“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末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但世易时移,今非昔比,那时中共力量还弱小,他的“胃口”仅仅是一个“巩固的基础”,而现在已是“统一中国”,需要“控制中原”了。
与蒋介石殚精竭虑,不惜血本重点“照顾”的山东、陕北相比,还算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中原大地,因为他几个月前的一个重大“策划”而硝烟四起,也变得格外扑朔迷离起来。
1947年7月21至23日,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一架寒碜的凉棚下,被胡宗南紧追慢赶的máo zé dōng,主持了一次中共中央扩大会议。
会上,他似乎忘记了不远处胡宗南的qiāngpào声,兴致盎然提出了一个能让老“冤家”蒋介石睡梦里心惊ròu跳的计划:用5年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蒋介石。
很多人都唱“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但他到底还不是卜定yīn阳、能掐会算的真神,不敢也不能拍拍胸脯打包票,肯定这位“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蒋委员长,5年后会像幼儿园的小孩一样乖乖听话,真的如期完蛋。
何况,实力比他大得多的蒋委员长,还在一门心思琢磨着“解决”他呢。
因此,他又谨慎地补充说,“现在不公开讲出来,还是要准备长期斗争,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
为此,他以中原为圆心,主持决定:
北边的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即刘邓大军(刘伯承、邓小平统率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直chā大别山;
刘邓麾下的陈谢兵团(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9纵)由原计划西进增援陕北,改为渡黄河南下,挺进中原的豫西;
西边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原计划南下关中,改为独立坚持陕北内线作战,牵制胡宗南集团。
这一决策,与稍后不久máo zé dōng又将东边的华东野战军一分为二之举,构成了一个后来耳熟能详的军事专业术语“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华东野战军一分为二的情形是:陈毅、粟裕统率华东野战军主力(即通俗所称的西兵团)在鲁西南掩护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然后开进中原的豫皖苏;留在山东的东兵团(约占华野全军四分之一)则由谭震林、许世友指挥,牵制山东guó mín dǎng军。
这一招,外行人或许一脸茫然看看热闹,内行人才比比划划不免惊叹。
máo zé dōng的目标只有一个:中原,中原!
这无疑是经略中原的大手笔。
一年后的8月23日,他的主要军事助手朱德还在解释他的意图,说:“自古以来谁在中原取得胜利,最后胜利属于谁的问题就能解决。”
2、有一块“肥ròu”叫中原(2)
就在小河会议结束的当天,máo zé dōng似乎意犹未尽,还要趁热打打铁。他电令远方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这一战略“策划”,máo zé dōng由衷地偏爱,却并非心血来潮,偶然兴起。它如同一坛泸州老酒,酝酿的时间颇长。从5月到8月,máo zé dōng反复权衡修正,断断续续达4个月之久。
刘伯承、邓小平一武一文两位方面大员,也早已按照他的指令,开始跳跃的“预备动作”,6月30日就率部一举跨过浊流滚滚的黄河,抵达鲁西南(菏泽、济宁一带),迈出了南下的第一步。
小河会议两周后的8月7日,他们又奉máo zé dōng之令,一马当先,将统率的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兵分三路,形成三股蔚为壮观的“红流”,如离弦之箭脱笼之鹄,流向千里之外的大别山。
那位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打仗水平进步不快升官最快的胡宗南,率23万之众进攻陕北、一心“捉拿máo zé dōng”以建盖世“奇功”之初,máo zé dōng的选择是艰难的。
没有任何“保险公司”敢于签署“保单”,也无任何一处可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但他不顾“万乘之躯”的金贵而独排众议,豪迈地坚持留在了陕北的穷山沟。
他还曾忙里偷闲,似乎有意“耍耍”胡宗南,潇洒地在自己枣园窑洞的桌屉里留下便条:“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胡宗南见了便条后脸色的确难看,但máo zé dōng在这里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小河会议6天后的7月29日,他曾向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并陈赓、谢富治及彭德怀等几个战区的头头脑脑们“诉苦”,秘密发出了一份三A级的告急电报,说“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
因此,当刘伯承、邓小平能抛开连续作战消耗很大,准备休整的念头,终于二话不说、义无反顾chā向大别山时,他投向南方天空的目光是如此热切,似乎在说:中原逐鹿,鹿死谁手,就看你们的了!
