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章 国与君
靖康之变是甲戌政变后的又一次政变,政治极难改变自己的错误路线,政变和革命是改变错误路线的两种方式,较之革命,政变的损失要小的多,但是政变常常留下政权不合法的问题。
发动甲戌政变的冉氏c黄氏都遭到了灭顶之灾,为稳定朝局打击反对派,宝德帝忙活了五十多年。靖康之变虽然由外族侵略引发,但是由于皇帝被擒,若处理不当,事件引发的动荡或许会超过甲戌政变。因为金国有意维持靖康朝廷的存在,即使靖康死后金国也会找出新的继任人。
靖康的力量真有那么大吗,在我们这个时空,北宋靖康之变,南宋高宗赵构很快就建立起了政权,徽钦二帝在金国生活了三十多年也没对赵构的皇位形成威胁。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金国灭亡北宋后把徽钦二帝当俘虏,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中原大地,宋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拥护赵构。
如果金人不把徽钦二帝当俘虏,而是扶持他们在广大的占领区建立傀儡政权,那么赵构的皇位就危险了。小说中的金国要比我们这个时空的金国危险的多,只是由于小说中的后隋比北宋强大的多,金国虽然危险却不能长久的占领广大土地,反而因为实力受损丢掉了不少地方,只是后隋处在权力交接时期无力收复更多土地罢了。
但是小说中的后隋政权也有自己的麻烦,那就是金国对旧政权的破坏不是很大,又迅速恢复了靖康皇帝的地位,蔡京这个汉奸又创作出了各种反动言论,号召中原士子反对寿王朝廷。虽然寿王朝廷一再宣称靖康帝已经遇难,但是蔡京一伙可不是吃干饭的,特别是蔡氏书法流行天下,蔡京那笔漂亮字就是最好的证据。那么蔡京又是如何鼓动的那。
蔡京的言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大金是友邦,上次洛阳事变是皇帝借用金国兵力剿除奸臣高俅的叛乱(把责任推给高俅这个死人)
二寿王屠戮兄弟侄子,实属罪大恶极,靖康陛下以公心对天下,已判处寿王杨明辰死刑,寿王所任命的官吏都是伪吏,罪臣。
三靖康陛下已与友邦达成协议,东辽州已重归中华,现在靖康陛下正在东辽辽州巡幸,百姓官绅都可自由往来东辽州。
四靖康陛下才是正统,号召边关将士迎靖康陛下回銮。
当时玄武军已经破灭,守卫燕山防线的是前卫军和龙虎卫,韩世忠c刘光世自不会听蔡京胡嚷嚷,河北各城州都遭金国祸害过所以对寿王也是拥护的,受到蛊惑的是中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
原来,当初李纲一伙策动前卫军暴乱许下了诸多诺言,可是随着李纲一次次爽约,中下级军士对他们的怨恨越来强烈,再加上前卫军在追击金国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见过靖康帝,所以前卫军大多数人都听信了蔡京的宣传,10月20日甚至发生了针对韩世忠的暗杀。
另外,金军撤退时兀术安排靖康帝接见了大批河北官吏,这些官吏虽恨金贼,但是他们都不否认靖康帝的存在,对于寿王宣传的靖康帝殉国的鬼话他们是不信的。由于有这样的思想混乱,隋军在河北的供给总是不足,而这又加剧了军中的怨恨。
10月30日,金军见有机可乘便分三路发动了对隋军的攻击,韩世忠无法指挥前卫军,燕山防线就只靠刘光世迎击大敌,好在驻守锦州大凌河防线的是关宁军的老底子,金军付出了三千人的代价也未能越过大凌河防线,随着天气变得越来冷,而金军的后勤补给又不足,金军的攻势最终瓦解。
前卫军临敌不战,诸城州狐疑不定,寿王招来白回安询问计策。
白回安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钱粮,河北乱局的根子是没有钱粮,一场大战让河北两州大失元气,而寿王即位后并没有及时给予河北帮助。所以欲平河北,钱粮是首要。
其次,是以劳军的名义撤回前卫军,派出更忠心的军队驻防燕山。
第三,在河北招募新军,重建玄武军c关宁军,只有本乡本土的才会拼死抗战保卫家园。
第四,派遣太子巡视河北,各城州之所以狐疑是因为伪帝的宣传笼络,如果真的让他们见到了皇室成员,那么他们就有反正的可能,当然,要是有人不识抬举,太子可以便宜行事。
最后一条是最关键的,那就是尽快遵行皇祖遗训,重用岳麓系文人变法图强。
其他几条都可行,只有最后一条寿王还拿不准,寿王之所以有今天,乃是依靠嵩阳文人的帮助,如今贸然重用岳麓文人,会不会引起嵩阳文人的反对,眼下毕竟不太平呀。
