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五三章 回归
到了第五天,云瑶对俘虏的白灵族人也进行处理,其他祝师对云瑶提出的处理方案并无异议,经过一番调查之后,风易c云绮等九人被处死,其他十三人被驱逐出族,流放到草原上,任其自生自灭。
这时代军和白灵族人也都收拾好了所有的东西,只等着次日上路出发。而在下午的时候,墨敬c墨成c墨业c翟进等人带领着墨家弟子也从墨家村赶到大营来和大队汇合。
墨家弟孑的财物并不多,因此行装都十分简单,只拉了三百余辆大车,其中有一百多辆都是拉的这些年来墨家制造的一些工具,而且只有十几辆车是用牛拖马拉,其他的都是用人力来拉拖。
高原见状,又拔给他们一千匹马,和一百辆车,所有的车辆都改用马拉,还有相当一部份老弱病幼乘车行走,其余的人都可以骑马代步。因为现在大队中的马匹足够,可以保证队伍中所有的人都可以有车马代步。只有俘虏的匈奴士兵步行。
墨敬c墨成c墨业c翟进等人根本就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待遇,因此对高原也是千恩万谢,而有不少墨家弟人都开始憧憬在代郡的生活。
人员都己经到齐,而且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于是就在第二天,大队人马拔营起寨,又开始向代郡进发。
虽然在大队人马休整期间,没有发现有匈奴军队的动向,但高原仍然不敢大意,还是和以前的行进方式一样,大队人马分成三段行走,并且在处围派遣了大量的斥候警戒。
经过了休整之后,众人的体力都基本恢复,而且在大战匈奴大军之后,全军的士气旺盛,而且现在所有的人都有马匹或是车辆代步,虽然匈奴俘虏步行,但被俘的匈奴都是年青力壮的人,因此行走的速度也要比刚离开白灵族的据地时要快一些。
一连走了十余天的时间,匈奴俘虏们到是都十分老实,并没有闹出什么事端来,因为在他们的身边有大群的兽群监视,虎视狼顾,谁还敢闹事。在前两天时,到是还有一些匈奴士兵想逃跑,但代军看守的也极为严格,逃跑的匈奴俘虏几乎全都葬身于虎狼之口,因此就更没有人再敢动这样的念头了。而且就算逃出了大队,又能怎么样,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手无寸铁,身无余粮,根本就撑不了几天,老老实实的跟着大队行走,至少每天还能吃上两顿饱饭,孰轻孰重,相信大部份人都分得清楚的。
另外在途中也遇到过几次其他的匈奴部落,但这些匈奴部落果然都不敢来进攻白灵族的大队,一见到代军的斥候,就立刻远远的避开,生怕惹火上身,这样一来,这些俘虏们自然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而且在行军的途中,代军还又新收容了不少匈奴士兵,其中在前几天,在途中遇到了不少从战场上逃离的匈奴士兵,这些士兵虽然成功的从战场上逃离,但那时匈奴大营中的粮食己消耗殆尽,因此绝大部份士兵都没有随军的粮食,只能靠杀马或是沿途打猎为生。但有相当一部份士兵连战马都没有,而且所有的士兵都靠打猎为生,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打到猎物。结果有不少匈奴士兵都是饱一餐饥一餐,一见代军来到,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
不过走了几天,收容了三四百名败兵之后,就基本再没有遇到从战场上逃离的匈奴士兵了,因此这时从战场上逃离的匈奴军队不是逃远,就是死在路上。但又走了十几天,代军却又开始遇到逃亡的小股匈奴军队。
等代军将这些小股匈奴军收容之后,一打听才知道,匈奴部落中果然发生了內斗。原来匈奴大军败阵,冒顿以下十余名匈奴部落首领身亡的消息己经传到了单于庭。而冒顿虽死,但留下了大量的人口财富,却没有孑女,同时还有十余个部落的首领阵亡,有些部落也没有继存人,有的部落虽然有继存人,但一来是没有明确的指定,二是就算是指定了,也有人不服,因此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变数。
虽然以前冒顿在匈奴部落中的威信不高,但毕竟是单于的身份,还有一个大名份在,其中匈奴部落虽然不服,但也不敢名目张胆的反抗冒顿。但现在冒顿死了,自然也就再无顾忌,一些大部落的首领看到了争夺单于之位,同时还有兼并其他部落,扩大自己实力的机会,因此也都立刻开始行动起来。有人直接吞并其他部落,也有人在其他部落中扶植傀儡,或是明争,或是暗斗,当然也有的部落为此展开了战斗。有一些部落的牧民从战斗中逃亡出来,没想到在半路上遇到了代军。
