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0发,最后终于以解放军的pào火占压倒优势而结束。这次pào战,实际上成为金门地区最后一次真正的pào战。pào击结束后,1月9日中央军委指示福建前线部队:“今后单日不一定都打pào。”此后单日的pào击也只转入零pàoshè击,对金门guó mín dǎng军彻底实行不封不锁,让其悠然固守的方针。自8月23日开始的为时四个月多的pào击金门,到此正式结束。
[取材自叶飞《pào击金门追忆》(香港《文汇报》1992年5月22日);徐焰《金门之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2月版)等]
共和国之战--第六部 中印之战追秘
第六部 中印之战追秘
(1)祈求和平,周恩来冒险访印。
1960年4月1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上空yīn云密布,细雨霏霏。弥漫升腾的水汽犹如浓厚的暮蔼,笼罩着整座城市。国际机场上的各色信号灯,也失去了往日的绚丽光彩,远远望去,好似一篷篷朦陇的光晕。
印度总理兼外jiāo部长尼赫鲁,站在贵宾厅宽大的落地窗前,久久地凝视着窗外的停机坪。
他身着长袍,棕色的脸庞上嵌着一对黑亮而灵变的眸子,微微翕动的嘴唇不知在自语些什么。
他步伐稳健,精神矍铄,除了那一头华发和唇间黑白相杂的胡须,任谁也不会相信,他已经是71岁的高龄了。
“这位老人推动了世界。”
印度人这么说,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领导人都这样评价过他。
尼赫鲁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印度的独立解放事业,先后5次被捕入狱。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超人的组织才能,他和圣雄甘地一道,将印度各党派、各阶层、各种宗教信仰的民族团结到一起,终于赢得了印度的独立。随后,他又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在美、苏两个对峙集团的夹缝中,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
1955年的万隆会议,达到了他人生辉煌的顶点。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一道,极力倡导并通过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亦成为未经选举的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此刻,他的心境却如这yīn雨的天气,晦暗、沉郁。
他在等候一位贵宾,一个老朋友。
这入就是5年前在万隆会议上,曾和他并肩站立,高举紧握的两手,向世界呼唤和平的周恩来。
尼赫鲁的心情是痛苦的,他感到左右为难。
两国间的边界纠纷,已经持续了10年。他的神经也为此震颤了10年。
“每一个新生政权的最初的几乎是本能的反应,就是紧紧保住遗留给他的那份领土。凡是殖民国家曾经统治过的地方,新兴的国家就一定要统治。”
最初,他看到英国史学家贡纳尔·米达尔这段后时,曾经加以讥笑。没有想到,现在自己也品尝到了此中的苦辣滋味。50年代初期,他曾想把边界争端暂时搁置起来,全身心地致力于同中国的友好,他为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而奔走,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而呐喊。他认为同中国友好是印度外jiāo政策的基石,只要印、中两国联手,就能控制整个亚洲及至影响世界。当然,他也期望在“友爱”的热流中中国能够在边界争端中给他一个面子,做一些让步。
然而,朗久、空喀山事件的qiāng声,以及遗留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几十具中国和印度士兵的尸体,把他从一厢情愿的述梦中惊醒了。他这才懂得:“边界竟是国家间最最敏感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双方版图的消长、民众的情绪,而且触及到一个国家的要害——威信和尊严。
外jiāo部一位官员匆匆走到尼赫鲁身边,轻轻他说:“总理先生,周恩来的专机准时从仰光起飞,再有10分钟即可到达。”
尼赫鲁微微颔首,目光依然凝注在玻璃窗上。那上面有十几条因细密雨点聚集而划出的水痕。
邀请中国总理,也许是对的。万隆会议前后,尼赫鲁曾4次会见过周恩来。他敏锐地感觉到,周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外jiāo家,具备一个伟大领袖应有的、全部的优秀品质和出众的才能。他温和、聪睿,极其宽容而又一丝不苟,伟人所独有的各种才智竟汇聚到他一个人身上,真是不可思议。尤其是他迷人的风采和善解人意的谈吐,倾倒了几乎所有结识过他的入。尼赫鲁明白,自己在万隆会议上的成功,起码有一半得力于周恩来。
和他好好谈谈,也许他会理解自己的苦衷,缓和边界剑拔孥张的紧张局势,可是,他会命令军队后撤吗?
