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神医侍司懿的传说
古时候,苗家有个药匠,名叫侍司懿,本事真了不起,啥病都治得好。吃他的药,不光治病,还能延年益寿。那时候的人,都能活到几千岁几万岁。世上没人不知他的能耐,都称他神医,连天上也闻他的名。
侍司懿这个人很好学,他有那么高明的医术还不满足。他见天上的玉当玉母c太上老君c太白星君这些人,不但不会生病,而且也不会死。他想,天上一定有不病不死的药。
于是,侍司懿上天采药去啦!一去三十多天,天上的一日,就是地上的一年。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还有不少人早就死了。怎么死的害瘟疫死的。有少数人,枯瘦如柴,快要死了。他救活了这些人。对早已死去的妻子儿女和别的人,没法救了。因为他们的筋肉和内脏都没有了,只剩下个骨架架。
侍司懿仰天叹道:“唉!原来,医生医生,只能医活着的人,不能医死了的人,这算啥本事呀!”
侍司懿晓得太上老君有起死回生之药,连枯骨都能救活。就又上天去求他传授。
太上老君启奏玉当玉母,玉当玉母不准传授,还说:“世间的人都要死的,假如都象咱们这样,永生不死了,二天地上住不下,他们打上天来咋个做”
太上老君听了,就出了个坏主意,又启奏道:“为天上永世平安,这个侍司懿,就不用放回人间了。”
玉当玉母问是啥道理。
太上老君说:“他头回上天,向我学了不死之药;这次他来,要我传回生之方。如让他回去,世上的人不就同我们一个样了嘛他们只生不死,总有一天要打上天来的。”
玉当玉母听了,大惊失色,忙问道:“那咋个办呀得找个理由把他扣下来才好reads;!”
太上老君笑道:“这个容易,还叫他怨不得谁哩!”
他回到家里,对侍司懿说:“你不是来要起死回生的药吗”
侍司懿高兴地说:“是呀1老君公公,请传给我吧,好回去救死了的人呵。”
太上老君说:“药就在月亮上的那棵檀香树里头。”
“咋个拿得到呢”
“把树砍了就得到。”
侍司懿便去月亮里砍檀香树。谁知斧子砍下去了,提起来时,檀香树砍开的口子又长合了。他一天砍到黑,连树皮都投砍下一片。他去问太上老君:“这是啥道理”
太上老君说;“这就是起死回生嘛!你砍了它一刀,砍掉的地方就又复生了。”
“咋个才砍得倒呢”
“你砍一斧子,用颈子去比一下,又砍一斧,比一下。这样,砍了的地方就不会回生长合了。”
侍司懿照太上老君说的去做,确实砍了以后,口子不见长合了,他就砍一下比一下地干下去。谁知砍到一半,看到树心的时候,侍司懿刚用颈子去比,口子忽然长合了,将他的颈子卡住啦!
从此,神医侍司懿就被卡在月亮里的檀香树干上了。不信,有大月亮的晚上你看吧,檀香树干上卡着个人。那便是我们苗家的神医侍司懿呵!你看,他还在摆哩。哪天,等他摆脱了回来的时候,人间才有长生不老和起死回生的药呵!
白头翁
从前,有一对夫妻,丈夫叫果善,妻子叫培香。俩人自从生活在一起,别样都还顺心,只是十多年了,身边还没有个儿女。为这,夫妻俩盼啊想啊!盼得果善的头发都花白了,想得培香那光生生的脸蛋上起了皱纹。
一天夜里,培香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乃老(侗语:老婆婆),怀里抱着一个娃娃,笑呵呵地朝她走来。到了跟前,乃老把娃娃放在培香的怀里,就飘飘然然地去了。梦醒来,培香高兴地对丈夫说:“哎,说不定我们真会有个娃娃呢。”果善说:“那是你想儿女想得太多了,我不相信真会有这种好事。”可是不久,培香真的生得一个白白嫩嫩的女娃娃!这一下,就好象蕨草蓬里突然冒出一个笙笋来,喜得果善笑弯了嘴,乐得培香笑开了眉。半辈子夫妻才生得一个独生女,两口子把她看作金银宝贝,给她取名叫“银妹。”
屋旁的小杉树,一年高一尺;火塘边的小银妹,一年高一拳。到十四c五岁,银妹已经长成一个美丽的姑娘了,可爹娘还不让她做事。挑水c怕她压坏了肩;洗菜,怕她冻坏了手;下田,怕她勾弯了背;种地,怕她晒黑了白嫩的脸皮。这样,就把银妹姑娘给娇惯了,什么事情也不会做。到她十七岁那年,爹娘双双离开了人世,剩下银妹一个人,孤零零,好苦闷哟!