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jiāo界处的大别山,横卧中原,逶迤绵亘, 流水下滩,白云出岫,以雄、奇、险、幽闻名于世,是难得的假日休闲之所。
不过,尽管“风景这边独好”,刘伯承、邓小平却无赏景的闲情雅致。máo zé dōng不答应,蒋介石也不欢迎。
这里更为独特之处还在于,曾是当年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红红火火“闹腾”过的“老窝”。
刘邓大军的前身,正是红四方面军。
máo zé dōng将刘邓大军的落脚点选在此处,让当年“闹红”的将士们打回老家去,别有一番深意,是他棋盘中最看重的一步棋。
他曾反复考虑,估计了三种结果:
第一、付出代价,站不住脚,返回来;
第二、付出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大别山周围打游击;
第三、付出代价,站稳了脚,恢复大别山根据地。
下、中、上三种前途,每一种前途就是一种或喜庆或无言的结局,与许多老部下、老百姓的身家xìng命紧密相连,甚至与整个中共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中共从1921年浙江南湖的游船上走来,一路惊涛骇浪、风雨飘摇不容易。máo zé dōng当然期盼第三种“最好的前途”,因此小心翼翼慎之又慎,没有让刘伯承、邓小平一路人马单qiāng匹马孤军行动。
早在刘伯承、邓小平强渡黄河的前一天,máo zé dōng便已电令山东的陈毅、粟裕放下手中的一切大小事不管,火速分兵三路,配合刘邓行动:一部出鲁南,一部出鲁西,一部留山东正面。
2、有一块“肥ròu”叫中原(3)
3天后,他更是严令华东野战军“必须在7天或10天内,以神速动作”,“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并格外提醒说:“如动作迟缓,则来不及”。
山东是全国的主战场,是蒋介石倾全国精锐人马“倾情关注”的重点中的重点。
几个月前的5月15日,蒋介石还在叮嘱部下们:“目前山东是匪我两军的主战场,而其他皆是支战场”,“我们如能消灭山东境内匪的主力,则其他战场的匪部就容易肃清了。”
但山东“匪部”恰恰最难“肃清”,也就遑论其余了。
华东野战军全军的战役指挥员、“军事上多下决心”的粟裕,受到蒋介石的重点“照顾”,反而奇怪的越打越兴奋,如鱼得水,连连大满贯“和牌”,打得相当顺手。
蒋介石只有无可奈何地感叹,说现在关内的“匪军”约分为五股,即贺龙部(西北野战军),聂荣臻部(华北军区野战军),陈赓部(陈谢兵团),刘伯承部(晋冀鲁豫野战军),陈毅部(华东野战军)。“此五股中,就我的观察,以陈毅一股最为顽强,训练最精,诡计最多,肃清最困难。”
接到máo zé dōng分兵的指令后,一贯主张“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的粟裕,到底有些不舍山东这块让蒋介石的人马不断“缩水”的风水宝地,认为“在内线歼敌的条件还是存在的”。
但máo zé dōng命令的措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厉,不容置疑且刻不容缓,何况全国一盘棋,兄弟野战军的大动作在即,粟裕认为,“必须以战斗行动来策应刘邓大军的战略行动”。
因此,他与老搭档陈毅一起立即执行了máo zé dōng的指令,而没有如同过去苏中“七战七捷”一样,屡次三番甚至“软磨硬泡”直谏,提出继续集中主力在山东内线作战的建议。
华东野战军全军的分兵便很有些仓促匆忙。
粟裕回忆说,从接到指令,到全军上下开始行动,“仅有一天多时间。”
这就让有常胜将军美誉,华中老百姓和新华通讯社称之为“打仗仗仗胜”,一路顺风顺水的粟裕马失前蹄,打了南麻、临朐等几个“平手仗、消耗仗”。
好在máo zé dōng似乎已志不在此“蝇头小利”,一心扑在中原的大“肥ròu”上。
他安慰罕见的不是报捷而是检讨、自请处分的粟裕说:“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是好的,望安心工作。”并殷殷叮嘱粟裕“鼓励士气,以利再战。”
此时,máo zé dōng已形成了完整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构想。
他前前后后连发3电,命令粟裕迅速前往鲁西南,亲自指挥已到达外线的华东野战军5个主力纵队,以及华东野战军看家的“杀手锏”pào兵主力,“积极策应刘邓作战”。
他认为,刘伯承、邓小平统率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南下作战能否胜利,一半取决于粟裕指挥的这5个纵队是否起大作用。
这就是说,máo zé dōng原本只打算让华东野战军两大“巨头”之一的粟裕,一个人到外线参与逐鹿中原。
他电令说,山东主力现在西边,“请考虑粟裕同志带pào兵主力速去鲁西南统一指挥该5个纵队。”
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陈毅则负责山东内线战场,máo zé dōng令其率领其余4个纵队“从反面钳制鲁中、鲁南之敌”,也就是担负“两翼牵制”构想中的东边一“翼”。
打了失利之仗不予“惩处”反而委以重任,寄予厚望,máo zé dōng对粟裕的信任和倚重是显而易见的。
2、有一块“肥ròu”叫中原(4)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参谋秦叔谨曾回忆说,粟裕“是一位中央军委、máo zé dōng主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他在反省。
种种诸如政治、经济、军事、外jiāo和党务等方面失败的原因,他都一一冥思苦想,条分缕析,最后总算jiāo了一篇不要秘书代劳的不错“大作”(头号“文胆”陈布雷也在淮海战役期间因绝望而自尽)。
文中林林总总归结了许多条, 但他觉得“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军事的崩溃。”⑧
这话似乎等于没说。
“qiāng杆子里面出政权”,qiāng杆子里面也出笑容。
军事不崩溃,qiāng杆子还在手,他一个堂堂guó mín dǎng的最高总裁、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能抛弃大陆的万里江山狼狈而来,形单影只、落寞无聊坐在这儿发呆么?他信的是天兄、耶稣、天父、上帝,也犯不着花费如此昂贵的“门票”来清冷的日月潭打坐礼拜吧?
