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节 延和奇灾
1028年8月1日巴格达,辽帝耶律承麟率领文武百官迎接凯旋而来的将士,明王隆象c汉王隆城c捷侯阿西木骑着白象接受民众的欢呼,自辽帝国入主两河以来,阿拉伯人逐渐找回了失去的自豪感。
在祝捷的宴会后,明王隆象秘密提出了继续西进扫荡欧洲的提议,他的理由是,欧洲各国小而分散,各个击破并非难事。
辽帝给他讲了一段历史,东汉时,汉人持续打击匈奴,匈奴不敌被迫向汉人称臣,那些不愿称臣的就离开祖地向西迁徙,数百年后西迁的匈奴在多瑙河以东建立了地域广大的帝国,后来阿提拉成为了匈奴王,阿提拉带领匈奴人横扫整个欧洲,可是阿提拉的争霸并没有建立一个持续的帝国,在阿提拉死后不久匈奴帝国就崩溃了。
辽帝总结道“有辽以来不过30年,朕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古代帝国需要数百年建立的功业,对于这个功业朕很满意,你知道朕最佩服谁吗”“大隋太宗皇帝,朕的伟业似乎超过了太宗,但是朕的文治不够呀,辽国又是一个根基不稳的国家,朕在时还能降服这么多民族,如果朕不在了他们会怎样,欧洲的文明不输于华夏,你也看到了,那不勒斯特区的建立是何等的艰难,中东文明与欧洲文明几乎水火不容,如果我们并吞了欧洲只会加速辽帝国的崩溃”
“可是父皇,高珀不是找到与欧洲人相处的方法了吗”隆象追问道
“这是儒学的胜利,儒学既能团结突厥人与波斯人,那么也当然能够团结欧洲人,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中东与欧洲之间是神的战争,所以儒学也不是万能的,朕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法”
“父皇,契丹人普遍信奉佛教,为什么佛教能够与伊斯兰教共处一国那”
“哈哈,你问的好,在中华,道家是土生土长的宗教,此后佛教c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华,在中华这些宗教都能和平相处,这是因为中华皇帝有宽容之心,外来宗教终究是外来的,要在中华生存只能听命于皇帝,所以和平共处是必然的结果,朕吸纳了中华的经验,虽然早先立国时提倡伊斯兰教,但朕没有强迫契丹人放弃佛教,佛教的传播被限定在东北三州,再者,契丹人毕竟是帝国的上层民族,波斯人c突厥人c阿拉伯人c阿曼人c犹太人不敢计较,但是基督教就不同了,在我国没来以前他们就较量了数百年,中间的恩怨哪能算的清,如果两教和睦对我们是有利的,所以和睦欧洲必须是我国的长久国策”
“那么父皇没有偏好吗”
“朕偏好儒学,我们天家以富国强兵为首要,和睦大众是治国的根基,要做到这一点,什么宗教都比不上儒学,记住,征战是下策,不得已而为,和睦天下,造福苍生才是王道”
“儿臣受教了”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基督教东西教会分裂了。其实东西教会积怨已久,罗马教会承认那不勒斯特区成为分裂的导火索,从此基督教会分裂为东正教与天主教。
隆象建议帝国支持天主教,但是辽帝选择了冷眼旁观,并没有以帝国的名义做出任何声明,只是让那不勒斯特区表示了一下。
辽帝是想把自己放在一个超然于各方势力的位置上,不为任何一方利用,这样处理问题就能游刃有余了。事情的发展正如辽帝希望的那样,东西教会分裂后不久,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八世忧虑而死,继位的罗马努斯三世为了获得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选择了与契丹帝国恢复邦交,辽帝期望的和平环境终于到来。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1029年3月隋帝杨询驾崩,太子杨维继位,尊父皇真宗庄襄皇帝,母亲王氏为太后,皇子杨庭为太子,改元延和。