寨子里和银妹一样大的姑娘,什么扯秧c摘禾c种地啦,什么纺纱c织布c绣花啦,样样事情都会做。银妹很羡慕,想跟她们学一学。
春天来了,银妹开始去跟同伴学扯秧。同在一丘田,同伴扯得又快又好,秧把捆得齐刷刷;银妹紧拉慢扯,拉一根断一根,扯一把断一把。同伴对她说:“银妹银妹你莫急,慢慢学着就会的。”银妹说:“唉!这扯秧太难了,累得腰酸背痛,还遭蚂蝗叮。我还是学做别的吧。”
夏天来了。同伴们到棉地里去锄草,银妹扛着锄头跟着去。同伴的锄头象长得有眼睛,锄起来又快又好不伤苗。银妹的锄头象有千斤重,拿在手里总不听使唤,尽是往棉苗上铲。锄了一会,两手起了血泡,又被太阳烤,出了满身汗。银妹扔下锄头,跑到树荫底下去了。同伴对她说:“银妹银妹莫泄气,慢慢学着就会的。”银妹说:“唉!这锄地太苦了,我还是学别的吧reads;。”
秋天到了,同伴们到田里去摘禾,银妹也带上镰刀跟着去。同是摘禾,同伴的手那么灵巧,只听嚓嚓嚓,不到半天就摘得了一担;银妹的手却那么笨,摘了半天只得一小把,白嫩的手,还着禾叶划破了。同伴对她说:“银妹银妹你莫忙,慢慢学着就在行。”银妹说:“唉!这摘禾也太难了,我还是学做别的吧。”
冬天,姑娘们聚在一起,围在火塘边纺纱。银妹又去跟同伴学纺纱。同伴纺的纱象蚕丝一样,又细又匀称,纺车摇出的声音象山溪流水一样,美妙动听。银妹纺的纱象麻绳一样,既粗又还有结疤,纺车摇出的声音,象杀鸡一样难听。同伴对她说:“银妹银妹你莫慌,慢慢学着就在行。”银妹说:“唉!这纺纱也不好学,摇得我手臂酸酸的,还是学别的吧。”
一年过去了,银妹什么也没有学会。
第二年,银妹又跟同伴学织布c织棉c绣花,也都没有学成。她见同伴都蛮会唱歌,又唱得蛮好听,和腊汉在一起玩山c坐夜,尽是用歌来当话说,缠绵绵,甜蜜蜜的。银妹听了心里也痒痒的。她想:这唱歌不用劲,不费力,光动嘴巴,最好学。学会了唱歌,我也找一个情人。可是,才学得几晚,她感到唱歌难得记,脑壳痛,喉咙干,不好学。“唉!我还是学别的吧。”她长叹着。
山上的油茶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年复一年,银妹已经二十多岁了,仍然一样事情都没学会。这辈子怎么过呢?银妹心里又急又愁,一夜间,满头黑发都给愁白了。银妹成了白发姑娘。
一天,她到山上去摘野果吃,听到树林里各种各样的鸟叫声,觉得很好听,心想:我不会唱歌,就学学鸟叫吧。
银妹在一株杨梅树上摘杨梅。
“扑哧”,一只乌鸦飞来,落在银妹跟前的树枝上,朝着她“哇c哇”地叫,她学着乌鸦叫了几声,觉得这声音太难听,就把乌鸦赶走了。
“扑哧”一只山鹰飞来,落在银妹跟前的树枝上,朝着她“鸠——鸠——”地叫。银妹学着山鹰叫了几声,觉得这声音太单调,也不好听,又把山鹰赶走了。
“扑哧”,“扑哧”,两只画眉飞来,落在银妹跟前的树枝上,朝着她“吱吱”地叫。银妹见画眉美丽,叫的声音又格外好听,就学着画眉叫。可是学了大半天,还是学不象画眉鸟叫的那样好听。银妹望着画眉鸟,想到自己连画眉鸟都比不上,她脸上滚下了伤心的泪珠,坐在树枝上,“嘿嘿”地长叹不休。
从那以后,人们再也见不到银妹了,只见树林里又多了一种美丽的白头小鸟。人们管它叫公白头翁,都说是银妹变的。你听,她现在还在树林里“嘿嘿”地长叹呢!