寿王思虑周详,白回安很是赞赏。白回安深知嵩阳学派人称“贵学”,嵩阳文人多出自显贵或则与显贵结交,好交际是嵩阳文人的特点,若因为重用岳麓系得罪了这些人,只怕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但是嵩阳文人与蔡京一系交情不浅,蔡京的怪论在一些嵩阳文人圈中很有影响。白回安认为,针对蔡京的怪论应该积极迎击而不是躲避,你越不接招他叫的越响,既然暂时无法触动嵩阳系的既得利益,那么就把岳麓系的改革力量先调入参政院,与蔡京的歪风打一场笔仗。为了逼迫嵩阳文人与蔡京划清界限,白回安还建议让一些嵩阳文人的领袖也参与论战。
上次论战还是在隋世宗时代,当时保皇派与拥秦派的论战把儒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方向,扩张和尚贤成为了儒学精神,后来就有了隋帝国的第一次西征。
而这一次的论战以“谁是伪朝”为主题,寿王一派号召变革抗金者为正统,而蔡京一系却只能苍白的喊出拥护靖康皇帝。最后的结果很明显,寿王派系逐渐取得了上风,上至官商士绅,下至百姓走卒都接受了“利国家者为君”的观念。
这一观念对寿王杨明辰和太子杨构的影响很大,这二人一直都无法分辨国与君的区别,这也是家天下以来历代皇朝走不破的迷局,仿佛只有唐太宗悟的清楚些,其他皇帝都以为君就是国,国君失去权力就是灭国,如果能保得权力常常牺牲国家利益。
在我们这个时空,北宋向辽进岁币,南宋割地换平安,都是出于统治者的自私想法,出卖国家利益换个人富贵,后来的明王朝更是昏庸到皇帝富可敌国,国库却一两银子也没有。明末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可惜后继的清王朝没有重视这振聋发聩的呐喊,反而视之为妖孽,结果百余年后就步入衰退,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晚清统治者只知自保,一次次割地赔款陷国家人民于水生火热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这才认识到君主制的危害,可惜此时黄宗羲的忠告已被遗弃了三百年,中华民族白白的浪费了这三百年的时光。
可是小说中写到的时空不同,由于后隋王朝鼓励言论自由,儒学走上了一条光明的发展道路,以寿王杨明辰,太子杨构为代表的统治者清晰的认识到君与国的关系,只有符合国家利益的人才配为君,若君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那么即使他是君,也应该被抛弃。
这条思想的枷锁一旦被打开,后隋皇室的道路就变的宽广起来,此后数代都是有为的君主,在国君贤明的大时代里,中华民族英雄辈出,番外宵小只有坐等灭亡的份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发动甲戌政变的冉氏c黄氏都遭到了灭顶之灾,为稳定朝局打击反对派,宝德帝忙活了五十多年。靖康之变虽然由外族侵略引发,但是由于皇帝被擒,若处理不当,事件引发的动荡或许会超过甲戌政变。因为金国有意维持靖康朝廷的存在,即使靖康死后金国也会找出新的继任人。
靖康的力量真有那么大吗,在我们这个时空,北宋靖康之变,南宋高宗赵构很快就建立起了政权,徽钦二帝在金国生活了三十多年也没对赵构的皇位形成威胁。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金国灭亡北宋后把徽钦二帝当俘虏,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中原大地,宋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拥护赵构。
如果金人不把徽钦二帝当俘虏,而是扶持他们在广大的占领区建立傀儡政权,那么赵构的皇位就危险了。小说中的金国要比我们这个时空的金国危险的多,只是由于小说中的后隋比北宋强大的多,金国虽然危险却不能长久的占领广大土地,反而因为实力受损丢掉了不少地方,只是后隋处在权力交接时期无力收复更多土地罢了。
但是小说中的后隋政权也有自己的麻烦,那就是金国对旧政权的破坏不是很大,又迅速恢复了靖康皇帝的地位,蔡京这个汉奸又创作出了各种反动言论,号召中原士子反对寿王朝廷。虽然寿王朝廷一再宣称靖康帝已经遇难,但是蔡京一伙可不是吃干饭的,特别是蔡氏书法流行天下,蔡京那笔漂亮字就是最好的证据。那么蔡京又是如何鼓动的那。
蔡京的言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大金是友邦,上次洛阳事变是皇帝借用金国兵力剿除奸臣高俅的叛乱(把责任推给高俅这个死人)
二寿王屠戮兄弟侄子,实属罪大恶极,靖康陛下以公心对天下,已判处寿王杨明辰死刑,寿王所任命的官吏都是伪吏,罪臣。
三靖康陛下已与友邦达成协议,东辽州已重归中华,现在靖康陛下正在东辽辽州巡幸,百姓官绅都可自由往来东辽州。
四靖康陛下才是正统,号召边关将士迎靖康陛下回銮。
当时玄武军已经破灭,守卫燕山防线的是前卫军和龙虎卫,韩世忠c刘光世自不会听蔡京胡嚷嚷,河北各城州都遭金国祸害过所以对寿王也是拥护的,受到蛊惑的是中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
