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死的战斗。
像总统一样想,像总统一般行动
希拉里的第二个秘诀是,就当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1987年春,在克林顿参加竞选前五年,希拉里接到位于新泽西市的德鲁大学特别演讲的邀请。邀请人是这所大学的教授德汉·约翰斯。约翰斯比任何人都了解希拉里,当着众多学生,他是这样介绍希拉里的:
“今天我们请来的这位便是将来美国的第一夫人。”
其实,德汉·约翰斯心里想将希拉里介绍为将来美国的“首位女总统”,但又觉得为时太早,所以只说到第一夫人。
当天,德鲁大学所有听到希拉里演讲的人都被她折服。让德汉·约翰斯吃惊的是,他将希拉里介绍为预备第一夫人,希拉里却毫不紧张,还以想当然的姿态接受了他的介绍;而学生们则是被比实际上的第一夫人更像第一夫人的希拉里的态度所感动。那天,希拉里是以预备第一夫人的身份发表了演讲。假如当天的听众中真有一位还不认识第一夫人的话,那么,他肯定会以为希拉里便是美国的第一夫人。
演讲的最后阶段,希拉里表现得好像她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一般。她像美国总统一样指出美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指责毫无改观的现实,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当天参加会议的所有人都被希拉里的演讲所感染。从外表上看她是阿肯色州的州长夫人,而她的内心却是彻底的美国总统。演讲结束后人们纷纷议论,假如真有一天美国出来第一位女总统,那人非希拉里莫属。
实际上早在还没当上第一夫人以前,希拉里已经像第一夫人一样行动,而且,在媒体称她为“最具实力的总统竞选人”以前,她已经像美国总统一样考虑问题和处理事务了。
即使是这样,她的梦想也不是马上就能够实现的,她需要几十年的等待。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等待,她却从来没有忘却过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几十年的梦想,她做好了一切准备,而且能够捕捉到稍纵即逝的任何一次机会。
◎胸有大志(4)
绘制梦想的蓝图
希拉里的第三个秘诀是将自己的梦想设计得更加完美。
回顾希拉里从耶鲁法学院毕业后走过的历程,冥冥中,就像是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指引着她。因为,她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获得了成功。其中最具有代表xìng的是她率领克林顿竞选团队,先后在四届阿肯色州州长竞选和连续两届美国总统的竞选中大获全胜。
这是连美国最高水平的竞选专家们也未曾突破的纪录。众所周知,希拉里是以母亲、妻子、州长夫人、律师、五家企业的理事、十个以上市民团体的高级职员的身份活跃在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付出超负荷的劳动才获得了这样的成功。一句话,希拉里将似乎不可能的梦想变为现实。
如果有人问希拉里其中有什么秘诀,她会坦然地拿出自己的座右铭—— 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计划本身就是失败的。同时,我们可以把计划和梦想理解为同义词。
首先,希拉里在制订出完美的计划上倾注了所有的努力。比如,她在进入卫尔斯利女大后大约过了六周就开始制订将来当选总统后的国策改革线路图,过了四年她才完成了该项设计。其间,她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接受分析所有的反馈信息,对线路图反复进行修改和补充。
希拉里在大学的时候只设计了一项改革图吗?答案是否定的。她不仅设计了改革图,而且还制订了当选“首位美国女总统”所必要的所有计划。设计这样一项梦想的完美蓝图,花了她数十年的时光。
一旦设计完成,这些计划就变成了完整的行动指南。在希拉里实现梦想的艰难历程中,她从未因前进道路上的屏障而苦恼,只要打开既定的指南,里面就包含着已经设计好的所有战略和应对方案。对希拉里来说,实现梦想反而成了世界上最容易实现的一件事情。
敢于为梦想付出代价
希拉里的第四个秘诀是敢于为梦想付出代价。
如果单从一个侧面看,希拉里的人生是不断收获的人生,她的人生充满着辉煌的成就。但是,如果从宏观上来看,她的人生却是不断地失去的人生,她的人生充满着辛酸的放弃。
希拉里完全可以在出生和成长的家乡——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里,被朋友们推崇着度过幸福快乐的大学生活。但那是随波逐流的人生,并不是追求梦想的人生。因此,她大胆地放弃前者,考入人生地不熟的东部名校卫尔斯利女大。
到了卫尔斯利以后,她也完全可以顺从现代社会的规则,在教授们的关怀下过着安逸的生活。但是,她认为胸怀美国女总统梦想的人绝不能那样生活。因此,她最终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她向落后于时代的规则挑战,开展了废除和修改各种陈规陋习的活动。从此,她与校方之间经常要进行令她备感吃力的“拔河”比赛。
在耶鲁法学院时代,她经常为争取贫困家庭儿童的合法权益而奔波,这需要花费很多的个人时间;从耶鲁毕业后,她又放弃了可以在华盛顿和纽约等大都市获得很高薪水的律师职业,选择了不足全美百分之一人口的阿肯色州的律师职务。