但这又是大实话。
蒋介石最后成为“天涯沦落人”,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外jiāo和党务几乎都乏善可陈,甚至相当蹩脚,无一不输给了共产党和máo zé dōng,但输的直接关键还在军事。
两党两军再次兵戎相见,大张旗鼓重新开打后,战争上升为第一位和现实的事情,其他政治、经济都要从属于军事。
如果说和平时期“发展才是硬道理”,那么,战争年代则“仗打得赢才是硬道理”。仗打不赢,勋章闪闪的“总统”也罢,“特级上将”也罢,什么狗屁都不是!
战场上你一拳我一脚“过招”才三年多,防不胜防应接不暇的失败,让他22年来辛苦经营的蒋家超级“大公司”成为南柯一梦,化为台湾岛上绵绵不尽的乡愁。
饭是一口一口吃饱的,花是一天一天凋谢的,江山则是一仗一仗打丢的。
没有豫东、兖州、济南战役的连续“崩盘”,辽沈战役自然不会来得这么快;而没有辽沈战役的满盘皆输,淮海战役当然也不会输得这么干脆。
但关键中的关键,还是最后的生死对决淮海战役令中外报刊头版头条瞠目结舌的结果:以80万对60万竟一败涂地,20余年纠合于四方的举国精锐毁于一旦。
正如蒋介石的统帅部在战后检讨中所说:“国军遭受之失败,影响全局,最为重大,尤其是华东地区。由于国军在徐蚌决战中,主力兵团全部被歼,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
这个意外,也让卖报的“三毛”们生意着实红火了一阵,算是蒋介石间接给大陆慈善事业做了一回最后的奉献。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也都有一批虎视眈眈的对手。
蒋介石是百年一遇的顶级成功男人,自然更不例外。他噩梦般缠身的克星,从党内到党外、从在朝到在野都有,但淮海决战的主要克星,却是这幕活剧的两个核心人物máo zé dōng和粟裕。
对共产党人而言,终于笑到了最后:淮海对决,一战定江山!
2、有一块“肥ròu”叫中原(1)
自古逐鹿在中原!
得中原者得天下!
