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最新章节 >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6 章

  和粟裕都给子了充分的信任。“

  15.苏中战役一具有战略侦察xìng质的一战

  1946年7月15日,guó mín dǎng军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汤恩伯率所部15个整编旅共12万人,向苏皖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揭开了华东内战的序幕。

  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粟裕和谭震林率3万多人迎击guó mín dǎng军,发起苏中战役。由于当时在西移问题上与华东方面的最高领导人陈毅不一致,因此,华中野战军的领导人是在巨大压力下指挥这一战役的,这是一次只许胜利不能失败的作战,关系战略全局。

  首战宣泰1946年7月10日,华中野战军获悉,guó mín dǎng军第一绥靖区汤恩伯部将分四路向如皋、海安大举进攻。

  敌人的部署为:整编第49师从南通北进如皋;整编第83师从泰兴、宣家堡,整编第99旅从靖江,首先合击黄桥,然后配合整编第49师会攻如皋;整编第25师之第148旅从泰州东袭姜堰;整编第25师另两个旅在扬州待机出动。汤恩伯的设想是,如果突袭姜堰得手,几路大军将同时会攻苏中解放区的重要战略支撑点海安。

  guó mín dǎng军整编第83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部美械装备,由美国教官训练,抗战后期曾作为远征军到过缅甸作战,有较强的战斗力。但这个部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骄傲,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粟裕指挥下的华中解放军会首先向他们发起进攻。

  7月10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和政治委员谭震林决心先敌下手,先发制人。他们集中了主力第1师、第6师和第7纵队,攻歼据守宣家堡、泰兴地区的整编第83师第19旅,以打乱汤恩伯的进攻部署,遏制汤恩伯的进攻。

  粟裕为何选择“强敌”整编第83师作为首战对象呢?在(粟裕战争回忆录)中对此有生动的描述:“宣家堡是停战令生效后敌人违反协议侵占的,而泰兴城是停战协议即将生效时被敌人强占的,反击这两点政治上更为有理。而且敌人占据不久,民心不顺,情况不熟,虽然临时赶修了一些工事,但远非南通、泰州可比。

  “整编第83师的前出部队,只有两个团,比较孤立,分散,利于我同时分别歼灭。

  “整编第83师原番号是第100军,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的基本部队之一,美械装备,美国教官训练,抗日战争后期曾作为远征军到过缅甸作战,战斗力较强。首战打这个强敌是否没有根据?不,这个部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骄傲,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我军敢于主动向他们攻击,并且到他们的进攻出发地去打。我们定将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效。”

  粟裕和谭震林集中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6师和第7纵队于宣泰地区,只用第1军分区的部队监视和狙击可能由白蒲北犯之guó mín dǎng军和由泰州东进之敌军。对宣家堡和泰兴两地各一个团的guó mín dǎng军,各以1个师6倍于守军的优势兵力攻击,第7纵队则用于战斗的次要方向。

  7月13日,苏中战役首战打响。

  粟谭手下的两员大将陶勇、王必成各包干一个团,兵力都是己方6个团打敌方一个团。王必成因打仗勇敢,被人称为“王老虎”。陶勇和王必成几乎同时向整编第83师第19旅第56、57团发起攻击。

  此时,guó mín dǎng军第一绥靖区指挥官刚刚由李默庵接替汤恩伯,他对情况还没有摸清楚,战斗就打响了。

  粟裕先发制人的进攻,一下子把李默庵给打糊涂了,一时摸不清粟裕的主攻方向和真正意图,也不清楚究竟有多少部队。于是,出于人类求生的本能,立即下令已进入进攻状态的guó mín dǎng军就地转人防御。同时,还下令guó mín dǎng整编第49师主力火速回援平潮,以加强南通的安全。

  两天后,第一绥靖区司令李默庵察觉华中解放军主力在泰兴、宣家堡一线,于是立即令整编第49师再度回师北进,一来一往,白送了粟部两天时间。

  华中野战军就是利用这两天48个小时,全力围攻守军。于7月15日,将guó mín dǎng军整编第83师第19旅第56团全部。第57团大部及山pào营全部共3000余人歼灭,缴获了山pào10门、轻重机qiāng200余挺,取得了首战胜利。

  M战如(皋)南整编第83师第19旅两个团被粟谭野战军歼灭后,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才知道华中解放军在宣家堡至泰兴之线,于是立即又调江南沿岸的整编第65师火速北渡长江,会同靖江的第99旅增援泰兴,进犯黄桥,以拖住华中野战军主力。同时又令整编第49师乘虚夺占如皋城,然后以整编第49师从如皋、整编第65师从黄桥、整编第83师从泰州三面夹击华中野战军。

