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0章 三全其美
通过费祎向诸葛亮催讨债务的同时,魏霸又派魏兴赶到武昌,再次和孙权商讨海船的事。
孙权心情很不好。
准备了很久的洛阳之战草草收尾,吴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没有能得到应有的回报。陆逊说,现在应该进兵兖州、青州,尽快将战线推到黄河,从侧面切断洛阳的退路。可是这哪里有那么容易,要打仗,没有钱粮怎么打?
面对来谈生意的魏兴,孙权有些不耐烦,没有接见魏兴,而是让张温去和他谈判。
看到一脸笑容的张温,魏兴立刻明白了孙权的意思。
“吴王想毁约了?”
“哪里,贵使误会了。”张温一点诚意也没有的解释道:“洛阳战事刚刚结束,事务繁杂,大王暂时没有时间接见贵使,还请贵使安等稍候。贵使可以在武昌游览数日,春光正好,要不我陪贵使去踏青?”
魏兴笑笑:“无妨。我也知道吴王最近比较忙,没时间见我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张君,你们吴地世家没有没兴趣?我们生产的海船用来出海做生意,那可是最合适不过了。”
张温正有此意。孙权为了打仗,向吴地世家借了不少钱,现在没钱还债,只能出让一部分权利。如果他们购买了海船,自己出海做生意,甚至从辽东买马回来,孙权就是不愿意,恐怕也不能一口否决。现在什么利润最高?不是珠石宝玉,而是粮食和战马。烈火弹的利润最高,可惜他们造不了,只能看着魏霸发财。
在张温的牵线搭桥下,孙权虽然没有接见魏兴,可是魏兴在武昌依然忙得不可开交。孙权听说之后,非常意外,立刻派吕壹打听。一打听,才知道魏兴已经把生意做到了民间。这才几天功夫,已经签了三十多艘海船的协议。
孙权顿时紧张起来。造船业是东吴的支柱产业之一,如此吴国的人都跑到合浦船厂去买船,那他从哪儿收税?他紧急召见了张温,询问相关的情况。
张温很坦然,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最后说:“大王。我们这么做,也是为大王分忧。”
“分忧?”孙权沉着脸,非常不高兴。什么分忧,抢钱还差不多。吴国有三个船厂,就算船的性能不如合浦船厂,运运货总没问题吧。你们一起去买合浦船厂的船。把钱给魏霸赚,这还算是替我分忧?
“大王,臣与魏兴见面之后,发现他对面见大王并不热心。”
孙权有些糊涂了,不知道张温在说些什么。
张温犹豫了片刻,进一步解释道:“大王,我从魏兴那儿听到一些消息。目前还不知真假,是以不敢向大王禀报。不过既然大王问起,我只好先告诉大王,希望大王能派人去查证一下,也好有所准备。”
“究竟什么事?”孙权紧张起来。
“据说……合浦船厂最近可能会得到一笔大的订单,一旦这订定单落实,合浦船厂在三五年时间内将不可能有时间再生产其他的船只。”
“什么样的订单,能大到这个地步。供一个船厂生产三五年时间。”
“大王,你觉得有什么人能有这么大的手笔?”张温苦笑道:“这么大的订单,只可能是官用,而且最大的可能是军用。”
孙权愣了片刻,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他明白了张温的意思,有人在向魏霸订购大量的战船,这些战船的数目巨大。足够合浦船厂生产三五年。既然是战船,那只可能是军队要用,除了吴国,不是魏国就是蜀汉。看起来魏国的可能性不小。但是细细品味,蜀汉的可能性却更大。
而且决策人很可能就是李严。这些战船,当然不是用来对付魏国,只可能对付吴国。
“大王,合浦船厂新建,生产能力有限。我们一下子订这么多货船,其实是不希望他打造战船。”
“惠恕,你想得太简单了。”孙权冷笑一声:“真要是李严要打造战船,魏霸就算接下了你们的订单,他也会放在一边,优先生产李严要的战船。”
“大王,臣虽然愚昧,又岂不能不知这其中的道理。不过,这样一来,臣等就可以确定魏霸是否真的接到了这个订单,至少可以提前做些准备,不至于等到三五年后,蜀汉水师到达武昌时才恍然大悟啊。”
孙权明白了,欣慰的连连点头。张温的这个办法虽然不能阻止李严出师的计划,却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对方的时间安排,至少可以提供一年到两年的预警时间。这个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能让他做好相应的准备。
“这么说,魏兴根本没打算和我谈,他到武昌来,不过是虚应故事,要麻痹我们?”