千百年来,那些睥睨四方、指点江山的智者们,站在中华文明每一页新历史的开端,似乎总念叨这两句话,语重心长地告诫有志于天下的jiān雄、枭雄或者英雄们:中原是最大的风水宝地,拥有它,才有美好的将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起于草根却心雄万夫,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辈如粪土的máo zé dōng当然也懂,而且作为“yù与天公试比高”的中共最高统帅,他比谁都心里有本帐。
他说:“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谁想统一中国,谁就要控制中原。今天的中原逐鹿,就看鹿死谁手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国共两军第二次全面“互掐”(解放战争)、“大打出手”已经整整一年。
两年前的1945年中共“七大”上,máo zé dōng曾一再强调,“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末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但世易时移,今非昔比,那时中共力量还弱小,他的“胃口”仅仅是一个“巩固的基础”,而现在已是“统一中国”,需要“控制中原”了。
与蒋介石殚精竭虑,不惜血本重点“照顾”的山东、陕北相比,还算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中原大地,因为他几个月前的一个重大“策划”而硝烟四起,也变得格外扑朔迷离起来。
1947年7月21至23日,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一架寒碜的凉棚下,被胡宗南紧追慢赶的máo zé dōng,主持了一次中共中央扩大会议。
会上,他似乎忘记了不远处胡宗南的qiāngpào声,兴致盎然提出了一个能让老“冤家”蒋介石睡梦里心惊ròu跳的计划:用5年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蒋介石。
很多人都唱“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但他到底还不是卜定yīn阳、能掐会算的真神,不敢也不能拍拍胸脯打包票,肯定这位“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蒋委员长,5年后会像幼儿园的小孩一样乖乖听话,真的如期完蛋。
何况,实力比他大得多的蒋委员长,还在一门心思琢磨着“解决”他呢。
因此,他又谨慎地补充说,“现在不公开讲出来,还是要准备长期斗争,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
为此,他以中原为圆心,主持决定:
北边的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即刘邓大军(刘伯承、邓小平统率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直chā大别山;
刘邓麾下的陈谢兵团(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9纵)由原计划西进增援陕北,改为渡黄河南下,挺进中原的豫西;
西边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原计划南下关中,改为独立坚持陕北内线作战,牵制胡宗南集团。
这一决策,与稍后不久máo zé dōng又将东边的华东野战军一分为二之举,构成了一个后来耳熟能详的军事专业术语“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华东野战军一分为二的情形是:陈毅、粟裕统率华东野战军主力(即通俗所称的西兵团)在鲁西南掩护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然后开进中原的豫皖苏;留在山东的东兵团(约占华野全军四分之一)则由谭震林、许世友指挥,牵制山东guó mín dǎng军。
这一招,外行人或许一脸茫然看看热闹,内行人才比比划划不免惊叹。
máo zé dōng的目标只有一个:中原,中原!
这无疑是经略中原的大手笔。
一年后的8月23日,他的主要军事助手朱德还在解释他的意图,说:“自古以来谁在中原取得胜利,最后胜利属于谁的问题就能解决。”
2、有一块“肥ròu”叫中原(2)
就在小河会议结束的当天,máo zé dōng似乎意犹未尽,还要趁热打打铁。他电令远方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这一战略“策划”,máo zé dōng由衷地偏爱,却并非心血来潮,偶然兴起。它如同一坛泸州老酒,酝酿的时间颇长。从5月到8月,máo zé dōng反复权衡修正,断断续续达4个月之久。
刘伯承、邓小平一武一文两位方面大员,也早已按照他的指令,开始跳跃的“预备动作”,6月30日就率部一举跨过浊流滚滚的黄河,抵达鲁西南(菏泽、济宁一带),迈出了南下的第一步。
小河会议两周后的8月7日,他们又奉máo zé dōng之令,一马当先,将统率的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兵分三路,形成三股蔚为壮观的“红流”,如离弦之箭脱笼之鹄,流向千里之外的大别山。
那位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打仗水平进步不快升官最快的胡宗南,率23万之众进攻陕北、一心“捉拿máo zé dōng”以建盖世“奇功”之初,máo zé dōng的选择是艰难的。
没有任何“保险公司”敢于签署“保单”,也无任何一处可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但他不顾“万乘之躯”的金贵而独排众议,豪迈地坚持留在了陕北的穷山沟。
他还曾忙里偷闲,似乎有意“耍耍”胡宗南,潇洒地在自己枣园窑洞的桌屉里留下便条:“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胡宗南见了便条后脸色的确难看,但máo zé dōng在这里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小河会议6天后的7月29日,他曾向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并陈赓、谢富治及彭德怀等几个战区的头头脑脑们“诉苦”,秘密发出了一份三A级的告急电报,说“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
因此,当刘伯承、邓小平能抛开连续作战消耗很大,准备休整的念头,终于二话不说、义无反顾chā向大别山时,他投向南方天空的目光是如此热切,似乎在说:中原逐鹿,鹿死谁手,就看你们的了!
