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终章 天下(下)
-
沈默的演讲,被潮水的掌声切割成了十几段,人们的情绪被调动到了极点。要知道,虽然大明朝的士大夫以骂皇帝为精神鸦片,更有《天下第一疏》、《酒色财气疏》这样直指君非的千古奇文,但那都是被认为思想偏激的言官所为,并不代表社会的主流。
但现在,沈默在这样汇集了东南政、商、学界精英的大会上,公然喊出‘皇帝也必须遵守法律’的话,其意义截然不同。
这代表了社会的精英阶层,已经接受,至少不反对对皇权的限制,为了等到这一天,沈默付出的太多太多,他的青春年华、他的热血理想、他的妻儿朋友,还有他的亲生父亲……
演讲结束。因为知道太傅大人厌恶坐轿子,所以为他准备的交通工具是马车。登上车厢时,沈默对身边的铁山道:“我要静一静。”
铁山点点头,将那些涌上来的官绅挡在外头。
沈默稳稳坐下,车门关上的一刹那,两行热泪便止不住潸然而下。
~~~~~~~~~~~~~~~~~~~~~~~~~~~~
沈阁老回来了,通过声势浩大的典礼,和振奋人心的演讲,将东南的民心士气都提高到极点。
所有人都在看着他的一举一动,既有期待、又有担忧,也不乏暗暗冷笑,等他栽跟头的。
然而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更何况这场危机,其实是沈默在经济形势无可救药前主动触发的,虽然后果超乎想象的严重。但总之还是有法应对的。
当然第一步,需要解决名分的问题,毕竟中国人讲究个名正言顺,不然干啥都别扭。
这对拥有完整官僚机构的沈默来说,一点都不是问题。首先,南京六部两院三寺全体官府机构,发表联合檄文--宣布伪帝朱翊镠弑君篡位,天理不容。拒不承认他的伪朝,并在南京成立临时朝廷,遥尊先帝之子朱常洛为新君。在新君归位之前,由南京各衙门长官,组成临时常务内阁暂领朝政。
临时常务内阁由首辅一人。次辅两人,各部尚书并左都御史同时兼任阁员,共十人组成,负责处理日常朝政,采取少数服从的表决制。
若遇到开战、征税等重大决策,则需要召开全体内阁会议,通政司、大理寺、等八个次级衙门的长官,并各省督抚代表参加。并有各省咨议代表列席监督。
至于官员的任命。中层以下官员由吏部任命,侍郎、副都御史、寺卿、巡抚以上,由全体内阁会议任命。官员采取任期制,中央官员一任五年,可连任,但在同一位置不得超过十年。地方督抚则是一任七年,不可在同一位置连任。
临时朝廷成立后,南直、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八省。相继表态接受南京朝廷的领导,并派遣省代表赴南京任职。
新朝廷的重中之重,还是拯救危机,救不了这场危机,新朝廷只能夭折,救得了这场危机,新朝廷就能赢得天下。
~~~~~~~~~~~~~~~~~~~~~~~~~~~~~
想要摆脱危机。必须重塑金融!
首先是提振信心,没有信心,多少黄金都是填坑。这一步,沈默已经通过造势和演讲,基本上做到了。至少人们重新燃起了希望。
但是信心固然比黄金还珍贵,可没有了真金白银的注入,没有得力的救市手段,跟忽悠又有什么区别?
紧接着,三月十二日的报纸上,登出了处于休克状态的皇家银行声明:‘鉴于‘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之精神,本行强行合并汇联号的做法,固然并非本意,但也足以羞耻。故而自即日起,退还汇联号所有股份,解散皇家银行,原先两家银行债务各自承担,新产生债务归日升隆。’
同一天,沈默在上海汇联号的白色大楼里,接见了日升隆和汇联号的大股东,同时在场的还有南京户部尚书余有丁,以及东南的工商业代表。
在这次非正式的金融会议上,沈默要求各方放下成见,为大明缔造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在具体的做法上,他提出大明应建立一个由银行业、户部和民众三方共同持股的户部银行,以再贴现的方式,向两大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这个银行的银行,必须控制在户部手中,必须根据商业资产和金银储备的五成发行通货。
对于这些建议,大家并无异议,因为现在这种局面下,银行业已经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本,就算饮鸩止渴,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喝下去。
但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户部银行的储备资金从何而来?
余有丁告诉他们,南京户部会定向发行六亿两白银债券,由日升隆和汇联号认购,当然是以银票认购。
两家银行的大股东目瞪口呆,六亿两白银,几乎是他们所手中全部的银票了,虽然极度贬值,但好歹还有些价值,而且一旦渡过难关,银票就会升回原先的价值。现在户部却要用白条子换走这些银票……这还是私人财产不可侵犯么?
