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见诡之末世遗书最新章节 > 见诡之末世遗书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 章

  ,却发现绳子垂完了,却还没到水坑底部。

  后来,伊底家人和伊二娃底家人都放弃,伊却没有放弃。当天傍晚,伊是被绑着带回家去底。伊底父亲将伊锁在家中,不让伊外出,但是第二天一早,伊终于找了个机会逃了出来,立即又往水坑找到,但是在那个地方,伊却再也没有找到水坑,那个深不可测底水坑就如伊底二娃一般,在一夜之间凭空不见了。一开始伊还担心找错地方了,但伊分明记得,水坑底位置是在那块巨石旁边,现在巨石在,水坑却不见了,原来水坑所在底地方,分明是一块实地。

  得知这个消息后,许多人都赶了过来查看,对于水坑底突然消失,大家都不明白。后来,一个老人说,这个地方从来没有过水坑什么底,现在突然出现一个水坑,又突然消失,一定是龙王爷出来自己要祭品了,伊底二娃恰恰不幸而成为这龙王底祭品了。事情传开去,周边底人对这块田地都怕了,再也没人敢来租种,田主也就只好将其荒废。而伊却始终忘记不了伊底二娃,终日在那田间游dàng。伊底家人怕伊出事,便通过他人底介绍,将伊送到我们家来帮工了。

  现在我正在伊所说底红毛鬼修底学堂华西协和大学上学,今日专门步行到伊所说底地方去看了。那里早已荒芜,不过在杂草丛间,果然见到了伊所说底巨石。但是问起水坑底事,却没有人愿意说,似乎大家都在害怕什么。或许到了科学倡明底时候,这一切底谜都将水落石出罢。

  “你有什么看法?”

  沈沅似乎对此事已经思考了许久,不假思索进行分析:“首先,事情发生的地方是在成都城郊东南方向,而且可以听到华西医大的钟声,自然距离华西医大不远,那么极有可能就是我们脚下的S大。其次,这个水坑事件发生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调查才知道。不过,我猜想,那天的雷雨和这个水坑的出现,应该有关系。你认为呢?”

  “和你的看法一样。”罗三也不等沈沅回答,即翻出第二叠纸。这叠纸也是复印的,上面的字是一手蝇头小楷,想来原来的纸年份也不短了。纸上记载的还是一件与成都相关的事情:

  成都县治东南方,俗传有大宅,占地数顷,独立田间。乡人谓之yīn宅,咸莫敢近之,纵使白昼过此,亦呼群结伴而行,夜间则趋避不及,畏之如鬼神。余尝询诸乡人,知此宅兴建之年已不可考,当有千年之久,更有言之建于汉代者。千年以降,却无回禄之灾,又避流寇之祸,岿然自存,于荒山深谷已属不易,况通衢都会间耶,此实为异事。古老相传,晋时,李贼破成都,yù焚此宅,然未及举火则人已仆地,如是者三,无复敢动此念。前明末年,张贼破成都,闻有是宅,复yù焚之,率兵而至,将及举火,却令收兵,如中魔魇。

  更有甚者,此宅了无生气,夜无灯火,昼无炊烟,一派死寂,宅门永闭,未尝有人出入。尝有乡人某者,素以胆闻,于某日酒醉,自言yīn宅亦当无他,当逾墙而窥之。话毕而去,终日不还,众人寻之,则昏睡田间矣。数日方醒,然问之不语、询之不答,状若痴呆矣。自是,无人复敢窥之。或曰此宅为yīn人所居,阳人当避,若有近者,魂魄不全矣。余尝于烈日当空之际,于20余丈外观之,果如乡人所言,了无生气。概其真为yīn宅耶?聊以记之。

  “这应该是清人的笔记。这个地点又是成都东南方,前面一个故事就提到事情是发生在成都郊外东南方一大宅的废墟上,结合这个笔记的记载,我猜想这里记载的yīn宅有可能就是上一个故事记载的大宅废墟。这处宅子可以存在千余年,甚至有可能是两千年,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相信,不过我相信这是真实存在的。至于住在宅子里的人,我并不觉得这会是一处什么yīn宅,这种说法太离谱了。我倒是认为在这宅子里面,也许住了一群与世隔绝的人,但是他们拥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力量,所以才使得整座大宅长久存在。不过这里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一个存在了如此之久的宅子,怎么会在后来毁了呢?是谁造成的?这些问题都要我们去调查之后才知道。”

  “这两件事或许与史教授的死有关,但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呢?还有就是事情已经年深日久,调查起来恐怕是困难重重啊。”罗三皱眉道。

