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燕云》 第一章(一)
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之间变成了黑夜。倾盆大雨从变黑的天空里倾泻下来,从四面八方倾泻下来,打在烟尘陡乱的驿路上。一个接一个的霹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伴随着一道道电光,撕裂了黑暗的天际。零口镇驿馆的邓老三自屋门口伸了伸脖子,眼见雨水从屋檐c墙头c树顶,似泼水似的淋下来,从院子中顺着门缝和水沟流出去,不由得咋了咋舌头,骂道:“这直娘贼的天气。”他甩甩头,正要缩回屋里去,忽隐约听到驿路上传来几声马的嘶鸣声。邓老三忙侧了侧头,向屋里面招了招手,骂道:“李板子,快找蓑衣,有官人来了。”便听屋里有人笑骂道:“邓都头,你少做弄人,这天气”一面骂着,一面便见一个中年汉子夹着一件蓑衣一顶斗笠走了过来,这汉子长得甚是结实,六月的天气,蓑衣下便穿着一件葛衣,身上的肌肉一股一股的,隔着衣服都看得见,可惜却少了一条右臂,是个残疾。他刚走到门口,邓老三一把抢过蓑衣斗笠,披在身上,便冒着大雨一瘸一拐地走了出去。他忙探头出去,只见几辆马车裹着雨水,呼啸而至,停在了大门之外。伴着马车而来的,是数十匹骑着骏马的骑士,都穿着红色军袍,虽然早被大雨淋得湿透,但这些人却似丝毫不以为意,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肃杀之气。他呆了一下,连忙紧跟着邓老三跑了出去。
那为首的骑士见着驿站才两个人出来迎接,早骂了起来,“直娘贼的,都在挺尸呢。你们谁是头?”
邓老三忙陪着笑,回道:“小的是这里的驿丞,军爷叫我邓老三就是。”
那骑士用眼角睨了他一眼,喝道:“你这驿站才两个人?还不叫人出来招呼”他正骂着,忽听到身后有人喝道:“章礼,说话客气点。”
“是。”那章礼应了一声,掉过头去——邓老三透着大雨,见到从最前面的马车上下来两个身着黑袍的男子,一个四十来岁,一个二十来岁——那章礼见着他们出来,“哎”了一声,快步走了过去,一面说道:“老爷c唐大人,这么大雨,你们怎么出来了?”
邓老三听他们说着话,心里一个灵光——今天正是熙宁十七年六月初六,五天前下来的单子,便是这两天,朝廷的陕西路巡边观风使章惇章大人与前任戎州知州唐康唐大人要经过本驿!莫非这两人竟凑成一路了?他狐疑着望向那两个男子,这轻装简任的,真是说不清是什么身份。
正想着,那两个男子已打着伞走了过来,年轻的那个看了他一眼,笑着问道:“邓驿丞原是宣武军的么?”邓老三愣了一下,却见那年轻男子的目光正落在他的额头上,他忙笑道:“官人好眼力。”那男子又瞥了一眼他的手背,笑道:“宣武第二军,额上刺‘宣武’二字,右手背上刺白虎纹。当年打灵州,端的是威震西陲!”
邓老三陪着笑了笑,道:“官人好眼力。”他的确曾经是宣武第二军的一个都兵使,军中习惯上沿用旧称,便称为“都头”。宋军额上刺字的习惯自仁宗以后便不怎么沿用了,都是改刺手背,至熙宁间,更是渐渐连手背都不刺了。但是当时纹身本是社会上的一种习俗,非止军中,民间也颇为盛行。宣武军便流行在额上刺“宣武”二字,手背上刺白虎纹。第一军刺左手,第二军刺右手,以为区别。这种习惯,说是陋习也好,说是传统也好,反正便是这么流传下来了,并且广为人知。
此时李板子早已招呼驿馆的人出来把车马牵入马厩,邓老三忙将外面这一行人迎入驿馆。零口镇驿站是个中等驿站,这么上百号人进来,加上原来零星住的人,顿时整个驿馆都似沸腾起来,驿站里的每个人都忙得手忙脚乱。好在那个年轻的官人见着邓老三瘸了的右腿,又看见李板子的断臂,交谈几句,已知二人都是宣武二军打过灵州城的老兵,言语间便十分客气,凡事亦并不怎么苛求,让邓老三松了老大一口气。那两个男子进驿馆后,便自有自己的厨子c仆人服侍着,邓老三便自去马厩看草料。
他才到了马厩,李板子就凑了过来,问道:“都头,刚才来的听说一个是钦差,一个是个知州?”
邓老三拍了他一脑袋,骂道:“你管这多做甚?小心侍候便是。”
李板子笑道:“关我屁事。我不过看那知州这么年轻,待下还这么和气,真是难得。在驿站做了这好几年,从来没遇到过。”
邓老三给马槽添了点草,道:“你懂个屁。这世上哪有年纪轻轻做这么大官不以气凌人的?你看他那眼神,那神态”
李板子嘻笑道:“我咋见他挺和气的呢?”
“和气?”邓老三斜着眼睛看了李板子一眼,道:“好好侍候了,千万别出差错。你知道他是谁么?”
“我不是正问都头么?”李板子笑道。
邓老三板着脸看了李板子一眼,又看了看左右,见没人注意听他说话,压低了声音道:“你道他是谁?他是石学士的义弟,文相公的孙女婿——唐康!”
李板子听到这名字也不禁一呆,道:“就是那个在戎州用蔓陀罗酒迷倒数十个头人,诱杀数千夷人的唐二?”