此时,周恩来的专机已进入新德里上空,这位共和国总理的心境也是沉重的。
中印之间约有2000公里的边界,虽然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在历史上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形成一条传统习惯的边界线。这条边界西段沿着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它一直受到两国人氏的尊重。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背着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在会外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团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划了一条麦克马洪线,企图把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才使中印两国边界的传统习惯线遭到破坏。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政府继承英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侵略野心,不断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推进,蚕食中国领土,不断在边界挑起武装冲突,打死打伤我军民,在我境内设立哨所。我国政府一直采取了克制忍让的态度。这次访印,就是祈理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境争端。
天空隐隐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3架波音客机从云层里露出银亮的机身。尼赫鲁做了个手势,当先步出贵宾厅的大门,走到停机坪侧早搭好的大帐篷里。
飞机划过溅着水花的跑道,最后停在机坪的中心。
舱门拉开,第一个走出机舱的是周恩来。他顾盼了一下整个机场,仿佛没有注意到前来欢迎的仅百十余人,仍然微笑着,扬着手臂走下舷梯。
尼赫鲁的心抽动了一下,他不知道这是好运气还是恶兆头。他回头望了一望,跟在身后的,除了各国外jiāo使团的人外,只有七、八个板着脸孔的自己的属下。顿时,他心头涌起了一阵窘迫。前3次来访问时,欢迎的人群如潮如海,政府的所有官员几乎都挤到机场,期望目睹一下周恩来的风采。整个新德里万人空巷,市民都拥到车队必经的大道上载歌载舞,祈祷祝福。可如今呢?他不能不感到愧疚。多少年来,大度和好客曾经是他自诩的本xìng啊!
周恩来走过来了,脸庞比往昔清瘦了不少,鬓角也添了几根华发,只是握手还是那样有力,拥抱仍是那样真诚,这倒使尼赫鲁心头的窘困释然了不少。
“周总理,还认识我吗?”一个身穿西服裙,肩挎照相机的年青女记者双手紧握着周恩来的手,用流利的中国话问。
“《泰晤士报》的记者,大名鼎鼎的韦尔娜小姐,我怎么会忘呢,记得嘛,咱们碰过杯,喝的是茅台酒,不过,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杯子里可掺了不少矿泉水噢!”
周围的外jiāo使官都笑了起来,不懂华语的赶紧问翻译,“总理先生的话很可笑吗?”韦尔娜更是乐不可支,一对碧蓝色的眸子里溢出了泪水。
稍顷,韦尔娜间:“周总理,您的和平使命能完成吗?”
周恩来两手一张,做了个西方人惯用的无奈的手势说:“尽力而为吧,办这样的事情,一个诚意是不够的,需要两个……”
欢迎仪式进行了25分钟,便匆匆结束了。
车队沿着空dàngdàng的大街,驶向中国代表团下榻的总统府。
一路上、尼赫鲁提心吊胆,生怕有哪个歹徒端着冲锋qiāng,从荒僻的巷道里杀出来。周恩来来访前夕,各反对党大喊乱叫,要组织示威yóu xing,举办“不投降周”集会。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并且保证不让出一寸土地,才把这股疯潮强压下去,可面对着被边界纠纷刺激起来的群情激愤的国民,谁又敢保证不出意外呢?
直到周恩来和陈毅乘坐的黑色道奇轿车平安驶进总统府时,尼赫鲁才长舒了一口大气,顿觉四肢酸软,靠在座背上,竟起不来了。
(2)新德里,中国总理舌战群儒。
新德里,1960年4月25日晚7时3O分,周恩来将举行记者招待会。
消息传来,顿时轰动了新德里的记者。
各外国领事馆及新闻台社都知道,在此之前周恩来曾提议和尼赫鲁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这个意见遭到了印方的拒绝。为了使各国外jiāo使团和舆论界对中国立场有进一步的理解,周恩来才决定单方面行动。
新德里的新闻记者向来以敢于藐视权威和大人物,以尖锐的诘问和发难使别人难圆其说而引为自豪。如今,居然碰上一个敢在狮子嘴上捋唇毛的。
晚7时一到,总统府圆柱厅里已是人头攒动、空无一席了。记者们静候周恩来登场。
经受过风浪和战火考验的周恩来阅历惊人的丰富,他似乎已经预见到招待会上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为了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平息一下有些记者有目的的愤怒火气。人一到齐,工作人员便开始散发早打印好的周恩来的声明,上面扼要简洁地阐述了中国的立场:边界从未划定,问题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在谈判未达成协议之前,双方应维持边界现状,不应片面行动,更不允许使用武力来改变这种状况。最后,周恩来将双方的共同点或接近点规纳为六条,一并印在显赫的位置上。
晚7时20分,周恩来、陈毅带领随行人员走近圆柱厅的边门。韦尔娜突然闪了出来,惶急地说:“总理先生,有帮人准备不顾外jiāo礼仪向您发难,您可要小心啊!”