在阿肯色州,她也完全可以过着州长夫人的豪华生活,但她却为无偿法律咨询处、儿童保护基金、以10岁以上儿童为对象的州立学校、面向贫民的无偿律师组织委员会等团体的工作不懈地努力。
希拉里的这种人生态度,直至她成为第一夫人,以及当选为参议员以后也丝毫没有改变。她总是放弃安逸的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奔波。为实现梦想,她付出了自己全部人生的代价。结果,她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希拉里。世间没有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曾经束缚她手脚的三位导师(1)
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学校里表现非常优秀的人,走上社会以后却过着再平凡不过的日子;而上学时非常一般的人,步入社会以后却成为很多人羡慕的人物。我对这种逆转现象感到十分好奇,并曾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便是遇到什么样的朋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导师,其实,导师并不是星球大战中的尤达(Yoda)那样近似虚幻的人物。哪怕对你的决定有一点点帮助的人便是导师。当你做出某项决定时,从父母、老师、前辈或朋友那里得到某些帮助,他们就是你的导师。
导师有好的和不好的两种。
好的导师可以看到你的将来。好的导师首先应该信任你,相信你身上具有极大的潜能,并在实际行动上支持你。不好的导师,只看到你的过去和现在。他不信任你,认为你不如他,并且在内心中轻视你。
假如,你要抛弃当前看来很不错的大学学业或工作,转当一名画家。这时一边鼓励你,并送给你绘画颜料作为礼物的,便是好的导师;如果一边冷嘲热讽一边说你精神不正常的,就是不好的导师了。
希拉里也曾经遇到过好的导师和不好的导师。当希拉里遇到不好的导师的时候,她的人生非常坎坷艰难。而当她离开不好的导师,遇到好的导师的时候,她的人生道路便变得十分顺畅。
让我们通过希拉里的人生,看看什么才是好的导师和不好的导师,怎样才能遇到好的导师,从好的导师身上应当重点学习什么东西。
考入卫尔斯利女大以前,希拉里被三名不好的导师所包围,他们是休·罗德姆、保罗·卡尔什和顿·兹恩斯。
最宠爱她的父亲休·罗德姆
说休·罗德姆是个坏导师,恐怕很多人会很费解,难道还有比休·罗德姆更爱希拉里的人吗?休·罗德姆是最早发现希拉里才能的人,并且为了发掘她的这种才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为了将希拉里培养成“能够支配男人的女人”,他甚至对她进行了系统xìng的培训。
假如希拉里的人生中没有休·罗德姆,那么,就不可能出现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希拉里。但是,如果希拉里在自己的人生中不能摆脱休·罗德姆的影响,那么,希拉里也绝对不可能成为今天的女中豪杰。
作为导师,休·罗德姆的第一个缺点,就是他未能让希拉里发掘真实的自我。
就像大多数父亲一样,休·罗德姆想把女儿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模式进行培养。比如,他不能容忍天生就没有体育天赋的希拉里,每逢星期天,他都将希拉里领到公园里进行超量的体育运动。在他看来,全美英俊的男人都是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因此,要征服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运动素质。
然而,这对希拉里来说简直是场苦役。为了不让父亲失望,她拼命奔跑,但总是适得其反。休·罗德姆对希拉里进行的很多教育都属于这种形式。
希拉里本来就是个完美主义者,但是,当付出再多的努力仍然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的时候,当她不得不接受这种现实的时候,希拉里感到的是一种巨大的痛苦。而且,这么做无意识中使希拉里的内心产生了自卑感,反而起到限制希拉里能力的不良作用。实际上,希拉里在父亲的影响下未能发挥自己100%的能力。
休·罗德姆的第二个缺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希拉里。
当着女儿的面,他就报纸上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求年幼的女儿相信他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
比如,当民主党的约翰·肯尼迪战胜尼克松当选为总统的时候,他没有任何依据,仅凭自己不喜欢民主党为理由,妄下结论称肯尼迪一手制造了非法选举。他不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女儿,而且硬是让当时不满13岁的希拉里加入收集民主党“非法”选举证据的自愿团里。为此,希拉里经常要出入因犯罪率高而闻名的危险地区收集资料。
◎曾经束缚她手脚的三位导师(2)
事与愿违的是,他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希拉里逐渐变成一个傲慢的人。按照休·罗德姆“父亲是最明白的人”的思考方式,希拉里逐渐也产生了“我是最明白的人”的思考方式。
“真是个饭桶!那是布鲁克林(美国纽约市西南部的一区)朵兹斯队的别名。”
“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真是无可救yào。”
“我比你聪明得多了,所以你得听我的话!”
