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二六章 梦想、现实(下)
.第二天都到下午了,沈默的随员们也没等到出的命令,不知今天到底还走不走,便撺掇着周培简去问问。
结果不一会儿,周培简去而复返,对众人道:“大人贵体微恙,可能要休养几日吧。”
众人一听十分吃惊,想到昨晚宴会还好好的,怎么一转天就病了呢?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路过的徐渭没好气道:“没听说过什么叫“病来如山倒。吗?”
“那徐先生请问,咱们该怎么办啊?”周培简道:“大人病得厉害,也没给个章程。”
“这还用问?”徐渭翻翻白眼道:“要么闲着玩,要么跟戚继光军去,你们选哪个?”
“这还用问么”众人讪讪笑道:“我们是斯文人哩” 当天晚些时候,大家也去探视少宗伯。见他确实面色蜡黄,满头虚汗,显然正在病中,军中大夫说病人需要静养,于是大伙也乐得清闲,都安下心来找乐子。这崇明岛景色秀美,即使是冬天,也有一种凄凉之美,官员们结伴出游,吟诗作赋,酸气冲天却自得其乐。那厢间,戚继光则打起了俞家军的主意,两家主帅又并称俞龙戚虎,现在两军相遇,当然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了,每日里教场上都是黄烟滚滚,杀声震天,让登高望远的文官们十分诧异”这两家不会有什么深仇大恨吧?
而此刻在军营深处的一座别墅中,那位传说重病缠身的沈大人,头束着月白色的逍遥巾,穿一身藏青色的棉深衣,端着茶杯坐在火炉边,只见他神色凝重,仿佛在思索着什么,但横竖都不像患病的样子。
徐渭背着手,绕着火炉和沈默团团转圈圈,一边转还一边大声抱怨道:“王本固、你这个杀材,杀材啊!”
长子看得眼晕,只好不看他,把目光投到桌上,那里散落着几封信笺,正是徐渭的烦恼源泉。
沈默却不管他,任凭徐渭转啊转,一直等他转累了,一屁股坐在身边,临起大茶壶牛饮时,才不急不躁道:“现在一切都只是猜测。是你想多了也说不定。”
“虽然你们关系好”徐渭阴着脸道:“可这种大事,不能掉以轻心啊!”
“我知道。”沈默点点头,不再做声。
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一,心一心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小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
沈默没病,不过是找个理由,好留在崇明岛,先不进入东南地界罢了。因为在船到莱州停靠时,他便接到了锦衣卫的奏报,说东南数省。同时生了数场叛乱。江西、淅江、福建、广东等地告急不断,各省都在调兵遣将,气氛紧张无比。
接到消息后,沈默没有声张,只是告诉了徐渭和戚继光,两人的反应不出意料,都是一样的难以置信他们都对胡宗宪和东南文武怀着深厚的感情,实在不愿看到这种事情生。
但当冷静下来,他们又没理由不认为,这一系列的事件,是在制造紧张气氛,要挟朝廷就范。
“这是要给钦差大人个下马威啊。”徐渭阴着脸道:“他们怎能这样呢?”
“大人,我们要当机立断。”戚继光冷鼻道:“末将建议在莱州暂停,等事态清晰后,再决定行止。”
沈默思索了很久,抬头问他俩道:“胡宗宪有这么蠢吗?”