延和帝杨维一向痛恨辽国,登基没多久就断绝了与辽国的贸易,甚至迁怒于塞外的契丹人,提高了沫北契丹的关税与供奉。当时沫北契丹的大汗是耶律隆溪,隆溪在位时被迫参加了一战,战后沫北契丹民生凋敝,隆溪一怒之下停掉了对大隋的供奉,真宗在位时还算仁德,并没有对隆溪问罪,后来隆溪慢慢的想通了,于1026年请罪恢复了供奉,但是杨维可没饶了隆溪,契丹的使者都怕见太子。
杨维登基后马上对隆溪展开倒算,隆溪又惊又怕在年底死去,隆溪的儿子耶律喜原继位为新大汗,喜原为搏得皇帝欢心加大了供奉的力度,大量的供奉与过高的关税加重了契丹百姓的负担,为摆脱汉人的剥削,越来越多的契丹人西迁进入辽国境内,后来喜原终于无法忍受大隋的剥削,1031年3月,喜原向巴格达派出了密使。
事实上辽帝没少关心沫北契丹,密使出发后的第二天辽国暗探就飞马回报了,经过十个月的艰苦跋涉,沫北契丹的密使终于赶到了巴格达,密使颌若丹以臣属之礼觐见大辽皇帝
颌若丹在奏折中写到“北方愚民拜见我契丹大皇帝陛下,臣等居契丹祖地累受汉人压榨,伏请我皇惠兆北方,解救万千契丹乡亲”。颌若丹还和辽帝序上了关系,称辽帝是老汗王的王子,沫北汗喜原是辽帝的亲侄孙,尚在五服之内,沫北汗国的事就是辽帝的家事。
其实辽帝早就动心了,自从大隋断绝了贸易,辽帝就感觉到隋朝新君在治国上是个生手
“这小子好对付,君临华夏不再是梦了,现在有人来铺路,太好了”辽帝的心情甚是欢畅
不过辽帝还是要造一下势,1032年延和四年2月,辽帝向隋廷发了一份照会,照会说了两件事,一c对隋朝断绝贸易深表遗憾,二c希望隋朝善待契丹人。在照会发出的同时,汉王隆城回到贺哲城募兵,此后萧天佐c萧天佑先后引兵向东进发。
这时延和帝正烦着那,自从1031年延和3年8月开始,陕c晋c幽c豫c青c吴六州就再也没有下过雨,到了四月依然滴雨未下,春麦绝产已经不可避免。
4月28日,延和帝下罪己诏,企求上天降罪于国君一人,不要殃及百姓。
但是上天好像并不理会天子的请罪,眼看着夏粮也是无望了,市面上的小米涨到十两银子一斗,中户人家破产无数,丞相冉秀奉命救灾。
然而商人闻利而动,操纵粮市,高利放贷,甚至勾结墨吏偷盗府库存粮用秕谷充数。
冉秀这人虽然听话,可惜不够精明,上下官吏勾结不法商人沆瀣一气贪墨公粮的事,冉秀虽有耳闻却查不出证据,如是再三,官吏们的胆子越来越大,囤粮发了财还暗地里骂他是“瞎眼猫”
至10月,延和帝再也无法容忍冉秀的昏庸,命令御史中丞蒋杏胧彻查此事。
眼看着就要被罢相,冉秀慌了神,然而冉家毕竟是追随隋王幕府至今的世家,树大根深盘根错节,况且冉家也有人参与了囤粮谋利,冉家有些人比冉秀还急。
就在冉秀走投无路之时,王太后竟然出来给他说话了,冉秀也拿到了一份由锦衣密探提供的贪墨名单,冉秀为求自保也没详加核实就处置了这些官吏。
事后冉秀才知晓内情,冉秀之弟冉裴是金陵公主的驸马,金陵公主是王太后的女儿,冉裴与王太后的侄孙王申年合伙做粮食生意,上下官吏看在冉秀的面上给予了冉裴很大的方便,保住了冉秀就是保住了自己钱袋,于是冉裴通过公主和王申年说动了王太后,当然王太后也得了不少好处。为了把事做的圆满,冉裴又买通一些锦方密探,把那些挡自己财路的官员记上黑名单,又让密探交与冉秀,借冉秀之手除去。
冉秀惊的一身冷汗
同时,蒋杏胧也收到了各种各样的官说,这里的水是越来越深,蒋杏胧深恐殃及子孙于是草草结案。
最后,有50多名无辜官吏为此丧命,巨贪大恶一个也没倒。事后一些人得了教训,纷纷通过各种关节结交皇家勋贵,宫中后妃自不必说,得势的高官大将也受了不少好处。延和帝反贪越反越贪。
官场如此糜烂,御史中丞蒋杏胧心灰意冷,以能力不够为由隐退,副丞韩琦继任。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豫州相州府人,韩琦年少成名敢于直谏,在朝中很有威望
灾情发生后,韩琦建议朝廷c减少费用,用节省下来的银两从南越州c夏州买粮救济灾民。韩琦为表示自己毫无私心,先把自己的家产换成了救灾的粮食。
延和帝很喜欢敢说敢干的韩琦,对韩琦说“大夫尽管去做,朕就是你的后盾”
韩琦就任后以迅雷之势一举破获四大贪腐案,眼看着案情就要蔓延到勋贵,冉裴再也坐不住了,他收买了一个叫甘人的刺客杀死了韩琦。
韩琦之死轰动朝野,刚刚恢复的官场正气又遭重创。
