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等候总攻击的发动。可是这个总攻击一直迟到下午三时才开始,而发动之后,内伊并未能向维森堡压迫,反而被敌军右翼纠缠住了。如果内伊的全部兵力都已赶到,那么这个问题就不会发生,因为他还是可以命令第二和第七军继续向维森堡前进。
联军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遂于下午四时摆脱会战,由强大骑兵担负掩护,保持着良好的秩序向戈利茨退去。虽然如此,他们的情况还是十分危急,因为他们之间已经相互失去信心,彼此之间发生严重争吵,如果拿破仑此时进行一个强力的骑兵追击,那么他们也很可能迅速的土崩瓦解。
这一次法军未能获得决定xìng胜利,拿破仑和内伊两个人都应负责。由于拿破仑第一个命令的错误,使维克多军完全丧失了参战的机会,而列依尔也只是在会战结束时才刚刚赶到。内伊这个人也的确冥顽不灵,他虽然一生追随拿破仑,却始终不明了拿破仑战略的真意,所以在普莱提兹才会发生混战。不过我们也可以这样反问一句,既然内伊是预定进行决定xìng打击的,那么为什么在5月21日上午拿破仑不亲自前往指挥呢?实际上克里克斯距离包岑不过八九英里。
双方的损失数字有各种不同的估计,可能都在二万人左右。法军虽付出了这样高昂的代价,但收获却极为有限。正和吕岑之战一样,包岑会战又是一次虎头蛇尾的胜利。拿破仑对此也深有认识,当敌人开始退却时,他就准备不顾一切追击。几分钟后,站在他身边的杜罗克元帅突然被一颗pào弹击毙。他的死使皇帝的神经也大为震动,于是他命令吹停火号。
当5月22日再开始追击时,乌迪诺奉命留在后面,收集他的兵力向柏林进发。5月27日,他到达霍伊-维达,同一天法军主力也渡过了凯茨巴赫河,联军向西里西亚退却,以求与奥地利保持接触。两天之后,达武和旺达姆收复了汉堡。6月1日,联军撤到施维德尼茨,拿破仑也进入了布列斯瑙。
虽然在5月19日沙皇拒绝接见考兰科特,可是6月1日三个jiāo战国还是同意休战,以后于6月6日,在布拉斯维茨又同意延期到7月20日,然后再延到8月16日,以便拟定和平条件,提jiāo布拉格会议讨论。虽然当时派驻联军总部的英国代表布格赫斯勋爵认为这次休战对拿破仑大为有利,可是约米尼却认为这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此后除毛德上校是个显著的例外,其余史学家都赞同约米尼的见解。(注:在吕岑之战中,约米尼是内伊的参谋长,但不久以后他却逃到联军方面去了。)
如果专门考虑战略情形,毫无疑问,约米尼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如果联军在施维德尼茨接受会战----拿破仑虽然不知道他们已经下了决心----那么他所要做的就只是在正面钉住他们,然后迂回他们的右翼,从而把他们击成碎片,赶入列森河去。那么为什么拿破仑同意这个奇怪的休战呢?他曾于6月2日写信给在巴黎的科拉克将军,从中可以找到他的理由:“我决定休战是有两点理由的:(一)因为我缺乏骑兵,使我难以完成巨大的打击,(二)因为奥地利方面已经表现出了敌意。”可是约克却说:“我们很怀疑这两个原因是否能完全解释这个奇怪的行动。”