跟皇帝讨债
汉高祖刘邦登上皇位后不久,就把他老父亲从家乡沛县阳里村接到长安,让他做了太上皇。
不料这位太上皇过惯了采桑耕田的农家生活,对眼下皇宫里的奢华还真是不习惯,整天惦念着老家那种自由自在c无拘无束的日子。没多久,他因思虑过度,一病不起。刘邦弄清了老父亲的病由,决定陪他回家乡走一趟。
想当年刘邦还是一个市井闲人,此次以龙体之尊回老家,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衣锦还乡了,其声势自然是浩大而隆重。
高祖还乡的日子到了,阳里村的百姓人人换上新衣服,一大早就聚集到村口迎接。快到晌午,才见浩浩荡荡过来几千人的队伍,豪华的龙车上端坐着威风八面的汉高祖,后面的车上坐的是太上皇。
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个60岁左右的老妇翁氏,这样大的场面,她可是平生第一次见到。当她挤在人群中发现龙车上的刘邦时,突然高声叫了起来:“咳,车上坐的这不是刘三子吗?”
“别瞎说,他是高祖皇帝!”旁边有人赶紧小声提醒她reads;。
“哟,改名字了?他怎么改俺也认得,他就是刘三子!没错!”翁氏越发大声了。
随行的护卫一听有人喧哗,冲过来要抓走翁氏。
太上皇一见,急忙摆手道:“不要抓,那是我们的邻里乡亲啊!”这一闹,龙车只得停下,太上皇下车拦住要抓翁氏的护卫,回头对刘邦说:“这是你翁二嫂子,你还记得她不?”
刘邦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怎么会记得一个农妇?他茫然地摇摇头,表示想不起来。
翁氏一见他摇头,不高兴了,指着刘邦大声说:“好你个刘三子呀,你连俺都不记得啦?你不记得俺,俺可记得你,你从小就偷鸡摸狗的不干好事,那年俺生俺家虎子,正坐月子,娘家送来给俺补身子的一只老母鸡,也被你偷去杀掉下了酒,俺又生气又心疼,害得俺好几天都不下奶水”
“哈哈哈”看热闹的村民都大笑起来。
车上的刘邦好不尴尬,正要发怒,太上皇赶紧打圆场:“咱们这是回家了,来看你的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必按君臣之礼管束他们。”
刘邦一想也是,就现出笑容对翁氏说:“原来是翁二嫂呀,你一向可好?”
“这还差不多,”翁氏说,“你虽说偷过俺家的鸡,但你问问你爹,这么多年俺跟他要过没有?今儿个看你出息了,按理说也该还俺那只鸡了吧!”
刘邦听了,简直哭笑不得,心想,真是个胆大无知的妇人,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跟皇帝讨债!看来跟这糊里糊涂的妇人也讲不清什么道理,他只好吩咐手下人给翁氏一点钱,好让她闭嘴。
不料翁氏坚决不要,她振振有词道:“你刘三子当年偷的是俺的一只老母鸡,你就还俺一只老母鸡好了。俺要是收了你这么多钱,好像俺姓翁的讹了你姓刘的,要是让别人说三道四的多不好!”
