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满清出兵
也是在农历大年初二这天,鳌拜和毒蝶女魅回到了满清皇都沈阳,随后,被带到了大政殿,皇太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审问鳌拜。
其实皇太极对于鳌拜在安阳的遭遇早已知晓,皇太极将鳌拜在大臣面前公审另有目的。
皇太极看着满脸长满毛茸茸的胡子,看起来像个野人一般的鳌拜,阴沉着脸问道:“鳌拜,你此番前去,任务失败,为何不自我了结,还不远万里,苟延残喘,回到京都?”
鳌拜不愧是满清第一勇士,武功虽然被废,但那双眼睛还炯炯有神,大声答道:“回禀大汉,我虽身残,但我志变得更坚定,余翔小儿,摧毁我体魄,羞辱我大清。如果大清第一勇士受辱自尽,正中了他的奸计。我不但要让他如意算盘落空,还要留着一条破命,有朝一日一雪前耻,让余翔小儿知道,羞辱我大清臣子,羞辱我大清是他犯下最可怕的错误,我发誓,有生之年定要将他千刀万剐,扬我大清国威!”
皇太极一排龙椅扶手大声说道:“好,鳌拜,你不愧是我大清第一勇士,你勇猛的是意志和精神,而非你的强健的身子和超人的武艺,我大清有这样的勇士,何愁四海不平!”皇太极扫了一眼群臣,问道:“余翔小儿忒猖狂,该如何打掉其嚣张气焰?”
从文臣中走出一人,皇太极定睛一看,是他倚重的汉人文官范文程。
范文程说道:“最近,臣常听到余翔其人其事,此人身世成迷,行事乖张,自他出现到不到一年功夫,剿匪御敌,抗旱救灾,将河南政治得井井有条,声名鹊起,河南境内,商人、百姓、士绅将其奉若神明,此人不除,必将成为我大清的祸害,奴才认为,乘此人羽翼尚未丰满,尽快剪除之。”
此话正合皇太极的心意,点头说道:“内秘书院大学士所言极是,朕也有此意,只是他身处中原内地,我大清铁骑被吴三桂牵制在关宁一带,又如何能与余翔小儿交上手?”
范文程直言不讳说道:“大明帝国,人才济济,但到如今,内乱四起,国破家亡,其根本原因是朝臣相轻,互相倾轧,但凡有能人,便会被朝臣围而攻之,据我所知,余翔目前就是朝臣中的众矢之的,如若没有崇祯的庇护,只怕此人早已尸骨无存。但崇祯心胸狭窄,志大才疏,如果让他对余翔信心动摇,余翔在大明就会成为万民之敌,如果能接明人之手,将其剪除就更好,如果实在剪除不了,将其逼反,大明便会内乱不止,腾不出手来对付我大清,大清坐收渔翁之利即可。”
皇太极闻后大喜,大方向定了下来,皇太极便召开心腹大将密议,随即一项敲山震虎的计策抛了出来。
大清使臣来到大明皇都,递上抗议文书,抗议大明河南总督宇翔恣意残害大清将领鳌拜,要明朝将宇翔削去官职,交给大清,大清便会撤退三百里,两国永远和好,如若不然,满清会举全国之力,攻打大明,以雪大臣被辱之耻!
崇祯接到抗议文书,在御书房里,独自一人哈哈大乐,这太解气了,这么多年,满清攻城略地,搅得民怨沸腾,眼见满清灭朝.鲜,灭蒙.古,但大明内忧外患,自顾不暇,国力日衰,但满清恰恰相反,国力强盛,咄咄逼人,对大明虎视端端。
这还是第一次接到抗议文书,大明将领居然欺负起了满人大臣,还将其弄残废了放回,其实这个情报崇祯早有所得,王承恩早就将这个情况如实汇报,当初没有引起崇祯重视,当初崇祯觉得应该处死罪犯,而非弄残废后放归,万万没有想到会弄出如此大的动静来。崇祯见到交出余翔,满清退避三百里这条,非常心动,如果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三百里城池。他要将这则消息放在朝堂之上,看看大臣们的反应。
第二天早朝,崇祯便将这则文书抛出,当太监读完文书内容后,只见大臣们个个面带忧色,几乎无一人表现出欢喜之色。
崇祯很奇怪,但还是不露声色。沉声静气地问道:“各位爱卿,当如何看待此事?”