这时沈默对他们说:“你们就把这些债券当钱用吧。”
虽然说市场承认的话,一张破纸就可以当钱使,那么,破纸就是钱。但是就算您的声望再高、权力再大,没有真金白银支撑的话,谁也不会听您忽悠啊!
“我们先签个可撤销的合同吧。”沈默不再解释,只是淡淡道:“你们有一个月的犹豫期,犹豫期内可随时撤销合同。但一旦签订这种合同,你们就不能一比一的认购了,而要上浮一成。”
这可不是小数,如果沈默真有办法救市。那等于白扔几千万两……两家银行的董事长,经过痛苦抉择,最终还是决定还是相信沈默。毕竟沈默已经是圣人般的存在了,大家坐在一起,不就是因为对他的信任么?
合同签订后,双方很快完成了票据置换,户部银行收了一堆擦屁股都嫌硬的银票,而两家银行则抱着一堆擦屁股都嫌硬的银票发呆……
既然擦屁股不行。那就用来干点别的!
三月十五日,报纸登出了吕宋方面和南洋公司的联合声明,表示完全服从沈阁老的领导,并愿意无限量的提供黄金,直到金融局势稳定。
三月十六日的报纸上。立即登出了沈默的回应,双手欢迎吕宋回归,万分感谢南洋公司支持,并要求他们立即提供黄金五千万两……当然朝廷也不能让他们白奉献,将支付给他们刚到手的六亿两银票,并为吕宋提供一个内阁席位。这意味着,吕宋将得到与本土诸省平等的地位。
十天后,吕宋方面和南洋公司。表示完全服从首辅大人的命令,并立即组织装船运输,将黄金尽快送到上海。
五千万两啊五千万两,而且还是黄金啊黄金,当看到这条新闻时,大家兴奋的将手中的报纸抛到天上,然后跑到街上又唱又跳,见人就抱。当天。几乎所有城市的酒水脱销,饭店爆满,笑容重回人们脸庞……
但是,黄金从吕宋装船到运来,最少最少也得三个月的时间,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怎么办?沈默大手一挥道:“就用户部发行的绿色债券吧!”
~~~~~~~~~~~~~~~~~~~~~~~~~
前面提到过,如果市场不承认。破纸就只是破纸,如果市场承认的话,那么,破纸就是钱。
虽然大家现在对这些绿纸壳子有了些信心,但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何况这些还都是一年期的无息债券,要过一年才能兑现……
为了提高债券的市场接受程度,首先南京朝廷宣布,接受民众用绿色债券完税。沈默又使出铁腕,强压各大商业行会,纷纷表态,同意使用绿色债券作为支付手段。
当然,沈默也玩了点阴的,他先骗不肯接受债券的行业首领来谈判,然后将其锁进空房间,等待外界普遍接受债券才将其放出。最倒霉的一个,被他关了整整七天才被放出来。
还不止于此,他还命令报业行会成立自律委员会,专门封杀不利于市场的消息传播。这虽有妨碍新闻自由之嫌,但非常时期,报业确实应该多提振士气,鼓励人们接受使用绿色债券。
不过他也不是纯靠忽悠,对于那些手里有真金白银的大户老财,他挨个叫到上海谈话,认购的绿色债券的,发勋章,不认购的,关起来等着回心转意。有想不理他的,报纸上就会狂轰滥炸,指责该人冷血自私,毫无良心可言,逼得大户不得不到上海来投诚。
就靠这种刮地三尺的风范,沈默硬是推销出去三千万两绿色债券,自然惹得骂声一片。
然而,这些努力没有白费,这些小纸片真的在市场上流通起来了……
首先是官员们不得不接受,从本月起,他们的薪水只发绿纸壳子。当然,沈阁老从来不坑人,发的是双薪。
接着农民也接受了,因为不管皇帝是谁,他们都要向官老爷交税,而官府只收这种绿花花的纸壳子,他们就只好用粮食换这种纸壳子。
粮商们手里没有绿纸壳子,但这玩意儿能收到粮食,于是他们跑到银行,用自己手里的银票,去兑换绿纸壳子,好去买农民手里的粮食……
粮商们收购粮食之后,却不能直接卖给市民,因为朝廷突然宣布,现在施行战时供给制度,所以所有粮食都必须出售给各地官府,否则以囤积居奇论处!
