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毛泽东粟裕与淮海决战最新章节 > 毛泽东粟裕与淮海决战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1 章

  兵团的作战中,我纵毙伤敌十军军长覃道善以下4100余人,活捉敌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以下13681人。”

  这些俘虏,“除我纵补充自己几千人外,其余约10000人,遵照华野首长指示,多数拨归中野第二纵队。”至于武器弹yào,自然更不取一qiāng一弹了。

  黄维的覆没也是其他参战部队狂欢的盛宴,期间难免有不和谐的音符。

  原中野4纵11旅32团《新英雄报》编辑马夫可回忆这一晚的情景说:

  30、陈士榘增援中野(下)(4)

  方圆十几里地变成了狂欢的海洋。战士们有的欢呼着朝天开qiāng,有的甩手榴弹当庆祝的bào竹,有的部队则在争抢大pào、汽车这些过去难以得到的战利品,就连老百姓也拿着拾来的qiāng支乒乒乓乓乱放。几乎整整一夜没有平息,各级指挥员把嗓子吼哑了也无济于事。

  为整顿这一混乱局面,邓小平决定让陈赓的22旅担负战场警戒,任务是:维护战场纪律,清查收缴武器弹yào和各种物资,救治运送敌伤员,掩埋敌人遗弃的尸体。

  前两件是“得罪”人的事,非常难办,旅长查玉升起初面有难色,但在陈赓的严肃劝说下最终受领了这一任务。

  硝烟还在弥漫,查玉升率部进入了双堆集。这里已成为“宝地”,遍地是武器、弹yào、军用装备,以及被击毁的火pào、坦克和装甲车。

  双堆集的东面,黄维用上百辆汽车装满泥土,密密排成了一条“汽车防线”,后面则一溜儿摆满着30多门大pào。

  这里正在上演电视剧《亮剑》里一幕的真实版。

  一个化装进来的侦察员,早已悄悄摸进了这里。黄维一突围,他就算占领了这个pào兵阵地,缴获了所有的大pào。

  “战场警备旅”到后,他双腿一叉大声宣布:“这个阵地我早就占领了!”

  问他的人在哪里时,他却说就在后头。

  “战场警备旅”的人员当场给予识破,说:“去去去!一个人占这么多大pào,太贪了嘛!”说着便要拖pào。

  可怜的侦察员急得大哭:“我的大pào呀!我的大pào呀!你们不能拖呀……”

  查玉升走了过去,宣布了上级的命令。

  这位侦察员不管,看看势单力孤,转身边跑边喊:“你们等着,我去叫我们的部队来!”

  处理完这起,查玉升换了一个地方,又见一群人正在争抢重装备。一个干部说:“我们流血牺牲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我们要拉走,谁能管得着?”

  查玉升接过话:“我能管得着,是刘司令派我来收缴的。”

  那位干部敬礼后解释说:“首长您知道,我们的重武器都埋在大别山里面了。我们奉命来拉这些火pào的!”

  查玉升给他一再解释一切缴获要归公,要统一分配的道理,这位干部却依然坚持要拉走15门火pào,开走15辆汽车。

  查玉升想到了一招,让参谋给他纸笔,说:“那好吧,你给我打个条子,我也好向刘司令员和邓政委jiāo代。到那时,你和你们的领导后果自负。”

  这位干部想了想,知道后果“很严重”,才不无惆怅地带着自己的部队走了。

  中原野战军政委邓小平和副政委张际春,后来在1949年1月3日向中央军委、máo zé dōng做的中野《歼灭黄维兵团作战总结》中说:“歼灭敌人后,15日夜及16日整日,战场极为混乱,抢缴武器、汽车、大pào,乱放qiāngpào的现象,极为严重,为中野以往历次作战所未有。”

  他们也作了诚恳地自我批评:“我们高级指挥机关,未作预防处置,实为主要原因。但也暴露了中野各部队存在着极严重的无政府、无纪律状态,应引起最大警惕,予以克服。”

  歼灭黄维后,为表谢意,也为庆祝中原野战军前所未有的大捷,喜欢打牌并几无敌手的邓小平,邀华东野战军“客人”陈士榘入局“玩一把”,商定的规则是输牌的人钻桌子。

  不想陈士榘打仗“牛”,打牌也很“牛”,屡屡打败邓小平,而且每局必争,从不相让,一点也不顾及兄弟野战军政委的情面。

  陈士榘一方输了时,他毫不含糊地钻了桌子。到邓小平一方输牌时,对家主动钻了一个来回,以示替首长钻过了。陈士榘却站起来不依不饶,说我这么大的个子都钻了两次!

  邓小平苦笑说:“陈士榘,太傲了!”