的确如此,在许多战史学者中,毛德上校是曾经对这个战役作过详细研究的。他指出的理由如下:(一)因为此时拿破仑的兵员中有九百人是病号,而且截至此时,他的损失已经比对方多出了25,000人,所以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来进行另一次会战,而如果这一战打败了,毫无疑问就会使奥地利投入战争。(二)对于拿破仑的战术而言,一支强大有效的骑兵是不可或缺的。毛德又说:“他的pào兵虽然可以用强大火力在敌人的战线上撕开一些缺口,可是面对敌方的优势骑兵,他的步兵却很难跟进。换句话说,这种延迟足以使敌人有时间摆脱战斗。”没有骑兵就无法取得决定xìng的战果。(三)同样重要的是他的弹yào补给不足,因为他行军太快,所以补给纵队赶不上。此外他的jiāo通线也经常被哥萨克和游击队骚扰。5月25日,哈里曾受到突袭;5月30日,一个pào兵纵队由一支六百人的部队护送,也在哈尔贝斯塔德附近被敌人俘获。所以事实的真象可能是这样的----固然联军的战略形势十分恶劣,可是拿破仑的能量也已经用完了,所以他自动放弃了这个战役。
6月10日,拿破仑回到德累斯顿,因为从汉堡到德累斯顿之间的易北河渡口都在他控制之下,所以决定把这条河当作他的补给基地。他后来写信给圣西尔说:“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到德累斯顿和易北河的jiāo通被切断,至于到法国的jiāo通是否被切断,我并不太在意。”
此时他的敌人也并没有闲着。6月15日,英国依照条约,给与俄普两国辅助费二百万镑,并宣称如果奥地利参加同盟,也可获得五十万镑。7月7日,瑞典皇储贝尔纳多特也倒向联军方面。于是7月19日,各国在莱茵巴赫开会,奥地利也参加了。依照条约,他们共同约定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下,都不冒单独与拿破仑jiāo战的危险。如果在战场上单独与他遭遇,就应立即退却,一直等到联军兵力集中之后再对付他。不久,奥地利向法国提出下述的和平条件:取消华沙大公国和莱茵邦联;依里利亚各省应归还奥地利;普鲁士恢复在1805年的地位。因为拿破仑拒绝接受这些条件,于是普俄两国在8月10日宣布废止休战,两天之后,奥地利也向法国宣战。
8月15日,也就是休战的最后一天,根据德·欧德拉本的报导,拿破仑非常忧愁而沉闷。他这种态度是绝对有理由的,因为敌方所集中的兵力的确十分强大。截至此时为止,他自己已经集中了442,000人的兵力,其中有四万余人为骑兵。共分为559个步兵营,295个骑兵中队,只有1,284门火pào支援。此外,拿破仑还有26,000人据守着易北河上的要塞,55,000人据守波兰和普鲁士境内的要塞,还有43,000人的二线兵力。他的对方为俄军184,000人,普军162,000人,奥军127,000人,瑞典军39,000人,还有盎格鲁-日尔曼联军9,000人,包括由布古上尉指挥的英国火箭连在内。这两个大野战军共分为556个步兵营,572个骑兵中队,68团哥萨克兵和1,380门火pào。在他们后面还有预备队和担负围攻的兵力143,000人和驻守普鲁士和波希米亚境内要塞的兵力112,000人。联军的野战军共分为三个军团:波希米亚军团,由施瓦尔岑堡亲王指挥;西里西亚军团,由布吕歇尔亲王指挥;北面军团,由贝尔纳多特指挥。
可是拿破仑却并不知道敌人有如此强大的兵力,8月12日他在德累斯顿所作的估计,认为敌军主力不过二十万人,是由沙皇和普王亲自指挥,位于西里西亚。因为奥地利人必须监视在茵河和伊松佐河上的法军,所以他们在波希米亚能够集中的兵力应该不会超过十万人。为了应付这种局面,他决定采取两个作战:(一)在南面取守势,以德累斯顿为基地。(二)在北面取攻势,以汉堡为基地。第一方面包括着预定在8月17日到达德累斯顿的第一军(旺达姆),在卢森堡的第二军(维克多),在利格尼茨的第三军(内伊),在哥德堡的五军(洛里斯通),在布恩兹瑙的第六军(马尔蒙),在洛温堡的第一军(麦克唐纳),在皮尔拉的第十四军(圣西尔),在德累斯顿的近卫军,以及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共四个骑兵军。这支兵力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侧击西里西亚军团的前进线----向北通往柏林,向南通往波希米亚。