官府会以市价收购,给粮商们留出利润空间来,当然,官府只可能支付绿纸壳子;然后由官府向民众平价售卖,当然,官府也只接受绿纸壳子……
因为绿纸壳子可以买粮食,工人们也能接受老板用绿纸壳子发薪水了,而工场和供应商间的进货,大都可以通过银行转账完成。只要不提现,倒是可以避免绿纸壳子的骚扰。
无论如何,大明经济这辆停久了,有些生锈的机器,勉强运转起来,但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工厂主对前景没把握,对绿色债券也缺乏信心不敢大力投产;另一方面。也因为经济处于寒冬期,难免出现订单不足的问题。
但很快,沈默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他推动全体内阁会议,通过了武力讨伐伪帝的决议。而战争是需要生产物资的。尤其是军事物资。战船、枪炮、弹药、刀具、被服、马车、装具……这些都需要大规模的政府购买。
谁都知道,这些巨额的订单,对久旷的东南工商业意味着什么,所以明知道官府只会用绿色债券支付,工商业者们还是抢破头。
就在蛋糕基本分完的时候,吕宋第一批一千二百万两黄金,终于送到了上海。那一天又是万民空巷,戒备比沈默到达时。还要森严数倍。一箱箱黄金,就在码头上当众检验过磅,然后直接发送户部银行上海总行金库。
至此,大家对绿色债券的偿付能力,再也不存怀疑……按说战争阴云笼罩,应该还会有挤兑潮才是,但是由于绿色债券是一年期的,一年后。大家才能兑换成黄金,所以挤兑无从发生。
好吧,大家终于打消了对绿色债券的疑惑,把它当成理所当然的官方货币了。为了完成朝廷的大额订单,开始卯足了劲儿生产。
市场的一颦一笑,全靠货币支撑。于是停滞已久的经济运转开来。
任何时代,货币增发都会刺激证券市场。因为,货币是证券市场的子弹。但是,只有在经济体健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与实体经济互为动力。
上海证交所发现,钞票和股票同时多了起来。此时。证券业有了充足的子弹,工业体系又欣欣向荣,富有远见的人们纷纷入市抄底,使股票的成交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股价也层层上涨,危机的阴影终于逐渐淡去。
站在户部银行的大楼平台上,沈默终于长长松了口气。其实,吕宋根本拿不出五千万两黄金,况且吕宋已经形成了地方自治的政治生态,代表当地民众的咨议会,也不会同意砸锅卖铁替国内买单。
一千二百万两黄金,已经是沈默能筹到的极限了,但在战争的阴云笼罩下,如果傻愣愣的把这个钱投到市场中,可能只坚持几天,就被吓破了胆的大户们提走。
而现在,他通过一系列翻云覆雨的手段,各种造势与借势结合,终于使人们接受了绿色债券为朝廷的法定货币。而那一千二百万两黄金,还好端端的待在金库里,一分都没动呢。
必须要说的是,在金融市场基本稳定后,若菡将所持有的汇联号两成的股份,全都无偿注入户部银行,作为汇联号在户部银行持股的股本。自己只留下百分之一,作为给小儿子的家产……而日升隆那边,也按照与沈默的协议,将张四维家的百分之二十股份,无偿转给了户部银行,同样作为日升隆在户部银行持股的股本。
最终,户部银行中,银行资本占百分之四十,国家资本占百分之六十,十名董事会成员,也按这个比例,既保证了朝廷对货币发行等金融政策的控制权,又基本保证了银行家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沈默重塑了被朱元璋搞破产二百多年的国家信用。更更重要的是,他按照与东南绅商的约法三章,终于可以合理合法的征收工商税了,虽然为了恢复工商业的元气,约定在最初五年里,商号只报应税数额,而不真正交税。但这两件事都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将来。
更更更重要的是,这两项权力都在全体内阁会议手中,且不可能再还给皇帝。
之后几百年间,大明能在历史的数次反复中挺过来,并持续保持强盛,都要拜其所赐。
~~~~~~~~~~~~~~~~~~~~~~~~~
至于眼下,杀鸡不用宰牛刀……
在南方终于从危机的泥淖走出,快速的恢复元气时,北京的皇帝母子却陷入了无解的危机中……因为历史原因。大明的边军和宗室,九成以上都集中在北方,再加上京城的物资消耗,这三个沉重的包袱,一直都是东南各省来背。
东南经济之所以恢复的这么快,也跟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有直接的关系。
按说北方有彪悍的军队,应该迅速南下平叛才是。然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包袱,不是本就贫困不堪,又遭受连年天灾的北方民众,能背得动的。
