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了凡四训最新章节 > 了凡四训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9 章

  上天会有福报;人有阳善,会享受世间的名声。名声,就是一种福报。不过,名声也是造物主所忌讳的。世上享有盛名却名不副实的人,常常会遭受到意外的横祸;那些没有过错却无辜地背负恶名的人,子孙后代却往往能飞黄腾达。yīn、阳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微妙了。

  【点评】

  什么叫做yīn、阳?凡是做善事而被大家知道的,就是阳善;做善事而别人不知道的,就是yīn德。有了yīn德,上天会给予报偿的;阳善,则会给人带来好的名声,名声也是一种福泽。但是名声也是造物主所忌讳的。世上那些享有盛名,而实际上名实不相符的人,常常会遭受意想不到的灾祸;那些没有什么过错,却意外无辜地背上恶名的人,他的子孙往往突然地飞黄腾达起来。yīn阳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微妙了。yīn阳观念,是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指元气中相互矛盾的两种基本势力或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yīn阳观念早在先秦时就已经形成,其原义为日照的向背。后来词义逐渐丰富,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等阳xìng特xìng,以及具有这些特xìng的事物。yīn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等yīnxìng特xìng,以及具有这些特xìng的事物。《易系辞》提出了“一yīn一阳之谓道”的命题,对yīn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作了哲学意义上的概括。老子以“万物负yīn而抱阳”的命题最先说明了yīn阳的普遍xìng。yīn阳观念作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于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数、医学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

  ※※※

  ※※※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①,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②。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注释】

  ①臣妾:西周、春秋时对服贱役的奴隶的一种称谓。男xìng奴隶称为臣,女xìng奴隶称为妾,合称为臣妾。

  ②黜(chù):贬低。

  【译文】

  什么叫是?什么叫非呢?鲁国的法令规定,鲁国人如果能从别国诸侯那里把被俘虏过去做奴仆的人赎回来,都可以得到官府的赏金。子贡把被俘虏的人赎回来,却没有接受官府的赏金。孔子听到以后便不高兴地说:“子贡做得不对啊。凡是圣人做事,目的是要去移风易俗,这样好的教化便可以普及给百姓了,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而去行事。现在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子贡的做法就表示领了赏金就是不廉洁的人,那么谁还愿意去赎人呢?恐怕从今以后,不会再有人向诸侯赎人了。”

  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人就送他一头牛作为酬谢,子路接受了。孔子高兴地说:“从此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去拯救掉到水里的人了。”

  从俗人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赏金是高尚的,子路接受一头牛的谢礼是不好的,但孔子却赞赏子路而贬斥子贡。由此可知对于人们所做善事的评价,不是要考虑现在的行事而是要考虑延续的结果;不是要考虑一时的效果而是要考虑永久的影响;不是要考虑自身的毁誉而是要考虑天下的风气。现在的行事虽然是好的,但其延续下来的结果却是害人的,那就是表面看像善事但其实却不是善事;现在的行事虽然看上去是不好的,但其延续的结果却可以帮助别人,那就是表面看似乎不是好事但实际上却是好事。不过,这还只是就其中的一部分来讨论的,其他比如有些事像是不义但其实是有义的,有些事像是无礼但其实是有礼的,有些事像是不诚信但其实是诚信的,有些事像是不慈爱但其实是慈爱的,对这些事情的判断都应当有自己的选择。

  【点评】

  什么叫做是、非?在春秋时代,鲁国的法律规定,鲁国人如果能从别国诸侯那里把被俘过去做臣妾的人赎回来,都可以得到官府的赏金。但是子贡把被俘虏的人赎回来,却没有接受官府的赏金。孔子听到以后,很不高兴地说:“子贡做得不对啊。凡是圣贤的人做任何事情,目的是可以改变不良的风俗,对百姓产生教化的作用,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而去行事。现在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如果领了赏金就被指责为不廉洁,变成贪财的人,那么谁还愿意去赎人呢?恐怕从今以后,不会再有人向诸侯赎人了。”

  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人就送他一头牛以作为酬谢,子路接受了。孔子高兴地说:“从此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去拯救掉到水里的人了。”

  从世俗的眼光看来,子贡不接受赏金是优,而子路接受赠牛是劣。但是孔子却肯定、赞赏子路,而否定、责备子贡。因此可知人们行善,不能只看他当时的行动效果,还要看将来是否会产生弊端;不能只看一时的效应,还要用长久的目光看待;不能只看个人的得失,还要看对天下大众的影响。当时的行为虽好,而它所造成的影响却足以贻害他人,那么看起来好像是善行而其实并非如此;当时的行为虽不好,而它的影响却会为别人带来好处,那么虽然看起来不像是善行而其实已经是了。当然这些只是就一件事来讨论而已。其他情况,比如看似不义的义举,看似不合乎礼数而实际上却合乎礼数的举动,看似不讲信用而实际上却合乎忠信原则的举动,看似缺乏慈爱而实际上却大慈大悲的行为等,都应当加以辨别。

  ※※※

  ※※※

  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①,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②。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③,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④,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yù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注释】

  ①吕文懿(yì)公:明代人吕原,字逢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正统进士。除翰林编修,历中允、侍讲学士、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参议兼侍讲,入内阁预机务,进翰林学士。天顺六年(1462)遭母丧,因哀毁过度而卒。赠礼部侍郎,谥文懿。有《吕文懿公全集》。

