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
作为嫡亲的张氏族人,张梁对张狂这个侄儿可谓是知根知底。在他的印象中,除了剑术出众,够得上“一郡之冠”外,这个侄儿好像就乏善可陈了。没想到这一次,不光张梁自己,却是连张角c张宝两位,都对那小子看走了眼。
——能够让一位“万人敌”成为部下,那是走了何等的狗屎运啊!
张梁的思绪,张狂自然察觉不到。而且,当前的张狂,也没有时间去琢磨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如何。因为,天平军正处在激烈的战斗当中。
以于禁所部为前锋,典韦的“重铠队”做第二队预备出击。天平军全军,如同一条长长的箭头,直指冀州讨伐军的后阵。
但是,在与讨伐军主将董卓碰撞之前,天平军必须先经过一道关卡。
这道关卡,是编制为一千五百人的敌军,和一员极为勇武的主将。
河北自古多豪杰。当年汉光武皇帝属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中,出生于河北的就颇为不少。而在如今的黄巾起义中所崭露头角的河北新一代豪杰中,最为著名的那一位,便是:
——颜良,颜子美!
颜良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即使在远处,也拉风到能够被张狂一眼认出来。
确切的说,是认出颜良手中的那口刀。
在原来那位“张狂”身体里所留下的印象当中,曾经与颜良见过一次面,比过一次武。而颜良那口别致的刀,也给那位已经消失的“张狂”,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怨念。
那口刀,用一百二十炼的精钢打造,柄长一尺五寸,刃长四尺八寸,刀身细长,形如大雁的翎毛,重二十一斤。颜良对此刀极为珍爱,为其取名曰:秋水。
人的身形面貌可以记错,“颜”字的将旗也可以别指他人,但是这柄冷光流转的“秋水雁翎刀”,张狂是无论如何,不会看错的。即使远在百二十步以外,张狂的脖子,依然感到一阵凉丝丝,仿佛那口“秋水雁翎刀”的刀锋,依然停留在他的喉头上!
当然,现在是两军交战,张狂作为一军主将,自不会去与颜良单打独斗。不过,从身体主人所保留下来的过去记忆中,翻出颜良武力水准的张狂,依然对前面的于禁c典韦二人特别叮嘱道:
“小心此人!颜良的武功,以快为主,兼以大力,切切在意!”
典韦一边将第二件铠甲披到自己身上,一边从随从手中接过一块肉干,忙着补充体力,只是对张狂简单的应诺了一声,又将第三件铁制铠甲加持上去。倒是于禁,答应之后,又想了一想,这才肃穆的对张狂说道:
“主公勿忧!我以军阵克之,此人又有何能为?”
说起来也很奇妙。以力大著称的武将,在单挑中,往往会被同级中以速度或者技巧著称的武将所克制。但若是比较一下突破军阵的能力,擅长速度或者技巧的武将,就远远比不上以力大著称的武将了。
就比如典韦臧霸二人,两人如果动手单挑,结果是典韦不能胜,臧霸不会败。可在击破敌阵的能力上,要有两个臧霸,才能够与典韦相提并论。同样的,周仓c于禁c韩当三人武力相差不大,在单挑中周仓是败多胜少,可他破阵的能力,却远在于禁与韩当之上。
因此,颜良既然是以速度为特长,于禁便不会对他的破阵能力太过于忌惮。大家都是“千人破”,于禁自恃对上了颜良,有手下那一帮军阵娴熟的好兄弟支撑,必定能够顺利的击破对方。
要知道,于禁在数月前还没有被张狂“点化”时,就曾经以“百人斩”的实力,在几位配合默契的军中兄弟的帮助下,重创了属于“千人破”一级的侯成!
当然,侯成在“千人破”中,属于比较垫底的存在。可是,无论如何,于禁借助军阵之威,越级挑战成功,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面一声鼓响,颜良单人独骑,来到天平军前方六十步,提气扬声,大声喝道:
“来将通名,可有敢于与某家一战者?!”
天平军诸将听了颜良的挑战,都有些奇怪。现在这个年头,又不是六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已经不流行双方将领的单挑了。难道说河北的武人,到现在还保留着古风古俗,开战之前,先要玩一次单挑?
——可是,看前面那员白甲武将,生得眉清目秀,仪貌堂堂,颌下三缕青须,一副书生模样,不像是个没脑子的浑人啊?