10多岁的时候,希拉里经常跟小朋友们这样说话。其背后便隐藏着“我是最聪明的人”的思考方式。
休·罗德姆的第三个缺点是他没有真正相信女儿的潜能。
休·罗德姆当然相信女儿的潜力,他也相信女儿将来要当美国女总统。但是,当女儿真正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时候,他却表示反对。当女儿要考入东部著名的卫尔斯利女子大学时,他却不以为然,当女儿向他哭诉学习辛苦的时候,他却让女儿马上卷起铺盖回家。
如果休·罗德姆真正相信女儿的潜力,他是绝不会这样做的。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支持女儿跑到远离家乡1 600多千米以外的地方去上大学的父亲不会很多。但是,如果我们不算上休·罗德姆是希拉里的父亲这一事实,就会明白他为什么对此不满。
然而,在卫尔斯利女大开始完全独立的宿舍生活时,当希拉里向家人哭诉学习辛苦,要想回家时,照通常的情况,父亲应该鼓励女儿“绝对不能后退,一定要坚持下去”,但这回他却一反常态,说:“大学嘛,念也可以,不念也无妨,干脆回家得了。”这足以证明他并不真正相信女儿的潜能。也就是说,休·罗德姆和一般的男人完全一样,他绝不会认可比自己更优秀的女人。
假如,希拉里不是女儿是儿子,休·罗德姆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不管离家是1 600千米还是多远,他都会拼命让儿子考入东部的名校。如果儿子说无法承受学习压力要回家,他会回答“为学习累死也值”。
通常男人总是视女人低自己一等,多数男人都是这样。也许作为女人,这让人无法理解,但事实上的确如此。从这样的男人身上能得到什么好的教诲呢?只能是他指导得越多,女人就变得越自卑。
希拉里父亲休·罗德姆所表现出的不好的指导,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特点:
●并不鼓励希拉里勇敢地活出自我,而是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模式强行塑造希拉里的人生之路;
●自己的意见不容置疑,并强迫希拉里接受自己的观点;
●尽管他认可希拉里的潜能,但却并不完全相信女儿的能力。
这样的特点在另外两位导师保罗·卡尔什和顿·兹恩斯身上也同样存在。
第一个发现她的老师保罗·卡尔什
希拉里高中时期的历史老师保罗·卡尔什在自以为是的xìng格方面丝毫不逊色于休·罗德姆,他认为,只有自己相信的才是真理,只有自己的世界观才是对的,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
保罗·卡尔什是最早发现希拉里才能的一位教师。当然,其他教师也了解希拉里是与众不同的学生,但都没有像保罗·卡尔什那样看得分明。其他教师只把希拉里当作很多优秀学生中的一个,而保罗·卡尔什认为希拉里具有世界上任何优秀的学生都无法具有的特殊的潜力。
但遗憾的是保罗·卡尔什只是发现了希拉里的才能,他并没有挖掘希拉里的潜能。相反,他还以能向希拉里这样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强行传授自己的思想为荣。
影响希拉里价值观的顿·兹恩斯
顿·兹恩斯是一个具有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像总统一样想,像总统一般行动
希拉里的第二个秘诀是,就当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1987年春,在克林顿参加竞选前五年,希拉里接到位于新泽西市的德鲁大学特别演讲的邀请。邀请人是这所大学的教授德汉·约翰斯。约翰斯比任何人都了解希拉里,当着众多学生,他是这样介绍希拉里的:
“今天我们请来的这位便是将来美国的第一夫人。”
其实,德汉·约翰斯心里想将希拉里介绍为将来美国的“首位女总统”,但又觉得为时太早,所以只说到第一夫人。
当天,德鲁大学所有听到希拉里演讲的人都被她折服。让德汉·约翰斯吃惊的是,他将希拉里介绍为预备第一夫人,希拉里却毫不紧张,还以想当然的姿态接受了他的介绍;而学生们则是被比实际上的第一夫人更像第一夫人的希拉里的态度所感动。那天,希拉里是以预备第一夫人的身份发表了演讲。假如当天的听众中真有一位还不认识第一夫人的话,那么,他肯定会以为希拉里便是美国的第一夫人。
演讲的最后阶段,希拉里表现得好像她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一般。她像美国总统一样指出美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指责毫无改观的现实,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当天参加会议的所有人都被希拉里的演讲所感染。从外表上看她是阿肯色州的州长夫人,而她的内心却是彻底的美国总统。演讲结束后人们纷纷议论,假如真有一天美国出来第一位女总统,那人非希拉里莫属。
