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回
距王村几十里的地方 , 有个依河而建的村子 , 只因此河名叫清河 , 又在此处拐了个弯 , 故得名清河湾 。 此村有二百来户人家 , 村外有上百亩良田平坦宽阔 , 只因此处依河傍水 , 灌溉得利 , 所以良田肥沃 , 收成丰实 , 但是这里的村民依然生活拮据 , 饥迫 。
村里有一户赵氏村民 , 名叫赵满仓 , 私下里被村民叫做 ” 赵老财 ”。 此人在村里横行霸道 , 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 他还是这上百亩良田的地主 , 他把田地租给村里每户人家 , 收成不好 , 租子不减 , 收成好了 , 租子反增 , 村民们一个个怨声载道 ,却又敢怒不敢言 , 再加上乡里的苛捐杂税 , 一年下来村民的收入所剩不多 。 到了农闲时节 , 村民们便到河里打些鱼虾 , 有些拿到集市上卖钱贴补家用 , 有些拿回家里给妻儿老小改善饮食条件 。
村里有一户人家姓李 , 人人都叫他李老憨 , 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 因为他年轻时是一位走街串巷的货郎 , 上无父母下无妻儿 。 四十岁那年卖货走到清河湾 , 被一场大雨淋病 , 幸被一户好人家收留照料 , 病愈后 , 帮着家里挑水砍柴 , 家里地里都是一把好手 。 这户人家只有一女 , 只因天生是个哑巴 , 因而二十五六岁尚未出嫁 , 二位老人见他勤快能干 , 便将哑女许配与他 。 次年 , 哑女生下一子 取名家旺 。 家旺十岁那年 , 哑女因一场大病撒手而去 , 不久 , 哑女父母也相继离世 , 撇下李老憨父子相依为命 。
如今李老憨已过花甲之年 , 但只因家境贫寒 , 李老憨之子家旺已二十有二还未娶妻 。 由于李老憨年事已高 , 地里的活计便由家旺一人打理 , 李老憨则下河打些鱼虾换钱贴补家用 。 天近四月 , 正是小麦灌浆时期 , 闲下来的家旺便每天和父亲一起下河打鱼 。
这一日吃过早饭 , 天上云量增多 , 渐渐的便乌云密布起来 , 看样子一场大雨即将到来,。 李老憨知道越是阴天越是打鱼的好时机 。 于是便头戴草帽 , 身披蓑衣 , 拎起挂在墙上那张十几年的渔网 , 想趁雨下大之前再去打些鱼来 。 家旺也想跟随 , 李老憨边走边说 :” 你在家吧 , 我去去就回 。”
李老憨来到河边 , 一条小船静静的停泊在岸边 , 这十几年来 , 李老憨就是靠着一边种地一边打渔才把家旺拉扯大 。 这条小船也是他生活中的一个伙伴 , 承载着他太多的喜怒哀乐 。
李老憨撑着竹篙逆流而上 , 因为上游有一处河道宽阔 , 鱼虾聚集 , 他每次来这里都会满载而归 。 一路上李老憨也不忘偶尔撒下一网 , 每一网都会有所收获 , ;李老憨心里高兴 , 便更加卖力的向前撑着船 , 想趁雨下大之前 , 多打一些赶紧回家 。
李老憨刚到目的地 , 天上便下起豆大的雨点 , 雨越下越急 , 李老憨正在迟疑要不要掉头回去 , 不经意的一扭头 , 让李老憨的心里顿时打了个激灵 , 河边好像躺着一个人 , 并且大半个身子都浸在水里 , 李老憨毫不犹豫的把船撑到近前 , 见是一位年轻的女子 , 他赶紧从船上下来 , 走到女子身边 :” 姑娘 , 姑娘醒醒 ” , 李老憨见女子没有反应 , 便将女子拖到岸上 , 用手指探一下鼻息 , 发现女子还活着 , 想也没想就把女子背上了船 , 撑着竹篙一路向家划去 。 这件事让李老憨想起了二十多年前 , 他被哑女一家搭救 , 他心里想 : 只要有可能 , 他一定要救活这位女子 。此女子不是别人 , 正是昨日夜里投河自尽的王静儿 。
此时的王府已是乱作一团 。 一早 , 下人到王静儿房中送早饭 , 绣房内已是人去楼空 , 只有一纸绝笔搁在书案上 。 王孝淳看后 , 赶紧命下人沿着河堤两向仔细的寻找 , 然而回来的下人只带回了掉落在草丛里的一只绣花鞋 。 王夫人见状如雷轰顶 , 顿时昏厥过去 , 王孝淳也是老泪纵横 , 悲痛万分 , 他哪里想到自己只是一时气恼才骂了王静儿几句 , 哪里会真的让她去死 。 而如今 , 绣房里再也看不到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 , 王孝淳觉得肝肠寸断 , 五内俱焚 。王夫人也因此一病不起 , 此时的王孝淳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严 , 整日唉声叹气 , 时常一个人坐在王静儿的房中 , 一呆就是好几个时辰 。
王静儿投河自尽的消息不胫而走 , 很快便传到了冯清源的耳朵里 。 原来 , 自从最后一次与王静儿分别后 , 回到家便被冯现生叫到客厅训话 :” 这些日子你都干什么去了 ?”
