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9章 道法真源(八)
我和叔父进了鹿邑城,随便找了些吃的东西,填饱了肚子。便奔太清宫去。
路上,我问起叔父真源先生的来历,叔父说道:“他是太清宫里出家的道士,十多年前就名满天下,尤其精通命术。不过这个人做事特别的乖张,出了家,还酒肉不忌,太清宫里的其他道士都看不惯他,只有观主对他青眼有加,说他是真自然,真性情,是道法真源,真源先生的称呼就这么来了。”
我点点头,道:“原来是这样,那他倒是济公一类的人了。”
叔父道:“这货对一般人都看不上眼,独独敬佩你爷爷。八年前,我来这里游玩,遇见他,有人跟他介绍说我是中土半神陈天默的二儿子,江湖人称‘相脉阎罗’,很是厉害。这是别人说的,又不是我故意炫耀吹牛,他就不高兴了,朝我翻个白眼,说:‘自古以来,老子是英雄,儿子是狗熊的人多得是,真厉害,就别说是陈天默的儿子,还说什么相脉阎罗,你手底下有判官么?叫出来我看看’。”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道:“这个真源先生的嘴也真是够刁的,说话难听。”
“那可不是。”叔父道:“我当时就恼了,我性子也急,能打就不跟他磨嘴皮子,直接动起手来。这人也真有本事,斗到三百回合,踢了他一个跟斗,他才服了。站起来,拍拍自己身上的土,也不生气,过来对我说:‘我看走眼了,你踢我一脚应该,走,我请你喝酒去,你把刚才那一脚跟我讲讲清楚,下次咱们再打,我不能让你再踢到我了’。结果我们两个喝了一夜,都喝的酩酊大醉,别说互相讨教本事了,连自己是谁都快忘了。不过,第二天起来,就成了朋友。”
我暗暗点头,道:“他倒真是个性情中人,不过,这样的人,为什么要出家做道士呢?”
叔父摇了摇头,道:“这个,我倒是没问过。”
我道:“当年他输给了您,说明他本事当年就不及您,您现在的本事又远胜当年,他恐怕更难比得上您了,能解得了那冥约么?”
叔父道:“动手打起来,他当然不是我的对手,可是比起命术,丹符,他就厉害的太多了。要是他不能解,天底下就没第二个人能解了。”
我听得心中不禁发愁,只盼那真源先生本事通天,能破得了冥约。
太清官所在地,原是老子李耳的出生地,等到汉朝的时候,汉桓帝刘志派人来建立道观,以纪念老子,那时候,道观的名字叫做“老子庙”;等到唐朝时候,唐高祖李渊追认老子作为自家的祖宗,派人来到鹿邑,将老子庙重新修建,改称“太庙”;若干年后,等到了唐明皇李隆基时候,正式将其中的“紫阳宫”改为太清宫,绵延至今。
太清官附近,还有陈抟老祖手书“福”字的石头,从古至今,前往鹿邑拜祭这两位先贤的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络绎不绝。
其地并不难找,天色还没有完全黑透,我和叔父便到了宫门前。
一个小道士正无精打采的过来关门,叔父和我便一前一后快步踏入门内,那小道士吃了一惊,连忙拦住我们二人,问:“你们干什么?这么晚来上香的?”
叔父道:“上啥香?”
那小道士便有些不悦了,道:“不上香来干什么?”
叔父道:“我们是真源先生的好友,过来找他。”
“真源先生?这里没有。”那小道士摆了摆手,道:“时候不早了,要关门了,你们走吧。”
“没有?”叔父愣了愣,道:“这里是不是太清宫?”
那小道士点点头,说:“是啊。”
叔父道:“那咋会没有真源先生?”
小道士不耐烦道:“说了没有,就是没有,你们快走吧。”
叔父道:“你们观主呢?”
小道士说:“干嘛?”
叔父道:“真源先生不在,我去找你们观主。”
小道士说:“你是谁呀?”
叔父道:“我是麻衣陈家的陈汉琪。”
小道士说:“没听说过。我们观主休息了,你明天白天再来吧。”
叔父气道:“你这小道士,不懂事!我不跟你念缠,我自己进去找他!”
叔父要往里进,那小道士急了,伸手一拦,大声喝道:“你听不懂人话是不是?!我说了没有!没有!”
“我去你的吧,老子耳朵没聋!”叔父一把推开那小道士,昂首阔步走进去,我也跟着进去。
“快来人啊!”那小道士喊道:“打人啦!”
