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百八十四章 报丧
第八百八十四章 报丧
虽说兆佳氏歪缠了几日,但曹项还是没有如她的意,带绿菊出京。
春华那边,并不反对丈夫带妾室外放,甚至还主动劝丈夫顺了婆婆的意思,毕竟他在外三年,身边也得人侍候。
曹项思前想后,还是私下同绿菊说过后,带春华出京。不为旁的,就为春华嫁进来三年无出,受嫡母脸色的缘故。
绿菊心中,对正房嫡妻虽有防范之心,但是三年来相安无事,也唯有庆幸。见曹项为春华着想,也只能心里泛酸,面上仍是贤良温顺。
因这个缘故,曹项最后出京,留下长子、妾室,带着春华上任去了。
兆佳氏气个半死,以为曹项不带绿菊,是因天阳年纪小的缘故,心中已经后悔不已。与其便宜了春华,还不若将身边的红梅给了曹项,自己也能放心些。
三个媳妇,除了静惠连生了两个女儿,其他两个都嫁进来三、四年,没有怀孕。
两个亲媳妇,她心中虽挑剔,也盼着早日抱上嫡孙;庶出的春华,却不愿她得了嫡子。
这婆媳本是天敌,只是静蕙性子刻板,没什么可挑的,又是孤女,偶尔也让人生怜;素芯娘家叔伯兄弟多,本身又是个重规矩的,实挑不出什么。
只有春华,虽是兆佳氏自己挑的,但是却是越来越看不过眼。原因无他,实在是她太“乖巧懂事”,太“温顺贤良”,兆佳氏心里就不痛快。
曹颙送走堂弟,府中又迎进两个人,是孩子们蒙文与满文师傅。
这是七阿哥提议的,虽说早先乌恩出嫁前,也曾教过几个孩子蒙语,但不过是日常用的几句口语。
不说旁人,就说天佑,身份在这里,往后恩萌出仕的可能性极大。作为曹颙的嫡子,点侍卫或者伴读的可能性也不小。
即便蒙文与满文不需要精通,也要知晓些,往后才不抓瞎。
不知不觉,半月过去,新户部尚书的人选出来,左都御史田从典为户部尚书。
这位汉尚书,山西人,进士出身,在地方任了三任知县后为御史,而后十几年一直是京官,历任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卿、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去年升至左都御史,年希尧案,就是他下江南审的。
曹颙同他虽不算相熟,但是同为京官数年,也不算陌生。从资历上说,左都御使与户部尚书都是从一品,算是平调,并不扎眼。
只是谁都晓得户部是个公事繁杂的衙门,汉尚书虽不是掌印尚书,却是干实事的那个。如今的户部满尚书是孙渣齐,原在八旗任都统,是武官转文官,不过是个摆设。田从典资历够了,但是年岁可不轻了,今年已经是古稀之年。
不少人掐着指头,挨个数在朝的大学士与尚书,这过了古稀之年的,一个巴掌都不够数。
真是不知道,这些气喘吁吁的老头子,到底能干什么事儿。
一般人,都寻思,是不是皇上老了,见不得青壮的臣子在眼前晃悠;只有心思多的,琢磨着,康熙点田从典为户部尚书的用意。
有心思通达的,想到即将起复的曹颙身上,开始揣测起圣心来。
就是十六阿哥,出宫溜达到曹府,见到曹颙时,都道:“这个田从典早年是有点‘铁面御史’的意思,这几年上了年岁,也开始打太极。要不然,去年年希尧的案子,也不会审得稀里糊涂。他到户部能做什么?户部又不像礼部,是养老的衙门。看来,皇阿玛是给孚若留地方。”说到最后,他已经带了几分兴奋,道:“孚若这几年不是正关注国计民生么?出仕户部,也能大展宏图。二品侍郎,听起来也威风呵!”