“你以为他是哪个知州?戎州知州!年纪轻轻杀人不眨眼的人物。”邓老三阴着脸,道:“他在戎州枷死的人听说都有上百。他眼下客气,是看在我们是打过灵州的伤兵。说起来,也是石学士的旧部,存了几分香火之情。这等公子衙内,翻脸不认人,你要不知好歹,可连累了我们大伙。”
这时连李板子也不笑了,只是低着头喂马。邓老三又低声加了一句,道:“那钦差也不是好惹的,做过卫尉寺的。”说罢,摸了摸厩中吃料的马,一面挨个巡视,一面大声呦喝道:“兄弟们好好照料好了,莫要出甚差错!”马厩中众人都笑嘻嘻地答应了,也有人没理会邓老三,只顾低声啧啧道:“这可是河套马”
邓老三看看众人,不觉摇了摇头,猛听到轰隆一个霹雳,伴着一道闪电,把黑暗的天际照得惨白惨白的。他不知怎的,突然生出一种不祥的感觉,右眼皮竟一个劲地跳个不停起来。他又在马厩里来回走了几步,心里总觉放心不下,正想着去前厅照看一下,忽见一个驿吏慌慌张张跑进来,见着邓老三,便用手指着外面,结结巴巴地喊道:“都都都头出出”
邓老三心里头一沉,也顾不得听完,拖着一条腿便向前厅走去。李板子眼瞅着不对,也连忙三步并两步,跟在邓老三身后,走了出来。他一面走,一面紧紧捏着腰间的一块铜牌——那铜牌上刻着“忠勇”二字功臣号,乃是攻灵州立下大功才挣到的封赏。凭着这块铜牌,临潼c渭南,便没有一个地方官能让他下跪。
用不了几分钟的功夫,二人便到了驿馆的前廊。远远便看见前厅所有驿馆的人都赶了出来,被几个章惇c唐康带来的几个亲兵看守着,一个个惊惶不安;厅门口站了几个亲兵,目不斜视,满脸的煞气。邓老三心头格登了一下,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脚下不觉紧赶几步,顺着走廊几乎是小跑了过去,方到门口,便被那几个亲兵给喝住了:“站住!没长眼么?!”邓老三忙陪笑道:“我是这里的驿丞,不知”那几个亲兵连正眼都没看他一眼,便喝道:“什么驿丞不驿丞。章大人有令,闲杂人等不得入内。”邓老三心头甚是恼怒,脸上却依旧习惯性地挂着笑容,婉言道:“小的们有服侍不周,还望上差担待几分。烦劳几位大哥通报一声”他话未说完,便听厅中有人道:“让他们进来罢,或许有话要问他们。”
那几个亲兵应了一声,方放着二人进去。
二人走进门,见厅内依旧只点了一盏油灯,阴暗阴暗地,几乎看不清厅中诸人的脸孔。只凭着身形,见着章惇与唐康坐在正中的两张椅子上,两旁各站了一排亲兵,挨着下首坐着的,却是一个身穿葛衣的陌生老头。那老头差不多五十多岁,凭着那丁点的灯光,可以看出他极为狼狈,头发c脸上c身上,都被雨水淋得透湿,到处都是泥污,还沾满了草屑。此时虽坐在厅中,竟似魂不守舍一般,仿佛受了极大的惊吓。邓老三一面拜见章惇c唐康,一面偷偷拿眼打量这老头,却是有几分眼熟,他又细细想了一回,才敢断定自己驿馆中从未有过这个人,只是不知道曾经在哪里见过。他正纳闷,却听章惇沉声道:“张大人,渭南到底出了什么事?!究竟有多少乱卒作乱?”邓老三心里顿时豁然,这老头竟是渭南县令张英——只不知为何,竟穿了平民的衣服,还如此狼狈。他望着张英,心里暗暗揣测,突然想起刚刚章惇c唐康下车之时,他在心里仔细点过人数,并没有张英在内,当时章惇c唐康亦无异常——那这张英,定是他上马厩那会来的驿站
他正胡思乱想,却见张英仿佛被针刺了一下,竟平白地打了个寒战,颤声道:“雄雄武二军全全反了到处都是乱兵杀人周通判死了死了我亲眼看见周通判死了”他反反复复念叨着“周通判死了”,整个人似陷入极大的恐慌当中,竟完全不再理会唐康问的问题。
但这几句话,却已经足够让厅中所有的人都背脊发凉。
兵变!
渭南兵变!
章惇与唐康的脸色刷地白了。
章惇又接连问了张英几个问题,张英却是回答得不得要领,只是神色惶恐,反反复复说着“周通判死了”。章惇恼怒地盯着张英,半晌,才无可奈何地微微叹了口气,唤道:“章礼。”
章礼闻声而出,应道:“在。”
“带张大人下去休息。找几个人好生照料着,叫他快些缓过神来。”
“是。”章礼答应着,却听章惇又喝道:“慢着。”他忙停下脚步,却听章惇厉声道:“传令:着人守好驿馆出入通口,凡馆中之人,无我手令,许进不许出。违令者——”章惇咬了咬牙,沉声道:“格杀毋论!”
“遵令。”章礼大声应道,扶着那张大人退了出去。
章惇寒着脸望着章礼走出厅门,半晌,方转过脸,望着唐康,道:“康时,你怎么看?”说罢,不待唐康回答,便格格冷笑道:“雄武二军叛乱!嘿嘿!嘿嘿!”
众人的心都仿若跌进冰窟一般。若果真是雄武二军一军作乱,这就是宋朝十三年最大规模的兵变,而且也是宋朝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兵变——以往只是数千人的叛乱,这次却是整整一个步兵军,万余人的叛乱。而且,还发生在陕西内腹地带!休说这支叛军流窜起来会是多大的祸害,零口镇距渭南不过咫尺之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若张英说的不假,果真是雄武二军一军作乱,那便是熙宁四年庆州兵变以来最大的事件。”唐康沉吟道,把目光投向邓老三,问道:“邓驿丞,你可知道雄武二军何时到的渭南么?”
