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三章 可怜的朱八八
十四世纪的全球都处在因为气象规律而导致的灾害频发的境遇之中,处于元朝统治下的中国尤其如此,天灾只是一方面,更多的则是。
一方面,蒙古族原本是逐水草而居的蓄牧民族,对农业生产既不了解,也不重视,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很少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另一方面,政治,贪腐腐化严重,朝廷的赈灾物资由上到下一级一级落实下来,到老百姓手中的时候,早已所剩无几。
蒙古人的思维是标准的牧民思维,在他们眼里,被统治的汉人和南人就是可以任意宰杀的牛羊,色目人则是帮助他们放牧的小头目,而他们自己就是处在金字塔最顶端的大牧场主。他们不仅把人当做牛羊来对待,而且是真的想把中原大地的肥美农田改造成草场来放牧,至于农业生产是个什么玩意儿,他们是不甚清楚的。
每当灾害来临的时候,都要仰仗一些像脱脱一样的有见识的贤臣来反复的强调c督促,或许才能够拨下一点赈灾粮款,然后一层一层盘剥克扣,然后需要老百姓东奔西走c想法设法的申请,到最后往往是得不偿失的结局,一次两次是这样,次数多了,老百姓也就不指望了。
公元1344年,元至正四年,也是元顺帝在位的第十二年,天灾再度降临,这一次遭殃的是淮河流域,旱灾c蝗灾c瘟疫一股脑的砸了下来,这一年的朱八八同志刚满十六周岁。
乡,叫太平乡,只可惜,一点儿都不太平。村,叫孤庄村,灾害一来,果然成了孤庄,有钱有势有能力的地主乡绅们,都出去避祸了,有把子力气c腿脚灵便c无牵无挂的年轻人,都出去讨生计去了,余下的,尽是些穷困潦倒的老弱病残,哪儿也去不了,就靠着吃草根c树皮c观音土甚至蚂蝗来过活,说白了,就是等死的节奏。
朱八八的父亲朱五四,母亲陈二娘,都是老实本分的庄户人,辛苦了一辈子,辗转了一辈子,作为佃户,辛苦是必然的,那何来的辗转呢?
地主的心太黑了,朱五四说尽了好话,恨不得卖血送礼,才能从地主手里租来几亩地,于是起早贪黑的耕耘,希望能落个好收成,结果,一年到头,有六成得用来交租子,有两成得用来孝敬地主,好保住下一年继续租种,剩下的两成,根本连最基本的温饱也保证不了了,只好搬家,期望着能遇到一个心善的地主,可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朱五四就沦落成一个开荒的工具,攒足了劲儿给地主家开了荒地,受足了苦累,伤着心,落着泪选择了搬家,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是铁一般的道理。
好不容易最后在孤庄村落了脚,朱八八的大哥朱重四和二哥朱重六都娶了媳妇,重四有两个儿子,重六也有一个儿子,大姐嫁给一个叫做王七一的,二姐嫁给一个叫做李贞的,说起来,也算是很完满的农村家庭了,只要勤勤恳恳的卖力气种田,总能过得去日子,只可惜天地不仁c时运不济,连牛马一样的生活也无法存继,唯有一个死字方得解脱。
朱八八的二嫂和三嫂先后病死了,大侄子和二哥的独子也夭折了,大姐一家更是满门死绝了,嫁到李家的二姐也死了,那年月,死人是很平常的是吧,于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八八家里,又组团死了三口人,首先,是父亲朱五四,三天后,是大哥朱重四,十天后,是母亲陈二娘。
死来死去,原本人丁还算兴旺的一家人,就剩下大嫂王大娘和二侄子朱文正c二哥朱重六和朱八八自己,加上逃荒在外的姐夫李贞和外甥保儿,满打满算,也就这点人了。
老七曾听爸爸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朱八八的父亲去世之后,朱八八原本想去地主家里讨一块坟地,结果坟地没讨到,却躲在窗跟底下,听到了地主和一个风水先生的谈话。原来,地主家里也死了人,请风水先生来选块葬人的宝地,风水先生便指出了一块宝地,说如果将父母双双埋在此处,孩子将来必定有帝王命。