“不应该啊”徐渭道:“他如果不知天时、倒行逆施,也建不了那番功业。
”说着自己却先不仔细了,道:“不过自从严党倒台后,他的处境就日复一日的恶劣,被逼急了出此昏招也不是全无可能。”
“应该做最坏的打算”戚继光沉声道:“尽最大的努力。”
“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沈默轻声重复着戚继光的话,微微点头道:“说得好。”不管是为国为己,还是为胡宗宪好,都要慎重对待此事,将影响降到最低。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沈默最终决定继续南下,在崇明岛上落脚观察。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距离近、知请快、反应自然迅,但坏处也很明显,因为这里是胡宗宪的地盘,驻军受其节制。
不过沈默不认为这是在冒险,因为驻扎在崇明岛上的是俞家军,以他对俞大狱的了解,这位老成持重的将军,一定不会跟着别人乱来的。
而且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俞家军控制住,这样手下有俞龙戚虎,至少在声势上,可以震慑住许多人,让自己的声音不至于被淹没在江南的喧嚣中。
立足在崇明岛,便有了足够的留白,可以让他自主的进退停留。别看这简简单单的一步棋,却是建立在对东南形势的了解,将领思想的把握上,做出的冷静选择。
结果到了这里,俞大献已经被召到杭州去了,但沈默看到了长子,就更加放心了。于是安安稳稳的驻扎下来,等着最新的情报。
当沉默把情况通报给长子,没想到他对岛外生的事情,也了解不多,似乎俞大献也在封锁消息,不过长子告诉沈默:“我家老总临走时交代,没有他的命令,所有战船不许出察,就是大帅下令也不行。”
这既是个好消息,又是个坏消息,因为它一方面说明俞大敝的立场没有问题,态度十分坚定,但也说明确实有些不好的事情生了。
朱五并没有跟随沈默走水路,而是在莱州乘快马南下,联络指挥各锦衣卫千户所,尽可能的收集情报,为沈默的决策提供支持。
锦衣卫的效率很高,第三天便将各方面的最新情报,汇总摆上了他的桌面,事件的轮廓终于清晰起来。
看似铺天盖地的东南叛乱,其实可以分成两场。北边皖南、淅江、江西一带,是银矿工人叛乱,南边江西、福建、广东一带,是“三巢。农民造反,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先说银矿工人的暴乱,这其实是个历史问题。随着近百年来经济的展,白银已经成为社会结算的主要货币,随之而来的,是对银矿石需求的激增。银矿的开采由官府控制,但实际集矿的,却是邻近地区、以宗族为单位的彪悍山民。
为了完成上差、中饱私囊,官府往往定下极高的上缴额度,并通过矿卒和官差,监督监视矿工采矿,严惩偷懒懈怠者,并对偷盗矿石、偷挖矿山者绝不姑息。 在当时的条件下,矿工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出现死伤司空见惯,且要整日面对官府的盘录与欺凌。怨气越来越重。这种时候,有地方豪强登高一呼,很容易在矿工和周围地区的村民中,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他们按照按军事方式组织起来、进行练,除了抵抗官府的暴政外,还有更吸引人的目的一私开银矿。这种行为当然不能不被官府容忍,往往面临着严厉的打击,但因为矿工们又以宗族为单位,团结彪悍,而且银矿所处之地,往往是山脉连绵,军队很难打得过山民。加上私开银矿的收入,即使对于普通矿工来说,也远远高于为官矿劳作,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便造成了延绵百年,无法根除的冲突根源。
历史上。杨廷和当政时,曾经采取一些手段。缓和了官府与矿工的矛盾,但严嵩柄国后,一切急转直下,官府贪墨、压榨矿工,逼死百姓的事情时有生,眼看就要再次造成暴乱,但东南偻寇的横行,改变了事态的展”官府的注意力不再放在矿止 上,卫所军队更是在战争初期。被强大的偻寇消灭殆尽。于是从嘉靖三十年以来的十余年间,官府对矿山的监管出现了一段真空时期,后果用脚趾头都能想到。
私开的银矿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矿区冒了出来,其中最大的一片,是位于南直隶、淅江、江西三省交界地带。这片方圆六百里的地区,有淅江衢州府的西安县北方银场、开化六都银场、江西婆源德兴银场、玉山银场等七八个银矿,私自开采的矿洞,竟达到一百多个,每个都有不小的出矿量。