大家看不出崇祯的态度,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一人上前回话。
“杨爱卿,说说你的看法!”崇祯点名杨嗣昌。
杨嗣昌赶忙出列,答道:“启禀万岁,微臣觉得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哦~?如何个从长计议法?”崇祯问道。
“微臣以为,应该将此事调查清楚,如果是余总督的责任,我们绝不应偏袒。何况此次清人表现出了极为诚恳的态度,退让三百里,因此,此时下结论前应当慎之又慎。”杨嗣昌模棱两可地回答道。
薛遵宪不明所以,他以为崇祯还偏袒余翔,也不顾其他大臣的仇恨,出列替余翔说好话道:“这个鳌拜,没有我大明通关文牒,偷偷摸摸跑到河南作甚,分明图谋不轨,微臣以为,余翔此举,长我大明士气,灭了满清威风,当奖不该罚!”
此言一出,激起朝臣一片议论之声,大家纷纷将愤怒的目光投向薛遵宪。
薛遵宪自觉有理,腰板拔得挺直,凌然不惧。
崇祯一见朝臣态度如此,原本想在朝堂上表扬余翔几句,但是又怕引起误会,以为独独偏袒余翔,引起大家误会。所以,索性将此事按下,暂且不议。
薛遵宪感到奇怪,朝臣们对他异样的目光能理解,可崇祯在明摆的事实面前不表态,他嗅出一点味道来,便默不作声,一下朝,匆匆忙忙回到府上,召集一帮谋士们开闭门会议。
崇祯私下召见杨嗣昌,问道:“现在只剩下咱们君臣二人,你尽管说出你的想法。”
杨嗣昌道:“攘外必先安内,内乱不平,外患不绝,内忧外患,行事便会受到制约,大清目前气势如虹,如果同他全面开战,我大明恐怕腹背受敌!”
崇祯略略点头,这也是他所虑,国内形势积重难返,一时半会难有起色。但是面对大清咄咄逼人的气势,如果一味服软认输,那岂不是让大清更加骄横跋扈。且如果真交出余翔,河南局势只怕会失控,万一余翔反了,那么情势会更加糟糕。崇祯毫不犹豫说出自己的想法。
见崇祯左右为难,杨嗣昌说道:“如今之际先走一步算一步,采取拖延战术,朝廷派人去河南彻查此事来龙去脉,让余翔在河南也稍微收敛一点,别再做出太出格的事情来。”
崇祯觉得有些道理,他又说道:“左良玉在江苏,安徽借剿匪之名,推出战时特别法,四处借钱借粮,其做法与余翔相仿,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微臣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听听户部,吏部尚书的意见。”杨嗣昌将皮球顺利地踢开。左良玉在公开场合支持东林党,这样一位有实权有能力的将领正是他所要笼络的。
第二天,崇祯皇帝召见大清使臣,说一定会彻查此事,给大清一个交代,让使臣回去听信。
使臣回到沈阳,向皇太极汇报了皇帝态度以及情况,皇太极哈哈大笑:“崇祯无能小儿,果然惧怕我大清铁骑,想用拖延战术拖住我,哼,我岂会让你得逞。”皇太极当即下令,让在家思过的岳托官复原职,授予岳托扬武大将军,统帅右翼军;睿亲王多尔衮统左翼军,号称征讨余翔,扬大清国威,一洗余翔侮辱大清第一勇士之耻。
崇祯十一年三月,岳托统帅右翼军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
消息传至京城,人心惶惶,一些大臣在心里咒骂余翔是不祥之人,惹得清人讨伐大明,祸及百姓。许多文人士子纷纷上书,请求交出余翔,予以查办,以熄灭清人仇恨,以免大清臣民遭殃。
崇祯皇帝心急如焚,在朝堂上商议此事,以杨嗣昌为首的大部分朝臣认为应该献出余翔,以求两国永久和平。朝臣们纷纷附和,杨嗣昌由之前余翔的坚定支持者变成了坚定反对这,其实,他的态度的转变,就反应了崇祯皇帝态度的变化,有他的榜样,朝臣们纷纷转向,坚定表达交出余翔,与满清议和的态度。