得知了这些消息之后,高原也大为安心,这样看来,匈奴部落肯定没有空来袭击自己了,另外匈奴部落发生全面的内战,也就无瑕南下劫掠了,这样可以大大減轻自己在北方的压力,而自己就能够集中精力来应付华夏內部的战斗,不用再分散兵力。这也是自己这一次塞外之行的另一个巨大的收获,对于改善代郡的战略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以前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面对着双线作战,一方面要和秦国争雄,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北方匈奴的巨大压力,因此赵国在赵惠文王时代,一直都是十分小心的和秦国周旋,不敢轻易扩大和秦国的冲实,秦国要用十五城交换和氏壁,赵国就只能让蔺相和带着和氏璧去秦国,后来秦昭襄王又邀请赵惠文王渑池相会,赵惠文王也不得不冒险从行。
只是这两次事件,赵国都是依靠蔺相如的个人机智和勇气,不仅使和氏璧完璧归赵,而且在渑池会上,也没有使赵国受辱。但总体来看,这时的两国关系,秦国居于主动地位,而赵国是处于被动应对一方。
而这段时期,尽管双方也有不少战争,如在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69年)秦赵之间发生了著名的瘀与之战,赵国名将赵奢(赵括之父)率军大破秦军,但这一战也是由秦国主动挑起,赵国被动防守应战,而且赵国取胜之后,也没有趁势进攻秦国。这一方面是因为赵国的实力不如秦国,另一方面也是赵国面临着双线作战,北方的匈奴牵制着赵国大量的国力,因此在这段时间內,赵国一直都小心翼翼,不敢全面和秦国对抗。
但后来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则完全不同。其实本来这一场战斗是和赵国没有任何关系,当时秦国攻击韩国,占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而上党郡守冯亭为了将秦军引离韩国,决定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挑起赵秦之战,而赵国明知接收了上党会激怒秦国,引火上身,但还是决定接收上党,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结果引发了改变历史进程的长平之战。
而当时赵国敢于接收上党,主动挑起和秦国的对抗,一方面是对秦国的决心估计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那时李牧己经在雁门关大破匈奴十余万大军,使匈奴十余年未敢再南下,在暂时解除了赵国的北方忧患,使赵国可以集中全力来对付秦国。因此尽管后来赵国遭遇了长平之败,但还是能够守住邯郸,并没有亡国,后来还慢慢恢复国力,李牧解除了赵国北方的匈奴忧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匈奴发生内乱,当然也就再无力南下,因此代郡的北方边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內,不会受到匈奴的威胁,在自己刚刚扩大了地盘,并且要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既将与九黎族展开全面战斗时,能够先把北方边境的局面稳定下来,自然是一次战略上的大胜利。而高原在出塞之前,可沒有想到过会有这样一个结果。
如果这个时候华夏是一个统一的政权,甚致还可以挥军北进,重创匈奴的力量,或是在匈奴部落中扶植代理人,分化控制匈奴部落,不仅可以扩大疆域,保证北境百年的平安,说不定还会逼得匈奴提前西迁入欧。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己,毕竟现在离华夏统一还远,不过匈奴部落陷入內乱,代郡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用后世的话来说,高原就是这一事件最大的蠃家。
现在高原当然不会参与匈奴的内战,而匈奴各部落在这个时候自然也不敢来惹白灵族的大队,不过遇到了小股的匈奴部落或者是零散的败军,就毫不客气的将他们纳入到自己的队伍中来。
结果在回程的道路上,代军连续兼并了好几支小股部落和零散败军,到大队人马越过阴山山脉的时候,收纳的匈奴人达到了近两千人,他们全部都被并入俘虏的队伍中,不过可以保留自己的财产,随大队人马行走。