1033年延和5年3月,春雨终于降临,但是,三年的旱灾已重创各地,老百姓再也活不下去了。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在祝捷的宴会后,明王隆象秘密提出了继续西进扫荡欧洲的提议,他的理由是,欧洲各国小而分散,各个击破并非难事。
辽帝给他讲了一段历史,东汉时,汉人持续打击匈奴,匈奴不敌被迫向汉人称臣,那些不愿称臣的就离开祖地向西迁徙,数百年后西迁的匈奴在多瑙河以东建立了地域广大的帝国,后来阿提拉成为了匈奴王,阿提拉带领匈奴人横扫整个欧洲,可是阿提拉的争霸并没有建立一个持续的帝国,在阿提拉死后不久匈奴帝国就崩溃了。
辽帝总结道“有辽以来不过30年,朕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古代帝国需要数百年建立的功业,对于这个功业朕很满意,你知道朕最佩服谁吗”“大隋太宗皇帝,朕的伟业似乎超过了太宗,但是朕的文治不够呀,辽国又是一个根基不稳的国家,朕在时还能降服这么多民族,如果朕不在了他们会怎样,欧洲的文明不输于华夏,你也看到了,那不勒斯特区的建立是何等的艰难,中东文明与欧洲文明几乎水火不容,如果我们并吞了欧洲只会加速辽帝国的崩溃”
“可是父皇,高珀不是找到与欧洲人相处的方法了吗”隆象追问道
“这是儒学的胜利,儒学既能团结突厥人与波斯人,那么也当然能够团结欧洲人,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中东与欧洲之间是神的战争,所以儒学也不是万能的,朕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法”
“父皇,契丹人普遍信奉佛教,为什么佛教能够与伊斯兰教共处一国那”
“哈哈,你问的好,在中华,道家是土生土长的宗教,此后佛教c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华,在中华这些宗教都能和平相处,这是因为中华皇帝有宽容之心,外来宗教终究是外来的,要在中华生存只能听命于皇帝,所以和平共处是必然的结果,朕吸纳了中华的经验,虽然早先立国时提倡伊斯兰教,但朕没有强迫契丹人放弃佛教,佛教的传播被限定在东北三州,再者,契丹人毕竟是帝国的上层民族,波斯人c突厥人c阿拉伯人c阿曼人c犹太人不敢计较,但是基督教就不同了,在我国没来以前他们就较量了数百年,中间的恩怨哪能算的清,如果两教和睦对我们是有利的,所以和睦欧洲必须是我国的长久国策”
“那么父皇没有偏好吗”
“朕偏好儒学,我们天家以富国强兵为首要,和睦大众是治国的根基,要做到这一点,什么宗教都比不上儒学,记住,征战是下策,不得已而为,和睦天下,造福苍生才是王道”
“儿臣受教了”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基督教东西教会分裂了。其实东西教会积怨已久,罗马教会承认那不勒斯特区成为分裂的导火索,从此基督教会分裂为东正教与天主教。
隆象建议帝国支持天主教,但是辽帝选择了冷眼旁观,并没有以帝国的名义做出任何声明,只是让那不勒斯特区表示了一下。
辽帝是想把自己放在一个超然于各方势力的位置上,不为任何一方利用,这样处理问题就能游刃有余了。事情的发展正如辽帝希望的那样,东西教会分裂后不久,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八世忧虑而死,继位的罗马努斯三世为了获得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选择了与契丹帝国恢复邦交,辽帝期望的和平环境终于到来。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1029年3月隋帝杨询驾崩,太子杨维继位,尊父皇真宗庄襄皇帝,母亲王氏为太后,皇子杨庭为太子,改元延和。
延和帝杨维一向痛恨辽国,登基没多久就断绝了与辽国的贸易,甚至迁怒于塞外的契丹人,提高了沫北契丹的关税与供奉。当时沫北契丹的大汗是耶律隆溪,隆溪在位时被迫参加了一战,战后沫北契丹民生凋敝,隆溪一怒之下停掉了对大隋的供奉,真宗在位时还算仁德,并没有对隆溪问罪,后来隆溪慢慢的想通了,于1026年请罪恢复了供奉,但是杨维可没饶了隆溪,契丹的使者都怕见太子。