刘邦被这个既糊涂又认真的妇人给气乐了,就吩咐随行的地方官员,赶紧去找一只老母鸡来还给她。
翁氏拿到老母鸡,笑逐颜开,又回头对刘邦说:“刘三子呀,虽说你欠俺家一只鸡,也犯不着更名换姓叫什么高祖呀!你以为你改了名字俺就认不出你了?这不照样认出你了?俺还没糊涂!”说完,抱着那只老母鸡高兴地回家去了。
看到刘邦面带怒容,太上皇急忙说:“你这翁二嫂子是个直性子,说话办事不会拐弯。她倒是很好的一个人,你这么多年不在家,她没少照料我们二老,有好吃的还拿来送给我们呢。”刘邦听了,这才释去怒容。
还乡几日,刘邦一行又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京城。他满以为这次为老父亲了却了心愿,不想这次回家乡,见到那么多相处几十年的乡亲,太上皇越发割舍不掉,整日念叨着还要回老家。
刘邦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放着国家大事不料理,总陪着老父亲回老家呀!刘邦见老父亲确实思乡难耐,怕他又思虑成疾,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
他在长安城专门辟出一块地,按照老家阳里村的样子,造了一个复制的“阳里村”。沟渠堤埝c房屋瓦舍,甚至一草一木,都按阳里村的原貌在这里重现。虽说只是造一个村舍,但所耗金银不亚于建一座城池。
长安城中的“阳里村”建好后,沛县阳里村的村民全被接到这里安顿下来。这样一来,太上皇不必出城就能见到熟悉的村落,熟悉的乡亲。只要听到亲切的乡音,他就不会有思乡之苦。
可是太上皇见到那位曾经向皇帝讨债的翁氏时,不由得吃了一惊。不久前还见她身板硬朗行走敏捷,而此时的她拖着一条断腿,靠一副拐杖吃力地挪动身体。太上皇问她这是怎么回事,翁氏说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那次高祖还乡前,沛县县令周胜就命差役挨家挨户收取“人头费”,不论长幼每人收20串铜钱,声称是为接待高祖筹集费用reads;。翁氏家穷,一时拿不出钱,差役就将她家养的一只羊抢走抵了人头费。
那只羊可以说是翁氏家最值钱的东西了,翁氏为此心疼得哭了好几场。
上回,她从高祖那里讨回那只鸡后,便有了信心。心想,从皇帝手中都可以讨回欠债,一个县令哪在话下?她决定去县衙讨回那只羊。
于是,翁氏三番五次来到沛县指名道姓要找周胜,周胜觉得躲着也不是个办法,就告诉她,说当初收的那些钱,是为了支付高祖还乡时的花费,没有钱当然要牵走她的羊,想要羊的话必须补交所欠的人头费。
“什么高祖,不就是那个刘三子吗?是他自己要回来的,凭什么要我们给他凑钱?”翁氏有些不满。
周胜正愁抓不住这个难缠妇人的把柄,一听她说这话,不禁大怒:“好啊,你竟敢如此称呼当今皇帝,真是大逆不道!”他吩咐差役重打翁氏。可怜翁氏羊没要回来,一条腿却被打断了。
太上皇把这件事对刘邦说了。刘邦一听吃了一惊,他上次还乡,所有花费都是从国库直接拨下去的,沛县还在下面挨家挨户收人头费,声称是用于”高祖还乡”的,这不是明目张胆地搜刮民财c中饱私囊吗?没想到自己的家乡竟出了这样的赃官,为敛财不惜败坏他刘邦的名声。刘邦大怒,立马下旨查办周胜,就地处死。
处决了周胜,沛县还要换个新的县令。刘邦突发奇想,命翁氏的儿子翁虎去接任。
这翁虎自幼家贫,加上他生性懒惰,30多岁的人了,连个媳妇都没有娶上,只和老母翁氏惨淡度日。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由一介平民摇身一变成了县令,做了上万人的“父母官”。
可惜的是,这翁虎本来没什么真本事,做了官后只知道每天吃喝玩乐,不干正经事。别人送礼给他,他是来者不拒,还经常命手下人去下面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当地百姓怨声载道。
不到一年,有关翁虎的奏折就不断递到刘邦那里,但他一直“按兵不动”。一次,翁虎下令让差役抢百姓的东西,有人不顺从,争斗中被差役打死了。
这一本又被奏到了刘邦那里,刘邦这才下旨将贪官翁虎革除官职,就地处斩。
翁氏听说了儿子要被处死的消息,连夜呼天抢地地去找太上皇,要他在皇帝面前求求情放了翁虎。太上皇念及乡亲之情,就领她来见刘邦,当面求情。
但是刘邦把下面官员参翁虎的折子,一件件说给翁氏听时,翁氏也傻眼了,原来儿子当了县令后,竟做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呀?
“想当初那个抢了俺羊的县令被处死了,换了俺虎儿难道比他还坏?”翁氏有些想不通。
“翁虎比那个要坏上百倍,那个只是聚敛钱财,翁虎不光比他聚敛更甚,还纵容手下打死无辜百姓,你自己说他该杀不该杀?”刘邦问翁氏。
翁氏一时答不上来,自言自语道:”怎么好端端的一个人做了官,就变成了为非作歹的恶人?”
她沉思片刻,突然抬头对刘邦大声说,“俺明白了,我说你怎么会想到让俺虎儿做官呢,原来你是嫌俺跟你要了那只鸡,才想了这么个办法报复俺呀!”