邓老三背上早已冷汗直冒,右眼皮跳得更加厉害了。这桩事情,竟比他驿馆中人得罪了这章c唐两人不知严重上多少倍。他自己是灵州城上几乎把命丢掉的人,鬼门关上走过一回,生死就看得淡了几分。但是,他一家老小十余口人却都在零口镇乱兵是什么样的,他是最知道的。军队纪律一坏,比强盗还要残暴。见唐康问话,他连忙回道:“回大人话,三天前小的听渭南那边来的人说,雄武二军路过渭南,在城外休整。”
三天!唐康看着章惇,道:“若是这样,从张英的情形看,雄武二军作乱,最多是一两天的事情。他们究竟为何作乱,是军官唆使还是士卒哗变,究竟有多少人参与叛乱,有无预谋,渭南到底怎么样了这些我们都不清楚。但眼下当务之急,是防止乱卒流窜!陕西腹地,若被这一伙乱卒残破,后果便不堪设想。”他沉吟一下,慨然道:“章兄,你我既逢其事,便不能独善其身,此非所以报皇上朝廷之恩遇者。”
章惇颔首道:“康时所言甚是。”他握紧腰间的佩剑,霍然起身,盯着邓老三与李板子,厉声道:“你二人是宣武二军的老兵?”
“是。”邓老三与李板子一个激灵,不觉大声应道。李板子挺了挺腰板,又道:“小的和邓都头,都是灵州城头下来的。”
“很好。”章惇又问道:“这驿馆中还有多少老兵?”
“回大人话,还有一个振武一军的。”
“都是好兵。”章惇点点头,又问道:“听你们口音,是本地人。你们有没有家人?”
“回大人,小的一家有十余口,李板子一家也有七八口,便都住在这零口镇。”
章惇“嗯”了一声,扫视二人一眼,道:“覆巢之下无完卵,渭州兵变,你二人知道了,本官不管他为什么,这兵变果真闹将起来,零口镇数百户人家,只怕都要没有活路。某没什么话,只问你们愿不愿意为朝廷再出一次力,也是为保全你们家人出一次力?”
邓老三与李板子对望一眼,二人一齐道:“愿听大人调遣。”
“那好!”章惇点点头,沉下脸来,喝道:“邓老三!”
“在。”
“某给你十名亲兵,你把住驿馆,只作没事发生。来往军民客商,不论往东往西,都不得过问。你看好这驿馆中人的嘴巴,谁敢乱说一句话,军法处置。”
“是。”
章惇又把目光移向李板子,喝道:“李板子!”“章义!”
“在。”队伍中,一名亲兵跨出一步,单膝跪倒,与李板子一齐应道。
“你二人带两名亲兵,去渭南打探消息。”
“是。”
章惇看了他们一眼,挥了挥手,众人忙领令退下。方走到门口,却听章惇在他们身后森然道:“莫坠了宣武军的威名!”
“是。”邓老三与李板子心中莫名地一种激动,大声应道,头也不回,跨出厅门。
待望着邓老三等人出去,章惇这才转向唐康,道:“康时,这事不好办。”他望着唐康,苦笑道:“雄武二军是抽调去益州路镇压蛮夷叛乱的河北精兵,足有一万多人,算得上是兵强马壮。要镇压这兵变,不动用禁军是不行的。但是,你我都没有权限调兵。若是往返请示”
“不能请示。”唐康断然道,“请示调兵,往返太费时日。镇压这兵变,就是要迅雷不及掩耳,动作要快,乱兵瘁不及防,有数千精兵足矣。渭南非是甚要紧地带,在此地兵变,我料多半是偶然。乱兵仓促作乱,心里定然惶恐不安,他雄武二军的家眷,可还都在朝廷手中捏着呢。而且,既然是仓促作乱,乱兵内部必然有分歧。若是往返请示,宽以时日,乱兵的心便稳了,内部亦整合妥当了,那时便成心腹大患,纵出动十万军队,未必能剿平;便能剿平,陕西遭过这股乱兵,亦是彻底完了。只有趁着他们军心未定,内部未稳之时,尽快进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乱兵纵有一军的兵力,亦不过是乌合之众,可一鼓成擒。”
“道理是这样不错”章惇苦笑道,“然这数千精兵,又要从何而来?国朝制度康时你是知道的,擅自调兵是弥天大罪,况且纵然你我愿意担此罪责,却也无你我能调动之兵”
“只要章兄有这个心,便不是全无办法。”唐康望着章惇,嘴角微翘,淡淡道:“章兄放心,便是擅调禁军之罪,也由唐某一人担了。烦劳章兄在此主持大局,盯紧那些无法无天的赤佬,分别差人向汴京c京兆府告急。我往南边走一趟,四日之内,无论成与不成,我都来此与兄会合。”
章惇一愣,看着唐康,半信半疑道:“康时却是要往哪去?”唐康在戎州的所作所为,章惇早有耳闻。熙宁十四年宋夏战争结束,宋朝陕西路安抚使石越调任枢密副使,被有意闲置。没多久,唐康就离开了枢密院,左迁戎州知州。他上任伊始,便逢益州路推行被称为所谓“熙宁归化”的诏令,戎州位于益州路之西南,全州编户不过万余,但是下辖之羁縻州却有三十个之多,情势异常复杂。当日唐康接到有关的公文后,便隐而不发,每十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只管轮流宴请各羁縻州部族首领,几乎整整半年之久。那些首领只道他软弱无能,昏愚可欺,对他全无警惕之心。他却暗中派人打探各部虚实,将那些桀骜不驯c素来不服宋廷的部落首领一一记下。半年之后,唐康以商议戎州下属南溪县盐井的配额c盐价为名,大宴本州各部首领,席间突然要各部族无偿协助修缮戎州城。那些桀骜难制的首领刚刚跳出来反对,唐康就立即翻脸,当场宣布早已网罗之罪状,格杀夷部首领四十余人,随从一千余人。那些夷人虽然想要反抗,却想不到那宴会中的酒都是蔓陀罗酒,唐康算准时间,正好那时药力发作,赴会夷人一个个手脚无力,昏昏欲睡,竟是被一网成擒,连一个报信的都没有跑掉。唐康又招募当地汉人c熟户为义勇,亲自领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剿几个势力最大的部族,或剿或抚,戎州西南夷群龙无首,顷刻瓦解。