片刻间,便有几个道士匆匆过来,又有一个老道,喝道:“松涛,喊什么喊?这是清净地,怎么这般没有规矩?!”
叔父看见那老道,便上前施了一礼,说:“道长,还认识我么?”
那松涛小道士嚷嚷道:“观主,他打我!”
观主看了看叔父,吃了一惊,道:“是陈相尊?!”
叔父道:“是我,你这小道士娃娃厉害的很,一听说我不是来上香的,就把着门不让我进,我说要见你,他说你休息了,我推了他一把,可没打他。”
那松涛小道士一看叔父和观主认识,吐了吐舌头,急忙蹿了。
观主也叫众道士散了,对叔父笑道:“这几年来,观里的香火都不怎么好啊,快养不起人了。哎,这位是?”
我行礼道:“晚辈麻衣陈弘道。”
叔父道:“我大哥的大儿子。”
“好哇。”那观主点点头,道:“走吧,相尊,你们二位跟我到屋里说话。”
“不了。”叔父道:“我是来找真源的,刚才那小道士一直说他不在。”
“你找那人?”那观主脸色微微变了,道:“松涛没来多久,不认识他,而且松涛也没有说谎,他确实不在观中。”
“哎?”叔父诧异道:“他咋会不在观中了?”
那观主脸上有些难看,道:“他做下那种事情来,连我也护不了他。”
叔父更加诧异,道:“他干啥事儿了?”
“他——哼!”那观主道:“他现在疯疯癫癫,整天在太清宫门前和老君台之间来回疯跑,现在既然没有在太清宫门前,你们就去老君台找他问问吧。”说罢,观主拂袖而去。
我和叔父相顾愕然,叔父喃喃道:“那货疯了?”
我心中也不禁沉重,道:“咱们还是去老君台找找他看吧。”
叔父“嗯”了一声,脸色也变得十分沉重,我们二人往太清宫外走去。
刚出得太清宫门,迎面撞见两人,彼此都不禁愣住,那两人竟然是许丹阳和计千谋。
“是你们啊?”许丹阳微微一笑,道:“这也真巧,又见面了。”
“嗯,巧的很。”叔父点点头,道:“你们要去太清宫?”
许丹阳道:“是的。”
叔父道:“那赶紧去吧,快关门了,我们有事,先走了。”
“哦。”许丹阳道:“好。”
我冲许丹阳和计千谋点点头,他们也冲我微微颔首,我跟着叔父匆匆去了。
路上,叔父道:“这两个人也来太清宫干啥?”
我道:“谁知道。”
那老君台距离太清宫也不远,在城东北,原来称作是“升仙台”,据说是老子得道成仙飞升的地方。
抗战时候,这里曾出现过一桩极为神异离奇的事件——三八年六月一日上午,侵华日军第四骑兵旅团藤田所部从亳州进犯鹿邑,远远望到老君台,见其地势颇高,便以为是****的军事据点,于是命人炮轰老君台,结果一连发射了十三枚炮弹,却无一颗炸响。
日军见此情形,尽皆惊愕,不知何所依然。有人以为是迫击炮出了问题,便换了方向,朝着城中民居发射,结果连发十炮,炮炮皆响,日军尽皆疑惑,惶恐进城之后,才发觉鹿邑已经是一座空城。等到老君台一看,才知道不是军事据点,而是道祖太上老君的升仙台!
日军惊呼:“太上老君显灵了!”纷纷跪地磕头赔罪,请求宽恕。
两年后,老君台的道士回来,上到老君台,发现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殿后墙和柏树上共中炮弹十二发,其中两发穿过大殿山墙,一发卡在梁上,一发落在老君像前的神龛上,还有一发卡在了殿东柏树的树杈上,另有一枚消失不见,但是却都未炸响。也都以为是老君显灵,纷纷跪拜。
此事流传极广,而且叔父亲自来看过,至今炮弹仍在。但究竟为什么十三枚炮弹无一枚爆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鹿邑之人,多半都对老君显灵深信不疑。所谓众妙之门,玄之又玄,也无过于此了。
我和叔父到了老君台下时,早听见上面有人在大声喧闹,似是哭声,又似乎是笑声,仔细听时,又像是在念诵什么经文。
我和叔父面面相觑。
老君台大殿里的道士对此视若罔闻,似乎早就习惯了一样。看见我和叔父,问道:“你们是做什么的?”
叔父道:“找真源先生的,他是不是在老君台上?”