不提除了张狂以外,天平军诸将的疑惑,且来说说颜良此人。
颜良会做出这样的举措,也是在目前局面下,不得已尝试的一个办法。
出生于扶柳颜氏的颜良,据说祖籍本在青州,乃是孔圣人的首席大弟子——颜回的后人。在王莽篡汉时,颜良的曾曾曾祖父避难于河北,从而留下了他所属的这一颜氏分支。
既然是当年亚圣的后裔,颜氏一族自然向来是以耕读传家。偶然出了颜良这么一个武道奇才,也不是很受家族中的器重。所以,颜良的武力惊人,在颜氏族中却颇受压制。而且颜氏一族追求的是儒家经义,家中的藏书并没有几本兵法书。单是从颜良所接受的军事教育来看,他目前还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不过,在黄巾大起义之后,突然间遭遇到兵祸洗礼的扶柳颜氏,突然发现,族中还有颜良这么一位猛人存在。面对动荡不安的局势,为了家族的存续考量,颜氏一族这才决定,大力支持颜良的崛起。
拥有家族的支持,外加上颜良的武力的确无人可敌,颜良属下的队伍人数迅速增长,本人的名望也在乱世中得以远扬,很快就成为河北屈指可数的猛将豪杰之一。就连当代大儒卢植,也听说了这位颜回后人的事迹,特意亲自写信,将颜良招到麾下助战。
就算前任统帅卢植离职,后继接任的董卓对颜良的勇武也是极为看重的。此刻,颜良接受了主将董卓的命令,前来狙击【或者消灭】张狂这只黄巾军小股部队。颜良初始还不以为意。等到接近敌人一看,他立刻倒吸了一口凉气!
虽然颜良在治理军务方面能力不强,毕竟是在堪称汉军精锐的北军里混熟了人头。眼前的黄巾军,器甲鲜明,队伍严整,士卒在行动进退间,皆有章法。这哪里像是一只以饥饿的贫民为主力的变民军,明明是一只堪比北军的精锐!
要知道,不久前天平军在黄河南岸大破袁术军,斩首固然不算太多,可缴获的器械和铠甲却极为丰富。本来在器甲装备水准上就相当不错的天平军,在经过运输大队长袁术的慷慨馈赠之后,足以将两千人队伍的上上下下,武装到牙齿了。
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己方的队列,颜良的心中,几乎就要恼羞成怒了。双方的阵型和装备,清晰的反映出了战力上的差距。颜良就算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己方这一千五百人,决然不是敌人的对手。
在这种情形下,颜良只能挺身而出,试图凭借自身的武力,来打击敌方的士气,鼓舞己方的斗志!
——可是,敌人会不会上钩呢?
颜良听说,由于黄巾军崛起太快,下面的小帅是典型的良莠不齐。现在,只能盼望对面的敌人,有一个鲁莽好斗的首领,敢于出来与自己单挑了。
那么,张狂会如何决断呢?
根本无需多想,张狂大手一挥,下令道:
“不理他,突击!”
得到命令的于禁,毫不犹豫的将手中长矛向前一指,大声喊道:
“前进!”
一声令下,以十人为一排,分成左右两部的天平军前锋,排列整齐的向着敌人,踏出了坚定的步伐。近两百人踩着同样的步点,列着严整的队形,向颜良逼近。这种气势,把颜良身后的豪强私兵们,狠狠的震撼了一把!
打起仗来,向来是一拥而上的私兵们,不是没有见识过这种严密的阵势。但是,在他们的印象当中,只有搜罗了整个大汉精英加入的北军士卒,才拥有这样的列阵水准。
作为一群深知北军军阵的强悍之处,对正规战阵半懂不懂的士兵,他们所受到的震慑,还超过了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兵法外行。
更何况这一次战斗,就连在双方参与战斗的人数上,私兵们都占不到什么优势。
为了及时的赶到广宗战场,张狂将行动迟缓一些的辎重兵放在后方,只带领战兵一千余人,狂飙猛进。按理来说,颜良手下有一千五百人,在兵力上是有一点优势的。
然而,这一千五百人,只是表面上的兵力数。如果去除两百人的空额,再刨掉六百人的民夫和辎重兵,颜良手下真正可战的人员,只有七百左右。
这也是领兵之人的老传统了。无论什么年代,将领们吃上一些空额,来保证自家的收益,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将辎重兵冒充为战兵,也属于军中的正常现象。
ps:有关颜良身世的说法,历史无明确记载。本文关于颜回后人的说法,为小说家之言,纯属杜撰。特此说明。
阅读。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能够让一位“万人敌”成为部下,那是走了何等的狗屎运啊!