然后唐康强行下令,修葺戎州城寨,将各族之贵人c豪杰以及精壮全部徙于城中杂居,加强控制。他又清理各族之财产田地,按身份高低分割,戎州城中的西南夷倒有一半以上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地主,而原有的奴隶则变成了佃农。唐康又派出汉人熟户,教授普通夷人民众耕种之术,发放种子,租给耕牛,鼓励垦田如此恩威并施,当“熙宁归化”诏颁行后,泸州c嘉州c黎州c雅州等地相继发生叛乱,整个益州路西南烽烟四起,叛乱甚至一直牵缠至大理国之时,戎州却是安若磐石,竟成为宋军镇压西南夷叛乱的最稳固的基地。唐康也因此获得皇帝的赏识,此番进京,传闻是要晋升为枢密院检阅司知事甚至是副都承旨。
所以,唐康杀伐果断,才智出众,那都是不消多说的。而他此番能重返枢府,更是引人联想,石越在熙宁十五年十月罢枢密副使,乞辞太子太傅,以观文殿大学士兼提举编修敕令所,负责整理编辑宋朝一百余年来所有的法律c敕令c条例,与大宋政局一直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他看似没有任何实权,却又不同于被贬窜。与宋朝过去所有的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c受到皇帝猜忌的大臣们的下场大为不同的是,石越虽然表面上离开了权力的中心,但实际上却是打而未倒,他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居汴京主持编修敕令,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每个月至少能见到皇帝十次以上,除了少数宰执重臣外,在人臣当中,根本是无人能比。而更让章惇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石越乞辞太子太傅,居然被恩准了!章惇自然非常明白,新官制中的三师c三少,以及中书令,侍中,所有这些官衔,表面上是极大恩宠,但是实际在政治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句号。因为这些官职名位太高,其拥有者一旦兼有实权,就会拥有巨大的权力,很容易成为皇帝难以制约的权臣,这是皇帝竭力要避免的局面。所以尽管这些官职人人渴望,但是每个人却都只希望自己在致仕的时候得到这些尊衔。石越的太子太傅虽然还留有进步的余地,却也属于名位极高的崇官之列,这个“太子太傅”,虽然对于石越还谈不上就一定是个句号,但目前来说,于他的仕途也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章惇暗中揣度过皇帝的心思,当初授石越太子太傅,是为了平息对石越无止境的攻击,防止这种攻击升级失去控制,给各种势力一个都过得去的交待。而在十个月后准辞太子太傅,政治嗅觉极为敏锐的章惇立即捕捉到一个信息——皇帝随时准备重新起用石越。而唐康重返枢府,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但无论怎么样,宋朝对禁军的控制可以说是制度严明。章惇身为陕西路巡边观风使,也无权调动任何驻陕禁军,何况唐康区区一个刚卸任的戎州知州!别说石越的复出还只是极少人能够嗅出的一丝气味,便算是石越真的已经披麻拜相,唐康也不可能如此为所欲为。
他暗暗打量着唐康,只见他慷慨睥睨,顾盼自雄,心下不免疑他少年得志,才智有余而稳重不足,不知轻重,误了大事,又见唐康只是笑而不答,沉吟一下,又委婉道:“我总是有个陕西路巡边观风使的差遣,不若由某去京兆府与范纯粹c高遵惠他们商议,便是禁军调不动,眼下长安还有一万多教阅厢军,不如”
听话知音,唐康已知他信不过自己,笑道:“章兄,若是刘庠还是陕西转运使,你这计策原本可行。然恕我直言,现时乃是范纯粹做转运使,高遵惠为提督使。范c高二公素来循规蹈矩,恪守祖宗法度,此非常之事,一无诏旨,二无两府敕令,章兄若去,他二人必劝兄为持重之计。”
章惇心里也知道范纯粹毕竟不懂军事,而高遵惠以外戚提督大镇,谨小慎微犹恐招致流言蜚语,二人多半是不会同意冒险的。到时候肯定是缨城自守,然后派人向朝廷请旨,连带着自己也施展不开手脚。章惇心里最初是打的驻长安的一营禁军的主意——那营都指挥使,是卫尉寺出身,他知道那个属下,头脑简单,他章惇略施小计,不难把那一营禁军诳来,只不过要担的风险太大,他原想与唐康商议,把更多的人拉下水来,将来朝廷若追究起来,他才有余地把罪责推给别人,将功劳留给自己。眼见唐康神情,似乎胸有成竹,他心里更是疑惑——若是唐康真的有办法调来禁军,那自然是一件好事,擅调禁军的罪责,就让给唐康好了,反正他有两个大后台帮他顶着;但若他调不来禁军,岂不耽误大事?
“此事关系太大”章惇又看了唐康一眼,缓缓说道:“康时须得告诉我你去的是何处,怎样调来禁军?让章某心里有数。”
唐康抬眼望着章惇,四目相交,微微笑道:“章兄若是知道了,便与此事再也脱不掉干系。我从不敢欺君,来日皇上问起,章兄是否知道此事,若此时章兄不问,我便能回‘不知’,若此时章兄定要问了,我便不能欺隐。还请三思”
章惇毫不迟疑,道:“这个干系我岂能让康时一个人担着!”