而在越过阴山山脉之后,也就基本远离了匈奴的势力范围,大队人马也加快了进行速度,向雁门关进发,同时高原也派人提前赶回雁门关去,通知守关的军队,准备迎接回程的人马,并且安置匈奴俘虏。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这时代军和白灵族人也都收拾好了所有的东西,只等着次日上路出发。而在下午的时候,墨敬c墨成c墨业c翟进等人带领着墨家弟子也从墨家村赶到大营来和大队汇合。
墨家弟孑的财物并不多,因此行装都十分简单,只拉了三百余辆大车,其中有一百多辆都是拉的这些年来墨家制造的一些工具,而且只有十几辆车是用牛拖马拉,其他的都是用人力来拉拖。
高原见状,又拔给他们一千匹马,和一百辆车,所有的车辆都改用马拉,还有相当一部份老弱病幼乘车行走,其余的人都可以骑马代步。因为现在大队中的马匹足够,可以保证队伍中所有的人都可以有车马代步。只有俘虏的匈奴士兵步行。
墨敬c墨成c墨业c翟进等人根本就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待遇,因此对高原也是千恩万谢,而有不少墨家弟人都开始憧憬在代郡的生活。
人员都己经到齐,而且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于是就在第二天,大队人马拔营起寨,又开始向代郡进发。
虽然在大队人马休整期间,没有发现有匈奴军队的动向,但高原仍然不敢大意,还是和以前的行进方式一样,大队人马分成三段行走,并且在处围派遣了大量的斥候警戒。
经过了休整之后,众人的体力都基本恢复,而且在大战匈奴大军之后,全军的士气旺盛,而且现在所有的人都有马匹或是车辆代步,虽然匈奴俘虏步行,但被俘的匈奴都是年青力壮的人,因此行走的速度也要比刚离开白灵族的据地时要快一些。
一连走了十余天的时间,匈奴俘虏们到是都十分老实,并没有闹出什么事端来,因为在他们的身边有大群的兽群监视,虎视狼顾,谁还敢闹事。在前两天时,到是还有一些匈奴士兵想逃跑,但代军看守的也极为严格,逃跑的匈奴俘虏几乎全都葬身于虎狼之口,因此就更没有人再敢动这样的念头了。而且就算逃出了大队,又能怎么样,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手无寸铁,身无余粮,根本就撑不了几天,老老实实的跟着大队行走,至少每天还能吃上两顿饱饭,孰轻孰重,相信大部份人都分得清楚的。
另外在途中也遇到过几次其他的匈奴部落,但这些匈奴部落果然都不敢来进攻白灵族的大队,一见到代军的斥候,就立刻远远的避开,生怕惹火上身,这样一来,这些俘虏们自然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而且在行军的途中,代军还又新收容了不少匈奴士兵,其中在前几天,在途中遇到了不少从战场上逃离的匈奴士兵,这些士兵虽然成功的从战场上逃离,但那时匈奴大营中的粮食己消耗殆尽,因此绝大部份士兵都没有随军的粮食,只能靠杀马或是沿途打猎为生。但有相当一部份士兵连战马都没有,而且所有的士兵都靠打猎为生,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打到猎物。结果有不少匈奴士兵都是饱一餐饥一餐,一见代军来到,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
不过走了几天,收容了三四百名败兵之后,就基本再没有遇到从战场上逃离的匈奴士兵了,因此这时从战场上逃离的匈奴军队不是逃远,就是死在路上。但又走了十几天,代军却又开始遇到逃亡的小股匈奴军队。
等代军将这些小股匈奴军收容之后,一打听才知道,匈奴部落中果然发生了內斗。原来匈奴大军败阵,冒顿以下十余名匈奴部落首领身亡的消息己经传到了单于庭。而冒顿虽死,但留下了大量的人口财富,却没有孑女,同时还有十余个部落的首领阵亡,有些部落也没有继存人,有的部落虽然有继存人,但一来是没有明确的指定,二是就算是指定了,也有人不服,因此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变数。
虽然以前冒顿在匈奴部落中的威信不高,但毕竟是单于的身份,还有一个大名份在,其中匈奴部落虽然不服,但也不敢名目张胆的反抗冒顿。但现在冒顿死了,自然也就再无顾忌,一些大部落的首领看到了争夺单于之位,同时还有兼并其他部落,扩大自己实力的机会,因此也都立刻开始行动起来。有人直接吞并其他部落,也有人在其他部落中扶植傀儡,或是明争,或是暗斗,当然也有的部落为此展开了战斗。有一些部落的牧民从战斗中逃亡出来,没想到在半路上遇到了代军。