与之相对的,是官开银矿的萎靡,甚至找不到足够的矿工开工,每年的供应量自然锐减。在战争时期,为了避免内外交困,官府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但如今偻寇已被彻底赶走,没了外部的压力,官府就不能任由其折腾了。
事情的关键人物,是淅江巡抚、御史中承王本固,他早就对矿山的这种状况忍无可忍,便想接着抗偻胜利的锐气,雷厉风行、一举解决这个痛疾。便在没有通报总督衙门的情况下,带领本部数千官兵、降临衢州府,率衙役、官差、团练、乡勇,共计近万人,浩浩荡荡的进山封矿。
起先进展十分顺利,查封了十几个矿山,逮捕反抗的矿工数百人,仿佛一下子就把私开矿山的风潮扑灭了。但王本固知道,参与采矿的人有数万人之多,且因为衢州顾名思义、是三省通衢之处的意思,与江西、南直徽州搭界,所以一闻风声,矿工们便从山上逃到别省。巡抚、知府、县令,都无权越界追捕,只能望而兴叹。
等朝廷撤兵,那些逃走的矿工很快便会回来,扒开被封闭的银矿,继续进行开采。这种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游戏,已经玩了许多年,却依然在重复着。
王本固没有这份耐心,为了达到杀一做百的效果,他在云雾山矿洞前,当着数万乡民的面,一下杀了一百多矿工,”这非常符合他的性格,否则当年也不会差点杀掉王直父子。
这是不折不扣的蠢行,因为他犯规了。为什么他进剿十分顺利,以前被口 小见之若畏涂的差事。怎么到他年里就易如反掌了呢。难逝刀忆刑别厉害?不,是因为他二杆子出了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且从来不讲情面、不守“规矩”所以衢州府的官伸早就跟矿主豪强们打好了招呼。好好配合一下,给王中承个面子,把这尊神送走了,大家再该干嘛干嘛。
是的,矿区的官员们,早已经被白花花的银子收买了,成了黑矿让。的保护人,甚至是合伙人”什么朝廷法度、礼义廉耻,那都是浮云,只有真金白银才是真的。
这些年来,这里的一切已经形成了默契,以一种奇怪的和谐共存着。
但随着那一百颗人头落地,和谐不存在了,矿主、豪族们感到了背叛,失去亲人的宗族要报仇,于是几乎一夜之间,手持着长矛土枪、甚至是铁稿铁掀的狂民,从四面八方冒了出来,依托大山的掩护,神出鬼没的击杀官兵。
王本固猝不及防,损失很大,组织反击。却只能一次次的扑空,而对手的声势却越来越大,仿佛传染一般,江西婆源、玉山的矿工也加入进来,甚至景德镇的工人也跟着闹起事来,见着事态已经控制不住,王本固终于不顾面皮,紧急向总督府求援。”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小
而江西、广东等地的农民暴乱。其实也是老问题有了新展罢了,自嘉靖三十五年起,白莲教徒在两省传教,组织贫民暴乱。其中广东和平县李文彪、江西龙南县高沙保、谢允樟、下历赖清规等 乘官军御击偻寇之时,相与结党。号为“三巢”率部攻打附近郡县。
十余年间。匪李文彪已死,但其子李珍与谢、赖的气焰却愈猖炽。他们约期分道四出攻城夺邑,已拥众数万人。并占据广东和平、龙川、兴宁、江西之龙南、信丰 安远诸县,一应钱粮、词讪,有司不敢诘问。而无以生计的农民、手工业者,多入山结寨,与“三巢,互为声势。仅赖清规部,就跨据江、广六县,依险固守,官军莫能敌。
李、谢、赖三人不愚蠢,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斯睡,一旦朝廷腾出手来,必然会全力剿灭他们,因而积极联系逃到广东沿海的海寇王一本等人。意图扩大势力,抵抗官军。当皖、衢、婆、景矿工暴动生,他们认为已到最佳时机,便开始疯狂攻打朝廷州县,妄图将连地盘成一片,好达到建国称王的目的。
一时间,赣粤二省频频告急,南赣巡抚吴百朋,为此接连六百里加急,向北京、杭件告急,请求派兵镇压。
这就是东南目前暴乱的真相,在徐渭看来,都是因为王本固在抗偻中没有捞到功劳,觉着钦差来了脸上过不去,所以才行此贸然之举。
“荒唐,太荒唐了”小徐渭的脸涨得通红道:“要是一个处理不好,东南的大好局面,便会毁于一旦。长子让他吓得打了个寒噤,但沈默却连眼皮都没眨一下。
“我说你也太麻木不仁了吧?”徐渭对沈默的态度很不满意,嚷嚷道:“难道你不着急?”