但不调遣依然要花钱养兵。北京的太仓转眼告罄,各地催饷的文书,像雪花般涌入京城。皇帝母子俩就是把紫禁城卖了,也发不出一个月二百万两的饷银、拿出一百万石粮食的军需来啊……北方的军队开始发生骚乱,甚至连蒙古人也因为没有人买他们的羊毛,而考虑是不是干回老本行。
但是沈默一封措辞严厉,几乎是连训带骂的亲笔信,就让一干台吉们腿肚子打转。富裕安逸的畜牧生活。已经消磨了他们最后他们只要想起那个一脸笑容、心黑手辣的恶魔,就一点趁火打劫的念头都没了。
刚刚转投南方,急需立功表现的晋商也派上了用场。他们几乎与每一支边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跟蒙古人的关系更不消说。对于厮杀汉们来说,有奶便是娘,管你是南方还是北方了,所以军人们纷纷表示服从南京朝廷的调遣,随时可以攻打北京。
辽东的李成梁更是早就磨刀霍霍。几次请战要提兵南下山海关,为沈默直捣京师。
所有的请战,都被沈默压住了。
因为他很清楚,请神容易送神难。军事力量一旦形成,就很难在制度框架内约束直至消灭,他们从暴力中成长,也只相信暴力。放这些猛虎出闸,一定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难以预测的凶险的。
还是那句话,杀鸡不用牛刀,他只需要军队保持安静。静待结果就是。
这也决定了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会生变故。
万历十三年八月,北方天气转凉,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时节。
姚长子麾下的东南水师战舰二百艘,民间运输船二百艘,搭载着南方十二万内阁军,未开一枪一炮,便在天津卫登陆。
因为天津卫的最高军事领导人,后军都督府都督、东宁侯焦志,率天津两卫三万余名官兵反正。
之后大军一路未遇抵抗,顺利抵到北京城下,完成了对北京城的包围,并派遣使者进京谈判,以保护大明皇帝朱常洛安全为由,敦促伪帝朱翊镠投降,并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保留其郡王的封号和待遇。如果三天之内,朱翊镠不开城投降的话,大军则强行攻城,到时候玉石俱焚,大不了再立个姓朱的皇帝。
在考虑了两天三夜之后,朱翊镠决定投降……其实没什么好考虑的,自从当上这个皇帝,朱翊镠就没睡过一宿安生觉,现在还能回去当他的富贵王爷,又有什么不好呢?
至于那些跟着他紫禁城的潜邸旧人,就像做了几个月的黄粱梦,一醒过来,发现又回到从前,似乎也没什么损失。只有王府长史发了疯,整天朝着府上的一条大黑狗破口大骂:“你害了我姐姐一辈子,又害了我一辈子,我要吃了你才能解恨!”但大黑狗太凶,他不敢靠近,所以只能每天骂骂过过嘴瘾。
李太后倒是心志坚定,她算盘打得精,横竖权力是没了,能享富贵也不错,反正孙子登基,自己还升一级,成了太皇太后呢,还是这大明朝最尊贵的人。
这就属于作她的清秋大梦了,当年十月,新君登基大典前,经过全体内阁会议的长时间磋商,最终决定剥夺她的尊号,降为太妃,南宫居住。只尊陈太后为太皇太后,王皇后为皇太后。
万历十三年十一月,不到三岁的新君朱常洛,在王太后的怀抱下登基,宣布次年改元。
在新君的登极诏中——
宣布遣散宫中所有太监,并永不再使用宦官。
宣布锦衣卫改军情司,归兵部所属。并永久取缔特务机构,任何机构任何人,不经法律的审判,不得逮捕和任意拘禁任何人!
宣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任何人未经法律的允许,不得剥夺他人的财产。
宣布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必须遵守上述条文,并接受内阁和三级咨议会的监督,如果有违反之处,愿以退位谢天下!
~~~~~~~~~~~~~~~~~~~~~~~~~
这些条文,自然不可能出自三岁孩子之手,而是由沈默代拟。对于他这些大逆不道的条款,已经就任咨议会首任议长的张居正十分不看好。
他对沈默说:“你现在一手遮天,皇帝又是个三岁的孩子,不知道反对是什么意思,但等到他长大了呢?你却差不多要老死了,你以为这些死条文能约束住他?我敢保证,只要他有足够的力量,随时都可能撕毁宪章。”
“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我上半辈子,用力打破了一些东西,下面十年里,再用力让一些东西进入人心里,对我来说,这就足矣了。”沈默望着天边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道:“至于将来,反复是一定的,我也可能会被挫骨扬灰……但那有什么关系呢?无知不可怕,知道而不敢去争取才最可怕。如果他们愿意继续给皇帝跪下去,那就当从来没有我这个人好了……”
“你不怕将来的时代,会比过去还糟糕?”