对柏林的攻击由乌迪诺指挥,并由达武从汉堡加以支援。前者的兵力有在佩兹的第四军(贝特朗)、在卡拉的第七军(列依尔)、在巴恩斯的第十二军(乌迪诺)和第三骑兵军。后者的兵力为汉堡附近的第十三军(达武)加上吉拉德的师。
圣西尔和马尔蒙两位元帅都反对进攻柏林,前者向拿破仑指出他对贝尔纳多特军的战斗价值不免估计过低。后者则预言似地说:“我感到非常害怕,不要以为你已经赢得了一个决定xìng会战,也许你会输掉两个。”在回忆录中,马尔蒙说拿破仑之所以想迅速进攻普鲁士,是因感情冲动的缘故,不过更合理的解释却还是像3月11日的计划一样,一个趋向柏林的运动可以把普俄两军向北拉,使其远离奥地利。
8月15日,拿破仑率领他的近卫军离开德累斯顿前往包岑。8月17日,他在包岑听到消息说从布吕歇尔军团中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俄军被分派出来,正在转往波希米亚途中。于是拿破仑立即决定扑向布吕歇尔,一旦将他击败,再分别扑向波希米亚和北面的两个敌军团,实行各个击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命令旺达姆进到包岑,有两方面的意图:或者是把他移向兹塔----但如果敌人乘机威胁德累斯顿,则又可派他去支援圣西尔。他付与圣西尔的任务为“争取时间,放弃土地,但却坚守德累斯顿,与旺达姆和总司令部之间都确保积极的联系。”
8月18日在戈利茨,拿破仑又获得情报,证实有四万俄军正从西里西亚调往波尼米亚,他马上决定进到兹塔,以便侧击他们的行军路线。可是到8月20日,他又得知布吕歇尔正在向第三、第五和第六军方向前进,于是又把这个计划搁在一边,而改向布吕歇尔进攻,并于8月21日越过波伯河。但是布吕歇尔知道他到来之后,就根据以前议定的计划立即撤退。很明显,拿破仑并未认识到这是一个事先已有整个计划的战略xìng行动。
8月22日,拿破仑从洛温堡写了一封信给在巴黎的马里特说:“一般说来,我们最糟糕的方面就是我的将领们对自己缺乏信心。只要我本人在那里,他们就会故意夸张敌方的兵力。”这也许是指他曾经接到圣西尔从德累斯顿寄来的报告,因为圣西尔告诉他说他正前往波希米亚,然后在波伯河上占领一个防御阵地。如果布吕歇尔想向德累斯顿或柏林进发,即可以侧击其行军线。接着他又犯了一个错误,这是对整个战役影响深远的。他突然想到有进行一个大迂回运动的可能xìng,遂忽视了圣西尔的危险情况,不派旺达姆去支援,反而命令他前进到斯托尔本。
这个所谓大迂回运动是这样的:首先于8月25日集中近卫军、第一骑兵军和第一、第二,第六军等兵力于斯托尔本。第二天夜间,使十万人在肯尼格斯坦渡过易北河,占领佩尔拉,打击波尼米亚军团的背面,把它歼灭之后,再前进至布拉格以迫使奥地利退出战争。
8月25日上午一时,拿破仑出发前往斯托尔本,从那里他派戈尔哥德将军到德累斯顿去察看圣西尔的情况。下午他听到一个谣言,说乌迪诺已经在大贝lún被贝尔纳多特和布洛击败,这个地点在柏林以南约数英里,现在法军正在向维顿堡退却中。下午十一时,戈尔哥德回来报告说德累斯顿的情况十分危急。因为他不敢冒险让德累斯顿失陷----这是他的主要补给基地----所以他又决定向这个萨克森的首府前进,26日上午一时,他下达下述命令:近卫军和第一骑兵军都在上午四时出发,而旺达姆则继续向佩尔拉方向前进。等他们到达斯托尔本时,马尔蒙和维克多也立即随近卫军后面进发。
于是,“大军如洪水一样奔流”。上午九时,拿破仑在疯狂的“皇帝万岁”呼声中乘马进入德累斯顿。上午十时,近卫军到达了,他们在过去四天之内,已经行走了120英里。到晚上,维克多和马尔蒙也赶到了。