  粟裕抓住guó mín dǎng军急于寻找华中野战军复仇的心态,准备将部队远距离机动至guó mín dǎng军后方,寻找战机下手,再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经过挑选,粟裕、谭震林认为guó mín dǎng军整编第49师是适合的歼灭对象。

  整编第49师是杂牌军,兵分两路,星夜北援,是运动之敌。加上该师师长王铁汉错误地认为“共军还在50公里以外的宣、泰”,麻痹大意,无所顾忌。

  7月15日晚,即宣泰战斗刚刚结束,华中野战军首长就率陶勇的第1师全部和王必成第6师大部迅速脱离战场,转兵东进,进入黄桥地区,隐蔽待机。同时又用汽艇急运第7纵队1个团赶回如皋守城,只留少量部队继续围歼泰兴城内的guó mín dǎng军残余部队,引诱guó mín dǎng军继续向宣、泰增援。

  陶勇接到粟裕、谭震林的电报时,正在和一位支前的翻身农民谈论土地改革问题。他的通讯员气喘喘地跑过来说:“华野首长来了急电,副政委请你快回去。”

  当时华中野战军的两个主力师的师长和政委分别都由粟裕和谭震林兼任,实际在第一线指挥的则是副师长和副政委。

  陶勇赶回师部后,只见王必成副政委正在研究作战地图。陶勇是粟裕手下猛将,自抗战时期就跟随粟裕转战大江南北。“粟谭来了新任务?”陶勇进门就问。王必成也开门见山地说:“李默庵指挥5个师全速向我们这里袭来,野战军首长下令我师和第6师立即转兵,日夜兼程,火速东进,歼灭guó mín dǎng军整编第49师于如皋城东南地区。”

  陶勇接过王必成的话说:“事不宜迟,我建议全师吃过晚饭后,即出发。向各旅传达命令的工作放在行军路上进行。部队出发的命令,马上向各旅传达。”

  当晚,陶勇率部夜过黄桥,苏中人民以烧饼和西瓜争相慰劳。由于群众的掩护,guó mín dǎng军未能察觉华中野战军主力东进。7月17日,粟裕、谭震林率领的第1师和第6师全部进入待机地域。

  7月18日晚,当guó mín dǎng军整编第49军右路到达如皋以东的鬼头街、田肚里,左路到达如南的宋家桥。杨花桥,准备会攻如皋时,华中野战军从guó mín dǎng军后方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向整编第49师发起攻击,迅速将其分割包围。

  19日晚,第1师即将guó mín dǎng军整编第49师师部及第26旅大部歼灭。20日,第6师歼灭整编第79旅大部。此外,还歼灭第105旅和第99旅各一部。

  这一仗,既干净利索,又漂亮痛快,一举歼灭整编第49师1.5万人,其中俘虏6000人,俘获师长王铁汉(后又逃脱),缴获了大量guó mín dǎng军的美式装备,计各种口径火pào约200门、轻重机qiāng约500余挺、长短qiāng4000余枝。

  华中野战军不仅打了个大歼灭战,更重要的是缴获了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和俘虏了训练有素的guó mín dǎng军中下层官兵,这对提高解放军的战斗力,大有好处。难怪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说,有美国和蒋介石为人民解放军送装备、送兵员,解放区老百姓送粮食,我们还能不打胜仗吗?

  三战海安海安是华中野战军的指挥部所在地,自然成了李默庵竭力想攻占的地方,否则他不好向蒋介石jiāo待。

  李默庵与粟裕两次jiāo手,已经损兵折将达1石万人,仅换得占领如皋一座空城。为此,蒋介石让参谋总长陈诚亲抵南通,调兵遣将,集中整编第65师第160旅、187旅,整编第49师105旅和整编第ZI师新7旅由如皋北犯海安;同时以整编第83师第63旅、整编第25师第148旅,自姜堰、白米一线向东出动,两路合击海安。

  7月30日,在陈诚的严厉督促下,guó mín dǎng军6个整编旅,因惧怕被粟裕各个歼灭,以正面宽不足15公里,纵深10公里的锥形阵势,在飞机、大pào掩护下,由东西两个方向,向海安逐步推进。

  大敌当前,海安是放弃还是固守,意见并不一致。华中野战军上下有许多人是主张坚守海安的。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如果我们放弃海安,前两仗不是白打了吗?粟裕则主张暂时放弃海安,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不以保守城市为主,应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

  为了统一思想,华中分局决定召开常委会。此时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粟裕,接到开会的通知后,日夜兼程,赶往淮安。从海安到淮安有300多里,正下着大雨,等粟裕赶到淮安时已成了一个泥人。他不等休息,便立即进入会场开会。

  华中分局常委会经过郑重讨论,一致决定在海安实施运动防御,而后主动撤离,创造新的战机。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的决定上报后,得到了中共中央军委和华东局、新四军军部的同意。