道士面无表情,说:“在,上去吧,他正在发神经呢。”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路上,我问起叔父真源先生的来历,叔父说道:“他是太清宫里出家的道士,十多年前就名满天下,尤其精通命术。不过这个人做事特别的乖张,出了家,还酒肉不忌,太清宫里的其他道士都看不惯他,只有观主对他青眼有加,说他是真自然,真性情,是道法真源,真源先生的称呼就这么来了。”
我点点头,道:“原来是这样,那他倒是济公一类的人了。”
叔父道:“这货对一般人都看不上眼,独独敬佩你爷爷。八年前,我来这里游玩,遇见他,有人跟他介绍说我是中土半神陈天默的二儿子,江湖人称‘相脉阎罗’,很是厉害。这是别人说的,又不是我故意炫耀吹牛,他就不高兴了,朝我翻个白眼,说:‘自古以来,老子是英雄,儿子是狗熊的人多得是,真厉害,就别说是陈天默的儿子,还说什么相脉阎罗,你手底下有判官么?叫出来我看看’。”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道:“这个真源先生的嘴也真是够刁的,说话难听。”
“那可不是。”叔父道:“我当时就恼了,我性子也急,能打就不跟他磨嘴皮子,直接动起手来。这人也真有本事,斗到三百回合,踢了他一个跟斗,他才服了。站起来,拍拍自己身上的土,也不生气,过来对我说:‘我看走眼了,你踢我一脚应该,走,我请你喝酒去,你把刚才那一脚跟我讲讲清楚,下次咱们再打,我不能让你再踢到我了’。结果我们两个喝了一夜,都喝的酩酊大醉,别说互相讨教本事了,连自己是谁都快忘了。不过,第二天起来,就成了朋友。”
我暗暗点头,道:“他倒真是个性情中人,不过,这样的人,为什么要出家做道士呢?”
叔父摇了摇头,道:“这个,我倒是没问过。”
我道:“当年他输给了您,说明他本事当年就不及您,您现在的本事又远胜当年,他恐怕更难比得上您了,能解得了那冥约么?”
叔父道:“动手打起来,他当然不是我的对手,可是比起命术,丹符,他就厉害的太多了。要是他不能解,天底下就没第二个人能解了。”
我听得心中不禁发愁,只盼那真源先生本事通天,能破得了冥约。
太清官所在地,原是老子李耳的出生地,等到汉朝的时候,汉桓帝刘志派人来建立道观,以纪念老子,那时候,道观的名字叫做“老子庙”;等到唐朝时候,唐高祖李渊追认老子作为自家的祖宗,派人来到鹿邑,将老子庙重新修建,改称“太庙”;若干年后,等到了唐明皇李隆基时候,正式将其中的“紫阳宫”改为太清宫,绵延至今。
太清官附近,还有陈抟老祖手书“福”字的石头,从古至今,前往鹿邑拜祭这两位先贤的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络绎不绝。
其地并不难找,天色还没有完全黑透,我和叔父便到了宫门前。
一个小道士正无精打采的过来关门,叔父和我便一前一后快步踏入门内,那小道士吃了一惊,连忙拦住我们二人,问:“你们干什么?这么晚来上香的?”
叔父道:“上啥香?”
那小道士便有些不悦了,道:“不上香来干什么?”
叔父道:“我们是真源先生的好友,过来找他。”
“真源先生?这里没有。”那小道士摆了摆手,道:“时候不早了,要关门了,你们走吧。”
“没有?”叔父愣了愣,道:“这里是不是太清宫?”
那小道士点点头,说:“是啊。”
叔父道:“那咋会没有真源先生?”
小道士不耐烦道:“说了没有,就是没有,你们快走吧。”
叔父道:“你们观主呢?”
小道士说:“干嘛?”
叔父道:“真源先生不在,我去找你们观主。”
小道士说:“你是谁呀?”
叔父道:“我是麻衣陈家的陈汉琪。”
小道士说:“没听说过。我们观主休息了,你明天白天再来吧。”
叔父气道:“你这小道士,不懂事!我不跟你念缠,我自己进去找他!”
叔父要往里进,那小道士急了,伸手一拦,大声喝道:“你听不懂人话是不是?!我说了没有!没有!”
“我去你的吧,老子耳朵没聋!”叔父一把推开那小道士,昂首阔步走进去,我也跟着进去。
“快来人啊!”那小道士喊道:“打人啦!”