唐康笑了笑,他心里绝不相信,口里却笑道:“那便告诉章兄也无妨。益州叛乱此起彼伏,朝廷自河北c陕西抽调禁军入蜀,叛乱的雄武二军原定是在蓝田与先至之西军合兵一处的”
“种谔?!”章惇一惊,嘴张得老大,合不拢来。
“我是从成都府来的,种太尉已经入川,在蓝田还有一营兵力,听说是在等自京师运来的火器”
章惇听唐康提起,猛地想起一事,脸色刷地白了。
唐康见他神色不对,忙问道:“章兄”
章兄沉着脸,盯着唐康,低声道:“朝廷此次运送给种谔大军的火器中,还有四门火炮,是要运至兰州军中的,被大雨耽搁,这几日间,可能便要到渭南了。”
“啊?!”唐康的脸顿时也白了,他迅速稳住心神,道:“无论如何,章兄只能信我一次了。蓝田那一营的禁军,是田烈武的兵。他与我与有师友之谊,素识大体,并非计较俸禄官爵之辈。若能说动他出兵,平定渭南之变,易如反掌!”
“也只好指望田烈武了!”章惇强作笑容,藏在袖中的右手却握紧了佩剑的剑柄。此时,外间忽然响起一串沉闷的霹雳,哗啦啦雨下得更大了。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那为首的骑士见着驿站才两个人出来迎接,早骂了起来,“直娘贼的,都在挺尸呢。你们谁是头?”
邓老三忙陪着笑,回道:“小的是这里的驿丞,军爷叫我邓老三就是。”
那骑士用眼角睨了他一眼,喝道:“你这驿站才两个人?还不叫人出来招呼”他正骂着,忽听到身后有人喝道:“章礼,说话客气点。”
“是。”那章礼应了一声,掉过头去——邓老三透着大雨,见到从最前面的马车上下来两个身着黑袍的男子,一个四十来岁,一个二十来岁——那章礼见着他们出来,“哎”了一声,快步走了过去,一面说道:“老爷c唐大人,这么大雨,你们怎么出来了?”
邓老三听他们说着话,心里一个灵光——今天正是熙宁十七年六月初六,五天前下来的单子,便是这两天,朝廷的陕西路巡边观风使章惇章大人与前任戎州知州唐康唐大人要经过本驿!莫非这两人竟凑成一路了?他狐疑着望向那两个男子,这轻装简任的,真是说不清是什么身份。
正想着,那两个男子已打着伞走了过来,年轻的那个看了他一眼,笑着问道:“邓驿丞原是宣武军的么?”邓老三愣了一下,却见那年轻男子的目光正落在他的额头上,他忙笑道:“官人好眼力。”那男子又瞥了一眼他的手背,笑道:“宣武第二军,额上刺‘宣武’二字,右手背上刺白虎纹。当年打灵州,端的是威震西陲!”
邓老三陪着笑了笑,道:“官人好眼力。”他的确曾经是宣武第二军的一个都兵使,军中习惯上沿用旧称,便称为“都头”。宋军额上刺字的习惯自仁宗以后便不怎么沿用了,都是改刺手背,至熙宁间,更是渐渐连手背都不刺了。但是当时纹身本是社会上的一种习俗,非止军中,民间也颇为盛行。宣武军便流行在额上刺“宣武”二字,手背上刺白虎纹。第一军刺左手,第二军刺右手,以为区别。这种习惯,说是陋习也好,说是传统也好,反正便是这么流传下来了,并且广为人知。
此时李板子早已招呼驿馆的人出来把车马牵入马厩,邓老三忙将外面这一行人迎入驿馆。零口镇驿站是个中等驿站,这么上百号人进来,加上原来零星住的人,顿时整个驿馆都似沸腾起来,驿站里的每个人都忙得手忙脚乱。好在那个年轻的官人见着邓老三瘸了的右腿,又看见李板子的断臂,交谈几句,已知二人都是宣武二军打过灵州城的老兵,言语间便十分客气,凡事亦并不怎么苛求,让邓老三松了老大一口气。那两个男子进驿馆后,便自有自己的厨子c仆人服侍着,邓老三便自去马厩看草料。
他才到了马厩,李板子就凑了过来,问道:“都头,刚才来的听说一个是钦差,一个是个知州?”
邓老三拍了他一脑袋,骂道:“你管这多做甚?小心侍候便是。”
李板子笑道:“关我屁事。我不过看那知州这么年轻,待下还这么和气,真是难得。在驿站做了这好几年,从来没遇到过。”
邓老三给马槽添了点草,道:“你懂个屁。这世上哪有年纪轻轻做这么大官不以气凌人的?你看他那眼神,那神态”
李板子嘻笑道:“我咋见他挺和气的呢?”
“和气?”邓老三斜着眼睛看了李板子一眼,道:“好好侍候了,千万别出差错。你知道他是谁么?”
“我不是正问都头么?”李板子笑道。
邓老三板着脸看了李板子一眼,又看了看左右,见没人注意听他说话,压低了声音道:“你道他是谁?他是石学士的义弟,文相公的孙女婿——唐康!”
李板子听到这名字也不禁一呆,道:“就是那个在戎州用蔓陀罗酒迷倒数十个头人,诱杀数千夷人的唐二?”