曹颙在官场多年,对于那些顶着“刚正不阿”牌子的官员,不能说不屑一顾,也委实敬重不起来。
“过刚易折”,在官场上真正一身铁骨的,做不长久;做长久了,还顶着这样的旗号,多是沽名钓誉之辈。
这个田从典能从七品县令,熬到一品大员,也是官场老油子。
这些日子,曹颙也在想自己起复后之事。
说起来,户部是上上之选,因为户部现在是四阿哥坐镇。曹颙再入户部为官,刚好在四阿哥手下。
只是户部好是好,是侍郎可不是好坐的,干得活多,担的责任重,还不如司官自在。
“十六爷,我丁忧前,是正五品,这连升六级,可有些过了。许是皇上有旁的安排,也保不齐,还是静观其变吧。”曹颙说道。
十六阿哥闻言,白了他一眼,道:“你啊,谨慎的有些过了……”
两人正说着话,就有管家曹元到门口禀告,李家表少爷来报丧了。
听到“报丧”二字,曹颙坐直了身子,有些疑惑,问道:“李诚前些日子不是好得差不多了么?”
就听曹元道:“大爷,没的不是三表少爷,听说是苏州那边的老太太。两位表少爷都来了,除了报丧,还来同太太、大爷辞行,如今就在偏厅候着。”
这是文太君没了?
曹颙有些怔住,现下是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若是李煦丁忧,就算不能躲开四阿哥的清算,也能暂避锋芒,不会成为四阿哥登基后“杀鸡骇猴”的那只“鸡”。
“李家的文氏老太君?我额娘入宫前,在李家还受过她的照拂。”十六阿哥见曹颙不吭声,道:“若是没记错,老人家已经九十多了,也算高寿。”
曹颙醒过神来,点了点头,随后对曹元摆摆手,道:“先使人带他们去见太太。”
曹元应声下去,十六阿哥道:“孚若既然家里有事,爷就先回去了,顺道去瞧瞧十三哥。”
曹颙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十六爷,皇上会允李织造丁忧么?”
十六阿哥倒是没有挑剔曹颙对堂舅生疏的称呼,毕竟他对李家也向来不亲。
“苏州织造,虽不是什么要紧的位置,但是李煦在苏州任上将近二十年,向来为皇阿玛倚重。加上如今皇阿玛手上得用的人又少,怕是会夺情。”十六阿哥寻思一会儿,回道。
是啊,当年孙太君去世后,曹寅虽在孝中,也没有卸任织造的官职。
有前例可循,康熙不会允李煦丁忧也不稀奇。
说到底,还是康熙年迈,疑心病越发重了,只信任自己提拔的臣子。而那些青壮官员,因早年被夺嫡风波波及,康熙实是不放心用……
内宅,兰院,上房。
看着跪在地上的李语兄弟,李氏已是流下眼泪,起手扶起两位侄孙,哽咽着道:“都是自家骨肉,赶紧起来。老太太高寿,你们也要节哀,这时候上路,还有得罪遭。”
李诚也红了眼圈,道:“孙儿们无碍,只是不能在姑祖母跟前尽孝了。姑祖母好生保重,也省得老祖同祖父惦记。”
李氏除了为文太君的去世难过,最不放心的还是母亲高太君。
早年有文太君在时,高太君留在苏州,妯娌相依,也算不孤单;如今文太君没了,高太君也是年将古稀,性子又不好,怨不得李氏不放心。
只是眼前这两个侄孙都小,同他们也说不了旁的,李氏只是问问何时出京什么的。
听说他们兄弟明儿就上路,李氏看着单薄的李诚,倒是有些不放心,对丫鬟吩咐道:“去大奶奶院子取两只人参,就说我要送人使。”
丫鬟应声下去,正同曹颙在门口碰个正着,忙侧到一边,挑了帘子,屈膝请曹颙进去。
李氏正对李语叮嘱道:“你是哥哥,路上多照看你兄弟些。虽说奔丧,是子孙尽孝之道,但是也不好因赶路伤身,让老人家去得不安生,那就是不孝了。”
“是,姑祖母,孙儿记下了,定好生照看三弟。”李语躬身应了,态度甚是恳切。
见儿子进来,李氏用帕子擦了泪,道:“颙儿,大老太太没了,你两个侄儿明儿就要返乡奔丧。”
李语兄弟两个给曹颙请安,曹颙摆摆手,唤他们起了,道:“之前不是还好好的,怎么说没就没了?”
这话李家兄弟方才已经对李氏讲了一遍,不外是老人家外感风邪什么的。
曹颙想了想,对李诚道:“回去见到舅老爷,代我问好。同舅老爷说,若是舅老爷丁忧,扶灵北上,早点打发人送信到京城,我这头也好使人早预备着。”
李诚听了,心下一动。这句话听着像是寻常应付,又像是另有所指。难道这位表叔得了什么消息,想要提点李家一二?
