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华为的世界最新章节 > 华为的世界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8 章

  全相同,就连月、日也相差无几。而最重要的是文章意义竟如此的神似,1947年底,正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反攻的转折点;而1995年底,华为也是刚刚完成“农村包围城市”,开始了“最后夺取城市”的攻坚阶段。

  //

  ---------------

  第二章任正非(8)

  ---------------

  1998年,任正非又以对《华为基本法》的阐述为核心内容,写下了著名的《华为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让人们又与máo zé dōng在井冈山革命时期的那篇著名的文章联系到一起。同一年里,在公司举行的“产品研发反幼稚大会”上,任正非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为题发表讲话,用máo zé dōng50年代访问前苏联时对中国留学生所讲的这句名言,以长辈的身份来鼓励华为年轻的研发人员既要认识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幼稚的毛病,又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要相信华为经过10年的努力一定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强大的公司。

  任正非曾经是军队中的“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任正非也曾经在华为表现出很多模仿máo zé dōng的思想、言论甚至是表现方式,但是,这种情形在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任正非对máo zé dōng的理解和传承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客观地看,从máo zé dōng身上,任正非更多吸收到的是哲学思想方面的传承,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辩证思维。

  甚至,从其父亲为任正非和他大妹妹任正离所起的名字里也可以明显地找到辩证的色彩,“非”和“离”都是人们通常认为不好的东西,而“正”则是对二者的否定。

  死去活来

  《华为基本法》定稿之后,任正非在“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中,就以máo zé dōng的话作为开篇:“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华为基本法》的诞生,本身就体现了任正非希望通过对企业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从心所yù而不逾矩”的驾驭规律的追求,而这也正是máo zé dōng在《矛盾论》中所阐述的道理。

  类似的辩证思想在任正非的言论上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对于华为的发展与风险的问题上,任正非一直强调“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他甚至在内部多次说:“比尔·盖茨讲微软离死亡只有120天,而我考虑的是华为明天就可能死亡,但正是因为我们建立起了这种危机意识,也许华为才不会死亡。”

  华为1998年后那么激进地推行一系列伤筋动骨的变革、任正非一直宣称的“唯有惶者才能生存”的原因就在这里—任正非相信不先“死去”,就不可能“活来”。

  华为的干部队伍培养是任正非“死去活来”辩证思维的集中体现。任正非在与员工对话时曾说:“人的一生太顺利也许是灾难,如果注意看,就会发现你受的挫折是福不是祸。所以我和人力资源部不断地讲,录用一个干部最主要是考虑这个人是不是曾经受过重大挫折,并且已经改进了,这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华为有一句名言,叫做“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在1995年市场部集体辞职的时候,任正非就是用“凤凰涅”来揭示年轻人必须经过磨难和洗礼,才能走向“更生”的道理。

  这些年来,华为将一批又一批的高层干部下放到各个区域市场锻炼,任正非总是用勾践卧薪尝胆、苏武牧羊的故事来勉励他们。在华为,几乎所有的高层管理者都不是直升上去的;今年你还是部门总裁,明年可能就成了区域办事处主任,后年可能又到海外去开拓新的市场了。几起几落、经受若干失败的打击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这种过山车似的与“上山下乡”类似的起伏磨砺,的确用最短的时间造就了年轻人的成熟。但这种极度激进的磨砺也让被磨砺者备感疲惫,甚至在精神上过于成熟而趋向于衰老。在1995年市场部的那次集体辞职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当时的市场部代总裁毛生江,从一个公司级的领导一下子被撤下来,后来又担任过话机事业部的总经理。在华为放弃终端业务之后,毛生江又回到市场部担任山东办事处主任,并在山东市场的经营上取得良好的业绩,使山东成为仅次于广东的华为第二大区域市场。集体辞职4年之后,任正非又重新将毛生江任命为公司副总裁,并号召全公司员工向他学习。

  //

  ---------------

  第二章任正非(9)