朱八八从小都喜欢当皇帝,跟小伙伴们过家家的时候他总是扮皇帝,让汤和c徐达c周德兴他们扮文臣武将,高呼万岁。如今听到了这样的话,朱八八能不动心吗?爸爸说,应该是朱八八有意的饿死了自己的母亲,然后将父亲和母亲偷偷葬在了风水先生所说的地方。所以才有了后来兄弟二人埋葬双亲时天生异象,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给朱五四夫妇来了一个“天葬”的事情。而且纵观朱八八一生,始终是志向远大c能屈能伸c胸怀天下,直接就是奔着皇帝去的,所以这事儿应当靠谱。
古时候的大人物,总会附会上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真真假假,只有时间知道,只有历史知道,且说朱八八和二哥朱重六费尽周折,总算是将父母给埋了,紧接着,如何生计就成了最主要的问题,大嫂带着侄子朱文正回娘家去了,二哥朱重六想要远走他乡,左右就剩下一个朱八八,虽然力气大,但是饥馑荒年的也没人雇得起你打长工啊,没了工作,饭量大就成了负担,眼瞅着兄弟二人急的蹦蹦跳,隔壁汪老娘出来支招了。
原来,朱八八小的时候病特别多,估计也和老七一样,娘胎里就没咋发育好,生下来又营养不良所导致的。朱八八得的啥病呢?生下来三四天不吃奶,给啥都不吃,肚子涨得圆圆鼓鼓。古人嘛,人力不及的时候就想到了拜佛,到寺庙里许愿c祷告,给朱八八舍了身,说来也怪,后来果真好了。
汪老娘出的主意就是让朱八八到庙里当和尚去,一来是还了当年在佛祖面前许下的舍身愿,二来,和尚的日子还是蛮好过的,虽然粗茶淡饭全吃素食,总好过饿死,于是乎,朱八八就剃了光头,穿上一件破烂袈裟,到皇觉寺当起了和尚,每天扫地c上香c撞钟c煮饭c洗衣服c念经,干诸多杂活。
老天要是盯上谁,当真一点活路也不留,朱八八当了和尚不到五十天,和尚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庙里呆不住了,得出去化缘,做游方和尚,左右就是个要饭,只不过打着佛祖的旗号。
朱八八要饭有技巧,专捡年岁好的地方跑,专捡有钱的大户人家门上敲,往南先到合肥,转向西,到固始c光州c息州c罗山c信阳,北转到汝州c陈州,东返由鹿邑c濠州到颍州,虽说受尽了人生的辛苦,却也收获了宝贵的财富,首先就是强健体魄,将王闲交给他的真龙罡气练了个妥妥的,其次是磨练意志还有脸皮,而且主要是脸皮,要饭不可能每次都成功啊,得面对多少人的白眼,多少恶狗的追赶,最后,就是熟悉了淮西一带的山水地理,风俗人情,增长了见闻。
按说应该还有一点,就是接触到了外界的先进思想,因为当时职业革命家彭莹玉,也是后来西系红巾军的开山祖师,就是在淮西那一带秘密活动,搞宗教,宣传弥勒佛降生教义。
一番游历之后,朱八八又回到了皇觉寺,有了见识的他就开始主动地c有意识地广泛结交朋友,并且读书识字,俨然是一个进步青年了,这时候的农民起义运动已经相当的频繁了,各地都在造反,这些几乎每天都会传入耳中的消息一点一点刺激着朱八八的小心脏,一点一点改变着他的旧思想。
朱八八也有自己的思量,现在,命运已经走到了分岔口,自己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投官兵,做朝廷的走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第二,投红巾军,可眼下的局势乱成一团,既可以说是群雄并起,也可以说是群魔乱我,闹哄哄的根本看不出来谁厉害,都是瞎搞,朱八八还想再看看,作壁上观,谋定而后动;第三条路,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安心在皇觉寺当和尚。
事情就是这样,你不走,命运会跑过来推着你走,这一天,就有人从濠州给朱八八捎了一封信,是儿时的小伙伴写给他的,劝他投红巾军,朱八八悄悄的看了,仔细的想了,还是拿不定主意,就把信给烧了,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可是呢,一个同房的师兄偷偷告诉他:哥们儿,你惨了,你那封造反的信被别人知道了,要去官府告你领赏。