“不会的。”沈默转过头来,微微一笑道:“一定会更好的……”
【全剧终】
-----------------------------分割------------------------------
通宵一宿,终于写完了,本来应该写的更精致些,但我觉着,我要交代的事情都说完了,至于爽的情节,就不要为难沈圣人了,还是等下本书的小陈来从头爽到尾吧。
应该有个后记,等我睡一觉起来,仔细整理一下思路吧,写了整整三年年,我的人,和我最初的设想,都已经面目全非,需要好好整理下。(未完待续。)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沈默的演讲,被潮水的掌声切割成了十几段,人们的情绪被调动到了极点。要知道,虽然大明朝的士大夫以骂皇帝为精神鸦片,更有《天下第一疏》、《酒色财气疏》这样直指君非的千古奇文,但那都是被认为思想偏激的言官所为,并不代表社会的主流。
但现在,沈默在这样汇集了东南政、商、学界精英的大会上,公然喊出‘皇帝也必须遵守法律’的话,其意义截然不同。
这代表了社会的精英阶层,已经接受,至少不反对对皇权的限制,为了等到这一天,沈默付出的太多太多,他的青春年华、他的热血理想、他的妻儿朋友,还有他的亲生父亲……
演讲结束。因为知道太傅大人厌恶坐轿子,所以为他准备的交通工具是马车。登上车厢时,沈默对身边的铁山道:“我要静一静。”
铁山点点头,将那些涌上来的官绅挡在外头。
沈默稳稳坐下,车门关上的一刹那,两行热泪便止不住潸然而下。
~~~~~~~~~~~~~~~~~~~~~~~~~~~~
沈阁老回来了,通过声势浩大的典礼,和振奋人心的演讲,将东南的民心士气都提高到极点。
所有人都在看着他的一举一动,既有期待、又有担忧,也不乏暗暗冷笑,等他栽跟头的。
然而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更何况这场危机,其实是沈默在经济形势无可救药前主动触发的,虽然后果超乎想象的严重。但总之还是有法应对的。
当然第一步,需要解决名分的问题,毕竟中国人讲究个名正言顺,不然干啥都别扭。
这对拥有完整官僚机构的沈默来说,一点都不是问题。首先,南京六部两院三寺全体官府机构,发表联合檄文--宣布伪帝朱翊镠弑君篡位,天理不容。拒不承认他的伪朝,并在南京成立临时朝廷,遥尊先帝之子朱常洛为新君。在新君归位之前,由南京各衙门长官,组成临时常务内阁暂领朝政。
临时常务内阁由首辅一人。次辅两人,各部尚书并左都御史同时兼任阁员,共十人组成,负责处理日常朝政,采取少数服从的表决制。
若遇到开战、征税等重大决策,则需要召开全体内阁会议,通政司、大理寺、等八个次级衙门的长官,并各省督抚代表参加。并有各省咨议代表列席监督。
至于官员的任命。中层以下官员由吏部任命,侍郎、副都御史、寺卿、巡抚以上,由全体内阁会议任命。官员采取任期制,中央官员一任五年,可连任,但在同一位置不得超过十年。地方督抚则是一任七年,不可在同一位置连任。
临时朝廷成立后,南直、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八省。相继表态接受南京朝廷的领导,并派遣省代表赴南京任职。
新朝廷的重中之重,还是拯救危机,救不了这场危机,新朝廷只能夭折,救得了这场危机,新朝廷就能赢得天下。
~~~~~~~~~~~~~~~~~~~~~~~~~~~~~
想要摆脱危机。必须重塑金融!
首先是提振信心,没有信心,多少黄金都是填坑。这一步,沈默已经通过造势和演讲,基本上做到了。至少人们重新燃起了希望。
但是信心固然比黄金还珍贵,可没有了真金白银的注入,没有得力的救市手段,跟忽悠又有什么区别?
紧接着,三月十二日的报纸上,登出了处于休克状态的皇家银行声明:‘鉴于‘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之精神,本行强行合并汇联号的做法,固然并非本意,但也足以羞耻。故而自即日起,退还汇联号所有股份,解散皇家银行,原先两家银行债务各自承担,新产生债务归日升隆。’
同一天,沈默在上海汇联号的白色大楼里,接见了日升隆和汇联号的大股东,同时在场的还有南京户部尚书余有丁,以及东南的工商业代表。
在这次非正式的金融会议上,沈默要求各方放下成见,为大明缔造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在具体的做法上,他提出大明应建立一个由银行业、户部和民众三方共同持股的户部银行,以再贴现的方式,向两大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这个银行的银行,必须控制在户部手中,必须根据商业资产和金银储备的五成发行通货。
对于这些建议,大家并无异议,因为现在这种局面下,银行业已经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本,就算饮鸩止渴,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喝下去。
但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户部银行的储备资金从何而来?
余有丁告诉他们,南京户部会定向发行六亿两白银债券,由日升隆和汇联号认购,当然是以银票认购。
两家银行的大股东目瞪口呆,六亿两白银,几乎是他们所手中全部的银票了,虽然极度贬值,但好歹还有些价值,而且一旦渡过难关,银票就会升回原先的价值。现在户部却要用白条子换走这些银票……这还是私人财产不可侵犯么?