猴子和渔夫
猴子坐在大树上,看见渔夫在河边撒网,便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不久,渔夫把网收起,吃饭去了,猴子从树上下来,想要模仿一番。据说这种动物善于模仿。但是,他一拿起网,就把自己缠住了。险些儿憋死。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活该!没有学过打鱼,为什么要干这一行呢?”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古时候,苗家有个药匠,名叫侍司懿,本事真了不起,啥病都治得好。吃他的药,不光治病,还能延年益寿。那时候的人,都能活到几千岁几万岁。世上没人不知他的能耐,都称他神医,连天上也闻他的名。
侍司懿这个人很好学,他有那么高明的医术还不满足。他见天上的玉当玉母c太上老君c太白星君这些人,不但不会生病,而且也不会死。他想,天上一定有不病不死的药。
于是,侍司懿上天采药去啦!一去三十多天,天上的一日,就是地上的一年。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还有不少人早就死了。怎么死的害瘟疫死的。有少数人,枯瘦如柴,快要死了。他救活了这些人。对早已死去的妻子儿女和别的人,没法救了。因为他们的筋肉和内脏都没有了,只剩下个骨架架。
侍司懿仰天叹道:“唉!原来,医生医生,只能医活着的人,不能医死了的人,这算啥本事呀!”
侍司懿晓得太上老君有起死回生之药,连枯骨都能救活。就又上天去求他传授。
太上老君启奏玉当玉母,玉当玉母不准传授,还说:“世间的人都要死的,假如都象咱们这样,永生不死了,二天地上住不下,他们打上天来咋个做”
太上老君听了,就出了个坏主意,又启奏道:“为天上永世平安,这个侍司懿,就不用放回人间了。”
玉当玉母问是啥道理。
太上老君说:“他头回上天,向我学了不死之药;这次他来,要我传回生之方。如让他回去,世上的人不就同我们一个样了嘛他们只生不死,总有一天要打上天来的。”
玉当玉母听了,大惊失色,忙问道:“那咋个办呀得找个理由把他扣下来才好reads;!”
太上老君笑道:“这个容易,还叫他怨不得谁哩!”
他回到家里,对侍司懿说:“你不是来要起死回生的药吗”
侍司懿高兴地说:“是呀1老君公公,请传给我吧,好回去救死了的人呵。”
太上老君说:“药就在月亮上的那棵檀香树里头。”
“咋个拿得到呢”
“把树砍了就得到。”
侍司懿便去月亮里砍檀香树。谁知斧子砍下去了,提起来时,檀香树砍开的口子又长合了。他一天砍到黑,连树皮都投砍下一片。他去问太上老君:“这是啥道理”
太上老君说;“这就是起死回生嘛!你砍了它一刀,砍掉的地方就又复生了。”
“咋个才砍得倒呢”
“你砍一斧子,用颈子去比一下,又砍一斧,比一下。这样,砍了的地方就不会回生长合了。”
侍司懿照太上老君说的去做,确实砍了以后,口子不见长合了,他就砍一下比一下地干下去。谁知砍到一半,看到树心的时候,侍司懿刚用颈子去比,口子忽然长合了,将他的颈子卡住啦!
从此,神医侍司懿就被卡在月亮里的檀香树干上了。不信,有大月亮的晚上你看吧,檀香树干上卡着个人。那便是我们苗家的神医侍司懿呵!你看,他还在摆哩。哪天,等他摆脱了回来的时候,人间才有长生不老和起死回生的药呵!
白头翁
从前,有一对夫妻,丈夫叫果善,妻子叫培香。俩人自从生活在一起,别样都还顺心,只是十多年了,身边还没有个儿女。为这,夫妻俩盼啊想啊!盼得果善的头发都花白了,想得培香那光生生的脸蛋上起了皱纹。
一天夜里,培香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乃老(侗语:老婆婆),怀里抱着一个娃娃,笑呵呵地朝她走来。到了跟前,乃老把娃娃放在培香的怀里,就飘飘然然地去了。梦醒来,培香高兴地对丈夫说:“哎,说不定我们真会有个娃娃呢。”果善说:“那是你想儿女想得太多了,我不相信真会有这种好事。”可是不久,培香真的生得一个白白嫩嫩的女娃娃!这一下,就好象蕨草蓬里突然冒出一个笙笋来,喜得果善笑弯了嘴,乐得培香笑开了眉。半辈子夫妻才生得一个独生女,两口子把她看作金银宝贝,给她取名叫“银妹。”
屋旁的小杉树,一年高一尺;火塘边的小银妹,一年高一拳。到十四c五岁,银妹已经长成一个美丽的姑娘了,可爹娘还不让她做事。挑水c怕她压坏了肩;洗菜,怕她冻坏了手;下田,怕她勾弯了背;种地,怕她晒黑了白嫩的脸皮。这样,就把银妹姑娘给娇惯了,什么事情也不会做。到她十七岁那年,爹娘双双离开了人世,剩下银妹一个人,孤零零,好苦闷哟!