朱八八生气了,我不杀人,人要杀我,那我能做的,只有先下手为强,说不得,反他娘的,在佛祖面前卜了挂,都说是出门大吉,连佛祖都表示支持,那还有啥好说的,第二天,就离开皇觉寺,投红巾军去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一方面,蒙古族原本是逐水草而居的蓄牧民族,对农业生产既不了解,也不重视,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很少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另一方面,政治,贪腐腐化严重,朝廷的赈灾物资由上到下一级一级落实下来,到老百姓手中的时候,早已所剩无几。
蒙古人的思维是标准的牧民思维,在他们眼里,被统治的汉人和南人就是可以任意宰杀的牛羊,色目人则是帮助他们放牧的小头目,而他们自己就是处在金字塔最顶端的大牧场主。他们不仅把人当做牛羊来对待,而且是真的想把中原大地的肥美农田改造成草场来放牧,至于农业生产是个什么玩意儿,他们是不甚清楚的。
每当灾害来临的时候,都要仰仗一些像脱脱一样的有见识的贤臣来反复的强调c督促,或许才能够拨下一点赈灾粮款,然后一层一层盘剥克扣,然后需要老百姓东奔西走c想法设法的申请,到最后往往是得不偿失的结局,一次两次是这样,次数多了,老百姓也就不指望了。
公元1344年,元至正四年,也是元顺帝在位的第十二年,天灾再度降临,这一次遭殃的是淮河流域,旱灾c蝗灾c瘟疫一股脑的砸了下来,这一年的朱八八同志刚满十六周岁。
乡,叫太平乡,只可惜,一点儿都不太平。村,叫孤庄村,灾害一来,果然成了孤庄,有钱有势有能力的地主乡绅们,都出去避祸了,有把子力气c腿脚灵便c无牵无挂的年轻人,都出去讨生计去了,余下的,尽是些穷困潦倒的老弱病残,哪儿也去不了,就靠着吃草根c树皮c观音土甚至蚂蝗来过活,说白了,就是等死的节奏。
朱八八的父亲朱五四,母亲陈二娘,都是老实本分的庄户人,辛苦了一辈子,辗转了一辈子,作为佃户,辛苦是必然的,那何来的辗转呢?
地主的心太黑了,朱五四说尽了好话,恨不得卖血送礼,才能从地主手里租来几亩地,于是起早贪黑的耕耘,希望能落个好收成,结果,一年到头,有六成得用来交租子,有两成得用来孝敬地主,好保住下一年继续租种,剩下的两成,根本连最基本的温饱也保证不了了,只好搬家,期望着能遇到一个心善的地主,可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朱五四就沦落成一个开荒的工具,攒足了劲儿给地主家开了荒地,受足了苦累,伤着心,落着泪选择了搬家,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是铁一般的道理。
好不容易最后在孤庄村落了脚,朱八八的大哥朱重四和二哥朱重六都娶了媳妇,重四有两个儿子,重六也有一个儿子,大姐嫁给一个叫做王七一的,二姐嫁给一个叫做李贞的,说起来,也算是很完满的农村家庭了,只要勤勤恳恳的卖力气种田,总能过得去日子,只可惜天地不仁c时运不济,连牛马一样的生活也无法存继,唯有一个死字方得解脱。
朱八八的二嫂和三嫂先后病死了,大侄子和二哥的独子也夭折了,大姐一家更是满门死绝了,嫁到李家的二姐也死了,那年月,死人是很平常的是吧,于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八八家里,又组团死了三口人,首先,是父亲朱五四,三天后,是大哥朱重四,十天后,是母亲陈二娘。
死来死去,原本人丁还算兴旺的一家人,就剩下大嫂王大娘和二侄子朱文正c二哥朱重六和朱八八自己,加上逃荒在外的姐夫李贞和外甥保儿,满打满算,也就这点人了。
老七曾听爸爸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朱八八的父亲去世之后,朱八八原本想去地主家里讨一块坟地,结果坟地没讨到,却躲在窗跟底下,听到了地主和一个风水先生的谈话。原来,地主家里也死了人,请风水先生来选块葬人的宝地,风水先生便指出了一块宝地,说如果将父母双双埋在此处,孩子将来必定有帝王命。