  ---------------

  华为许多人私下里都称毛生江为“毛凤凰”或者“毛人凤”,有位高层领导曾经开玩笑的问毛生江,你是不是一只烧不死的鸟?而当时身心俱疲的毛生江回答:“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烧不死的鸟。”2002年,毛生江辞职,到尚阳科技担任负责市场营销的副总裁。

  对于华为这样一个身处高度竞争的电信制造业的企业来说,任正非采用这样的极端手段显然也是迫不得已。在他的思想中,只有超常规的发展才有可能不掉队,只有迅速地成熟才可以不被淘汰。这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必须采用的特殊手段。但是,与很多不真正了解中国的人不理解“中国特色”一样,自然也有很多人难以理解这些“华为特色”。

  实际上,这种磨砺总体来看是对华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华为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所处的位置都能保持一种比较平常的心态:一方面不会居功自傲,更不会去考虑谋取所谓的“终身职位”;另一方面,华为的管理队伍非常年轻,用这种“七上八下”的方式进行锤炼,是促使他们快速成熟的一条捷径,也为华为“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文化基础。

  自我批判

  但是华为今天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任正非对非常规手段的运用。任正非的辩证思维也体现在他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上面。这种自我批判精神是华为能够从“大乱走向大治,而不是走向更大混乱”的基础;是华为能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华为特色”向“世界级企业共xìng”转变的关键。

  任正非多年来一直对企业的各级接班人提出了两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认同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具备自我批判精神。也就是既要坚持原则,也要不断自省,在“否定之否定”中创造xìng地发展。

  在人们一般的认识当中,任正非是一位相当武断,特立独行的企业家。但是,与任正非共事的人却会发现,任正非实际上是一位非常愿意学习,并勇于面对并改正自己错误的人。

  2000年,任正非极力支持的内部创业对华为的军心和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危害。为了挽回损失,任正非采取了许多“亡羊补牢”的措施。通过宣传鼓动、个别劝说以及物质激励等方法,让当时出走的很多人又回到了华为,其中就包括毛生江、袁曦等原市场部高层,甚至就连与华为打过股权官司的黄灿也回到了华为,2006年又终于迎来了李一男等港湾将士的回归。任正非在小灵通上决策的失误给了竞争对手重要的发展机会,经过几年的反思,任正非也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2003年,华为悄然“杀入”行将没落的小灵通领域,而这个迟到多年的决定让本来已经形势严峻的UT斯达康更加快速地走向了亏损。

  任正非并不在意否定自己的错误,而把它看做是一种提高。1998年,华为的新员工培训基地选在了深圳东湖附近的市委党校,任正非在一次视察新员工培训工作情况的时候,刚刚一坐下,就对在场的培训管理人员说:“你们知道不知道,我为什么比你们水平高?”大家都被这个问题给问愣了,沉寂了差不多一分钟的时间,才有人回答说不知道。

  任正非就自我解答道:“原因就是我能够从我的每一次经历,不论是成功或是失败中,汲取到比别人多一点点的东西。因为我经历的事情比你们多,而每一次的收获也比你们多,我的水平也就自然会比你们高。”很多年之后,当时在座的有些人,依然把任正非当年的这段话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实际上,任正非辩证思维中的“自我否定”主要来自于他过人的学习精神。任正非是一个读书狂,每年读的书比华为那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读的书还多。1996年春节前夕,任正非让公司买了数千本原联想公司企划办主任陈惠湘写的《联想为什么》,在讲话中也经常引用柳传志的那句名言:“撒上一把土,夯实了,再撒上一把,再夯实。”

  1998年,任正非又送给华为副总监以上的高层管理者一本施振荣著的《再造宏》;当时这本书在大陆还没有出版发行,他是专门从香港买回来的台湾版。当华为培训中心请他推荐学习参考书的时候,任正非就将英特尔前任CEO安迪·格鲁夫那本著名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介绍给他们。在推动华为变革管理过程中,任正非也经常引用格鲁夫的经典名言:“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

  ---------------

  第二章任正非(10)

