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婚纱照的陷阱最新章节 > 婚纱照的陷阱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9 章

  长。试想,如果香港的青年在本地都无法与内地青年竞争,那么,他们岂有信心与能力到内地去发展。其实,内地专才来香港工作不仅有利于香港经济的发展,也是香港青年磨砺自己的一个绝好机会。如何利用其机会,就在于各人如何修行了。

  总之,对港人来说,内地有许多大展拳脚的机会,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能力来施展。

  (2001年5月)

  第四部分 互动中的香港经济第72节 港商如何才能融入内地经济

  中国“入世”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将向全世界开放了!面对着这诱人的商机,面对着中国这个深不可测的市场,世界各国的商人都跃跃yù试,都希望千方百计地尽早进入中国市场。欧美国家是这样,东南亚国家也是如此,看看菲律宾第一个推出对中国护照的免签证,看看新加坡政府出面组成中国工商会,看看印尼对中国投资者的企望等等,都表明了国外的政府与商人已经看到中国经济这“一枝独秀”诱人之商机。境外其他地方尚且如此,具有人缘、地缘、国家缘的香港岂会落于他方神仙之后?但是在这蜂拥而至的热闹中,“懂行的看门道、不懂行的凑热闹”。香港投资者如果不能真正地了解中国的国情,不能融合到内地的经济生活中,那么不仅不容易进入中国市场,即使你进入了中国市场,你也可能是无利可图。而任何无利可图的生意对一个商家来说都是不愿意做的。

  对于内地的经济运作,无论是现代的经济理论,还是港商以往在境外的经验可能都会无用武之地。因为,中国一些具体的实际情况可能让你百思不得其解。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就可能明白其中的一二。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发生的两件最大的事情,大多数港人可能都会知道,应该也会感触很深。一是B股对国内有资格的投资者开放;一是国有股减持。B股开放为什么能够使部分投资者一夜暴富,并大张其道。就在于这些投资者能够紧紧地抓住“国家政府”这个中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变量,相信“国家不会不管B股”。相比之下,原本有利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利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有利于理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调整的“国有股减持”却失败了。因为,政府只考虑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没有考虑有决定作用的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可见,决策者与投资者的成败在于能否从合适的角度看清中国经济利益的格局,能否认真地考虑这背后的最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这也就说明了,港商进入中国做生意,不仅要知晓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各种文件与政策,而且应该了解其所从事生意的经济利益格局,应该考虑其所从事生意之后的最大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当然相应的原则,相应的规定你得坚持,但在其原则背后应该会有更多的灵活xìng。如果仅仅是依赖清清楚楚的规定,仅仅以过往的法治文化行事,那么你可能无法进入该市场,即使进入该市场也可能会被摒弃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入世的承诺,这些仅是中国确立市场体制的基础或原则,如何把这些原则转化为具体的政策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要走。特别是在目前政府主导经济的情况下,无论是中央政府各部门,还是地方政府,它们都会千方百计地利用现有的政策或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些政策或规定看上去冠冕堂皇,实际上都是在保护自己的利益。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最近国家计委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下文取消农民入城暂住证、务工证、进城计划生育费等费用。但是中央的文件是下达了,而要在地方落实却难上加难。中央下文后,有记者到北京相关部门采访此事。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说,一则他们到现在没有收到此类文件,二是即使是收到了该文件,还得通过地方人大会议通过决议或制定法规来取消其只有规定才可真正落实执行。一项如此之小事,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相关利益者都可以找出许许多多的理由。可曾知道,那时在推行这些收费规定时,各地方各部门是如何雷厉风行的。简直是一夜之间就可能盛行南北。真是“忽闻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尚且如此,在那些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地方就更为严重了。因此,港商要想进入内地市场,不仅是要看清一些表面的规定与文件,还应该考虑其背后的相关利益者。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想绕过这些最大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把生意做成功,笔者想是会十分艰难的。

  最近,香港讨论得红火的QFII(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和QDII(合格的国内机构投资者)制度,希望借此制度让内地的资金与香港的资金在两个市场内相互流通。这当然是中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的条件下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对双方都有利的制度安排。不少国家的实践已经表明,这项制度在控制外来资本对本国经济独立xìng的影响、抑制境外投资xìng游资对本国经济的冲击、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如果不考虑到背后的最大的相关利益者,这项制度安排要得以真正的推出估计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QDII的推行更是如此。试想,这些合格的机构投资者谁来承担。这种机构投资者背后的最大的相关利益者是谁,它们与制度确立的决策圈距离多远?如果这些事情没有弄清楚,无论媒体如何炒作,人们如何议论,双Q制度如何确立永远是不确定的。原有的经验已表明,中国证券市场之所以能够在10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就在于那时的决策者本身——中国人民银行及下属机构积极参与其中。

  总之,中国“入世”,香港人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存在各方面的优势,无论是与“台湾人”还是与欧美国家相比,他们都是大为逊色的。但是港人同样要注意到,对于中国内地市场,特别是一些落后的边远地方,一些十分具体的方面,港人同样是了解太少,信息同样是处于不完全、不对称的状态,但这些都不是最为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港人应该了解其生意所谓的经济利益格局,考虑到其经济利益格局之后的最大相关利益者。这是生意成功不可或缺的方面,也是中国的国情。

  (2001年11月)

  第四部分 互动中的香港经济第73节 内地经济是香港股市最大支撑

  近几个星期以来,随美国股市的频频下跌,香港股市也不断告急,股价一路走低。特别是,美国联邦储备局星期二(3月20日)做出了将联邦基金利率由5厘半降至5厘的决定后,由于减息的幅度与分析员的预期有差距,美国股市即时反应是掀起“失望xìng抛售”,当日道琼斯指数下跌238点,而纳斯达克指数则跌93点,同创近期的低位。一般以往的情况,香港股市有跟随美股变化的特xìng,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美国股市打喷嚏,香港股市患感冒”。这也说明了在以往,股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香港经济的发展深受美国经济盛衰的影响。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尽管美国经济的盛衰会严重影响香港经济的发展,但它是否成为香港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因素,香港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是什么?