  7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电示华中分局和华中野战军。电文如下:“在我主力未获充分休息,恢复疲劳以前,及敌未进至有利于我之地形条件以前,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不可举行勉强的无把握的作战,此次粟部歼敌二万,打得很好。今后作战亦不要过于xìng急,总之以打胜仗为原则。敌以十万大军向我进攻,我损失若干地方是不可免的。你们应有应付恶劣环境之精神与组织准备。”

  根据当前敌情和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粟裕和谭震林决定,只以第7纵队在海安及其外围地区实施运动防御,以迟滞、杀伤和消耗guó mín dǎng军,赢得时间,保证主力进行休整补充,待机歼灭guó mín dǎng军。

  7月30日上午,guó mín dǎng军在飞机、大pào的jiāo替掩护下,全线向海安推进。10时许,guó mín dǎng军进入花园桥、袁家桥之线,与第7纵队警戒部队接触,第7纵队第55团与guó mín dǎng军先头部队激战3个小时,傍晚主动转移。当天晚上,第55团以两个侦察排从guó mín dǎng军两支部队的结合部楔人,突然向四面开火。分在两旁的guó mín dǎng军不明情况,以为是解放军突袭,于是互相jiāo火,整整干了一夜,天亮才发现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8月l、2日的战况更激烈,第7纵队广大官兵,依托构筑的工事,节节抗击guó mín dǎng军。8月2日晚,第7纵队已全部退人城区,guó mín dǎng军也都到了海安城外。鉴于第7纵队已沉重打击了进犯之敌,完成了运动防御任务。粟裕当即下令第7纵队于3日主动全部撤出海安,把一座空城留给李默庵。

  第7纵队是一支由地方刚升为主力的部队,从7月30日至8月3日,在连续4天多的运动防御作战中,英勇顽强,打退了guó mín dǎng军的轮番进攻,杀伤guó mín dǎng军3000余人,自己仅伤亡200余人,创造了敌我伤亡比例15:1的纪录。

  四战李堡华东野战军撤出海安后,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guó mín dǎng军整编第65师、第105旅、新7旅争先恐后地拥进海安城,大肆吹嘘所谓巨大“战果”,其实他根本就没有发觉华中野战军的主力在粟裕指挥下已经安全转移,因此他得出解放军的伤亡人数在2-3万人的结论,并对外宣告“苏北共军大势已去”,以为“苏北剿匪”就要结束了。正由于此李默庵随即下令所随各部队分兵驻防,划区“清剿”,以巩固其占领区,并尽快把南通、如皋和海安连成一片。

  此时此刻,粟裕指挥的主力在解放区人民的掩护下,驻扎在距离海安城仅有10公里的一个村庄里,出cāo上课,开会唱歌,养精蓄锐,准备给guó mín dǎng军一个沉重打击。对此,guó mín dǎng军却一点也不知觉。

  8月6日,李默庵以新编第1师留守海安,整编第65师第160、187旅和整编第49师第29旅由海安东进,很顺利地便进占西场、丁家所、李堡和角斜。而后以第105旅在海安以东地区“清剿”。

  华中野战军对此“无动于衷”,放手让李默庵去表演。

  李默庵见无战事,随又准备调整部署。调整编第65师于9日经海安西返姜堰、泰州、黄桥接替整编第25师的防务。这样guó mín dǎng军兵力分散,形成了“一字”排开的阵势。

  10日,李默庵又令驻海安的新7旅与驻李堡的第105旅换防。如此频繁调动,给了华中野战军一个歼敌良机。

  粟裕当机立断,决心集中兵力,歼灭驻李堡之新编第7旅旅部及第19团于运动中。

  战斗于8月10日20时发起。陶勇率第1师夜袭李堡。此时的李堡城中,guó mín dǎng军有两个旅部,各率1个团的兵力正在jiāo接防务,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当解放军的冲锋号一吹响,城中的guó mín dǎng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11日拂晓,城中的guó mín dǎng军全部被歼。

  非常有趣的是,当李堡遭受攻击时,guó mín dǎng守军竟然无法向李默庵告急。因为guó mín dǎng军要走的已撤了电台二而来接防的还没有装上电台。所以,李默庵对此居然一无所知。

  11日晨,guó mín dǎng军新7旅第ZI团按原计划带领1个团由海安缓慢东行赴李堡接防。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8旅和第7纵队,这时已在海安以东洋蛮河地区,做好伏击该敌的准备。当guó mín dǎng军新7旅第对团进至洋蛮河地区时,华中解放军将其四面包围,14日下午5时发起攻击,经半小时战斗将该部全歼,仅指挥该团的旅长等少数人逃脱。

  李堡战斗共歼灭guó mín dǎng军新7旅全部和第105旅旅部及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