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节 董卓终不存
,最快更新黄巾张狂最新章节!
对董卓的被人刺杀,时人多有预料。就在两年前,便有“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上,不得生”的童谣,在关中地区广为流传。由此可见这位相国被人憎恨的程度。
不过,此次董卓的被杀,出手的那人,却绝对让天下人感到意外不小。根据从关中流传出来的只言片语,据说主导此次诛杀董卓行动的,居然是公认的董卓同党,帮助董卓把持朝政,在朝中地位仅仅在董卓之下,不久前还被董卓封为司徒兼尚书令的王允!
消息传出以后,天下哗然。按照关东群雄的看法,天下间谁都有理由杀掉董卓,但王允却是除了董卓的亲信部下以外,最没有理由杀掉董卓的那个朝中大臣。
王允这次诛杀董卓,其中的故事,可谓是一言难尽。
在《三国演义》里大名鼎鼎的王允,也是天下闻名的名流士人。关东士人的杰出人物,与王允的关系都很不错。可是作为一名被算作关西的并州人,他与关东士族之间的关系再好,也是有限度的。
在“黄巾之『乱』”时期,身为豫州刺史的王允,虽然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当中立下不少功勋,可张让一旦想要除去王允,王允由于身后没有强硬的靠山,很是吃了不少苦头,不得不流亡在野。若非后来故大将军何进提拔,王允被免职以后,未必能够成功的起复。
由于与张让有着这份仇怨,所以当年何进想要除去宦官的影响时,才放心的任用王允为河南尹。只是在那时,谁能料到此后的事情,居然会发展的如此之离奇?
没了依仗的宦官,居然敢于亡命一搏。格杀大将军何进,而且在大将军早有防备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够得手。这件事情,让王允一直都很疑『惑』。
疑『惑』归疑『惑』,在大将军何进不幸遇刺以后,王允为了替大将军报仇。统兵杀起宦官来,自是毫不手软。后来董卓入京,成功的独掌朝政,急需有能力的帮手。由于王允同为关西人的身份,董卓对王允颇为青睐,王允感念董卓的信任,便渐渐向董卓靠拢,最终成为董卓最信用的助手。[]黄巾张狂72
而在其后董卓与袁氏之间所发生的冲突中,王允作为一个立场偏向中立的朝廷重臣。对双方的行动看得极为明白。他发现袁绍、袁术之流丝毫不顾朝廷的威信,随意挑动州郡来反对朝廷,自然是极为不满意。
毕竟,董卓的行为虽然略显独断跋扈,却是符合朝廷规矩的。袁绍和袁术等人不按照朝廷的规矩来解决问题,却擅自妄动刀兵,烦『乱』天下,岂是朝廷正真的忠臣所为?
因此。王允全力支持董卓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希望能够用雷霆手段。迅速解决关东的叛军,就如当年景皇帝【汉武帝之父】时期镇压“七国之『乱』”那样,快速的让大汉的局面再次安定下来,最后达成中兴之势。
但是,作为大汉名将的董卓,随后的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却没有展示出足以平定天下的能力。相反,为了避开敌人的兵锋,而将都城仓促的迁到长安,使得本就动『荡』的大汉,变得越发失控。还有董卓让吕布等人挖掘历代皇陵之事。更是让王允心中大大失望。
此后,面对数万大军、上万官吏所带来的沉重俸禄负担,董卓也无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最终只是同意使用铸造小钱的方法,掠夺民财了事。如此执政手段,让王允认定了董卓绝非一个合格的大汉执政。
这些也还罢了。自从董卓在孙坚的紧『逼』下退回长安,脾气变得更加暴躁,对朝中的大臣们也越来越缺乏信任。以一个真假未辨的理由就诛杀了前任三公张温,又以一点点嫌疑便将天下名士何顒、荀攸、郑泰下狱,董卓这等行为,无一不让王允等朝廷重臣心惊胆颤。
——如此肆意妄行,飞扬跋扈,哪里有半分重振大汉的样子?