  实际上,美国经济的盛衰虽对香港经济的发展有不少影响,但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几十年的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影响香港发展的最大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如何?在1997年以前的经验表明如此,在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这种现实与影响更是其他方面无与lún比的。目前香港的股市随着美国股市的下跌往下探底,这只能说明香港资本市场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一种敏锐反应,它却不能说明香港经济也会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而衰退,反之,就目前世界经济的表现来看,中国内地经济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与毛病,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与风险,但是无论是中国的股市,还是中国的实体经济都表现为一枝独秀。我们可以看到,近期来中国内地股市尽管披露出不少问题,但还是牛气冲天,预计在2001年,中国股市同样会继2000年后成为全球增长率最快的股市。至于中国的实体经济,不仅在于政府计划有相当高的增长率,而且在于中国经济的实际一定会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余不多言,我们只要去看看深圳的罗湖、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那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一片繁荣的景象,一点都不亚于香港的铜锣湾和旺角的气氛,你就能体会到中国内地真正的发展状况。

  事实上,中国内地经济就像笔者多次指出的那样,不管今后政府如何,只要不发生政治动乱,只要不发生台海战争,中国内地经济今后一定会持续高速发展20年。因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为民众提供了各自自由发展的空间。从香港的经验来看,10多亿中国人的力量,哪怕是调动那么一小点点,其潜力一定会非常之大,这点是毫无疑义的。可以说,今后只要中国经济还在继续发展,就会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机会,香港人就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经济增长的空间。因此,尽管近期,香港股市随美国股市下跌,并不表明香港经济正处在全面复苏停止,反之,香港却会趁中国内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创出自己的繁荣行情。

  最近结束的“两会”及通过的“十五”计划表明,尽管其中新的东西不多,但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就是中国政府致力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是不变的;尽管其所公布的举措并不是那么令人鼓舞,但是它同样为中国内地的民众与企业,为外国的企业特别是香港的企业进入内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自由空间。在这既定的空间中,如果人们(无论是国人、港人及外国人)能够把握自己发展的机会,那么他一定能找到自己无限发展的商机。特别是在启动“十五”计划后,在开发大西部以及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等有利因素推动下,香港将面对更大的商机。

  最近,无论是香港在特区政府还是香港民众,对这点有了充分的认识,人们已经从过去与中国内地被动的接触,改变为主动的联络,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局面。可以说,香港经济顺此之势,一定会出现难得发展的局面。因此,目前香港股市出现一些波动并不足奇,只不过是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一种敏锐反应。香港经济的实质面仍然是十分稳健的,而且,它还会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出现新的增长势头。

  (2001年3月)

  “中国因素”并非灵丹妙yào

  在世界经济一片衰落、周边经济哀鸿遍野之际,中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傲视群雄。周边一些国家与地区自然把“中国因素”视为挽救本国经济的至宝。如在台湾地区,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代之老古不化的“戒急用忍”的政策,借以“三通”,开放内地民众到台湾旅游等来加强两岸的经贸关系合作。在新加坡,不仅各媒体把如何“搭中国顺风车”炒得火热,而且,真刀真qiāng而为,一个接一个的官商代表团访问中国,以便搭乘中国“入世”、西部开发及申奥成功等顺风车,到中国寻找经济发展的商机。在香港,更是借助于天时地利之优势,不示弱于台湾地区与新加坡。不仅组成了声势浩大的西部考察团,而且政府部门主动出击,与内地的职能部门及周边省市洽谈种种经济发展事宜,希望借“中国因素”摆脱香港经济之困境。简直是蜂拥而至。

  其实,国内的经济尽管目前看上去不错,但由于原有的发展水平甚低,其未来发展的潜力怎么也不可低估,正如笔者多次撰文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年没有半点问题。但是具体来说,实际情况并非如外界所想像的那样好。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从何而来?是实体经济的统计结果吗?非也。人们不可太看重它了。试想,多年来,中国实际的GDP增长率总是与预期的GDP增长率不相上下,能信吗?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一以贯之。可以说,目前支撑国内经济的主要是沿海一些省市,如广东、上海等。只要一往内地走,其情况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还有,内地的国有企业在2000年底捷报频传,可不到半年就出现亏损450多亿元。从最近出的中报来看,上市公司亏损的也比比皆是。足见其数字中的水分。

  其次,中国加入WTO、开发西部及北京申奥成功,这都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可多得的机会。如果港人能够抓住机会,是能够分得一杯羹的。试想13亿人口的中国如何不可容纳一个700万人口的香港呢?但存在着经济发展之机会,并不是说经济发展就会一定出现奇迹,如果制度安排跟不上,其结果会迥然不同。如西部大开发,如果仅是这样以政府为主导,而不是以市场为原则,笔者想除至多只会多产生几个贪污腐败者之外,人们所期望的东西不会太多。

  再次,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已有20多年了,中国经济也基本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但是传统体制的顽症并没有消失,以往的特权既得利益集团时时都侵蚀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贪污腐败盛行、社会信用丧失、政府对经济之干预仍然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因素自然会给整个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不确定xìng与风险。面对这种巨大的不确定xìng与风险,港人进入中国内地难道不要多几分谨慎吗?

  总之,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会给香港经济发展带来不少商机,但是它并不是灵丹妙yào,即不会只要主动地进入内地就可以让香港经济走出困境,港人不要为“中国因素”的热浪冲昏了头脑,而应该更冷静地思考如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