当我们审视这一迅速的变化时不禁有这样的感想:如果拿破仑当初能够不变初衷,派旺达姆去增援圣西尔,则很可能集中他们二人的兵力,可以使德累斯顿坚守到8月28日为止,这样则佩尔拉的迂回运动可以不至于中途变计。在拿破仑的亲自指挥之下,击毁波希米亚军团应该是已成定局。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虽然他亲自赶往德累斯顿足以挽救他的主要基地,可是命令旺达姆单独向佩尔拉前进,却终于失去了胜利。如果他曾派维克多或马尔蒙两军中的一个去增援旺达姆,那么也许就可以赢得另一个“耶拿”,使他再度变成欧洲的主人。这种可能xìng也足以表示这次休战对拿破仑而言,并不像多数史学家认为的那样大错特错。
当拿破仑转向布吕歇尔时,施瓦尔岑堡开始向莱比锡进攻,以求切断法军jiāo通线,因为他误以为这是拿破仑的生命线。8月20日,当他听到拿破仑去兹塔的消息,担心他会向布拉格前进,便挥动他的人马转向德累斯顿,于8月25日到达该城之下。
第二天他决定在下午四时攻城----信号为三声pào响。26日上午,奥普俄三国的君主(法兰西斯,腓特烈和亚历山大)也都赶来看他准备,上午九点钟时,从雾中传来“皇帝万岁!”的呼声,使他们大吃一惊----拿破仑又来了!于是他们立即召开了一次战争会议,经过冗长的辩论,终于决定撤退。可是此时不知是谁放了那个号pào,于是没有进一步的命令而攻击自动开始了。
虽然拿破仑手里只有70,000人,面对着150,000人的敌军,但是他却很轻松地把他们击败了。(注:约克对这次作战曾这样评论:“这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虽然数量和士气都是重要的因素,可是一个人的天才却足以胜过它们”。)当战斗在下午九时结束之后,马尔蒙和维克多也赶到了。此时,旺达姆已经在肯尼格斯坦渡过了易北河,并且把沃尔顿堡的尤金亲王所指挥的联军支队逐回到彼德森林。
27日,拿破仑的计划是钉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联军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遂于下午四时摆脱会战,由强大骑兵担负掩护,保持着良好的秩序向戈利茨退去。虽然如此,他们的情况还是十分危急,因为他们之间已经相互失去信心,彼此之间发生严重争吵,如果拿破仑此时进行一个强力的骑兵追击,那么他们也很可能迅速的土崩瓦解。
这一次法军未能获得决定xìng胜利,拿破仑和内伊两个人都应负责。由于拿破仑第一个命令的错误,使维克多军完全丧失了参战的机会,而列依尔也只是在会战结束时才刚刚赶到。内伊这个人也的确冥顽不灵,他虽然一生追随拿破仑,却始终不明了拿破仑战略的真意,所以在普莱提兹才会发生混战。不过我们也可以这样反问一句,既然内伊是预定进行决定xìng打击的,那么为什么在5月21日上午拿破仑不亲自前往指挥呢?实际上克里克斯距离包岑不过八九英里。
双方的损失数字有各种不同的估计,可能都在二万人左右。法军虽付出了这样高昂的代价,但收获却极为有限。正和吕岑之战一样,包岑会战又是一次虎头蛇尾的胜利。拿破仑对此也深有认识,当敌人开始退却时,他就准备不顾一切追击。几分钟后,站在他身边的杜罗克元帅突然被一颗pào弹击毙。他的死使皇帝的神经也大为震动,于是他命令吹停火号。
当5月22日再开始追击时,乌迪诺奉命留在后面,收集他的兵力向柏林进发。5月27日,他到达霍伊-维达,同一天法军主力也渡过了凯茨巴赫河,联军向西里西亚退却,以求与奥地利保持接触。两天之后,达武和旺达姆收复了汉堡。6月1日,联军撤到施维德尼茨,拿破仑也进入了布列斯瑙。