得知了这些消息之后,高原也大为安心,这样看来,匈奴部落肯定没有空来袭击自己了,另外匈奴部落发生全面的内战,也就无瑕南下劫掠了,这样可以大大減轻自己在北方的压力,而自己就能够集中精力来应付华夏內部的战斗,不用再分散兵力。这也是自己这一次塞外之行的另一个巨大的收获,对于改善代郡的战略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以前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面对着双线作战,一方面要和秦国争雄,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北方匈奴的巨大压力,因此赵国在赵惠文王时代,一直都是十分小心的和秦国周旋,不敢轻易扩大和秦国的冲实,秦国要用十五城交换和氏壁,赵国就只能让蔺相和带着和氏璧去秦国,后来秦昭襄王又邀请赵惠文王渑池相会,赵惠文王也不得不冒险从行。
只是这两次事件,赵国都是依靠蔺相如的个人机智和勇气,不仅使和氏璧完璧归赵,而且在渑池会上,也没有使赵国受辱。但总体来看,这时的两国关系,秦国居于主动地位,而赵国是处于被动应对一方。
而这段时期,尽管双方也有不少战争,如在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69年)秦赵之间发生了著名的瘀与之战,赵国名将赵奢(赵括之父)率军大破秦军,但这一战也是由秦国主动挑起,赵国被动防守应战,而且赵国取胜之后,也没有趁势进攻秦国。这一方面是因为赵国的实力不如秦国,另一方面也是赵国面临着双线作战,北方的匈奴牵制着赵国大量的国力,因此在这段时间內,赵国一直都小心翼翼,不敢全面和秦国对抗。
但后来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则完全不同。其实本来这一场战斗是和赵国没有任何关系,当时秦国攻击韩国,占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而上党郡守冯亭为了将秦军引离韩国,决定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挑起赵秦之战,而赵国明知接收了上党会激怒秦国,引火上身,但还是决定接收上党,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结果引发了改变历史进程的长平之战。
而当时赵国敢于接收上党,主动挑起和秦国的对抗,一方面是对秦国的决心估计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那时李牧己经在雁门关大破匈奴十余万大军,使匈奴十余年未敢再南下,在暂时解除了赵国的北方忧患,使赵国可以集中全力来对付秦国。因此尽管后来赵国遭遇了长平之败,但还是能够守住邯郸,并没有亡国,后来还慢慢恢复国力,李牧解除了赵国北方的匈奴忧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匈奴发生内乱,当然也就再无力南下,因此代郡的北方边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內,不会受到匈奴的威胁,在自己刚刚扩大了地盘,并且要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既将与九黎族展开全面战斗时,能够先把北方边境的局面稳定下来,自然是一次战略上的大胜利。而高原在出塞之前,可沒有想到过会有这样一个结果。
如果这个时候华夏是一个统一的政权,甚致还可以挥军北进,重创匈奴的力量,或是在匈奴部落中扶植代理人,分化控制匈奴部落,不仅可以扩大疆域,保证北境百年的平安,说不定还会逼得匈奴提前西迁入欧。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己,毕竟现在离华夏统一还远,不过匈奴部落陷入內乱,代郡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用后世的话来说,高原就是这一事件最大的蠃家。
现在高原当然不会参与匈奴的内战,而匈奴各部落在这个时候自然也不敢来惹白灵族的大队,不过遇到了小股的匈奴部落或者是零散的败军,就毫不客气的将他们纳入到自己的队伍中来。
结果在回程的道路上,代军连续兼并了好几支小股部落和零散败军,到大队人马越过阴山山脉的时候,收纳的匈奴人达到了近两千人,他们全部都被并入俘虏的队伍中,不过可以保留自己的财产,随大队人马行走。
而在越过阴山山脉之后,也就基本远离了匈奴的势力范围,大队人马也加快了进行速度,向雁门关进发,同时高原也派人提前赶回雁门关去,通知守关的军队,准备迎接回程的人马,并且安置匈奴俘虏。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