这时沈默对他们说:“你们就把这些债券当钱用吧。”
虽然说市场承认的话,一张破纸就可以当钱使,那么,破纸就是钱。但是就算您的声望再高、权力再大,没有真金白银支撑的话,谁也不会听您忽悠啊!
“我们先签个可撤销的合同吧。”沈默不再解释,只是淡淡道:“你们有一个月的犹豫期,犹豫期内可随时撤销合同。但一旦签订这种合同,你们就不能一比一的认购了,而要上浮一成。”
这可不是小数,如果沈默真有办法救市。那等于白扔几千万两……两家银行的董事长,经过痛苦抉择,最终还是决定还是相信沈默。毕竟沈默已经是圣人般的存在了,大家坐在一起,不就是因为对他的信任么?
合同签订后,双方很快完成了票据置换,户部银行收了一堆擦屁股都嫌硬的银票,而两家银行则抱着一堆擦屁股都嫌硬的银票发呆……
既然擦屁股不行。那就用来干点别的!
三月十五日,报纸登出了吕宋方面和南洋公司的联合声明,表示完全服从沈阁老的领导,并愿意无限量的提供黄金,直到金融局势稳定。
三月十六日的报纸上。立即登出了沈默的回应,双手欢迎吕宋回归,万分感谢南洋公司支持,并要求他们立即提供黄金五千万两……当然朝廷也不能让他们白奉献,将支付给他们刚到手的六亿两银票,并为吕宋提供一个内阁席位。这意味着,吕宋将得到与本土诸省平等的地位。
十天后,吕宋方面和南洋公司。表示完全服从首辅大人的命令,并立即组织装船运输,将黄金尽快送到上海。
五千万两啊五千万两,而且还是黄金啊黄金,当看到这条新闻时,大家兴奋的将手中的报纸抛到天上,然后跑到街上又唱又跳,见人就抱。当天。几乎所有城市的酒水脱销,饭店爆满,笑容重回人们脸庞……
但是,黄金从吕宋装船到运来,最少最少也得三个月的时间,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怎么办?沈默大手一挥道:“就用户部发行的绿色债券吧!”
~~~~~~~~~~~~~~~~~~~~~~~~~
前面提到过,如果市场不承认。破纸就只是破纸,如果市场承认的话,那么,破纸就是钱。
虽然大家现在对这些绿纸壳子有了些信心,但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何况这些还都是一年期的无息债券,要过一年才能兑现……
为了提高债券的市场接受程度,首先南京朝廷宣布,接受民众用绿色债券完税。沈默又使出铁腕,强压各大商业行会,纷纷表态,同意使用绿色债券作为支付手段。
当然,沈默也玩了点阴的,他先骗不肯接受债券的行业首领来谈判,然后将其锁进空房间,等待外界普遍接受债券才将其放出。最倒霉的一个,被他关了整整七天才被放出来。
还不止于此,他还命令报业行会成立自律委员会,专门封杀不利于市场的消息传播。这虽有妨碍新闻自由之嫌,但非常时期,报业确实应该多提振士气,鼓励人们接受使用绿色债券。
不过他也不是纯靠忽悠,对于那些手里有真金白银的大户老财,他挨个叫到上海谈话,认购的绿色债券的,发勋章,不认购的,关起来等着回心转意。有想不理他的,报纸上就会狂轰滥炸,指责该人冷血自私,毫无良心可言,逼得大户不得不到上海来投诚。
就靠这种刮地三尺的风范,沈默硬是推销出去三千万两绿色债券,自然惹得骂声一片。
然而,这些努力没有白费,这些小纸片真的在市场上流通起来了……
首先是官员们不得不接受,从本月起,他们的薪水只发绿纸壳子。当然,沈阁老从来不坑人,发的是双薪。
接着农民也接受了,因为不管皇帝是谁,他们都要向官老爷交税,而官府只收这种绿花花的纸壳子,他们就只好用粮食换这种纸壳子。
粮商们手里没有绿纸壳子,但这玩意儿能收到粮食,于是他们跑到银行,用自己手里的银票,去兑换绿纸壳子,好去买农民手里的粮食……
粮商们收购粮食之后,却不能直接卖给市民,因为朝廷突然宣布,现在施行战时供给制度,所以所有粮食都必须出售给各地官府,否则以囤积居奇论处!