原来,当初李纲一伙策动前卫军暴乱许下了诸多诺言,可是随着李纲一次次爽约,中下级军士对他们的怨恨越来强烈,再加上前卫军在追击金国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见过靖康帝,所以前卫军大多数人都听信了蔡京的宣传,10月20日甚至发生了针对韩世忠的暗杀。
另外,金军撤退时兀术安排靖康帝接见了大批河北官吏,这些官吏虽恨金贼,但是他们都不否认靖康帝的存在,对于寿王宣传的靖康帝殉国的鬼话他们是不信的。由于有这样的思想混乱,隋军在河北的供给总是不足,而这又加剧了军中的怨恨。
10月30日,金军见有机可乘便分三路发动了对隋军的攻击,韩世忠无法指挥前卫军,燕山防线就只靠刘光世迎击大敌,好在驻守锦州大凌河防线的是关宁军的老底子,金军付出了三千人的代价也未能越过大凌河防线,随着天气变得越来冷,而金军的后勤补给又不足,金军的攻势最终瓦解。
前卫军临敌不战,诸城州狐疑不定,寿王招来白回安询问计策。
白回安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钱粮,河北乱局的根子是没有钱粮,一场大战让河北两州大失元气,而寿王即位后并没有及时给予河北帮助。所以欲平河北,钱粮是首要。
其次,是以劳军的名义撤回前卫军,派出更忠心的军队驻防燕山。
第三,在河北招募新军,重建玄武军c关宁军,只有本乡本土的才会拼死抗战保卫家园。
第四,派遣太子巡视河北,各城州之所以狐疑是因为伪帝的宣传笼络,如果真的让他们见到了皇室成员,那么他们就有反正的可能,当然,要是有人不识抬举,太子可以便宜行事。
最后一条是最关键的,那就是尽快遵行皇祖遗训,重用岳麓系文人变法图强。
其他几条都可行,只有最后一条寿王还拿不准,寿王之所以有今天,乃是依靠嵩阳文人的帮助,如今贸然重用岳麓文人,会不会引起嵩阳文人的反对,眼下毕竟不太平呀。
寿王思虑周详,白回安很是赞赏。白回安深知嵩阳学派人称“贵学”,嵩阳文人多出自显贵或则与显贵结交,好交际是嵩阳文人的特点,若因为重用岳麓系得罪了这些人,只怕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但是嵩阳文人与蔡京一系交情不浅,蔡京的怪论在一些嵩阳文人圈中很有影响。白回安认为,针对蔡京的怪论应该积极迎击而不是躲避,你越不接招他叫的越响,既然暂时无法触动嵩阳系的既得利益,那么就把岳麓系的改革力量先调入参政院,与蔡京的歪风打一场笔仗。为了逼迫嵩阳文人与蔡京划清界限,白回安还建议让一些嵩阳文人的领袖也参与论战。
上次论战还是在隋世宗时代,当时保皇派与拥秦派的论战把儒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方向,扩张和尚贤成为了儒学精神,后来就有了隋帝国的第一次西征。
而这一次的论战以“谁是伪朝”为主题,寿王一派号召变革抗金者为正统,而蔡京一系却只能苍白的喊出拥护靖康皇帝。最后的结果很明显,寿王派系逐渐取得了上风,上至官商士绅,下至百姓走卒都接受了“利国家者为君”的观念。
这一观念对寿王杨明辰和太子杨构的影响很大,这二人一直都无法分辨国与君的区别,这也是家天下以来历代皇朝走不破的迷局,仿佛只有唐太宗悟的清楚些,其他皇帝都以为君就是国,国君失去权力就是灭国,如果能保得权力常常牺牲国家利益。
在我们这个时空,北宋向辽进岁币,南宋割地换平安,都是出于统治者的自私想法,出卖国家利益换个人富贵,后来的明王朝更是昏庸到皇帝富可敌国,国库却一两银子也没有。明末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可惜后继的清王朝没有重视这振聋发聩的呐喊,反而视之为妖孽,结果百余年后就步入衰退,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晚清统治者只知自保,一次次割地赔款陷国家人民于水生火热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这才认识到君主制的危害,可惜此时黄宗羲的忠告已被遗弃了三百年,中华民族白白的浪费了这三百年的时光。
可是小说中写到的时空不同,由于后隋王朝鼓励言论自由,儒学走上了一条光明的发展道路,以寿王杨明辰,太子杨构为代表的统治者清晰的认识到君与国的关系,只有符合国家利益的人才配为君,若君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那么即使他是君,也应该被抛弃。
这条思想的枷锁一旦被打开,后隋皇室的道路就变的宽广起来,此后数代都是有为的君主,在国君贤明的大时代里,中华民族英雄辈出,番外宵小只有坐等灭亡的份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