周恩来微微点头,从容不迫他说:“谢谢您,韦尔娜小姐。”说完继续前行。
韦尔娜又迅疾地抢到前边,语音凄颤地说:“周,这不是招待会,是shè击场,您是唯一的靶于,上千只qiāng口都瞄准了你,你不能进去。”
周恩来严肃了,轻轻抚了抚韦尔娜瘦削的肩膀。“放心吧,新德里的子弹打不倒我。”
韦尔娜没有危言耸听。的确,印度新闻托拉斯的一伙人,预先抢占了有利位置,准备在周恩来一走进大厅时,就狂呼口号,给他一个下马威。可惜得是,他们的注意力被手中的周恩来的声明吸引住了。以至周恩来跨进大厅,踏着红地毯,缓缓走上靠前排居中的讲台时,才有一个尖细的声音喊:“中国佬,滚出去!”但这阵小小的骚动还没等掀起大浪,就被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淹没了。
周恩来用睿亮的双目扫视了一下会场,然后开始了45分钟的讲演,他的语音沉稳,略带沙哑,却极富魅力。台下的记者在笔记本上“唰唰”地记录着。周恩来再次重申了中国的立场。
最后情真意切他说:“中国、印度,都有着5000千年的古老文明,印度的圣河佛殿、经典颂文,曾经给中华民族的成长注入过丰厚的营养。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造纸术和火yào,也为印度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做过贡献。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和平相处,休养生息,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印之间从未发生过真正的战争。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即使遇到再大的问题,也应坐下来,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切不可对上辜负了列祖列宗的遗德,对下贻害后世子孙。”……
周恩来的演讲刚一结束,圆柱厅里便bào起掌声的大潮,韦尔娜拍着巴掌,兴奋地站了起来。数百名记者受到感染,也纷纷离座站起来。
在新德里召开记者招待会,是一种令人畏惧的煎熬。印度内政部长夏斯特里在一次招待会上曾被质问得面红耳赤,当场出丑。财政部长德赛竟在招待会中途被嘘下讲台。这一点各国的领导人和政治家都有耳闻。但是,令人无可争辩的是,自从周恩来跨进这座圆柱厅的第一步起,他就控制了整个会场,那些准备发难、pào轰的记者们,居然随着周恩来的一举手、一投足,语音的抑扬起伏,老老实实地聆听了45分钟,这确实令人不可思议。
周恩来端起茶杯,侧身呷了一口茶。他从不正对听众喝水,事无巨细,都处处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这就是周恩来的魅力之所在。
周恩来转回身,清了清喉咙,说:“有位朋友告诉我,在座的有不少是战神鸠摩罗的子孙,准备好了pào弹轰击我。我觉得,心里有火、有气,就应该发出来,我愿意承受。因为,我是你们的朋友。”
这一下,会场居然沉静下来,出奇的静。终于,有一个留大胡子的人站起来说:“我是印度新闻托拉斯的记者,请问周恩来先生,中印边界的领土划分已经是十分明确的了,难道还有什么必要再进行谈判,再重新划分吗?”
周恩来耐心地回答:“如果你对中印边界的百年历史多做些研究,并且能真诚地倾听一下中国政府的呼声,我想,你是不会提出这种问题的。”
这位印度人刚坐下,身旁一位欧洲人站了起来:“我是英国路透社记者詹姆斯,总理先生口口声声要靠谈判来解决问题,请问,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你认为有什么资格和必要去讨论这东西的归属吗?”
周恩来严肃他说:“詹姆斯先生,在国与国的领土纠纷中,你刚才的比喻显然不十分恰当,我愿就这个比喻再做些说明,如果一个强盗夺走了别人的东西,那么原物的主人不该向强盗讨还吗?”