“当然着急。”沈默搁下茶盏,拍拍徐渭道:“不过,也没那么着急。”
“还是麻木不仁”。徐渭打开他的手道:“怪不得人家说。当了官就不是人呢。” “去你的”沈默笑骂一声,站起来,活动着酸麻的双腿道:“我只是觉着,事情没你想象的那么糟
“还不糟?”徐渭挥舞着手臂道:“东南半壁都乱了!还要怎样?”
“听我说三件事”沈默伸出三根手指道:“先,叛乱是生在通衢之处,说是涉及五省,其实不过两起叛乱而已。”说着蜷起一根手指道:“然后,赣粤的暴乱其实是老问题,官府过去都能应付,现在的军队更强了,没道理应付不了。”
他最后只竖着一根手指道:“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相信只耍有一个人在位,东南乱不了。
”
“你是说徐渭轻声道:“胡宗宪?”
“不错。”沈默点点头,笑道:“当年他接手东南时,是个什么局面?魅魅勉勉、虎狼满地,都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了,现在这些叛乱,估计在他眼里,还不够看。”
“不是说大帅要离开了吗?。边上一直不说话的长子,突然低声问道:“是这样吗?。
好消息是,出版的事情已经基本敲定,校稿完成,大家不久就能见到一品的精美纸质书了。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结果不一会儿,周培简去而复返,对众人道:“大人贵体微恙,可能要休养几日吧。”
众人一听十分吃惊,想到昨晚宴会还好好的,怎么一转天就病了呢?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路过的徐渭没好气道:“没听说过什么叫“病来如山倒。吗?”
“那徐先生请问,咱们该怎么办啊?”周培简道:“大人病得厉害,也没给个章程。”
“这还用问?”徐渭翻翻白眼道:“要么闲着玩,要么跟戚继光军去,你们选哪个?”
“这还用问么”众人讪讪笑道:“我们是斯文人哩” 当天晚些时候,大家也去探视少宗伯。见他确实面色蜡黄,满头虚汗,显然正在病中,军中大夫说病人需要静养,于是大伙也乐得清闲,都安下心来找乐子。这崇明岛景色秀美,即使是冬天,也有一种凄凉之美,官员们结伴出游,吟诗作赋,酸气冲天却自得其乐。那厢间,戚继光则打起了俞家军的主意,两家主帅又并称俞龙戚虎,现在两军相遇,当然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了,每日里教场上都是黄烟滚滚,杀声震天,让登高望远的文官们十分诧异”这两家不会有什么深仇大恨吧?
而此刻在军营深处的一座别墅中,那位传说重病缠身的沈大人,头束着月白色的逍遥巾,穿一身藏青色的棉深衣,端着茶杯坐在火炉边,只见他神色凝重,仿佛在思索着什么,但横竖都不像患病的样子。
徐渭背着手,绕着火炉和沈默团团转圈圈,一边转还一边大声抱怨道:“王本固、你这个杀材,杀材啊!”