他抬起头来,刚好同曹颙对了个正着。
曹颙说完这句,就已经后悔。
李家在苏州,毕竟搁得远,就算有亲戚名分,四阿哥也不至于将怒火烧到曹家;若是真到了京中,或许会避免李家抄家破族的危险,但是说不定也能将曹家带到河沟去。
自己有些太理想主义,毕竟李家犯的事儿,亏空还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做过八阿哥与十四阿哥的钱袋子,是政治立场问题,四阿哥的大忌,还是先保自家吧。
曹颙心里想着,已经转过视线,对李氏道:“母亲也要节哀才好。老人家年过九十,生前也没有遭罪,这是喜丧……”
李家兄弟明日出京,今日还有不少事情需要料理,所以没有多留,随后就告辞离去。
见母亲心事重重,还专门给李诚带了两株人参,曹颙还以为她担心李诚的身体,劝道:“母亲不必太过忧心,李诚的病早已痊愈,只是看着还单薄罢了。”
李氏犹豫了一下,道:“颙儿,大老太太没了,咱们家是不是也要使几个人跟着诚哥儿他们去苏州吊丧?”
曹颙点点头,道:“这是自然的,就使吴盛与赵安两个,跟着两位表侄去苏州吊丧……也好给外祖母请安,若是能接外祖母到家里,也省得母亲挂怀……”
这后一句话,却是曹颙看了李氏的脸色后说的。
不管外头人如何猜测,在李氏心中,高太君都是她生身之母,骨肉天伦,自是无法割舍。
果不其然,听了儿子的话,李氏眼睛一亮,忙道:“他们两个瞧着也稳当,只是到时候要见内眷,还是要使两个动规矩的婆子才是。”
曹颙应下,这会儿功夫,初瑜也过来了。
李氏便同媳妇商量,选了两个精干婆子出来……
苏州,织造府,内宅。
因为前院是官衙,不能摆设灵堂,文氏老太君的灵堂就设在老太君的院子里。
王氏、孙氏带着李鼐的几个庶女,在灵堂后哭灵。灵堂前,是李家祖孙三代男丁。
隔壁,就是高太君的院子。
高太君与文太君是平辈,只需服小功的服,不必去灵前守着。
她怀里搂着香玉,气色却不算好。
自从李鼎的双生子回到李府,香玉的处境就变得尴尬。
早先李煦念及次子只有这一点血脉,即便是女孙,也算疼爱有加,王氏那边也是如此。
双生子进府,香玉的分量就轻了。
加上她同李煦的老生子同母,早年看着还不明显,这几年这姑“侄”二人,容貌越来越像,惹得李煦都跟着皱眉,吩咐人不要将香玉带到人前。
王氏想到这孙女的身世,也跟吃了苍蝇似的,不再待见。
香玉已经七岁,会看大人脸色的岁数,自然能察觉出祖父母厌恶自己,可怜丁点儿大的孩子,幸好有高太君的庇护,要不然连丫鬟婆子都要欺到头上。
文太君没后,李煦也使人传话,不许香玉到灵前去。
今日是烧“二七”的日子,隔壁从早晨开始,就各种法事的动静。香玉这个重孙女,却连守灵的资格都没有。
她是高太君一手带大的,旁人不心疼,高太君会心疼。
她可怜香玉,心中将李煦骂了千百遍,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百年之后,香玉无人可依的凄苦处境。
“造孽啊,造孽!”想到使得香玉落入这尴尬处境的,不是旁人,就是她的亲祖父,高太君愤愤不已,自言自语道。
香玉到底年幼,已经是高太君怀中沉沉睡去,露着一张稚真小脸,小手紧紧地抓住高太君的前襟。
高太君见状,心里叹了口气,从旁边拽过一个枕头,轻轻地将香玉放到炕上。
这时,就听门外传来急促地脚步声,有人隔着帘子道:“二老太太,孙媳有急事儿求见……”
是李鼐之妻孙氏来了,高太君见她高声,怕扰到香玉,有些不快,道:“什么急事儿不去寻你太太,反到来我这孤老婆子屋里说嘴?”