杨维登基后马上对隆溪展开倒算,隆溪又惊又怕在年底死去,隆溪的儿子耶律喜原继位为新大汗,喜原为搏得皇帝欢心加大了供奉的力度,大量的供奉与过高的关税加重了契丹百姓的负担,为摆脱汉人的剥削,越来越多的契丹人西迁进入辽国境内,后来喜原终于无法忍受大隋的剥削,1031年3月,喜原向巴格达派出了密使。
事实上辽帝没少关心沫北契丹,密使出发后的第二天辽国暗探就飞马回报了,经过十个月的艰苦跋涉,沫北契丹的密使终于赶到了巴格达,密使颌若丹以臣属之礼觐见大辽皇帝
颌若丹在奏折中写到“北方愚民拜见我契丹大皇帝陛下,臣等居契丹祖地累受汉人压榨,伏请我皇惠兆北方,解救万千契丹乡亲”。颌若丹还和辽帝序上了关系,称辽帝是老汗王的王子,沫北汗喜原是辽帝的亲侄孙,尚在五服之内,沫北汗国的事就是辽帝的家事。
其实辽帝早就动心了,自从大隋断绝了贸易,辽帝就感觉到隋朝新君在治国上是个生手
“这小子好对付,君临华夏不再是梦了,现在有人来铺路,太好了”辽帝的心情甚是欢畅
不过辽帝还是要造一下势,1032年延和四年2月,辽帝向隋廷发了一份照会,照会说了两件事,一c对隋朝断绝贸易深表遗憾,二c希望隋朝善待契丹人。在照会发出的同时,汉王隆城回到贺哲城募兵,此后萧天佐c萧天佑先后引兵向东进发。
这时延和帝正烦着那,自从1031年延和3年8月开始,陕c晋c幽c豫c青c吴六州就再也没有下过雨,到了四月依然滴雨未下,春麦绝产已经不可避免。
4月28日,延和帝下罪己诏,企求上天降罪于国君一人,不要殃及百姓。
但是上天好像并不理会天子的请罪,眼看着夏粮也是无望了,市面上的小米涨到十两银子一斗,中户人家破产无数,丞相冉秀奉命救灾。
然而商人闻利而动,操纵粮市,高利放贷,甚至勾结墨吏偷盗府库存粮用秕谷充数。
冉秀这人虽然听话,可惜不够精明,上下官吏勾结不法商人沆瀣一气贪墨公粮的事,冉秀虽有耳闻却查不出证据,如是再三,官吏们的胆子越来越大,囤粮发了财还暗地里骂他是“瞎眼猫”
至10月,延和帝再也无法容忍冉秀的昏庸,命令御史中丞蒋杏胧彻查此事。
眼看着就要被罢相,冉秀慌了神,然而冉家毕竟是追随隋王幕府至今的世家,树大根深盘根错节,况且冉家也有人参与了囤粮谋利,冉家有些人比冉秀还急。
就在冉秀走投无路之时,王太后竟然出来给他说话了,冉秀也拿到了一份由锦衣密探提供的贪墨名单,冉秀为求自保也没详加核实就处置了这些官吏。
事后冉秀才知晓内情,冉秀之弟冉裴是金陵公主的驸马,金陵公主是王太后的女儿,冉裴与王太后的侄孙王申年合伙做粮食生意,上下官吏看在冉秀的面上给予了冉裴很大的方便,保住了冉秀就是保住了自己钱袋,于是冉裴通过公主和王申年说动了王太后,当然王太后也得了不少好处。为了把事做的圆满,冉裴又买通一些锦方密探,把那些挡自己财路的官员记上黑名单,又让密探交与冉秀,借冉秀之手除去。
冉秀惊的一身冷汗
同时,蒋杏胧也收到了各种各样的官说,这里的水是越来越深,蒋杏胧深恐殃及子孙于是草草结案。
最后,有50多名无辜官吏为此丧命,巨贪大恶一个也没倒。事后一些人得了教训,纷纷通过各种关节结交皇家勋贵,宫中后妃自不必说,得势的高官大将也受了不少好处。延和帝反贪越反越贪。
官场如此糜烂,御史中丞蒋杏胧心灰意冷,以能力不够为由隐退,副丞韩琦继任。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豫州相州府人,韩琦年少成名敢于直谏,在朝中很有威望
灾情发生后,韩琦建议朝廷c减少费用,用节省下来的银两从南越州c夏州买粮救济灾民。韩琦为表示自己毫无私心,先把自己的家产换成了救灾的粮食。
延和帝很喜欢敢说敢干的韩琦,对韩琦说“大夫尽管去做,朕就是你的后盾”
韩琦就任后以迅雷之势一举破获四大贪腐案,眼看着案情就要蔓延到勋贵,冉裴再也坐不住了,他收买了一个叫甘人的刺客杀死了韩琦。
韩琦之死轰动朝野,刚刚恢复的官场正气又遭重创。
1033年延和5年3月,春雨终于降临,但是,三年的旱灾已重创各地,老百姓再也活不下去了。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