实际上早在还没当上第一夫人以前,希拉里已经像第一夫人一样行动,而且,在媒体称她为“最具实力的总统竞选人”以前,她已经像美国总统一样考虑问题和处理事务了。
即使是这样,她的梦想也不是马上就能够实现的,她需要几十年的等待。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等待,她却从来没有忘却过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几十年的梦想,她做好了一切准备,而且能够捕捉到稍纵即逝的任何一次机会。
◎胸有大志(4)
绘制梦想的蓝图
希拉里的第三个秘诀是将自己的梦想设计得更加完美。
回顾希拉里从耶鲁法学院毕业后走过的历程,冥冥中,就像是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指引着她。因为,她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获得了成功。其中最具有代表xìng的是她率领克林顿竞选团队,先后在四届阿肯色州州长竞选和连续两届美国总统的竞选中大获全胜。
这是连美国最高水平的竞选专家们也未曾突破的纪录。众所周知,希拉里是以母亲、妻子、州长夫人、律师、五家企业的理事、十个以上市民团体的高级职员的身份活跃在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付出超负荷的劳动才获得了这样的成功。一句话,希拉里将似乎不可能的梦想变为现实。
如果有人问希拉里其中有什么秘诀,她会坦然地拿出自己的座右铭—— 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计划本身就是失败的。同时,我们可以把计划和梦想理解为同义词。
首先,希拉里在制订出完美的计划上倾注了所有的努力。比如,她在进入卫尔斯利女大后大约过了六周就开始制订将来当选总统后的国策改革线路图,过了四年她才完成了该项设计。其间,她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接受分析所有的反馈信息,对线路图反复进行修改和补充。
希拉里在大学的时候只设计了一项改革图吗?答案是否定的。她不仅设计了改革图,而且还制订了当选“首位美国女总统”所必要的所有计划。设计这样一项梦想的完美蓝图,花了她数十年的时光。
一旦设计完成,这些计划就变成了完整的行动指南。在希拉里实现梦想的艰难历程中,她从未因前进道路上的屏障而苦恼,只要打开既定的指南,里面就包含着已经设计好的所有战略和应对方案。对希拉里来说,实现梦想反而成了世界上最容易实现的一件事情。
敢于为梦想付出代价
希拉里的第四个秘诀是敢于为梦想付出代价。
如果单从一个侧面看,希拉里的人生是不断收获的人生,她的人生充满着辉煌的成就。但是,如果从宏观上来看,她的人生却是不断地失去的人生,她的人生充满着辛酸的放弃。
希拉里完全可以在出生和成长的家乡——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里,被朋友们推崇着度过幸福快乐的大学生活。但那是随波逐流的人生,并不是追求梦想的人生。因此,她大胆地放弃前者,考入人生地不熟的东部名校卫尔斯利女大。
到了卫尔斯利以后,她也完全可以顺从现代社会的规则,在教授们的关怀下过着安逸的生活。但是,她认为胸怀美国女总统梦想的人绝不能那样生活。因此,她最终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她向落后于时代的规则挑战,开展了废除和修改各种陈规陋习的活动。从此,她与校方之间经常要进行令她备感吃力的“拔河”比赛。
在耶鲁法学院时代,她经常为争取贫困家庭儿童的合法权益而奔波,这需要花费很多的个人时间;从耶鲁毕业后,她又放弃了可以在华盛顿和纽约等大都市获得很高薪水的律师职业,选择了不足全美百分之一人口的阿肯色州的律师职务。
在阿肯色州,她也完全可以过着州长夫人的豪华生活,但她却为无偿法律咨询处、儿童保护基金、以10岁以上儿童为对象的州立学校、面向贫民的无偿律师组织委员会等团体的工作不懈地努力。
希拉里的这种人生态度,直至她成为第一夫人,以及当选为参议员以后也丝毫没有改变。她总是放弃安逸的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奔波。为实现梦想,她付出了自己全部人生的代价。结果,她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希拉里。世间没有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曾经束缚她手脚的三位导师(1)