以卢象升为首的几个武官,则坚定反对交出余翔,认为即便没有余翔羞辱他们的第一勇士鳌拜,也不会停下侵略大明的步伐,何况鳌拜来到大明,没有经过大明的允许,被惩罚是情理之中,反咬一口,分明是找借口挑衅,所以卢象升坚决主战。
两派人马吵得不可开交。
崇祯为难了,如果贸然惩治余翔,如果将其逼反,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出战,这几年,大清铁骑名扬天下,势头正盛,一旦打起来,明朝兵败,国威尽毁,大明内忧更甚,思前想后,最后召集王承恩,想听听他的意见,他认为王承恩对他还算忠诚,太监如今是崇祯最为倚重的人物。
王承恩对鳌拜和毒蝶女魅之事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楚,他说道:“万岁,鳌拜是为了暗杀余翔不成而被余翔废了武功,驱逐回去的,现在满清反咬一口,分明是强词夺理,如果他们此举得逞,我大明又失去一名将领,中原回复内乱,后果不堪设想。现在,中原有余翔在,一时半会乱不了,莫不如对满清迎头痛击,扬我大明国威,令其不敢小瞧于我。”
崇祯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最后做出决定,以宣大总督卢象升督天下兵,第三次赐尚方剑。杨嗣昌指挥关宁铁骑数万大军配合卢象升。同时又让陈新甲与满清在私底下接触,崇祯此举为双管齐下,软硬兼施。
卢象升虽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只能统领宣大兵二万,根本调动不了杨嗣昌统领的兵马。其实,卢象升是孤军作战!杨嗣昌说什么也不配合,他与崇祯皇上一条心思,以求和为主,让卢象升冲锋在前,借此换些谈判的砝码,如果时机得到,杨嗣昌还会借清兵之手,剪除卢象升这个与他作对的顽固派。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其实皇太极对于鳌拜在安阳的遭遇早已知晓,皇太极将鳌拜在大臣面前公审另有目的。
皇太极看着满脸长满毛茸茸的胡子,看起来像个野人一般的鳌拜,阴沉着脸问道:“鳌拜,你此番前去,任务失败,为何不自我了结,还不远万里,苟延残喘,回到京都?”
鳌拜不愧是满清第一勇士,武功虽然被废,但那双眼睛还炯炯有神,大声答道:“回禀大汉,我虽身残,但我志变得更坚定,余翔小儿,摧毁我体魄,羞辱我大清。如果大清第一勇士受辱自尽,正中了他的奸计。我不但要让他如意算盘落空,还要留着一条破命,有朝一日一雪前耻,让余翔小儿知道,羞辱我大清臣子,羞辱我大清是他犯下最可怕的错误,我发誓,有生之年定要将他千刀万剐,扬我大清国威!”
皇太极一排龙椅扶手大声说道:“好,鳌拜,你不愧是我大清第一勇士,你勇猛的是意志和精神,而非你的强健的身子和超人的武艺,我大清有这样的勇士,何愁四海不平!”皇太极扫了一眼群臣,问道:“余翔小儿忒猖狂,该如何打掉其嚣张气焰?”
从文臣中走出一人,皇太极定睛一看,是他倚重的汉人文官范文程。
范文程说道:“最近,臣常听到余翔其人其事,此人身世成迷,行事乖张,自他出现到不到一年功夫,剿匪御敌,抗旱救灾,将河南政治得井井有条,声名鹊起,河南境内,商人、百姓、士绅将其奉若神明,此人不除,必将成为我大清的祸害,奴才认为,乘此人羽翼尚未丰满,尽快剪除之。”
此话正合皇太极的心意,点头说道:“内秘书院大学士所言极是,朕也有此意,只是他身处中原内地,我大清铁骑被吴三桂牵制在关宁一带,又如何能与余翔小儿交上手?”
