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从兵要地志看中苏战争最新章节 > 从兵要地志看中苏战争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7 章

  展,害怕中苏战争酿成美苏全面核战争。如果在中苏战争中动用了核武器,影响将更为严重,特别是靠近战场的北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将受到很大冲击,同时,美苏两国关系也将趋于微妙,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有可能bào发。中国将动员全国人民开展游击战争,采取人海战术,进行顽强的抵抗和不懈的战斗。苏军的作战锐势将随着接近中国的长城线和东北东南部防线而逐渐衰弱下来,战线很有可能呈现胶着状态。联合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展开积极的外jiāo活动。当然,中国将向国内外宣传苏联的侵略,力争得到各国的同情和支援。估计形势的发展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 由于受到苏联超乎预料的沉重打击和国内陷于分裂,使苏军进至华北的中枢地区,中国边境地区出现亲苏地方政府。但是,中国政府将退守南京等地,继续组织抵抗。

  2. 苏联控制大部分边境地区,中国坚守长城一线,依靠人海战术和游击战争继续抵抗,在联合国和各国的支援与干预下进行持久战。

  3. 苏联侵略中国受挫,东欧各国和苏联国内,特别是中亚地区发生动乱,为此苏联不得不从中国边境撤军。

  第一节 美国等国的动向

  一旦中苏战争bào发,世界各国将根据这场战争的起因、样式和当时的国际形势采取不同的态度。下面探讨一下中苏战争bào发后各国的态度和动向。

  一、美国的动向

  美国将一边防止中苏战争发展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边采取非常态势以备万一。它将派遣第七舰队前出至西太平洋近海,同时加强阿拉斯加的防御,以讨好中国。然而它不会立即参战,而会首先通过联合国等组织呼吁中苏双方军队立即停战(阻止使用核武器)。另外,美国必将一边对日本、韩国等盟国表明它履行义务的决心,一边观察形势的发展。这是因为中苏战争本质上将消耗中苏两国的国力,美国可从中渔利的地方很多。也还因为美国必须严密警惕古巴、尼加拉瓜等国的动向,同时判断中苏战争是否有波及“北约”各国、日本、朝鲜和其它地区进而酿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此外还必须考虑中东和非洲的形势。

  可以想象,一旦中苏战争的发展呈现胶着状态或作战告一段落,美国会通过联合国或单独对结束战争出一臂之力,但结局很难预料。加拿大将采取大体上与美国相同的步调。然而谁也不能保证中苏战争不发展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二、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各国的动向

  这些国家将采取的态度是:一方面表明严守中立;一方面加强国防,密切注意越南动向,注视日本及美国的态度,静观中苏战争的演变和发展。它们特别希望美国强大的第七舰队进入亚洲。它们将在舆论上批判苏联的侵略,在经济上、精神上日益加强对中国的支援。新加坡将把它的海军基地借给美军使用。

  越南由于与苏联结有同盟关系,而将采取支持苏联的态度。它很可能允许苏军使用自己的海空军基地;但初期将慎重从事,不会积极出兵进攻中国。它仅会通过挑起边境冲突来牵制中国,并同苏联jiāo换情报。苏越关系将随着中苏战争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台湾将因中苏战争bào发而愈加强调和谴责共产主义,尤其是苏联的侵略xìng。与此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有可能一改过去的政策,同大陆上的中国政府实行妥协,协同作战,一致抗苏。

  三、欧洲各国的动向

  欧洲各国将寄一线希望于中苏战争,指望苏联的军事力量被牵制和消耗在亚洲方向。它们将注视中苏战争的演变。

  1. 西欧各国

  害怕战火会扩大,呼吁中苏两国军队立即停战,密切注视动向,加强“北约”防务,努力防止酿成世界大战。

  图35 “北约”及欧洲共同体

  2. 东欧各国

  将在苏联的强制下努力加强战备。但它们内心期望苏联陷于困境和形势发生转变。它们内部可能出现采取反苏行动的分子,由于经济衰退,还有可能发生动乱。

  3. 中立国

  估计多数国家可能持反苏态度,乘战争之机向jiāo战双方推销粮食、武器、弹yào及其他物资,坐收渔翁之利。

  四、印度次大陆及中东各国的动向

  苏联利用中苏战争侵入新疆地区,这将给印度次大陆以巨大影响。印度因与苏联结有同盟关系,而会加强同苏联的关系,同时趁机扶持西藏的独立运动。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两国将注视中苏战争的发展和印度的动向。有阿富汗被苏联占领的前车之鉴,这两个国家将加强对美国的依赖。其它中东各国将担心中苏战争发展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并静观战争的演变。