“臣正是作如是想。”
“魏霸好歹毒的心肠,怪不得他要将赵家父子调回成都。”孙权握紧了拳头,恨恨的砸在案上。赵统离开临沅之后,孙鲁班再也无法传递相关的消息回来。李严如果准备出征,如果不从成都调集人马的话,那孙鲁班大概会到李严正式出发之前才能得到消息,到了那时,留给吴国准备的时间就不多了。
由此可见,魏霸将赵家父子送回成都绝不是升职那么简单,他这是和李严非常有默契的一次配合。
“那我们该如何处置?”孙权托着额,觉得脑子里面有一根弦在慢慢的收紧,勒得他头痛欲裂。
“大王,两国相争,争的是力。洛阳之战后,诸葛亮退守长安,李严必然势大。他如果调动大军,再有魏霸相助,顺水而下,对我大吴来说,压力非同小可。”
孙权心中苦笑,岂止是压力非同小可,弄不好就有亡国的危险。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要对付李严、魏霸,一方面应该做好准备,君臣同心,以应大敌。其次应该联络诸葛亮,互相扶持,内外钳制李严,让他不能轻举妄动。”
“如何与诸葛亮联络?诸葛亮兵败洛阳,自身难保。”
“不然。诸葛亮虽然从洛阳退兵,但他是主动退兵,没有重大损失。实力犹在。如果大王愿意和他并肩携手,共渡难关,李严尚无必胜把握。”
“我能帮他什么?”孙权无奈的咂着嘴:“我现在两手空空。”
“大王,我大吴最缺的是战马,而诸葛亮手中不乏良马。若能群策群力,由诸将自行筹集钱财。从关中购买战马,一则可以帮诸葛亮渡过难关,二则可以增强我军实力,让李严、魏霸不敢小觑我大吴,又能在与魏国交锋时占有上风,岂不是三全其美?”
孙权瞥了张温一眼,明白了张温的最终用意。张温建议由诸位自行集资买马。那经济实力最强的江东世家肯定会迅速崛起,他们将在军中得到更大的权力,进一步挤压江淮系的生存空间。有了兵权,就能在接下来的战事中立功,立了功,又能攫取更多的权力。
如果此策实施,用不了多久,江东世家就会掌控大局。
孙权看透了张温的用意。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剥除张温的私心,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特别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这简直就是一条妙计。
孙权犹豫不决,张温也不强谏。他很清楚,这个计策对孙权的统治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如果说以前还只是用经济利益来换取朝堂上更大的生存空间。那现在他们就是要用经济利益在军中换取更大的力量。对任何一个君主来说,兵权都是逆鳞,任何人都不能轻易的触碰。一旦激起过敏的反应,以孙权的暴戾。很可能就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张温并不着急,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没有更多的选择。他要么选择和江东世家更紧张的合作,要么选择坐以待毙。孰轻孰重,相信孙权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正如张温猜测的那样,孙权虽然犹豫了很久,可是他的确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他一方面派人到成都打探消息,看李严是不是真的有意出兵伐吴,另一方面派诸葛瑾赶到长安,看诸葛亮的情况如何,和他联盟还有没有意义。
看到诸葛瑾,诸葛亮就知道了他的来意。
“吴国情况如何?”
“不好。”诸葛瑾摇了摇头:“国库空虚,民有菜色,再也支持不起一场大战了。如果李严有意出兵,我们很难抵挡。迫不得已的话,只能和魏国讲和了。”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是我想得太顺利了,原本想制造形势,迫使李严、魏霸出兵相助,攻克洛阳,没想到未能成事,反而伤了元气,自取其辱。不过,我军也不是一无所获,姜维、魏延正在攻打壶关,若有得手,则并州为我所有。吴王需要的战马,我还是可以供应的。”
诸葛瑾沉默不语。诸葛亮这句话既有安慰的成份,又有威胁的成份。与魏国讲和,那你也挽救不了败局,反而会给李严出兵的口实,还把诸葛亮逼到无法声援的窘境。两相比较,还是和蜀汉保持联盟来得更可靠一点。
“孔明,你应该保重身体。”诸葛瑾看着诸葛亮苍白的脸色:“你小我七岁,可是你看看,我们俩人站在一起,你比我还老。要想做大事,没有一副好身体怎么行。魏霸年轻,就不说了,李严与你年岁相当,他的精力也要比你强上许多。长此以往,你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你如果病倒了,谁能顶得起这么重大的责任?”