片刻间,便有几个道士匆匆过来,又有一个老道,喝道:“松涛,喊什么喊?这是清净地,怎么这般没有规矩?!”
叔父看见那老道,便上前施了一礼,说:“道长,还认识我么?”
那松涛小道士嚷嚷道:“观主,他打我!”
观主看了看叔父,吃了一惊,道:“是陈相尊?!”
叔父道:“是我,你这小道士娃娃厉害的很,一听说我不是来上香的,就把着门不让我进,我说要见你,他说你休息了,我推了他一把,可没打他。”
那松涛小道士一看叔父和观主认识,吐了吐舌头,急忙蹿了。
观主也叫众道士散了,对叔父笑道:“这几年来,观里的香火都不怎么好啊,快养不起人了。哎,这位是?”
我行礼道:“晚辈麻衣陈弘道。”
叔父道:“我大哥的大儿子。”
“好哇。”那观主点点头,道:“走吧,相尊,你们二位跟我到屋里说话。”
“不了。”叔父道:“我是来找真源的,刚才那小道士一直说他不在。”
“你找那人?”那观主脸色微微变了,道:“松涛没来多久,不认识他,而且松涛也没有说谎,他确实不在观中。”
“哎?”叔父诧异道:“他咋会不在观中了?”
那观主脸上有些难看,道:“他做下那种事情来,连我也护不了他。”
叔父更加诧异,道:“他干啥事儿了?”
“他——哼!”那观主道:“他现在疯疯癫癫,整天在太清宫门前和老君台之间来回疯跑,现在既然没有在太清宫门前,你们就去老君台找他问问吧。”说罢,观主拂袖而去。
我和叔父相顾愕然,叔父喃喃道:“那货疯了?”
我心中也不禁沉重,道:“咱们还是去老君台找找他看吧。”
叔父“嗯”了一声,脸色也变得十分沉重,我们二人往太清宫外走去。
刚出得太清宫门,迎面撞见两人,彼此都不禁愣住,那两人竟然是许丹阳和计千谋。
“是你们啊?”许丹阳微微一笑,道:“这也真巧,又见面了。”
“嗯,巧的很。”叔父点点头,道:“你们要去太清宫?”
许丹阳道:“是的。”
叔父道:“那赶紧去吧,快关门了,我们有事,先走了。”
“哦。”许丹阳道:“好。”
我冲许丹阳和计千谋点点头,他们也冲我微微颔首,我跟着叔父匆匆去了。
路上,叔父道:“这两个人也来太清宫干啥?”
我道:“谁知道。”
那老君台距离太清宫也不远,在城东北,原来称作是“升仙台”,据说是老子得道成仙飞升的地方。
抗战时候,这里曾出现过一桩极为神异离奇的事件——三八年六月一日上午,侵华日军第四骑兵旅团藤田所部从亳州进犯鹿邑,远远望到老君台,见其地势颇高,便以为是****的军事据点,于是命人炮轰老君台,结果一连发射了十三枚炮弹,却无一颗炸响。
日军见此情形,尽皆惊愕,不知何所依然。有人以为是迫击炮出了问题,便换了方向,朝着城中民居发射,结果连发十炮,炮炮皆响,日军尽皆疑惑,惶恐进城之后,才发觉鹿邑已经是一座空城。等到老君台一看,才知道不是军事据点,而是道祖太上老君的升仙台!
日军惊呼:“太上老君显灵了!”纷纷跪地磕头赔罪,请求宽恕。
两年后,老君台的道士回来,上到老君台,发现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殿后墙和柏树上共中炮弹十二发,其中两发穿过大殿山墙,一发卡在梁上,一发落在老君像前的神龛上,还有一发卡在了殿东柏树的树杈上,另有一枚消失不见,但是却都未炸响。也都以为是老君显灵,纷纷跪拜。
此事流传极广,而且叔父亲自来看过,至今炮弹仍在。但究竟为什么十三枚炮弹无一枚爆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鹿邑之人,多半都对老君显灵深信不疑。所谓众妙之门,玄之又玄,也无过于此了。
我和叔父到了老君台下时,早听见上面有人在大声喧闹,似是哭声,又似乎是笑声,仔细听时,又像是在念诵什么经文。
我和叔父面面相觑。
老君台大殿里的道士对此视若罔闻,似乎早就习惯了一样。看见我和叔父,问道:“你们是做什么的?”
叔父道:“找真源先生的,他是不是在老君台上?”
道士面无表情,说:“在,上去吧,他正在发神经呢。”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