孙氏听她说话,挑了帘子进来,满脸急色,道:“二老太太,三爷夭了,老爷看着不大好,太太使孙媳妇过来,请二老太太过去……”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虽说兆佳氏歪缠了几日,但曹项还是没有如她的意,带绿菊出京。
春华那边,并不反对丈夫带妾室外放,甚至还主动劝丈夫顺了婆婆的意思,毕竟他在外三年,身边也得人侍候。
曹项思前想后,还是私下同绿菊说过后,带春华出京。不为旁的,就为春华嫁进来三年无出,受嫡母脸色的缘故。
绿菊心中,对正房嫡妻虽有防范之心,但是三年来相安无事,也唯有庆幸。见曹项为春华着想,也只能心里泛酸,面上仍是贤良温顺。
因这个缘故,曹项最后出京,留下长子、妾室,带着春华上任去了。
兆佳氏气个半死,以为曹项不带绿菊,是因天阳年纪小的缘故,心中已经后悔不已。与其便宜了春华,还不若将身边的红梅给了曹项,自己也能放心些。
三个媳妇,除了静惠连生了两个女儿,其他两个都嫁进来三、四年,没有怀孕。
两个亲媳妇,她心中虽挑剔,也盼着早日抱上嫡孙;庶出的春华,却不愿她得了嫡子。
这婆媳本是天敌,只是静蕙性子刻板,没什么可挑的,又是孤女,偶尔也让人生怜;素芯娘家叔伯兄弟多,本身又是个重规矩的,实挑不出什么。
只有春华,虽是兆佳氏自己挑的,但是却是越来越看不过眼。原因无他,实在是她太“乖巧懂事”,太“温顺贤良”,兆佳氏心里就不痛快。
曹颙送走堂弟,府中又迎进两个人,是孩子们蒙文与满文师傅。
这是七阿哥提议的,虽说早先乌恩出嫁前,也曾教过几个孩子蒙语,但不过是日常用的几句口语。
不说旁人,就说天佑,身份在这里,往后恩萌出仕的可能性极大。作为曹颙的嫡子,点侍卫或者伴读的可能性也不小。
即便蒙文与满文不需要精通,也要知晓些,往后才不抓瞎。
不知不觉,半月过去,新户部尚书的人选出来,左都御史田从典为户部尚书。
这位汉尚书,山西人,进士出身,在地方任了三任知县后为御史,而后十几年一直是京官,历任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卿、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去年升至左都御史,年希尧案,就是他下江南审的。
曹颙同他虽不算相熟,但是同为京官数年,也不算陌生。从资历上说,左都御使与户部尚书都是从一品,算是平调,并不扎眼。
只是谁都晓得户部是个公事繁杂的衙门,汉尚书虽不是掌印尚书,却是干实事的那个。如今的户部满尚书是孙渣齐,原在八旗任都统,是武官转文官,不过是个摆设。田从典资历够了,但是年岁可不轻了,今年已经是古稀之年。
不少人掐着指头,挨个数在朝的大学士与尚书,这过了古稀之年的,一个巴掌都不够数。
真是不知道,这些气喘吁吁的老头子,到底能干什么事儿。
一般人,都寻思,是不是皇上老了,见不得青壮的臣子在眼前晃悠;只有心思多的,琢磨着,康熙点田从典为户部尚书的用意。
有心思通达的,想到即将起复的曹颙身上,开始揣测起圣心来。
就是十六阿哥,出宫溜达到曹府,见到曹颙时,都道:“这个田从典早年是有点‘铁面御史’的意思,这几年上了年岁,也开始打太极。要不然,去年年希尧的案子,也不会审得稀里糊涂。他到户部能做什么?户部又不像礼部,是养老的衙门。看来,皇阿玛是给孚若留地方。”说到最后,他已经带了几分兴奋,道:“孚若这几年不是正关注国计民生么?出仕户部,也能大展宏图。二品侍郎,听起来也威风呵!”