詹姆斯气急败坏他说:“你……你敢说印度是强盗。”
周恩来但然他说:“强盗,有,但不是印度,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取材自叶飞《pào击金门追忆》(香港《文汇报》1992年5月22日);徐焰《金门之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2月版)等]
共和国之战--第六部 中印之战追秘
第六部 中印之战追秘
(1)祈求和平,周恩来冒险访印。
1960年4月1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上空yīn云密布,细雨霏霏。弥漫升腾的水汽犹如浓厚的暮蔼,笼罩着整座城市。国际机场上的各色信号灯,也失去了往日的绚丽光彩,远远望去,好似一篷篷朦陇的光晕。
印度总理兼外jiāo部长尼赫鲁,站在贵宾厅宽大的落地窗前,久久地凝视着窗外的停机坪。
他身着长袍,棕色的脸庞上嵌着一对黑亮而灵变的眸子,微微翕动的嘴唇不知在自语些什么。
他步伐稳健,精神矍铄,除了那一头华发和唇间黑白相杂的胡须,任谁也不会相信,他已经是71岁的高龄了。
“这位老人推动了世界。”
印度人这么说,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领导人都这样评价过他。
尼赫鲁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印度的独立解放事业,先后5次被捕入狱。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超人的组织才能,他和圣雄甘地一道,将印度各党派、各阶层、各种宗教信仰的民族团结到一起,终于赢得了印度的独立。随后,他又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在美、苏两个对峙集团的夹缝中,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
1955年的万隆会议,达到了他人生辉煌的顶点。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一道,极力倡导并通过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亦成为未经选举的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此刻,他的心境却如这yīn雨的天气,晦暗、沉郁。
他在等候一位贵宾,一个老朋友。
这入就是5年前在万隆会议上,曾和他并肩站立,高举紧握的两手,向世界呼唤和平的周恩来。
尼赫鲁的心情是痛苦的,他感到左右为难。
两国间的边界纠纷,已经持续了10年。他的神经也为此震颤了10年。
“每一个新生政权的最初的几乎是本能的反应,就是紧紧保住遗留给他的那份领土。凡是殖民国家曾经统治过的地方,新兴的国家就一定要统治。”
最初,他看到英国史学家贡纳尔·米达尔这段后时,曾经加以讥笑。没有想到,现在自己也品尝到了此中的苦辣滋味。50年代初期,他曾想把边界争端暂时搁置起来,全身心地致力于同中国的友好,他为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而奔走,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而呐喊。他认为同中国友好是印度外jiāo政策的基石,只要印、中两国联手,就能控制整个亚洲及至影响世界。当然,他也期望在“友爱”的热流中中国能够在边界争端中给他一个面子,做一些让步。
然而,朗久、空喀山事件的qiāng声,以及遗留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几十具中国和印度士兵的尸体,把他从一厢情愿的述梦中惊醒了。他这才懂得:“边界竟是国家间最最敏感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双方版图的消长、民众的情绪,而且触及到一个国家的要害——威信和尊严。
外jiāo部一位官员匆匆走到尼赫鲁身边,轻轻他说:“总理先生,周恩来的专机准时从仰光起飞,再有10分钟即可到达。”
尼赫鲁微微颔首,目光依然凝注在玻璃窗上。那上面有十几条因细密雨点聚集而划出的水痕。
邀请中国总理,也许是对的。万隆会议前后,尼赫鲁曾4次会见过周恩来。他敏锐地感觉到,周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外jiāo家,具备一个伟大领袖应有的、全部的优秀品质和出众的才能。他温和、聪睿,极其宽容而又一丝不苟,伟人所独有的各种才智竟汇聚到他一个人身上,真是不可思议。尤其是他迷人的风采和善解人意的谈吐,倾倒了几乎所有结识过他的入。尼赫鲁明白,自己在万隆会议上的成功,起码有一半得力于周恩来。
和他好好谈谈,也许他会理解自己的苦衷,缓和边界剑拔孥张的紧张局势,可是,他会命令军队后撤吗?