寨子里和银妹一样大的姑娘,什么扯秧c摘禾c种地啦,什么纺纱c织布c绣花啦,样样事情都会做。银妹很羡慕,想跟她们学一学。
春天来了,银妹开始去跟同伴学扯秧。同在一丘田,同伴扯得又快又好,秧把捆得齐刷刷;银妹紧拉慢扯,拉一根断一根,扯一把断一把。同伴对她说:“银妹银妹你莫急,慢慢学着就会的。”银妹说:“唉!这扯秧太难了,累得腰酸背痛,还遭蚂蝗叮。我还是学做别的吧。”
夏天来了。同伴们到棉地里去锄草,银妹扛着锄头跟着去。同伴的锄头象长得有眼睛,锄起来又快又好不伤苗。银妹的锄头象有千斤重,拿在手里总不听使唤,尽是往棉苗上铲。锄了一会,两手起了血泡,又被太阳烤,出了满身汗。银妹扔下锄头,跑到树荫底下去了。同伴对她说:“银妹银妹莫泄气,慢慢学着就会的。”银妹说:“唉!这锄地太苦了,我还是学别的吧reads;。”
秋天到了,同伴们到田里去摘禾,银妹也带上镰刀跟着去。同是摘禾,同伴的手那么灵巧,只听嚓嚓嚓,不到半天就摘得了一担;银妹的手却那么笨,摘了半天只得一小把,白嫩的手,还着禾叶划破了。同伴对她说:“银妹银妹你莫忙,慢慢学着就在行。”银妹说:“唉!这摘禾也太难了,我还是学做别的吧。”
冬天,姑娘们聚在一起,围在火塘边纺纱。银妹又去跟同伴学纺纱。同伴纺的纱象蚕丝一样,又细又匀称,纺车摇出的声音象山溪流水一样,美妙动听。银妹纺的纱象麻绳一样,既粗又还有结疤,纺车摇出的声音,象杀鸡一样难听。同伴对她说:“银妹银妹你莫慌,慢慢学着就在行。”银妹说:“唉!这纺纱也不好学,摇得我手臂酸酸的,还是学别的吧。”
一年过去了,银妹什么也没有学会。
第二年,银妹又跟同伴学织布c织棉c绣花,也都没有学成。她见同伴都蛮会唱歌,又唱得蛮好听,和腊汉在一起玩山c坐夜,尽是用歌来当话说,缠绵绵,甜蜜蜜的。银妹听了心里也痒痒的。她想:这唱歌不用劲,不费力,光动嘴巴,最好学。学会了唱歌,我也找一个情人。可是,才学得几晚,她感到唱歌难得记,脑壳痛,喉咙干,不好学。“唉!我还是学别的吧。”她长叹着。
山上的油茶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年复一年,银妹已经二十多岁了,仍然一样事情都没学会。这辈子怎么过呢?银妹心里又急又愁,一夜间,满头黑发都给愁白了。银妹成了白发姑娘。
一天,她到山上去摘野果吃,听到树林里各种各样的鸟叫声,觉得很好听,心想:我不会唱歌,就学学鸟叫吧。
银妹在一株杨梅树上摘杨梅。
“扑哧”,一只乌鸦飞来,落在银妹跟前的树枝上,朝着她“哇c哇”地叫,她学着乌鸦叫了几声,觉得这声音太难听,就把乌鸦赶走了。
“扑哧”一只山鹰飞来,落在银妹跟前的树枝上,朝着她“鸠——鸠——”地叫。银妹学着山鹰叫了几声,觉得这声音太单调,也不好听,又把山鹰赶走了。
“扑哧”,“扑哧”,两只画眉飞来,落在银妹跟前的树枝上,朝着她“吱吱”地叫。银妹见画眉美丽,叫的声音又格外好听,就学着画眉叫。可是学了大半天,还是学不象画眉鸟叫的那样好听。银妹望着画眉鸟,想到自己连画眉鸟都比不上,她脸上滚下了伤心的泪珠,坐在树枝上,“嘿嘿”地长叹不休。
从那以后,人们再也见不到银妹了,只见树林里又多了一种美丽的白头小鸟。人们管它叫公白头翁,都说是银妹变的。你听,她现在还在树林里“嘿嘿”地长叹呢!