张梁的思绪,张狂自然察觉不到。而且,当前的张狂,也没有时间去琢磨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如何。因为,天平军正处在激烈的战斗当中。
以于禁所部为前锋,典韦的“重铠队”做第二队预备出击。天平军全军,如同一条长长的箭头,直指冀州讨伐军的后阵。
但是,在与讨伐军主将董卓碰撞之前,天平军必须先经过一道关卡。
这道关卡,是编制为一千五百人的敌军,和一员极为勇武的主将。
河北自古多豪杰。当年汉光武皇帝属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中,出生于河北的就颇为不少。而在如今的黄巾起义中所崭露头角的河北新一代豪杰中,最为著名的那一位,便是:
——颜良,颜子美!
颜良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即使在远处,也拉风到能够被张狂一眼认出来。
确切的说,是认出颜良手中的那口刀。
在原来那位“张狂”身体里所留下的印象当中,曾经与颜良见过一次面,比过一次武。而颜良那口别致的刀,也给那位已经消失的“张狂”,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怨念。
那口刀,用一百二十炼的精钢打造,柄长一尺五寸,刃长四尺八寸,刀身细长,形如大雁的翎毛,重二十一斤。颜良对此刀极为珍爱,为其取名曰:秋水。
人的身形面貌可以记错,“颜”字的将旗也可以别指他人,但是这柄冷光流转的“秋水雁翎刀”,张狂是无论如何,不会看错的。即使远在百二十步以外,张狂的脖子,依然感到一阵凉丝丝,仿佛那口“秋水雁翎刀”的刀锋,依然停留在他的喉头上!
当然,现在是两军交战,张狂作为一军主将,自不会去与颜良单打独斗。不过,从身体主人所保留下来的过去记忆中,翻出颜良武力水准的张狂,依然对前面的于禁c典韦二人特别叮嘱道:
“小心此人!颜良的武功,以快为主,兼以大力,切切在意!”
典韦一边将第二件铠甲披到自己身上,一边从随从手中接过一块肉干,忙着补充体力,只是对张狂简单的应诺了一声,又将第三件铁制铠甲加持上去。倒是于禁,答应之后,又想了一想,这才肃穆的对张狂说道:
“主公勿忧!我以军阵克之,此人又有何能为?”
说起来也很奇妙。以力大著称的武将,在单挑中,往往会被同级中以速度或者技巧著称的武将所克制。但若是比较一下突破军阵的能力,擅长速度或者技巧的武将,就远远比不上以力大著称的武将了。
就比如典韦臧霸二人,两人如果动手单挑,结果是典韦不能胜,臧霸不会败。可在击破敌阵的能力上,要有两个臧霸,才能够与典韦相提并论。同样的,周仓c于禁c韩当三人武力相差不大,在单挑中周仓是败多胜少,可他破阵的能力,却远在于禁与韩当之上。
因此,颜良既然是以速度为特长,于禁便不会对他的破阵能力太过于忌惮。大家都是“千人破”,于禁自恃对上了颜良,有手下那一帮军阵娴熟的好兄弟支撑,必定能够顺利的击破对方。
要知道,于禁在数月前还没有被张狂“点化”时,就曾经以“百人斩”的实力,在几位配合默契的军中兄弟的帮助下,重创了属于“千人破”一级的侯成!
当然,侯成在“千人破”中,属于比较垫底的存在。可是,无论如何,于禁借助军阵之威,越级挑战成功,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面一声鼓响,颜良单人独骑,来到天平军前方六十步,提气扬声,大声喝道:
“来将通名,可有敢于与某家一战者?!”
天平军诸将听了颜良的挑战,都有些奇怪。现在这个年头,又不是六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已经不流行双方将领的单挑了。难道说河北的武人,到现在还保留着古风古俗,开战之前,先要玩一次单挑?
——可是,看前面那员白甲武将,生得眉清目秀,仪貌堂堂,颌下三缕青须,一副书生模样,不像是个没脑子的浑人啊?