  图36 中东一览图

  五、非洲各国的动向

  由于中苏战争bào发,苏联将减少在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埃塞俄比亚等国的活动,而古巴、东德、捷克、波兰等国将顶替苏联,激化这些国家的内部冲突,企图把西欧、美国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方向上来。利比亚、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激进派则可能采取各种计谋,激化中苏战争,使之发展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六、远东各国的动向

  中苏战争bào发,将使各国受到巨大冲击。为防止发生万一,北朝鲜、韩国将立即进入非常态势,日本也将至少转入准非常态势。尤其是中国的东北地区如果成为战场,与苏联结有同盟关系的北朝鲜 [ 译者注:指一九六一年七月朝苏两国签定的《朝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 的动向就特别值得注意。随着形势的发展,战争波及面可能扩大,日本、韩国和台湾将受到极大影响。如果在中苏战争中使用了核武器(可能xìng很小),不管人们的意愿如何,“死灰” [ 译者注:指放shèxìng尘降物。 ] 必将落到日本,韩国,舆论将为之大哗。

  中苏战争的发展必然严重地影响到北朝鲜的动向,苏联海空军在日本海、黄海和东海的作战,将对北朝鲜和远东地区产生极大影响,战火有可能逐步扩大到日本和朝鲜半岛。在这种情况下,日苏关系将进入微妙阶段,日本国内可能发生动乱,面临严重危机。苏联可能对日本提出临时占领对马岛等要求。

  第二节 中苏两国的政略和战略

  中苏两国都是共产主义国家。至去年为止,三十年来这两个国家一直处于同盟关系;但随着美苏对抗加剧和苏联疯狂扩军备战,两国进入了对立状态。在这种背景下,美中两国开始靠拢,一九七八年末终于实现了邦jiāo正常化。去年四月,中国宣布废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一方面互相谴责对方,一方面却又于十月中旬在莫斯科和北京继续外jiāo谈判,试图调整彼此间的国家关系。这大概是因为共产主义国家分合不定,两国不得不互相戒备而又互相试探吧。

  一九五六年,苏军进驻匈牙利。

  一九六八年,叫“华约”军队进军捷克。

  一九七八年,越军入侵柬埔寨。

  一九七九年,中、越发生战争。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苏军入侵阿富汗。

  中苏之间难保不发生共产主义国家之间的第六次战争。中苏两国所担心的也许正是这一点。

  一、中国的政略和战略

  回顾过去,中国在一九六二年十月和一九七九年二三月间分别对印度和越南实施过积极的攻势作战。这两次作战都是不宣而战的局部战争。前一次,中国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印军,后一次,中国军队似乎受到了相当损失。在一九五○年的朝鲜战争中,中国根据苏联的要求向北朝鲜派遣了大批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战果。历史上,中国举国一致参加的战争仅仅是八年抗日战争。中苏间过去所发生的冲突和战争苏联为占领中东铁路而进驻北满,一九六九年的达曼斯基岛(珍宝岛)冲突,无一不是局部战争。

  目前中国拥有四百三十二万兵力,这个数目在世界上居首位。中国军队传统上具有下列特点:

  1. 由于原来是农民起义部队,使用的语言(方言)和风俗、习惯、传统等因地而异,所以具有明显的地区xìng。中国军队防御能力强,机动xìng差,攻势能力弱。

  2. 军队本身带有解决就业xìng质,和地方、社会有密切联系,因此削减兵力困难。

  3. 不易实现现代化,命中注定要以数量弥补质量。即使想实现现代化,也因经费不足而受到限制,不得不停留在某些范围内。

  4. 由于是从近一千万的适龄青年中选拔出来的,所以兵员素质好。高级干部政治色彩强,高级指挥员的军事知识和指挥能力不一定高,一般都不大熟悉技术。

  对弱小国家且作别论,对现代化的先进国家(苏联)的军队,一般而论,中国是不大可能积极主动地挑起战争的。中国所担心的是苏联挑起战争,中国在它的军队实现现代化之前是不愿中苏战争bào发的。