跟皇帝讨债
汉高祖刘邦登上皇位后不久,就把他老父亲从家乡沛县阳里村接到长安,让他做了太上皇。
不料这位太上皇过惯了采桑耕田的农家生活,对眼下皇宫里的奢华还真是不习惯,整天惦念着老家那种自由自在c无拘无束的日子。没多久,他因思虑过度,一病不起。刘邦弄清了老父亲的病由,决定陪他回家乡走一趟。
想当年刘邦还是一个市井闲人,此次以龙体之尊回老家,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衣锦还乡了,其声势自然是浩大而隆重。
高祖还乡的日子到了,阳里村的百姓人人换上新衣服,一大早就聚集到村口迎接。快到晌午,才见浩浩荡荡过来几千人的队伍,豪华的龙车上端坐着威风八面的汉高祖,后面的车上坐的是太上皇。
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个60岁左右的老妇翁氏,这样大的场面,她可是平生第一次见到。当她挤在人群中发现龙车上的刘邦时,突然高声叫了起来:“咳,车上坐的这不是刘三子吗?”
“别瞎说,他是高祖皇帝!”旁边有人赶紧小声提醒她reads;。
“哟,改名字了?他怎么改俺也认得,他就是刘三子!没错!”翁氏越发大声了。
随行的护卫一听有人喧哗,冲过来要抓走翁氏。
太上皇一见,急忙摆手道:“不要抓,那是我们的邻里乡亲啊!”这一闹,龙车只得停下,太上皇下车拦住要抓翁氏的护卫,回头对刘邦说:“这是你翁二嫂子,你还记得她不?”
刘邦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怎么会记得一个农妇?他茫然地摇摇头,表示想不起来。
翁氏一见他摇头,不高兴了,指着刘邦大声说:“好你个刘三子呀,你连俺都不记得啦?你不记得俺,俺可记得你,你从小就偷鸡摸狗的不干好事,那年俺生俺家虎子,正坐月子,娘家送来给俺补身子的一只老母鸡,也被你偷去杀掉下了酒,俺又生气又心疼,害得俺好几天都不下奶水”
“哈哈哈”看热闹的村民都大笑起来。
车上的刘邦好不尴尬,正要发怒,太上皇赶紧打圆场:“咱们这是回家了,来看你的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必按君臣之礼管束他们。”
刘邦一想也是,就现出笑容对翁氏说:“原来是翁二嫂呀,你一向可好?”
“这还差不多,”翁氏说,“你虽说偷过俺家的鸡,但你问问你爹,这么多年俺跟他要过没有?今儿个看你出息了,按理说也该还俺那只鸡了吧!”
刘邦听了,简直哭笑不得,心想,真是个胆大无知的妇人,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跟皇帝讨债!看来跟这糊里糊涂的妇人也讲不清什么道理,他只好吩咐手下人给翁氏一点钱,好让她闭嘴。
不料翁氏坚决不要,她振振有词道:“你刘三子当年偷的是俺的一只老母鸡,你就还俺一只老母鸡好了。俺要是收了你这么多钱,好像俺姓翁的讹了你姓刘的,要是让别人说三道四的多不好!”
刘邦被这个既糊涂又认真的妇人给气乐了,就吩咐随行的地方官员,赶紧去找一只老母鸡来还给她。
翁氏拿到老母鸡,笑逐颜开,又回头对刘邦说:“刘三子呀,虽说你欠俺家一只鸡,也犯不着更名换姓叫什么高祖呀!你以为你改了名字俺就认不出你了?这不照样认出你了?俺还没糊涂!”说完,抱着那只老母鸡高兴地回家去了。
看到刘邦面带怒容,太上皇急忙说:“你这翁二嫂子是个直性子,说话办事不会拐弯。她倒是很好的一个人,你这么多年不在家,她没少照料我们二老,有好吃的还拿来送给我们呢。”刘邦听了,这才释去怒容。
还乡几日,刘邦一行又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京城。他满以为这次为老父亲了却了心愿,不想这次回家乡,见到那么多相处几十年的乡亲,太上皇越发割舍不掉,整日念叨着还要回老家。
刘邦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放着国家大事不料理,总陪着老父亲回老家呀!刘邦见老父亲确实思乡难耐,怕他又思虑成疾,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
他在长安城专门辟出一块地,按照老家阳里村的样子,造了一个复制的“阳里村”。沟渠堤埝c房屋瓦舍,甚至一草一木,都按阳里村的原貌在这里重现。虽说只是造一个村舍,但所耗金银不亚于建一座城池。