官府会以市价收购,给粮商们留出利润空间来,当然,官府只可能支付绿纸壳子;然后由官府向民众平价售卖,当然,官府也只接受绿纸壳子……
因为绿纸壳子可以买粮食,工人们也能接受老板用绿纸壳子发薪水了,而工场和供应商间的进货,大都可以通过银行转账完成。只要不提现,倒是可以避免绿纸壳子的骚扰。
无论如何,大明经济这辆停久了,有些生锈的机器,勉强运转起来,但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工厂主对前景没把握,对绿色债券也缺乏信心不敢大力投产;另一方面。也因为经济处于寒冬期,难免出现订单不足的问题。
但很快,沈默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他推动全体内阁会议,通过了武力讨伐伪帝的决议。而战争是需要生产物资的。尤其是军事物资。战船、枪炮、弹药、刀具、被服、马车、装具……这些都需要大规模的政府购买。
谁都知道,这些巨额的订单,对久旷的东南工商业意味着什么,所以明知道官府只会用绿色债券支付,工商业者们还是抢破头。
就在蛋糕基本分完的时候,吕宋第一批一千二百万两黄金,终于送到了上海。那一天又是万民空巷,戒备比沈默到达时。还要森严数倍。一箱箱黄金,就在码头上当众检验过磅,然后直接发送户部银行上海总行金库。
至此,大家对绿色债券的偿付能力,再也不存怀疑……按说战争阴云笼罩,应该还会有挤兑潮才是,但是由于绿色债券是一年期的,一年后。大家才能兑换成黄金,所以挤兑无从发生。
好吧,大家终于打消了对绿色债券的疑惑,把它当成理所当然的官方货币了。为了完成朝廷的大额订单,开始卯足了劲儿生产。
市场的一颦一笑,全靠货币支撑。于是停滞已久的经济运转开来。
任何时代,货币增发都会刺激证券市场。因为,货币是证券市场的子弹。但是,只有在经济体健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与实体经济互为动力。
上海证交所发现,钞票和股票同时多了起来。此时。证券业有了充足的子弹,工业体系又欣欣向荣,富有远见的人们纷纷入市抄底,使股票的成交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股价也层层上涨,危机的阴影终于逐渐淡去。
站在户部银行的大楼平台上,沈默终于长长松了口气。其实,吕宋根本拿不出五千万两黄金,况且吕宋已经形成了地方自治的政治生态,代表当地民众的咨议会,也不会同意砸锅卖铁替国内买单。
一千二百万两黄金,已经是沈默能筹到的极限了,但在战争的阴云笼罩下,如果傻愣愣的把这个钱投到市场中,可能只坚持几天,就被吓破了胆的大户们提走。
而现在,他通过一系列翻云覆雨的手段,各种造势与借势结合,终于使人们接受了绿色债券为朝廷的法定货币。而那一千二百万两黄金,还好端端的待在金库里,一分都没动呢。
必须要说的是,在金融市场基本稳定后,若菡将所持有的汇联号两成的股份,全都无偿注入户部银行,作为汇联号在户部银行持股的股本。自己只留下百分之一,作为给小儿子的家产……而日升隆那边,也按照与沈默的协议,将张四维家的百分之二十股份,无偿转给了户部银行,同样作为日升隆在户部银行持股的股本。
最终,户部银行中,银行资本占百分之四十,国家资本占百分之六十,十名董事会成员,也按这个比例,既保证了朝廷对货币发行等金融政策的控制权,又基本保证了银行家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沈默重塑了被朱元璋搞破产二百多年的国家信用。更更重要的是,他按照与东南绅商的约法三章,终于可以合理合法的征收工商税了,虽然为了恢复工商业的元气,约定在最初五年里,商号只报应税数额,而不真正交税。但这两件事都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将来。
更更更重要的是,这两项权力都在全体内阁会议手中,且不可能再还给皇帝。
之后几百年间,大明能在历史的数次反复中挺过来,并持续保持强盛,都要拜其所赐。
~~~~~~~~~~~~~~~~~~~~~~~~~
至于眼下,杀鸡不用宰牛刀……
在南方终于从危机的泥淖走出,快速的恢复元气时,北京的皇帝母子却陷入了无解的危机中……因为历史原因。大明的边军和宗室,九成以上都集中在北方,再加上京城的物资消耗,这三个沉重的包袱,一直都是东南各省来背。
东南经济之所以恢复的这么快,也跟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有直接的关系。
按说北方有彪悍的军队,应该迅速南下平叛才是。然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包袱,不是本就贫困不堪,又遭受连年天灾的北方民众,能背得动的。
但不调遣依然要花钱养兵。北京的太仓转眼告罄,各地催饷的文书,像雪花般涌入京城。皇帝母子俩就是把紫禁城卖了,也发不出一个月二百万两的饷银、拿出一百万石粮食的军需来啊……北方的军队开始发生骚乱,甚至连蒙古人也因为没有人买他们的羊毛,而考虑是不是干回老本行。