  “没错。”沈沅点了点头,“不过这第三件事,调查起来,可能会很方便。”

  第三叠纸来,是几份报纸的复印件,记录的正是前几天发生在成都城西的一件事情,这件邪门的事情当时引发了成都众多媒体的关注并进行报道,而其中对这件事情报道得最详尽的当属《新蜀报》。据《新蜀报》的报道,这件事情发生在几天前,也就是1998年6月23日。《新蜀报》上是这么写的:

  百年古井为何突然浑浊?古井底部为何有巨石存在?井底的石头为何突然下陷?昨日,成都市城西石笋街上的一民居院内一口拥有数百年历史、日里清澈见底、井水甘甜可口的古井突然间变得浑浊不堪,并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味;而井底的巨石也突然下陷,引起众多市民的猜测。对此,有关专家表示暂时无法解释,详细原因还需进一步调查。

  现场目击:古井翻波

  昨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出现异常的古井位于一个小院落之中,院内几株古树参天。水井就在院子的一侧。水井的井沿不大,直径只有两尺左右,由一整块的石头雕刻而成,已经被磨得又光又滑,许多地方还凹了下去,可以看出井和院子一样,都很有些年头了。记者趴在井沿上向下望去,发现这口井实在是别有洞天,虽然井口很小,但是内部却越往下越宽,距离地面十余米的井底几乎五六米宽。而此时,井底的水正如同被煮沸般,不停地翻滚,井水中不知夹杂着什么物体,所以呈黄色。随着井水的翻滚,一股腥味扑鼻而来。虽然井水变得浑浊并且不停翻滚,但是记者还是可以看到井底的水面上露出一个一尺见方的石头。

  古井一怪:井底生巨石

  “这是啷个回事嘛,昨天都还好好的……”世代居住在这个院子里的刘素氛太婆站在井旁不停叹气。刘太婆告诉记者,这个院子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有这个院子的时候,就有了这口井。长期以来,居住在这里的人生活用水全部靠这口井。这口井的水又清又甜,而且不管冬夏,井里的水永远那么多。最奇特的是这口井井底的正中央还有一个露出水井两米多的呈长条状的石头。对于这块石头,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它的情况,只知道有水井的时候,石头就在井底了,也许是当年凿井人在凿井时挖到了这块石头,但又舍不得放弃已经挖了十多米深的井,所以就继续挖,没想到,已经挖出井水了,却还没能挖到石头根部,最后只好任由它在井底了。

  古井二怪:井水变浑,巨石陷落

  刘太婆说,这口井也记录了她儿时的美好记忆……但是昨天一早起来,这个美好的回忆就被彻底的破坏了,当时,刘太婆像往常一样来到水井旁打水洗脸,但是一来到井旁,她就闻到一股异味,而探头一看,就发现井里的水正翻滚个不停,而原来露出水面两米的石头却只剩下一个头了。一开始刘太婆以为是不是因为昨晚下大雨井水突涨了,将石头淹没了,不过很快刘太婆就发现,井水的水位还是像往常一样高。看到井水这样,刘太婆立即回屋叫醒了老伴,也将院子里的邻居叫醒了不少。刘太婆再次回到水井旁,将水桶放入井中,打了一桶水上来,刚把水拉到井口,她就被水的味道熏得受不了,最后是强忍着才把水弄上来的。

  古井之水是海水?

  “看嘛,井水就在那里。”刘太婆指着被一群人围着的一个木桶道。桶里的水呈黄色,里面漂浮着一些藻类似的东西,还有一些透明的小块,似乎是鱼鳞。一位自称是民间科学爱好者的刘先生表示,他刚刚检测过井水,发现井水突然变咸了,成分很像是海水,而里面的藻类,也是海藻的一种,至于那些透明小块,就是鱼鳞。但是和他一起的李先生却私下里表示,不能相信刘先生的话,因为他的话没有依据。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

  “井水突然变热、变浑,这在其他地方也都有过,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井中的巨石何以会突然下陷。另外就是那位民间科学爱好者刘先生的话。如果他的检测是真的话,那么这口井的事情就真太怪了。”罗三边说着,边点着一根烟道,“前两件事情我们可以假定就发现在S大,所以他们直接关系到S大的那个大秘密。而史教授也是因为这个秘密而被人杀害的。问题在于第三件事,似乎与S大毫无关系。”

  “对,与S大的并无直接联系,但是与第一件事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两件事都与两样东西有关:水和巨石。”