长子看得眼晕,只好不看他,把目光投到桌上,那里散落着几封信笺,正是徐渭的烦恼源泉。
沈默却不管他,任凭徐渭转啊转,一直等他转累了,一屁股坐在身边,临起大茶壶牛饮时,才不急不躁道:“现在一切都只是猜测。是你想多了也说不定。”
“虽然你们关系好”徐渭阴着脸道:“可这种大事,不能掉以轻心啊!”
“我知道。”沈默点点头,不再做声。
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一,心一心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小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
沈默没病,不过是找个理由,好留在崇明岛,先不进入东南地界罢了。因为在船到莱州停靠时,他便接到了锦衣卫的奏报,说东南数省。同时生了数场叛乱。江西、淅江、福建、广东等地告急不断,各省都在调兵遣将,气氛紧张无比。
接到消息后,沈默没有声张,只是告诉了徐渭和戚继光,两人的反应不出意料,都是一样的难以置信他们都对胡宗宪和东南文武怀着深厚的感情,实在不愿看到这种事情生。
但当冷静下来,他们又没理由不认为,这一系列的事件,是在制造紧张气氛,要挟朝廷就范。
“这是要给钦差大人个下马威啊。”徐渭阴着脸道:“他们怎能这样呢?”
“大人,我们要当机立断。”戚继光冷鼻道:“末将建议在莱州暂停,等事态清晰后,再决定行止。”
沈默思索了很久,抬头问他俩道:“胡宗宪有这么蠢吗?”
“不应该啊”徐渭道:“他如果不知天时、倒行逆施,也建不了那番功业。
”说着自己却先不仔细了,道:“不过自从严党倒台后,他的处境就日复一日的恶劣,被逼急了出此昏招也不是全无可能。”
“应该做最坏的打算”戚继光沉声道:“尽最大的努力。”
“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沈默轻声重复着戚继光的话,微微点头道:“说得好。”不管是为国为己,还是为胡宗宪好,都要慎重对待此事,将影响降到最低。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沈默最终决定继续南下,在崇明岛上落脚观察。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距离近、知请快、反应自然迅,但坏处也很明显,因为这里是胡宗宪的地盘,驻军受其节制。
不过沈默不认为这是在冒险,因为驻扎在崇明岛上的是俞家军,以他对俞大狱的了解,这位老成持重的将军,一定不会跟着别人乱来的。
而且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俞家军控制住,这样手下有俞龙戚虎,至少在声势上,可以震慑住许多人,让自己的声音不至于被淹没在江南的喧嚣中。
立足在崇明岛,便有了足够的留白,可以让他自主的进退停留。别看这简简单单的一步棋,却是建立在对东南形势的了解,将领思想的把握上,做出的冷静选择。
结果到了这里,俞大献已经被召到杭州去了,但沈默看到了长子,就更加放心了。于是安安稳稳的驻扎下来,等着最新的情报。
当沉默把情况通报给长子,没想到他对岛外生的事情,也了解不多,似乎俞大献也在封锁消息,不过长子告诉沈默:“我家老总临走时交代,没有他的命令,所有战船不许出察,就是大帅下令也不行。”
这既是个好消息,又是个坏消息,因为它一方面说明俞大敝的立场没有问题,态度十分坚定,但也说明确实有些不好的事情生了。
朱五并没有跟随沈默走水路,而是在莱州乘快马南下,联络指挥各锦衣卫千户所,尽可能的收集情报,为沈默的决策提供支持。
锦衣卫的效率很高,第三天便将各方面的最新情报,汇总摆上了他的桌面,事件的轮廓终于清晰起来。