  ---------------

  2002年的时候,华为总裁的办公室内经常会突然传出一阵震耳yù聋的“噪音”。外边的人仔细听,才能辨别出办公室里面有人正在朗读英语。虽然任正非的英语发音实在是不敢恭维,但他的那股子精神却难能可贵。任正非在一次公司总裁办公会议上就说:“几年之后,华为董事会的官方语言一定是英语。”话外的意思就是,我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学英语,你们这些年轻人就自己看着办吧。

  每次与国际著名企业高层的jiāo流也是任正非不愿错过的学习机会。2001年年底,IBM大中华区总裁周伟来华为访问,这也是周伟每年一次的例行xìng大客户拜访。在稍加寒暄之后,任正非的第一个问题就直接“跑题”,他想了解IBM如何看待路由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路由器和服务器的可替代xìng这些非常专业的问题。近几年的时间里,任正非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在国外,除了拜访全球的大客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与国际同行企业的领导人进行jiāo流,希望从与那些业界领先者的谈话中,增加自己对未来IT产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强调学习并且一直在学习的任正非,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和经验教训的积累,近几年其思想一直在转变,对于一个已经60多岁的人来说,这种思想的变化更加难能可贵。2000年之后,任正非开始明确提出了所谓“灰色”的理念。灰色就是黑与白、是与非之间的地带;灰色的含义就是不走极端,在继承的基础上变革,在稳定的基础上创新,在坚持原则和适度灵活中处理企业中的各种矛盾和悖论。这体现了任正非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对于辩证法和“否定之否定”哲学思想的进一步理解。而这种思想的转变也带来了华为内部文化的一次大规模调整。

  任正非曾经是“群众运动”的倡导者。20世纪90年代,从“市场部集体辞职”、“华为基本法”的大学习,“产品开发反幼稚”的大讨论,到“无为而治”的命题作文,高层发起、自上而下、层层推进式的群众运动成了华为变革的招牌模式。“运动”一般以任正非一篇著名的讲话为中心点,衬托着其他公司高层人士的发言,接着就是全员的学习和讨论,以及正面人物的宣传,反面人物的警示等等。

  这种群众运动确实起到了神奇的功效。首先,它练就了员工的政治头脑。那些以前不爱学习公司文件的年轻人,现在都会抢在第一时间阅读任正非的讲话稿或文章。大家明白,声势浩大的运动背后,领导讲话的字里行间,都可能预示着某种变化。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在行动上有所表现,才能跟上形势,顺应公司发展的要求。

  运动的功效虽大,但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狂热的宗教式“洗脑”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讲作用非常的明显,但运动一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老运动员”们都有“一叶知秋”、提前感知运动来临的本领,在运动过程中也能从容地把握局面;如果不能顺势而上,至少也要独善其身。因此,领导在上面使劲地吆喝,下面就会紧跟着附和,表面文章也就多了起来。

  运动激发了活力,传递着压力,但激情过后却难免会留下来一些“后遗症”。集体辞职就带着浓厚的“人治”色彩,基本依靠企业家的“慧眼”来选拔人才,轰轰烈烈的背后却没有明确的更替标准和可靠的人才评价数据可以依循,很多“下岗干部”还是“口服”而“心不服”。后来的一些运动更被一些“识时务”者与当年的“文革”相提并论,看做高层以运动为名达调整之实的手段,将管理变革看成了政治家的权力运动。以经营为本的企业出现了“务虚”的苗头。

  而时代的发展也在让任正非看到有些“华为特色”必须开始变化。近年来,华为的员工从1998年的9000多人,已经发展到了2005年的30000余人。每年平均会有3000多名新员工加入。这些员工中有很多都是1980年后出生的,并不知道“运动”是什么东西。甚至许多新员工就问自己的上司,怎样才能变成“烧不死的鸟”。

  //

  ---------------

  第二章任正非(11)

  ---------------

  此外,新员工们对华为的部门学习模式也很不习惯,一到组织学习的时候,他们一般都很少发言,有位新员工私下就说:“我们的学习会更像是宣誓大会,重在表态而不是相互jiāo流提高。”同时,国际化的进程也让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甚至是外籍员工出现到华为队伍中,仅华为印度研究所就有六七百名印度籍员工。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