虽然在5月19日沙皇拒绝接见考兰科特,可是6月1日三个jiāo战国还是同意休战,以后于6月6日,在布拉斯维茨又同意延期到7月20日,然后再延到8月16日,以便拟定和平条件,提jiāo布拉格会议讨论。虽然当时派驻联军总部的英国代表布格赫斯勋爵认为这次休战对拿破仑大为有利,可是约米尼却认为这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此后除毛德上校是个显著的例外,其余史学家都赞同约米尼的见解。(注:在吕岑之战中,约米尼是内伊的参谋长,但不久以后他却逃到联军方面去了。)
如果专门考虑战略情形,毫无疑问,约米尼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如果联军在施维德尼茨接受会战----拿破仑虽然不知道他们已经下了决心----那么他所要做的就只是在正面钉住他们,然后迂回他们的右翼,从而把他们击成碎片,赶入列森河去。那么为什么拿破仑同意这个奇怪的休战呢?他曾于6月2日写信给在巴黎的科拉克将军,从中可以找到他的理由:“我决定休战是有两点理由的:(一)因为我缺乏骑兵,使我难以完成巨大的打击,(二)因为奥地利方面已经表现出了敌意。”可是约克却说:“我们很怀疑这两个原因是否能完全解释这个奇怪的行动。”
的确如此,在许多战史学者中,毛德上校是曾经对这个战役作过详细研究的。他指出的理由如下:(一)因为此时拿破仑的兵员中有九百人是病号,而且截至此时,他的损失已经比对方多出了25,000人,所以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来进行另一次会战,而如果这一战打败了,毫无疑问就会使奥地利投入战争。(二)对于拿破仑的战术而言,一支强大有效的骑兵是不可或缺的。毛德又说:“他的pào兵虽然可以用强大火力在敌人的战线上撕开一些缺口,可是面对敌方的优势骑兵,他的步兵却很难跟进。换句话说,这种延迟足以使敌人有时间摆脱战斗。”没有骑兵就无法取得决定xìng的战果。(三)同样重要的是他的弹yào补给不足,因为他行军太快,所以补给纵队赶不上。此外他的jiāo通线也经常被哥萨克和游击队骚扰。5月25日,哈里曾受到突袭;5月30日,一个pào兵纵队由一支六百人的部队护送,也在哈尔贝斯塔德附近被敌人俘获。所以事实的真象可能是这样的----固然联军的战略形势十分恶劣,可是拿破仑的能量也已经用完了,所以他自动放弃了这个战役。
6月10日,拿破仑回到德累斯顿,因为从汉堡到德累斯顿之间的易北河渡口都在他控制之下,所以决定把这条河当作他的补给基地。他后来写信给圣西尔说:“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到德累斯顿和易北河的jiāo通被切断,至于到法国的jiāo通是否被切断,我并不太在意。”
此时他的敌人也并没有闲着。6月15日,英国依照条约,给与俄普两国辅助费二百万镑,并宣称如果奥地利参加同盟,也可获得五十万镑。7月7日,瑞典皇储贝尔纳多特也倒向联军方面。于是7月19日,各国在莱茵巴赫开会,奥地利也参加了。依照条约,他们共同约定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下,都不冒单独与拿破仑jiāo战的危险。如果在战场上单独与他遭遇,就应立即退却,一直等到联军兵力集中之后再对付他。不久,奥地利向法国提出下述的和平条件:取消华沙大公国和莱茵邦联;依里利亚各省应归还奥地利;普鲁士恢复在1805年的地位。因为拿破仑拒绝接受这些条件,于是普俄两国在8月10日宣布废止休战,两天之后,奥地利也向法国宣战。