本来这些朝臣慑于董卓手中的大军,敢怒而不敢言。除了私下里串联一下,耍耍嘴炮以外,他们也并没有多少方法。但是,董卓却自己给暗中潜伏的敌人,制造了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
为了避开那些居心叵测的朝臣,猜疑之心越来越重的董卓,干脆离开长安,在长安以西百余里的郿县建造了一座高大的坞堡,名为“郿坞”,作为董氏家族在司隶的据点和大军的补给点。
身为朝廷的掌控者,自身居然不呆在权力中心,反而长期在外围散居。这等做法,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该做的。
董卓本人不在长安,就给了其他朝廷重臣活动的好空间。王允见董卓居然长居于郿坞之中而不上朝,当然明白董卓已经没有了再次统一天下,中兴大汉的雄心壮志。董卓的如此情形,对王允这位想要青史留名的大汉忠臣来说,无疑说明董卓已经不值得辅佐了。
出身并州的王允,可是杀伐果断的一代英才。既然觉得董卓已经不值得辅佐,便果断决定,要换一个人执政,尝试平定天下。而这个人,环顾当今朝廷上下,最合适的人选,当然就是自视甚高的王允自己了……
王允是尚书令,可谓是朝中董卓以下的第一人。他一旦起了叛心,很轻松就能够找到大批的同盟。像黄琬、士孙瑞、杨瓒等掌握实权的朝廷大臣,都在一系列的变故之后,对董卓彻底失望。王允只是略一显『露』自己推翻董卓的意图,众人便纷纷加入。
但是,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些大臣固然位高权重,由于缺乏实际的兵权,偏偏在诛杀董卓的事情上,效用未必比得上军中的一个区区校尉。而且,诛杀董卓以后,如何抵挡董卓死党的反扑,也是一个大问题。
王允一众人想要的,可不是与董卓同归于尽的“荣耀”,而是要在董卓死后,实实在在的把握大汉至高权柄,以便于中兴大汉。这样,他们在史书上才有资格留下一个忠义之名,而不是贪图权柄,相互谋『乱』的『奸』佞小人。[]黄巾张狂72
关键时刻,不得不说,还是王允有办法。他冒着风险,悄悄孤身潜入一个人的府邸,将自身诛杀董卓的诚意一显示,便说服了这个人加入到诛杀董卓,中兴大汉的活动当中去。而有了此人的加入,王允一伙人原来担心的问题,立刻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因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
皇甫嵩!
大汉名将皇甫嵩此人,向来以对大汉忠心耿耿而著称。当年董卓迁都之时,以天子的『性』命要挟手握三万大军的皇甫嵩,皇甫嵩为了保全天子的『性』命,立刻乖乖的交出兵权,向董卓表示降服。为此,他还被董卓当众侮辱过一次。这些事情,让天下人都知道了皇甫嵩的忠义之名。
只是,皇甫氏与董卓之间的那笔血债,绝没有因为皇甫嵩的那次退缩而被忘记。若是时机得当,对天子和朝廷有利,皇甫嵩绝对不会对杀死董卓的事情,有上半分犹豫。
“凉州三明”皇甫规妻子,扶风马氏夫人的血仇,皇甫嵩可是一刻也没有忘记过!
但是,董卓如今身为相国,皇甫嵩若是杀他,便是犯上。所以,皇甫嵩给王允开出的条件便是,必须有正式的天子诏书讨除董卓,他才会带领部下发动。皇甫氏数代人累积下的忠臣之名,绝不容任意丢弃。没有天子诏书,即使是死,皇甫嵩也不会动手。
这个条件,若是开给别人,那是故意为难人。可是,王允是谁?堂堂尚书令,管理的就是天子诏书这一块。如今天子年幼,还没有亲政的能力。董卓又麻痹大意,将起草诏书的权柄全权交给了王允。王允想要在诏书里写上什么,完全是随心所欲。
只要王允想要,半刻钟之内,一份加盖了天子玉玺的正式诏书,就可以出现在皇甫嵩面前。
有皇甫嵩首肯,以皇甫氏历代以来在军中累积下的威信,长安城内至少有六成的兵马,会乖乖的服从皇甫嵩的命令。而王允利用自身的职权,也许无法掌控兵权,可是拉拢几个同乡的高手加入,却是易如反掌。
如此一来,诛杀董卓之事,便只剩下最后一个障碍了,那就是:
吕布。
吕布是并州人。董卓对吕布这个非凉州人的统兵大将,当然并不放心。为了削弱吕布手中的兵权,董卓特地以爱惜吕布一身好武艺为由,将他时常带在身边,充当护卫。如此一来,不先打通吕布那一关,王允派出的刺客,怕是连董卓的面都见不到。
作为一位武学奇才,吕布的武力高明到令人惊骇的地步。特别是自从吕布在与张狂的接触过程中,先后被典韦和史阿挫动了锐气之后,他对武学的追求,又有了新的方向。王允曾经指使心腹高手,也就是任职骑都尉的李肃,前去试探吕布的武技。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李肃成名十余年,是并州有数的高手剑客之一,在长安城里,也是难逢敌手的“千人破”强者。但是在吕布手中,李肃居然没能走过三招!