“你以为他是哪个知州?戎州知州!年纪轻轻杀人不眨眼的人物。”邓老三阴着脸,道:“他在戎州枷死的人听说都有上百。他眼下客气,是看在我们是打过灵州的伤兵。说起来,也是石学士的旧部,存了几分香火之情。这等公子衙内,翻脸不认人,你要不知好歹,可连累了我们大伙。”
这时连李板子也不笑了,只是低着头喂马。邓老三又低声加了一句,道:“那钦差也不是好惹的,做过卫尉寺的。”说罢,摸了摸厩中吃料的马,一面挨个巡视,一面大声呦喝道:“兄弟们好好照料好了,莫要出甚差错!”马厩中众人都笑嘻嘻地答应了,也有人没理会邓老三,只顾低声啧啧道:“这可是河套马”
邓老三看看众人,不觉摇了摇头,猛听到轰隆一个霹雳,伴着一道闪电,把黑暗的天际照得惨白惨白的。他不知怎的,突然生出一种不祥的感觉,右眼皮竟一个劲地跳个不停起来。他又在马厩里来回走了几步,心里总觉放心不下,正想着去前厅照看一下,忽见一个驿吏慌慌张张跑进来,见着邓老三,便用手指着外面,结结巴巴地喊道:“都都都头出出”
邓老三心里头一沉,也顾不得听完,拖着一条腿便向前厅走去。李板子眼瞅着不对,也连忙三步并两步,跟在邓老三身后,走了出来。他一面走,一面紧紧捏着腰间的一块铜牌——那铜牌上刻着“忠勇”二字功臣号,乃是攻灵州立下大功才挣到的封赏。凭着这块铜牌,临潼c渭南,便没有一个地方官能让他下跪。
用不了几分钟的功夫,二人便到了驿馆的前廊。远远便看见前厅所有驿馆的人都赶了出来,被几个章惇c唐康带来的几个亲兵看守着,一个个惊惶不安;厅门口站了几个亲兵,目不斜视,满脸的煞气。邓老三心头格登了一下,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脚下不觉紧赶几步,顺着走廊几乎是小跑了过去,方到门口,便被那几个亲兵给喝住了:“站住!没长眼么?!”邓老三忙陪笑道:“我是这里的驿丞,不知”那几个亲兵连正眼都没看他一眼,便喝道:“什么驿丞不驿丞。章大人有令,闲杂人等不得入内。”邓老三心头甚是恼怒,脸上却依旧习惯性地挂着笑容,婉言道:“小的们有服侍不周,还望上差担待几分。烦劳几位大哥通报一声”他话未说完,便听厅中有人道:“让他们进来罢,或许有话要问他们。”
那几个亲兵应了一声,方放着二人进去。
二人走进门,见厅内依旧只点了一盏油灯,阴暗阴暗地,几乎看不清厅中诸人的脸孔。只凭着身形,见着章惇与唐康坐在正中的两张椅子上,两旁各站了一排亲兵,挨着下首坐着的,却是一个身穿葛衣的陌生老头。那老头差不多五十多岁,凭着那丁点的灯光,可以看出他极为狼狈,头发c脸上c身上,都被雨水淋得透湿,到处都是泥污,还沾满了草屑。此时虽坐在厅中,竟似魂不守舍一般,仿佛受了极大的惊吓。邓老三一面拜见章惇c唐康,一面偷偷拿眼打量这老头,却是有几分眼熟,他又细细想了一回,才敢断定自己驿馆中从未有过这个人,只是不知道曾经在哪里见过。他正纳闷,却听章惇沉声道:“张大人,渭南到底出了什么事?!究竟有多少乱卒作乱?”邓老三心里顿时豁然,这老头竟是渭南县令张英——只不知为何,竟穿了平民的衣服,还如此狼狈。他望着张英,心里暗暗揣测,突然想起刚刚章惇c唐康下车之时,他在心里仔细点过人数,并没有张英在内,当时章惇c唐康亦无异常——那这张英,定是他上马厩那会来的驿站
他正胡思乱想,却见张英仿佛被针刺了一下,竟平白地打了个寒战,颤声道:“雄雄武二军全全反了到处都是乱兵杀人周通判死了死了我亲眼看见周通判死了”他反反复复念叨着“周通判死了”,整个人似陷入极大的恐慌当中,竟完全不再理会唐康问的问题。
但这几句话,却已经足够让厅中所有的人都背脊发凉。
兵变!
渭南兵变!
章惇与唐康的脸色刷地白了。
章惇又接连问了张英几个问题,张英却是回答得不得要领,只是神色惶恐,反反复复说着“周通判死了”。章惇恼怒地盯着张英,半晌,才无可奈何地微微叹了口气,唤道:“章礼。”
章礼闻声而出,应道:“在。”
“带张大人下去休息。找几个人好生照料着,叫他快些缓过神来。”
“是。”章礼答应着,却听章惇又喝道:“慢着。”他忙停下脚步,却听章惇厉声道:“传令:着人守好驿馆出入通口,凡馆中之人,无我手令,许进不许出。违令者——”章惇咬了咬牙,沉声道:“格杀毋论!”
“遵令。”章礼大声应道,扶着那张大人退了出去。
章惇寒着脸望着章礼走出厅门,半晌,方转过脸,望着唐康,道:“康时,你怎么看?”说罢,不待唐康回答,便格格冷笑道:“雄武二军叛乱!嘿嘿!嘿嘿!”
众人的心都仿若跌进冰窟一般。若果真是雄武二军一军作乱,这就是宋朝十三年最大规模的兵变,而且也是宋朝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兵变——以往只是数千人的叛乱,这次却是整整一个步兵军,万余人的叛乱。而且,还发生在陕西内腹地带!休说这支叛军流窜起来会是多大的祸害,零口镇距渭南不过咫尺之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若张英说的不假,果真是雄武二军一军作乱,那便是熙宁四年庆州兵变以来最大的事件。”唐康沉吟道,把目光投向邓老三,问道:“邓驿丞,你可知道雄武二军何时到的渭南么?”
邓老三背上早已冷汗直冒,右眼皮跳得更加厉害了。这桩事情,竟比他驿馆中人得罪了这章c唐两人不知严重上多少倍。他自己是灵州城上几乎把命丢掉的人,鬼门关上走过一回,生死就看得淡了几分。但是,他一家老小十余口人却都在零口镇乱兵是什么样的,他是最知道的。军队纪律一坏,比强盗还要残暴。见唐康问话,他连忙回道:“回大人话,三天前小的听渭南那边来的人说,雄武二军路过渭南,在城外休整。”
三天!唐康看着章惇,道:“若是这样,从张英的情形看,雄武二军作乱,最多是一两天的事情。他们究竟为何作乱,是军官唆使还是士卒哗变,究竟有多少人参与叛乱,有无预谋,渭南到底怎么样了这些我们都不清楚。但眼下当务之急,是防止乱卒流窜!陕西腹地,若被这一伙乱卒残破,后果便不堪设想。”他沉吟一下,慨然道:“章兄,你我既逢其事,便不能独善其身,此非所以报皇上朝廷之恩遇者。”
章惇颔首道:“康时所言甚是。”他握紧腰间的佩剑,霍然起身,盯着邓老三与李板子,厉声道:“你二人是宣武二军的老兵?”