8月15日,也就是休战的最后一天,根据德·欧德拉本的报导,拿破仑非常忧愁而沉闷。他这种态度是绝对有理由的,因为敌方所集中的兵力的确十分强大。截至此时为止,他自己已经集中了442,000人的兵力,其中有四万余人为骑兵。共分为559个步兵营,295个骑兵中队,只有1,284门火pào支援。此外,拿破仑还有26,000人据守着易北河上的要塞,55,000人据守波兰和普鲁士境内的要塞,还有43,000人的二线兵力。他的对方为俄军184,000人,普军162,000人,奥军127,000人,瑞典军39,000人,还有盎格鲁-日尔曼联军9,000人,包括由布古上尉指挥的英国火箭连在内。这两个大野战军共分为556个步兵营,572个骑兵中队,68团哥萨克兵和1,380门火pào。在他们后面还有预备队和担负围攻的兵力143,000人和驻守普鲁士和波希米亚境内要塞的兵力112,000人。联军的野战军共分为三个军团:波希米亚军团,由施瓦尔岑堡亲王指挥;西里西亚军团,由布吕歇尔亲王指挥;北面军团,由贝尔纳多特指挥。
可是拿破仑却并不知道敌人有如此强大的兵力,8月12日他在德累斯顿所作的估计,认为敌军主力不过二十万人,是由沙皇和普王亲自指挥,位于西里西亚。因为奥地利人必须监视在茵河和伊松佐河上的法军,所以他们在波希米亚能够集中的兵力应该不会超过十万人。为了应付这种局面,他决定采取两个作战:(一)在南面取守势,以德累斯顿为基地。(二)在北面取攻势,以汉堡为基地。第一方面包括着预定在8月17日到达德累斯顿的第一军(旺达姆),在卢森堡的第二军(维克多),在利格尼茨的第三军(内伊),在哥德堡的五军(洛里斯通),在布恩兹瑙的第六军(马尔蒙),在洛温堡的第一军(麦克唐纳),在皮尔拉的第十四军(圣西尔),在德累斯顿的近卫军,以及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共四个骑兵军。这支兵力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侧击西里西亚军团的前进线----向北通往柏林,向南通往波希米亚。
对柏林的攻击由乌迪诺指挥,并由达武从汉堡加以支援。前者的兵力有在佩兹的第四军(贝特朗)、在卡拉的第七军(列依尔)、在巴恩斯的第十二军(乌迪诺)和第三骑兵军。后者的兵力为汉堡附近的第十三军(达武)加上吉拉德的师。
圣西尔和马尔蒙两位元帅都反对进攻柏林,前者向拿破仑指出他对贝尔纳多特军的战斗价值不免估计过低。后者则预言似地说:“我感到非常害怕,不要以为你已经赢得了一个决定xìng会战,也许你会输掉两个。”在回忆录中,马尔蒙说拿破仑之所以想迅速进攻普鲁士,是因感情冲动的缘故,不过更合理的解释却还是像3月11日的计划一样,一个趋向柏林的运动可以把普俄两军向北拉,使其远离奥地利。
8月15日,拿破仑率领他的近卫军离开德累斯顿前往包岑。8月17日,他在包岑听到消息说从布吕歇尔军团中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俄军被分派出来,正在转往波希米亚途中。于是拿破仑立即决定扑向布吕歇尔,一旦将他击败,再分别扑向波希米亚和北面的两个敌军团,实行各个击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命令旺达姆进到包岑,有两方面的意图:或者是把他移向兹塔----但如果敌人乘机威胁德累斯顿,则又可派他去支援圣西尔。他付与圣西尔的任务为“争取时间,放弃土地,但却坚守德累斯顿,与旺达姆和总司令部之间都确保积极的联系。”
8月18日在戈利茨,拿破仑又获得情报,证实有四万俄军正从西里西亚调往波尼米亚,他马上决定进到兹塔,以便侧击他们的行军路线。可是到8月20日,他又得知布吕歇尔正在向第三、第五和第六军方向前进,于是又把这个计划搁在一边,而改向布吕歇尔进攻,并于8月21日越过波伯河。但是布吕歇尔知道他到来之后,就根据以前议定的计划立即撤退。很明显,拿破仑并未认识到这是一个事先已有整个计划的战略xìng行动。