此时,周恩来的专机已进入新德里上空,这位共和国总理的心境也是沉重的。
中印之间约有2000公里的边界,虽然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在历史上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形成一条传统习惯的边界线。这条边界西段沿着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它一直受到两国人氏的尊重。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背着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在会外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团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划了一条麦克马洪线,企图把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才使中印两国边界的传统习惯线遭到破坏。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政府继承英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侵略野心,不断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推进,蚕食中国领土,不断在边界挑起武装冲突,打死打伤我军民,在我境内设立哨所。我国政府一直采取了克制忍让的态度。这次访印,就是祈理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境争端。
天空隐隐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3架波音客机从云层里露出银亮的机身。尼赫鲁做了个手势,当先步出贵宾厅的大门,走到停机坪侧早搭好的大帐篷里。
飞机划过溅着水花的跑道,最后停在机坪的中心。
舱门拉开,第一个走出机舱的是周恩来。他顾盼了一下整个机场,仿佛没有注意到前来欢迎的仅百十余人,仍然微笑着,扬着手臂走下舷梯。
尼赫鲁的心抽动了一下,他不知道这是好运气还是恶兆头。他回头望了一望,跟在身后的,除了各国外jiāo使团的人外,只有七、八个板着脸孔的自己的属下。顿时,他心头涌起了一阵窘迫。前3次来访问时,欢迎的人群如潮如海,政府的所有官员几乎都挤到机场,期望目睹一下周恩来的风采。整个新德里万人空巷,市民都拥到车队必经的大道上载歌载舞,祈祷祝福。可如今呢?他不能不感到愧疚。多少年来,大度和好客曾经是他自诩的本xìng啊!
周恩来走过来了,脸庞比往昔清瘦了不少,鬓角也添了几根华发,只是握手还是那样有力,拥抱仍是那样真诚,这倒使尼赫鲁心头的窘困释然了不少。
“周总理,还认识我吗?”一个身穿西服裙,肩挎照相机的年青女记者双手紧握着周恩来的手,用流利的中国话问。
“《泰晤士报》的记者,大名鼎鼎的韦尔娜小姐,我怎么会忘呢,记得嘛,咱们碰过杯,喝的是茅台酒,不过,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杯子里可掺了不少矿泉水噢!”
周围的外jiāo使官都笑了起来,不懂华语的赶紧问翻译,“总理先生的话很可笑吗?”韦尔娜更是乐不可支,一对碧蓝色的眸子里溢出了泪水。
稍顷,韦尔娜间:“周总理,您的和平使命能完成吗?”
周恩来两手一张,做了个西方人惯用的无奈的手势说:“尽力而为吧,办这样的事情,一个诚意是不够的,需要两个……”
欢迎仪式进行了25分钟,便匆匆结束了。
车队沿着空dàngdàng的大街,驶向中国代表团下榻的总统府。
一路上、尼赫鲁提心吊胆,生怕有哪个歹徒端着冲锋qiāng,从荒僻的巷道里杀出来。周恩来来访前夕,各反对党大喊乱叫,要组织示威yóu xing,举办“不投降周”集会。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并且保证不让出一寸土地,才把这股疯潮强压下去,可面对着被边界纠纷刺激起来的群情激愤的国民,谁又敢保证不出意外呢?
直到周恩来和陈毅乘坐的黑色道奇轿车平安驶进总统府时,尼赫鲁才长舒了一口大气,顿觉四肢酸软,靠在座背上,竟起不来了。
(2)新德里,中国总理舌战群儒。
新德里,1960年4月25日晚7时3O分,周恩来将举行记者招待会。
消息传来,顿时轰动了新德里的记者。
各外国领事馆及新闻台社都知道,在此之前周恩来曾提议和尼赫鲁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这个意见遭到了印方的拒绝。为了使各国外jiāo使团和舆论界对中国立场有进一步的理解,周恩来才决定单方面行动。
新德里的新闻记者向来以敢于藐视权威和大人物,以尖锐的诘问和发难使别人难圆其说而引为自豪。如今,居然碰上一个敢在狮子嘴上捋唇毛的。
晚7时一到,总统府圆柱厅里已是人头攒动、空无一席了。记者们静候周恩来登场。
经受过风浪和战火考验的周恩来阅历惊人的丰富,他似乎已经预见到招待会上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为了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平息一下有些记者有目的的愤怒火气。人一到齐,工作人员便开始散发早打印好的周恩来的声明,上面扼要简洁地阐述了中国的立场:边界从未划定,问题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在谈判未达成协议之前,双方应维持边界现状,不应片面行动,更不允许使用武力来改变这种状况。最后,周恩来将双方的共同点或接近点规纳为六条,一并印在显赫的位置上。
晚7时20分,周恩来、陈毅带领随行人员走近圆柱厅的边门。韦尔娜突然闪了出来,惶急地说:“总理先生,有帮人准备不顾外jiāo礼仪向您发难,您可要小心啊!”