看似铺天盖地的东南叛乱,其实可以分成两场。北边皖南、淅江、江西一带,是银矿工人叛乱,南边江西、福建、广东一带,是“三巢。农民造反,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先说银矿工人的暴乱,这其实是个历史问题。随着近百年来经济的展,白银已经成为社会结算的主要货币,随之而来的,是对银矿石需求的激增。银矿的开采由官府控制,但实际集矿的,却是邻近地区、以宗族为单位的彪悍山民。
为了完成上差、中饱私囊,官府往往定下极高的上缴额度,并通过矿卒和官差,监督监视矿工采矿,严惩偷懒懈怠者,并对偷盗矿石、偷挖矿山者绝不姑息。 在当时的条件下,矿工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出现死伤司空见惯,且要整日面对官府的盘录与欺凌。怨气越来越重。这种时候,有地方豪强登高一呼,很容易在矿工和周围地区的村民中,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他们按照按军事方式组织起来、进行练,除了抵抗官府的暴政外,还有更吸引人的目的一私开银矿。这种行为当然不能不被官府容忍,往往面临着严厉的打击,但因为矿工们又以宗族为单位,团结彪悍,而且银矿所处之地,往往是山脉连绵,军队很难打得过山民。加上私开银矿的收入,即使对于普通矿工来说,也远远高于为官矿劳作,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便造成了延绵百年,无法根除的冲突根源。
历史上。杨廷和当政时,曾经采取一些手段。缓和了官府与矿工的矛盾,但严嵩柄国后,一切急转直下,官府贪墨、压榨矿工,逼死百姓的事情时有生,眼看就要再次造成暴乱,但东南偻寇的横行,改变了事态的展”官府的注意力不再放在矿止 上,卫所军队更是在战争初期。被强大的偻寇消灭殆尽。于是从嘉靖三十年以来的十余年间,官府对矿山的监管出现了一段真空时期,后果用脚趾头都能想到。
私开的银矿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矿区冒了出来,其中最大的一片,是位于南直隶、淅江、江西三省交界地带。这片方圆六百里的地区,有淅江衢州府的西安县北方银场、开化六都银场、江西婆源德兴银场、玉山银场等七八个银矿,私自开采的矿洞,竟达到一百多个,每个都有不小的出矿量。
与之相对的,是官开银矿的萎靡,甚至找不到足够的矿工开工,每年的供应量自然锐减。在战争时期,为了避免内外交困,官府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但如今偻寇已被彻底赶走,没了外部的压力,官府就不能任由其折腾了。
事情的关键人物,是淅江巡抚、御史中承王本固,他早就对矿山的这种状况忍无可忍,便想接着抗偻胜利的锐气,雷厉风行、一举解决这个痛疾。便在没有通报总督衙门的情况下,带领本部数千官兵、降临衢州府,率衙役、官差、团练、乡勇,共计近万人,浩浩荡荡的进山封矿。
起先进展十分顺利,查封了十几个矿山,逮捕反抗的矿工数百人,仿佛一下子就把私开矿山的风潮扑灭了。但王本固知道,参与采矿的人有数万人之多,且因为衢州顾名思义、是三省通衢之处的意思,与江西、南直徽州搭界,所以一闻风声,矿工们便从山上逃到别省。巡抚、知府、县令,都无权越界追捕,只能望而兴叹。
等朝廷撤兵,那些逃走的矿工很快便会回来,扒开被封闭的银矿,继续进行开采。这种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游戏,已经玩了许多年,却依然在重复着。
王本固没有这份耐心,为了达到杀一做百的效果,他在云雾山矿洞前,当着数万乡民的面,一下杀了一百多矿工,”这非常符合他的性格,否则当年也不会差点杀掉王直父子。
这是不折不扣的蠢行,因为他犯规了。为什么他进剿十分顺利,以前被口 小见之若畏涂的差事。怎么到他年里就易如反掌了呢。难逝刀忆刑别厉害?不,是因为他二杆子出了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且从来不讲情面、不守“规矩”所以衢州府的官伸早就跟矿主豪强们打好了招呼。好好配合一下,给王中承个面子,把这尊神送走了,大家再该干嘛干嘛。