范文程直言不讳说道:“大明帝国,人才济济,但到如今,内乱四起,国破家亡,其根本原因是朝臣相轻,互相倾轧,但凡有能人,便会被朝臣围而攻之,据我所知,余翔目前就是朝臣中的众矢之的,如若没有崇祯的庇护,只怕此人早已尸骨无存。但崇祯心胸狭窄,志大才疏,如果让他对余翔信心动摇,余翔在大明就会成为万民之敌,如果能接明人之手,将其剪除就更好,如果实在剪除不了,将其逼反,大明便会内乱不止,腾不出手来对付我大清,大清坐收渔翁之利即可。”
皇太极闻后大喜,大方向定了下来,皇太极便召开心腹大将密议,随即一项敲山震虎的计策抛了出来。
大清使臣来到大明皇都,递上抗议文书,抗议大明河南总督宇翔恣意残害大清将领鳌拜,要明朝将宇翔削去官职,交给大清,大清便会撤退三百里,两国永远和好,如若不然,满清会举全国之力,攻打大明,以雪大臣被辱之耻!
崇祯接到抗议文书,在御书房里,独自一人哈哈大乐,这太解气了,这么多年,满清攻城略地,搅得民怨沸腾,眼见满清灭朝.鲜,灭蒙.古,但大明内忧外患,自顾不暇,国力日衰,但满清恰恰相反,国力强盛,咄咄逼人,对大明虎视端端。
这还是第一次接到抗议文书,大明将领居然欺负起了满人大臣,还将其弄残废了放回,其实这个情报崇祯早有所得,王承恩早就将这个情况如实汇报,当初没有引起崇祯重视,当初崇祯觉得应该处死罪犯,而非弄残废后放归,万万没有想到会弄出如此大的动静来。崇祯见到交出余翔,满清退避三百里这条,非常心动,如果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三百里城池。他要将这则消息放在朝堂之上,看看大臣们的反应。
第二天早朝,崇祯便将这则文书抛出,当太监读完文书内容后,只见大臣们个个面带忧色,几乎无一人表现出欢喜之色。
崇祯很奇怪,但还是不露声色。沉声静气地问道:“各位爱卿,当如何看待此事?”
大家看不出崇祯的态度,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一人上前回话。
“杨爱卿,说说你的看法!”崇祯点名杨嗣昌。
杨嗣昌赶忙出列,答道:“启禀万岁,微臣觉得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哦~?如何个从长计议法?”崇祯问道。
“微臣以为,应该将此事调查清楚,如果是余总督的责任,我们绝不应偏袒。何况此次清人表现出了极为诚恳的态度,退让三百里,因此,此时下结论前应当慎之又慎。”杨嗣昌模棱两可地回答道。
薛遵宪不明所以,他以为崇祯还偏袒余翔,也不顾其他大臣的仇恨,出列替余翔说好话道:“这个鳌拜,没有我大明通关文牒,偷偷摸摸跑到河南作甚,分明图谋不轨,微臣以为,余翔此举,长我大明士气,灭了满清威风,当奖不该罚!”
此言一出,激起朝臣一片议论之声,大家纷纷将愤怒的目光投向薛遵宪。
薛遵宪自觉有理,腰板拔得挺直,凌然不惧。
崇祯一见朝臣态度如此,原本想在朝堂上表扬余翔几句,但是又怕引起误会,以为独独偏袒余翔,引起大家误会。所以,索性将此事按下,暂且不议。
薛遵宪感到奇怪,朝臣们对他异样的目光能理解,可崇祯在明摆的事实面前不表态,他嗅出一点味道来,便默不作声,一下朝,匆匆忙忙回到府上,召集一帮谋士们开闭门会议。
崇祯私下召见杨嗣昌,问道:“现在只剩下咱们君臣二人,你尽管说出你的想法。”
杨嗣昌道:“攘外必先安内,内乱不平,外患不绝,内忧外患,行事便会受到制约,大清目前气势如虹,如果同他全面开战,我大明恐怕腹背受敌!”