要知道,这还不是生死相搏,不是马上战斗,吕布也没有使用最擅长的戟来战斗。而王允知道,吕布的箭法,可是比他的武技还要出名!(未完待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对董卓的被人刺杀,时人多有预料。就在两年前,便有“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上,不得生”的童谣,在关中地区广为流传。由此可见这位相国被人憎恨的程度。
不过,此次董卓的被杀,出手的那人,却绝对让天下人感到意外不小。根据从关中流传出来的只言片语,据说主导此次诛杀董卓行动的,居然是公认的董卓同党,帮助董卓把持朝政,在朝中地位仅仅在董卓之下,不久前还被董卓封为司徒兼尚书令的王允!
消息传出以后,天下哗然。按照关东群雄的看法,天下间谁都有理由杀掉董卓,但王允却是除了董卓的亲信部下以外,最没有理由杀掉董卓的那个朝中大臣。
王允这次诛杀董卓,其中的故事,可谓是一言难尽。
在《三国演义》里大名鼎鼎的王允,也是天下闻名的名流士人。关东士人的杰出人物,与王允的关系都很不错。可是作为一名被算作关西的并州人,他与关东士族之间的关系再好,也是有限度的。
在“黄巾之『乱』”时期,身为豫州刺史的王允,虽然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当中立下不少功勋,可张让一旦想要除去王允,王允由于身后没有强硬的靠山,很是吃了不少苦头,不得不流亡在野。若非后来故大将军何进提拔,王允被免职以后,未必能够成功的起复。
由于与张让有着这份仇怨,所以当年何进想要除去宦官的影响时,才放心的任用王允为河南尹。只是在那时,谁能料到此后的事情,居然会发展的如此之离奇?
没了依仗的宦官,居然敢于亡命一搏。格杀大将军何进,而且在大将军早有防备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够得手。这件事情,让王允一直都很疑『惑』。
疑『惑』归疑『惑』,在大将军何进不幸遇刺以后,王允为了替大将军报仇。统兵杀起宦官来,自是毫不手软。后来董卓入京,成功的独掌朝政,急需有能力的帮手。由于王允同为关西人的身份,董卓对王允颇为青睐,王允感念董卓的信任,便渐渐向董卓靠拢,最终成为董卓最信用的助手。[]黄巾张狂72
而在其后董卓与袁氏之间所发生的冲突中,王允作为一个立场偏向中立的朝廷重臣。对双方的行动看得极为明白。他发现袁绍、袁术之流丝毫不顾朝廷的威信,随意挑动州郡来反对朝廷,自然是极为不满意。
毕竟,董卓的行为虽然略显独断跋扈,却是符合朝廷规矩的。袁绍和袁术等人不按照朝廷的规矩来解决问题,却擅自妄动刀兵,烦『乱』天下,岂是朝廷正真的忠臣所为?
因此。王允全力支持董卓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希望能够用雷霆手段。迅速解决关东的叛军,就如当年景皇帝【汉武帝之父】时期镇压“七国之『乱』”那样,快速的让大汉的局面再次安定下来,最后达成中兴之势。
但是,作为大汉名将的董卓,随后的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却没有展示出足以平定天下的能力。相反,为了避开敌人的兵锋,而将都城仓促的迁到长安,使得本就动『荡』的大汉,变得越发失控。还有董卓让吕布等人挖掘历代皇陵之事。更是让王允心中大大失望。
此后,面对数万大军、上万官吏所带来的沉重俸禄负担,董卓也无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最终只是同意使用铸造小钱的方法,掠夺民财了事。如此执政手段,让王允认定了董卓绝非一个合格的大汉执政。
这些也还罢了。自从董卓在孙坚的紧『逼』下退回长安,脾气变得更加暴躁,对朝中的大臣们也越来越缺乏信任。以一个真假未辨的理由就诛杀了前任三公张温,又以一点点嫌疑便将天下名士何顒、荀攸、郑泰下狱,董卓这等行为,无一不让王允等朝廷重臣心惊胆颤。
——如此肆意妄行,飞扬跋扈,哪里有半分重振大汉的样子?