周恩来微微点头,从容不迫他说:“谢谢您,韦尔娜小姐。”说完继续前行。
韦尔娜又迅疾地抢到前边,语音凄颤地说:“周,这不是招待会,是shè击场,您是唯一的靶于,上千只qiāng口都瞄准了你,你不能进去。”
周恩来严肃了,轻轻抚了抚韦尔娜瘦削的肩膀。“放心吧,新德里的子弹打不倒我。”
韦尔娜没有危言耸听。的确,印度新闻托拉斯的一伙人,预先抢占了有利位置,准备在周恩来一走进大厅时,就狂呼口号,给他一个下马威。可惜得是,他们的注意力被手中的周恩来的声明吸引住了。以至周恩来跨进大厅,踏着红地毯,缓缓走上靠前排居中的讲台时,才有一个尖细的声音喊:“中国佬,滚出去!”但这阵小小的骚动还没等掀起大浪,就被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淹没了。
周恩来用睿亮的双目扫视了一下会场,然后开始了45分钟的讲演,他的语音沉稳,略带沙哑,却极富魅力。台下的记者在笔记本上“唰唰”地记录着。周恩来再次重申了中国的立场。
最后情真意切他说:“中国、印度,都有着5000千年的古老文明,印度的圣河佛殿、经典颂文,曾经给中华民族的成长注入过丰厚的营养。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造纸术和火yào,也为印度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做过贡献。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和平相处,休养生息,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印之间从未发生过真正的战争。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即使遇到再大的问题,也应坐下来,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切不可对上辜负了列祖列宗的遗德,对下贻害后世子孙。”……
周恩来的演讲刚一结束,圆柱厅里便bào起掌声的大潮,韦尔娜拍着巴掌,兴奋地站了起来。数百名记者受到感染,也纷纷离座站起来。
在新德里召开记者招待会,是一种令人畏惧的煎熬。印度内政部长夏斯特里在一次招待会上曾被质问得面红耳赤,当场出丑。财政部长德赛竟在招待会中途被嘘下讲台。这一点各国的领导人和政治家都有耳闻。但是,令人无可争辩的是,自从周恩来跨进这座圆柱厅的第一步起,他就控制了整个会场,那些准备发难、pào轰的记者们,居然随着周恩来的一举手、一投足,语音的抑扬起伏,老老实实地聆听了45分钟,这确实令人不可思议。
周恩来端起茶杯,侧身呷了一口茶。他从不正对听众喝水,事无巨细,都处处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这就是周恩来的魅力之所在。
周恩来转回身,清了清喉咙,说:“有位朋友告诉我,在座的有不少是战神鸠摩罗的子孙,准备好了pào弹轰击我。我觉得,心里有火、有气,就应该发出来,我愿意承受。因为,我是你们的朋友。”
这一下,会场居然沉静下来,出奇的静。终于,有一个留大胡子的人站起来说:“我是印度新闻托拉斯的记者,请问周恩来先生,中印边界的领土划分已经是十分明确的了,难道还有什么必要再进行谈判,再重新划分吗?”
周恩来耐心地回答:“如果你对中印边界的百年历史多做些研究,并且能真诚地倾听一下中国政府的呼声,我想,你是不会提出这种问题的。”
这位印度人刚坐下,身旁一位欧洲人站了起来:“我是英国路透社记者詹姆斯,总理先生口口声声要靠谈判来解决问题,请问,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你认为有什么资格和必要去讨论这东西的归属吗?”
周恩来严肃他说:“詹姆斯先生,在国与国的领土纠纷中,你刚才的比喻显然不十分恰当,我愿就这个比喻再做些说明,如果一个强盗夺走了别人的东西,那么原物的主人不该向强盗讨还吗?”
詹姆斯气急败坏他说:“你……你敢说印度是强盗。”
周恩来但然他说:“强盗,有,但不是印度,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