曹颙在官场多年,对于那些顶着“刚正不阿”牌子的官员,不能说不屑一顾,也委实敬重不起来。
“过刚易折”,在官场上真正一身铁骨的,做不长久;做长久了,还顶着这样的旗号,多是沽名钓誉之辈。
这个田从典能从七品县令,熬到一品大员,也是官场老油子。
这些日子,曹颙也在想自己起复后之事。
说起来,户部是上上之选,因为户部现在是四阿哥坐镇。曹颙再入户部为官,刚好在四阿哥手下。
只是户部好是好,是侍郎可不是好坐的,干得活多,担的责任重,还不如司官自在。
“十六爷,我丁忧前,是正五品,这连升六级,可有些过了。许是皇上有旁的安排,也保不齐,还是静观其变吧。”曹颙说道。
十六阿哥闻言,白了他一眼,道:“你啊,谨慎的有些过了……”
两人正说着话,就有管家曹元到门口禀告,李家表少爷来报丧了。
听到“报丧”二字,曹颙坐直了身子,有些疑惑,问道:“李诚前些日子不是好得差不多了么?”
就听曹元道:“大爷,没的不是三表少爷,听说是苏州那边的老太太。两位表少爷都来了,除了报丧,还来同太太、大爷辞行,如今就在偏厅候着。”
这是文太君没了?
曹颙有些怔住,现下是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若是李煦丁忧,就算不能躲开四阿哥的清算,也能暂避锋芒,不会成为四阿哥登基后“杀鸡骇猴”的那只“鸡”。
“李家的文氏老太君?我额娘入宫前,在李家还受过她的照拂。”十六阿哥见曹颙不吭声,道:“若是没记错,老人家已经九十多了,也算高寿。”
曹颙醒过神来,点了点头,随后对曹元摆摆手,道:“先使人带他们去见太太。”
曹元应声下去,十六阿哥道:“孚若既然家里有事,爷就先回去了,顺道去瞧瞧十三哥。”
曹颙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十六爷,皇上会允李织造丁忧么?”
十六阿哥倒是没有挑剔曹颙对堂舅生疏的称呼,毕竟他对李家也向来不亲。
“苏州织造,虽不是什么要紧的位置,但是李煦在苏州任上将近二十年,向来为皇阿玛倚重。加上如今皇阿玛手上得用的人又少,怕是会夺情。”十六阿哥寻思一会儿,回道。
是啊,当年孙太君去世后,曹寅虽在孝中,也没有卸任织造的官职。
有前例可循,康熙不会允李煦丁忧也不稀奇。
说到底,还是康熙年迈,疑心病越发重了,只信任自己提拔的臣子。而那些青壮官员,因早年被夺嫡风波波及,康熙实是不放心用……
内宅,兰院,上房。
看着跪在地上的李语兄弟,李氏已是流下眼泪,起手扶起两位侄孙,哽咽着道:“都是自家骨肉,赶紧起来。老太太高寿,你们也要节哀,这时候上路,还有得罪遭。”
李诚也红了眼圈,道:“孙儿们无碍,只是不能在姑祖母跟前尽孝了。姑祖母好生保重,也省得老祖同祖父惦记。”
李氏除了为文太君的去世难过,最不放心的还是母亲高太君。
早年有文太君在时,高太君留在苏州,妯娌相依,也算不孤单;如今文太君没了,高太君也是年将古稀,性子又不好,怨不得李氏不放心。
只是眼前这两个侄孙都小,同他们也说不了旁的,李氏只是问问何时出京什么的。
听说他们兄弟明儿就上路,李氏看着单薄的李诚,倒是有些不放心,对丫鬟吩咐道:“去大奶奶院子取两只人参,就说我要送人使。”
丫鬟应声下去,正同曹颙在门口碰个正着,忙侧到一边,挑了帘子,屈膝请曹颙进去。
李氏正对李语叮嘱道:“你是哥哥,路上多照看你兄弟些。虽说奔丧,是子孙尽孝之道,但是也不好因赶路伤身,让老人家去得不安生,那就是不孝了。”
“是,姑祖母,孙儿记下了,定好生照看三弟。”李语躬身应了,态度甚是恳切。
见儿子进来,李氏用帕子擦了泪,道:“颙儿,大老太太没了,你两个侄儿明儿就要返乡奔丧。”
李语兄弟两个给曹颙请安,曹颙摆摆手,唤他们起了,道:“之前不是还好好的,怎么说没就没了?”
这话李家兄弟方才已经对李氏讲了一遍,不外是老人家外感风邪什么的。
曹颙想了想,对李诚道:“回去见到舅老爷,代我问好。同舅老爷说,若是舅老爷丁忧,扶灵北上,早点打发人送信到京城,我这头也好使人早预备着。”
李诚听了,心下一动。这句话听着像是寻常应付,又像是另有所指。难道这位表叔得了什么消息,想要提点李家一二?