但是沈默一封措辞严厉,几乎是连训带骂的亲笔信,就让一干台吉们腿肚子打转。富裕安逸的畜牧生活。已经消磨了他们最后他们只要想起那个一脸笑容、心黑手辣的恶魔,就一点趁火打劫的念头都没了。
刚刚转投南方,急需立功表现的晋商也派上了用场。他们几乎与每一支边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跟蒙古人的关系更不消说。对于厮杀汉们来说,有奶便是娘,管你是南方还是北方了,所以军人们纷纷表示服从南京朝廷的调遣,随时可以攻打北京。
辽东的李成梁更是早就磨刀霍霍。几次请战要提兵南下山海关,为沈默直捣京师。
所有的请战,都被沈默压住了。
因为他很清楚,请神容易送神难。军事力量一旦形成,就很难在制度框架内约束直至消灭,他们从暴力中成长,也只相信暴力。放这些猛虎出闸,一定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难以预测的凶险的。
还是那句话,杀鸡不用牛刀,他只需要军队保持安静。静待结果就是。
这也决定了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会生变故。
万历十三年八月,北方天气转凉,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时节。
姚长子麾下的东南水师战舰二百艘,民间运输船二百艘,搭载着南方十二万内阁军,未开一枪一炮,便在天津卫登陆。
因为天津卫的最高军事领导人,后军都督府都督、东宁侯焦志,率天津两卫三万余名官兵反正。
之后大军一路未遇抵抗,顺利抵到北京城下,完成了对北京城的包围,并派遣使者进京谈判,以保护大明皇帝朱常洛安全为由,敦促伪帝朱翊镠投降,并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保留其郡王的封号和待遇。如果三天之内,朱翊镠不开城投降的话,大军则强行攻城,到时候玉石俱焚,大不了再立个姓朱的皇帝。
在考虑了两天三夜之后,朱翊镠决定投降……其实没什么好考虑的,自从当上这个皇帝,朱翊镠就没睡过一宿安生觉,现在还能回去当他的富贵王爷,又有什么不好呢?
至于那些跟着他紫禁城的潜邸旧人,就像做了几个月的黄粱梦,一醒过来,发现又回到从前,似乎也没什么损失。只有王府长史发了疯,整天朝着府上的一条大黑狗破口大骂:“你害了我姐姐一辈子,又害了我一辈子,我要吃了你才能解恨!”但大黑狗太凶,他不敢靠近,所以只能每天骂骂过过嘴瘾。
李太后倒是心志坚定,她算盘打得精,横竖权力是没了,能享富贵也不错,反正孙子登基,自己还升一级,成了太皇太后呢,还是这大明朝最尊贵的人。
这就属于作她的清秋大梦了,当年十月,新君登基大典前,经过全体内阁会议的长时间磋商,最终决定剥夺她的尊号,降为太妃,南宫居住。只尊陈太后为太皇太后,王皇后为皇太后。
万历十三年十一月,不到三岁的新君朱常洛,在王太后的怀抱下登基,宣布次年改元。
在新君的登极诏中——
宣布遣散宫中所有太监,并永不再使用宦官。
宣布锦衣卫改军情司,归兵部所属。并永久取缔特务机构,任何机构任何人,不经法律的审判,不得逮捕和任意拘禁任何人!
宣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任何人未经法律的允许,不得剥夺他人的财产。
宣布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必须遵守上述条文,并接受内阁和三级咨议会的监督,如果有违反之处,愿以退位谢天下!
~~~~~~~~~~~~~~~~~~~~~~~~~
这些条文,自然不可能出自三岁孩子之手,而是由沈默代拟。对于他这些大逆不道的条款,已经就任咨议会首任议长的张居正十分不看好。
他对沈默说:“你现在一手遮天,皇帝又是个三岁的孩子,不知道反对是什么意思,但等到他长大了呢?你却差不多要老死了,你以为这些死条文能约束住他?我敢保证,只要他有足够的力量,随时都可能撕毁宪章。”
“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我上半辈子,用力打破了一些东西,下面十年里,再用力让一些东西进入人心里,对我来说,这就足矣了。”沈默望着天边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道:“至于将来,反复是一定的,我也可能会被挫骨扬灰……但那有什么关系呢?无知不可怕,知道而不敢去争取才最可怕。如果他们愿意继续给皇帝跪下去,那就当从来没有我这个人好了……”
“你不怕将来的时代,会比过去还糟糕?”
“不会的。”沈默转过头来,微微一笑道:“一定会更好的……”
【全剧终】
-----------------------------分割------------------------------
通宵一宿,终于写完了,本来应该写的更精致些,但我觉着,我要交代的事情都说完了,至于爽的情节,就不要为难沈圣人了,还是等下本书的小陈来从头爽到尾吧。
应该有个后记,等我睡一觉起来,仔细整理一下思路吧,写了整整三年年,我的人,和我最初的设想,都已经面目全非,需要好好整理下。(未完待续。)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