  粟裕是华东野战军统帅,陈士榘以及华野部队是他派来支援的,当然也要聊表心意,感谢一下。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便将黄维的象牙筷子与拐杖,托前来传达将令的高级“传令兵”钟期光带给粟裕。

  钟期光回到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后,向粟裕转jiāo了礼物。

  粟裕却表示不要。

  钟期光是粟裕的老部下了,1938年4月就是他的新四军先遣支队政治部主任,后来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时期,也以政治部主任或副主任的职务跟随他左右,几乎形影不离,是他这个“代政委”的主要政治助手,因此两人关系极亲密随意。

  他见粟裕不要,便微笑说:“你不要,我就拿了?”

  结果,这些绝无仅有的战利品都到了钟期光家,并被当作传家宝,一直保存到现在。

  中野司令部对华野的感谢是真诚的。1949年1月11日,中原野战军前委书记兼政委邓小平在给máo zé dōng的综合报告中说:“总攻的时候,中野各纵伤亡达2万余人,气已不足,结果使用了华野两个纵队才解决了战斗。”

  他甚至表达了一种“增加华野过大负担”的由衷歉意:“战后各纵一致感觉中野不充实,以不能独歼黄维,增加华野过大负担为憾。同时这次还暴露了以中野现有火力,打这样的仗实嫌太弱。”

  这一点,máo zé dōng当然也清楚,胜利到来的确不容易,但毕竟成为令人愉快的现实,他12月18日就兴奋地向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发来贺电,祝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

  也就在这一天,华东野战军代前委书记粟裕,也向中央军委上报了华野《关于淮海战役第二阶段部队情况简报》。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于12月22日在简报上批示:“报告内容甚好”,并转发东北、华北、西北各野战军及兵团首长参阅。

  钟期光回忆说:这“使部队受到很大鼓舞”。

  这支受到鼓舞的野战军,下一道“菜”将是更为“丰盛”的杜聿明。

  34、杜聿明:英雄末路(1)

  máo zé dōng和粟裕想方设法在“挖”杜聿明的“墙角”,蒋介石与杜聿明又在做什么呢?

  蒋介石命令杜聿明去解救黄维之围,不想杜聿明也被包围后,他虽想救援,但已有心无力,再无援兵可调了,唯一可以抽调几个军的华中,白崇禧又时时作梗。

  他只好考虑收缩兵力,组织长江防线,以确保南京、上海。具体部署是:

  将第一绥靖区的部队撤至长江边;李延年的6兵团、刘汝明的8兵团守淮河;从华中刚调来的20军(即白崇禧当初阻止开船的部队)肃清南山河地区的游击队;28军控制浦口,54军、39军、66军则开赴江南,在南京集结,守备江防。

  12月16日,也就是黄维全军覆没后的第二天,杜聿明仍然督促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攻击前进,试图与黄维靠拢之际。

  他忽然接到刘峙来电:“黄维兵团昨晚突围,李延年兵团撤回淮河南岸。贵部今后行动听委员长(蒋介石)指示。”

  同一天,蒋介石也电令杜聿明:“第12兵团业已突围,弟部须以积极手段求匪弱点予以击破,并向外扩展,以求脱离包围,总之弟万不可固守一地,坐待围困也。”

  杜聿明接电后,心里一凉,觉得为什么不令两处同时突围,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现在黄维单独突围,共军全部力量将加到这里,还有什么办法呢?

  他决定让邱清泉、李弥加强工事,持久固守,以待局势的发展。同时,他致电蒋介石,力陈利害,请集中兵力与共军决战,自己决心率两个兵团坚守到底。

  12月17日,蒋介石答复说:“望吾弟万勿单独行动,明日派员飞京面授机宜。”杜聿明随即派自己的参谋长舒适存飞往南京。

  此时,刘峙也来电告诉杜聿明,黄维兵团突围后,“除胡琏个人到蚌(埠)外,其余全无下落”。

  全无下落,自然是几近全军覆没了。杜聿明有此前车之鉴,更加认定突围是下策。

  12月19日,舒适存和空军总司令部通讯署副署长董明德一起飞返陈官庄,带来了蒋介石和空军副司令王叔铭的两封亲笔信。

  蒋介石的信很长,反反复复说了三个意思。

  第一是黄维突围失败,和自己无关,都是黄维这个书呆子xìng情固执,一再要求夜间突围,“不照我的计划在空军掩护下白天突围。到15日晚,黄维已决定夜间突围,毁灭了我们的军队。”

  第二是杜聿明被包围后,自己并非见死不救,已想尽办法,但华北、华中、西北所有部队都被“共匪”牵制,无法抽调。现在唯一的办法是在空军掩护下突围,即使能突出一半也好。

  第三便是突围的办法,“决以空军全力掩护,并投shèdú气弹。”至于如何投放dú气,如何突围的具体内容,“已jiāo王叔铭派董明德前来与弟商量”。

  王叔铭的信中,一方面说明“校长(即蒋介石)对兄及邱、李两兵团极为关心”,另一方面则表示空军将尽全力来掩护突围。

  见到了蒋介石的舒适存也告诉杜聿明,委员长指示,希望援兵绝不可能,一定要照他的命令计划迅速突围。

  粟裕清楚杜聿明有可能实施突围,当然绝不会让他得逞。

  他除了早在12月17日致电máo zé dōng,表示“遵令休整10天”的同时,还特意说明:“敌有突围企图,我们仍随时准备于敌突围中,乘机歼灭之。”