  罗三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不仅如此,这第三件事情出现海水,肯定还与海眼有关。沈沅,我们马上就去石笋街。”

  “不,小三子,我们分头行动,你去石笋街,我得去校档案馆。”沈沅沉吟道,“57年前的事,相当不简单,所以我不得不关注。”

  “行,石笋街就jiāo给我吧。”罗三转身离去的时候,脑袋里全是沈沅的那句话:57年前的事,相当不简单,所以我不得不关注。她是怎么知道57年前的事不简单的?罗三不由得回过头去望了一眼沈沅。没有开灯的教室、在薄雾笼罩的天色下,一片昏暗,坐在角落里收拾东西的沈沅脸上也仿佛笼上了一层薄雾。

  走到楼梯口,罗三突然记起,他有一本书忘在教室了,于是又折了回来,刚靠近教室门口,却见沈沅正出神地看着手中的一块玉佩,喃喃自语:“无论你现在化为何物,我们永远在一起了,不是吗?”

  第五章 石笋行

  石笋街在成都城西,罗三没费力气就找到了媒体报道的那座院落。水井就在院子中央。罗三一凑近井口,就感觉一股凉意扑面而来,盛夏的暑气倒也消散了不少,透过井口向下望去,却见井壁上伸出几丛蕨草,叶子湿湿的,缓缓地向井底滴着水珠,发出悠远的响声。古井已经恢复了往常的样子,井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楚地看到井底只露出一个头的巨石及一个因井绳断了而落入井底的水桶。

  “麻烦让一让。”一名老者拿着相机出现在井口,把罗三挤到了一边,便旁若无人地对着井底的巨石拍个不停,一边拍,一边不住地喃喃自语:“石笋啊,石笋,终于让我找到了。”

  石笋?那是什么?这条街叫石笋街,难道就是因为这石笋来的?罗三的脑袋中突然冒出一大堆的问题。眼见老者拍完照即将离去,罗三上前拦住他问道:“大爷,您刚才说的石笋是什么东西呀。”

  老者没有回答罗三的话,却问道:“小伙子,你喜欢杜甫的诗吗?”

  罗三不知老人何以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愣了一愣:“不喜欢,他的诗太苦。”

  老者点了点头道:“那就难怪你不知道石笋了。这石笋呀在成都可是大大的有名,只是现代人多不知道罢了。杜甫当年还专门写过一首诗呢,名字就叫《石笋行》。”

  老者告诉罗三,《石笋行》是杜甫客居成都之时所写: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冢,立石为表今仍存。

  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

  “那石笋相传本来是有六根的,到了唐代却只剩下两根,宋代陆游还看到有两根石笋,后来就不见了。前几天看报纸,我才知道这里居然还有一根石笋的残部存在。相传这石笋之下镇压的是海眼,一旦动了这海眼,整个成都就会化为泽国。杜甫是不相信海眼这种说法的,他认为这应该是古代王侯将相的坟墓所在地,石笋只是坟墓的标志而已。只不过古代的成都人却大多相信那是海眼。”

  这石笋果然与海眼有关,但罗三想从老者嘴里问出更多的事,便道:“成都地处内陆,怎么会有海?更何来海眼之说?”

  老者点头道:“话是不错,不过成都人却相信这点。在成都一直流传一个成都为什么不打四更的传说。相传早些年的时候,成都这里是一片汪洋,人称西海。居民们只能生活在周边稍高点的地方,生活极其不便,于是居民就哀求上天,给他们一片较好的陆地,到得后来,有一位神仙大发慈悲,便将香炉中的炉灰洒下,顿时将整个西海填平成了一块陆地。但是由于香灰不够,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填到,就成了海眼,那海水从海眼中源源不断地涌出,眼见就要将成都重新淹没。成都人便从四处找来了一些巨石、佛像填在海眼之上,但还有一处地方无法填上,于是大家只好去求神仙帮忙。那位神仙就指派一只乌龟去填塞那个海眼,但是乌龟却并不愿意,神仙只好对它说:‘你只要将海眼堵上一个晚上,到打四更的时候,便可以离开。’乌龟一听如此,便去填塞了海眼。而神仙转头就吩咐成都人从那以后打更时,不打四更。这样一来,那乌龟永远听不到四更响,只好一直塞着海眼,至今都还在成都东门大桥那桥下呆着呢。”

  老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道:“在成都海眼的传说很多。除了石笋,成都彭县天彭镇塔子坝也相传有海眼,而成都城区内的大慈寺的大佛像之下相传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