崇祯略略点头,这也是他所虑,国内形势积重难返,一时半会难有起色。但是面对大清咄咄逼人的气势,如果一味服软认输,那岂不是让大清更加骄横跋扈。且如果真交出余翔,河南局势只怕会失控,万一余翔反了,那么情势会更加糟糕。崇祯毫不犹豫说出自己的想法。
见崇祯左右为难,杨嗣昌说道:“如今之际先走一步算一步,采取拖延战术,朝廷派人去河南彻查此事来龙去脉,让余翔在河南也稍微收敛一点,别再做出太出格的事情来。”
崇祯觉得有些道理,他又说道:“左良玉在江苏,安徽借剿匪之名,推出战时特别法,四处借钱借粮,其做法与余翔相仿,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微臣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听听户部,吏部尚书的意见。”杨嗣昌将皮球顺利地踢开。左良玉在公开场合支持东林党,这样一位有实权有能力的将领正是他所要笼络的。
第二天,崇祯皇帝召见大清使臣,说一定会彻查此事,给大清一个交代,让使臣回去听信。
使臣回到沈阳,向皇太极汇报了皇帝态度以及情况,皇太极哈哈大笑:“崇祯无能小儿,果然惧怕我大清铁骑,想用拖延战术拖住我,哼,我岂会让你得逞。”皇太极当即下令,让在家思过的岳托官复原职,授予岳托扬武大将军,统帅右翼军;睿亲王多尔衮统左翼军,号称征讨余翔,扬大清国威,一洗余翔侮辱大清第一勇士之耻。
崇祯十一年三月,岳托统帅右翼军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
消息传至京城,人心惶惶,一些大臣在心里咒骂余翔是不祥之人,惹得清人讨伐大明,祸及百姓。许多文人士子纷纷上书,请求交出余翔,予以查办,以熄灭清人仇恨,以免大清臣民遭殃。
崇祯皇帝心急如焚,在朝堂上商议此事,以杨嗣昌为首的大部分朝臣认为应该献出余翔,以求两国永久和平。朝臣们纷纷附和,杨嗣昌由之前余翔的坚定支持者变成了坚定反对这,其实,他的态度的转变,就反应了崇祯皇帝态度的变化,有他的榜样,朝臣们纷纷转向,坚定表达交出余翔,与满清议和的态度。
以卢象升为首的几个武官,则坚定反对交出余翔,认为即便没有余翔羞辱他们的第一勇士鳌拜,也不会停下侵略大明的步伐,何况鳌拜来到大明,没有经过大明的允许,被惩罚是情理之中,反咬一口,分明是找借口挑衅,所以卢象升坚决主战。
两派人马吵得不可开交。
崇祯为难了,如果贸然惩治余翔,如果将其逼反,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出战,这几年,大清铁骑名扬天下,势头正盛,一旦打起来,明朝兵败,国威尽毁,大明内忧更甚,思前想后,最后召集王承恩,想听听他的意见,他认为王承恩对他还算忠诚,太监如今是崇祯最为倚重的人物。
王承恩对鳌拜和毒蝶女魅之事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楚,他说道:“万岁,鳌拜是为了暗杀余翔不成而被余翔废了武功,驱逐回去的,现在满清反咬一口,分明是强词夺理,如果他们此举得逞,我大明又失去一名将领,中原回复内乱,后果不堪设想。现在,中原有余翔在,一时半会乱不了,莫不如对满清迎头痛击,扬我大明国威,令其不敢小瞧于我。”
崇祯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最后做出决定,以宣大总督卢象升督天下兵,第三次赐尚方剑。杨嗣昌指挥关宁铁骑数万大军配合卢象升。同时又让陈新甲与满清在私底下接触,崇祯此举为双管齐下,软硬兼施。
卢象升虽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只能统领宣大兵二万,根本调动不了杨嗣昌统领的兵马。其实,卢象升是孤军作战!杨嗣昌说什么也不配合,他与崇祯皇上一条心思,以求和为主,让卢象升冲锋在前,借此换些谈判的砝码,如果时机得到,杨嗣昌还会借清兵之手,剪除卢象升这个与他作对的顽固派。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