不提除了张狂以外,天平军诸将的疑惑,且来说说颜良此人。
颜良会做出这样的举措,也是在目前局面下,不得已尝试的一个办法。
出生于扶柳颜氏的颜良,据说祖籍本在青州,乃是孔圣人的首席大弟子——颜回的后人。在王莽篡汉时,颜良的曾曾曾祖父避难于河北,从而留下了他所属的这一颜氏分支。
既然是当年亚圣的后裔,颜氏一族自然向来是以耕读传家。偶然出了颜良这么一个武道奇才,也不是很受家族中的器重。所以,颜良的武力惊人,在颜氏族中却颇受压制。而且颜氏一族追求的是儒家经义,家中的藏书并没有几本兵法书。单是从颜良所接受的军事教育来看,他目前还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不过,在黄巾大起义之后,突然间遭遇到兵祸洗礼的扶柳颜氏,突然发现,族中还有颜良这么一位猛人存在。面对动荡不安的局势,为了家族的存续考量,颜氏一族这才决定,大力支持颜良的崛起。
拥有家族的支持,外加上颜良的武力的确无人可敌,颜良属下的队伍人数迅速增长,本人的名望也在乱世中得以远扬,很快就成为河北屈指可数的猛将豪杰之一。就连当代大儒卢植,也听说了这位颜回后人的事迹,特意亲自写信,将颜良招到麾下助战。
就算前任统帅卢植离职,后继接任的董卓对颜良的勇武也是极为看重的。此刻,颜良接受了主将董卓的命令,前来狙击【或者消灭】张狂这只黄巾军小股部队。颜良初始还不以为意。等到接近敌人一看,他立刻倒吸了一口凉气!
虽然颜良在治理军务方面能力不强,毕竟是在堪称汉军精锐的北军里混熟了人头。眼前的黄巾军,器甲鲜明,队伍严整,士卒在行动进退间,皆有章法。这哪里像是一只以饥饿的贫民为主力的变民军,明明是一只堪比北军的精锐!
要知道,不久前天平军在黄河南岸大破袁术军,斩首固然不算太多,可缴获的器械和铠甲却极为丰富。本来在器甲装备水准上就相当不错的天平军,在经过运输大队长袁术的慷慨馈赠之后,足以将两千人队伍的上上下下,武装到牙齿了。
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己方的队列,颜良的心中,几乎就要恼羞成怒了。双方的阵型和装备,清晰的反映出了战力上的差距。颜良就算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己方这一千五百人,决然不是敌人的对手。
在这种情形下,颜良只能挺身而出,试图凭借自身的武力,来打击敌方的士气,鼓舞己方的斗志!
——可是,敌人会不会上钩呢?
颜良听说,由于黄巾军崛起太快,下面的小帅是典型的良莠不齐。现在,只能盼望对面的敌人,有一个鲁莽好斗的首领,敢于出来与自己单挑了。
那么,张狂会如何决断呢?
根本无需多想,张狂大手一挥,下令道:
“不理他,突击!”
得到命令的于禁,毫不犹豫的将手中长矛向前一指,大声喊道:
“前进!”
一声令下,以十人为一排,分成左右两部的天平军前锋,排列整齐的向着敌人,踏出了坚定的步伐。近两百人踩着同样的步点,列着严整的队形,向颜良逼近。这种气势,把颜良身后的豪强私兵们,狠狠的震撼了一把!
打起仗来,向来是一拥而上的私兵们,不是没有见识过这种严密的阵势。但是,在他们的印象当中,只有搜罗了整个大汉精英加入的北军士卒,才拥有这样的列阵水准。
作为一群深知北军军阵的强悍之处,对正规战阵半懂不懂的士兵,他们所受到的震慑,还超过了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兵法外行。
更何况这一次战斗,就连在双方参与战斗的人数上,私兵们都占不到什么优势。
为了及时的赶到广宗战场,张狂将行动迟缓一些的辎重兵放在后方,只带领战兵一千余人,狂飙猛进。按理来说,颜良手下有一千五百人,在兵力上是有一点优势的。
然而,这一千五百人,只是表面上的兵力数。如果去除两百人的空额,再刨掉六百人的民夫和辎重兵,颜良手下真正可战的人员,只有七百左右。
这也是领兵之人的老传统了。无论什么年代,将领们吃上一些空额,来保证自家的收益,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将辎重兵冒充为战兵,也属于军中的正常现象。
ps:有关颜良身世的说法,历史无明确记载。本文关于颜回后人的说法,为小说家之言,纯属杜撰。特此说明。
阅读。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