本来这些朝臣慑于董卓手中的大军,敢怒而不敢言。除了私下里串联一下,耍耍嘴炮以外,他们也并没有多少方法。但是,董卓却自己给暗中潜伏的敌人,制造了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
为了避开那些居心叵测的朝臣,猜疑之心越来越重的董卓,干脆离开长安,在长安以西百余里的郿县建造了一座高大的坞堡,名为“郿坞”,作为董氏家族在司隶的据点和大军的补给点。
身为朝廷的掌控者,自身居然不呆在权力中心,反而长期在外围散居。这等做法,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该做的。
董卓本人不在长安,就给了其他朝廷重臣活动的好空间。王允见董卓居然长居于郿坞之中而不上朝,当然明白董卓已经没有了再次统一天下,中兴大汉的雄心壮志。董卓的如此情形,对王允这位想要青史留名的大汉忠臣来说,无疑说明董卓已经不值得辅佐了。
出身并州的王允,可是杀伐果断的一代英才。既然觉得董卓已经不值得辅佐,便果断决定,要换一个人执政,尝试平定天下。而这个人,环顾当今朝廷上下,最合适的人选,当然就是自视甚高的王允自己了……
王允是尚书令,可谓是朝中董卓以下的第一人。他一旦起了叛心,很轻松就能够找到大批的同盟。像黄琬、士孙瑞、杨瓒等掌握实权的朝廷大臣,都在一系列的变故之后,对董卓彻底失望。王允只是略一显『露』自己推翻董卓的意图,众人便纷纷加入。
但是,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些大臣固然位高权重,由于缺乏实际的兵权,偏偏在诛杀董卓的事情上,效用未必比得上军中的一个区区校尉。而且,诛杀董卓以后,如何抵挡董卓死党的反扑,也是一个大问题。
王允一众人想要的,可不是与董卓同归于尽的“荣耀”,而是要在董卓死后,实实在在的把握大汉至高权柄,以便于中兴大汉。这样,他们在史书上才有资格留下一个忠义之名,而不是贪图权柄,相互谋『乱』的『奸』佞小人。[]黄巾张狂72
关键时刻,不得不说,还是王允有办法。他冒着风险,悄悄孤身潜入一个人的府邸,将自身诛杀董卓的诚意一显示,便说服了这个人加入到诛杀董卓,中兴大汉的活动当中去。而有了此人的加入,王允一伙人原来担心的问题,立刻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因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
皇甫嵩!
大汉名将皇甫嵩此人,向来以对大汉忠心耿耿而著称。当年董卓迁都之时,以天子的『性』命要挟手握三万大军的皇甫嵩,皇甫嵩为了保全天子的『性』命,立刻乖乖的交出兵权,向董卓表示降服。为此,他还被董卓当众侮辱过一次。这些事情,让天下人都知道了皇甫嵩的忠义之名。
只是,皇甫氏与董卓之间的那笔血债,绝没有因为皇甫嵩的那次退缩而被忘记。若是时机得当,对天子和朝廷有利,皇甫嵩绝对不会对杀死董卓的事情,有上半分犹豫。
“凉州三明”皇甫规妻子,扶风马氏夫人的血仇,皇甫嵩可是一刻也没有忘记过!
但是,董卓如今身为相国,皇甫嵩若是杀他,便是犯上。所以,皇甫嵩给王允开出的条件便是,必须有正式的天子诏书讨除董卓,他才会带领部下发动。皇甫氏数代人累积下的忠臣之名,绝不容任意丢弃。没有天子诏书,即使是死,皇甫嵩也不会动手。
这个条件,若是开给别人,那是故意为难人。可是,王允是谁?堂堂尚书令,管理的就是天子诏书这一块。如今天子年幼,还没有亲政的能力。董卓又麻痹大意,将起草诏书的权柄全权交给了王允。王允想要在诏书里写上什么,完全是随心所欲。
只要王允想要,半刻钟之内,一份加盖了天子玉玺的正式诏书,就可以出现在皇甫嵩面前。
有皇甫嵩首肯,以皇甫氏历代以来在军中累积下的威信,长安城内至少有六成的兵马,会乖乖的服从皇甫嵩的命令。而王允利用自身的职权,也许无法掌控兵权,可是拉拢几个同乡的高手加入,却是易如反掌。
如此一来,诛杀董卓之事,便只剩下最后一个障碍了,那就是:
吕布。
吕布是并州人。董卓对吕布这个非凉州人的统兵大将,当然并不放心。为了削弱吕布手中的兵权,董卓特地以爱惜吕布一身好武艺为由,将他时常带在身边,充当护卫。如此一来,不先打通吕布那一关,王允派出的刺客,怕是连董卓的面都见不到。
作为一位武学奇才,吕布的武力高明到令人惊骇的地步。特别是自从吕布在与张狂的接触过程中,先后被典韦和史阿挫动了锐气之后,他对武学的追求,又有了新的方向。王允曾经指使心腹高手,也就是任职骑都尉的李肃,前去试探吕布的武技。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李肃成名十余年,是并州有数的高手剑客之一,在长安城里,也是难逢敌手的“千人破”强者。但是在吕布手中,李肃居然没能走过三招!
要知道,这还不是生死相搏,不是马上战斗,吕布也没有使用最擅长的戟来战斗。而王允知道,吕布的箭法,可是比他的武技还要出名!(未完待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