“是。”邓老三与李板子一个激灵,不觉大声应道。李板子挺了挺腰板,又道:“小的和邓都头,都是灵州城头下来的。”
“很好。”章惇又问道:“这驿馆中还有多少老兵?”
“回大人话,还有一个振武一军的。”
“都是好兵。”章惇点点头,又问道:“听你们口音,是本地人。你们有没有家人?”
“回大人,小的一家有十余口,李板子一家也有七八口,便都住在这零口镇。”
章惇“嗯”了一声,扫视二人一眼,道:“覆巢之下无完卵,渭州兵变,你二人知道了,本官不管他为什么,这兵变果真闹将起来,零口镇数百户人家,只怕都要没有活路。某没什么话,只问你们愿不愿意为朝廷再出一次力,也是为保全你们家人出一次力?”
邓老三与李板子对望一眼,二人一齐道:“愿听大人调遣。”
“那好!”章惇点点头,沉下脸来,喝道:“邓老三!”
“在。”
“某给你十名亲兵,你把住驿馆,只作没事发生。来往军民客商,不论往东往西,都不得过问。你看好这驿馆中人的嘴巴,谁敢乱说一句话,军法处置。”
“是。”
章惇又把目光移向李板子,喝道:“李板子!”“章义!”
“在。”队伍中,一名亲兵跨出一步,单膝跪倒,与李板子一齐应道。
“你二人带两名亲兵,去渭南打探消息。”
“是。”
章惇看了他们一眼,挥了挥手,众人忙领令退下。方走到门口,却听章惇在他们身后森然道:“莫坠了宣武军的威名!”
“是。”邓老三与李板子心中莫名地一种激动,大声应道,头也不回,跨出厅门。
待望着邓老三等人出去,章惇这才转向唐康,道:“康时,这事不好办。”他望着唐康,苦笑道:“雄武二军是抽调去益州路镇压蛮夷叛乱的河北精兵,足有一万多人,算得上是兵强马壮。要镇压这兵变,不动用禁军是不行的。但是,你我都没有权限调兵。若是往返请示”
“不能请示。”唐康断然道,“请示调兵,往返太费时日。镇压这兵变,就是要迅雷不及掩耳,动作要快,乱兵瘁不及防,有数千精兵足矣。渭南非是甚要紧地带,在此地兵变,我料多半是偶然。乱兵仓促作乱,心里定然惶恐不安,他雄武二军的家眷,可还都在朝廷手中捏着呢。而且,既然是仓促作乱,乱兵内部必然有分歧。若是往返请示,宽以时日,乱兵的心便稳了,内部亦整合妥当了,那时便成心腹大患,纵出动十万军队,未必能剿平;便能剿平,陕西遭过这股乱兵,亦是彻底完了。只有趁着他们军心未定,内部未稳之时,尽快进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乱兵纵有一军的兵力,亦不过是乌合之众,可一鼓成擒。”
“道理是这样不错”章惇苦笑道,“然这数千精兵,又要从何而来?国朝制度康时你是知道的,擅自调兵是弥天大罪,况且纵然你我愿意担此罪责,却也无你我能调动之兵”
“只要章兄有这个心,便不是全无办法。”唐康望着章惇,嘴角微翘,淡淡道:“章兄放心,便是擅调禁军之罪,也由唐某一人担了。烦劳章兄在此主持大局,盯紧那些无法无天的赤佬,分别差人向汴京c京兆府告急。我往南边走一趟,四日之内,无论成与不成,我都来此与兄会合。”
章惇一愣,看着唐康,半信半疑道:“康时却是要往哪去?”唐康在戎州的所作所为,章惇早有耳闻。熙宁十四年宋夏战争结束,宋朝陕西路安抚使石越调任枢密副使,被有意闲置。没多久,唐康就离开了枢密院,左迁戎州知州。他上任伊始,便逢益州路推行被称为所谓“熙宁归化”的诏令,戎州位于益州路之西南,全州编户不过万余,但是下辖之羁縻州却有三十个之多,情势异常复杂。当日唐康接到有关的公文后,便隐而不发,每十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只管轮流宴请各羁縻州部族首领,几乎整整半年之久。那些首领只道他软弱无能,昏愚可欺,对他全无警惕之心。他却暗中派人打探各部虚实,将那些桀骜不驯c素来不服宋廷的部落首领一一记下。半年之后,唐康以商议戎州下属南溪县盐井的配额c盐价为名,大宴本州各部首领,席间突然要各部族无偿协助修缮戎州城。那些桀骜难制的首领刚刚跳出来反对,唐康就立即翻脸,当场宣布早已网罗之罪状,格杀夷部首领四十余人,随从一千余人。那些夷人虽然想要反抗,却想不到那宴会中的酒都是蔓陀罗酒,唐康算准时间,正好那时药力发作,赴会夷人一个个手脚无力,昏昏欲睡,竟是被一网成擒,连一个报信的都没有跑掉。唐康又招募当地汉人c熟户为义勇,亲自领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剿几个势力最大的部族,或剿或抚,戎州西南夷群龙无首,顷刻瓦解。然后唐康强行下令,修葺戎州城寨,将各族之贵人c豪杰以及精壮全部徙于城中杂居,加强控制。他又清理各族之财产田地,按身份高低分割,戎州城中的西南夷倒有一半以上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地主,而原有的奴隶则变成了佃农。唐康又派出汉人熟户,教授普通夷人民众耕种之术,发放种子,租给耕牛,鼓励垦田如此恩威并施,当“熙宁归化”诏颁行后,泸州c嘉州c黎州c雅州等地相继发生叛乱,整个益州路西南烽烟四起,叛乱甚至一直牵缠至大理国之时,戎州却是安若磐石,竟成为宋军镇压西南夷叛乱的最稳固的基地。唐康也因此获得皇帝的赏识,此番进京,传闻是要晋升为枢密院检阅司知事甚至是副都承旨。