  (一)中国的政策

  中国不欢迎中苏战争和中国防备这场战争,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即使不久的将来中苏战争很少可能发生,作为中国也应该明确应取的政略和战略,做到预有准备。当然,战争规模不同,应采取的对策也不会相同。但是,只要战争一bào发,中国就必然会大张旗鼓地谴责苏联的侵略,接受友好国家的同情和支援,坚持顽强的抵抗,并努力给苏军以沉重打击。

  未来中苏战争的规模可能有下面几种:

  1. 局部战争。

  2. 使用常规武器的全面战争。

  3. 受其他方向形势影响而发生的战争。

  欧洲“北约”方向的战争。

  其他方向的冲突或战争。

  4. 使用核武器的战争。

  中国一向主张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如果它预测中苏战争的bào发势不可免或这场战争将发展成为全面战争,它将毫不犹豫地使用核武器。因为装备劣势的中国可以用核武器打击苏军及西伯利亚地区的要地,消耗苏联的国力及苏军的作战能力。如果使用核武器,乌兰巴托、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成)、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亦塔、伊尔库茨克、阿拉木图、塞米巴拉金斯克、新西伯利亚等城市将成为打击目标。

  中苏进入全面战争时,虽使人担心中国内部是否会出现分裂和冲突,但是已经有过支那事变的先例 [ 译者注:指我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 ] ,中国民众会团结一致,抗战到底。纵然新疆、内蒙古、东北各地被苏军占领,战斗仍然会继续下去,被占领地区也将会开展游击战。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即便苏军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对日作战时那样进展顺利,居住在这个地区的近一亿中国民众(一九四五年时为四千万人左右,他们站在第三者立场对战争采取了旁观的态度)也绝不可能采取当时那种袖手旁观的态度。

  与苏联缔有盟约的印度、越南和北朝鲜,可能从南部和东部配合苏军进攻。即便如此,受边境地带地形(山脉和河流)的影响,其地面作战难以指望收到大的战果,至于政治效果,那是另一回事。

  总之,在苏军的进攻下,事态即使严重到失去新疆、内蒙古、东北而不得不迁都南京等地,中国也仍然会一面坚持抗战,一面争取世界的同情和支援,并拉日本和韩国参加对苏作战。

  这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苏联太平洋舰队的行动和北朝鲜的动向。它们做何动作,将对中国以及日本、韩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某种形势下,中苏战争的战火甚至有可能烧至朝鲜半岛。

  (二)中国的战略

  如前所述,中国现在奉行的总方针是:在现在进行的现代化实现之前,尽可能制止中苏战争bào发。为此,中国有必要破坏苏联的包围中国政策,而构成包围苏联的态势。中国越是分析中苏战争bào发的后果,越痛感到这样做的必要xìng。不久前中国之所以接近日本和美国,其原因也正在这里。我们可以窥见到,中国早就是从全球角度来考虑国家安全问题的。今后中国会进一步从这个角度加强自己的国防。勿庸赘言,中国的主要假想敌国是苏联。

  1. 国防态势和军队的现代化

  为了从máo zé dōng文化革命时代造成的混乱和倒退中恢复过来,中国在长期经济设想的基础上,制定了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政策。但是,一九七九年六七月间却不得不进行修改。最初的计划如下表。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一年三年为调整时期,四个现代化也改为按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进行。

  2. 战备措施和国防

  中苏战争一旦bào发,两国投入的地面兵力将相差不多,而核力量和空军、防空军、海军的兵力及武器装备、机动力将相差悬殊。这意味着中国必须认真研究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充分地做好对苏作战准备。中国极有可能受到苏联的突然袭击,从战争初期起制空权就将落入苏联手中。中国即使采取各种措施,也难免不受到重大损失。

  区分 1977年 1985年

  粮食产量 2.8亿吨 4亿吨

  钢产量 2,600万吨 6,000万吨

  煤 5亿吨 (20亿吨)

  石油 9,000万吨 (9亿吨)

  人口 约8.5亿人 (11.6亿人)

  国民生产总值(人均) 约350美元 (770-850美元)

  对此,中国必须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制定妥善的作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