他抬起头来,刚好同曹颙对了个正着。
曹颙说完这句,就已经后悔。
李家在苏州,毕竟搁得远,就算有亲戚名分,四阿哥也不至于将怒火烧到曹家;若是真到了京中,或许会避免李家抄家破族的危险,但是说不定也能将曹家带到河沟去。
自己有些太理想主义,毕竟李家犯的事儿,亏空还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做过八阿哥与十四阿哥的钱袋子,是政治立场问题,四阿哥的大忌,还是先保自家吧。
曹颙心里想着,已经转过视线,对李氏道:“母亲也要节哀才好。老人家年过九十,生前也没有遭罪,这是喜丧……”
李家兄弟明日出京,今日还有不少事情需要料理,所以没有多留,随后就告辞离去。
见母亲心事重重,还专门给李诚带了两株人参,曹颙还以为她担心李诚的身体,劝道:“母亲不必太过忧心,李诚的病早已痊愈,只是看着还单薄罢了。”
李氏犹豫了一下,道:“颙儿,大老太太没了,咱们家是不是也要使几个人跟着诚哥儿他们去苏州吊丧?”
曹颙点点头,道:“这是自然的,就使吴盛与赵安两个,跟着两位表侄去苏州吊丧……也好给外祖母请安,若是能接外祖母到家里,也省得母亲挂怀……”
这后一句话,却是曹颙看了李氏的脸色后说的。
不管外头人如何猜测,在李氏心中,高太君都是她生身之母,骨肉天伦,自是无法割舍。
果不其然,听了儿子的话,李氏眼睛一亮,忙道:“他们两个瞧着也稳当,只是到时候要见内眷,还是要使两个动规矩的婆子才是。”
曹颙应下,这会儿功夫,初瑜也过来了。
李氏便同媳妇商量,选了两个精干婆子出来……
苏州,织造府,内宅。
因为前院是官衙,不能摆设灵堂,文氏老太君的灵堂就设在老太君的院子里。
王氏、孙氏带着李鼐的几个庶女,在灵堂后哭灵。灵堂前,是李家祖孙三代男丁。
隔壁,就是高太君的院子。
高太君与文太君是平辈,只需服小功的服,不必去灵前守着。
她怀里搂着香玉,气色却不算好。
自从李鼎的双生子回到李府,香玉的处境就变得尴尬。
早先李煦念及次子只有这一点血脉,即便是女孙,也算疼爱有加,王氏那边也是如此。
双生子进府,香玉的分量就轻了。
加上她同李煦的老生子同母,早年看着还不明显,这几年这姑“侄”二人,容貌越来越像,惹得李煦都跟着皱眉,吩咐人不要将香玉带到人前。
王氏想到这孙女的身世,也跟吃了苍蝇似的,不再待见。
香玉已经七岁,会看大人脸色的岁数,自然能察觉出祖父母厌恶自己,可怜丁点儿大的孩子,幸好有高太君的庇护,要不然连丫鬟婆子都要欺到头上。
文太君没后,李煦也使人传话,不许香玉到灵前去。
今日是烧“二七”的日子,隔壁从早晨开始,就各种法事的动静。香玉这个重孙女,却连守灵的资格都没有。
她是高太君一手带大的,旁人不心疼,高太君会心疼。
她可怜香玉,心中将李煦骂了千百遍,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百年之后,香玉无人可依的凄苦处境。
“造孽啊,造孽!”想到使得香玉落入这尴尬处境的,不是旁人,就是她的亲祖父,高太君愤愤不已,自言自语道。
香玉到底年幼,已经是高太君怀中沉沉睡去,露着一张稚真小脸,小手紧紧地抓住高太君的前襟。
高太君见状,心里叹了口气,从旁边拽过一个枕头,轻轻地将香玉放到炕上。
这时,就听门外传来急促地脚步声,有人隔着帘子道:“二老太太,孙媳有急事儿求见……”
是李鼐之妻孙氏来了,高太君见她高声,怕扰到香玉,有些不快,道:“什么急事儿不去寻你太太,反到来我这孤老婆子屋里说嘴?”
孙氏听她说话,挑了帘子进来,满脸急色,道:“二老太太,三爷夭了,老爷看着不大好,太太使孙媳妇过来,请二老太太过去……”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