冯清源由于心虚 , 竟一时语塞 。
”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都做了些什么 , 你隔三差五的出去 , 借口说是用功读书 , 可每次回来我问你功课 , 你都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 浑不知那些圣贤书都背到哪里去了 。 从今日起 , 再不许你出冯家大门 , 准备明年二月进京科考 。” 大发雷霆的冯现生下令将冯清源看管起来 。
才与王静儿分别半月有余的冯清源 , 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王静儿已死 , 他找来贴身书童再去打听一番 , 可书童还是带回了王静儿已死的噩耗 。 冯清源像丢了魂儿一样 , 在房中不吃不喝待了三天 , 他无法相信这个事实 , 她们本来约好了等明年金榜题名考中状元 , 就骑着高头大马迎娶王静儿 , 如今怎会生死两茫茫了呢 ? 此时 , 冯清源的绝望不亚于求死的王静儿 , 他再也没有心思读书 , 再也不想进京科考 。
哀莫大于心死 , 万念俱灰的冯清源 , 不顾暴跳如雷的父亲和苦苦哀求的母亲 , 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家 , 去了当初与王静儿第一次邂逅并在此定情的庙院 , 决心剃度出家 , 遁入空门 , 他一心只想日日在佛前诵经 , 早日超度王静儿亡灵 。
慈蔼的老和尚双手合十 , 意味深长的说道 :” 小施主 , 凡事不可冲动 , 贫僧看你印堂发亮 , 料你尘缘未了 , 你可在厢房住下 , 待你悟出皆事因果 , 自会进行了断 ”。
两个家庭 , 终因一场不顾一切的爱情 , 而背上了沉痛的包袱 。 心意已决的冯清源哪里知道 王静儿还活着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村里有一户赵氏村民 , 名叫赵满仓 , 私下里被村民叫做 ” 赵老财 ”。 此人在村里横行霸道 , 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 他还是这上百亩良田的地主 , 他把田地租给村里每户人家 , 收成不好 , 租子不减 , 收成好了 , 租子反增 , 村民们一个个怨声载道 ,却又敢怒不敢言 , 再加上乡里的苛捐杂税 , 一年下来村民的收入所剩不多 。 到了农闲时节 , 村民们便到河里打些鱼虾 , 有些拿到集市上卖钱贴补家用 , 有些拿回家里给妻儿老小改善饮食条件 。
村里有一户人家姓李 , 人人都叫他李老憨 , 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 因为他年轻时是一位走街串巷的货郎 , 上无父母下无妻儿 。 四十岁那年卖货走到清河湾 , 被一场大雨淋病 , 幸被一户好人家收留照料 , 病愈后 , 帮着家里挑水砍柴 , 家里地里都是一把好手 。 这户人家只有一女 , 只因天生是个哑巴 , 因而二十五六岁尚未出嫁 , 二位老人见他勤快能干 , 便将哑女许配与他 。 次年 , 哑女生下一子 取名家旺 。 家旺十岁那年 , 哑女因一场大病撒手而去 , 不久 , 哑女父母也相继离世 , 撇下李老憨父子相依为命 。
如今李老憨已过花甲之年 , 但只因家境贫寒 , 李老憨之子家旺已二十有二还未娶妻 。 由于李老憨年事已高 , 地里的活计便由家旺一人打理 , 李老憨则下河打些鱼虾换钱贴补家用 。 天近四月 , 正是小麦灌浆时期 , 闲下来的家旺便每天和父亲一起下河打鱼 。
这一日吃过早饭 , 天上云量增多 , 渐渐的便乌云密布起来 , 看样子一场大雨即将到来,。 李老憨知道越是阴天越是打鱼的好时机 。 于是便头戴草帽 , 身披蓑衣 , 拎起挂在墙上那张十几年的渔网 , 想趁雨下大之前再去打些鱼来 。 家旺也想跟随 , 李老憨边走边说 :” 你在家吧 , 我去去就回 。”
李老憨来到河边 , 一条小船静静的停泊在岸边 , 这十几年来 , 李老憨就是靠着一边种地一边打渔才把家旺拉扯大 。 这条小船也是他生活中的一个伙伴 , 承载着他太多的喜怒哀乐 。