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jiāo界处的大别山,横卧中原,逶迤绵亘, 流水下滩,白云出岫,以雄、奇、险、幽闻名于世,是难得的假日休闲之所。
不过,尽管“风景这边独好”,刘伯承、邓小平却无赏景的闲情雅致。máo zé dōng不答应,蒋介石也不欢迎。
这里更为独特之处还在于,曾是当年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红红火火“闹腾”过的“老窝”。
刘邓大军的前身,正是红四方面军。
máo zé dōng将刘邓大军的落脚点选在此处,让当年“闹红”的将士们打回老家去,别有一番深意,是他棋盘中最看重的一步棋。
他曾反复考虑,估计了三种结果:
第一、付出代价,站不住脚,返回来;
第二、付出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大别山周围打游击;
第三、付出代价,站稳了脚,恢复大别山根据地。
下、中、上三种前途,每一种前途就是一种或喜庆或无言的结局,与许多老部下、老百姓的身家xìng命紧密相连,甚至与整个中共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中共从1921年浙江南湖的游船上走来,一路惊涛骇浪、风雨飘摇不容易。máo zé dōng当然期盼第三种“最好的前途”,因此小心翼翼慎之又慎,没有让刘伯承、邓小平一路人马单qiāng匹马孤军行动。
早在刘伯承、邓小平强渡黄河的前一天,máo zé dōng便已电令山东的陈毅、粟裕放下手中的一切大小事不管,火速分兵三路,配合刘邓行动:一部出鲁南,一部出鲁西,一部留山东正面。
2、有一块“肥ròu”叫中原(3)
3天后,他更是严令华东野战军“必须在7天或10天内,以神速动作”,“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并格外提醒说:“如动作迟缓,则来不及”。
山东是全国的主战场,是蒋介石倾全国精锐人马“倾情关注”的重点中的重点。
几个月前的5月15日,蒋介石还在叮嘱部下们:“目前山东是匪我两军的主战场,而其他皆是支战场”,“我们如能消灭山东境内匪的主力,则其他战场的匪部就容易肃清了。”
但山东“匪部”恰恰最难“肃清”,也就遑论其余了。
华东野战军全军的战役指挥员、“军事上多下决心”的粟裕,受到蒋介石的重点“照顾”,反而奇怪的越打越兴奋,如鱼得水,连连大满贯“和牌”,打得相当顺手。
蒋介石只有无可奈何地感叹,说现在关内的“匪军”约分为五股,即贺龙部(西北野战军),聂荣臻部(华北军区野战军),陈赓部(陈谢兵团),刘伯承部(晋冀鲁豫野战军),陈毅部(华东野战军)。“此五股中,就我的观察,以陈毅一股最为顽强,训练最精,诡计最多,肃清最困难。”
接到máo zé dōng分兵的指令后,一贯主张“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的粟裕,到底有些不舍山东这块让蒋介石的人马不断“缩水”的风水宝地,认为“在内线歼敌的条件还是存在的”。
但máo zé dōng命令的措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厉,不容置疑且刻不容缓,何况全国一盘棋,兄弟野战军的大动作在即,粟裕认为,“必须以战斗行动来策应刘邓大军的战略行动”。
因此,他与老搭档陈毅一起立即执行了máo zé dōng的指令,而没有如同过去苏中“七战七捷”一样,屡次三番甚至“软磨硬泡”直谏,提出继续集中主力在山东内线作战的建议。
华东野战军全军的分兵便很有些仓促匆忙。
粟裕回忆说,从接到指令,到全军上下开始行动,“仅有一天多时间。”
这就让有常胜将军美誉,华中老百姓和新华通讯社称之为“打仗仗仗胜”,一路顺风顺水的粟裕马失前蹄,打了南麻、临朐等几个“平手仗、消耗仗”。
好在máo zé dōng似乎已志不在此“蝇头小利”,一心扑在中原的大“肥ròu”上。
他安慰罕见的不是报捷而是检讨、自请处分的粟裕说:“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是好的,望安心工作。”并殷殷叮嘱粟裕“鼓励士气,以利再战。”
此时,máo zé dōng已形成了完整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构想。
他前前后后连发3电,命令粟裕迅速前往鲁西南,亲自指挥已到达外线的华东野战军5个主力纵队,以及华东野战军看家的“杀手锏”pào兵主力,“积极策应刘邓作战”。
他认为,刘伯承、邓小平统率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南下作战能否胜利,一半取决于粟裕指挥的这5个纵队是否起大作用。
这就是说,máo zé dōng原本只打算让华东野战军两大“巨头”之一的粟裕,一个人到外线参与逐鹿中原。
他电令说,山东主力现在西边,“请考虑粟裕同志带pào兵主力速去鲁西南统一指挥该5个纵队。”
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陈毅则负责山东内线战场,máo zé dōng令其率领其余4个纵队“从反面钳制鲁中、鲁南之敌”,也就是担负“两翼牵制”构想中的东边一“翼”。
打了失利之仗不予“惩处”反而委以重任,寄予厚望,máo zé dōng对粟裕的信任和倚重是显而易见的。
2、有一块“肥ròu”叫中原(4)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参谋秦叔谨曾回忆说,粟裕“是一位中央军委、máo zé dōng主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