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学校里表现非常优秀的人,走上社会以后却过着再平凡不过的日子;而上学时非常一般的人,步入社会以后却成为很多人羡慕的人物。我对这种逆转现象感到十分好奇,并曾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便是遇到什么样的朋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导师,其实,导师并不是星球大战中的尤达(Yoda)那样近似虚幻的人物。哪怕对你的决定有一点点帮助的人便是导师。当你做出某项决定时,从父母、老师、前辈或朋友那里得到某些帮助,他们就是你的导师。
导师有好的和不好的两种。
好的导师可以看到你的将来。好的导师首先应该信任你,相信你身上具有极大的潜能,并在实际行动上支持你。不好的导师,只看到你的过去和现在。他不信任你,认为你不如他,并且在内心中轻视你。
假如,你要抛弃当前看来很不错的大学学业或工作,转当一名画家。这时一边鼓励你,并送给你绘画颜料作为礼物的,便是好的导师;如果一边冷嘲热讽一边说你精神不正常的,就是不好的导师了。
希拉里也曾经遇到过好的导师和不好的导师。当希拉里遇到不好的导师的时候,她的人生非常坎坷艰难。而当她离开不好的导师,遇到好的导师的时候,她的人生道路便变得十分顺畅。
让我们通过希拉里的人生,看看什么才是好的导师和不好的导师,怎样才能遇到好的导师,从好的导师身上应当重点学习什么东西。
考入卫尔斯利女大以前,希拉里被三名不好的导师所包围,他们是休·罗德姆、保罗·卡尔什和顿·兹恩斯。
最宠爱她的父亲休·罗德姆
说休·罗德姆是个坏导师,恐怕很多人会很费解,难道还有比休·罗德姆更爱希拉里的人吗?休·罗德姆是最早发现希拉里才能的人,并且为了发掘她的这种才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为了将希拉里培养成“能够支配男人的女人”,他甚至对她进行了系统xìng的培训。
假如希拉里的人生中没有休·罗德姆,那么,就不可能出现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希拉里。但是,如果希拉里在自己的人生中不能摆脱休·罗德姆的影响,那么,希拉里也绝对不可能成为今天的女中豪杰。
作为导师,休·罗德姆的第一个缺点,就是他未能让希拉里发掘真实的自我。
就像大多数父亲一样,休·罗德姆想把女儿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模式进行培养。比如,他不能容忍天生就没有体育天赋的希拉里,每逢星期天,他都将希拉里领到公园里进行超量的体育运动。在他看来,全美英俊的男人都是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因此,要征服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运动素质。
然而,这对希拉里来说简直是场苦役。为了不让父亲失望,她拼命奔跑,但总是适得其反。休·罗德姆对希拉里进行的很多教育都属于这种形式。
希拉里本来就是个完美主义者,但是,当付出再多的努力仍然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的时候,当她不得不接受这种现实的时候,希拉里感到的是一种巨大的痛苦。而且,这么做无意识中使希拉里的内心产生了自卑感,反而起到限制希拉里能力的不良作用。实际上,希拉里在父亲的影响下未能发挥自己100%的能力。
休·罗德姆的第二个缺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希拉里。
当着女儿的面,他就报纸上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求年幼的女儿相信他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
比如,当民主党的约翰·肯尼迪战胜尼克松当选为总统的时候,他没有任何依据,仅凭自己不喜欢民主党为理由,妄下结论称肯尼迪一手制造了非法选举。他不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女儿,而且硬是让当时不满13岁的希拉里加入收集民主党“非法”选举证据的自愿团里。为此,希拉里经常要出入因犯罪率高而闻名的危险地区收集资料。
◎曾经束缚她手脚的三位导师(2)
事与愿违的是,他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希拉里逐渐变成一个傲慢的人。按照休·罗德姆“父亲是最明白的人”的思考方式,希拉里逐渐也产生了“我是最明白的人”的思考方式。
“真是个饭桶!那是布鲁克林(美国纽约市西南部的一区)朵兹斯队的别名。”
“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真是无可救yào。”
“我比你聪明得多了,所以你得听我的话!”