8月22日,拿破仑从洛温堡写了一封信给在巴黎的马里特说:“一般说来,我们最糟糕的方面就是我的将领们对自己缺乏信心。只要我本人在那里,他们就会故意夸张敌方的兵力。”这也许是指他曾经接到圣西尔从德累斯顿寄来的报告,因为圣西尔告诉他说他正前往波希米亚,然后在波伯河上占领一个防御阵地。如果布吕歇尔想向德累斯顿或柏林进发,即可以侧击其行军线。接着他又犯了一个错误,这是对整个战役影响深远的。他突然想到有进行一个大迂回运动的可能xìng,遂忽视了圣西尔的危险情况,不派旺达姆去支援,反而命令他前进到斯托尔本。
这个所谓大迂回运动是这样的:首先于8月25日集中近卫军、第一骑兵军和第一、第二,第六军等兵力于斯托尔本。第二天夜间,使十万人在肯尼格斯坦渡过易北河,占领佩尔拉,打击波尼米亚军团的背面,把它歼灭之后,再前进至布拉格以迫使奥地利退出战争。
8月25日上午一时,拿破仑出发前往斯托尔本,从那里他派戈尔哥德将军到德累斯顿去察看圣西尔的情况。下午他听到一个谣言,说乌迪诺已经在大贝lún被贝尔纳多特和布洛击败,这个地点在柏林以南约数英里,现在法军正在向维顿堡退却中。下午十一时,戈尔哥德回来报告说德累斯顿的情况十分危急。因为他不敢冒险让德累斯顿失陷----这是他的主要补给基地----所以他又决定向这个萨克森的首府前进,26日上午一时,他下达下述命令:近卫军和第一骑兵军都在上午四时出发,而旺达姆则继续向佩尔拉方向前进。等他们到达斯托尔本时,马尔蒙和维克多也立即随近卫军后面进发。
于是,“大军如洪水一样奔流”。上午九时,拿破仑在疯狂的“皇帝万岁”呼声中乘马进入德累斯顿。上午十时,近卫军到达了,他们在过去四天之内,已经行走了120英里。到晚上,维克多和马尔蒙也赶到了。
当我们审视这一迅速的变化时不禁有这样的感想:如果拿破仑当初能够不变初衷,派旺达姆去增援圣西尔,则很可能集中他们二人的兵力,可以使德累斯顿坚守到8月28日为止,这样则佩尔拉的迂回运动可以不至于中途变计。在拿破仑的亲自指挥之下,击毁波希米亚军团应该是已成定局。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虽然他亲自赶往德累斯顿足以挽救他的主要基地,可是命令旺达姆单独向佩尔拉前进,却终于失去了胜利。如果他曾派维克多或马尔蒙两军中的一个去增援旺达姆,那么也许就可以赢得另一个“耶拿”,使他再度变成欧洲的主人。这种可能xìng也足以表示这次休战对拿破仑而言,并不像多数史学家认为的那样大错特错。
当拿破仑转向布吕歇尔时,施瓦尔岑堡开始向莱比锡进攻,以求切断法军jiāo通线,因为他误以为这是拿破仑的生命线。8月20日,当他听到拿破仑去兹塔的消息,担心他会向布拉格前进,便挥动他的人马转向德累斯顿,于8月25日到达该城之下。
第二天他决定在下午四时攻城----信号为三声pào响。26日上午,奥普俄三国的君主(法兰西斯,腓特烈和亚历山大)也都赶来看他准备,上午九点钟时,从雾中传来“皇帝万岁!”的呼声,使他们大吃一惊----拿破仑又来了!于是他们立即召开了一次战争会议,经过冗长的辩论,终于决定撤退。可是此时不知是谁放了那个号pào,于是没有进一步的命令而攻击自动开始了。
虽然拿破仑手里只有70,000人,面对着150,000人的敌军,但是他却很轻松地把他们击败了。(注:约克对这次作战曾这样评论:“这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虽然数量和士气都是重要的因素,可是一个人的天才却足以胜过它们”。)当战斗在下午九时结束之后,马尔蒙和维克多也赶到了。此时,旺达姆已经在肯尼格斯坦渡过了易北河,并且把沃尔顿堡的尤金亲王所指挥的联军支队逐回到彼德森林。
27日,拿破仑的计划是钉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