诸葛亮脸色一黯:“可惜,伯松走得太可惜了。兄长,我没有照顾好伯松,此心有愧。”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孙权心情很不好。
准备了很久的洛阳之战草草收尾,吴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没有能得到应有的回报。陆逊说,现在应该进兵兖州、青州,尽快将战线推到黄河,从侧面切断洛阳的退路。可是这哪里有那么容易,要打仗,没有钱粮怎么打?
面对来谈生意的魏兴,孙权有些不耐烦,没有接见魏兴,而是让张温去和他谈判。
看到一脸笑容的张温,魏兴立刻明白了孙权的意思。
“吴王想毁约了?”
“哪里,贵使误会了。”张温一点诚意也没有的解释道:“洛阳战事刚刚结束,事务繁杂,大王暂时没有时间接见贵使,还请贵使安等稍候。贵使可以在武昌游览数日,春光正好,要不我陪贵使去踏青?”
魏兴笑笑:“无妨。我也知道吴王最近比较忙,没时间见我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张君,你们吴地世家没有没兴趣?我们生产的海船用来出海做生意,那可是最合适不过了。”
张温正有此意。孙权为了打仗,向吴地世家借了不少钱,现在没钱还债,只能出让一部分权利。如果他们购买了海船,自己出海做生意,甚至从辽东买马回来,孙权就是不愿意,恐怕也不能一口否决。现在什么利润最高?不是珠石宝玉,而是粮食和战马。烈火弹的利润最高,可惜他们造不了,只能看着魏霸发财。
在张温的牵线搭桥下,孙权虽然没有接见魏兴,可是魏兴在武昌依然忙得不可开交。孙权听说之后,非常意外,立刻派吕壹打听。一打听,才知道魏兴已经把生意做到了民间。这才几天功夫,已经签了三十多艘海船的协议。
孙权顿时紧张起来。造船业是东吴的支柱产业之一,如此吴国的人都跑到合浦船厂去买船,那他从哪儿收税?他紧急召见了张温,询问相关的情况。
张温很坦然,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最后说:“大王。我们这么做,也是为大王分忧。”
“分忧?”孙权沉着脸,非常不高兴。什么分忧,抢钱还差不多。吴国有三个船厂,就算船的性能不如合浦船厂,运运货总没问题吧。你们一起去买合浦船厂的船。把钱给魏霸赚,这还算是替我分忧?
“大王,臣与魏兴见面之后,发现他对面见大王并不热心。”
孙权有些糊涂了,不知道张温在说些什么。
张温犹豫了片刻,进一步解释道:“大王,我从魏兴那儿听到一些消息。目前还不知真假,是以不敢向大王禀报。不过既然大王问起,我只好先告诉大王,希望大王能派人去查证一下,也好有所准备。”
“究竟什么事?”孙权紧张起来。
“据说……合浦船厂最近可能会得到一笔大的订单,一旦这订定单落实,合浦船厂在三五年时间内将不可能有时间再生产其他的船只。”
“什么样的订单,能大到这个地步。供一个船厂生产三五年时间。”
“大王,你觉得有什么人能有这么大的手笔?”张温苦笑道:“这么大的订单,只可能是官用,而且最大的可能是军用。”
孙权愣了片刻,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他明白了张温的意思,有人在向魏霸订购大量的战船,这些战船的数目巨大。足够合浦船厂生产三五年。既然是战船,那只可能是军队要用,除了吴国,不是魏国就是蜀汉。看起来魏国的可能性不小。但是细细品味,蜀汉的可能性却更大。
而且决策人很可能就是李严。这些战船,当然不是用来对付魏国,只可能对付吴国。
“大王,合浦船厂新建,生产能力有限。我们一下子订这么多货船,其实是不希望他打造战船。”
“惠恕,你想得太简单了。”孙权冷笑一声:“真要是李严要打造战船,魏霸就算接下了你们的订单,他也会放在一边,优先生产李严要的战船。”
“大王,臣虽然愚昧,又岂不能不知这其中的道理。不过,这样一来,臣等就可以确定魏霸是否真的接到了这个订单,至少可以提前做些准备,不至于等到三五年后,蜀汉水师到达武昌时才恍然大悟啊。”
孙权明白了,欣慰的连连点头。张温的这个办法虽然不能阻止李严出师的计划,却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对方的时间安排,至少可以提供一年到两年的预警时间。这个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能让他做好相应的准备。
“这么说,魏兴根本没打算和我谈,他到武昌来,不过是虚应故事,要麻痹我们?”