李老憨撑着竹篙逆流而上 , 因为上游有一处河道宽阔 , 鱼虾聚集 , 他每次来这里都会满载而归 。 一路上李老憨也不忘偶尔撒下一网 , 每一网都会有所收获 , ;李老憨心里高兴 , 便更加卖力的向前撑着船 , 想趁雨下大之前 , 多打一些赶紧回家 。
李老憨刚到目的地 , 天上便下起豆大的雨点 , 雨越下越急 , 李老憨正在迟疑要不要掉头回去 , 不经意的一扭头 , 让李老憨的心里顿时打了个激灵 , 河边好像躺着一个人 , 并且大半个身子都浸在水里 , 李老憨毫不犹豫的把船撑到近前 , 见是一位年轻的女子 , 他赶紧从船上下来 , 走到女子身边 :” 姑娘 , 姑娘醒醒 ” , 李老憨见女子没有反应 , 便将女子拖到岸上 , 用手指探一下鼻息 , 发现女子还活着 , 想也没想就把女子背上了船 , 撑着竹篙一路向家划去 。 这件事让李老憨想起了二十多年前 , 他被哑女一家搭救 , 他心里想 : 只要有可能 , 他一定要救活这位女子 。此女子不是别人 , 正是昨日夜里投河自尽的王静儿 。
此时的王府已是乱作一团 。 一早 , 下人到王静儿房中送早饭 , 绣房内已是人去楼空 , 只有一纸绝笔搁在书案上 。 王孝淳看后 , 赶紧命下人沿着河堤两向仔细的寻找 , 然而回来的下人只带回了掉落在草丛里的一只绣花鞋 。 王夫人见状如雷轰顶 , 顿时昏厥过去 , 王孝淳也是老泪纵横 , 悲痛万分 , 他哪里想到自己只是一时气恼才骂了王静儿几句 , 哪里会真的让她去死 。 而如今 , 绣房里再也看不到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 , 王孝淳觉得肝肠寸断 , 五内俱焚 。王夫人也因此一病不起 , 此时的王孝淳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严 , 整日唉声叹气 , 时常一个人坐在王静儿的房中 , 一呆就是好几个时辰 。
王静儿投河自尽的消息不胫而走 , 很快便传到了冯清源的耳朵里 。 原来 , 自从最后一次与王静儿分别后 , 回到家便被冯现生叫到客厅训话 :” 这些日子你都干什么去了 ?”
冯清源由于心虚 , 竟一时语塞 。
”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都做了些什么 , 你隔三差五的出去 , 借口说是用功读书 , 可每次回来我问你功课 , 你都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 浑不知那些圣贤书都背到哪里去了 。 从今日起 , 再不许你出冯家大门 , 准备明年二月进京科考 。” 大发雷霆的冯现生下令将冯清源看管起来 。
才与王静儿分别半月有余的冯清源 , 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王静儿已死 , 他找来贴身书童再去打听一番 , 可书童还是带回了王静儿已死的噩耗 。 冯清源像丢了魂儿一样 , 在房中不吃不喝待了三天 , 他无法相信这个事实 , 她们本来约好了等明年金榜题名考中状元 , 就骑着高头大马迎娶王静儿 , 如今怎会生死两茫茫了呢 ? 此时 , 冯清源的绝望不亚于求死的王静儿 , 他再也没有心思读书 , 再也不想进京科考 。
哀莫大于心死 , 万念俱灰的冯清源 , 不顾暴跳如雷的父亲和苦苦哀求的母亲 , 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家 , 去了当初与王静儿第一次邂逅并在此定情的庙院 , 决心剃度出家 , 遁入空门 , 他一心只想日日在佛前诵经 , 早日超度王静儿亡灵 。
慈蔼的老和尚双手合十 , 意味深长的说道 :” 小施主 , 凡事不可冲动 , 贫僧看你印堂发亮 , 料你尘缘未了 , 你可在厢房住下 , 待你悟出皆事因果 , 自会进行了断 ”。
两个家庭 , 终因一场不顾一切的爱情 , 而背上了沉痛的包袱 。 心意已决的冯清源哪里知道 王静儿还活着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