10多岁的时候,希拉里经常跟小朋友们这样说话。其背后便隐藏着“我是最聪明的人”的思考方式。
休·罗德姆的第三个缺点是他没有真正相信女儿的潜能。
休·罗德姆当然相信女儿的潜力,他也相信女儿将来要当美国女总统。但是,当女儿真正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时候,他却表示反对。当女儿要考入东部著名的卫尔斯利女子大学时,他却不以为然,当女儿向他哭诉学习辛苦的时候,他却让女儿马上卷起铺盖回家。
如果休·罗德姆真正相信女儿的潜力,他是绝不会这样做的。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支持女儿跑到远离家乡1 600多千米以外的地方去上大学的父亲不会很多。但是,如果我们不算上休·罗德姆是希拉里的父亲这一事实,就会明白他为什么对此不满。
然而,在卫尔斯利女大开始完全独立的宿舍生活时,当希拉里向家人哭诉学习辛苦,要想回家时,照通常的情况,父亲应该鼓励女儿“绝对不能后退,一定要坚持下去”,但这回他却一反常态,说:“大学嘛,念也可以,不念也无妨,干脆回家得了。”这足以证明他并不真正相信女儿的潜能。也就是说,休·罗德姆和一般的男人完全一样,他绝不会认可比自己更优秀的女人。
假如,希拉里不是女儿是儿子,休·罗德姆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不管离家是1 600千米还是多远,他都会拼命让儿子考入东部的名校。如果儿子说无法承受学习压力要回家,他会回答“为学习累死也值”。
通常男人总是视女人低自己一等,多数男人都是这样。也许作为女人,这让人无法理解,但事实上的确如此。从这样的男人身上能得到什么好的教诲呢?只能是他指导得越多,女人就变得越自卑。
希拉里父亲休·罗德姆所表现出的不好的指导,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特点:
●并不鼓励希拉里勇敢地活出自我,而是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模式强行塑造希拉里的人生之路;
●自己的意见不容置疑,并强迫希拉里接受自己的观点;
●尽管他认可希拉里的潜能,但却并不完全相信女儿的能力。
这样的特点在另外两位导师保罗·卡尔什和顿·兹恩斯身上也同样存在。
第一个发现她的老师保罗·卡尔什
希拉里高中时期的历史老师保罗·卡尔什在自以为是的xìng格方面丝毫不逊色于休·罗德姆,他认为,只有自己相信的才是真理,只有自己的世界观才是对的,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
保罗·卡尔什是最早发现希拉里才能的一位教师。当然,其他教师也了解希拉里是与众不同的学生,但都没有像保罗·卡尔什那样看得分明。其他教师只把希拉里当作很多优秀学生中的一个,而保罗·卡尔什认为希拉里具有世界上任何优秀的学生都无法具有的特殊的潜力。
但遗憾的是保罗·卡尔什只是发现了希拉里的才能,他并没有挖掘希拉里的潜能。相反,他还以能向希拉里这样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强行传授自己的思想为荣。
影响希拉里价值观的顿·兹恩斯
顿·兹恩斯是一个具有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