“臣正是作如是想。”
“魏霸好歹毒的心肠,怪不得他要将赵家父子调回成都。”孙权握紧了拳头,恨恨的砸在案上。赵统离开临沅之后,孙鲁班再也无法传递相关的消息回来。李严如果准备出征,如果不从成都调集人马的话,那孙鲁班大概会到李严正式出发之前才能得到消息,到了那时,留给吴国准备的时间就不多了。
由此可见,魏霸将赵家父子送回成都绝不是升职那么简单,他这是和李严非常有默契的一次配合。
“那我们该如何处置?”孙权托着额,觉得脑子里面有一根弦在慢慢的收紧,勒得他头痛欲裂。
“大王,两国相争,争的是力。洛阳之战后,诸葛亮退守长安,李严必然势大。他如果调动大军,再有魏霸相助,顺水而下,对我大吴来说,压力非同小可。”
孙权心中苦笑,岂止是压力非同小可,弄不好就有亡国的危险。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要对付李严、魏霸,一方面应该做好准备,君臣同心,以应大敌。其次应该联络诸葛亮,互相扶持,内外钳制李严,让他不能轻举妄动。”
“如何与诸葛亮联络?诸葛亮兵败洛阳,自身难保。”
“不然。诸葛亮虽然从洛阳退兵,但他是主动退兵,没有重大损失。实力犹在。如果大王愿意和他并肩携手,共渡难关,李严尚无必胜把握。”
“我能帮他什么?”孙权无奈的咂着嘴:“我现在两手空空。”
“大王,我大吴最缺的是战马,而诸葛亮手中不乏良马。若能群策群力,由诸将自行筹集钱财。从关中购买战马,一则可以帮诸葛亮渡过难关,二则可以增强我军实力,让李严、魏霸不敢小觑我大吴,又能在与魏国交锋时占有上风,岂不是三全其美?”
孙权瞥了张温一眼,明白了张温的最终用意。张温建议由诸位自行集资买马。那经济实力最强的江东世家肯定会迅速崛起,他们将在军中得到更大的权力,进一步挤压江淮系的生存空间。有了兵权,就能在接下来的战事中立功,立了功,又能攫取更多的权力。
如果此策实施,用不了多久,江东世家就会掌控大局。
孙权看透了张温的用意。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剥除张温的私心,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特别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这简直就是一条妙计。
孙权犹豫不决,张温也不强谏。他很清楚,这个计策对孙权的统治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如果说以前还只是用经济利益来换取朝堂上更大的生存空间。那现在他们就是要用经济利益在军中换取更大的力量。对任何一个君主来说,兵权都是逆鳞,任何人都不能轻易的触碰。一旦激起过敏的反应,以孙权的暴戾。很可能就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张温并不着急,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没有更多的选择。他要么选择和江东世家更紧张的合作,要么选择坐以待毙。孰轻孰重,相信孙权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正如张温猜测的那样,孙权虽然犹豫了很久,可是他的确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他一方面派人到成都打探消息,看李严是不是真的有意出兵伐吴,另一方面派诸葛瑾赶到长安,看诸葛亮的情况如何,和他联盟还有没有意义。
看到诸葛瑾,诸葛亮就知道了他的来意。
“吴国情况如何?”
“不好。”诸葛瑾摇了摇头:“国库空虚,民有菜色,再也支持不起一场大战了。如果李严有意出兵,我们很难抵挡。迫不得已的话,只能和魏国讲和了。”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是我想得太顺利了,原本想制造形势,迫使李严、魏霸出兵相助,攻克洛阳,没想到未能成事,反而伤了元气,自取其辱。不过,我军也不是一无所获,姜维、魏延正在攻打壶关,若有得手,则并州为我所有。吴王需要的战马,我还是可以供应的。”
诸葛瑾沉默不语。诸葛亮这句话既有安慰的成份,又有威胁的成份。与魏国讲和,那你也挽救不了败局,反而会给李严出兵的口实,还把诸葛亮逼到无法声援的窘境。两相比较,还是和蜀汉保持联盟来得更可靠一点。
“孔明,你应该保重身体。”诸葛瑾看着诸葛亮苍白的脸色:“你小我七岁,可是你看看,我们俩人站在一起,你比我还老。要想做大事,没有一副好身体怎么行。魏霸年轻,就不说了,李严与你年岁相当,他的精力也要比你强上许多。长此以往,你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你如果病倒了,谁能顶得起这么重大的责任?”
诸葛亮脸色一黯:“可惜,伯松走得太可惜了。兄长,我没有照顾好伯松,此心有愧。”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