朱八八从小都喜欢当皇帝,跟小伙伴们过家家的时候他总是扮皇帝,让汤和c徐达c周德兴他们扮文臣武将,高呼万岁。如今听到了这样的话,朱八八能不动心吗?爸爸说,应该是朱八八有意的饿死了自己的母亲,然后将父亲和母亲偷偷葬在了风水先生所说的地方。所以才有了后来兄弟二人埋葬双亲时天生异象,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给朱五四夫妇来了一个“天葬”的事情。而且纵观朱八八一生,始终是志向远大c能屈能伸c胸怀天下,直接就是奔着皇帝去的,所以这事儿应当靠谱。
古时候的大人物,总会附会上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真真假假,只有时间知道,只有历史知道,且说朱八八和二哥朱重六费尽周折,总算是将父母给埋了,紧接着,如何生计就成了最主要的问题,大嫂带着侄子朱文正回娘家去了,二哥朱重六想要远走他乡,左右就剩下一个朱八八,虽然力气大,但是饥馑荒年的也没人雇得起你打长工啊,没了工作,饭量大就成了负担,眼瞅着兄弟二人急的蹦蹦跳,隔壁汪老娘出来支招了。
原来,朱八八小的时候病特别多,估计也和老七一样,娘胎里就没咋发育好,生下来又营养不良所导致的。朱八八得的啥病呢?生下来三四天不吃奶,给啥都不吃,肚子涨得圆圆鼓鼓。古人嘛,人力不及的时候就想到了拜佛,到寺庙里许愿c祷告,给朱八八舍了身,说来也怪,后来果真好了。
汪老娘出的主意就是让朱八八到庙里当和尚去,一来是还了当年在佛祖面前许下的舍身愿,二来,和尚的日子还是蛮好过的,虽然粗茶淡饭全吃素食,总好过饿死,于是乎,朱八八就剃了光头,穿上一件破烂袈裟,到皇觉寺当起了和尚,每天扫地c上香c撞钟c煮饭c洗衣服c念经,干诸多杂活。
老天要是盯上谁,当真一点活路也不留,朱八八当了和尚不到五十天,和尚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庙里呆不住了,得出去化缘,做游方和尚,左右就是个要饭,只不过打着佛祖的旗号。
朱八八要饭有技巧,专捡年岁好的地方跑,专捡有钱的大户人家门上敲,往南先到合肥,转向西,到固始c光州c息州c罗山c信阳,北转到汝州c陈州,东返由鹿邑c濠州到颍州,虽说受尽了人生的辛苦,却也收获了宝贵的财富,首先就是强健体魄,将王闲交给他的真龙罡气练了个妥妥的,其次是磨练意志还有脸皮,而且主要是脸皮,要饭不可能每次都成功啊,得面对多少人的白眼,多少恶狗的追赶,最后,就是熟悉了淮西一带的山水地理,风俗人情,增长了见闻。
按说应该还有一点,就是接触到了外界的先进思想,因为当时职业革命家彭莹玉,也是后来西系红巾军的开山祖师,就是在淮西那一带秘密活动,搞宗教,宣传弥勒佛降生教义。
一番游历之后,朱八八又回到了皇觉寺,有了见识的他就开始主动地c有意识地广泛结交朋友,并且读书识字,俨然是一个进步青年了,这时候的农民起义运动已经相当的频繁了,各地都在造反,这些几乎每天都会传入耳中的消息一点一点刺激着朱八八的小心脏,一点一点改变着他的旧思想。
朱八八也有自己的思量,现在,命运已经走到了分岔口,自己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投官兵,做朝廷的走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第二,投红巾军,可眼下的局势乱成一团,既可以说是群雄并起,也可以说是群魔乱我,闹哄哄的根本看不出来谁厉害,都是瞎搞,朱八八还想再看看,作壁上观,谋定而后动;第三条路,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安心在皇觉寺当和尚。
事情就是这样,你不走,命运会跑过来推着你走,这一天,就有人从濠州给朱八八捎了一封信,是儿时的小伙伴写给他的,劝他投红巾军,朱八八悄悄的看了,仔细的想了,还是拿不定主意,就把信给烧了,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可是呢,一个同房的师兄偷偷告诉他:哥们儿,你惨了,你那封造反的信被别人知道了,要去官府告你领赏。
朱八八生气了,我不杀人,人要杀我,那我能做的,只有先下手为强,说不得,反他娘的,在佛祖面前卜了挂,都说是出门大吉,连佛祖都表示支持,那还有啥好说的,第二天,就离开皇觉寺,投红巾军去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