所以,唐康杀伐果断,才智出众,那都是不消多说的。而他此番能重返枢府,更是引人联想,石越在熙宁十五年十月罢枢密副使,乞辞太子太傅,以观文殿大学士兼提举编修敕令所,负责整理编辑宋朝一百余年来所有的法律c敕令c条例,与大宋政局一直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他看似没有任何实权,却又不同于被贬窜。与宋朝过去所有的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c受到皇帝猜忌的大臣们的下场大为不同的是,石越虽然表面上离开了权力的中心,但实际上却是打而未倒,他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居汴京主持编修敕令,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每个月至少能见到皇帝十次以上,除了少数宰执重臣外,在人臣当中,根本是无人能比。而更让章惇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石越乞辞太子太傅,居然被恩准了!章惇自然非常明白,新官制中的三师c三少,以及中书令,侍中,所有这些官衔,表面上是极大恩宠,但是实际在政治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句号。因为这些官职名位太高,其拥有者一旦兼有实权,就会拥有巨大的权力,很容易成为皇帝难以制约的权臣,这是皇帝竭力要避免的局面。所以尽管这些官职人人渴望,但是每个人却都只希望自己在致仕的时候得到这些尊衔。石越的太子太傅虽然还留有进步的余地,却也属于名位极高的崇官之列,这个“太子太傅”,虽然对于石越还谈不上就一定是个句号,但目前来说,于他的仕途也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章惇暗中揣度过皇帝的心思,当初授石越太子太傅,是为了平息对石越无止境的攻击,防止这种攻击升级失去控制,给各种势力一个都过得去的交待。而在十个月后准辞太子太傅,政治嗅觉极为敏锐的章惇立即捕捉到一个信息——皇帝随时准备重新起用石越。而唐康重返枢府,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但无论怎么样,宋朝对禁军的控制可以说是制度严明。章惇身为陕西路巡边观风使,也无权调动任何驻陕禁军,何况唐康区区一个刚卸任的戎州知州!别说石越的复出还只是极少人能够嗅出的一丝气味,便算是石越真的已经披麻拜相,唐康也不可能如此为所欲为。
他暗暗打量着唐康,只见他慷慨睥睨,顾盼自雄,心下不免疑他少年得志,才智有余而稳重不足,不知轻重,误了大事,又见唐康只是笑而不答,沉吟一下,又委婉道:“我总是有个陕西路巡边观风使的差遣,不若由某去京兆府与范纯粹c高遵惠他们商议,便是禁军调不动,眼下长安还有一万多教阅厢军,不如”
听话知音,唐康已知他信不过自己,笑道:“章兄,若是刘庠还是陕西转运使,你这计策原本可行。然恕我直言,现时乃是范纯粹做转运使,高遵惠为提督使。范c高二公素来循规蹈矩,恪守祖宗法度,此非常之事,一无诏旨,二无两府敕令,章兄若去,他二人必劝兄为持重之计。”
章惇心里也知道范纯粹毕竟不懂军事,而高遵惠以外戚提督大镇,谨小慎微犹恐招致流言蜚语,二人多半是不会同意冒险的。到时候肯定是缨城自守,然后派人向朝廷请旨,连带着自己也施展不开手脚。章惇心里最初是打的驻长安的一营禁军的主意——那营都指挥使,是卫尉寺出身,他知道那个属下,头脑简单,他章惇略施小计,不难把那一营禁军诳来,只不过要担的风险太大,他原想与唐康商议,把更多的人拉下水来,将来朝廷若追究起来,他才有余地把罪责推给别人,将功劳留给自己。眼见唐康神情,似乎胸有成竹,他心里更是疑惑——若是唐康真的有办法调来禁军,那自然是一件好事,擅调禁军的罪责,就让给唐康好了,反正他有两个大后台帮他顶着;但若他调不来禁军,岂不耽误大事?
“此事关系太大”章惇又看了唐康一眼,缓缓说道:“康时须得告诉我你去的是何处,怎样调来禁军?让章某心里有数。”
唐康抬眼望着章惇,四目相交,微微笑道:“章兄若是知道了,便与此事再也脱不掉干系。我从不敢欺君,来日皇上问起,章兄是否知道此事,若此时章兄不问,我便能回‘不知’,若此时章兄定要问了,我便不能欺隐。还请三思”
章惇毫不迟疑,道:“这个干系我岂能让康时一个人担着!”
唐康笑了笑,他心里绝不相信,口里却笑道:“那便告诉章兄也无妨。益州叛乱此起彼伏,朝廷自河北c陕西抽调禁军入蜀,叛乱的雄武二军原定是在蓝田与先至之西军合兵一处的”
“种谔?!”章惇一惊,嘴张得老大,合不拢来。
“我是从成都府来的,种太尉已经入川,在蓝田还有一营兵力,听说是在等自京师运来的火器”
章惇听唐康提起,猛地想起一事,脸色刷地白了。
唐康见他神色不对,忙问道:“章兄”
章兄沉着脸,盯着唐康,低声道:“朝廷此次运送给种谔大军的火器中,还有四门火炮,是要运至兰州军中的,被大雨耽搁,这几日间,可能便要到渭南了。”
“啊?!”唐康的脸顿时也白了,他迅速稳住心神,道:“无论如何,章兄只能信我一次了。蓝田那一营的禁军,是田烈武的兵。他与我与有师友之谊,素识大体,并非计较俸禄官爵之辈。若能说动他出兵,平定渭南之变,易如反掌!”
“也只好指望田烈武了!”章惇强作笑容,藏在袖中的右手却握紧了佩剑的剑柄。此时,外间忽然响起一串沉闷的霹雳,哗啦啦雨下得更大了。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