  ②泰山北斗:泰山高耸,五岳之首;北斗光明,群星之最。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③逾年:过了一年。

  ④公家:泛指官府。杜甫《前出塞》:“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译文】

  什么是偏、正呢?从前吕原先生刚刚辞去宰相的职位,回到故乡,当时天下人都非常敬仰他,就像对待泰山和北斗星一样。有一个乡下人喝醉酒后辱骂他,吕先生不为所动,并对他的仆人说:“不要和喝醉酒的人计较。”并且关了门来避开他。过了一年,那个人因犯了死罪而被捕入狱。吕先生才懊悔地说:“假使当时稍微与他计较一下,送到官府惩治一番,便可以通过小小的惩罚让他有所戒惧。我当时只想心存仁厚,没想到反而纵容了他的恶习,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这就是以行善之心却做了不善的事的例子。

  【点评】

  什么叫做偏、正?有一个好心而做了恶事的例子。从前吕文懿公刚辞掉宰相的职位,回到故乡,因为他为官清廉、公正,所以受到人们的敬爱与尊重,就像对泰山、北极星一样。一位同乡的人喝醉酒后辱骂他,但他不为所动,对他的仆人说:“喝醉酒的人,不要和他计较。”于是关起门来不予理睬。过了一年,那个人因犯了死罪而被捕入狱。吕公才懊悔地说:“假使当时稍微与他计较一下,送到官府惩治,可以通过小小的惩罚而让他有所规诫。我当时只想心存仁厚,没想到反而纵容了他的恶习,以致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所以,对于不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防微杜渐,以便防患于未然。

  ※※※

  ※※※

  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不理,穷民愈肆,遂私执而困辱之①,众始定。不然,几乱矣。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

  【注释】

  ①困辱:使受困窘、屈辱。

  【译文】

  还有出于作恶之心却行了善事的例子。例如,有一家很富,在荒年的时候,穷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在街上抢夺粮食。富人便告到县衙,县里却置之不理,穷人便更加肆无忌惮,于是富人便私下把这些穷人抓起来惩罚,那些抢粮的人才安定下来。要不这样,就可能会酿成大乱。所以做善事是正,做坏事是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那些出于善心却做了坏事的,却是正中的偏;而出于恶心却做了善事的,是偏中的正:这些道理不可不知道。

  【点评】

  也有出于恶心而做了善事的。例如,有一家富人,时值荒年,穷人于光天化日之下在街市上强抢粮食。这家富人就告到县衙,县衙置之不理,穷人更加肆无忌惮,于是他便私下叫人把这些抢粮食的人抓起来羞辱、责罚,抢粮的民众才安定下来。如若不然,就要酿成大乱了。

  所以善事是正,恶事是偏,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些以善心而做了恶事的人,是正中偏;那些以恶心而做了善事的人,是偏中正;这些道理不可不知道。

  ※※※

  ※※※

  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曰:“商罪贯盈①,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注释】

  ①贯盈:以绳穿钱,穿满了一贯。多指罪大恶极。

  【译文】

  什么叫半、满呢?《易经》说:“如果不积累善行,就不能成名;如果不积累恶行,也不会造成杀身之祸。”《尚书》说:“商纣王的罪恶,就像以绳穿钱,穿满了一贯,好像把东西装满了容器一样。”勤奋地去积累,就是满;懈怠而不去积累,就是半。这是半和满的一种说法。

  【点评】

  什么叫做半、满?《易经》上说:“如果没有积累善行,就不能够成名;如果不积累恶行,也不会造成杀身之祸。”《尚书》上说:“商纣王的罪恶,就像以绳穿钱,穿满了一贯,好像把东西装满了容器一样。”古代骄奢yín逸的帝王,所以被民众抛弃,就是因为他们日积月累的罪恶罄竹难书。秦始皇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严刑峻法,穷奢极yù,挥霍无度。为了满足其奢侈yù望,建造阿房宫及骊山墓,大兴土木。大规模地巡行全国,使人民的租赋徭役异常繁重。他死后不久,便bào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二世而亡。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东都洛阳,修建宫殿和西苑。并开掘运河,开辟驿道,常四出巡游,所到之处,恣意靡费挥霍。徭役苛重,穷兵黩武。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后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于江都。

  勤加积累,自然就会满了;懈怠而不去积累,那就不会满。这是半善、满善的一种说法。“泰山不让寸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所以力量的积累至为重要。《道德经》中也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

  昔有某氏女入寺,yù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①。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

  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注释】

  ①忏悔:“忏”是梵文Ksama(忏摩)音译之略,“悔”是它的意译,合称“忏悔”。原为对人表露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佛教以忏悔为消除罪业、消除心垢的重要方法。《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以“忏悔业障”为菩萨十大行愿之一。《心地观经》:“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佛教也以之制作戒律,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查过悔改之机,以后发展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一种宗教仪式。

  【译文】

  从前有某人的女儿进入寺庙,想要施舍却没有财物,只有二文钱,便捐出来给寺中僧人,寺里的主持亲自来为她忏悔。后来这个女子进入皇宫从而大富大贵,她又带了几千两银子到寺庙来施舍,主持僧人却不过只让他的徒弟代他来为其回向而已。

  她不禁问道:“我从前只施舍二文钱,师父亲自为我忏悔;现在我布施几千两银子,而师父反而不为我回向,这是为什么呢?”

  住持回答说:“以前你布施的财物虽然少,而你施舍的心意却十分真诚,如果不是我老和尚亲自代你忏悔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