长安城中的“阳里村”建好后,沛县阳里村的村民全被接到这里安顿下来。这样一来,太上皇不必出城就能见到熟悉的村落,熟悉的乡亲。只要听到亲切的乡音,他就不会有思乡之苦。
可是太上皇见到那位曾经向皇帝讨债的翁氏时,不由得吃了一惊。不久前还见她身板硬朗行走敏捷,而此时的她拖着一条断腿,靠一副拐杖吃力地挪动身体。太上皇问她这是怎么回事,翁氏说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那次高祖还乡前,沛县县令周胜就命差役挨家挨户收取“人头费”,不论长幼每人收20串铜钱,声称是为接待高祖筹集费用reads;。翁氏家穷,一时拿不出钱,差役就将她家养的一只羊抢走抵了人头费。
那只羊可以说是翁氏家最值钱的东西了,翁氏为此心疼得哭了好几场。
上回,她从高祖那里讨回那只鸡后,便有了信心。心想,从皇帝手中都可以讨回欠债,一个县令哪在话下?她决定去县衙讨回那只羊。
于是,翁氏三番五次来到沛县指名道姓要找周胜,周胜觉得躲着也不是个办法,就告诉她,说当初收的那些钱,是为了支付高祖还乡时的花费,没有钱当然要牵走她的羊,想要羊的话必须补交所欠的人头费。
“什么高祖,不就是那个刘三子吗?是他自己要回来的,凭什么要我们给他凑钱?”翁氏有些不满。
周胜正愁抓不住这个难缠妇人的把柄,一听她说这话,不禁大怒:“好啊,你竟敢如此称呼当今皇帝,真是大逆不道!”他吩咐差役重打翁氏。可怜翁氏羊没要回来,一条腿却被打断了。
太上皇把这件事对刘邦说了。刘邦一听吃了一惊,他上次还乡,所有花费都是从国库直接拨下去的,沛县还在下面挨家挨户收人头费,声称是用于”高祖还乡”的,这不是明目张胆地搜刮民财c中饱私囊吗?没想到自己的家乡竟出了这样的赃官,为敛财不惜败坏他刘邦的名声。刘邦大怒,立马下旨查办周胜,就地处死。
处决了周胜,沛县还要换个新的县令。刘邦突发奇想,命翁氏的儿子翁虎去接任。
这翁虎自幼家贫,加上他生性懒惰,30多岁的人了,连个媳妇都没有娶上,只和老母翁氏惨淡度日。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由一介平民摇身一变成了县令,做了上万人的“父母官”。
可惜的是,这翁虎本来没什么真本事,做了官后只知道每天吃喝玩乐,不干正经事。别人送礼给他,他是来者不拒,还经常命手下人去下面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当地百姓怨声载道。
不到一年,有关翁虎的奏折就不断递到刘邦那里,但他一直“按兵不动”。一次,翁虎下令让差役抢百姓的东西,有人不顺从,争斗中被差役打死了。
这一本又被奏到了刘邦那里,刘邦这才下旨将贪官翁虎革除官职,就地处斩。
翁氏听说了儿子要被处死的消息,连夜呼天抢地地去找太上皇,要他在皇帝面前求求情放了翁虎。太上皇念及乡亲之情,就领她来见刘邦,当面求情。
但是刘邦把下面官员参翁虎的折子,一件件说给翁氏听时,翁氏也傻眼了,原来儿子当了县令后,竟做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呀?
“想当初那个抢了俺羊的县令被处死了,换了俺虎儿难道比他还坏?”翁氏有些想不通。
“翁虎比那个要坏上百倍,那个只是聚敛钱财,翁虎不光比他聚敛更甚,还纵容手下打死无辜百姓,你自己说他该杀不该杀?”刘邦问翁氏。
翁氏一时答不上来,自言自语道:”怎么好端端的一个人做了官,就变成了为非作歹的恶人?”
她沉思片刻,突然抬头对刘邦大声说,“俺明白了,我说你怎么会想到让俺虎儿做官呢,原来你是嫌俺跟你要了那只鸡,才想了这么个办法报复俺呀!”
猴子和渔夫
猴子坐在大树上,看见渔夫在河边撒网,便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不久,渔夫把网收起,吃饭去了,猴子从树上下来,想要模仿一番。据说这种动物善于模仿。但是,他一拿起网,就把自己缠住了。险些儿憋死。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活该!没有学过打鱼,为什么要干这一行呢?”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