是的,矿区的官员们,早已经被白花花的银子收买了,成了黑矿让。的保护人,甚至是合伙人”什么朝廷法度、礼义廉耻,那都是浮云,只有真金白银才是真的。
这些年来,这里的一切已经形成了默契,以一种奇怪的和谐共存着。
但随着那一百颗人头落地,和谐不存在了,矿主、豪族们感到了背叛,失去亲人的宗族要报仇,于是几乎一夜之间,手持着长矛土枪、甚至是铁稿铁掀的狂民,从四面八方冒了出来,依托大山的掩护,神出鬼没的击杀官兵。
王本固猝不及防,损失很大,组织反击。却只能一次次的扑空,而对手的声势却越来越大,仿佛传染一般,江西婆源、玉山的矿工也加入进来,甚至景德镇的工人也跟着闹起事来,见着事态已经控制不住,王本固终于不顾面皮,紧急向总督府求援。”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小
而江西、广东等地的农民暴乱。其实也是老问题有了新展罢了,自嘉靖三十五年起,白莲教徒在两省传教,组织贫民暴乱。其中广东和平县李文彪、江西龙南县高沙保、谢允樟、下历赖清规等 乘官军御击偻寇之时,相与结党。号为“三巢”率部攻打附近郡县。
十余年间。匪李文彪已死,但其子李珍与谢、赖的气焰却愈猖炽。他们约期分道四出攻城夺邑,已拥众数万人。并占据广东和平、龙川、兴宁、江西之龙南、信丰 安远诸县,一应钱粮、词讪,有司不敢诘问。而无以生计的农民、手工业者,多入山结寨,与“三巢,互为声势。仅赖清规部,就跨据江、广六县,依险固守,官军莫能敌。
李、谢、赖三人不愚蠢,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斯睡,一旦朝廷腾出手来,必然会全力剿灭他们,因而积极联系逃到广东沿海的海寇王一本等人。意图扩大势力,抵抗官军。当皖、衢、婆、景矿工暴动生,他们认为已到最佳时机,便开始疯狂攻打朝廷州县,妄图将连地盘成一片,好达到建国称王的目的。
一时间,赣粤二省频频告急,南赣巡抚吴百朋,为此接连六百里加急,向北京、杭件告急,请求派兵镇压。
这就是东南目前暴乱的真相,在徐渭看来,都是因为王本固在抗偻中没有捞到功劳,觉着钦差来了脸上过不去,所以才行此贸然之举。
“荒唐,太荒唐了”小徐渭的脸涨得通红道:“要是一个处理不好,东南的大好局面,便会毁于一旦。长子让他吓得打了个寒噤,但沈默却连眼皮都没眨一下。
“我说你也太麻木不仁了吧?”徐渭对沈默的态度很不满意,嚷嚷道:“难道你不着急?”
“当然着急。”沈默搁下茶盏,拍拍徐渭道:“不过,也没那么着急。”
“还是麻木不仁”。徐渭打开他的手道:“怪不得人家说。当了官就不是人呢。” “去你的”沈默笑骂一声,站起来,活动着酸麻的双腿道:“我只是觉着,事情没你想象的那么糟
“还不糟?”徐渭挥舞着手臂道:“东南半壁都乱了!还要怎样?”
“听我说三件事”沈默伸出三根手指道:“先,叛乱是生在通衢之处,说是涉及五省,其实不过两起叛乱而已。”说着蜷起一根手指道:“然后,赣粤的暴乱其实是老问题,官府过去都能应付,现在的军队更强了,没道理应付不了。”
他最后只竖着一根手指道:“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相信只耍有一个人在位,东南乱不了。
”
“你是说徐渭轻声道:“胡宗宪?”
“不错。”沈默点点头,笑道:“当年他接手东南时,是个什么局面?魅魅勉勉、虎狼满地,都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了,现在这些叛乱,估计在他眼里,还不够看。”
“不是说大帅要离开了吗?。边上一直不说话的长子,突然低声问道:“是这样吗?。
好消息是,出版的事情已经基本敲定,校稿完成,大家不久就能见到一品的精美纸质书了。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