  12月18日,他还以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名义签发命令,指出了杜聿明有突围的意图,说:“困守现地之杜匪邱李兵团残部,待援绝望。目前正赖空投粮弹力图寻隙突窜(即突围),刻正调整部署,向我前沿阵地作侦察xìng之攻击。”

  34、杜聿明:英雄末路(2)

  他将华东野战军全军作了重新调整部署外,在命令中jiāo代各部,抓紧时间,整理部队,整理组织,调派干部,补俘溶俘,完成各项战斗准备,“并应有随时投入战斗准备,随时准备歼灭突围敌人。”

  杜聿明自然不知道粟裕有这些针对自己的严密措施,但他知道突围绝对无望。

  他限于蒋介石的命令,只得和舒适存、董明德一起拟定了陆、空协同放dú突围的计划。

  董明德还解释了这次为何由空军实施投放dú气弹,说黄维兵团用了dú气弹后,“共军即广播出来。放dú是违犯国际公法的,所以这次决定以空军放dú,掩护你们突围。”

  能突围出去当然好,杜聿明了解到投放的只是催泪xìngdú气弹后,担心效果不佳,甚至说为什么不用窒息xìngdú气弹。

  随后,杜聿明与邱清泉商定了上、中、下三策,写信请蒋介石作最后的决定:

  上策:由西安、武汉(必要时放弃)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与共军决战;

  中策:两个兵团持久固守,争劝政治上的时间(杜聿明来回忆说,这是请蒋介石和谈,但又有顾虑,不敢明讲);

  下策:照令突围,但他认为,绝对达不到希望。

  杜聿明知道上、中两策蒋介石难以做到,如果要执行下策,唯一的希望是寄托在威力更大的武器上。因此,他在信中请蒋介石要求美方支援大量“面包篮zhà弹”。

  由于12月20日后,天气恶化,雨雪jiāo加,飞机无法起飞,直到12月29日天气转晴,董明德和舒适存才带着突围计划和“3策”飞往南京,向蒋介石复命。

  杜聿明投放dú气弹突围的计划还未经蒋介石过目,粟裕已经通过审讯俘虏知道了。他12月22日向各兵团和各纵队发布了“休整期间防敌突围施放dú气”的命令。

  他说,“根据近日各方俘供,邱清泉、李弥似仍求向南突围,将在空军掩护下施放dú气突围”,因此命令各部注意几点:

  一是加强工事,并在第二线构筑坦克工事,各纵之间应贯通并互相检查,使战车无法往外突围。他特意解释说,黄维兵团突围有个现象是:“高级干部乘战车逃跑。”

  二是第一线工事应经常加修,第一线部队应有防dú准备,并组织各种火pào支援所有阵地,务必坚守,力求将突围之敌歼灭于阵地以前或阵地以内。

  三是严密组织值班部队,尤以各兵团接合部应派联络部队,防止杜聿明钻隙突围。

  粟裕的确堪为杜聿明的“克星”,招招都够狠,杜聿明的计划尚未出台,他早已一一化解了,也就是杜聿明的计划尚未实施,败局已定。

  董明德呆在陈官庄的这几天,每晚和杜聿明“抵足而眠”。两人长吁短叹,谈论这一战役胜败的影响。两人都在互相试探,不敢吐露真实想法。

  杜聿明后来回忆说,他这时其实已有所动摇。他认为,在蒋介石集团中做事,自己主要是靠何应钦作后台。但黄维被全歼,何应钦随即通电辞职后,他在蒋介石左右已失去靠山。

  他估计蒋介石不久也可能下野。他想,等蒋介石下野后,如果中共同意保全自己官兵建制的话,“我愿将部队jiāo出。但在蒋未下野以前,我绝不愿反蒋投共。”

  这期间,粟裕以陈毅、粟裕名义几次写的劝降信都恰逢其时地传了过来。

  李弥一天晚上给杜聿明打电话,说:“陈毅(其实为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派人带着一封信,从第一线摸进来,是一个被俘去的13兵团军官。”

  34、杜聿明:英雄末路(3)

  杜聿明稍微询问后,便知道是劝降的事,李弥电话里又不方便说,便说要他看着办。李弥第二天将这位带信的军官连同劝降信一起送了过来。

  杜聿明读到这封粟裕主持起草的信,觉得起头很客气,但认为中间有些话是威胁,思想上有抵触。不过,他想如能保全两个兵团部队的话,还是可以同意。

  随后,他亲自拿着信,去探探邱清泉的态度。但邱清泉看过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